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快乐的蹦蹦床
发布时间:2019-12-17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 幼儿园语言领域说课稿 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案活动目标
1.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活动准备
教师绘画、幼儿涂色的小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内容与故事有关)、液晶投影仪、大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幼儿两两自主阅读小图片,相互讨论
师:这是我们自己涂色的小图片,两个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图上讲的什么事情,然后把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两人讨论讨论。
2.集体交流阅读疑问,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师:哪幅图看不懂你们可以提出来,其他看明白的小朋友可以讲给他们听听。(幼儿提出哪一幅图片有疑问时,教师就在液晶投影仪上显示这一部分内容并定格,集中讨论。)
幼儿对“小刺猬戳破了蹦蹦床,怎样才能还在上面玩耍”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幼1: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请小刺猬把身上的剌剪掉。
幼2:我认为不能剪,剪掉身上的刺会流血,会很疼的。
幼3:我说能剪。小刺猬想玩蹦蹦床,当然应该勇敢些,熬点疼。
教师:那你们认为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刺猬既能玩蹦蹦床,又不戳坏蹦蹦床呢?
幼1:我们可以让小刺猬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
幼2:不行,小刺猬穿上衣服,会把衣服戳破,再戳破蹦蹦床的。
小朋友争论得非常激烈,观点主要有两种:剪刺、穿衣服。我见他们争执不下,请全体小朋友表决,同意剪刺的幼儿略多些。我就引导他们讨论刺猬的刺有什么作用。
幼1:可以背果子吃。
幼2:来了凶猛的动物,可以用刺保护自己。
教师:那你们认为小刺猬的刺能不能剪呢?
幼1:不能剪,剪了他就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幼2:不,能剪的。可以把刺剪掉一点点。
幼3:不行,剪掉一点,还不如给它穿上一件厚实、牢固的衣服。[合同范本网 36Gh.COM]
幼4:我也认为不能剪。剪了刺,小刺猬会很疼,也不能保护自己了。
在引导幼儿激烈讨论的基础上,我鼓励幼儿再次亮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只有一名幼儿坚持要剪刺。我称赞她能有自己的想法,下课后可以继续辩论。
3.教师以大朋友身份提问,突出故事主题
师:小刺猬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害得大家差点玩不成,为什么后来还要让他玩呢?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4.幼儿玩猜图片接龙讲故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一人说出图片内容,其他幼儿猜一猜是第几幅图的内容。
师:两个小朋友还可以一起看图片轮流讲一讲故事。
最后请小朋友四人一组接龙讲述故事,愉快结束活动。
附故事:快乐的蹦蹦床
牛伯伯买了一张蹦蹦床。他家来了许多小客人,大家都到上面玩起来。小松鼠轻轻一蹦,就蹦得很高。青蛙一跳,在空中翻了个跟头,都跳到云朵上了。小刺猬说:“让我来试试。”他才轻轻一跳,“哧”的一声,蹦蹦床就被戳了个大洞。大家都责怪小刺猬:“都怪你,害得我们大家都不能玩了。”小刺猬伤心地哭了起来。
牛伯伯说:“别哭,别哭。我有一个好办法。”他用胶水和布把蹦蹦床上的洞给补好了,大家又可以玩蹦蹦床了。小刺猬只能在一边看着,他好羡慕大家呀。“唉,要是我的身上没刺该多好呀!”后来小动物们帮小刺猬想了个好办法,让小刺猬穿上一件厚衣服。小刺猬穿上衣服后也能在蹦蹦床上面玩了。
活动反思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问的方式控制活动中的幼儿,本节活动遵循幼儿的“学”路实施活动策略。
1.巧变学具,幼儿想说。本节活动把传统的集体看一幅图改为师生共同准备学具,两个幼儿合用一份小图片,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
2.生生互动,幼儿敢说。活动中以幼儿相互提问、自我解答问题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一思考一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一思考一理解一回答问题的过程,这样的互动能真正让幼儿从“学会”到“会学”。
3.教者尊重.幼儿乐说。教者通过创设互动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质疑、解疑能力。当幼儿观点有分歧时,教者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独到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中追求统一答案的做法能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快乐的蹦蹦床》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幼儿园语言教案《快乐的蹦蹦床》”的内容一文。让幼儿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活动目标:
1.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自制小绘本(幼儿人数的一半)、大图片一套、小盘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导入活动
二、引导幼儿两两自主阅读
1.出示图书,引导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和页码。
2.引导幼儿两两自主阅读、讨论。
三、出示图书,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按顺序出示书页,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出示图(1)师:这是谁呀?它家买了一样什么?谁知道蹦蹦床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呢?
出示图(2)师:是谁先到蹦蹦床上去玩了?他跳的怎么样?接着又是谁?
出示图(3)师:猜猜看,下面又是谁来玩了?小刺猬上去,发生了什么?
出示图(4)师:小动物们会对小刺猬说什么呢?小刺猬又是什么表情?它的心情怎样?
出示图(5)师:牛伯伯用胶水和布把蹦蹦床补好了。
2.提问师:床补好了。这下,你们觉得小刺猬还能玩吗?为什么?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3.讨论:刺猬的刺到底有什么用?
出示图(6)师: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刺猬既能玩蹦蹦床,又不会把床戳破呢?
4.引导幼儿了解故事的名称。
四、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并提问。
2.小结:让幼儿感受小动物们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3.出示图书,组织幼儿两两阅读图书。
五、延伸活动。
师:老师把图书放到我们的阅读区,请你游戏的时候和好朋友去说一说,演一演这个故事。
活动反思: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问的方式控制活动中的幼儿,本节活动遵循幼儿的“学”路实施活动策略。
1、巧变学具,幼儿想说。本节活动把传统的集体看一幅图改为师生共同准备学具,两个幼儿合用一份小图片,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
2、生生互动,幼儿敢说。活动中以幼儿相互提问、自我解答问题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理解—回答问题的过程,这样的互动能真正让幼儿从“学会”到“会学”。
3、教者尊重,幼儿乐说。教者通过创设互动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质疑、解疑能力。当幼儿观点有分歧时,教者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独到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中追求统一答案的做法能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幼儿百科:蹦蹦床是用弹面PVC夹网布做成供儿童蹦跳娱乐的像床面的一种游乐设备。
幼儿园小班教案《快乐的蹦蹦床》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快乐的蹦蹦床》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快乐的蹦蹦床》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活动准备:
教师绘画、幼儿涂色的小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内容与故事有关)、液晶投影仪、大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两两自主阅读小图片,相互讨论。
师:这是我们自己涂色的小图片,两个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图上讲的什么事情,然后把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两人讨论讨论。
二、集体交流阅读疑问,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师:哪幅图看不懂你们可以提出来,其他看明白的小朋友可以讲给他们听听。(幼儿提出哪一幅图片有疑问时,教师就在液晶投影仪上显示这一部分内容并定格,集中讨论。)
幼儿对“小刺猬戳破了蹦蹦床,怎样才能还在上面玩耍”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幼1: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请小刺猬把身上的刺剪掉。
幼2:我认为不能剪,剪掉身上的刺会流血,会很疼的。
幼3:我说能剪。小刺猬想玩蹦蹦床,当然应该勇敢些,熬点疼。
师:那你们认为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刺猬既能玩蹦蹦床,又不戳坏蹦蹦床呢?
幼1:我们可以让小刺猬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
幼2:不行,小刺猬穿上衣服,会把衣服戳破,再戳破蹦蹦床的。
小朋友争论得非常激烈,观点主要有两种:剪刺、穿衣服。我见他们争执不下,请全体小朋友表决,同意剪刺的幼儿略多些。我就引导他们讨论刺猬的刺有什么作用。
幼1:可以背果子吃。
幼2:来了凶猛的动物,可以用刺保护自己。
教师:那你们认为小刺猬的刺能不能剪呢?
幼1:不能剪,剪了他就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幼2:不,能剪的。可以把刺剪掉一点点。
幼3:不行,剪掉一点,还不如给它穿上一件厚实、牢固的衣服。
幼4:我也认为不能剪。剪了刺,小刺猬会很疼,也不能保护自己了。
……
在引导幼儿激烈讨论的基础上,我鼓励幼儿再次亮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只有一名幼儿坚持要剪刺。我称赞她能有自己的想法,下课后可以继续辩论。
三、教师以大朋友身份提问,突出故事主题。
师:小刺猬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害得大家差点玩不成,为什么后来还要让他玩呢?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四、幼儿玩猜图片接龙讲故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一人说出图片内容,其他幼儿猜一猜是第几幅图的内容。
师:两个小朋友还可以一起看图片轮流讲一讲故事。
最后请小朋友四人一组接龙讲述故事,愉快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问的方式控制活动中的幼儿,本节活动遵循幼儿的“学”路实施活动策略。
1、巧变学具,幼儿想说。本节活动把传统的集体看一幅图改为师生共同准备学具,两个幼儿合用一份小图片,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
2、生生互动,幼儿敢说。活动中以幼儿相互提问、自我解答问题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理解—回答问题的过程,这样的互动能真正让幼儿从“学会”到“会学”。
3、教者尊重,幼儿乐说。教者通过创设互动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质疑、解疑能力。当幼儿观点有分歧时,教者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独到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中追求统一答案的做法能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附故事:快乐的蹦蹦床
牛伯伯买了一张蹦蹦床。他家来了许多小客人,大家都到上面玩起来。小松鼠轻轻一蹦,就蹦得很高。青蛙一跳,在空中翻了个跟头,都跳到云朵上了。小刺猬说:“让我来试试。”他才轻轻一跳,“哧”的一声,蹦蹦床就被戳了个大洞。大家都责怪小刺猬:“都怪你,害得我们大家都不能玩了。”小刺猬伤心地哭了起来。
牛伯伯说:“别哭,别哭。我有一个好办法。”他用胶水和布把蹦蹦床上的洞给补好了,大家又可以玩蹦蹦床了。小刺猬只能在一边看着,他好羡慕大家呀。“唉,要是我的身上没刺该多好呀!”后来小动物们帮小刺猬想了个好办法,让小刺猬穿上一件厚衣服。小刺猬穿上衣服后也能在蹦蹦床上面玩了。
幼儿百科:蹦蹦床是用弹面做成的供人们弹跳来娱乐的一种像床面的一种游乐设备。
幼儿园小班教案《蹦蹦床》及教学反思
小班教案《蹦蹦床》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蹦蹦床》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两两自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动物聪明、善良的形象特点。
2、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乐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培养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绘画、幼儿涂色的小图片(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内容与故事有关)、液晶投影仪、大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两两自主阅读小图片,相互讨论。
师:这是我们自己涂色的小图片,两个小朋友一起仔细看一看图上讲的什么事情,然后把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两人讨论讨论。
二、集体交流阅读疑问,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
师:哪幅图看不懂你们可以提出来,其他看明白的小朋友可以讲给他们听听。(幼儿提出哪一幅图片有疑问时,教师就在液晶投影仪上显示这一部分内容并定格,集中讨论。)
幼儿对“小刺猬戳破了蹦蹦床,怎样才能还在上面玩耍”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幼1: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请小刺猬把身上的刺剪掉。
幼2:我认为不能剪,剪掉身上的刺会流血,会很疼的。
幼3:我说能剪。小刺猬想玩蹦蹦床,当然应该勇敢些,熬点疼。
师:那你们认为有什么好办法,让小刺猬既能玩蹦蹦床,又不戳坏蹦蹦床呢?
幼1:我们可以让小刺猬穿上一件厚厚的衣服。
幼2:不行,小刺猬穿上衣服,会把衣服戳破,再戳破蹦蹦床的。
小朋友争论得非常激烈,观点主要有两种:剪刺、穿衣服。我见他们争执不下,请全体小朋友表决,同意剪刺的幼儿略多些。我就引导他们讨论刺猬的刺有什么作用。
幼1:可以背果子吃。
幼2:来了凶猛的动物,可以用刺保护自己。
教师:那你们认为小刺猬的刺能不能剪呢?
幼1:不能剪,剪了他就不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
幼2:不,能剪的。可以把刺剪掉一点点。
幼3:不行,剪掉一点,还不如给它穿上一件厚实、牢固的衣服。
幼4:我也认为不能剪。剪了刺,小刺猬会很疼,也不能保护自己了。
……
在引导幼儿激烈讨论的基础上,我鼓励幼儿再次亮明自己的观点。这时候,只有一名幼儿坚持要剪刺。我称赞她能有自己的想法,下课后可以继续辩论。
三、教师以大朋友身份提问,突出故事主题。
师:小刺猬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害得大家差点玩不成,为什么后来还要让他玩呢?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四、幼儿玩猜图片接龙讲故事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师:请小朋友一人说出图片内容,其他幼儿猜一猜是第几幅图的内容。
师:两个小朋友还可以一起看图片轮流讲一讲故事。
最后请小朋友四人一组接龙讲述故事,愉快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活动常沿着教的思路,以提问的方式控制活动中的幼儿,本节活动遵循幼儿的“学”路实施活动策略。
1、巧变学具,幼儿想说。本节活动把传统的集体看一幅图改为师生共同准备学具,两个幼儿合用一份小图片,充分发挥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而且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
2、生生互动,幼儿敢说。活动中以幼儿相互提问、自我解答问题为主要教学形式。因为提问的幼儿有一个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的过程,而应答的幼儿有一个倾听—思考—理解—回答问题的过程,这样的互动能真正让幼儿从“学会”到“会学”。
3、教者尊重,幼儿乐说。教者通过创设互动的语言环境,培养幼儿质疑、解疑能力。当幼儿观点有分歧时,教者没有急于下定论,而是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独到的认识。改变传统教育中追求统一答案的做法能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
幼儿百科:蹦蹦床是用弹面PVC夹网布做成供儿童蹦跳娱乐的像床面的一种游乐设备。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诗歌蹦蹦跳》
诗歌《蹦蹦跳》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符合中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诗歌语言简练,富有节奏,通过简短的几句,把小动物的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出来。整首诗歌读来朗朗上口,从中可感受到生动的游戏趣味,带给幼儿一种活泼美好的精神感受。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并理解诗歌,并能用恰当的语言、动作表现自己的理解。
2.鼓励幼儿模仿诗歌句型说一名话,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
3.培养幼儿乐意倾听别人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电脑课件《蹦蹦跳》
课件说明:
按"开始"按钮进入主画面,主画面四个按钮内容为:
"蹦跳"钮:结合儿歌内容的相关动画。
"儿歌"钮:与儿歌相关的四个动物,借此画面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动物"钮:引导幼儿根据画面提供的各种动物进行儿歌仿编。
"游泳"钮:以游泳为主要内容的动画。这是开放性内容,让幼儿模仿《蹦蹦跳》进行有关"游"的仿编学习。
2.青蛙、白兔、袋鼠、麻雀头饰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入课题。让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并介绍它形象的动作特征。
师:"小朋友,听说你们都很喜欢小动物,是吗?那请你与好朋友交流交流,你都喜欢哪些小动物?它会做些什么动作?"
二、欣赏诗歌。结合播放课件,让幼儿理解、感受诗歌。
1.播放课件"蹦跳"中"青蛙捉虫"的一段。
(1)看!谁来了?在干什么?它是怎样捉害虫的?
(2)启发幼儿模仿青蛙蹦蹦跳动作,边学说"小青蛙,蹦蹦跳,捉害虫,吃个饱"。
2.播放课件"蹦跳"中"小兔采蘑菇"的一段。
(1)师:"小白兔,蹦蹦跳,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情景。
(2)让幼儿仔细观察,小白兔跳到山前干什么,跳到山后干什么?
(3)师幼一起学做小白兔,边念边跳"小白兔,蹦蹦跳,跳到山前采蘑菇,跳到山后吃青草。"
3.师:"看,还有谁也在蹦蹦跳,它们蹦蹦跳在做什么呀?"。播放课件"袋鼠、麻雀蹦蹦跳"的一段。
(1)唷,原来是谁在蹦蹦跳?
(2)教师模仿小袋鼠头一伸一缩,让幼儿说说大袋鼠袋袋里的小宝宝在干什么?
然后模仿练习"大袋鼠,蹦蹦跳,袋袋里的小宝宝,探头又探脑。"
(3)小麻雀,蹦蹦跳在干吗呢?请个别幼儿模仿练习"小麻雀,跳到枝头唱个歌,跳到地上做做操"的动作,然后集体模仿练习。
4.播放"儿歌"钮内容,借与儿歌相关的四个动物画面,帮助幼儿记忆儿歌。
引导幼儿边看动画边同老师一起朗诵诗歌。
三、儿歌表演。请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物头饰戴上,说到哪种动物,就请戴该头饰的幼儿进行表演。根据幼儿兴趣,可互换角色头饰再继续诗歌表演。
四、仿编活动。
1.会蹦蹦跳的动物还有好多好多,你知道还有谁也会蹦蹦跳呢?在幼儿讨论后,播放"动物"钮的内容,让幼儿观看。
2.请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以蹦蹦跳为线索,编一句与该动物有关的话。
3.请幼儿自由组合四人合作,模仿所学《蹦蹦跳》仿编诗歌,并进行交流。
五、开放活动。
1.播放"游泳"钮的内容,让幼儿观看这些动物在干什么,是否可用蹦蹦跳来讲它们的动作,让幼儿思考该用啥恰当的话来描述它们的活动内容。
2.请幼儿大胆说说自己仿编的有关游泳的诗歌,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延伸活动。激发幼儿继续进行仿编的热情。
大自然中的动物,它们有的会蹦蹦跳,有的会游呀游,有的会飞,有的会爬,小朋友们可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动作,为它们编出好听的话,相信小朋友都是很能干的。
诗歌:蹦蹦跳
小青蛙,蹦蹦跳,捉害虫,吃个饱。
大袋鼠,蹦蹦跳,袋袋里的小袋鼠,探头又
探脑。
小麻雀,蹦蹦跳,枝头跳跳唱个歌,地上跳
跳做做操。
小白兔,蹦蹦跳,跳到山前采蘑菇,跳到山
后吃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