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写9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棵大树》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树真好读后感 篇1
去年暑假里,我看了美国作家谢尔·西弗汀的一篇文章——《一棵大树》。从前有一棵树和一个小男孩,他们互相深爱着,在一起感觉很幸福。一次,男孩来到树下,他告诉大树,他需要钱生活。树让男孩把它的果子拿去卖钱,树很快乐。后来,男孩来到树下,告诉树他需要间屋取暖。树让男孩把它的树枝砍去造屋,树很高兴。更有一次,男孩告诉树,他需要条船远航。树让男孩把它的树干拿去做船,树为男孩的高兴而欣慰,同时也为再也无力帮助男孩难过。男孩远航回来了,告诉树他需要找个地方歇歇,老树墩让男孩倚在它身上休息一会儿。
大树曾经多少次慷慨地将自己的`东西送给他,它就像一位仁慈的母亲,而小男孩确是一个不孝的儿子。我的妈妈就像这棵大树,事事关心着我,就怕我冷着、饿着。我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三天两头要进医院,家人总是很宠着我。每天早上,妈妈总是帮我背着书包送我到学校;每天放学,妈妈来接我时总会给我买上喜欢吃的点心,为我准备保暖的外衣。我就像那个男孩,觉得妈妈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书包就该妈妈背,家中好吃的东西都应该我独享,我的作业出现错误是因为妈妈没有帮我检查出来。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自己不该那么做,不该向妈妈乱发脾气,我要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好了作业自己检查,简单的家务劳动也该做一做,好东西要学会分享。
母爱是无私的,是我们一生也偿还不了的。让我们珍惜这份爱,尽自己所能回报这份爱。
大树真好读后感 篇2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棵大树》的故事,我的脑海中浮现出许许多多的图片,让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一棵大树》的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小男孩小时候经常在一棵大树下玩耍,大树很喜欢他,他也喜欢大树,经常与大树一块嬉戏。小男孩几乎每天都来到大树下,跟大树说心事,大树每次都会耐心倾听他,与他一同快乐,一起悲伤。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像以前那样说:“孩子,爬到我的树干上,在树枝上荡秋千,吃果子,到我的树阴下快快活活地玩吧!”“我长大了,不想再这么玩了,”男孩说,“我需要钱,你能给我钱吗?”树说:“我没钱。我只有树叶和果子,你采些果子去卖吧,买到城里去,就有钱了,这样你会高兴的。”男孩爬上去,采下果子,把果子拿走了。树感到很幸福。此后男孩很久很久没有来,树感到悲伤了。终于有一天,那男孩又到树下,他已经长大了。树高兴地颤抖起来,说:“孩子,爬到我的树枝上来荡秋千,快活快活。”“我忙得没空玩这个,”男孩说,“我要成家立业,我要间屋子取暖。你能给我一间屋吗?”“我没有屋,”树说,“森林是我的屋。我想,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砍下来做间屋,这样你会,满意的。”于是,男孩砍下树枝,背去造屋。树感到很高兴。男孩又有好久好久没有来了。有一天,他突然回到树下,树还是那样兴奋,连话都说不出来。过了一会儿,树轻轻地说:“来啊,玩啊!”“我很伤心,没心思玩,”他说,“我想要条船远远地离开这儿,我就会快乐的。”男孩把树干砍下来,他真的做了条船,离开了这。
多么好的一棵树,无私奉献,默默地为男孩付出,毫无怨言。想到这里,我又想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像文章中的大树和孩子,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男孩自私、冷漠,不断向大树索取。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谁像大树,谁像男孩呢?其实,爸爸妈妈像大树,一直默默为孩子付出,从无怨言;而我们就像男孩,一直像爸爸妈妈索取。父母就像一片大森林,一直为我们遮风挡雨,而我们一直认为,只有爸爸妈妈给我们买新衣、买新布娃娃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如果人类是男孩,那谁又是我们的大树呢?人类是男孩,那大自然就是大树。森林每天都在释放新鲜的空气,但是我们人类又不停地砍伐树木。现在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而二氧化碳却越来越多。有科学家判断,五十年后,地球上的日均温可高达四十五度多。所以保护地球刻不容缓,我们必须从现在开始,更加爱护树木。
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但是我更希望人们可以爱护好森林,不再砍伐树木。保护好大自然是我们的义务,因为保护自然,其实也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大树真好读后感 篇3
春天生机盎然,树是幼儿熟悉的事物,且幼儿对树很感兴趣。《树真好》是一篇较为简短的散文,散文中的小鸟、小猫等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并感兴趣的对象,选材贴近幼儿生活,富有生活情趣。
这是我备的一节公共课,由于幼儿园活动接连不断,老师们都没空来听课,但是我觉得这个教学活动还是很搞笑的,孩子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方式,也乐于去学习散文诗。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欣赏散文、理解散文资料,感受树的用途,并能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尝试进行仿编,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情感。根据目标,活动分为欣赏、朗诵、仿编几个环节,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抓住了语言活动的重点,节奏较为紧凑。
在课前我精心设计问题,对四个画面的提问都是都是不同的,如:“小鸟为什么喜欢树?还有谁喜欢树?为什么?小猫友为什么喜欢树呢?”等等。在幼儿用散文中的语言回答后让幼儿一齐来学一学,自然流畅的让幼儿学说散文。
在活动中,我对幼儿的回答及时作出回应。在提问“你喜欢树吗?为什么?”时,一个幼儿说:“树能够做桌子。”其他幼儿就跟着说“树能够做椅子”等等,回答都局限在“树能够做什么”上,我立刻回应:“都是树能够做成什么东西,那在树上、树下能做什么呢?”帮忙幼儿回到活动的目标上。有幼儿说到:“树能够做碗。”我立刻进行追问:“做什么样的碗?”帮忙幼儿将话讲清楚。在幼儿说“树能够做鸟巢。”时,我立刻问到:“鸟巢是什么做的?”让幼儿得到了正确的经验。在幼儿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我请其他幼儿帮忙他,让幼儿在同伴互助中学会倾听他人、评价他人。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做一个细心的倾听者、敏锐的观察者、用心的促进者,适时地对幼儿的提问回以有效回应,引发师幼之间、幼儿之间之间的多向互动。
从活动效果来说,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兴犹未尽,观察、欣赏、记忆、想像、创编等多种潜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基本到达了活动目标。但是活动的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作为散文欣赏活动,活动目标中要求幼儿欣赏散文,但按照活动设计,只是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散文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幼儿的整体感受太少。因此可在第一次欣赏时配上轻柔的音乐,让幼儿很快的投入情境,欣赏后提问“你在散文里听到了什么?”让幼儿说说,不要求标准答案,然后“再来听听到底讲了什么?”
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让幼儿来为树做点事,是为了让幼儿萌发亲近树木、爱护树木的'目标,但在活动的组织上有些拖沓,而且整个活动的容量显得较大,所以可将最后一个环节放到延伸活动中,并将活动落实到实处,认课班级树,给它浇水、照顾它等,而第三个目标可渗透在前面的环节中。在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充分挖掘活动中蕴含的价值,在理解的过程中渗透情感的引导。
大树真好读后感 篇4
“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她的生命艰辛而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作者这样描写。这是一篇奋斗者的`故事,文章以“小草和大树”为题,是真的写小草和大树,还是另有他意?读完文章不难知道,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勃朗特姐妹不屈的奋斗历程。
读完文章,感受夏洛蒂姐妹逆境成才的艰辛历程,体会她们在与命运和世俗的偏见做抗争的过程中所表现的勇气和坚持不懈地追求梦想。她们不畏生活的艰辛,不畏写作中受到打击的痛苦,不畏别人的陈腐的偏见和对女性的歧视,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告诉我们,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
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意志和智慧聪明的人才有可能拥有精彩人生。在自然界中,小草虽然不可能变成大树,但在文学界,夏洛蒂姐妹却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每当看见仙人掌在太阳下曝晒时,我便会想起夏洛蒂姐妹。坚强只是你一生中的一小部分,可谁又能做得到呢?要是一个人从小就受到严格的考验的话,培养他的勇气就再简单不过了!别看那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们经过多大的苦难都没有一丝怨言,可又有谁知道他们曾经历过多少磨练呢?别看那些残疾人热爱生活,可又谁知道他们被病魔折磨时有多么痛苦呢?别看领导人多么光荣辉煌,可又有谁知道他们曾经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呢?……在这些人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坚强。当你遇到困难时,坚强是最好的武器。当我一次次面临困难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夏洛蒂姐妹。
大树真好读后感 篇5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一棵大树》。这篇文章非常吸引我,因为看到题目我就有些奇怪,一颗大树怎么就成主人公了呢?因此我想读一读这本书,进去看个究竟。
带着好奇的`心情,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原来,文章里的大树把一个小男孩当做自己唯一的好朋友,为了逗小男孩开心,大树把自己的枝叶给小男孩玩耍,让小男孩在自己的胳膊上荡秋千;当小男孩筹钱时,大树把自己的果实给了小男孩;当小男孩想要间屋子时,大树把自己的躯干给了小男孩做船。直到最后,大树把自己唯一的东西——树墩,也给了小男孩当凳子,看完以后,我被大树舍己为人的品格深深地打动了。这棵大树,为了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不惜一切,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这棵大树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虽然只是一棵树,但它的精神是有些人比不上的。有句俗话讲得好:“为了朋友可以两助插刀”,文中的大树就是这样,为了朋友,牺牲自己。儿小男孩呢,不顾别人的一切,只顾自己,什么都管大树要,一句谢谢也没有。所以我们要学习学习大树舍己为人的好榜样。
这篇文章还提醒了我们。如果总是想办法向朋友索要东西的话,朋友迟早会从你的生活中消失的。
大树真好读后感 篇6
人的一生就好像在大海上航行,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当你身处逆境时,却不轻言放弃,而是用不屈不挠的精神与顽强的意志坚持拼搏,不懈努力,就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这是我从课文《小草和大树》中感悟出的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我深深地被文中的主人公夏洛蒂不屈不挠和坚持不懈的宝贵精神所感动。课文讲述了夏洛蒂出生在一个贫困的牧师家庭,母亲不幸早逝,让她过早的承担了家庭生计,但是,她却一直想用笔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虽然面对着生活的贫困和冷酷的训诫,但她依然能在重重困难中坚强的昂起头来,朝着自己梦想的目标努力奋进,这是多么罕见的精神和毅力啊!你看!她们成功了,从默默无闻到震惊世界,从一株小草到一棵大树,夏洛蒂姐妹们用艰辛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敲开了成功的大门。
夏洛蒂的生命虽然十分壮丽,但也是十分艰辛的。母亲的早逝,让她早早的失去了母爱,二家庭的困难又让她无法和别人一样读书,然后又是罗伯特骚塞的一封浸透冷酷的信,而她在沉重的打击面前勇敢地站了起来,继续写作。
回想过去,我一遇到问题与阻挡,就想放弃,而夏洛蒂一次又一次努力清除了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有一番大的作为,必须努力再努力,要有像夏洛蒂一样风吹不倒,雨打不灭的精神力量,才能见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道彩虹。
我们活在世上,一定会遇到失败和难题,可是,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怨天尤人,而有的人却不向命运低头,勇往直前,挑战逆境,只有这样的人才经得起上天的考验。来吧,为我们的未来创造光辉和灿烂的旋律吧!
大树真好读后感 篇7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叫《一棵大树》里面讲了一个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向大树索取东西,直到大树一无所有的故事。故事里的男孩是一个不知报恩的索取者,大树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奉献者,想到这儿,我陷入了沉思中。
文中的男孩只会一味地索取,然而我有何尝不是呢?文中的男孩像极了现在的我,而大树就像为我付出的爸爸妈妈一样,想到这里,我突然有种后悔莫及的感觉,这种感觉完全来自那件事。
那天,我和妈妈去逛街,在逛街途中,我看上了一个闹钟,只要一到闹钟指的时间,就会叫起来:“太阳晒屁股了,快起床,快起床”唯一不好的就是价格太贵,可那我太小,还不理解什么是太贵,可以这么形容当时的我叫做“年少无知”。我拉扯着妈妈的衣服说:“妈妈,妈妈买这个,买了嘛!”妈妈看了价格,嘀咕了一下,便皱起了眉头,然后用婉言的语气对我说:“宝贝呀,闹钟就是闹醒我们的作用,不一定要买这个,这个太贵,价值与价格不符,妈妈今天没带这么多钱,能不能买其它的.呢?”说着,妈妈拿了一个绿色闹钟,可我不以为然,放声大哭,于是,妈妈对我又哄又骂,可我还是没有停止哭泣,妈妈没办法,只好把我抱回家,在家中,爸爸也一边对我笑,一边拿玩具逗我开心,可我还是没半点反应,过了半个小时,我哭累了,便去睡觉,却听见妈妈说话声,把我吓了一大跳,走近一看,原来妈妈睡着了,只是在说梦话,我隐隐约约听到“宝贝,什么时候能长大呀”那一刻,我的眼泪顿时像掉了线的珠子一样哗啦啦的掉了下来。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真想和爸爸妈妈说“对不起!”
大树真好读后感 篇8
这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又是一片催人奋起的成长历程。文章记叙了我夏洛蒂三姐妹从小上不起学,但她们却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成为作家。她们经过种种挫折,透过不懈的努力,最后由“小草”长成“大树”。
夏洛蒂三姐妹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胸怀伟大的理想,就会有无穷的力量。作为21世纪的我们难道不该有这种无穷的力量吗有的人应对困难不求上进,一心想打退堂鼓,那么等待他们的'除了失败还会有什么
回想我刚学自行车时,总是摔倒,姐姐只好在后面扶着车子,可她一撒手,我就来个人仰马翻,“疼死我了,不学了”我生气地说。姐姐听后耐心地对我说:“难道你没听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吗听了姐姐的话,我鼓起勇气继续学,就这样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最终,我还是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就在于它有没有信心、进取心;一个国家能不能强大,就在于人们有没有爱国、拼搏精神。目前,我们虽然无需应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我们的飞船要上天,我们要征服沙尘暴,我们要保护环境……毋容置疑,在其过程中,我们必须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我们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样,才能用我们激情点燃期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
大树真好读后感 篇9
本周我们的主题是《我们的树朋友》,在带幼儿散步时,经常会看到幼儿园种植的各种树木,也会引起幼儿讨论,散文诗《树真好》是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语言美、意境美。(教师范文大全 jK251.Com)
成功之处:
这天餐后活动带幼儿散步,有意识地引发幼儿讨论有关于树的好处,在活动中我先引发幼儿回忆刚才散步时我们观察我们身边的树朋友,极大地发挥了幼儿诵读诗歌的能动性,很受幼儿喜欢,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足之处:
在创编散文诗时,幼儿语言表达潜力薄弱,知识面比较狭隘,需在课余活动中多扩充幼儿知识面,也要推荐家长平日里多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