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家的孩子不再到处“游荡”
发布时间:2020-03-31 幼儿园游戏娃娃家 幼儿园娃娃教案 幼儿园大班风娃娃说课稿 在我的提醒下,游戏一开始,宝宝家的妈妈爸爸和爷爷奶奶就学着上次的样子,开始忙着整理物品,大约过了五六分钟,他们还没把物品摆放好。而在这一过程中娃娃则扔在一边,谁也没人理会。于是我敲响了宝宝家的门“哎呀,爸爸妈妈在干嘛呀?我听到你家宝宝都哭得好厉害,是肚子饿了吧!”“我们在忙着整理东西呢。”“那也不能不管宝宝呀。”在我的提醒下,大家人又一窝蜂地去抱娃娃,“你们现在都没事做了呀?东西整理好了?”“还没呢。”“那怎么办呢?”最后,在我的提议下和大家的商量下决定,爸爸妈妈继续照顾宝宝,而爷爷奶奶则整理东西和做饭等。经过多次的指导,娃娃家的孩子不再到处“游荡”,在游戏中已经初步学会了整理物品等。但还是发现他们更多的时间还只是对物品的摆弄、放置、整理……而这其中对角色的职责却淡忘了。考虑到孩子大了角色让他们自己分配,却在不知不觉中使孩子的角色意识淡薄了,不知道自己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自己的首要职责是照顾宝宝。于是,我以客人的身份介入游戏,引导他们明确自己角色的职责,引导孩子学会分工合作进行游戏,更好地促进游戏的发展。在游戏分享时,我特意表扬了桃桃家的孩子能分工合作进行游戏,希望以榜样作用强调这一方法,对其他游戏也有带动效应。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儿的角色游戏再真实生活(娃娃家的超市)
今天娃娃家的超市里格外的热闹,娃娃家的婷婷的正在卖一些食物给娃娃家的宝宝过生日,并且邀请了一些客人来做客。“你还没给钱呢?”程程叫道,“把你的银行卡拿来。”婷婷从自己的围兜里面拿出了银行卡,“我还没有取钱呢,忘记了。”“给我,没事,我可以刷卡的。”程程接过了婷婷的银行卡,便在机器啊的边上竖着刷了一下。“好了,”程程将银行卡还给了婷婷。
我在讲评的时候提问程程怎么会想到可以用刷卡的形式,程程说因为上次和爸爸妈妈去超市的时候,爸爸就是这样刷卡的。所以才会知道刷卡,而且他还说因为超市里面的那个机器边上就有这样一个可以刷卡的凹进去的地方,所以就这样刷卡了。
现在生活方便,孩子们可以通过自己平时生活中的经验投射到游戏中来,很好地将生活联系游戏。因为幼儿这样的一个情况,教师在讲评的时候提醒幼儿既然刷卡的话,那么超市里面的人员应该就要在她的银行卡上划掉相应的钱。
教师可以继续观察幼儿的游戏情况,如果孩子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可能就有必要每个孩子提供一些可刷的卡,让孩子们能够通过在机器上刷卡更方便地去购买物品。
角色游戏中,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流,发展幼儿的语言和交往能力。同时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孩子在游戏中能够把生活中看到见到一些方法或是事情融入游戏。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来调整相应的游戏材料,做幼儿的支持者,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游戏。
中班娃娃家游戏
玩角色游戏的时间到了。王弈妙和张晓婷来到小医院当起了小医生,这时娃娃家的爸爸赵一铖来了。张晓婷问:“你怎么了呀?”赵一铖便用手捧住嘴巴,咳嗽了起来。王弈妙说:“你咳嗽了,先量个体温吧."于是她拿出一个体温计让赵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王拿出体温计一看,说:”你发烧了,得住院。“赵听了便问:"那我要住几天呢?”张回答:“得住很久。"赵问:”两天够吗?“张说:”至少要100天。”听完赵就啊了一声,并说:“那我不住了。”说完就要转身走了。王和张急忙拉住他,张说:“那就住三天好了。”这样,赵一铖就留了下来。王找出一只小针,说:"现在你该打针了。“她边打便问,这样痛吗?赵一铖摇摇头,于是她便把针筒更往下用力了点。她继续问“那这样呢?”见赵一铖还说不痛,她便换了个更大的针管打针。
打完了针,张晓婷摸摸赵一铖的头,说:“不行,你还在发烧,得吊盐水了”,于是她拿出吊盐水的瓶子,但是把针头放在了胳肢窝里。吊了会盐水,两位医生说:“现在你已经好了,可以回家了。”
评价:
张晓婷和王奕妙两位小医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她们能用一定的方法去判断病人的病情以及确定后续如何治疗,比如通过量体温知道病人发烧了、摸摸额头还在发烧则需要吊盐水,这些事情都能比较清楚地传达给病人。张晓婷回答病人需要住院的天数时有点夸张,她说需要住一百天,后来当病人不满要住那么多天时,她便妥协说只要三天,是不合理的。她对吊盐水并不熟悉,把针头放在咯吱窝里而不是手上。王奕妙再给病人打针时有点淘气,当听到病人不痛时她居然加重了力气还换了大针头,说明她还没有明确医生应该为病人减轻痛苦的道理。
调整:
在讲评时应进一步丰富幼儿对住院天数的经验,和他们一起讨论像发烧一般需要住院几天、那哪些病需要住久一些呢?并且提醒他们住院天数由医生决定,不能随意改变。还需和幼儿讨论的是给病人打针的注意事项,明确打针要轻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娃娃家游戏小记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的角色进行游戏。突然,只听见孩子们在大声讲话,而且走路的人速度都很快,大家都显得比较兴奋。娃娃家里龚铭依和何王裕晨在烧饭,照顾宝宝。只听见妈妈龚铭依很大声地说:“宝宝肚子饿了,菜烧好了没有啊!”“等一下!马上好了!”爸爸何王裕晨大声回答道。然后龚铭依就抱着宝宝,哄着宝宝。娃娃家里乒乒乓乓的关厨门声,喊声......“奶奶”钱语荌买了菜回来,说:“我买了鱼,我来烧给宝宝吃。”龚铭依就大声说:“不要不要!宝宝不喜欢吃的!”
孩子们十分喜欢角色游戏,在今天的游戏中显得十分兴奋,而且孩子一旦兴奋就容易显得张扬,声音的音量就不容易控制。这种情况对于孩子们自己来说这也可以说是正常的
,但是从今天的游戏情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游戏情况所折现出的孩子们语言习惯是不好的,而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日形成的。《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指出: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小班目标: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在今天的游戏中,孩子们显现出来的礼貌以及文明的语言习惯是缺乏的。
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
大区域活动时间,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你拿了一大叠的钱,来到小超市,看到了一个章鱼毛绒玩具。你兴奋地说:“哇!章鱼!还是红色的!”你赶紧将它拎在手里,又去了超市的“水果区”,你拿了一串葡萄,说:“家里好像没有水果了,买点葡萄吧!”你买好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看到妮妮不开心,你说:“妮妮,你怎么啦?”妮妮说:“我想去小吃店买东西,可是我没有钱!”你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钱,想了想说:“我给你一点吧!”你拿出了一张绿色的,一张黄色的纸币,边递给妮妮,边说:“这个给你!”妮妮说:“这么一点点啊?”你说:“没关系的,你先去用,等下没了再给你!”
在这里,我发现了怎样的学习?
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知道作为爸爸,去超市买东西,除了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要买家里需要的,是个不错的“爸爸”哦!当你看到妮妮的时候,你会去关注她的表情,从而解读出妮妮的开心与否;你会去询问,并帮助她。看得出来你对同伴很关心,乐于帮助他人,且有一定的洞察能力。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性
天天对超市游戏很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天天去超市逛逛,了解超市买东西的规则,适当了解一下钱币。天天对同伴很关心,希望这样的品质一直保持,对同伴、长辈都关心,这样的天天谁都喜欢!
娃娃家角色游戏观察
娃娃家里今天看起来很忙碌的样子,辰辰正在油烟机下做着菜,琪琪正在使用微波炉,小涵正在打扫卫生。小启忙着把买来的蔬菜水果等放进冰箱里,曦曦抱着娃娃站在辰辰边上正在看他做菜呢。
“油烟机”是这次娃娃家中新投入使用的材料,观察中可以看出幼儿对于油烟机有生活经验,而且在娃娃家中能够有这样的游戏材料,是幼儿非常喜欢和有兴趣的,同时也给娃娃家的环境增添了一份家的味道。观察中的娃娃家正是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和谐的家,里面的家庭成员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都能给自己找到事情可以做,也体现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去完菜场之后把买来的蔬菜水果都放到冰箱里保鲜,吃不完的菜也会放到冰箱内,这对幼儿来说很熟悉,而且也愿意去做这样的事情。娃娃家中各种常见家电、家具的增添会让幼儿更有游戏的兴趣。
角色游戏中有两个娃娃家
,在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时可以分别做两个不同的特色,让幼儿在游戏选择和过程中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
2020娃娃家成员的游戏性质
角色游戏在幼儿的期待中准时开展,孩子们习惯性地跑到自己所插牌的区域开始游戏起来,我也紧随他们进入游戏区域,轩轩活跃的身影进入我的眼前,他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进入超市,这挑挑,那挑挑,最后拿了一盒饼干放进书包里快速地走出超市,朝着娃娃家的方向就窜,我伸手拉住他:“轩轩,你今天是谁呀?”“我是哥哥!”他大声又快乐地告诉我,“那你告诉我哥哥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不动声色地追问,“小孩!我要上学的!”他看着我,此时他还是一脸的快乐,并夹杂着些许自豪,“小孩子能单独逛超市吗?”我轻轻问他,这时他似乎有些察觉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小声说“不能,要和大人一起去。”然后悄悄回到娃娃家,取下书包,抱起了娃娃讲起了故事~
轩轩平时很是活跃,游戏时常常把游戏规则抛到脑后,但也会想出不少即兴玩法,今天他在游戏中的表现是投入地、快乐的,但忘了娃娃家成员的游戏性质:小孩是不可一人逛超市的。而我们的角色区域是没有学校的,他能背着书包想象着自己是去上学的,这也是孩子对游戏的一种连带想象,可以增加游戏情节。讲评时,我引导幼儿说说娃娃家中各成员可以做的事,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经验,并把轩轩上学这事拿出来和孩子们探讨,最后孩子们决定在活动室里开设一个幼儿园场地来。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的小女孩
今天,我来到小一班的娃娃家观察孩子的自主游戏,此时娃娃家的人不多。我看到静静一个人抱着娃娃坐在摇篮边,一会儿将娃娃放进摇篮,盖上被子,轻轻地拍一拍,一会儿又把娃娃抱起来晃一晃,一直没有与其他人交流。
此时游戏开始已有一会儿了,静静一直处于独自游戏的状态。当时我想:这个孩子是不是不善与人交流、游戏水平不高?我要不要介入以推动她的游戏的发展?
过了一会儿,静静把娃娃放入摇篮,走到手中拿着塑料玩具、听筒什么的芳芳身边说着什么,只见静静点点头,焦急地把一个扁平的塑料玩具当作手机开始拨号,听电话,挂电话……然后,静静抱着娃娃急急地走到旁边与在那里玩的小男孩说了些什么,便穿上鞋和芳芳走出了娃娃家。
过了一会儿,静静和芳芳又回来了,静静拿了一个茶杯倒了一些水给娃娃喝,然后把娃娃放到摇篮里让她睡觉。不久,她们又打电话、挂电话,再把娃娃抱起往外走。出于好奇,我悄悄跟了过去,看到她们去了卫生间,在那里逗留了不长时间,又抱着娃娃回来了。
接下来,静静持续地做着抱娃娃、喂娃娃喝水、哄娃娃睡觉的动作,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我趁势跟她聊了起来:“你们刚刚抱着娃娃到卫生间去干什么呀?”她说:“我们给娃娃看病啊。”过一会儿,她又补充道:“娃娃生病了要多喝水,所以我就给她喝水。”
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游戏反映着他们的现实生活。开始我以为静静不善与人交流、游戏水平不高,其实她十分专注于“母亲”的角色扮演,此时教师最适宜的做法是理解她并期待她产生深入游戏的行为。通过这次观察,我也发现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会尝试以物代物,如用扁平的塑料玩具当手机,用丝巾当被子……不过,小班幼儿表征能力还不强,还需要一些比较具象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促进游戏的发展。比如,芳芳拿的听筒就是支撑静静生发“给娃娃看病”游戏情节的有效材料。到中、大班,则可减少比较具象的游戏材料,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
教育随笔:娃娃家成员的游戏性质
角色游戏在幼儿的期待中准时开展,孩子们习惯性地跑到自己所插牌的区域开始游戏起来,我也紧随他们进入游戏区域,轩轩活跃的身影进入我的眼前,他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进入超市,这挑挑,那挑挑,最后拿了一盒饼干放进书包里快速地走出超市,朝着娃娃家的方向就窜,我伸手拉住他:“轩轩,你今天是谁呀?”“我是哥哥!”他大声又快乐地告诉我,“那你告诉我哥哥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不动声色地追问,“小孩!我要上学的!”他看着我,此时他还是一脸的快乐,并夹杂着些许自豪,“小孩子能单独逛超市吗?”我轻轻问他,这时他似乎有些察觉我的意思,不好意思地小声说“不能,要和大人一起去。”然后悄悄回到娃娃家,取下书包,抱起了娃娃讲起了故事~
轩轩平时很是活跃,游戏时常常把游戏规则抛到脑后,但也会想出不少即兴玩法,今天他在游戏中的表现是投入地、快乐的,但忘了娃娃家成员的游戏性质:小孩是不可一人逛超市的。而我们的角色区域是没有学校的,他能背着书包想象着自己是去上学的,这也是孩子对游戏的一种连带想象,可以增加游戏情节。讲评时,我引导幼儿说说娃娃家中各成员可以做的事,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经验,并把轩轩上学这事拿出来和孩子们探讨,最后孩子们决定在活动室里开设一个幼儿园场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