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发布时间:2020-10-03 宝宝幼儿园的游戏 幼儿园宝宝游戏 幼儿园认识字宝宝的说课稿

宝宝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这就需要定出进餐规矩。首先要养成小儿自己进食的习惯。几个月大时让他抱着奶瓶吃奶,一岁时拿杯子喝水,一岁多就开始学习拿勺吃饭。应逐渐引起孩子的兴趣,开始时拿勺喂,慢慢地孩子能自己吃,就不用喂了。两岁半以后小儿完全可以自己吃饱。孩子要坐在固定的位置吃饭,不能跑来跑去,也不能边吃边玩。如果在饭桌上与大人一起吃,不要让他成为全桌人注意的中心,大家都吃得很香定会感染孩子,增加他的食欲。吃饭前要少吃零食,特别是饭前一小时不能吃,因为零食营养价值低,也影响小孩的食欲。此外还不能挑食,不能偏食。如果小儿不爱吃什么东西,要想办法让他明白吃的好处和不吃的坏处,但不要呵斥和强迫。家长也千万不要在饭桌上谈论自己不爱吃的菜,这对孩子有很大影响。最后不要暴食。好吃的东西要适量地吃,特别对食欲好的孩子要有一定限制,否则会出现胃肠道疾病或者“吃伤了”。另外,家长还应注意孩子的饮食质量。饭菜色香味俱全很重要,会大大增加孩子的食欲。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2点至凌晨1点不入睡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据统计,我国0~2岁婴幼儿每天睡眠时间比美国同龄人平均少1个小时,原因之一是父母钟情夜生活。有些家庭让宝宝早睡了,可是大人不注意自己的动作幅度,或房子隔音效果不好,宝宝即使早早躺在床上,仍不能进入睡眠状态。

儿童保健科专家指出,22时到次日凌晨1时是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若错过这段时间细胞新陈代谢将受到影响,因此家长应尽量让孩子在22点前睡觉。

不要拿睡眠指标来衡量孩子

如何对孩子的睡眠进行科学管理也成为很多家长的心头之惑。有的小朋友每天睡眠总量大约只有10小时,幼儿园安排的午睡常睡不着,这样的睡眠时间长度达标吗?

专家指出,睡眠时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一味拿书本上的睡眠指标来要求孩子,反而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出现行为问题。“如果孩子虽然睡得少但精力充沛,注意力和情绪都很稳定,生长发育也不受影响,就说明现有的睡眠时间已经足够。”

要解决宝宝睡觉日夜颠倒这一难题,为宝宝布置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空间是首要任务。在外在的环境布置妥当之后,接下来就要看爸妈平日所需下的工夫了。

建议对付日夜颠倒的“夜郎儿”有以下几个招数:

1.白天尽量让宝宝玩耍,减少午睡的时间或不要让宝宝太晚睡午觉。

2.沐浴时间最好改在睡前的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前,如此可使宝宝放松心情,易于入睡。

3.为宝宝制定生活作息表,并确实执行。

另外要提醒父母的是,在您要调整宝宝睡眠时也要注意宝宝是否吃饱了?尿布是否干爽?身体是否有任何不适?再排除这些状况之后,才能开始为宝宝进行睡眠调整计划。

要吃夜奶也是宝宝晚上醒来的原因,因此调整孩子喝奶的时间。其方法是:

·半夜宝宝吵着要喝奶时,可以用白开水代替牛奶,慢慢戒除宝宝半夜喝奶的习惯。

·将宝宝睡前的奶量增加。

·增加最后一次牛奶的浓度。

父母应该尽量让宝宝养成晚上10点前入睡的习惯!

培养宝宝良好习惯的七种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从“小”做起最重要,然后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移,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后,如不及时强化巩固,仍容易改变。因此,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在成人的帮助下,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可采取以下方法:

1.表扬鼓励法。

如,家人吃水果时,孩子主动将大苹果让给长辈吃,家长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孩子尊老爱幼的美德将得到形成与巩固。

2.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一致。

孩子在幼儿园得到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积极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一致性的教育,以免家、园教育脱节,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例如,幼儿园正在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家长就不要再溺爱孩子,孩子力所能及的劳动,就不要包办代替了。

3.示范法。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如教育孩子洗手帕,家长可示范手帕的全过程,让孩子去模仿、学习,以此巩固孩子爱清洁、爱劳动的行为习惯。

4.练习法。

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学会快速穿脱衣服,成人可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与孩子一起反复练习穿脱衣服,系鞋带等。

5.随机教育法。

如带孩子去公园玩,突然看见一位老奶奶被路上的香蕉皮滑倒,应鼓励孩子立刻扶起老奶奶,并随机教育孩子,不要随便丢果皮,要把果皮放在果皮箱内,并让孩子反复实践几次。

6.暗示法。

孩子易受暗示,要充分运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及时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见一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了,可用暗示法提醒孩子:“小朋友摔倒了,该怎么办?”用来提示孩子主动帮助他人。

7.运用各种文艺形式,强化良好行为。

可通过讲故事、唱歌表演、诗朗诵、演童话剧等来巩固孩子的良好行为。如,表演童话剧《小熊拔牙》,就可以教育孩子养成坚持早晚刷牙的习惯。

专家表示,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长远来看,这个基础打好了,比孩子学知识、学特长对他一生的作用更大,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行为习惯:培养宝宝养成一个好的刷牙习惯


整理了行为习惯:培养宝宝养成一个好的刷牙习惯,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妈妈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口腔清洁问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教给他饭前饭后刷牙漱口,这种做法是非常值得表扬的,

如果你想要让宝宝拥有一副好牙齿,同时保持口腔清洁的话,就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口腔的清洁主要就是依靠刷牙来完成的,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样指导孩子养成刷牙的习惯呢?

我们可以三步走:

第一阶段

在宝宝的第一颗牙齿出现以后,差不多是5、6个月时,爸爸妈妈就可以开始给宝宝刷牙了。不过刷牙的时候还不需要使用牙刷,爸爸妈妈可以用干净的湿纱布包裹自己的食指来擦拭宝宝的牙齿,把一些附着物擦拭掉。

第二阶段

到宝宝18个月时,可以用牙刷来给宝宝刷牙(购买牙刷的时候要注意买一些头小,刷毛软而圆,不会伤及牙齿及牙床的牙刷),一天两次,让宝宝在水池前,然后爸爸妈妈站在后面,抱住他的头,让他的头向后,在看到宝宝口腔结构的情况下给宝宝刷牙。

另外,在你刷牙的时候也可以让宝宝看着,让他模仿你刷牙的样子。

第三阶段

孩子2岁时就可以自己刷牙了,爸爸妈妈在教给孩子正确的刷牙方法后,要在孩子的身边看着他,指导他正确地刷牙。

另外,孩子有乳牙完全长成时,最好是每隔半年的时间就带孩子去检查一下。牙医能够帮助孩子预防蛀牙,在发现问题时也可以第一时间解决。

如何培养宝宝观察好习惯?


生活案例

10个月的丁丁坐在小推车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一根头发丝。他立刻对这根头发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家伙用小手捏捏头发丝,然后将头发丝捏起放嘴里舔舔,拿出来,将其放在小推车面前的挡板上拍打几下……就这样,丁丁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动作,一副乐在其中的摸样。在一边擦拭柜子的丁丁妈猛一回头,发现丁丁正往嘴里塞头发丝呢。丁丁妈赶紧掰开他的小嘴,将头发丝拽出来扔了。丁丁嘴里的头发丝被妈妈“抢”走了,立刻不高兴地哭闹起来,那摸样看起来十分伤心。妈妈十分困惑,一根小小的头发丝,他怎么就会喜欢到这种程度呢?

宝贝观察的习惯与生俱来

只要我们稍微留意,类似丁丁这样的行为随时都会发生在我们的宝贝身上。实际上,这就是宝贝观察习惯的萌芽。可以说,宝贝观察的习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养成了,下面这些常见的情景就是最好的说明:

新生儿对人脸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清醒的时候,不管谁的脸凑近他,他都会好奇地看着这张脸。当妈妈的脸靠近宝贝时,他会显得更为痴迷而充满热情。

随着宝贝的视觉发育成熟,他对周围越来越多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因此,我们常常会发现他正盯着某个东西“发呆”。

当宝贝小手变得越来越灵活之后,他会拿起他喜欢的某个玩具或者小手触及的其他物品,放在眼前翻过来掉过去地看,并时不时地将这个物品放进嘴里啃啃,在周围的物体上敲敲,或者将这个东西扔到地上,捡起来,继续扔,乐此不疲。

宝贝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换了新的居住环境,他可能就会在夜间哭闹,变得比以往粘人等等。

当身边突然出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几个月的宝贝就会表现出一种紧张感,显得比较怕生。虽然每个宝贝的表现都不太一样,但是他们都能通过他的身体语言或者表情敏感地表达出一些信息,让成人意识到这个陌生人的来临搅乱了他内心的宁静。

……

所有这些都说明,宝贝对他视力所及的一切都十分敏感。可以说,观察是宝贝赖以生存的一个基本能力,它与生俱来,并不需要我们挖空心思去培养。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只是保护并且引导他更好地观察,帮助他保持观察的习惯而已。

宝贝观察事物的特别之处

与成人不同,宝贝观察事物会有他的一些特别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全方位地观看事物

物体的任何一个侧面对宝贝来说都是非常神奇的,因此,他会好奇地选择不同的角度去观看一个物体。这就是为什么当他手里抓到一个玩具的时候,他常常会两只手不断地倒过来掉过去地看,相反并不急于以“正确的方式”去玩这个玩具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从不同的侧面观察他的玩具,周围的其他物体,他逐渐整合出了他看到的每个物体的特性。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观察之后,他才能学会不管站在一个什么样的角度,都能一眼就看出,他眼前的这个物体究竟是什么。

2.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

除了用眼睛看之外,宝贝还有他更多观察事物的绝招。那就是调动其他感觉器官的积极性,从视力之外更好地感知事物。因为有这种需求,一旦他手里拿到某个东西,他就不会仅仅停留于去看这个物品了,他还可能会用小嘴去啃一啃,用鼻子闻闻,用小手拍拍,拿起这个物体在其他地方敲敲打打,把这个物体扔到地上等等,通过这种全方面地感知,宝贝才能更好地了解他接触到的每个物体。

3.对“垃圾”有特别的偏好

如同前面事例中的丁丁一样,几乎每个宝贝都对他视野内发现的一切有着浓厚的兴趣,连那些在我们看来根本就不值得他去探究的小东西,诸如头发丝、小线头、小碎纸片、一片偶尔飘过来的小树叶、一根小得不能再小的小树枝、几粒细沙、一颗烟头……他一样好奇得不行。并且,令很多父母苦恼的是,越是那些看起来不怎么显眼的脏脏的东西,他们似乎越是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有的宝贝会在某个阶段着迷地收集类似烟头、花瓣、小石子、枯树枝一类的小东西,根本就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训导,固执地将这些东西纳入囊中,时不时摆出来痴迷地研究一番。而且,他们的双眼似乎格外锐利,常常是不经意间扫视一下就能准确地发现目标。

帮助宝贝保持观察习惯的策略

既然宝贝观察事物的习惯与生俱来,为什么越长大,他们对身边的很多事物就会变得越来越淡漠,显得越来越粗心,丧失了观察的良好习惯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打压了他们这种观察的热情,或者没有对宝贝观察的习惯进行科学的引导。那么怎样才能保持宝贝观察的好习惯呢?

1.尊重宝贝观察的心理需求

实际上,像小石子、枯树枝、沙粒、小线头一类的小东西都是天然的物品,不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特别的危害。相反,寻找这些小东西、玩弄这些小东西还是锻炼宝贝观察力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比如,当宝贝手里握着一个小石子的时候,他可以观察到这个石子不同侧面的形状,它的颜色,质地,粗糙度,它在不同光线背景下的反光,它掉落时在地面滚动的情形,掂在手里的重量等等,这诸多的特性都可以被宝贝轻易地观察到。因此,与其禁止宝贝接触这些东西,不如将他的小手清洗干净,尊重他发现收集这些东西的癖好,满足他的这种心理需求,这对他观察习惯的保持会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2.引导宝贝更为细致地观察

观察的机会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除了尊重宝贝那些特殊的观察的需求之外,我们也可以引导他更为细致地去观察一些事物。如果宝贝喜欢捡拾小石子,我们就可以跟随他的这种兴趣,在外出的时候跟他一起去捡拾小石子:“嘿!看看,我捡到一圆圆的小石子呢!你能找到一个比我这颗还小的小石子吗?”当妈咪和宝贝双眼对视的时候,不妨来上一句:“哈,我看到你眼睛里有一妈咪呢!你看到妈咪眼睛里有什么吗?”转动一下身子,你眼睛里的投影也会跟着改变,于是,这项观察的活动就可以无限地拓展开了。

3.在变化中创造观察的机会

没有比看到有变化的事物更令宝贝兴奋的了。一根小线头或者头发丝,它可以在我们双手的作用下变出无数的形状和花样,永远都不会重样。因此,当宝贝手里捏着一根小线头时,难怪他会对这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东西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了。如同宝贝玩线头或者头发丝的游戏一样,两个或者多个事物组合起来,给某个事物施加一个作用力,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气候条件、在运动过程中观察……许许多多的可能造就了太多观察的机会。如果总是这样引导宝贝去观察,他观察的动力就不会消失,而他观察的习惯也会永久保持下去,自然也就不需要我们在他上学之后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你要细心点,要认真观察”之类的话了。

小议宝宝生活习惯的培养


小议宝宝生活习惯的培养

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种积累,是孩子成长的展示。由于这个过程是很长久的,所以决定了我们采用的方法也一定是根据不同时期而变化的。

我们对童童的生活习惯培养也没有很特别的方法,效果也谈不上好与坏。但是根据她的几个时期我可以分别介绍一下。

1、小婴儿:应该说小婴儿就谈生活习惯好像很早。确实我那时也没有这个意识,她哭了我就抱,饿了就喝奶,很多时候看着她饿得嗷嗷哭,早把医院里学到的那套知识忘记了:定时定量。所以导致我家童童老大了还半夜要喝奶,影响孩子自己的睡眠,也让我们大人累心。所以如果有重来,这点生活习惯一定要把握好。

2、1岁~2岁:这段时间她长大很多,更可爱了。由于我上班无人照顾,于是孩子交给老一辈抚养。隔代宠,真的不假。我爸妈对童童的关爱让我也感到了一些不妥。宝宝不用说话,爷爷奶奶就知道了意图,一个眼神、一个哭泣就能表达。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无微不至的照顾,童童的小心思里也知道开口好像不是那么必要,她一直到2周岁才开口说话。至于生活习惯,我的感觉是全自动配套,独立自主太少,我也有点于心不忍,不够坚持。

3、2岁~3岁:这个阶段她开始有了书上说的叛逆期,很多时候都要自己动手了。她不要大人为她准备的,自己找到的才是好的。于是我开始引导她,举个例子:“童童,你长大了,愿意自己挑玩具玩了,挑的时候当心别把玩具洒一地,一个一个挑好吗?”一开始她不听我的,把玩具箱子网地上一倒,自己坐下玩一个换一个。后来我和她说了多次,几次还提高音量、加重语气,会察言观色的她开始发现了妈妈对她到玩具的事情不满意。于是事情开始转变,我和她的几次拉锯战,最后我胜利了。耐心看来是培养叛逆期宝宝的重点。

4、3岁~4岁:她上幼儿园托班了,说实在的很庆幸。能上到托班就是幸运,把她送进托班也是正确的。进了集体环境,对她的生活习惯培养有了很大的帮助。她开始很自觉的整理东西、吃下的垃圾扔垃圾桶、看电视坐坐好等等……虽然有时候不老实,但是经过我的小小提醒,她也能马上改正。这个时期我对她最多的教育就是:约定。看电视,可以,约好看多久;吃糖,可以,吃晚饭就行;讲故事,可以,你能帮我把其他书整理好吗?……就是这样,到现在我们母女2人还喜欢用这个方法来解决一些事情:)

5、4岁~:如今,她进入小班了,真的开始长大了。不仅能把幼儿园学到的儿歌唱出来,还能按照儿歌的做出来,如洗手儿歌会在她洗手时轻轻哼。晚上睡觉前,她总是自己脱衣服裤子,特别是解纽扣,如果谁帮了她她跟谁急;吃饭要求自己坐小桌子小椅子,饭碗里面总是吃得像镜子,一粒米也没有;我坐在一边看书时,她居然会到一小杯水给我,说给妈妈喝水;周末早上的整理,她也开始加入拖拖地,要知道我没有对她提什么要求;隔壁妹妹来家玩,她会说“姐姐带你玩,你看好了。”;看到马路上有人吐痰,她会转过头看我“这个叔叔怎么把口水吐这里,真恶心”;等等……我觉得现在我该做的就是,自己做好每一件事,让这个小眼睛自己看自己学,就像她在幼儿园学到了反应在生活中一样。

孩子的成长,对家长来说真的是一门大大学问。这几天我也和办公室同事交流着童童的改变,感叹她的长大,欣喜给我的温馨。就像我在小一班论坛留言的那样,我一直觉得“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我们大人要弯下腰,轻轻柔柔的走进去”别过多的干预,在她选择答案的时候有意识得点一下、推一把,宝贝就会找到正确的选择。

千万别小看每个孩子,他们都是值得尊重、保护的!

培养宝宝运动锻炼好习惯的6个策略


培养宝宝运动锻炼好习惯的6个策略

1.首先树立一个正确观念——不生病不等于运动体能好

运动体能主要是指人在身体活动时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两个方面。运动体能发展的过程是促进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含义远远超过不生病的意义,不生病的孩子经过持久的运动锻炼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并加以强大。

2.合理安排运动量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素质现状,选择合适的运动量。开始运动的时候,可以运动量小一些,慢慢把握孩子的体能特点,日后逐渐延长。

3.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幼儿运动以身体练习为主,诸如爬、跑、跳、投、压、郊游、拍球、跳绳、骑车、游泳、体操等项目。不同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要以孩子的生理特点为基础,身体素质哪方面欠缺就多练哪方面,需要提高速度可选择跑、骑车等项目,需要增强耐力可选择游泳、郊游、跳绳等项目,需要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可选择跳舞、荡秋千、拍球等项目,需要提高柔韧能力可选择体操、按压等项目。要由少到多、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地逐步增加锻炼项目,并兼顾多种项目结合进行,使宝宝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

4.运动锻炼游戏化

不要把运动锻炼当成单调的技能训练,像运动员那样枯燥、严肃,这样根本调动不了孩子的积极性。运动锻炼游戏化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他才会跟父母积极配合,这一点对幼儿很重要。为此,父母要常常编造一些情境和故事,孩子才能放松地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带孩子到一些休闲娱乐场合玩那些大型器械也是促进孩子身体运动的好办法,只是要注意为孩子做好周边的安全保护。

5.运动锻炼生活化

一些运动项目虽然需要专门的时间和场地,但是还有很多运动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尤其对幼儿来说,运动不仅指身体大肌肉运动,还包括手指等小肌肉运动,小肌肉精细动作最适合在生活中锻炼。很多生活环节,大人不要包办代替,不要怕孩子做不好,放手让孩子尝试,都是锻炼的好机会。

6.用扬长促短的方式鼓励宝宝

有的孩子喜欢表现自己的长项,回避自己的短项,尤其是当他在公众场合觉得丢过面子的事情,为了维护自尊,他就是不愿意再做某些活动。这个时候不要直接刺激和强迫他,可以换别的运动游戏。父母还可以与幼儿园老师密切沟通,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关推荐

  • 如何培养宝宝形成良好习惯 导读: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长远来看,这个基...
    2021-11-26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
    2020-09-14 阅读全文
  • 培养宝宝良好习惯的七种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从“小”做起最重要,然后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
    2021-12-15 阅读全文
  • 培养宝宝好的习惯 宝宝该到睡觉时间,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闹;正餐不吃爱吃零食;怎么纠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头的习惯;玩具总是丢满地,不会爱惜……孩子生活上,这些看似不太严重的行为,如果不适当纠正,可能影响到孩子未...
    2021-12-07 阅读全文
  •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倾听习惯? 导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以后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和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幼儿倾听忍气吞声力的强弱,影响着幼儿的学习...
    2021-11-20 阅读全文

导读: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教孩子做人,做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所能做的就是打好做人的基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孩子终身受益的东西。从长远来看,这个基...

2021-11-26 阅读全文

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睡眠习惯 有不少小朋友也跟着爸爸妈妈一起“贪黑”,三四岁的小朋友也经常晚上11时多才睡觉。专家提醒父母注意:自己夜生活的习惯可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孩子,而孩子保持健康的入睡时间对于他们的...

2020-09-14 阅读全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呢?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良好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从“小”做起最重要,然后在长期反复的训练中才能养成。 由于孩子年龄小,是非观念不强,自控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转...

2021-12-15 阅读全文

宝宝该到睡觉时间,怎么哄就是不睡,甚至哭闹;正餐不吃爱吃零食;怎么纠正就是改不掉吸奶嘴、吸手指头的习惯;玩具总是丢满地,不会爱惜……孩子生活上,这些看似不太严重的行为,如果不适当纠正,可能影响到孩子未...

2021-12-07 阅读全文

导读: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幼儿以后学习、生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受益终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和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幼儿倾听忍气吞声力的强弱,影响着幼儿的学习...

2021-11-2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