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介入子女的学习大有好处
发布时间:2020-05-29 幼儿学习故事 教育学习笔记 教育理论学习笔记 老师要求家长介入子女的学习,包括把家庭作业布置给家长,以及让家长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本来很正常:这样可以让家长全程‘’监控‘’子女的学习状况。但却一直被某些家长诟病而耿耿于怀,总认为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后,子女的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情,而与家长毫无关系。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家长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仅只是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血缘关系那么简单,同时还具有人文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这层关系将影响到子女人格的健康与否。对子女学习不闻不问的家长,他(她)们在其子女心目中的形象可想而知;因忙于看电视、打麻将或是这样那样的事务,从而对子女的学习心安理得的放任不管,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子女,其性格的走向令人担忧。按照常理,即便老师没有要求家长检查子女的作业,家长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充当或扮演这校外‘’家庭教师‘’的角色,更何况还是老师出于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从而才要求家长介入子女的学习。一至六年级的小学课程,家长再怎么说也应该具备相应的介入能力,但为什么就这么抵触呢?如果真是缺乏介入能力那当另说,要是出于狭隘的雇佣意识那就大错特错了:家长与老师之间并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作为一个从事三年一线教育工作的我,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很有话语权。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作为学校老师都希望每个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作为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教育不是某一个老师的教育,教育不是哪一所学校的教育,教育也不是单靠家长的教育,教师是家庭和学校结合的教育。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经济社会,很多家长都很忙,同时存在学生回家作业之后需要家长检查签字的现象,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并不矛盾。
正如我上面所说,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好成绩,但是考虑到现阶段孩子的自律性不够强不好好写作业而外,还有这孩子回家会不写作业隔天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等现象,老师在面对这种情况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下班回家之后老师想好好监督学生做作业,但是鞭长莫及。所以就把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了家长。
作为家长一定要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并非是老师一定要占用家长的时间做这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其实这也是一种家庭教育。老师只不过一样学生在家长的监督管理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家庭作业,只是很多家长不理解以为老师在无事生非或者以为老师在偷懒。通过孩子家庭作业上的检查和签字,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不失为孩子和家长沟通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正视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进度和质量,要理解老师的用意所在。
孩子不仅是老师的学生,还是父母的子女。所以,我们家长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烦躁,多一点关爱,少一些麻木,这样,孩子的学习将会越来越高,孩子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光明!让家庭监督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孩子的学习共同努力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长介入孩子作业的科学方法
家长在帮助孩子完成家庭作业时所出现的以上不良现象,会严重损害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等良好习惯的养成,会扼杀孩子们天真的个性和求知的欲望。那么家长应如何科学地介入孩子的家庭作业呢?
确立四种科学方法
方法一:端正好的作业态度,培养孩子自觉意识
从小学低年级起,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努力消除诸如应付差事之类阻碍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低级动机,使他们认识到做好家庭作业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孩子学习的自觉性是需要培养的。学习就是学习,玩就是玩,要让孩子心里界限分明。有一位孩子放学了也不好好写作业,只想着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玩罢了才做作业。于是,有天晚上,孩子放学后她妈妈就一直坐在孩子身边陪他写作业,不做饭,也不让老公动手做。孩子问:“妈妈你们怎么不做饭啊?”妈妈说:“爸爸妈妈要等你把作业做完,作业是最重要的事情。”就这样,全家一直等到8点多孩子写完作业才做饭,吃完饭已经9点多了。这件事对孩子触动很大,从此以后,孩子总是完成作业后才去做别的,养成了高度自觉的学习习惯。
方法二:做好准备工作,创造良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当环境符合人的主观需要时,人就表现出肯定的态度,会产生满意、愉快等情绪;反之则表现出否定的态度,产生不满、忧虑等情绪。心情不同,学习效率自然不同,因此家庭环境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家庭作业完成的好坏。若条件许可,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光线充足的房间,排除电视、音像、亲友交谈、家长娱乐等方面的干扰,使孩子安心做功课,同时要提前为孩子准备好完成作业的所需的文具等,以免孩子要用时却找不到,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方法三:合理安排作业顺序,科学安排作业时间
为了让孩子顺利完成作业,可要求孩子先复习一下所学知识,再动笔写作业,若抓起笔来就写,孩子会因为暂时性遗忘在做作业时遇到困难,从而产生烦躁感。作业最好能遵循先易后难,感兴趣为先的原则,即让孩子从较容易的、他感兴趣的作业做起,这样因为喜欢,孩子做起作业来得心应手,效率高,往往很快就能完成。在做不拿手的科目时,因孩子底气足,即使会遇到一些困难,不能所向披靡,起码也会好得多。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加之低年级学生还没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利用时间,因此,家长就应教育、培养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连续做作业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高年级的学生不应超过1小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出现“心理疲劳”,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下降,错误率上升。研究表明,小学生做功课中间的休息以5~10分钟最恰当。如: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安排为2小时,可分4阶段,每学习半小时便休息10分钟,这样效率最高,除了这种每天作业时间的安排,每周也应有一个“总结性”的安排。比如利用周末,与孩子坐下来共同总结一周作业的完成情况,找出优、缺点,然后根据学习规律,与孩子一起制订下周的学习计划,包括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安排、看电视和读课外书的安排等,逐步让孩子养成每天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方法四:检查不包办,督促孩子主动完成家庭作业
小学生大都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因而是家长的检查、督促就显得特别重要。家长每天在孩子放学回家后最好能花几分钟时间了解一下老师布置的作业,测算一下难易程度和孩子做完这些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规定时间让孩子去做。孩子作业完成后,家长还要进行检查是否完成了,质量如何。家长在检查作业时如发现孩子作业有漏掉的,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少写了哪道题,而应让孩子自己对照检查并补上。对于出现错别字,也不要直接给孩子指出来,要让孩子自己对照教科书检查。如果孩子还是查不出来,家长可缩小范围,再让孩子去查找,从而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能力。
若家长工作确实繁忙,至少应一周检查一次孩子的作业,重点看孩子是否按时完成了作业,书写是否工整,是否及时改正了作业中的错误,等等。对于孩子疑难和不懂的问题,可以做适当启发、提示,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孩子因贪玩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时,应耐心诱导,切忌采取打骂或禁止他们到户外活动的武断措施,扼杀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家长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淡化英语学习有好处
今年开始,北京市小学一年级新生不用再上英语课。前不久,《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出台,要求自今年4月1日起,幼儿园不得组织外语教学活动。市中区又规定9月份开始,一年级新生不再开设英语课。“这是英语热降温的信号。”济南市教研室小学英语教研员王亚春认为,目前社会上英语学习过热,淡化有好处。
“英语学习是有必要的,但得把握一个度。”王亚春说,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有利有弊,比如有的家长认为语言的学习,早一点学,孩子接受得快一些,但在小学低年级学英语还是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王亚春认为,首先,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延长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容易造成学生过早地分化。比如,小学英语要求掌握423个词汇,从三年级开始学时间就足够了。“如果再分解到一二年级,时间被人为地拉长。”她说,因为老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过早分化。
其次,王亚春认为,国家、省、市教育部门,在小学一二年级均没有英语课时安排。“安排了英语课时,肯定就挤占了其它学科的课时,但实际上这些课程也都是很重要的。”
“小学一二年级开英语课,整体而言,英语师资是不够的,也很难保证课时和教学质量。”王亚春说。
而记者也采访获悉,此前因不少学校争相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有的学校因缺少足够的英语老师,就出现了让其他学科老师代上的现象,教学质量打了折扣。“英语注重的是听说读写,尤其是口语,如果老师的口语都不好,怎么能教得好学生?”一名小学英语老师说,英语打不好基础,到了中高年级学习起来会更有难度,容易影响学习兴趣。
“小学一二年级不开英语课,我是比较赞成的,这也是一个正确的导向。学生过早地接触英语,确实会有影响。”山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赵德杰副教授告诉记者,目前的英语学习还存在偏差,大多以应试为主,适度地降温有必要。“让孩子早接触英语的出发点是好的,培养对英语的感觉,但可能会操之过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英语的拼写和知识点的考查,这不利于孩子整体语言的学习。”
赵德杰也表示,一年级新生同时学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容易相互干扰,增加孩子学习的难度。“一二年级取消英语课,可以让孩子在英语学习上有个更合理的开端,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孩子的学习压力。”
孩子入学,家长准备好了吗?
孩子入学,为什么要问爸爸妈妈准备好了没有?有人也许会质疑该命题的合理性。近年来,“幼小衔接,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准备”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并从多种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小学进行“入学准备期综合活动”、学校向家长传递有关儿童入学的教育信息等。这些探索已取得可喜成果,但是为了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其中,有一件事尤为重要,就是爸爸妈妈如何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第一要素,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的人,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又是终生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最深刻、最持久的。就孩子入学这件事来说,爸爸妈妈对孩子上学的认识、感受和态度,将直接影响孩子学习生活的品质。为此,爸爸妈妈要关注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陪伴孩子一起成长。这里想就这一话题和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进行一下交流。
家庭的大事喜事
爸爸妈妈们,你们可曾意识到:孩子上小学是他们一生成长中有着特殊意义的大事、喜事。上小学标志着孩子将开始系统地学习生活。他们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们将像海绵一样吸收人类的精神财富,他们将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渐渐长大。上学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为此,爸爸妈妈需要营造温馨喜庆的家庭气氛,与孩子一起庆祝这一大事喜事,为孩子的成长高兴,为他们将成为小学生而祝福。全家人的庆贺,亲人们的期盼与祝愿,这一切将在孩子心里留下美好甜蜜的记忆。它们会激发孩子上学的冲动与向往。
跨越心理上的陡坡
爸爸妈妈可曾学会换位思考,能否站在孩子的立场,设想一下: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多少困难和苦恼。成年人一般是很难想象从幼儿园跨入小学这两者之间的坡度有多大。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可是一个陡坡啊!
幼儿期与童年期是儿童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它们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与发展任务。其最大的不同表现在生活的主要活动发生了巨大变化。幼儿期是以游戏为主要活动,而小学童年期则以学习为主要活动。通俗地说,幼儿以玩为主,小学生以学习为主,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昨天,他们还在幼儿园无忧无虑地玩耍,今天他们就要变成一个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努力学习的好学生,回家后还有一堆作业在等着他们。
但是,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心理活动的有意性水平较低,还是以无意性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控能力还较差。这些心理特点相对完成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而言差距是巨大的,这也正是初入学儿童所面临的困难与苦恼。爸爸妈妈,你们能感受到孩子们的苦恼与无奈吗?你们能体会到孩子上学的不容易吗?所以说,这些幼小的学童可真了不起啊!爸爸妈妈只有有了这种感受才能充满爱心,很有耐心地去理解、懂得孩子,努力走进他们的心灵,去鼓励支持,帮助他们迈好入学第一步。
家长也得好好学习做个优秀的家长
看到这个题目请不要张大嘴巴惊讶。我这算式在数学中肯定不成立,但在生活中却可能成立的。我要说的是我班上的一个女孩淑媛的故事。
像绝大多数孩子一样,淑媛是家中的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爷爷奶奶眼中的宝。一家四个大人都围着她转,把所有的爱都投在媛媛身上。因此淑媛特别娇气,一有不顺心就用哭来威胁家长。她很挑食,什么豆制品不喜欢吃,蔬菜不喜欢吃,米饭太软太硬都吃不下。学校是个大家庭,食堂的饭菜不可能每天都适合每个人,但只要吃饱就行了呀。可媛媛偏不,她说不喜欢,你怎么劝她都没用,。一天她一看那菜,就说不喜欢吃,就非得给她妈妈打电话。过了十多分钟她妈妈拿着菜盒出现在教室门口了。你瞧,她妈妈多宠她呀。
还记得春游那天,每个孩子都拿了个小包包,带了点零食,难得出去游玩带点好吃的,这也正常。可媛媛呀,一个斜肩包,一个书包,两个包内都装满各种好吃的零食,我忍不住问她:“淑媛,你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呀?”她的回答更让我出乎意料:“不多,都是爸爸买的,我还留一些在家呢!”我不知道说什么了,只能对她笑笑了,唉,她爸爸也未免太溺爱淑媛了吧。
今天,我一进教室就吓一跳,只见淑媛披头散发,撅着嘴,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我上前说道:“淑媛,把头发扎好呀?”她低声说道:“都是我奶奶啦,早上就去姑姑,没人给我扎辫子。”我听后直摇头,三年级的学生,还不会自己扎辫子,奶奶不在家,还要怪奶奶,不知道她奶奶听到后会想些什么!
从淑媛身上,我发觉这种爱相加有多么的可怕,有时候家长也得好好学习学习怎样做个优秀的家长。父母长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可有时父母也得自私点,不要独揽孩子所有的事。(1/4+1/4+1/4+1/4)爱=1爱,这样才算是完满的长辈对子女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