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刚入园的宝宝,家长一定不要这样做

发布时间:2020-07-21 做一名幸福的幼儿园教师 两学一做幼儿园工作计划 幼儿园家长玩的游戏

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肯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不仅仅是孩子,对家长来说也是,心中的牵挂和不舍,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在宝宝入园的时候怎样才能帮助宝宝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有千万不能做哪些事情呢?

一、孩子入园不适应的表现

1.情绪方面

孩子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

2.饮食方面

孩子入园后,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所以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做到多流质、多清淡、多饮水。

3.睡眠方面

少数孩子会出现夜惊、夜哭现象,这是家长不必惊慌,经过一段时间,待孩子情绪稳定后会自行消失。

4.行为方面

入园后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变化,比如:依恋增强,行为退缩,胆小,沉默不语,反抗性增强等。这也是对新环境的一种反应,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5.身体方面

少数孩子入园后因为哭闹,不爱吃饭,可能会导致体质减弱和体重下降。

二、孩子入园后,家长切忌这样做!

1.一味妥协,今天送不下,明天送。

这是目前幼儿园新生入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哭,而一味推迟上幼儿园的时间。孩子哭了,家长很心疼。去还存在侥幸的心理:也许明天,他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呢!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只要坚持,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儿园,那么当你再次送园的时候,孩子的哭闹会更加变本加厉。

2.送两天,歇一天。

有的孩子刚入园时,哭闹比较严重,吃饭也不如在家多,容易上火。家长感到很心疼,便想送上几天,在家里休息上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误区的,当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后,再来幼儿园会感到更加陌生,特别是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来说,还没有建立起与老师之间的依恋感情,送送停停会让孩子的适应过程事半功倍。坚持送园,对孩子的适应至关重要。

3.孩子哭,我也哭。

第一次离开自己的宝贝,又见到自己的宝贝哭闹的厉害,家长的心疼也在清理之中。可是家长对孩子的情绪感染实在太强了,这种家长陪着孩子哭的情况在幼儿园的新生入园接待中司空见惯,造成孩子们错认为家长不要他们了,让他们认为上幼儿园不管对于他们自己,还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距,不利于孩子的适应。

4.“我在外面等着你!”“我去给你拿进毛衣来!”

在祖辈送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一张嘴要哭,马上对孩子说:“我不走,奶奶在外面等着你哈!”“奶奶去给你买奶,这就回来!”这种说法可能暂时有效,可是当孩子发现自己上当后,他会感觉到非常不安,因为他不知道奶奶到底去哪儿了,这让他们没有了安全感。

5.“别哭,我第一个来接你!”

许多家长会这样许诺孩子,当孩子哭着对你说:“妈妈第一个来接我!”你忍心拒绝孩子吗?于是好多家长随口承诺:“好,妈妈第一个来接你!”如果你真能做到,我们当然并不反对这种方式,可是那么多家长,您能保证您是第一个吗?如果不能,请不要这样回应孩子,请换一种方式回应孩子:“妈妈会早来接你!”“妈妈四点来接你!”如果轻易的承诺没有兑现,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家长说话不算数,那么家长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就大打折扣了。而且孩子一旦知道自己的家长欺骗了自己,会推理到其它,那么家长会不会来接他?孩子便没有把握了。

6.“再哭,再哭了就不接你了!”

这是家长气头上的急话,可是我们一线的老师却常常听到。家长这话说出来,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停止哭泣,可是孩子往往越哭越厉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孩子理解的就是你不来接他了,这种负面效应会让孩子觉得恐惧,恐惧幼儿园,恐惧老师,更恐惧分离焦虑。

7.“孩子哭了,我多和孩子呆一会就好了!”

许多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来的,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和孩子多呆一会,就一定能够是孩子愉快的跟家长说再见。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家长的多呆一会儿,只会让孩子的适应时间拉长,让孩子的哭闹和分离焦虑时间拉长。因为此时,孩子已经意识到家长可能走,分离焦虑已产生,便开始哭闹。而家长毕竟是要离开,那是孩子还是要独自去面对,尝试着去适应。

8.“不许哭!”

诚然,每个家长都不愿听到自己孩子哭泣,哪怕是自己走了,听不到,心里能够接受的了,可是却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在自己的眼前掉眼泪。其实,面对分离焦虑,孩子选择以哭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感情,是孩子正常的表达方式,压抑孩子哭,以强制手段迫使孩子不哭,是不利于孩子心理成长的。

9.喂完饭再走

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饱,早上总想喂饱了孩子再走。然而孩子吃饱了后再和家长告别,很容易因为哭而呕吐,而且,家长长时间逗留在活动室,会让其它的孩子产生情绪感染,不利于孩子适应。

10.窗子外面看一看

家长送下孩子后,难免会不放心,于是有的家长趴在窗外看看孩子是不是能适应,可是如果一旦让孩子发现,孩子的哭闹会变本加厉。

11.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我们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12.“有小朋友打你吗?”“老师凶你吗?”

家长对孩子的关切溢于言表,可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负暗示只会让孩子更加恐惧幼儿园的生活,不自觉的建立起幼儿园不好,小朋友打我,老师凶我之类的联想。这当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这样问孩子:“今天你认识哪个小朋友了?”“老师表扬你了吗?”帮助幼儿回忆幼儿园一天的美好时光,建立对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13.在家一定要好好补

孩子入园得头几天,吃饭一般都不如在家的时候吃的多,所以有些家长会刻意给孩子带奶晚上吃饭的时候也想多做些鱼虾肉蛋给孩子补充营养。其实,孩子刚入园容易上火,在吃饭上应当注意多饮水,多吃清淡食品,而对于鱼肉之类容易生痰上火的东西,应当尽量少吃,多吃蔬菜,有利于孩子免疫力的提高。

14.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15.休息的时候无节制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星期天,好好陪孩子玩玩,放松一下吧!于是我们看到,许多孩子星期一的时候特别不容易适应,这一方面是由于休息了两天,对环境陌生了,另一方面是由于孩子的作息规律和幼儿园不一致,从而导致了作息秩序紊乱。休息日时,家长应当尽量配合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帮助孩子形成规律的作息时间。3至5岁,是孩子秩序感养成的关键时期,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会使孩子受益一生。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不要管制宝宝的这些“坏习惯”


家长不要管制宝宝的这些“坏习惯”

“坏毛病”一:吃手指

小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所有的一切都是很陌生的,所以就会用嘴来探索世界,1岁之内孩子有一个口腔敏感期,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想要放到嘴巴里面,来感知物体的味道、质地、性状等,这样他就会觉得对于这个世界又熟悉了一点。

一般这种情况会持续好几个月,如果你强行让宝宝停止了,那么就会出现口腔敏感期滞后的情况,差不多在一岁后会有补偿性反应,严重的还会咬人。而在宝宝一岁的时候想让宝宝戒掉就更加困难了,很多时候还会一直持续到成年后。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给宝宝经常洗洗手,指甲剪好、磨平,接着在宝宝想要吃手指的时候就放任他!家里的卫生也一定要搞好,一些脏东西及时处理好。

切忌:看着他的手不让他吃,不要给宝宝戴手套来限制宝宝的行为。

“坏毛病”二:四处爬

爬是对孩子感觉统合和小脑平衡最重要的训练,可以让宝宝知道更多的东西,让宝宝的认知能力更好地得到锻炼。

如果宝宝对于爬行不是很擅长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感统失调和平衡力差,感统失调的孩子以后做事情就会不专注、容易沮丧和不乐观。宝宝半岁后就想要爬来爬去了,从匍匐爬行到跪着爬。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给宝宝买衣服的时候要注意质量。同时,像厨房重地等“危险”地带,一定不能够让宝宝爬进去。

切忌:走哪儿抱哪儿,不给孩子任何自己锻炼的机会。

“坏毛病”三:扔东西

扔东西对于宝宝来说也是很有趣的。宝宝扔东西的时候强化了对各种物体、环境的认识,同时手眼协调能力也受到了锻炼。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把“扔”和“捡”当成个亲子游戏玩,在“扔”和“捡”时候来培养感情、增加和宝宝的身体接触,让宝宝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爸爸妈妈和宝宝的配合也能够培养宝宝的积极反应,让宝宝更加自信。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可以找个地方专门玩游戏,给宝宝准备质地不同、颜色各异的玩具。

切忌:总是批评孩子:“你怎么老是乱扔东西,再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坏毛病”四:手抓饭

宝贝开始吃辅食了,可是宝宝不喜欢用工具,喜欢直接拿着手来吃东西,拿到什么就吃什么。

这是“幼儿自我意识的第一敏感期”,爸爸妈妈要明白,能用手抓饭的宝贝其实是很棒的,当宝宝试图用勺子戳到食物,接着把饭拿到嘴边,想方设法把勺子送进嘴里时,是他们第一次自我定位和空间延展的重合敏感期。

爸爸妈妈可以这样做:去超市给孩子购买一套专用的餐具,然后可以多买几个勺子让孩子锻炼。再给他穿好罩衣,每个碗里面少乘一些,然后让宝宝自己锻炼,自己吃饭。

切忌:不要看宝宝吃的不好,就直接给宝宝喂饭,对于宝宝吃饭也不能够太过于关注,不要对宝宝的行为一直评论。

宝宝刚入园家长需注意的事项


孩子刚入园,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儿所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这类孩子会出现哭闹、心事重重、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尿裤子、不肯午睡和吃饭等情况。这些表现是正常的。在老师的精心照料下,所有孩子都会在一个月内适应并喜欢幼儿园生活,对此家长不必担心。

在入园初期,家长送孩子时应注意什么?

家长一定要信任幼儿园和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因孩子哭闹得厉害而尝试停几天再送他上幼儿园。那样做,只会强化孩子的哭闹行为,使他觉得只要哭闹就会让父母心软。所以,一旦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一定要“铁石心肠”,以最快的速度离开,将孩子的哭声抛在身后。也不要每天长时间地滞留在幼儿园内陪着孩子。这除了会影响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还会无意义地延长了孩子的适应过程。每天孩子回家后,家长要和他多交流,对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多鼓励他。

家长在幼儿入园后该做些什么?

不少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常常很不愿易甚至很害怕上幼儿园。往往在开学两个星期里,经常会看到小班的门口哭声起伏,你哭我哭,你喊妈妈,我喊爷爷。究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

孩子一直在家里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对幼儿园的老师不认识,小朋友也不熟悉,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的很拘谨,有的孩子则大哭大闹,一定跟着父母要回家,每年开学,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少的幼儿哭上两三天就习惯了,可有的幼儿要哭上两个星期甚至更多,只是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

家长做法:这时请我们父母千万不能心软,一哭就没方向了,你应该送到老师手里后马上离开,要相信我们老师的能力,老师会让孩子平静下来的。对你的孩子也要有信心,相信他肯定能行。千万不要舍不得,特别是隔代的爷爷奶奶,被孩子一哭一闹就依了他不上幼儿园。也有的父母担心孩子,送完后绕个圈来到操场上,偷偷躲在窗子旁,看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哭。你到没发现,可你的孩子却发现了你,一下子又哭起来了。这时原本安静的教室又沸腾起来了,你哭我哭大家哭,这给教师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希望我们父母在开两三个星期里配合好老师,并且尽量做到坚持让孩子每天按时来幼儿园,千万不要来一休二、三天,(排除身体不舒服)这样对孩子是很不好的。

2、不适应幼儿园生活

生活规律的改变也是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入园前,孩子在家自由自在生活,饿了就吃,想玩就玩,起居没有规律。上了幼儿园后,早上要按时上幼儿园,中饭点心要自己吃,游戏活动有规定的时间,这就使孩子感到很不习惯,因而不愿上幼儿园。

家长做法:父母在幼儿的生活方面尽量帮助他们自理,让他们自己学着小便、大便(要学着叫老师),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把鞋子穿好,特别是吃饭,最好让孩子自己吃。如果孩子不自己吃,父母可以给他换了一把高椅子,规定他必须吃完饭才能下来,防止他边吃边玩溜下来;其次,全家人共同遵守规定,谁也不喂他吃,无任他怎么哭闹,吃的时间多长,一律要求他自己吃完。还有,要多讲道理少打骂。在他进步时及时给予奖励;比如给他剪一个小红花贴在门上。

3、不会与同伴相处

小朋友之间互不熟悉,不会很好相处也是幼儿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之一。在家里,有好吃的一个人吃,好玩的一个人玩,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为此争抢东西,使这些孩子很不愿意上幼儿园。

家长做法: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乐意把玩具借给别人玩,同时要爱护别人的玩具,同伴间不争抢,不打架,万一别人打了你要马上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千万不要象有的家长,看到自己孩子吃亏了就告诉他以后别人打你,你也打他;你到幼儿园后不要把玩具给别人玩等等一系列如此荒唐的教育。所以请父母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事,要以正确的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宝宝入园后老生病这5点要做好


有妈妈说,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感冒反反复复的,营养吸收好像没以前好了,抵抗力好像也下降了!

其实,宝宝入园爱生病,很多时候是因为环境改变,宝宝暂时未适应导致的。再加上,在全新的环境里,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都与家里有很大的不同,宝贝在努力做出调整适应新生活的时候,难免就会出现不适的情况了。

要避免宝宝上幼儿园时生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了。妈妈们平时要做好以下的这5点,能让宝贝身体更棒,适应力更强。

1、保证营养摄入

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的,孩子想吃什么家长一般都能满足,但在饮食结构的合理安排上却往往存在误区,以至于营养跟不上生长发育的需求。

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奶类摄入不足。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满1周岁之后就可以吃成人食物,于是减少了奶量摄入,饮食趋于成人化,这些都是不对的。一般认为,3-6岁的孩子也还是可以通过喝配方奶来补充营养的,只是这个阶段应该喝4段的配方奶哦。

2、饮食多样化

全面均衡的营养能让孩子身体更健康。但是,现在的孩子饮食都比较精细,也普遍着重于高营养难消化的食物,其实这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不利的。建议妈妈们适当给宝宝吃些粗粮,粗粮中富含多种营养元素,能均衡营养。

3、不盲目排斥零食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常常都会喊饿哦。一方面因为孩子的运动量加大了,另一方面可能与孩子没有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有关。这种情况下,妈妈们可以给宝贝准备一些零食,这样宝宝回家后可以及时补充能量。建议选择天然、清淡、有营养的零食,比如新鲜的蔬果或奶制品,蛋白质、维生素和钙含量高的,还可以选择一些坚果干果类零食。

4、多进行户外锻炼

要想拥有更强健的体魄,适当的锻炼必不可少。平日里,爸爸妈妈们应该带宝贝到空气新鲜、人少的地方进行户外锻炼,散散步、慢跑,进行有氧运动,这些都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哦。

另外,平时还要多喝水,保持充足的睡眠,这些对维持机体的正常运作也是大有益处的。宝宝上幼儿园的话,妈妈可以给宝贝准备一个保温杯,方便上下学的时候喝水。

5、适当增减衣物

天气变化大,在忙着给宝宝增添衣物的同时,也要考虑宝宝活泼好动容易出汗的天性。出汗之后不及时更换衣物,很容易着凉感冒哦。所以,妈妈们可以在宝宝的小背包里带上一件底衫,方便及时更换,也可以准备一个马甲外套,穿搭方便,穿脱简单,换季时节的必备单品哦。

此外,还要教导宝宝勤洗手,爱卫生。守护宝宝的健康,需要爸爸妈妈们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

育儿观念: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


育儿观念: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

前不久,听到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在讨论,一个说:“我最喜欢狐狸精,因为狐狸精什么都会变,一会儿变成老爷爷,一会儿变成老婆婆,可神气了。”另一个说:“我最喜欢机器人了,机器人什么都会做。”我细问孩子,这些故事是从哪儿听来的。他们说是从家长那儿听来的。男孩的父母给他讲的是科幻故事;女孩的家长给她讲的常是“妖狐鬼怪”。

这场孩子间的讨论发人深省。一些家长确实爱给孩子讲“妖狐鬼怪”的故事。不可否认,这类故事对孩子的智力开发也有一定作用,但其消极影响更不可低估,孩子们听了这类故事往往惊得目瞪口呆,夜晚梦魇不断。如那位小女孩,小小年纪便敬狐捧鬼,若不及时对她进行疏导教育,对其健康成长肯定不利。而给孩子有目的地选讲些科技故事,不仅具有破除迷信的意义,而且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受到早期的科技启蒙教育,强化其求知欲望。“科学往往是由幻想变成现实。”今天埋下科学的种子,待到春天就会发芽。那位为机器人辩护的男孩,说不定会从小时候了解机器人开始,长大后步入科学的殿堂。

为子女前途所计,家长应多学些科技知识,多讲些科技小故事给孩子听,讲故事一定要讲对孩子有益的故事。

亲子教育——宝宝在幼儿园不合群?聪明的妈妈这样做!


孩子上幼儿园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不合群,不爱与其它的小朋友讲话,不爱与其它小朋友一块玩,对于别的小朋友主动问话也不回答......

豆豆在家是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小姑娘,喜欢跳舞、唱歌。可到了幼儿园之后,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总是闷闷的不爱说话,不去和小朋友玩,总是待在角落里自己玩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

孩子上幼儿园不合群,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哦,孩子不合群表现类型及原因主要是这三个类型:

孩子沉默寡言、孤僻,害怕陌生人

形成原因:

这样的孩子社交能力较弱,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大多数是家庭原因造成的,例如父母不善交际,孩子很少与外界接触或者父母经常制止孩子与其他人接触。

孩子在家很活跃,在幼儿园却沉默

形成原因:

这种孩子在家经常听到父母的赞扬,而到了幼儿园,老师要面对很多小朋友,孩子得不到关注和表扬,适应不了集体生活,或者感觉自己不如其他人而丧失了自信心,习惯退缩。

孩子爱哭闹、脾气坏,与其他小朋友不合

形成原因:

孩子在家被大人溺爱,要成娇惯蛮横的个性,做事随心所欲,成了家里的小霸王,到幼儿园之后继续随心所欲,导致与其他孩子不和,不受欢迎,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耍,最终成为不合群的孤独者。

聪明的妈妈这样引导

01

观察孩子的同学

放学接孩子时,故意多让孩子在幼儿园玩一会,密切注意一个或几个看起来容易接近,孩子又不反感的小朋友。

02

了解孩子的想法

在回家路上,和孩子轻松地聊一聊那几个小朋友,如“你的班上有没有一个长长头发的小女孩呀?她叫什么名字呀?”在这时体察孩子的需求,看看他究竟是不想社交,还是想社交不知道方法。如果是前者,则需要逐步了解孩子究竟为什么不愿意社交;如果是后者,家长则可以告诉宝贝如何说、如何做。

03

解锁社交新方法

如果孩子愿意社交,但不知道方法,家长可以根据情况每天告诉孩子一个社交的小妙招,比如打招呼,或教孩子一个小游戏、请求一起玩等,慢慢打开孩子的社交圈子。

04

制造社交的环境

家长们可以组成“亲子游小组”,让孩子们在有妈妈的情况下自由玩耍,这样孩子就可以卸下防备,尽情地去和其他宝贝一起玩耍了。等宝贝和其他孩子玩熟了,这些小朋友就成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种子朋友”,这样就会和更多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05

及时与老师沟通

孩子在家中和幼儿园的表现不一致,归根结底是家庭和幼儿园的环境差异较大造成的。因此,家长需要多和老师沟通宝贝的情况,并尽量营造“家校一致”的规则和环境,这样也有利于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

相关推荐

  • 家长不要管制宝宝的这些“坏习惯” 家长不要管制宝宝的这些“坏习惯” “坏毛病”一:吃手指 小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所有的一切都是很陌生的,所以就会用嘴来探索世界,1岁之内孩子有一个口腔敏感期,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想要放到嘴巴里面,...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宝宝刚入园家长需注意的事项 孩子刚入园,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儿所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这类孩子会出...
    2020-01-11 阅读全文
  • 宝宝入园后老生病这5点要做好 有妈妈说,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感冒反反复复的,营养吸收好像没以前好了,抵抗力好像也下降了! 其实,宝宝入园爱生病,很多时候是因为环境改变,宝宝暂时未适应导致的。再加上,在全新的环境里,生活作息、饮...
    2020-01-11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 育儿观念: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 前不久,听到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在讨论,一个说:“我最喜欢狐狸精,因为狐狸精什么都会变,一会儿变成老爷爷,一会儿变成老婆婆,可神气了。”另一个说:“我最喜欢机器人了...
    2020-10-13 阅读全文
  • 亲子教育——宝宝在幼儿园不合群?聪明的妈妈这样做! 孩子上幼儿园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不合群,不爱与其它的小朋友讲话,不爱与其它小朋友一块玩,对于别的小朋友主动问话也不回答...... 豆豆在家是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小姑娘,喜欢跳舞、唱歌。可到了幼儿园...
    2020-07-08 阅读全文

家长不要管制宝宝的这些“坏习惯” “坏毛病”一:吃手指 小婴儿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所有的一切都是很陌生的,所以就会用嘴来探索世界,1岁之内孩子有一个口腔敏感期,不管拿到什么东西都想要放到嘴巴里面,...

2020-09-29 阅读全文

孩子刚入园,都有哪些表现? 一般来说,入园前上过托儿所的孩子适应起来较快,常与外界交往的孩子也较容易适应,他们在几天之内就会爱上幼儿园。而在家庭生活中过多娇惯、体质较弱的孩子适应起来较慢。这类孩子会出...

2020-01-11 阅读全文

有妈妈说,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之后,感冒反反复复的,营养吸收好像没以前好了,抵抗力好像也下降了! 其实,宝宝入园爱生病,很多时候是因为环境改变,宝宝暂时未适应导致的。再加上,在全新的环境里,生活作息、饮...

2020-01-11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不要给孩子讲这样的故事 前不久,听到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在讨论,一个说:“我最喜欢狐狸精,因为狐狸精什么都会变,一会儿变成老爷爷,一会儿变成老婆婆,可神气了。”另一个说:“我最喜欢机器人了...

2020-10-13 阅读全文

孩子上幼儿园后,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不合群,不爱与其它的小朋友讲话,不爱与其它小朋友一块玩,对于别的小朋友主动问话也不回答...... 豆豆在家是个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小姑娘,喜欢跳舞、唱歌。可到了幼儿园...

2020-07-0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