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
发布时间:2020-09-03 爱的教育笔记 保育的教育笔记 幼师的教育笔记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子的为所欲为,给孩子们将来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意想不到的。家长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让其过得舒舒服服,要风是风,要雨得雨,却忽视孩子的挫折教育。值得深思的是:现在你纵容一切,将来步入社会,那谁还会纵容他?谁还会谦让他?谁又会接受他们的无理取闹呢?
孩子跌倒了你不可大呼小叫、神色慌张去扶他,并唠叨“痛不痛”,你尝试“轻描淡写”孩子的跌倒,然后用欣赏的眼神鼓励孩子爬起来,并轻轻吩咐把土擦拭干净。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如此类似例子,虽然那是一个小小举动,可在孩子内心留下的意义却影响一生。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去勇于面对挫折。
愿天下父母把自己的爱保存于内心,学会放手,让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礼,给他们建造一个未来“不畏挫折”的心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不可忽视
儿子今年五岁了,很可爱,但有时也很调皮,不过我觉得调皮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家里儿子是小小“男子汉”。有一次,我要在学校值周,他也和我一起到学校去。晚上,其他的同事都到外面玩去了,我一个人在屋里看电视,他也很想到外面去玩,就跟着跑出去了,忽然他又跑回来了,对我说:“妈妈,你一个人在屋里怕不怕呀?”我当时听到,心里真的很高兴,更多的是感动。我觉得儿子这么小就懂得关心人了,真的是一个小小“男子汉”了。
现在各方面的条件比原来都好了,只要孩子要什么,家长就会给他买什么。可是这样不仅不是爱孩子,有时反而是害了孩子。做家长的要适时的控制和引导才行。一次儿子和我一起去超市买菜,他看见了一个玩具,吵着要买,我说家里已经有很多的玩具了,就不买了吧。他看我不买就哭了,我蹲下来给他说:“像这样的玩具家里已经有了,就不买同样的,以后如果要买就自己存钱,等存够了钱再买,行吗?”他点点头算是同意了吧!
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确,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榜样。儿子最喜欢的玩具是奥特曼,家里到处都是他的奥特曼,一次,我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对他说:“儿子,你每次玩了之后要把你的玩具捡到盒子里,不能乱放。”他头也不抬就说:“妈妈,我跟爸爸学的,他都没收拾呀!”我一下子愣住了,他爸爸是个大大咧咧的人,有时拿了东西也不记得放回原地。没想到大人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却对孩子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老公回来后,我向他说了这事,他不好意思的说:“以后我会记住,在孩子面前注意形象。”
我们喜欢带孩子到外面去玩耍,现在的很多家庭都是一个孩子,带孩子出去和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学会与人交流、还可以锻炼他与人相处。上次放假,带他到同事家里去玩,正好我的同事在洗衣服,正在往外面放水,他看见了,就说:“咦,怎么有那么多水往外面流呢?快把水关上,不能浪费。”同事赶快解释说,那不是浪费,是在放洗衣服的脏水。可见孩子随时都在关注大人们的行为。
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和父母有关,如果做父母的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哪怕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举动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育儿心得:挫折教育
育儿心得:挫折教育
昨天接孩子围棋学习下课,经过一家体育用品店,儿子看中了一款蓝色的滑轮鞋,经过试穿后还算满意,又挑选了一套护具,包括护膝、护肘、头盔等。一向办事利落的俺立马就掏钱付账了。经过老板娘简单的滑行指导,儿子乐滋滋的穿上鞋子就开步走,没想到脚下的轮子不听他使唤,一下子就摔倒在地了,看来穿滑轮鞋来滑行并不是那么容易滴。给儿子耐心的讲解要想稳稳的滑行,首先必须从穿滑轮鞋走路开始,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稳了,再开始练习滑行。
没想到儿子摔了几个跟头后,儿子泄气了竟然嘴里嚷嚷:“太难了,太难了,我不学了,妈妈你给我把鞋子退了吧。”看着儿子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我又心疼又可气,这么一点点小小的困难就退缩,以后遇到更大的挫折怎么办呢?我耐心的给儿子讲解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与生俱来就掌握很多本事,大家都是经过刻苦的练习才学会掌握每一项本领的,你看每一个玩滑轮的孩子,开始都会摔很多跤,妈妈当初学习溜冰的时候也是手都摔肿了啊。儿子似乎明白了些。
中午吃过午饭,儿子不睡午觉,干脆穿上了滑轮鞋,在我值班(孩子爸爸外出开会,奶奶回老家,因为我值班一个星期,儿子就跟着我值班了)的走廊里来回练习了起来,跟着儿子身边牵着他的小手充当教练角色,不断提醒他脚步慢点,两腿撇开,身体前倾保持平衡......哎呀,一不小心又摔跤了,整整一个小时,儿子数不清摔了多少跤,每次摔倒后,儿子马上自己爬起来,继续调整姿势前进,寻求最佳平衡方式,不断的摔跤,爬起,站立,稳身,开步,前进,平衡,摔跤,爬起.......骨子里倔强不认输的儿子一遍遍的练习着,小手掌跌打红肿了,小屁经过多次的跌摔也有点生疼,揉着小屁股,儿子对我说:“妈妈,怎么没有护掌啊。”心疼啊,妈妈没有想那么周全,再说这里也没有卖这个的吧。
终于,一个小时后,儿子可以松开我的手单独滑行了,不顾已经疲惫的小身子,儿子晚上又在楼下练习了起来。正好晚上,给儿子讲的睡前故事是《乔丹落选之后》,是关于乔丹落选后,他自信执着,努力刻苦、进取拼搏的故事,中学时候的乔丹1.88米的身高,很热爱篮球运动,他报名参加校篮球队,竟然被教练拒绝了,乔丹不气馁,执著申请,最终虽然教练答应他加入校队,但是条件是他必须为其他队员抱一年球衣,于是,赛场边多了一名特殊的球员,他不参加比赛,怀里抱着一堆球衣,眼神专注看着赛场上球员们的一举一动,赛场下,他刻苦练习,一遍遍投篮。利用一切机会勤奋练习,乔丹终于拥有精湛的球技,成了一名正式的球员,而这才是乔丹运动员生涯的开始。提问儿子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儿子非常响亮的答道:“遇到困难,大家都要相信自己能战胜它。要努力练习,像今天我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不认输,不断练习终于会玩滑轮了,就是战胜了这个玩滑轮的困难啊。”是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要积极乐观的面对,相信自己能战胜,以进取之心去挑战人生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难题。
另类挫折教育孩子伤不起
近日,西安某小学给一些学习成绩较差、思想品德表现不佳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与佩戴红领巾的“好”学生形成明显差别。虽然校方称是为了激励“绿领巾”们上进,但此举仍引起许多家长和公众的争议,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人对当下教育“冷暴力”的思考。
[名词解释]何谓教育“冷暴力”?
冷暴力,顾名思义,它首先是暴力的一种,是指不通过殴打等行为暴力解决问题,而是表现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教育“冷暴力”是相对于体罚等“暴力”行为而言的一种“精神体罚”,常见的手段包括对学生态度冷淡、放任、嘲讽、区别对待等,对学生的自尊形成伤害。
[专家观点]教育“冷暴力”危害不容小觑
洋泾中学心理教师徐琳说,教育“冷暴力”的危害不容小觑,特别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容易伤害孩子的整个心灵。尤其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向师性比较强,往往存在“老师的话是圣旨”这样的心态,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或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在这个成长阶段,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力度可能比父母还大。
此外,也有专家指出,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取决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孩子,所以老师一定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掌握自己的情绪并控制自己的言行,因为老师的“冷暴力”可能轻则导致学生厌学,重则造成他们自闭,影响到心理健康,并可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家庭也有“冷暴力”
孩子除了可能在校园中遭受教育“冷暴力”,还可能在家庭中遭遇到家长的“冷暴力”,这种“冷暴力”大致可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有意识”的,第二种是“无意识”的。“无意识”对孩子冷暴力的情况是高度隐蔽的,比如打着“关爱”的旗号过分控制孩子的自由。当然,对孩子的冷暴力并非比比皆是,即使有,家长因为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碍于面子也不会去寻求心理医生做咨询的,除非是有严重的心理障碍才会行动。
对此,专家分析说:“家庭对孩子的冷暴力是存在的,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有意识不理睬孩子,譬如孩子犯错了,做父母的可能很生气,故意不理睬孩子;一种是家长无意识的,因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与孩子没时间沟通,这是看不见的‘家庭内伤’。”
[应对举措]家长要与老师进行深层次沟通
专家建议,家长应经常主动找孩子谈心,了解孩子在学校有否遭遇“冷暴力”,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学校反映,和老师沟通,切不可将孩子心情不好、闷闷不乐当成小事,而应及时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
家长在发现孩子遭遇“冷暴力”后,应该站在理解的角度与老师沟通,采取让老师能够接受的方式,比如向老师说“我的孩子给你添麻烦了”,让老师觉得家长是通情达理的,老师也会容易接纳孩子。
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抗压能力
常有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这也导致了他们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和独立性差等“毛病”。因此,有专家指出,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这些孩子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
支招:培养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心理承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需要父母、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意识地逐步进行训练。为了使孩子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带来的压力,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需孩子努力才能完成的难题,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让孩子把学到的对付困难、挫折的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其心理承受能力。
他山之石:国外的挫折教育
日本:让孩子从小吃“苦”在日本,一些家庭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瑞士: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劳动和独立生存能力。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不容忽视
现在大多孩子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成了“小太阳”,家庭都围着孩子转,当孩子有了缺点、错误时,大人们有的主张批评教育,有的却要包庇护短,往往是爷爷奶奶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有的父母之间认识也不一致,不同的情绪、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做法往往在孩子面前暴露,这不仅影响家庭和睦,更不利于教育孩子,致使孩子是非不清,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才算正确。
对孩子的教育,当家庭成员发生分歧时,应该冷静下来,私底下找个时间互相交流,而不应该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责。不能一方“唱白脸”一方“唱黑脸”,一来避免造成误解,从而影响大人之间的关系,二来使孩子找不到漏洞可钻,良好的品行和习惯就可逐渐形成。
父母教养有分歧怎么办呢?做父母的应该“商”“谅”。在处理问题上互相谅解,求同存异取得一致。但决不能把分歧暴露在缺乏辨别能力的孩子面前。当碰到事先商量不够、尚未达成一致性的问题时,至少在子女教育上,应该采取形式上一致的权宜之计。
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指的是家庭中每个成员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就是说对于同一件事,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对孩子要有同样的要求,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幼儿的助长剂-----挫折教育
幼儿的助长剂-----挫折教育
如今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而各种困难、失败、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笔很难得的财富。
一、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二、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三、提供孩子锻炼的机会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玩具自己去拿,衣服、裤子自己穿,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四、让孩子适当受一点批评
有的家长总怕孩子受委屈,即使孩子做错事,从不说孩子的不是,久而久之,使孩子养成了只听得进赞扬的话,而不能接受批评的坏习惯,在学校一受到老师、同伴的批评,就会出现逃课、逃学、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事件。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缺点,这些缺点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很容易发现,只有当别人批评时,自己才知道错在哪里,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并非讨厌自己,而是帮助、爱护自已,让孩子懂得有了缺点并不可怕,改正了就是好孩子。
五、让孩子经受一点失败
有的父母不愿看到孩子失败,下棋、玩扑克、游戏、竞赛时,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赢,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其实,作为家长,有时让孩子体验一点失败的滋味未尝不是好事,可借机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
六、挫折教育要因人而异
同一挫折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心理反映不同,因此,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挫折教育,如果自己的孩子自尊心较强,好强、爱面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沮丧心理,对这类孩子父母不要过多地埋怨、批评,而是点到为止,多加鼓励;较自卑的孩子,本来对自己的能力就缺乏信心,父母切忌过多指责,而要多加安慰,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其次,要根据孩子的能力进行教育,能力较强的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应重在启发,让他们发现受挫的原因,放手让他们去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帮助他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制定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计划,使孩子能不断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步形成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儿子受到了挫折教育
昨天晚上,我正在厨房做饭,儿子跑了进来,兴奋地到处乱摸,忽然看见电压力锅的指示灯亮着,就试图用手去摸,看到此情形,我立即对儿子说:“聪聪,锅里正做着饭,锅盖非常烫,你不能用手去摸,好吗”?儿子看看了我,又看了看锅,好象听懂了似的,点了点头。我也就忙着洗菜,忽然,听到儿子大声地哭起来,我一回头,看见儿子正蹲在电力锅旁指着手,可怜怜巴巴地哭着。这小子,刚才我说的话一瞬间就忘到脑后,我迅速观察了一下,确认儿子没事的情况下,便对儿子说:“聪聪,这便是你不听妈妈话的后果,你是一个男子汉,要为你的行为负责,如果你不听妈妈的劝告,造成的后果由你自己负责,所以现在请你不要哭了。”虽然说了这么多话,但我没指望儿子全听懂,只希望他能明白,不让他动的东西肯定是有危险,希望他以后能引以为戒,当然,这需要多次强调和他多次“尝试”才能明白这个道理。
吃完饭后,我领着儿子去看望生病的同事,儿子和同事三岁多的女儿玩的非常好,同事的女儿非常喜欢儿子,把她的书、玩具还有好吃的东西都拿出来,儿子也表现的非常有礼貌,在没有经过我的允许,没有去动同事家的其它物品。两个孩子大约玩了有半个小时左右,另外一个同志带她两岁多的儿子也来了,一进门儿子就主动去拥抱同事的这位大哥哥,可谁知同事的儿子一看是一个小不点,不领他的情,直接一巴掌就打在儿子的脸上,我和儿子一下子都蒙住了,随之,儿子大声的哭起来,我迅速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赶紧对儿子说:“聪聪,哥哥是和你开玩笑呢,只是想摸摸你的脸,但是哥哥用的劲太大了,把你弄疼了。”儿子听了我的话,抬起挂着泪珠的脸蛋看着那个大哥哥,或许同事的儿子被我的这番话说的不好意,一下子跑开了和那个三岁多的小姑娘去玩了。儿子还好,虽然那一巴掌打的不轻,但他很快又跑着和他们一块去玩了。我和两位同事聊了一会天,安慰了生病的同事,看时间已经八点半了,就对儿子说:“聪聪,阿姨生病了,需要休息,我们现在应该回家了”,儿子一听回家,迅速跑到我身边,我对儿子说:“你应该和姐姐哥哥拥抱一下,谢谢姐姐哥哥和你一起玩”,听了我的话儿子马上又跑过去和小姐姐拥抱一下,当走到小男孩身边时儿子犹豫地回头看着我,我鼓励地朝他笑了笑,儿子就又朝小男孩伸开双臂,我万万没想到,小男孩又给了儿子一巴掌,为了不使大家尴尬,我迅速抱着儿子出了门,这一次,儿子居然没有哭,但却是满脸的委屈。
在回家的路上,我对儿子说:“聪聪,你今天表现的非常好,很像一个男子汉!我们应该象那位小姐姐学习(),而不能象那位哥哥一样没有礼貌,对吗?儿子点了点头。
也许,今晚发生的这几件事情对于儿子来说不是坏事情,应该让他逐渐地明白,这个世界是复杂性和多样性,今天所受的挫折对于他的成长是必要的!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如何平衡?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没有错,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如今的独生子女,大人娇惯的多,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将来怎么走上社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小学生,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外国有位作家,很小的时候写了首儿童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不吝赞美之辞;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后成长岁月中,他一有进步, 哪怕是点滴成绩,都会被母亲捕捉住,给予不遗余力的赞扬,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气与希望。而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厉,对缺点、失误,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有时还大声斥责,作者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清醒、理智与谦逊。再后来,作者成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庆幸,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 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不然,很难成才。
现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笔者以为,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 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挫折教育与打骂无缘,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养叛 逆者与奴才。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 “惩戒”之中。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这要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师长教育孩子会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而教育孩子中的许多无奈、许多出格行为都有悖于这个前提, 哪怕你说你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那也是一厢情愿,说不定有时候还会留下终身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