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辅导孩子的作业
发布时间:2020-09-30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现在的家长,没有一个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从孩子出生到上幼儿园、上学,各类知识的灌输,真是层出不穷,而有的家长在涉及到老师给孩子们留的“家庭作业”时,却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这些跟学习无关的事不完成也没有关系,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展。我的观点却不尽相同,我的女儿现在在幼儿园大班生活、学习,据了解,他们班是示范班,各类活动较别的班多,我想,这正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因此,我从思想、行动上特别配合园里老师安排的各项活动,当好孩子的园外辅导员。
如何帮助孩子记起“家庭作业”
孩子的脑筋是单纯的,老师交待的家庭作业,在你遇到她的那一刻,如果不马上说,就很容易忘掉。这时当家长的要给予孩子提示,譬如:“今天在幼儿园玩得怎样,老师教了什么,老师让在家做什么?”这样,在轻松的环境下,孩子会很容易记起自己的“家庭作业”。
如何辅导孩子做好“家庭作业”
孩子的“家庭作业”常常是老师根据教学安排给孩子们提供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作家长的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就不能忽视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
如何处理遗漏的“家庭作业”
有时,由于各种原因,自己和孩子会同时忘了“家庭作业”。比如有一次,老师安排晚上把鸡蛋冷冻在冰箱里,第二天拿到幼儿园观察,头天晚上,孩子还记得告诉我,我们便把鸡蛋放在冰箱里,等到第二天早晨一忙,就都给忘了。我想埋怨她,自己的事怎么不记得,可转念一想,我不也忘了吗?于是,我们又骑车回家去取,路上,我告诉女儿,以后自己的事自己要记住,再出现这种情况,妈妈可就没时间再回家取了。那天晚上回家,女儿说老师夸奖她完成了“家庭作业”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怎么辅导小孩写作业
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是很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事,面对下面现象,家长常常手足无措。
1、作业不主动
2、东张西望,作业不专心,磨磨蹭蹭耗时间,做事没效率。
3、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马上求救。
4、凑合应付,学习不积极,作业完成万事大吉,不检查,老师布置以外的作业,一点都不想做。
基于以上现象,建议您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按照下面的方法试一试。
1、帮孩子端正态度
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必须尽心尽职地上班,完成本职工作,这叫责任;你做学生的,每天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作业,这也叫责任,这是你必须要做到的,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
有的家长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理解,不是埋怨题出得不好了,就是指责作业布置得太多,当着孩子的面贬低教师,这是极其危险的。
如果孩子不听您的,您说了白说,没有意义;
如果孩子听您的,就意味着可以不听老师的,如果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的权威形象被破坏,学校教育便很难让孩子入口入心。必然会影响师生关系和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但是,确实有时候,教师的作业布置得不好,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家长要私下里和教师真诚的沟通,
可建议莫指责。
2、努力提高孩子兴趣
让孩子喜欢做作业,这需要引导。引导不妨策略
(1)就是拿放大镜找孩子的优点,尽可能地肯定孩子的作业积极性。也许孩子本不打算马上做作业,你真诚地夸孩子有责任感,长大了,懂事了,让你省心,你很满意,在称赞面前,孩子一般会改变自己,克制自己。
(2)就是肯定孩子作业的优点。要从心里赞美孩子“字进步多了,比我小时候的写的都好!”“这么难的题都自己独立完成了,了不起!”“做这么快,字又写这么好,按这速度,每天的作业不就和玩一样!”要把您的满意签到作业上。
(3)就是孩子作业完成了,要让孩子玩一会儿,不要鞭打快牛。
3、一心一意做作业
有的孩子写作业时没有专心投入,“附加动作”太多,一会儿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摸摸这玩玩那,还有的孩子喜欢几个人凑在一起边聊天边写作业,或者喜欢边听音乐、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作业,如此三心二意当然不能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
(1)告诉孩子高效学习的好处。开展一分钟抄写,一分钟记忆,一分钟速算等学习竞赛,你能这么快就完成那么多作业,质量又那么高,天天不是可以有很多时间干自己喜欢干的事。
(2)营造学习的氛围。
干净整洁的书桌、书房很重要,孩子的书桌上不要摆放令孩子分心的东西;孩子在做作业时,家长不要去打扰孩子:“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受老师表扬”,“肚子饿了吗,要不要吃点心”,“做几道了?还有几道?”。同时,孩子做作业,家长把电视开得大大的,在家里打牌喝酒,孩子也难以集中精神做作业。
(3)和孩子一起预定作业的时间,培养孩子的效率观念
4、合理安排作业
能在学校里完成的就不要都带回家里;放学后不要先去玩个够,等到精力耗的差不多时才去做作业;
做作业前要事先准备好学习用具(胶带、水彩笔、白纸、书本等),不要等到用的时候再临时去找;
在做作业时要看清题目、审清题意后再动笔,不要做了之后才发现题目搞错了或没有按题目的要求去做;
做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可以先绕过去,先做其它会做的题,不要就停在那里无谓地消耗时间;
某一时间内,只能集中精力考虑一样作业。
5、注意劳逸结合
孩子做作业是要动脑筋的,如果孩子连续思考问题的时间较长而得不到休息,大脑就会疲劳,就会出现大脑运转速度缓慢的现象,这时孩子的学习效率就会下降,错误率也会增高,这时如果让孩子适当的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后其学习效率反而会提高。一般来说,小学生连续做作业的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1小时。很多时候,自由玩耍也是为了学习。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需要持之以恒,不要平时不管不问,偶尔有时间,为了显示自己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持久战考察孩子学业。
6、加强能力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到了三年级还不能边阅读边思考,边书写边思考,恐怕他很难顺利完成学业。”
既好又快地完成作业也是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能力的,比如小手肌肉的灵活、手和眼的协调一致等,有的孩子作业“慢”就是因为他们的协调能力不足,在做作业时频繁地抬头和低头,从而降低了读写的效率和准确率。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首先应当加强其视知觉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的训练,可以让孩子玩记电话号码游戏:大人小孩一起,看一眼看谁记得多,培养孩子的瞬时记忆能力;
可以让孩子剪纸、走迷宫、弹琴等。
学习效率低不仅因为习惯差,因为态度问题,还因为能力差,需要家长教师共同提高孩子能力。
7、先复习后作业
作业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熟练地记忆所学的生词、语法、定义、定理和公式等,是要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孩子完成作业的好坏是建立在对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课堂知识没掌握、所学的内容没有消化和理解,作业自然就做不好,因此为了顺利地完成作业,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作业前先看书和参考资料,复习完了之后再动笔写作业,而不要图省事,回到家抓起笔就写。
8、经常检查孩子作业
对于孩子的家庭作业,家长应当经常检查,即使自己的时间再紧张,每周也要至少检查孩子的作业一次。
家长经常检查孩子的作业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学习认真不认真,知识掌握的牢不牢,有没有学习困难等等,都可以从孩子的作业中有所反映;
第二,可以有效地督促孩子的学习。孩子就是孩子,有些时候他是无法管好自己的,即使是成绩好的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家长能够不时地翻看一下孩子的作业,就会使孩子在无形中有个压力感,他可能会因此而更加努力地学习。检查孩子的作业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孩子的作业有没有丢三落四的现象,孩子的作业能否及时完成,孩子的作业是否工整,孩子作业的错误率高不高,孩子的作业有没有抄袭的现象等等。
检查前要现让孩子自查,肯定优点,赞美优点,指出不足,实事求实,坚信孩子可以改正。
9、适当帮助孩子作业
有的孩子学习上的欠帐太多,很多作业根本就不会做,做作业时会有大大小小的“拦路虎”挡在前面,他们对写作业的畏难情绪十分严重,很害怕写作业,作业稍微遇到点困难就会产生烦躁感。对于这类孩子,家长应当耐心的帮助和辅导他们的家庭作业,孩子在课堂上没有搞懂的东西,只好由家长在家里给及时补上,争取不要让孩子的学习再出现新的欠帐,另外还要注意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家长自己本身没有这么多时间或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就应当适当请一些家教,将孩子在知识上的漏洞都补上。 但是,一定要记住,作业可以督促,不能代替。
1 0、多鼓励少指责
家长应正视孩子的能力,当孩子课后不会做作业时,不要一味责罚,而应当鼓励孩子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训斥和打骂是无济于事的,只能使孩子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样一来不仅孩子的作业无法完成好,而且其学习成绩也会下降。有一个母亲经常盯着孩子做作业,孩子做慢了就吼:“快做,没见过像你这么慢的!”孩子加快了速度,可她又说:“字怎么写得这么差,又出了差错!”孩子于是又放慢了速度,然而这位母亲又沉不住气了:“这么久还没想出来,我怎么养了你这么笨的孩子!”最后只要母亲在旁边,孩子做作业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浑身发抖。
家长怎样辅导孩子的作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辅导孩子作业变成了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
网上流行说——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常见的类型有:
一、简单粗暴型。孩子作业写得不对、不好,家长一把撕掉,重来!
二、包办代替型。孩子写作业磨叽,俩小时了,还没写完,家长开始代写……
三、威逼恐吓型。写不完作业,今晚就别睡觉了……
四、旧账重提型。这个问题,我说过多少遍了,啊,多少遍了?
五、暴力至上型。信奉“不打不成才”。轻则呵斥、训诫、辱骂,语言暴力;重则罚面壁、揪耳朵、殴打,肢体暴力!
六、压抑崩溃型。家长一直暗示自己要温柔、冷静、克制,亲生的、亲生的,极度压抑,精神几近崩溃!
上述情况,家长也都知道不对,可是,没办法!不辅导作业,一切风平浪静。一辅导作业,“狂风大作,乌云密布,顷刻之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那么,辅导作业,究竟有没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一、了解孩子。父母可能会说,自己的亲骨肉,怎么会不了解?其实不然,生活中,我们很多父母其实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比如:“多血质的孩子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情绪不稳定。黏液质的孩子举止平和,头脑清醒,注意力容易集中,但不善言谈,情绪兴奋性低。”我们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我们就要从训练集中注意力入手;不善言谈的,我们就要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多给他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要做到习惯先行,学习随后。生活习惯要先于学习习惯去培养。
二、做好榜样。有家长说,自家的孩子一写作业,就喜欢玩橡皮、玩铅笔,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又喊着要去厕所,总之,各种折腾。这种情况,其实和父母平时的言行关系甚大。家长可能一手接打着手机,一手还在浇花;或者正在扫地,还未扫完,又去收拾沙发。要让孩子专心写作业,家长就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一举一动,不能给孩子造成“一心可以二用”的错觉。
三、角色转换。家长应从“监督员”变成孩子的学习伙伴。通常,一辅导作业,很多家长就喜欢搬个凳子坐在孩子边上,美其名曰“陪伴”,实则是“监督”“监视”!试问家长,你在上班时,你的领导、老板、上司坐在你旁边盯着你工作,你心里舒服吗?习惯吗?能安心工作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你在孩子视线范围内,专心学习或者工作,而不是心不在焉的翻报纸或杂志,或是玩手机!孩子写完一科作业后,家长应和孩子相互检查对方的“阶段性成果”(家长检查孩子该科作业的完成情况,孩子检查父母学习或工作的完成情况)。
四、规定时间。很多孩子写作业确实喜欢磨蹭。那么,家长就应该根据当天的作业量,提前给孩子限定好写作业的时间。到时间,不管是否写完,立即放下作业,上床睡觉。至于第二天因为作业没有完成,该接受老师的批评或者惩戒,必须由孩子本人承担!家长得“狠下心”,才可能纠正孩子写作业的时间观念。
五、及时回应。孩子在写作业时,肯定会遇到各种问题。家长不能有求必应(这会导致孩子不思考,依赖父母。),也不能有求不应。不能说,“等等”“马上马上”“自己思考”“自己的事自己干”等话语。因为有些问题孩子可能真的解决不了。如果家长也不会,就必须自己提前做功课。不能让孩子觉得你啥都不会,时间久了,孩子就不再愿意向你求助,也不会再和你交流、沟通了。
现如今,孩子家庭作业多(数量上明显超出了孩子的年龄段)且难(知识难度明显超出了孩子的学习段)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只是如何进一步给孩子松绑减负,就成了另一个要去深思和探究的话题了。眼下,辅导作业,还请家长按上述方式,正确打开……
家长怎样辅导孩子的作业
小学生需要家长把好辅导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家长要学会正确的辅导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检查孩子作业的方法和步骤
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词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建议做法: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
二、如何纠正孩子不专心写作业的习惯
1.利用“限时鼓励法”来纠正。这个方法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首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心里估计一个完成的时间,然后征询孩子,如“语文40分钟能做完吗?数学30分钟能做完吗?如果在规定时间做完,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当达到5颗小星星的时候,爸爸会奖励一个你喜欢的东西或带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况下,孩子会乐意接受的。
若发现孩子写作业时有打野、不专心做的表现,只要不是太过分,就让他动一动好了,毕竟家里是一个歇息的地方,比学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太不集中,有拖拉的行为,大人可在旁边提醒一下,如“己经做了15分钟了,加油!小星星在等着你呢!”这时,孩子也许会集中精力继续做下去。
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种“限时鼓励法”是为了首先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坏习惯,他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作业写完就算达到了目的,要给予表扬,至于作业质量是否满意,是后一步的事。只要孩子有了一点点进步就要称赞,不能这样说:“虽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但写得不认真,还做错了几题,快去改改!”如果这样处理问题,不断不能纠正孩子做作业施拉的习惯,而且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换一种方式:“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了作业,这很好,爸爸首先给你贴上一个小星星,继续加油。只是这儿好象做得不对,你自己再去检查一下好吗?”我想,如果这样对待孩子,那么他一定会高兴接受的。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只要孩子每天有一点进步,就是值得高兴和称赞的事。培养孩子的学习好习惯要一步一步的来做,不能性急。
2.利用“中途安抚法”来纠正。这个方法还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如,当发现孩子做作业打野、拖拉,家长感到必需制止时,可以走到孩子身边,用手边抚摸他的头,边说:“是不是遇到了难题,做不下去了,要不要妈妈帮你一下?”这样首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学习上。通常情况下,孩子会说没有难题会做,这时大人要表现出一种平静的神情:“你很聪明,马上会做完的,妈妈等着你好吗?”这种方法,实际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打野、拖拉的行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关注他,希望他快一点完成作业。
对待做作业拖拉、爱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总是用责怪、数落、抱怨的语言说教他,如,“做作业总是爱打野,不专心,真是个‘拖皮鬼’。”“快做,不要玩。”“几道题,也要做半天,真没出息。”越是责骂、数落孩子,越会加重他的坏习惯。
3.利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不管用,那么我想只能用“直接要求法”来纠正。这种方法就是,事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然后直接提出完成的时间,如今天的语文作业不算多,用20分钟完全可以做完,数学稍为多一点,用35分钟做完。如果在规定时间没完成,到了时间,爸爸便会收起你的作业,装在书包里,不能在家继续做了。老师发现你的作业没做完,会处罚你的,由此而产生的责任完全由你自己承担。当然,你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可以提出来,我们再商定完成时间。”那么,大人说到就要做到,当然,在执行这一规定时,情绪要平静,不能发火。要让孩子明白:大人说话是算数的,不是闹着玩的。这种方法是不得己而为之,带有强迫性,要事先与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作好配合,以免老师认为家长不检查作业,把教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老师。
三、如何点拨孩子做习题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不需家长点拨不会做的习题或“爬坡”难题,家长作出相应的辅导和点拔,是必要也是必须的。因为,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需要大人的诱导和培养。只是在辅导、点拨时要讲究技巧,其方法是:
1、让孩子反复读题。许多题目并不难,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阅读原题,往往只看了一遍,就感到不会做,很难,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如果大人总是迁就孩子这种消极心理,立即告诉他如何做,甚至将算式都列好了,就会使孩子养成遇到问题不想思考,依赖他人解决的坏习惯。正确的方法是:“你很聪明,妈妈相信你,只要多读几遍原题,你会做得出来的。”当孩子做出来以后,大人要高兴地称赞:“我说你很聪明吧,只要仔细一读题,就会做了。”这时,孩子也一定会高兴起来。
孩子不会做的题,大人坚持让他“再读一遍”、“再读一遍”……不轻意告诉他,这种鼓励式的读题法是能够“逼”出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自信。
2、用例题作辅导。对于孩子经过思考实在不会做的题目,大人也不要直接告诉原题的解法,最好的方法是根据原题,编一个相似的例题,与孩子一起分析、讨论,弄懂弄通例题,再让孩子去做原题。由于弄懂了例题,孩子多半会做原题,如果仍然不会做原题,那么应再回到例题的讨论与计算上。经过几个来回,只要家长有耐心引导,孩子一定会做原题。这种做法,虽然大人要麻烦一些,但能够训练孩子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否则,孩子总是处在就题解题的被动思维定式中,很难建立学习的思维迁移模式。
会学习的孩子,说到底就是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能够以弄懂例题为基础,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习题。这就叫做“活读书”,而不是“死读书”。有的家长,似乎很疼爱孩子,生怕他多动脑,一遇到难题,就告诉其做法,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应该避开。
3、只讲关键点。对于有些数学难题,家长一时也编不好例题,那么,可以就这个原题,分析它的关键点在哪里,找到什么条件就好解题了,让孩子根据大人的提示,去思考、去列式计算。而不能将算式直接列出来,或告诉孩子第—步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如果这祥辅导孩子,那么他的解题思路永远打不开。
当然,孩子到了上四年级以后,数学题都很难了,许多爬坡题家长也无能为力,需要请家教辅导,那么我建议家长要求家教按上述方法去辅导孩子,不要一来就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列算式,怎么做题,如果是这样,看起来孩子的难题解决了,但思路总打不开。
家长怎样辅导孩子作业?
很多家长在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的时候存在误区,正是这些误区导致孩子出现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家长到底如何指导孩子的作业,检查孩子的作业,和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不是独立分开的。小孩子没有那么好的自我约束力,所以一切好习惯都需要家长的帮助。
1.家长要适度的陪伴。很多家长都急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这想法是好的,也是我们每个孩子和家长都要走的必然的路。但在孩子刚入学,还不明白到底该如何学习,如何写好作业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陪伴,指导孩子如何完成作业,并且告诉孩子写作业的各种良好习惯。比如应该专心,不能三心二意;要有正确的姿势,不然对眼睛、身体的健康都不好,等等这类的问题,都要在这个时候灌输给孩子,并且家长给予适度的监督和适当的提醒。一旦没有抓住刚入学这一阶段,以后想纠正很难,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陪伴不是包办。一些家长在陪伴的时候,过度的包办了孩子应该自己独立完成的事。一年级的新生在写作业的时候确实会有很多看似简单却不知道如何完成的作业,但是家长不要不分状况,只为了孩子快点儿完成作业,就全部都告诉了孩子如何写如何写,这样就失去了让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孩子逐渐就会形成依赖,那时候就得不偿失了。尤其是孩子写作业慢的时候,眼看着都到了睡觉的时间了,还没有写完,家长更着急了,就主动帮助孩子完成,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3.帮助读题,不能全部读题。一年级的作业题,基本上都有拼音,所以尽量让孩子自己读题,这样既能巩固孩子的拼音知识,又培养孩子主动读题的能力。一方面孩子嫌自己读题费劲,家长嫌孩子读题慢,自己就主动帮助孩子读题,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依赖家长,更不愿意自己主动读题了。这样不但失去了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机会,也为二年级时候孩子必须自己读题时埋下了不能适应的伏笔。
4.写完作业之后再检查。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不是在一旁自己读书,安静的做自己的事情,而是时刻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发现一处错误马上指出来,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一方面打断了孩子写作业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滋长了孩子粗心的毛病,反正有问题家长会帮忙,自己还费什么心啊。或者一发现问题就开始指责孩子,这都是非常不好的。合格的家长应该在孩子全部写完作业以后,再帮助检查作业,有的问题可以直接指出来,比如字写的不好,需要重写,写错的字,也要修正。但是比如数学口算,算错了的题,家长最好不要指出哪里错了,而是要划定一个小范围,让孩子在这个范围内找,这样不但能帮助孩子培养细心的习惯,还可以为以后能够自己检查作业打下基础。
5.理解代替指责。一些家长看着自己孩子作业写的潦草、错误百出,就很恼火,开始指责孩子,这样对于孩子学习和成长都是不利的。家长要做的是理解孩子,要知道这毕竟是孩子学习旅途的新开始,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需要培养的习惯也有很多,我们要给予孩子的就是理解和支持,帮助孩子慢慢培养良好的写作业的习惯和学习习惯。帮助和理解更容易成就一个好孩子。
家长怎样辅导孩子作业
教育一直是所有父母对于孩子最为关注的一个点,那个父母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能够出人头地。而自然也就导致了父母们往往会在孩子上学之后主动的承担起给孩子辅导功课的任务来,很多家长觉得辅导孩子做作业太麻烦、太闹心了,其实父母们只要做好这几点,辅导孩子作业其实并不难!
1、不要大声责骂孩子
“恨铁不成钢”可以说是能够很生动形象的形容很多父母的心情,而很多父母在给孩子辅导功课时,往往就会抑制不住心中的负面情绪,对孩子大声的呵斥责骂,殊不知这样其实只能起到反面作用。王先生就对自己的孩子特别的恨铁不成钢,因此每天孩子放学之后都会给孩子辅导功课,但是看见孩子依然没什么改变,每次王先生都是会大骂孩子不成器,在加上自己又是个急性子,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反而弄巧成拙,时间久了孩子就开始抗拒学习了。其实家长不妨让他们自己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适时的采取奖励机制,可能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2、要有耐心
耐心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是一件奢侈品,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往往是会把一个人的耐心给消磨光的。李女士夫妻俩平常都要上班,下完班以后还要给孩子辅导功课,这也成为了她最头痛的问题,所以表现得没什么耐心,她觉得这么几天孩子还没什么进步,到后来就直接放弃给孩子辅导,由着孩子自己去了,结果经常听到老师反映孩子的作业又没做完。父母们不妨让孩子自己去做,自己在旁边进行监督和辅导,如果孩子需要帮助时再帮忙,而且一定要有耐心,万丈高楼平地起,在给孩子打基础的阶段不能急于求成。
3、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干扰孩子
现在的低头一族是越来越多了,很多人是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手机的。黄女士辅导孩子功课,实际上就只是监督孩子写作业,每次孩子写作业时,黄女士就在一旁玩手机。而每次孩子没写多久注意力就全到妈妈的手机上面去了,完全无心学习。手机对大人的吸引力这么大,何况是小孩呢?所以父母们在给孩子辅导的时候,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一定要切记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这样只会干扰孩子,让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
4、不要时刻提醒孩子写完作业还要上补习班
补习班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一座座的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很多孩子是听见补习班就恐惧。而很多父母就喜欢时时刻刻的提醒孩子,还有那些那些补习班要去上,特别是在辅导孩子的时候,这样是非常不好的。王先生每次在孩子放学后,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就会催促孩子赶紧做完作业,做完了还得去上补习班。而孩子往往都会磨磨蹭蹭的故意拖延时间,反而是耽误了效率。这种行为无疑是在打乱孩子的节奏,甚至可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
对于父母们来说,给孩子辅导功课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好事多磨。给孩子辅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也要注意节奏,不能急于求成。凡事都有一个过程,在给孩子辅导功课的时候,首先就要自己把功课做足了,这样在给孩子辅导的时候才不会好心做了坏事。
家长怎么辅导孩子作业的几个误区
父母适当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与家长的教育、督促和帮助有重要关系。可现实生活中,家长的做法难免存在一些误区,以至于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家长该如何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呢?
误区一:精心辅导,孩子易患“作业依赖症”李先生的孩子上小学三年级了,还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李先生工作比较清闲,有大量的时间照料孩子。有一次孩子忘了写作业,时间又太晚,李先生担心儿子被老师批评,干脆“越俎代庖”,一笔一画替儿子完成了作业。几次下来,小家伙“忘”写作业的次数越来越多,临时抱 佛脚赶作业的情况也不断增加。弄得李先生不得不和孩子的老师及同学家长保持热线联系,以便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后,李先生的工作开始繁忙起 来,自然顾不上孩子了。如此下来,李先生的儿子变成了班上的作业“老大难”,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小学阶段孩子年龄小,有些孩子尚未建立起学习责任感,对待作业常敷衍了事。对此,家长适当辅导孩子做作业是应该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但辅导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忌监视,二忌指点,三忌代劳。家长应逐渐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发现错误,找出原因,及时更正。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应鼓励孩子独立思考解决,当然可以给予一定的指示。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一定要多称赞,多鼓励。
误区二:额外补充,易导致孩子厌学现在一些习题型的教辅书很受家长欢迎,每个孩子手头平均最少有一套教辅。这些教辅除了部分是对课本内容的讲解,很多都是习题集。孩子放学回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做完家长规定数量的习题。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莹莹说她妈妈给她买了3套数学辅导书,一本口算,一本综合题,还有 一套试卷。妈妈规定她每天晚上都要做一页口算,一页综合,休息日再做一套试卷。每晚写完作业就快8点了,再做两页题,至少要到10点左右才能休息。莹莹委 屈地说:“我不想做,可妈妈不依。我真的不想读书了!”家长给孩子购买教辅“开小灶”确实能拓宽孩子视野,丰富孩子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但若缺乏科学的训练和正 确的辅导,不按教育规律办事,“小灶”就很容易变成学生的额外负担。当孩子觉得这个负担太沉重的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得不偿失。
误区三:放任自流,制造“问题孩子”生活就有少数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也不教,有的是没能力辅导,有的是没时间管教。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就更是不闻不问了,看到孩子学习差,教训一顿了事,过后依然放任不管。作为父母,关注一下孩子的家庭作业,不仅是做父母的责任,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一种方式。此外,家庭给孩子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孩子心里培植“根”的慨念,如果“根”的概念没有形成,孩子的归属感就很淡漠,他们就很容易误认为被父母抛弃,很容易成为“问题孩子”。有位老师说得很准确:家 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不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他会应付作业,举一反三,时间长了,他甚至会应付生活。(若想知道更多教育孩子的方式可加V信Lsfsg37 )
误区四:全程看、陪、包办,贻害长远与放任自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关注过度,全程看、陪、包办。晚上,孩子做家庭作业,一家人坐在孩子身旁盯着。孩子做完数学,爸爸去验算;写作文,要由妈妈列出提纲;抄完生字,爷爷承包改错;做完作业后,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对照课程表收拾书包,由奶奶代 劳……这样的学习效果权且不论,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孩子第二天放学一回来,还可能一肚子怨气;数学出错了,怨爸爸;做文章没得高分,怪妈妈;抄写生字有 错,爷爷眼神不好;学具没带齐全,责任由奶奶来负!据老师反映,做家庭作业时家长全程看、陪、包办的同学,一般都自制力差,有45%的孩子不能主动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一般都需要老师或学生干部强制性看管,80%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偏下。全程看、陪、包办可能会暂时出现令人鼓舞的现象:作业全是对钩,考试成绩大幅上扬。但这仅是表象,而且这种表象也不会持久。孩子内心滋长的想法是:上课甭听,反正我爸替我做;复习甭操心,反正爷爷早就安排了。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了,学习效率降低了,学习方法的摸索过程也被 剥夺了,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督机制”丧失了。父母的过分热心具有这样的暗示作用:学习是父母的事,我是替他们学习的。这些孩子到了中学,常常表现出共同 的特点:学习不主动,怕困难,缺乏自学能力,没有后劲。总之,全程看、陪、包办是一种短视行为,贻害长远。
关于孩子作业辅导,家长该怎么做
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也是有讲究的,不是说你拿根棍子站在旁边就有效,而是要讲究科学的方法。我个人认为要重点抓住以下八个方面:
1、限时作业。在孩子完成作业之前,了解孩子当天的作业量,与孩子评估需要完成作业的时间,然后和孩子达成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保持距离。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放纵不管,但有的家长又看得过紧,像特务一样在旁边虎视眈眈,这样容易造成紧张气氛,给孩子带来紧张和不安。最好的距离是既能看到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又不让孩子觉察到你在观察他做作业。
3、注重过程。作为家长,你更应该关注孩子做家庭作业的过程。如果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没有过多的附加动作,说明孩子的习惯和注意力都没有问题,至于作业的对错,让老师评判有时更能让孩子记得牢靠。
4、把握细节。孩子做作业时,附加动作过多,家长要及时纠正。例如不停的翻书、经常喝水上厕所、老是关注其他的响动?等,这是都是不专注于作业的表现,家长要及时提醒并制止,以免孩子形成自由散漫的习惯。
5、经常鼓励。对孩子在家庭作业中的良好表现,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如字迹漂亮。攻克难题、速度很快等等,要不吝赞美之词。尤其孩子作业较多,出现烦躁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加油鼓劲,千万不要火上浇油。
6、自我检查。孩子的作业最好让孩子自己检查,家长千万不要越俎代庖。最多告诉孩子错了几题,而不要给孩子具体指出错误?的地方。家长要培养孩子形成自我检查的能力,而不是代替孩子完成检查作业的工作。
7、先学后玩。从小就要让孩子明白学习和玩乐的主次关系。形成先学习后玩的良好习惯。很多孩子经常是回家后先玩乐,拖到很晚才写作业,往往因时间来不及?而草草应付敷衍了事。这样容易形成孩子做事不认真的毛病。
8、认真签字。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作业签字随意,这样容易给孩子形成家庭作业不重要的印象。家长签字要仔细查看,该批评批评,该表扬表扬,要让孩子感觉家庭作业的重要程度。?
家长怎样辅导孩子做作业
我们讲“孩子的好成绩是靠自己学出来的,不是靠老师和家长教出来的,”是建立在孩子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而这种学习能力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老师的教育,家长的辅导而培养出来的。因此,家庭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这里重点说说几个方面的辅导方法。
1、如何检查孩子的作业。
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关,失去有效的检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难以提高的。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检查方法,以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的做法是:
孩子读-、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称赞孩子聪明、能干。
三年级以后,重点检查孩子做题的思路,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确,而计算的结果一般不检查,由孩子自已确认。如果计算结果错了,老师批改或考试时,判了xx,就让孩子自己去心疼、后悔,家长还装着深表遗憾、同情的样子:“真可惜,这儿错了一点,没得满分。没关系,下次注意一点,会考好的。”
检查语文作业,发现错别字,只在下面画个小圆点,由孩子自己查字典纠正;这样就能培养孩子对自己负责任、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由于长期坚持这个理念及方法,儿子便养成了自已确认对错的习惯,考试时不急不躁,准确率都很高,考完后心里都是有数的,能估计到自已的考分。有趣的是高考时,他估分682,与结果-分不差。
2、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
我看见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怎么搞的,又做错了,总是改不掉。” “说过多少遍,就是记不住,气死人的!”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他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还能打开吗?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我的做法是,首先过问一下有多少家庭作业,然后叫孩子自己去做,我们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不轻意打扰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上述方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