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尊重他人》教案大班,欢迎阅读与收藏。
尊重他人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使幼儿认识到尊敬长辈是我国的一项优良传统。
情意目标:促使幼儿在家里受到家长的表扬,建立起浓厚的亲情!
技能目标:让幼儿学会尊敬长辈的一些传统礼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幼儿学会尊敬长辈,对于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在课堂上实践练习。
活动准备
尊敬长辈的一些案例故事;传统礼节的活动小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些不尊敬长辈的案例。
让幼儿来判断这些案例中的幼儿做得对不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二、出示小卡片,让幼儿观察卡片上的幼儿做得对不对。
三、结合班级事实举出班级中部分幼儿做得不好的方面进行教育。
让幼儿感悟到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尊敬长辈和不尊重同学,便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四、让幼儿来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对待自己的`长辈的。
幼儿交流同学的做法正确与否。
五、给学生介绍我国的一些常用礼节用语及部分传统礼节。
尽量让幼儿掌握基本的礼节用语(如:老师好、爷爷奶奶好、爸爸妈妈辛苦了等等)
教学反思
1、幼儿在评价他人做法的环节中兴趣很高,但在对自己做法自我评价时不够大胆,也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教育中会多注意。
2、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对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能及时的运用于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3、部分幼儿对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能很好的判断出对错。
4、绝大部分幼儿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愿意改正这些缺点。
尊重他人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会倾听,别人说话不打扰,会等待。
2、使用礼貌用语,会举手,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在集体中尊重他人、欣赏他人。
3、体验尊重别人和被别人尊重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贴纸(大拇指)
2、正确的礼貌行为图片
活动过程:
一、尊重你我他。
(1)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行为可以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呢?请谁来说一说。
(2)教师小结:见认识的人要微笑主动打招呼、不大声说话,不吵闹、会等待等。,
二、引导幼儿思考、了解和尊重别人的表现有哪些。
(1)教师:我们早晨来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主动打招呼、面带微笑)
(2)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大家都想发言怎么办?(举手轮流去说,会倾听、会等待)
(3)教师:游戏活动时,同伴相互之间发生矛盾拿怎么办呀?(要好好跟同伴去说,不乱发脾气)
(4)教师:妈妈给宝宝洗了一个苹果时,宝宝说什么了?(谢谢)
三、观看正确的礼貌行为的.图片。
(1)图一:客人来的时侯要主动、微笑问好。
(2)图二:小朋友排队玩游戏时,不推不挤。
(3)图三:小朋友在玩玩具的时侯不争不抢。
(4)图四:在车上的时侯会主动给老爷爷老奶奶让座位等。
四、文明礼仪我知道。
(1)请幼儿说一说礼貌用语、做一做基本的礼仪动作。(握手、拥抱、微笑等)
(2)将贴纸送给有礼貌的幼儿。
1、小朋友知道别人在讲故事的时侯,应该怎么做呢?(倾听,不打扰)
2、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的时侯可以打架吗,那怎么做?(不能,要懂得相互谦让)
尊重他人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2、引导幼儿尝试看图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指导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同伴之间学会友爱互助。活动重点: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变化。
活动难点:
引导幼儿尝试看图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小羊头饰、糖果若干、伴奏音乐。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依据:
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而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本次活动,以故事为引子,让幼儿通过听听、看看、想想、试试、讲讲、做做等形式积极探索尝试、体会同伴间的互敬互爱,从而达到幼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活动过程:(组织教学,和幼儿互相问好,建立感情。)
一、游戏:“木头人”,引出课题。教师和幼儿一起玩游戏:让幼儿体会“一样和不一样”的概念。
二、出示挂图,看图讲述故事。
1、(出示图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一起讲述图片内容:
提问:
①图上都有什么?有几只羊?
②你看到身上带黑点点的小羊了吗?你喜欢它吗?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
③你能猜到要发生什么故事吗?
2、(出示图二)指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提问:
①黑点点怎么啦?
②你能猜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请幼儿自主想象,畅所欲言)
3、(出示图三、播放狼来了的伴奏音乐)
提问:
①黑点点一个人伤心的离开了同伴,走到了树林里。走着走着就迷路了,你能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吗?
②哎呀,好紧张的气氛啊!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③突然遇到了大灰狼,黑点点心里是怎么样的?(小朋友来模仿一下害怕)
④小朋友想怎样帮助黑点点呢?
4、(出示图四)引导幼儿体会牧羊人的急切心情。
提问:
①黑点点丢了,牧羊人和其他的小羊心里怎么样呢?
②快帮牧羊人找找黑点点吧,怎样找呢?请幼儿各抒己见。
③哎呀,找到了,牧羊人怎样赶跑大灰狼的,请幼儿想办法,并模拟打狼的`动作,体会狼疼痛和逃跑的感觉。引导幼儿体会黑点点得救了和打跑大灰狼胜利的喜悦。
5、(出示图五)故事的最后是一副怎样温馨、和睦的画面?
6、看图教师复述故事。(请一名幼儿复述故事,鼓励幼儿边复述边表演。)
三、请幼儿吃糖果,观察糖果长的一样吗?你喜欢他们吗?
四、请幼儿观察旁边的小朋友,说说大家都长得一样吗?讨论、小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相同,可是我们都是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宝贝,爸爸妈妈和老师喜欢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我们小朋友也要彼此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友爱。大家一起玩、一起成长最开心。五、音乐游戏:《碰一碰》。请幼儿自己找个朋友一起玩游戏。
活动延伸:
1、美工区用棉花粘贴彩色的小羊。
2、表演区提供羊(黑点点和同伴)、狼、牧羊犬、牧羊人的头饰,牧羊鞭等,供幼儿自由发挥表演。
3、回家把故事讲给家人听,体会一家人在一起的和睦快乐。
尊重他人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体验盲人生活的不容易和困难。
2、激发幼儿尊重、爱护、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丝巾若干条、关于盲人的图片和视频、游戏用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教师出示丝巾,幼儿带上丝巾,感受黑暗的世界。
师:小朋友们,请到这边来。请你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请你用一用摸到的东西。(教师声音引导)
2、幼儿听教师的口令完成简单的动作。
师:当你蒙着眼睛的时候,你感觉怎样?你是怎么找到老师的?蒙着眼睛的时候,你是怎么找到桌子上面的东西?当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平时做这些事情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一群眼睛看不见的盲人,他们只能通过声音来辨别方向,只能通过手指触摸来分辨物体,所以盲人的生活会有很多困难。
二、观看视频图片。
1、观看关于盲人的图片,完整播放。
师:盲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2、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例如幼儿回答盲人走路需要导盲杖(出示相应的导盲杖图片)
3、观看帮助盲人的视频。
师:我们可以怎么帮助他们呢?老师这里有一个帮助盲人的视频,看一看视频里面的哥哥姐姐是怎么帮助盲人的?(播放帮助盲人的视频)
小结:盲人和我们一样,我们都要去尊重他们,不能嘲笑他们。10月15日是国际助盲日,我们要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和盲人一样,生活很不方便需要我们的帮助。
4、观看残疾人照片。
(出示残疾人的照片)
师:这些残疾人生活很不方便,我们为这些残疾人设计了很多公共设施来帮助他们。小朋友们,有哪些公共设施来帮助这些残疾人呢?
(出示公共设施帮助残疾人的照片。例如:腿不好的人设计了轮椅,聋哑人发明了手语等)
师:小朋友们,这些残疾人,有一部分是天生残疾的,有一部分是后天因为发生重大事故残疾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关爱这些残疾人。虽然他们的身体残疾了,但他们很勇敢坚强,值得我们来学习。(教师出示残奥会上的照片)
三、爱心小天使。
1、帮助盲人
师:现在请一部分小朋友当盲人,一部分小朋友当爱心小天使帮助他们走到后面的椅子上,给他们讲一讲书本中的故事。(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小朋友们,你当盲人是什么感觉?当爱心小天使帮助盲人有什么样的感觉?
2、互换角色
师:现在请小朋友互相换一换角色,爱心小天使帮助盲人送回教室吧。
【活动反思】
当课程改革进入到学校实践时,新课程必须由教师通过一节节课、一次次活动来表达。残疾人,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这是因为他们受生活空间的狭小和交际能力的有限所限制的。在短短的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形成对残疾人的尊敬、理解、友爱的情感,学会关心,学会爱,树立愿意帮助残疾人的意识是我在设计本堂课的教学中考虑的重点。围饶这些目标,我做了以下设计:
一、体验活动贯串课堂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为了让学生获得残疾人的一些难以身临其境的生活中的不便,课前我设计了蒙上双眼的游戏,在学生无意识的状态下体验了盲人的生活,随后又在学生们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是故事时,设计了用嘴写字的活动,体验了失去双手的`残疾人写出苍尽有力的毛笔字的超额付出,而在第三个环节讨论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后,又进行了单手穿衣、学哑语活动。我想:通过活动学生一定会获得真实的感受。
二、教科书中图例的选用和教材空白的填补
新教科书以图为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内容。教科书中我着重选择乙武洋匡的故事,之所以选择他,是因为作为教师,我也打心底佩服他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所以,我又亲自讲述乙武洋匡的感人故事。用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形象去感染、教育学生。而桑兰则做简单的介绍。
与此同时,我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搜查一些感人的图片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如:盲人画、聋哑姑娘的舞蹈、断臂青年的篆刻及口书,还有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的精彩画面的选用,使教材的功能得以拓展。YjS21.COm
三、以情动情,教学相长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不断的师生交互的理解中重新认识,在看到学生道德面貌发生变化时,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课堂中,我设计了师生共学哑语这一环节,强调学生参与,保证主体地位。
情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设计教案时。我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在记录感受的时候,在课堂的结尾,我充分利用了音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心灵感受,感受残疾人的奋发向上,顽强拼搏,感受社会和谐,互相关爱的美好意境。
尊重他人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懂得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2、学会换位思考,体验不同职业的辛苦。
3、使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ppt动画、萝卜若干、小象头饰、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教师出示大萝卜图片,导入主题。
教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蔬菜?你知道这是谁的劳动成果吗?
二、基本部分
1、倾听故事《小象的萝卜地》,感受辛苦劳动成果被破坏的心情。
教师:勤劳的`小象做了哪些事情?
教师: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破坏,小象是什么样的心情?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小象劳动成果被破坏的伤心情感。
教师小结:收获劳动成果,需要付出很多辛勤的汗水,所以我们要学会尊重、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2、幼儿观看动画,懂得尊重、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幼共同讨论应该怎样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
幼儿看动画,启发思考:
教师:宝宝在家有没有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他是怎么做的?
教师:后来,宝宝为什么体会到要尊重妈妈的劳动成果呢?
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互相讨论如何尊重环卫工人、清洁员、服务员、老师等不同职业的劳动成果。
师幼共同小结: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学会理解他人的辛苦,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4、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片内容。
1)、师幼共同观察两张图片内容。
2)、引导幼儿判断对错并思考原因。
3)、请个别幼儿表达观点,教师进行指导。
5、教师组织幼儿玩《我会整理》的游戏,学会换位思考。
1)、教师请幼儿分别整理班级的图书、玩具。
2)、幼儿整理好之后,教师将幼儿整理的书本弄乱。
3)、请幼儿分别说说看到自己整理好的东西被弄乱后的感受。
4)、对个别不理解的幼儿进行心理辅导。
三、结束部分
诵读《弟子规》,感受经典熏陶。
分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活动延伸:
教师搜集关于环卫工人、饭店服务人员、幼儿园保教阿姨的图片让幼儿感受他们的辛苦,并知道如何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活动时,组织幼儿捡树叶、擦公共楼梯等。
区角活动:在区域角给幼儿提供道具,让幼儿扮演不同职业的人民,从中体验劳动的辛苦,以及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领域渗透:在语言领域活动中,让幼儿描述不同职业的辛苦。
喜欢《尊重他人教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尊重他人课件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