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智慧的家长,说该说的话

发布时间:2020-07-23 幼儿园家长玩的游戏 幼儿说故事 家长教育笔记

批改学生的作业,一个同学的日记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小X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其中有这样的话语,表达了孩子的烦恼。

“爸爸妈妈,我有时候真觉得你们很烦,你们常常用激将法来促进我的学习,说邻居或朋友家的小孩,有多厉害,有多聪明,可是你们知道吗?这是在给我施加压力,有时候,我想说:你看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干脆养他就是了!”

日记结束,还写了这样的话“请问刘老师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和我们分享一下呗!”

我立刻和小X的家长进行了联系,通过QQ把孩子的日记传给家长,并告诉家长“拜托您以后一定不要拿别的孩子跟自己的孩子比,包括大宝宝和小宝宝也不要相互比较。说这样的话,进行这种比较只有刺激孩子,伤害孩子自尊心,毫无好处。”家长收到后立刻给我反馈,承认有时候因为着急,说的话会伤到孩子,事后也比较后悔。

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是极为不当的教育方式,“激将”不成,“信心”全无。因为羡慕别人的孩子而说人家这好那好,实际上是在否定自己的孩子,对孩子而言极具杀伤力。

家长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一个智慧的家长说的话不应该是随意的、任性的,而是时时考虑自己的话语能否激励孩子、引领孩子。要知道,家长说的每句话孩子都听得到,家长没有说出口的心里话孩子也能体会得到。假如一个家长懂得慎重说话、说持续性期待的话,孩子就有了良好的听觉氛围,宽容融洽的成长空间。

例如:

孩子失败了,请不要说:“你可真差劲,我就知道你不行!”而要说:“没关系,再试一次,你就可以做到!”

孩子成功了,请不要说:“偶尔一次,你别翘尾巴哈!”而要说:“这次很棒,下次会更棒!”

孩子遇到困难想放弃,请不要说:“你就会半途而废,什么都做不好!”而要说:“继续做,我相信你一定会做好!”

……

不要说:“我真后悔生了你!”而要说:“我真幸运做你的妈妈!”

不要说:“早知道你听我的就没事了!”而要说:“要是我可能还没有你做得好!”

不要说:“你看看人家!”而要说:“你在我眼中是最好的!”

不要说:“你什么都做不好!”而要说:“我也做不好,我需要你的帮助!”

不要说:“要是生个闺女就好了!”而要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不要说:“要是生个儿子就好了!”而要说:“我这辈子最幸福的就是有了你这个宝贝女儿!”

不要说:“我对你绝望了!”而要说:“即使全世界的人都否定你,妈妈也会支持你,永远做你的死党”!

……

持续性期待的话语传达的是无限的正能量,就像灿烂的阳光撒播到孩子敏感的心田,当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爱和期望时,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迸发出惊人的力量,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智慧的家长,请说该说的话。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犯错时家长最不该说的一句话


现如今的很多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孩子即使犯错闯祸,家长也极少批评数落,只说“没关系,下次注意”。这简单的一句话,是孩子在犯错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对“无所谓”的孩子来说,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来”,可人生不是演戏,没有彩排,“没关系”父母只会养出不负责任的孩子。

孩子犯错没关系爹妈出面全摆平

“没关系,下回注意”这句话基本上已经成了很多家长对犯了错的孩子的口头禅,也成了孩子的“免错金牌”。用孩子们自己的话讲,“下回注意”的潜台词就是“下次也没关系”。当下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很多小错误过于包容甚至是纵容。孩子在外调皮捣蛋,弄坏了别人的东西,面对人家的指责,很多家长总是“象征性”地批评孩子两句,然后掏钱给人家赔礼道歉,转过头来就告诉自己的宝贝儿:“没关系啊,别吓坏了。”头几次时,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还会觉着内疚,怕受到家长的批评,但几次下来,他们发现这都“没关系”:欺负了别的小朋友,妈妈替我去道歉;丢了水壶,爸爸立马买新的;哪怕是故意发脾气将挺贵的玩具摔坏,也不会受到太多指责,而很快又会收到新玩具。总之,在孩子从小的记忆中,犯了错惹了事儿都没关系,自有爹妈替他摆平。

某小学低年级老师这样看“00后”和“8090后”:“十几年前,当‘独一代’还是学生时,他们很刺儿,总找老师告状,而现在,还是他们来找老师告状。现在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已经为人父母,可每当孩子在学校有了不顺心或受委屈时,他们还是要替孩子出头,甚至有时老师觉得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明明孩子自己就能找老师解决的,家长非要亲自出马。反正在家长眼中,无论大事小情,孩子的事自己都能摆平。”

命运没有彩排不能从头再来

任何父母都希望为孩子铺设一条平坦的大道而披荆斩棘、奋力搏杀,哪怕有个小石子,父母也会告诉孩子“没关系,有爸妈呢”,然后将小石子一脚踢开。可孩子的路还很长,并不是遇到沟沟坎坎时爹妈都有机会喊暂停然后扫清障碍的。一手难遮天,如果有一天,爹妈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速度,无力为其“扫雷”时,那么一切的小坎坷在孩子眼中都将放大成巨大的困难。

“没关系,下次注意。”这样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家长替孩子卸下责任的隐含意图。在这里,“没关系”可以说是“不负责任”的代名词,当家长埋怨孩子“不懂得为前途考虑”时,可曾想过,你们根本没有给他锻炼责任感的机会。很多家长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孩子不懂得心疼钱,看孩子花钱“无所谓”的那股子劲儿,“就好像钱是大风刮来的一样”。同样,对于得来太容易的一切事物包括感情,在他们眼中,都是那么无所谓。对于“无所谓”孩子,一位老教师形象地做了比喻:“没挨过打,所以不知道疼。犯错自己担着,适当惩戒,自然以后会小心,遇到类似问题时,也不会哭天抹泪指着父母救援,定会自己想办法解决。”

对“无所谓”孩子来说,仿佛每件事都可以“下次再来”,可人生不是演戏,没有彩排,更不是每件事都有改正的机会,也许打碎花瓶、弄丢东西这样的事情可以下次注意,可更多决定前途甚至命运的事情只能是“一招定乾坤”,无论是孩子还是父母都无法叫停而重新来过。

家长惯性“扫雷”孩子有恃无恐

“没关系,好好写作业去吧。”作为家长的您,细想想是否也说过这句话?记者在对小学生的随机采访中得知,这句话,是他们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经结束,只要“好好写作业”,那么就“没关系”。有些调皮却聪明的男孩儿表示,只要写好作业,学习成绩不错,那么即使闯了祸,基本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除了成绩,他们清楚在家长眼中其它的事情都“没关系”,自然有恃无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而现如今的“没关系”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看似是爱得深远,其实是目光短浅。每年的六、七月份是考试季,也是家长们最忙碌的时期,考生们还没踏入考场,家长们就已经盘算好要去哪个学校。更有甚者,为了是去甲学校还是乙学校难以取舍,转而向记者求教。

记者接到这类电话不是一两个,每年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朋友。几年前,赵女士的女儿上初三,孩子自己认为考上中上等的高中没嘛问题,可赵女士心气儿高,非要让孩子上数一数二的学校不可。那时,虽说赵女士也顾着孩子的饮食起居、营养搭配,可更多的心思花在了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上。终于,孩子还没考试时,赵女士已经将后路都准备好了。为了给孩子减压,那段时间赵女士两口子的口头禅就是“没关系,你考成嘛样都能上某某中学”。话说,“某某中学”当时是本市数一数二的学校。后来,孩子自然是因为赵女士的打点和努力而上了那所中学,在孩子眼中,母亲就是无所不能的“万能妈妈”。有了这座大靠山,孩子的用功程度直线下降,三年后高考时,只考上一所普通大专。现在赵女士说:“当年的做法错了,凡事都替孩子解决,以为这样做能为她提供最好的条件,可是,你给得越多,她得到越容易,也越无所谓。”

小时被“包办”就业“无所谓”

如果说孩子上中小学的时候家长还“只盯成绩”,那么孩子一旦上了大学,家长就恨不得连成绩都“包办代替”。小刘的大学副校长是刘爸爸的发小儿,从大一刚进校,刘爸爸就告诉了小刘这层“王牌关系”,并打包票:“即使考试不及格,也能想办法让孩子及格。”每次考试前室友挑灯夜战复习功课时,小刘都轻松至极,俨然胸有成竹,别人问他时,他一脸无所谓,幽幽地说:“考出来再说,不及格的话就让我爸找人呗。”那语气和神情,仿佛在议论别人的事儿。

也许是孩子从小听多了“没关系”之类的撇清责任的教育语言,所以长大了,他们对自己的事也变得无所谓。不仅在学业中如此,当面临求职就业时,他们依然是那“无所谓”的“大小孩儿”。小魏大四毕业时没找到工作,魏爸爸说“没关系,出国留学吧”。于是老两口拿出了大半积蓄供孩子出国。无奈小魏的外语不过关,家里只得安排了语言门槛不高、知名度很弱的某亚洲国家学校,两年后学成回国,小魏既不着急投简历,也不参加招聘会,依旧是宅在家里,等着爹妈帮他找工作。眼见得当年的同学都成家立业,快30岁的小魏也不着急,他表示:“无所谓,家里也不指着我挣钱,等他们安排吧。”说这话时,小魏既不上火,也不脸红,俨然跟他没关系一样。

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所以说,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

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

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对孩子实施惩罚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孩子受了委屈,随即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罚失去作用。实践证明:惩罚——奖励——惩罚的恶性循环会使孩子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罚归于失败。

6.及时惩罚莫迟疑

惩罚的效果部分来自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在有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越短则效果越好。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犯错,只要情况许可就应立即予以相应的惩罚;如果当时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场或正在公共场所)不允许立即作出反应,事后则应及时地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回到与原来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长和孩子一起回顾和总结当时的言行,使他意识到当时的错误行为,并明确要求他改正。

7.最忌讳讽刺挖苦

家长惩罚孩子应力戒讽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养的”而随意用恶毒的语言指责、谩骂孩子。实践证明,讽刺挖苦和恶语谩骂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够接受的范围,将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长应该牢记惩罚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改正错误,决不是为了刺激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长在惩罚孩子语言不文明、满口脏话时,自己也“出口成脏”,这就使得训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说服力。

8.点到为止莫唠叨

有些家长训教孩子喜欢没完没了,而且还时不时地喝问孩子“我的话你听见了没有?”孩子慑于家长的威严,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别无选择地说“听见了”,其实他可能什么都没听进去,甚至左耳听了右耳出,根本就没听。孩子之所以说知道了,只是顺着家长的意思,为了早点结束训斥。于是,当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家长便感到“痛心疾首”,随即说孩子“不把我的话当回事”,当成了“耳边风”,说孩子“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家长的唠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听哪一句为好;再者,经常性的唠叨多了,也会导致孩子“失聪”,对家长的话产生教育心理学中的“0反应”,无动于衷,使训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务必切记要改掉爱唠叨的毛病,凡事点到为止。

9.就事论事莫牵连

从受罚者的角度来讲,孩子最厌恶家长“倒咸菜梗”,一事既出又将陈年老账翻出来。很多家长却不了解这个道理,训教孩子时总忘不了东拉西扯、横牵竖连,说出孩子的种种不是,甚至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直至忘记了本次训教的主题。孩子怎样想呢?反正自己没有一处是对的,以前取得的成绩、改正的缺点家长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训该罚的料,对改错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长训教惩罚孩子务必要一事一议,就事论事,切勿搞牵连、翻陈账。

10.事后说理不可无

家长和孩子之间存在着教与被教的关系,但教育孩子仍当以理服人。惩罚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惩罚之后必须要及时与孩子说理,否则,孩子在忍受了惩罚之后将依然如故。所以,家长在惩罚孩子后要通过说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为什么会受罚、知道犯错误的原因,讲清楚如果坚持犯错下去将有什么后果。惩罚只是一种劣性条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时的,不能持久。受罚的孩子改正了错误并不等于他已明白事理,并不能保证他下次不会再犯。因此,让孩子明白自己受罚的原因才是根除错误的关键,说理是惩罚孩子之后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步骤。

孩子跟我说了不该说的话


孩子跟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儿子从小到大在吃喝拉撒睡方面从未让我操心,省心得不得了。但是最近睡觉让我犯了愁,因为晚睡早上醒不来,上幼儿园总是吃不到早餐,老师已经提了N多次意见呢。

以前儿子晚上八点半就睡着了,一觉到早上六七点钟,能睡,睡到自然醒。后来夏天时小家伙睡眠时间改为晚九点半钟了,能睡到早上七点多,因为小爸上班不急,我离单位又近,所以没有太多像其它妈妈那样的紧迫感,但随着天气转凉,老师多次建议让早到幼儿园才好。所以催儿子早上床就成了当前的主要任务。

儿子很懂事,我给他讲道理,他能听懂并欣然接受,即使不睡躺到床上听一会故事,基本上还算温和。但昨天开始,突然间像变了一个人,洗漱完了躺在床上,故事也听了,灯关后就不干了,偏要起来看《大长今》不可,不让就哭着喊着:“你为什么不让我看呀?你为什么不能听我的话呢?”弄得我们措手不及,他哭得伤心不已,我用了‘共情’等沟通方式,小家伙有时还不买帐,但哄一会就会安静下来,静下来时给他讲道理,他答应明天一定早睡早起。不过我发现一个情况,一般闹过之后也就十几分钟的时间他就会乖乖地睡觉去了。

昨晚上他又重蹈覆辙,和前晚一样,躺下后突然间起来要看一会电视,我没同意,他就一直哭,哭了足足半个小时,边哭还边质问我:“你到底是不是妈妈,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呀?”我一下愣在那里:难道我做错了什么,让儿子有什么伤心之事?我和小爸平时很少看电视都是早睡早起之人,晚上看书的时间多些,对儿子我也很少发火,有足够的耐心,儿子的要求该满足时满足,不该满足之时讲明道理,基本上尊重儿子的选择和要求,所以儿子也一直很懂事,很有安全感。只是不知为何最近两天会这样?真是令人困惑不已呢。

对于孩子我采取粗养政策,只在大的方面限制他,其它给他很多的自由。上了幼儿园之后,我基本上和幼儿园的要求保持致,早睡早起,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小家伙基本上能将幼儿园的要求保持到位,自已动手的机会也多了起来,也许只是这两天有些事让儿子发生了变化,不足为虑,再观察一下再说吧。

不过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家长该如何去做呢?想想可能有几点是至关重要的:

1、如果是到了该睡觉的时间,父母态度一定要坚决,态度要一致,第一次一定不能妥协。如果不到日常睡觉时间倒可以尊重孩子的选择。

2、冷静等待,允许孩子发泄自已的不满或愤怒之情。待冷静后讲明原因和道理,这时侯‘共情’沟通很重要,要就事论事地说出他的感受或描述事情本身,而不能指责他的错误。

3、等事情过后再讲明父母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除了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好处外,孩子是个大人了,要理解父母早上要早起上班的处境。这一点很重要,让孩子明白家里的现状,要比空讲大道理更容易让孩子理解认可,并且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呢。

家园共育:家长惩罚孩子的几大智慧


惩罚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只有拥有了惩罚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

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并减轻对他的惩罚,如果他隐瞒事实,逃避责任,将受到严重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小培养孩子诚实、负责的品质。

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孩子的良性转化,因此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他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3.指明“出路”不含糊

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做出具体的改错行为才能停止。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将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相关推荐

  • 孩子犯错时家长最不该说的一句话 现如今的很多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孩子即使犯错闯祸,家长也极少批评数落,只说“没关系,下次注意”。这简单的一句话,是孩子在犯错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
    2021-02-01 阅读全文
  • 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大智慧 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
    2021-12-30 阅读全文
  • “赢”的智慧 在幼儿园竞赛性游戏活动中,陈宸总是以“这个游戏没劲”为理由推诿,宁愿在旁边独坐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内玩“丢手绢”游戏。当小朋友们相互丢了手绢又一圈一圈追逐时,坐在圆圈上的陈宸兴...
    2020-12-31 阅读全文
  • 做家长的应该多鼓励孩子的说说文案 无论成功失败,但至少要尝试。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变得更好。励志的鼓励名言可以让人对这个社会充满美好,阳光。你们会写一段关于鼓励的句子?下面是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做家长的应该多鼓励孩子的说说文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2-11-12 阅读全文
  • 孩子跟我说了不该说的话 孩子跟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儿子从小到大在吃喝拉撒睡方面从未让我操心,省心得不得了。但是最近睡觉让我犯了愁,因为晚睡早上醒不来,上幼儿园总是吃不到早餐,老师已经提了N多次意见呢。 以前儿子晚上八点半就睡着了...
    2020-11-17 阅读全文

现如今的很多父母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孩子扫除一切障碍,孩子即使犯错闯祸,家长也极少批评数落,只说“没关系,下次注意”。这简单的一句话,是孩子在犯错闯祸后最愿意听到的,因为只要父母说了这句话,就意味着事情已...

2021-02-01 阅读全文

有很多孩子,3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

2021-12-30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竞赛性游戏活动中,陈宸总是以“这个游戏没劲”为理由推诿,宁愿在旁边独坐也不愿意参与其中。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们在教室内玩“丢手绢”游戏。当小朋友们相互丢了手绢又一圈一圈追逐时,坐在圆圈上的陈宸兴...

2020-12-31 阅读全文

无论成功失败,但至少要尝试。生活只有这样才会变得更好。励志的鼓励名言可以让人对这个社会充满美好,阳光。你们会写一段关于鼓励的句子?下面是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做家长的应该多鼓励孩子的说说文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022-11-12 阅读全文

孩子跟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儿子从小到大在吃喝拉撒睡方面从未让我操心,省心得不得了。但是最近睡觉让我犯了愁,因为晚睡早上醒不来,上幼儿园总是吃不到早餐,老师已经提了N多次意见呢。 以前儿子晚上八点半就睡着了...

2020-11-1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