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发布时间:2020-10-03 教育孩子笔记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现在有些年轻父母由于自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识得比较到位,在日常生活中能尊重孩子。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虽说也知道一些尊重孩子的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做不到。在他们眼里,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子女必须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这样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置于完全依附家长自己的位置上,没有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一旦孩子的行为与他们的意志相左,或达不到他们的期望与要求,斥骂、棍棒随之而下。对不少家长而言,学会尊重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不是一朝一夕想学就成,它应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上,花费百倍心思,万般功夫,真正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1.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
随着社会的进步,尊重儿童权利的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959年联合国大会首次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1989年又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了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儿童的生存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和医疗保健的获得;儿童的发展权是指儿童拥有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具体指信息权、受教育权、娱乐极、思想和宗教自由、个性发展权等;受保护权提出了反对一切形式的儿童歧视,保护儿童的一切人身权利;参与权是指儿童有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可以说是人类在对待儿童问题上的最重要的文明成果,是约束现代各国儿童政策的国际性公约,也是当今成人正确对待儿童、父母善待子女的指导思想。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应该关心和了解这些知识,并努力实践之。
2.尊重孩子,就要遵循孩子成长发展的自然规律。
儿童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进程,无论是孩子的生理还是心理发展,均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往往会把事情弄得很糟,这样不仅达不到父母的预期效果,还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表现得较为普遍的就是父母缺乏等待孩子自然成长的耐心。许多年轻父母迫不及待地要求幼小的孩子学这学那,过早地让孩子投入到所谓的“学习”环境之中,把识字、拼音、计数、外语当成早期教育的全部内容。父母这种片面的认识和盲目的举动,背离了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加重了孩子的认知负担和心理负担,以致产生不良后果。华东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学习负担研究课题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市儿童梦呓、磨牙、夜惊、梦游
,五岁以上孩子遗尿等睡眠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6.9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习压力过大。孩子过早进入学习阶段,免不了会遭遇种种困境与失败,而不少父母只是一味地批评、责骂孩子,却很少检讨自己的心态和行为。父母在急于求成的心理驱使下,往往只能接受孩子的成功,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在这种状况下,尊重孩子就谈不上了。其实,孩子们需要的是自然发展的时间表,家长应让他们逐个地、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
3.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
身为父母,要认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虽然年幼,但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父母不能因孩子的弱小、对成人的依赖,而无视他们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的存在。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孩子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就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独立性等。在孩子的早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心得:尊重孩子
育儿心得:尊重孩子
和大家分享一位妈妈的一些育儿心得,从五方面谈谈自己几年来的育儿心得: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
我跟好好爸爸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好好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她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应该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非常久的时间,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后来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可是到现在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好好的胆子不够大,很多时候很多事都不敢尝试。在家的时候什么事都依赖我们给她做,这样什么事都指望我们怎么行呢?我跟我老公就在很多时候试着鼓励她,她平时在家也喜欢画图画剪纸,可她拿着笔又不知怎么画,于是就老叫“妈妈你给我画”,我就把笔拿在她手上,鼓励她说“你一定会画得比妈妈好”就听了这句话,她会很快的画好。现在她已经会拿着笔没事就画,画圆呀,三角形,还会一一把画的图案剪出来。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五、让孩子帮忙做事
平时在家我总是让好好做一些在餐前摆好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力的杂事,有时在我洗东西时,就会让她帮我端只小凳子。这些事可能在我们家长眼里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可就是这种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才能陪养出具有良好习惯的人,只要我们多留心这种小事,就会让孩子收益一生。
育儿观念: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
育儿观念:从管孩子到尊重孩子
传统观念认为,孩子小就是不懂事,大人就得管孩子,大人的权威能在孩子那儿得到体现,孩子畏惧我们很听话,我们机会认为我们教育的很成功。我以前就是这么对待孩子的。
记得那时孩子刚上幼儿园,每天早晨都要哭闹不起床,我一开始是好言好语劝说她快起来,但孩子哭闹不起,直到我耐性用尽,从床上拉起来就帮她穿衣服,她的哭声让我的心里也很不好受,但是我要赶时间上班。我对自己说:“不能惯她上学迟到的毛病,即使是上幼儿园。”我觉得孩子习惯了早起就好了,所以接连几天我都是先劝后拽把小闺女弄起床,孩子每天都是哭哭啼啼地上学。我也知道这样效果不佳,但我却忽略了这一点。直到和一位家长的谈话点醒了我。
孩子家长提到了同样的问题:“孩子早上起床真费劲,每天都匆匆忙忙的。我问:“她是不是晚上睡得晚才起不来啊?”由此,我恍然大悟。我不也是吗?经常晚上忙自己的事情备课,准备材料,无暇顾及她,直到我忙完就9点多了,这才洗漱睡觉。孩子跟着我从来没在9点前睡过。睡眠不足,自然早上起不来。但是我只是专横地以为孩子不懂事,不听话,就用最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真是大错特错啊。孩子本身没睡够,我又给她委屈受,孩子那幼小的心灵多受伤啊。
于是我迅速改变了策略。在晚上,我尽量将自己手头的事情先放一边,陪孩子一起洗漱然后让孩子早点上床,给孩子播放舒缓的音乐,并会在床边为孩子讲故事,给孩子营造好睡眠的氛围,让她在愉悦的氛围中慢慢入睡。孩子不再晚睡,这是一方面,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我会播放闺女比较熟悉的歌曲,孩子慢慢的就会在愉快地歌声中睁开惺忪的眼睛,有时候还会自己穿上衣服来到我面前给我一个惊喜,我会抱起她,给她一个鼓励的吻并会夸她是个很棒的宝贝。这样早晨美好的时光开始了我们都怀着高兴轻松的心情走出家门。
从这件事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多从孩子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绝对不能只从大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所谓的管有时其实非常专横野蛮,我们并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我们只想让孩子服从,这多不人道!
孩子经常还会有不听话的时候,一旦孩子不听话,我们怎么做?
有次我让孩子洗头发,她就是不愿意。说有沫沫会迷眼睛,我给她打保证“我一定小心。”但是孩子就是不听。我说:“你还想吃汉堡吗?”她眼睛一亮,脆声回答:“想!”我说:“想,就乖乖听话洗头,周末我带你去吃。”于是孩子很开心地洗了头,每天都要问一遍:“妈妈,到周末了吗?”当然周末很快就到了。我却坚决不肯带她去,我跟她讲:“那些汉堡啥的最没营养了,别人家的小朋友也都不去吃的。”“不是,”小闺女高声哭叫,“小强就才去吃的,我要去,我要去,哇……”我只好又许给她说:“听话哈,听话的话,下个周末我带你去儿童乐园。”小闺女含着泪问我:“真的?”我点头“嗯”。很快又到周末了,小闺女午睡睡醒了兴高采烈地喊我去儿童乐园。结果怎样?当然如你所料,我又一次拒绝了,我自我感觉理由很充分。小闺女午睡醒了就是三点多钟了,我带着她去到儿童乐园就得下午四点了,而我得带小闺女在六点前再赶回家。花上二十五块钱就只为玩那么一小会,实在是不划算得很。小闺女再次放声大哭:“你是个坏妈妈,你不是个好妈妈……”
当然我并没有在乎小闺女的这些反应,因为我相信这只是孩子的一时激愤之语。再说本来就是随口哄孩子的一些话,何必去兑现?更何况有难度去实现。但是慢慢地,我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我为了让小闺女听我的再许给她什么好处她已经不在乎了。她说:“你骗人!我才不信你!”我这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我并没有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我用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她,我便也一步步失去了孩子对我的信任。孩子的不听话就又引起我巨大的怒气就又对孩子发怒了。
怒气过后我又自责,觉得对不住孩子。我一次次许诺她,但并没有兑现我的诺言。我开始反思,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乐于听我的话呢?既然我多次失信于孩子,首先从重建信任开始吧。
有一次,孩子有点不舒服,就撒娇想不上学。我跟她说:“好孩子都是要上学的,不上学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小闺女扭头“哼。”我的心火又开始往上拱,我寻思“小闺女又娇娇开了。”怎么办?坚决不能来用的,还是得哄。我说:“你想吃肯德基吗?你听话上学我今中午就带你去。”小闺女眼睛一亮又暗了:“你说真的?”“嗯,真的。”“这次真的不骗我?”“嗯,这次真的不骗你。”小闺女眼里含着泪可怜巴巴地冲我说:“妈妈,咱说好哈,中午一定来接我。”我重重点头。小闺女一步三回头地进了教室。到了中午,我准时出现在了小闺女眼前。小闺女立马一蹦三跳地过来了,高兴得恨不能摇头摆尾。“妈妈,妈妈,你来了,你真的来了,嘻嘻,呵呵,嘿嘿……”她拉着我的手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好了。
就这一次之后,小闺女就好像懂事了似的。我说你把什么做好我就如何如何,她都会很棒地完成,而我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争取兑现我对她的承诺,即使偶尔有特殊原因做不到,我也对她坦城,小闺女也很大度地予以了接受,毕竟绝大多数我还是兑现了的。我把小闺女当大人看,不再随意轻许,也不随意毁诺,小闺女也尽力完成对我的许诺。真是非常棒的结果,不是吗?
孩子虽小却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作为成人,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观念和思维来要求孩子,我们若能转变观念,尊重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我相信,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会更加亲密和谐,孩子也会成长的更好更健康!一起试试吧!
发现孩子和尊重孩子
发现孩子和尊重孩子孩子到底“懂不懂事?”无疑,大家都觉得啥事都不懂。
我们所说的“事”,是人情世故,尤其是社会关系这一块为主。还有很多复杂的,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从这些方面来说,孩子们是不懂事的。但是,我仍然坚信,孩子其实懂得非常非常多。他们有一个无比宽广的世界。
**的玩具超多。我拿了N个箱子装,还有部分摆,另有几个筐的还塞到橱子里去。每次及时整理,但有些小玩意儿还是容易遗漏。
昨天,**在儿童房玩一套消防工具。有车,有飞机,有云梯等等。但是少了一辆消防轿车。这辆消防轿车只有两个拇指粗。他问我这车上哪去了,我说不知道。隔了一会,他“命令”我道:“妈妈,你去外面给我把这辆车拿进来。”我心想这点东西哪找得着啊?别胡说了。结果他又说:“你去给我拿下嘛!”我没好气地应他:“上哪拿啊!”他有些不耐烦地说:“在外面,顶上!”后来我抱着他出去,在他的指引上,果然发现这辆小车子不知道何时被搁置到了客厅外面高高的置物架上,而且,是在一个画框背后。这么高的地方他摆不上去,他的视力也难以看到啊,他到底什么时候看到的呢?又是怎么记下的?
我正有些小惊叹,**玩了一会又“命令”我了:“妈妈,你去爸爸房间帮我拿那个小人过来好吗?”我说:“什么小人儿啊?”他说:“就是那辆中巴车上的小人,是司机!”——是有那么一辆玩具中巴,是有配着两个小人,一个表示司机,一个表示乘客。可是,它怎么跑到爸爸房间去了呢?不太可能啊!但是**坚持是在那,而且进一步指明:在抽屉里!我抱着他过去打开第一个抽屉,不在。**不耐烦地说:“是在第二个抽屉!”打开,拨拉了好久,那个塑料小人露了出来!
所以我发现,孩子会观察事物吗?非常会!他有他的世界,他只观察、关注属于他世界里的东西。
孩子确实是有自己的成长规律的。孩子确实是“懂”很多的。说孩子啥事也不懂的人,是因为没有找到那条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
也有人经常叹服:“现在的孩子啊,精着呢!”事实上,孩子全部是“精”的,有过去和现在之分,是因为过去的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更低(各方面原因所限),而现代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视而已。
明白孩子确实有他自己的世界这个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吗?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父母会因此更明白尊重孩子的价值与必要。最简单的就是吃饭的问题。
**不好好吃饭,一直是我最头疼的问题。相反,每当他生病的时候,吃饭的态度反而更好些。不仅吃得快些,而且还会主动要吃的。仔细一想,因为他一生病,我就会想,他生病肯定胃口不好,爱吃多少吃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吧。于是,吃饭对**来说不再是负担,少了威逼,多了尊重。
**常喝豆浆,他每次喝豆浆,都是用吸管直接刺破豆浆袋再喝,但如果偶尔我不是刺破袋子而是直接打开袋子插入吸管让他喝,他就会哭闹。尊重他的敏感期,尊重他的习惯,就可能少了一次对孩子的责骂和训斥。换来了孩子顺利的成长。
……
总而言之,我经常觉得孩子的世界很宽,而且,颇为神秘。很有意思。我们是不是不要再武断地觉得自己比孩子强大很多,甚至要笼罩在孩子的世界之上了呢?
尊重孩子的天赋
尊重孩子的天赋有家长喜欢问我,你是怎么培养你的孩子的?为什么你们家长不花力气,孩子也不是埋头读书,他的学习怎么还是没有困难呢?
对这个问题,以前我也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很出色,不过现在我开始反思了,真的是我的功劳吗?恐怕不见得。
首先我儿子并不特别优秀,只是一直不讨厌读书,上学始终高高兴兴;其次读书一点不用功,花在弹钢琴和打魔兽上的时间跟读书一样多。第三,他的学习成绩只是在初中的时候名列年级第一(因为那所学校真的很烂),小学和高中都不是什么年级排名前三的。小学的时候因为考试总是粗心,高中是因为学校集中了太多优秀学生,俺们儿子实在是很普通。大学阶段倒也不错,学习还是有兴趣,没困难,而且还能获得学校奖学金。
他自己夸自己学习永远不会遇到瓶颈(但不是最优秀的)。
我现在想明白了,除了父母提供给孩子的环境,和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之外,读书也像音乐、美术、舞蹈一样是有天赋的。但不等于会读书的孩子就一定比其他孩子聪明,人家的特长不是读书罢了,可能是艺术、可能是社交、可能是动手能力,可能就是创造力强、点子多。难道那些就不是聪明?
只是现在的社会对孩子的评价只认读书这一条,很不理性。以后的中国恐怕要毁在这种单一的价值观上。如果孩子的每一种天赋都能得到尊重、并得到机会发展,那么将来的中国才会人才辈出,繁荣昌盛。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孩子读书一般,那么他一定有别的天赋,请一定要发现他的擅长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