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随笔:让感谢成为习惯
发布时间:2020-03-05 幼儿教师活动方案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 幼儿教师中班教育笔记我在幼儿园担任体育教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临时安排到大班带生活活动。自主游戏后便是喝牛奶时间,我请孩子们排队来我这里打牛奶。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牛奶递给他,这是几年前当保育员时形成的习惯。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谢别人。第一个来打牛奶的小男孩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接着第二个孩子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孩子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等孩子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孩子们说:“刚才可能不少小朋友已经注意到,老师在给你们打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孩子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老师给你们出一道思考题:你怎么才能让老师将打好的牛奶马上递给你?”话音刚落,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趁老师不注意,一下夺过来!”一个铜铃般的声音。“那如果牛奶泼出来烫伤人怎么办?”我否定了她的回答。“挠老师的痒痒,这样老师的手就松开了。”坐最后一排的小男孩大声说道。“这个小朋友动了脑筋,但要思考怎样才能让老师心甘情愿地把牛奶递给你?”我示意他坐下再思考。这时,坐在角落里的一个扎羊角辫的高个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手犹豫地举到半空又怯怯地缩了回去,反复了几次。我慢慢走过去,一边微笑着用眼神鼓励她,一边示意她回答。“……亲亲老师的脸…”她站起来怯怯地说。孩子们一听,顿时哄堂大笑,乱成一团。这个回答还真出乎我的意料,我示意孩子们安静。“这倒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那你为什么要亲老师的脸呢?”“因为……因为老师帮我打了牛奶……”小女孩一边说,一边挠着耳朵。我连忙接过她的话:“因为老师帮你打了牛奶,你心里很……”“感激!”孩子们抢着帮她回答了。我满意地笑了笑,示意她坐下。
接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答,什么帮老师捶背,帮老师捏胳膊,话音此起彼伏。等孩子们的声音逐渐减弱时,我说:“刚才你们所说的方法都是想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其实有一种方法更简单也更有效,那就是对老师说一声-一”我故意拉长了声音。“谢谢——”孩子们积极应答。我笑着说道:“记住,以后老师给你们打牛奶或盛饭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977139.COM 高分范文网)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孩子们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了。我并不贵怪他们,因为他们毕竟还小。而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
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让感谢成为习惯
幼儿园每天晨锻过后,我们便带着孩子排队上楼进教室,然后洗手,再让孩子回到座位等着吃早点。
每天的这个时候,阿姨都会把早点送到教室,孩子们看见了就会大喊起来:“哦,吃早点咯!”显得异常的兴奋。
这时候我就会提醒孩子:“阿姨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多好吃的早点,我们应该对阿姨说什么呀?”孩子们听见我的问话后一开始都表情疑惑地看着我,接着就听见有小朋友说:“要说谢谢!”我笑着说道:“对了啊,阿姨每天都要给我们做饭吃,送餐点,是很辛苦的哦,我们要记得跟阿姨说谢谢,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宝贝们,记住了吗?”孩子们都很开心的答道:“记住了。
”接着我们两位老师把早点打好,请孩子们一组一组按顺序到前面来端早点,孩子们只是一个又一个的接过我们手中的餐点,然后回到自己的座位。
看到这种现象,我就在后面的孩子来端早餐时,假装不愿意给的样子,然后看着孩子的眼睛,希望他能想起说“谢谢”。
我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谢别人。
想借此机会让孩子们明白,当别人为你做事后应该说声“谢谢”,从小培养孩子要具有感恩的心。
有的孩子看着我,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
这时我就笑着问小朋友:“宝贝们,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不想把早点给他吗?”“因为他不听话”“老师是开玩笑的”......听着他们这样的回答我并不生气,因为他们还只是个孩子,从中也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可爱之处,孩子小还需要我们老师多加提醒。
于是,我又说道:“刚刚阿姨把早点送上来了,然后老师要把早点打好放碗里再让你们端去吃,哪个宝贝知道,端过早点要对老师说什么?”这时很多孩子就都说起了“谢谢老师”。
教育随笔《让幼儿养成排队的习惯》
排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行为秩序,比如,我们去银行取钱、在超市买完东西后付款、挂号看病等都会遇到排队的情况,当大家都想办同一件事情的时候,有序地排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有序地排队可以避免危险的发生,可以提高做事的效率,还可以使本来很拥挤的地方变得不拥挤,所以,要遵守社会秩序,需要我们学会等待、学会排队。同样,排队也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环节,它对幼儿的常规培养以及有关活动的顺利进行,都有着密切关系。让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学会排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开学初,老师说:“小朋友们,我们要喝水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会蜂拥而至到水桶前,争先恐后的拿自己的水杯接水喝,这种行为是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可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又不善于组织自己的行动,要想让他们自己有序地排队往往是很困难的。面对班级的这种情况,我们做出排队常规培养。
我们进行了集体教学《我会排队》,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排队的重要性,知道排队的好处,初步建立孩子的排队意识。然后老师根据孩子的身高情况对小朋友进行了队形排列,我们还制定了排队常规的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样增加孩子排队的趣味性。在进行入厕,喝水,站队等活动前,我们会强调:“请小朋友听音乐到水桶前排队。或者在卫生间门口排队”。我们会对排队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起到榜样的作用。在培养中,班级的老师要做到一致性,统一性。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常规的建立和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出现“站错队”,“插队”等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有针对性的进行随机教育,及时帮助幼儿进行改正。
现在班级的排队常规得到改善,孩子们基本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这也能够帮助幼儿初步形成良好的“秩序感”和集体意识。
教育随笔:让幼儿养成排队的习惯
让幼儿养成排队的习惯
小班的幼儿入园已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渐渐的对幼儿园的生活开始适应,这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开始出现,无论是课间还是户外活动回来以后,孩子们都要去排队喝水,可是那条队总也排不好,孩子们总是你争我强,你推我挤,还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总要去加塞,一个顶一个的往前挤,最前面的孩子被挤得摇来晃去,结果一下子把水都撒在自己身上了。对于这样的现象我提醒了好几次,可是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一会儿队又乱了。这样的情况在别的活动中也屡屡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容易造成意外事故,真是让我头痛。
运动回教室我也口渴了想喝点水,忽然我的脑子里灵光一闪,于是我端着杯子悄悄的走到了队伍的尾巴上。孩子们看见了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我,王盛问:老师你干什么呀?我说:排队喝水呀?他皱着眉头不解的说:老师喝水也排队呀?我回答:对呀!小朋友喝水要排队,老师喝水也要排队!这样才是好孩子呀!咱们一起比赛看谁排队排的好,好吗?王盛马上说:好,其余的小朋友也高兴的异口同声赞成,那几个小调皮也马上排到了我的后面。看到这我不觉的笑了。
回到活动室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孩子们都积极的想办法,有的说,不推不挤;有的说,谁排的好就给五角星;还有的说,老师当小警察,监督小朋友。最后我采纳了小朋友的意见,但不是老师当小警察,而是小朋友自己轮流当小警察,不但监督小朋友的排队情况,也监督老师的排队。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要当小警察,因为是孩子们自己想的办法,所以大家也都很听小警察的话,我们的排队乱问题迎韧而解,孩子们也从中体会到了维持秩序和遵守秩序的快乐。当然,在日常排队,户外活动中,排队秩序也大大有了改观。以后,我还要明确的要求,反复的强化,相信会得到更佳的效果。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熏陶、甚至感召孩子,对幼儿成长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另外,常规教育也要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民主与集中要相结合,不能死守。教师更应把握一切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亲身活动和情感体验来接受教育,也使幼儿能相对独立的解决力所能及的小问题,从而最终真正理解行为规范的要求。
幼儿教师随笔:感谢孩子们让我成长
毕业后,我带着无限的遐想和憧憬来到了幼儿园,我想,我终于成为一名老师了,以后的每一天,都会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围着我,他们在我身边跑来跑去,我们有说不完的话,我会耐心、细心、温柔、体贴,将每个孩子照顾周到。
可是想象总是太美好,现实是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遐想和憧憬仿佛都化成了泡沫,每天环绕在我周围的是孩子无休止的哭闹声。一天下来,我脑袋里都是嗡嗡嗡的。孩子们每天都会有一堆的状况。我大声地吆喝着,侥幸控制着局面,维持着片刻的安静。身边的同学从事幼教的少之又少,我看着他们的选择,我也曾经动摇,可我真的非常喜欢孩子,我舍不得他们,现在我庆幸自己当初坚持了下来。
在这条路上,我遇到了无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的牵扯到自己的事情,还是小事情,但牵扯到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情。不过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牵扯到孩子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才让我一步步的成长。
成长,从第一次给孩子洗裤子开始。
我真的没有想过有朝一日会给孩子洗屎裤子,第一次帮孩子脱下裤子时我就已经难受的不行了,所以我没去洗。但当我看到,小小年纪的保育老师在洗时,我真的有对自己深深的反思和检讨,我也看到我主班老师那次给孩子洗屎裤子,她是一边干呕着,一边继续给孩子洗着。所以当下一个孩子拉裤子时,就由我给他洗了。生理上的反应不能避免,但是我从心里上坦坦然然的接受了。
成长,从第一次正确的给孩子擤鼻涕开始。
以前我给孩子擤鼻涕时就是拿张纸轻轻的放在孩子鼻子上,对孩子说擤。之后我学到了不能两个鼻孔同时擤,容易造成头颅内压力不平衡,影响孩子的听力,要一次一边一个鼻孔擤鼻涕,这样我就以为自己学会给孩子擤鼻涕了。直到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爸爸给孩子擤鼻涕,孩子擤完之后,爸爸还拿着纸轻轻的给孩子擦,一次又一次,将孩子鼻子中的鼻涕,尽量都擦干净,那时的我深受感触,觉得自己的不足的、不会的、不懂的、想不到的还有好多。从那之后,我不仅会正确给孩子擤鼻涕也懂得了任何事情都要去多问、多想孩子们的感受。
成长,从第一次与家长密切配合开始。
我觉得自己挺能理解家长,我知道孩子对他们来说就是所有的一切,整个的世界。但有时还是会让家长弄得很伤心,很低落。
记得我们班有个小男生,稍微有点小感冒,眼圈就会发红,尤其午休后会更红,所以放学时就是双眼通红,我们看着也很难受,也跟孩子的家长交流了。但,那段时间每天早上来送孩子的奶奶都会问我,你们是不是打他了?你看眼红的。解释了很多次,就是得不到奶奶的信任,真的伤心极了,之后随着孩子感冒慢慢好转,眼睛慢慢不红了,我们都放下了心。
通过这件事,我就对和父母的沟通产生了抵触,但是孩子的成长必须要有家园相互配合。所以当我再次发现我们班的一个小朋友,每次说话都很小声,很内向,也不主动与别人交流时,我还是主动的,与孩子妈妈沟通交流了,我们配合的很愉快很默契。在幼儿园中,我会多给孩子上台发言的机会,在与孩子交流时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去逗她开心,我也建议孩子的妈妈多带孩子去找孩子的好朋友,一起去游乐场玩,一起去吃饭,现在的她已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了。看到他的变化,我们都很开心。
我经历了很多的第一次,我也获得了同样数量的成长,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他们会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事,但在我的幼师生涯中,我会遇到许许多多与众不同的人,他们单纯、善良,他们教会我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一切。
感谢我的孩子们,成为一名幼儿老师,让我学会爱,让我慢慢成长,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幼儿习惯养成
这一学期吃饭一度曾当作常规来教育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眼睛要看着自我的菜碗,不要剩下饭菜……这一系列的“规矩”天天挂在嘴上,絮叨起来没完没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饭菜该剩下还是剩下,话该说还是说,有时候一顿饭要吃上大半个小时,这天突然有了转机。
这天吃饭前,我又讲述了一次“吃饭要则”,刚要吃,一个小朋友大声说:“老师,我们比赛看谁先吃饱!”“好”办理的小朋友都兴奋起来,我趁机说:“行是行,我们不光要比赛谁先吃饱,还要看谁的桌面、碗里最干净,而其吃饭的时候不说话。”“行!”大家齐声说,于是,一场避开生面的比赛开始了。透过比赛,大家一致认为潘廷晟小朋友得了第一。
一整天,孩子们都念念不忘这场比赛。我明白了,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解决问题,要顺应孩子的兴趣,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偶尔搞几次小比赛,比一般的说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预期效果
幼儿习惯养成教育随笔
幼儿养成教育的资料包括的面很广:爱祖国、讲卫生、懂礼貌、礼貌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等等。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个性注重习惯的养成。
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学会书写数字,背诵唐诗,认识汉字,学习书面上的知识。然而,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的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能够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方面。
幼儿进入中班后,我们发现班级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大体有三种状况:有些幼儿不但学习习惯好,上课认真听讲,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条,也很懂礼貌、守规则,各项常规都很好,一般不需要老师提醒就能做到。而有一部分幼儿,吃饭磨蹭、集体活动乱讲话、区角活动打闹,争抢玩具、不午睡,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还有一部分幼儿表此刻某些方面的状况比较明显,如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的行为拖沓,还有的规则意识不强。针对这些状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为幼儿树立好榜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做。如:见面有礼貌的问好,饭前便后洗手,有需要协作的事情主动帮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让幼儿明白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正面鼓励,耐心引导。班级中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的幼儿不仅仅让人费心,而且还会对其他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有段时间,班级有些小朋友上课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有一次,上课发现一个小朋友很自觉的就坐好了听课。我立刻表扬他,其他小朋友看到了,都向他学习。那天大部分上课都十分的认真,用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及时的对幼儿表扬鼓励,哪怕一个赞赏的眼神,都会使幼儿产生更加要好好表现的欲望,也就是产生了“良性循环的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多用正面强化。从某一个”闪光点“的行为出现,带动整体行为改善。
第三,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不足,集中突破。有相当一部分幼儿在某一具体行为方面出现问题。有的是不讲礼貌,有的是午睡习惯不好等等,这就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来解决。在与孩子沟通交流中,家长要指出幼儿出现的问题。比如:动作慢。你衣服叠的真整齐,如果叠的在快一点就更好了。
以上三点是我在幼儿养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家庭教育在幼儿养成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应正确教育孩子,只有让幼儿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好处。养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幼儿从他律到自律,使常规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受益终生。
幼教随笔: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也要多以此事为例,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探索、尝试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随着《幼儿园规程》的颁布和落实,老师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班内的环境要成为幼儿的环境,要注重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环境真正的主人。
带着这样的目标,我和幼儿共同布置了本班的自然角。但在种蒜时,幼儿发生了争执,有的幼儿说放在泥里,有的说放在水里,还有的说什么都不放就能发芽。我觉得可以鼓励幼儿做一个很好的实验。因此,我让幼儿分成组,自己用自己认为能使蒜发芽的材料种植,并填上标签。在这开始,我一直认为只有放在水里的能发芽。
这样,我们天天观察、关注它,大大加强了幼儿的参与性。一天过去了,什么也没发生,二天过去了,水里的蒜发了一点绿芽。第三天,一位幼儿跑来对我说:"刘老师,我们用海绵种的也发芽了。"我马上过去看,还真是的。这时,又有一位幼儿说:"你看,它的根扎到海绵里去了。"真的,根部都深深地向海绵深处扎去。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第四天,种在土里的大蒜也发出了嫩芽。
这次的实验,告诉了幼儿实验的结果,但事实上也告诉了我,更使我明白,老师应放手让幼儿去想、去做,他们会比你想得更多、更好。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也要多以此事为例,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在探索、尝试中得到更多的知识!
教育随笔:让幼儿养成喝水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让幼儿养成喝水的好习惯
春天干燥,孩子们更加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早上入园时,个别家长来到我面前说:“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下午离园时,也有些家长一接到孩子,就问孩子今天喝水没?可是有些孩子平时不爱喝水,只有等到很渴的时候,才想起来喝,其实,我们平时经常提醒孩子们多喝水,并且一个上午就提醒四五次。但这个提醒的作用不是很大,我悄悄地观察了几天孩子们喝水的情况:如果老师不盯着,孩子们就盛很少的水,而且喝很久很久。在幼儿园内,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保温桶,内盛温度适宜的温开水,每个孩子都会配备一个专用的、定期消毒的杯子,有的孩子说白开水不好喝没味道,也有的孩子说有种消毒过的味道。还有孩子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自己的事情。一玩起来,什么都顾不得了。
孩子不喝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与本班老师商量,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喜欢喝水,知道渴了就主动喝水。也为了让孩子认识到水对人体的重要性,培养孩子良好的饮水习惯,所以安排了孩子定时喝水的时间,如:早上来园要喝一杯水;集体教学后喝一杯水;早操户外活动后喝一杯水;午睡起后喝一杯水;游戏前喝一杯水;户外活动前喝一杯水;离园前喝一杯水等等,并让孩子知道和养成"自己渴了,会主动喝水。但有的孩子在定时喝水时每次都去喝少量的水,为了保证孩子的喝水量,教师就亲自把足够的水倒在孩子的杯里,刚开始由老师监督,孩子适应后,可以让孩子们互相监督,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自觉的行为。因为是小班所以孩子喝水时,要教育他不要玩水,以免水洒落在桌面上、地面上,要一口一口地喝,不要太急,不要说话。在培养孩子定时喝水习惯的同时,还不能忽视培养他们随渴随喝的习惯。其实定时喝水未必能满足所有孩子对水的需求,如果他们能随渴随喝最好了。所以在孩子活动中、游戏中我们就针对性地提醒他们随渴随喝。
为落实这一计划,平时到了喝水时间,我们便做出很渴的样子说:"呀!今天玩得真高兴,我都出汗了,觉得很渴,你们谁觉得渴了告诉我,咱们一起去喝水。"孩子们似乎也感到渴了,不约而同地说"我也渴了""我也想喝水"我们再给孩子们以鼓励和肯定,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会养成主动喝水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