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如何改善孩子内向被欺负的处境?
发布时间:2020-06-20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笔记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游戏孩子跟奶奶去小区玩,一回来就将玩具摔在地上哭,我问他怎么了,也不说,之后都是家婆告诉我,宝宝又被邻居家孩子欺负了。由于附近邻居家的孩子都比我家孩子大,所以孩子每次出去玩都只能跟着大孩子们玩,由于孩子性格内向,常常被大孩子欺负。
每次孩子被欺负了就在那哭也不跟我们说,本来我不想管孩子们之间的事情的,但是每次都看着宝宝不是被抢玩具,就是被打……做妈妈的怎么可能受得了呢~所以找了一个机会跟邻居家小朋友说,我家瑞睿很内向,你是哥哥要好好照顾弟弟,不能欺负弟弟,玩具要一起玩……我还没说完,邻居家孩子就拿手上的玩具气球打我身边的宝宝。
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才好,宝宝这样内向真的感觉太不好了,是不是该让宝宝好强点呢?宝宝在家的时候都还好,可是一到了外面就很内向,不知道有没啥办法让孩子活泼外向点,教会宝宝面对这种情况时如何交涉,增强社交能力?
无奈之下,请教了幼教专家,专家表示孩子内向从表面上看这是孩子的问题,实质上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关系。要改善孩子内向的性格,关键还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要适合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亲子之间如果能和谐地沟通,就能避免出现一些孩子的情绪问题、行为问题。为了改变孩子的这方便的缺陷,一直找不到很好的办法,有一次无意中看到论坛上有介绍关于迪士尼妙妙家园家庭学习套装的,里面有句话引起我的注意,说课程里面有帮助孩子发展交往能力的培养,帮助宝宝心理健康的培训,让宝宝顺利进入社会的开始。我家宝宝的可塑性很强,早教这方面的书籍还没有尝试过,我也犹豫着,妈妈们,给点意见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4招教父母正确处理“孩子被欺负”问题
育儿心得:4招教父母正确处理“孩子被欺负”问题
父母最常问孩子的一句话就是“有没有被欺负”,如果孩子被欺负了,有些家长就会不理智的帮孩子出头。其实孩子开始上学了,与同学和同伴交往的机会越来越多,在家里是唯我独尊的宝贝,但在学校里总会不可避免地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当双方的力量不对等时,处在劣势一方的孩子就免不了要受欺负了,家长在教育的过程中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如果孩子在学校经常受欺负,其实说明了几个问题:第一,孩子对人际关系和沟通方式没有把握好。第二,遇到问题喜欢退缩,不能积极面对,不懂得寻求外援力量。第三,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明确是非。第四,孩子胆子比较小,害怕遭到报复;被人欺负时,不敢反抗。针对以上原因,建议家长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解决孩子常被人欺负的问题。
1.要找到孩子被欺负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看看是那个欺负人的孩子不分青红皂白谁都欺负呢,还是只欺负咱们的孩子。如果是前者,那问题肯定在他人。如果我们能想办法帮助他改正恶习,不但解脱了自己孩子还拯救了别人。如果是后者,那我们当然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孩子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引起了别人的误会,解释清楚,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
2.告诉孩子不要一味地逃避,引导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很多孩子一被同学欺负不是找家长诉苦,就是退学不上了,从来不仔细思考对方为什么要欺负自己、原因在哪里、怎么能跟他搞好关系等问题。
3.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只是简单地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而是要指导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技巧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总是出面的话,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熟。而且很多孩子跟父母说起学校的事情时,只是希望有人能倾听和理解,其实他们并不期望父母亲自出面去解决问题。
4.教孩子学会宽容。很多家长总是抱怨孩子自私,只顾自己、不懂得替大人考虑,可是当我们仔细回想起来,我们可能错过了很多最佳的教育时机。明明可以培养孩子宽容、乐于助人,从正面考虑和解决问题等优点,家长却只顾自己的孩子,生怕影响和耽误自己孩子一点时间。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维方式也会变得跟家长一样,所以很多时候,孩子的自私其实都是家长培养出来的。一个积极乐观、宽容豁达的家长,不仅能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树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育儿心得:如何处理孩子哭闹
我们班的家铭小朋友十分地可爱,是从拖班升上来的,可能是因为年龄偏小的原因吧,每一天上幼儿园都要哭上一顿,因此妈妈也十分头痛,总是跟老师说:“我家宝宝怎样总是要哭,小班也是一样。”其实家铭只是养成了一个习惯,当他明白妈妈要送他来幼儿园时,他就明白会很长时光看不见妈妈,就会以哭来宣泄自我的情绪,当我和他说:“家铭别哭了,呆会我打电话给妈妈,叫妈妈早点来宝宝,妈妈就会很早来接宝宝的。”这时他又会停止哭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升入大班的宝宝自理潜力稍弱,总是期望身边有大人,要是你一但离开,宝宝又会哭起来。应对这种状况,我们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家长们也不需为此事担心宝宝身体之类的,因为宝宝哭其实也是个锻炼的过程、宣泄的过程,也是幼儿表达情绪的一种,家长要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与儿女之间的关系,把这种溺爱,宠爱转化成理智的爱,客观的爱,爱的太狭小,不但使家长身心交瘁,也剥夺了孩子自身发展的空间,家长要摆正自我的心态,如果孩子的需要是正确的,我们必须要给予满足,但如果是无理的,就要制止。、
应对一些胆小、爱哭幼儿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点策略:
1、冷处理:应对幼儿一些无原则的要求,家长要坚持不一样意或不理会,让幼儿放任的哭,待幼儿冷静下来之后。再与她分析为什么没有满足她的原因,并要求她下次不许提出这种无理的要求。2、条件对换法:如果孩子哭闹不止的话,能够先答应她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求他答应你一个条件并告诉他如果她的事没做到就会有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当然我们成人所要求的必须要是孩子能够办到的,比如下次你见到某某小朋友要打招呼等,以次来进行交换,另外我们答应她的事也必须要做到,这样才有信服力,以此来改善孩子任性脾气大的特点。、
3、分散注意法:这点很重要也很有用,在孩子哭闹时,家长可用分散法来引导孩子,例如她平时爱听故事爱做的一些事,都能够此刻用上来打消她刚才不合理的想法以及做法。
4、鼓励法:鼓励和表扬永远是培养一株小苗最优质的沃土,在鼓励和赏识的气氛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自信,与您会越来越贴心,当你们的心近了,孩子则更愿意与你交流,你的想法,她会更愿意采纳,孩子也会变得更温和,当她与小朋友友好相处时,当她不再随便哭闹时,当她很勇敢的和别人打招呼时,你都能够说“孩子,你真棒,妈妈很喜欢你此刻的样貌”相信孩子们会高兴的重复做这些事情,明白行为定型为止。
相信有了以上几个方法,我们必须能改变一些孩子爱哭爱闹的问题,主要还需透过老师和家长,我们大人的一颗爱心去感化他们,让他们感受爱是关键,也让宝宝们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
育儿心得:孩子犯错如何处理?
育儿心得:孩子犯错如何处理?
在屋里扫地,小帅在客厅‘啊’了一声,我走过去看到餐桌上都是奶,小帅见到我过去,急忙说:“爸爸,对不起!”
我摸了一下他的头说:“没事!”接着拿起几张抽纸边递给他边说:“把它擦干净。”小帅接过纸,开始忙活起来,几张纸用完,自己又去拿纸来擦。
这不是小帅第一次把饮料洒出来,之前我们是吼他,结果发现他还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每次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做事情也畏首畏尾。我反思了一下,这样指责他犯的错是不行的。接着我们决定换一种方式去对待他犯的错。就是让他自己去承受犯错所带来的后果,并解决。比方说当小帅玩具倒一地的时候,我们就让他把玩具收起来。当子琦(10岁)把小帅弄哭了,我们不责怪她,也不和她讲所谓的大道理,就一句话:把弟弟哄好。很多家长遇到孩子打坏物品这种情况,那么就可以让孩子通过做家务或者其它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弥补。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的时候,便会指责甚至谩骂孩子,目地是让孩子不再犯错,而事实告诉我们,这样不仅会使孩子产生胆怯心里,而且他们很可能由此产生怨恨,做出更加叛逆的行为。话说回来,我们成年人就能保证不犯错吗?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犯了错怎么解决、怎么去弥补。
当然这种方法不能完全保证孩子不会再犯类似的错,但是他不会过于害怕,也会为他自己犯的错承担结果,并想办法解决。让孩子自己去承受犯错带来的结果的同时,不仅避免了与孩子产生矛盾,同时培养了孩子勇敢、担当、思考等优秀特点及能力。
育儿知识:如何改善孩子厌食症
育儿知识:如何改善孩子厌食症
厌食症是什么?小儿厌食症说的是小孩长时间出现不加并且减退,多发于3岁到6岁的孩童身上。一般来说,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症状有很多,包括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呕吐、便秘、肚子痛拉肚子等症状。小儿厌食症多由不良的饮食习惯引起,微量元素的缺乏和多种慢性疾病等都会导致小儿厌食。下面我们具体看看小儿厌食症是什么?
很多的厌食症都与混乱的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关系。小孩吃的零食过多、吃饭前大量引用饮料、进食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玩手机,玩游戏)等等不良的习惯,会扰乱或抑制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从而使得小孩食欲减退。还有就是家长们长期强迫小孩吃饭的恶果。这些家长他们往往过分担心小孩的营养不足,身高太矮,体重增长的慢,饭量过小等,强迫小孩进食。会大大影响了他们的情绪,这样就产生了“吃饭等于受罪”的错觉,并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性拒食,最终发展成厌食。
儿厌食症的症状表现如下:
积滞不化:小孩不想吃食物,或者食物吃到嘴里无味,拒进饮食,身体偏瘦,而精神状态尚可,二便基本正常;
脾胃气虚:小孩会精神不好,若稍进饮食,面色萎黄,厌食、拒食,大便中夹有不消化残渣,或大便不成形,容易出汗,舌苔薄白等;
胃阴不足:小孩会口发干,喜欢多喝饮料不愿意吃饭,皮肤干燥,大便多干结,舌苔少,舌质偏红等。
建议各位家长做饭锅巴莲子
【饭锅巴莲子的原材料】饭锅巴、面锅巴各154克,怀山药15克,山楂、建粬各,麦芽9克,薏苡仁、莲子、白术各10克,砂仁6克,甘草3克。
【功能主治】健脾醒胃,消食导滞。主治小儿厌食。
【用法用量】每天1剂,水煎服。5天为1疗程。
如何改善孩子做事不专心
有许多家长会在聊天的时候跟小金抱怨自家的宝宝,做事情老是三心二意,叫他读个书写个作业的,一会儿跑去吃东西,一会儿又要上厕所,或者眼睛在书上,心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急的家长直想家暴。其实,宝宝的专注力,与家长的表现有很大的关系哦。我们看看家长哪些行为,会影响宝宝专注力的培养呢?
1。 家长是急性子
急迫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孩子也会学着家长说出情绪焦躁的话。比如“烦死了烦死了!”之类的。小金听青旋老师说过,她以前有时候也会无意识地这么说,后来有一天发现自家的小白也这么说时,她惊呆了,之后赶紧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而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就算是再着急的事情,她都会面带微笑,告诉孩子,不急,我们一步步地来。
虽然家长只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工作及家事上更有效率,但是这样急切的心理容易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这样一来,一旦孩子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耐着性子去解决,而是先发一通脾气再说。
2。 考虑事情过于长远
当然,眼光长远一些并非坏事,但是眼光长远并不代表可以跳过现在。如果孩子长期被这样的价值观所教导,那么将难以享受和满足现有的一切,自然也就无法培养起足够的专注力。
小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报道,1984年的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在赛前把路程分解为一个个的目标,并在比赛过程中,专注于一个一个地去实现,靠着智慧,他夺得了冠军。
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学习那个日本选手,跟孩子一起,把事情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来实现哦~
3。 过度放任孩子
过度的自由和放任,对于孩子的专注力也是有害无益。由于现在家长的工作都很繁忙,所以在把孩子接回家之后,很多人的办法就是打开电视给孩子看。久而久之,孩子自己就会养成一回家就开电视的习惯。
长期的图像与声音的刺激,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无法让他安静的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哦。
4。 常常打扰孩子
可能是出于好玩的心态,当孩子很专心地做自己的游戏或其他活动时,有些家长总是喜欢突然跟孩子闹一下,或是要求孩子去做别的事,这是一种非常不合理的行 为。如果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那么当孩子在很专注地游戏或看书时,家长最好不要马上打断孩子的行为,而应采用预告的方式。比如家长已经和孩子约好, 看书可以看到几点,在时间期限到来之前的5~10分钟,就可以先提醒孩子时间快到了。除了口头提醒外,家长还可以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铃铛、闹钟等。
育儿心得: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疏导?
育儿心得:孩子的负面情绪如何疏导?
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清绪,哪怕是小孩子也可能会有。这些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合理的宣泄,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家长要注意及时疏解、引导孩子的负面情绪,那么,孩子的负面情绪应该如何引导呢?
负面情绪“缠身”危害大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会遇到各种困恼,也会产生负面的情绪,但大多数人会克服这种倩绪,让自己生活得更好,所以负面情绪有时候反而可以激发你的正能量.但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并不是那么会排遣这些情绪。那么,这些负面情绪会对宝宝产生什么影晌呢?
很多时候,孩子在生活中流露出负面情绪其实只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想通过这些表达方式让身为家长的你重视,并帮他解决问题,所以不必将宝宝的负面悄绪想象得多么严重。但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重视,没有进行及时的排遣时,这些负面情绪会“压”在宝宝身上,让他感觉沮丧,感觉不安全,甚至觉得生无可恋,所以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宝宝。只有让他学会自觉避开烦恼、沮丧等消极情绪的困扰,实现情绪上“多云到晴”的转换,他才会更有勇气去面对以后,遭遇挫折失败始终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负面情绪如何疏导
当孩子出现负面摘绪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呢?关心宝宝的你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1.及时察觉孩子的悄绪。孩子跟成人一样,各种不开心的情绪后面都会有原因,家长要及时发现宝宝的负面悄绪,要及时问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出现,也许你自己不经常回家陪孩子也是他负面悄绪的导火索,所以,要经常陪陪孩子,倾听他的各种情绪和想法;
2.鼓励宝宝多交朋友。不善交际的宝宝大多性格抑郁,总会觉得孤独无助,负面情绪很容易找上门来,实际上。长时间沉浸在个人世界里对于宝宝的思维、眼界开拓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家长要鼓励宝宝多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多交一些活泼开朗的朋友,时间一长,宝宝也会变得开朗一点;
3.创建快乐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宝宝性格的形成。如果家庭气氛很紧张,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很不融洽。宝宝会感到害伯和恐惧,甚至产生其他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对于宝宝健康人格的塑造不利。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绝对培养不出开朗乐观的宝宝。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如何对待在幼儿园受欺负的孩子
每天下班后,团团妈妈都急急忙忙往回赶,好在幼儿园放学时能按时接团团。今天,她满心欢喜地赶到幼儿园,可一见到团团,突然发现团团粉红的小脸上多了一道红色的抓痕,团团妈妈心里真不是滋味。幼儿园老师马上向团团妈妈解释了情况。原来,班上那个长得非常结实的小男孩和团团一起玩,玩着玩着就为一个玩具争了起来,老师赶紧跑来劝阻,可小男孩的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到了团团的小脸上,一道红红的血印出来了。在幼儿园中,小宝宝间免不了闹矛盾,出现咬伤、抓伤的情况,这是由于宝宝年龄及心理特点造成的。宝宝们学会分享、合作、规则意识大概要花上几年的时间,到了幼儿园大班,小宝宝们才初步懂得谦让。但由于现在的宝宝一般入园年龄较小,自制力比较差,宝宝并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家长看到自家宝宝受了委屈,心中肯定不舒服,那家长又该如何对待这种意外情况呢?
家长VS老师Do
首先,老师在发现情况后,要在家长接幼儿时,和家长交代清楚事情原委。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皮肤外伤,老师都要向家长道歉。老师诚恳的态度,会缓解家长和老师间的隔阂。
如果宝宝在幼儿园经常出现被抓伤的情况,这时家长就该引起重视了,是因为师生比例不合适?还是因为带班老师不负责任?分析一下原因后,可以将情况反映给园长,必要时为宝宝转园。
Don’t
家长也应该认识到,大多数老师是称职的,是值得家长信赖的。因此对老师不能过分挑剔,不能一味指责老师的过失,尤其是不能当着宝宝的面指责老师。
2
家长VS自家宝宝
DO
宝宝受了欺侮,做家长的肯定比自己受了伤害还难受。把宝宝从幼儿园接回家后,家长要问一问宝宝受伤的情况,指出宝宝究竟哪做得不好。如果是因为争抢玩具,家长要告诉宝宝学会谦让、分享、合作等等。同时家长也要告诉宝宝一些保护自己的方法,比如:当别人上来抓你的脸时,你可以用胳膊挡住;当别人抢你的玩具时,你可以告诉老师,让老师来主持公道。
Don’t
千万不要因为自家宝宝受欺侮了,就对宝宝说:“你怎那么笨,他打你你也打他。”这样的教育和幼儿园的教育是不一致的,宝宝会无所适从,对宝宝有一定的心理压力。
家长VS打人的宝宝
Do
小宝宝间发生打人的问题,并不能将其归类到道德的高度,宝宝年龄尚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因此会以不适当的方式赢得自己的利益。家长对待抓伤了自家宝贝的那个厉害宝宝,应该和其他宝宝一视同仁。
Don’t
家长不要对打人的宝宝怒气冲冲,逼问打人的原委。小宝宝会非常害怕,这样可能会导致两个家庭间的矛盾。
3
家长VS家长
Do
由于经常接送宝宝,家长间也互相熟识了,如果有条件,可以创造一些条件,让宝宝们一起玩,看看他们怎样合作。如果宝宝间出现争执,家长可先看他们能否自己解决,如果两个宝宝快急了,家长可以出面调解,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
Don’t
不要因为宝宝间打架了,家长间都不说话了,其实宝宝是最不记仇的。孩子们前一分钟打架,后一分钟可能就玩得不亦乐乎。家长们何必太认真了呢?
爱心提示:
家长要勤给宝宝剪指甲,剪完后用小锉磨去毛刺,这样宝宝不会自己抓破脸皮,也不容易抓伤别的宝宝。
如何教育性格内向的孩子
如何教育性格内向的孩子
性格内向的孩子一般不直露自己的想法和愿望,不大引人注意,这就更需要我们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用心揣摩孩子的真实心理,然后对症下药。
1.首先要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常在集体面前表扬他,帮助他建立自信心;其次,在生活中要给他更多的关爱和照顾,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喜欢这个集体。
内向的孩子在熟悉的地方比较放得开,我想这不仅与情绪有关,也与经验有关。经验丰富了,知道怎样去应付各种问题,孩子主动性和自信心就增强了,交往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所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给孩子提供各种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从中得到锻炼。
2.坚持送孩子去幼儿园,这样可以让孩子进入一个儿童世界,让他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往中会学到原来不懂的新知识,并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乐趣。
3.为孩子选择一两个性格开朗、身体健康、年龄比他略小一点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既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以相互帮助。
4.平时要放手让孩子自由玩耍。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整洁、卫生、安全等顾虑较多,因而总是限制孩子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这样会束缚孩子的个性发展。应鼓励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后的积水,爬石子堆、黄沙堆等,其实只需穿上合适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让他尽情地玩。这样无拘无束的自由玩耍,会使孩子的性格开朗起来。
5.和孩子一起感受快乐。例如给孩子讲讲笑话和幽默故事,互相开开玩笑,参加孩子们的游戏,带孩子出去玩等等。
6.耐心对待孩子,不要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不敢大声说话等,家长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作出太强烈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