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发布时间:2024-08-18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师制定和实施教案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的一些实用知识供大家参考,希望您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掌握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是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我们学校有一批小朋友要加入少先队了,学校为他们做了一批红领巾,要我们帮忙算算要用多少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帮学校解决这个问题?(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生:三角形的

师:你们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探索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新知探究

1、课件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得到的?【f236.cOm 活动范文吧】

生说推导过程

师: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我门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的,那三角形的面积你打算怎么研究呢?

生1:我想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生2:我想看看三角形能不能转化成长方形或平行和四边形。

2、动手实验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型,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利用这些图形进行操作研究,看哪一组能用多种方法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成果,推导公式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角,学会测量角的度数及三角形的分类、已具备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为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以及在今后学习多边形内角和打下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制定出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分别是:

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能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四、说教学重点:

探究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五.说教学难点:

用不同方法探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六.说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剪刀、量角器。

七、说教法学法

这节课如果作为一般的讲授课教学,其实说来很容易,只需要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学生记住这个结论就可以直接进行练习了。显然这种教学设计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变,为了将这节课的目标真正的落到实处,我把这节课定性为“开放型探究课”,开展了一系列的数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身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自主发展。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数学。例如:分小组测量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它们的总和。

(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数学。例如:当同学们无法判断大小三角形的內角和谁大谁小时

,自己想办法进一步探究.

(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归纳推理过程。例如: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分一分等方法层层推进,这样由普通到特殊再到一般的推理过程.

(引导学生在归纳推理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迁移。例如:当学生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后,引导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

八、说教学流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其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因此我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4个环节:

1、创设情景,以情激趣

首先上课一开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大小两个三角形为比谁的内角和大而争吵,让正方形来判断谁大谁小的教学情景,富有挑战性,充满了浓浓的吸引力,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让他们产生一种想立即判断出谁大谁小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加深对内角和意义认识和理解我把正方形巧妙的融入了情景中,为后来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度数做了铺垫。

2、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分4部分完成的:

(1).量一量

我紧紧抓住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先引导他们用量角器量一量的方法去探究比较大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会出现大于折一折等不同的方法探究不同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拼一拼、折一折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知识,已具备一定的探究经验和技能。所以在自主探究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时,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力,给他们提供充分自主探究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去研究,不做任何拼折方法的提示,不局限学生的思维方式,完全放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同学们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剪拼、折拼,对他们的探究精神我都予以表扬和肯定。

(加深内化

学生亲身经历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后,体会到:这些三角形的内角和是相等的。都是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述探究方法学生汇报并演示三角形内角和折拼方法。学生通过动口表述,动手演示,观看验证、加深了他们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直观理解,更加深了对知识的内化。

(解决问题

在学生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时候,我出示了本节课的课题。继而让学生对大小三角形内角和谁大谁小的问题作出判断: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

分析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参与意识,体验成功的同时掌握和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初步感知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在学生在探究中,实现自主体验,获得自主发展。

解决问题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几种题型:辨析3思考题,4拓展题,这几种题型由简单到复杂,巩固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也解决了一些实际的问题,最后一道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探索经验去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对知识进行了迁移,加深了知识的内化,更是学生通过自主体验获得知识自我建构的升华。

全课小结

这一环节我利用数学文化给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的历史,旨在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领悟数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对本节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点作出小结。通过谈感想,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也是对学生提出的希望:对待学习要有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精神,只有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效率才会更高!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篇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以及《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之后进行的,在此之后则是《图形的拼组》,它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掌握多边形内角和及解决其他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现状的思考,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拼一拼折一折的小组活动的方法,探索发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把三角形的内角和转化为平角进行探究实验,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学生并不陌生,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学生几乎都能回答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了解的是内角的概念,如何验证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因此本节课我提出的教学的重点是: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篇4

1、知识技能:

(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2、数学思考:

(1)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过程,在实验操作、观察猜想、推理论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

(1)通过观察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提高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反思意识。

4、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人类的聪明智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图片,看看这些伟大的人类建筑中都含有一个什么样的基本图形?

师1:同学们,这几张图片中共同存在的基本图形是什么?

等腰三角形以它那对称、和谐、庄重、典雅之美成为我们数学殿堂的一枚瑰宝,可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这些建筑要设计成等腰三角形的形式呢?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走进这个美妙的图形。(板书)12.3.1等腰三角形

师1:在小学时我们就知道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下面我们利用剪纸的方法将手中的矩形纸片变变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做:先将纸片向下对折,再把角斜向下折叠,沿折痕剪下,打开就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

观察这个等腰三角形,我们称相等的边叫做――腰,那么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师1:接下来,我们再度观察手中的等腰三角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

师2:仔细观察:将等腰三角形ABC沿折痕对折,请大家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哪位同学可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师3:这些线段是互相重合的,它们存在什么数量关系?重合的角呢?

师4:通过刚才的分析,由这些重合的线段和角,你能发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说一说你的猜想。

(板书)猜想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猜想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师1:请同学们用心观察等腰三角形ABC:随着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变化,观察两个底角是否永远相等?这说明什么?

师2: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随着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变化,AD是否永远是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这又能说明什么?

师1:来看猜想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将这个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该如何叙述?

今天大家从不同角度添加辅助线,将等腰三角形问题转化成全等三角形问题,进而证明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接下来,请大家将性质1齐读1遍。性质1简称:等边对等角。下面我们用符号语言描述性质的因果关系。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应用“等边对等角”时必须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

师5:由性质1的证明过程,你能不能证明出猜想2呢?下面让我们一同观察性质1的证明过程,在作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的基础上,由三角形全等,我们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师6:类比这种证明方法,当我们作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时,又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经过证明它平分顶角并平分底边。通过刚才的证明,我们得到三个结论,这三个结论我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也就证明出了性质2。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组填空题,这就是性质2的数学符号表述。仔细观察这三组符号语言,在等腰三角形的前提下,我们只要知道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这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条,即可推出其余两个是成立的。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我们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3.辩证思考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我们再来看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那么底角的平分线,腰上的中线和高是否互相重合?请大家动手折叠来说明。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必须强调的是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主要内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解决什么样的具体问题?请看例1,独立思考第(1)、(2)问,有答案,请举手。

师1:请大家观察∠BDC是等腰△ABD的外角,思考∠BDC与∠A有何数量关系?

师2:思考第(3)问,如何求各角的度数?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求解第(3)问。

这道题目我们结合图形,利用方程进行求解,可以使我们的表述更加清晰。

下面请大家再看一个例题,齐读例2,有思路,请举手回答。

下面,我们进行两组小练习,看看谁的速度快?

师1:通过这两个题目,你有什么发现?我们发现在等腰三角形中,若已知角为锐角,则它既可以作为顶角,也可以作为底角,需要分情况讨论;若已知角为钝角,则它只能作为顶角。

通过今天的数学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划分层次,布置作业。

(A)P56 1,4。

(B)P56 1,4,6。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 篇5

写说课稿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以下是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并借助三角形来推导有关的性质。因此,三角形的认识是学习平面图形知识的起点,也为学习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本节课是三角形认识的第二阶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特征和特性,并会给三角形画高。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获得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四)教具准备:三角板、课件、数学用具盒、幻灯片

(五)学具准备:三角尺、数学用具盒、图纸。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本节课我根据“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学课 本,独立探索,再让学生操作实践,合作交流,从而达到概念的自主建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 受数学之美。

2、说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法,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建立学习成就感和信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秉着新课标的精神,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我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 情境、诱发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训练,拓展延伸——质疑反思,总结评价”,努力构建探索型的和谐课堂教学模式。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三角形》


活动设计背景

观察、对比是孩子们探究的过程,希望通过多种游戏形式,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组织幼儿进一步从生活环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体,作为活动的延伸环节。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数学活动常规。

2、初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并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作为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

各种三角形图片、 图形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采用观察法,通过课件中图形宝宝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开。

1、采用游戏法引导幼儿在众图形中寻找三角形。

2、引导幼儿观察三种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3、动手操作。

a.幼儿从图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别数出边、角的数量,进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征。

b.观察并说出三角形像什么。

4、游戏“猜猜我是谁”。

5、游戏“捉迷藏”

幼儿从简单的画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导幼儿观察并找出活动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请幼儿到生活环境中进一步寻找三角形的踪迹

教学反思

我这次开展的数学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三角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认识三角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三角形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采用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这样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次活动,幼儿参与性比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 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角形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什么是三角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什么是三角形(图形)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复习圆的知识。

2、初步建立三角形的概念。

准备:

1、黑板上画角一个,等边三角形一个,圆一个。

2、教学三角板一套。

活动与指导:

1、复习圆的基本特征。

2、教师指角,向幼儿解释:从一点发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

3、教师指等边三角形,引导幼儿数角的个数,得到三个角,由此引出三角形的定义。

4、引导幼儿数三角形的边,得到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三角形有三条边。

5、出示教学三角板,向幼儿讲述非等边三角形,并在黑板上边讲述边画出两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6、边讲述边画出一般的锐角和钝角三角形。

7、小结:三角形有许多种,它们都有三个角三条边。

小班数学课教案《三角形的魔术》及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课教案《三角形的魔术》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愿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学习观察并找寻三角形、圆形和方形,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课《三角形的魔术》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学习观察并找寻三角形、圆形和方形。

2、愿意观察、比较,体验发现的快乐。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了圆形、方形。(事先了解过,幼儿已具备认识这两种形状的经验)

2、材料准备:黑板、每人三根长度不一的小棒;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各一张。

【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能按要求操作,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摆弄、观察、比较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三点连线变三角形。

在黑板上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老师扮魔术师:“我是神奇的魔术师,我能变出很多很多的东西,看我变变变。”将三个点用直线连起来:”看我变出一个图形。’

(2)摆图形

师:给你们每人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变出像魔术师一样的图形。幼儿自由摆弄、操作。

问题:大部分的幼儿并不能拼出三角形,面对三根小棒更多的茫然,需要老师帮忙才能拼出来,并且三根棒子的长度是一致的。

(3)数一数。

让幼儿数一数摆出来的图形有几个角,并总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问题:个别幼儿对角的概念还不能理解。

2、感知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你仔细看看,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请你指出来。

用幻灯片的形式将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用过的三角形状的东西展示出来:如屋顶、彩旗、圣诞帽、三角形蛋糕等。

在这个环节,幼儿比较感兴趣,并且运用到自己生活经验说出了他们看到的三角形物品,但由于年龄尚小,经验不足中大班丰富,因此回答的也比较有限。

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三角形?

小结: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3、根据图形特征进行匹配。

游戏1:看到图形,幼儿进入相应的圈中。

师:小朋友,看看地上有哪些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现在请看看老师手上是哪个图形,你们就进入它一样的图形中去,好吗?

评价:幼儿在认识这三种形状的基础上去玩这个游戏,才能玩得开心,幼儿的情绪很投入,能够很快的反应老师的指令跑到相应的圈中。

游戏2:听口令找图形

师:我的本领可大了,还能变出其他的图形,看我变变变。逐一出示大的圆形、方形、三角形。

将小的圆形、方形、三角形图卡四散放在地上,幼儿听指令取图卡。

小结:这个环节,幼儿的秩序有些混乱,很多幼儿没有听清楚老师的指令,就去取图卡,为了速度,随手乱抓。

游戏小结:(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将图形送回家的?

(2)启发幼儿说出圆形是圆的;方形是方的;三角形是三个角的。

评价要素:

1、幼儿是否能在活动感知到三角形的特征。

2、从幼儿找出圆形、方形、三角形的途径和方法上进行评价。

活动建议:

在活动区投放圆形、三角形、方形所组成的物品。

反思:

这次活动,幼儿参与性比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角形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幼儿百科: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

幼儿大班数学教案《三角形拼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三角形拼出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

2、在探索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活动中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教具:磁性三角形12个。

2、学具:同样大小的三角形若干(每位幼儿4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师:小兔最喜欢三角形了,它觉得三角形的本领很大,能拼出各种图形来。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三角形,想请小朋友也来摆一摆、拼一拼,看看小兔说的是不是真的。

师: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拼的?(个别幼儿尝试)师:老师有一个要求,每位小朋友拿4块三角形,用这4 块三角形拼一个大的长方形。

2、操作活动。

师:谁来拼?(幼儿介绍自己拼的长方形)师:刚才,小朋友用4块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大的长方形,我们还可以用4块三角形拼什么图形呢?(大的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师:快去试一试,我们来比一比谁拼的快又好?

(幼儿再次尝试)师:你拼的是什么图形?谁来拼给大家看一看?(请三位幼儿分别拼三种不同的图形)师:请小朋友去拼一拼你没拼过的图形。

3、小结。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用三角形拼出了长方形、正方形、大三角形、梯形,下次,老师还要请小朋友用各种图形来玩拼图游戏。

相关推荐

  • 最新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精选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应当在课堂开始前备好教案。一篇优秀的教案方便教师的使用,能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经过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呈上最新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2-12-16 阅读全文
  • 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系列12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成功授课的前提条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有效调动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是否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些优质的教案课件供我们借鉴呢?栏目小编认为“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不妨阅读一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成为您的阅读习惯并收藏!...
    2023-09-1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 活动目标:1、通过认识、操作和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并学会目测分类。2、发展幼儿的手工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活动准备...
    2019-12-25 阅读全文
  • 关于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集锦9篇)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合理的把握教学进度。面对新的课程第一步就是写教案。撰写教案能让老师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微调内容,教案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关于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就是你要找的,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2-12-18 阅读全文
  • 最新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2000字系列 经过收集,栏目小编为您献上最新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合理的把握教学进度,教师需要不断打磨教案。教师能够通过手写教案获取到教学信息。...
    2023-07-12 阅读全文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教师应当在课堂开始前备好教案。一篇优秀的教案方便教师的使用,能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经过整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呈上最新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2022-12-16 阅读全文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成功授课的前提条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有效调动课堂氛围的重要方法,是否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些优质的教案课件供我们借鉴呢?栏目小编认为“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话题,不妨阅读一下,感谢您的阅读,希望能成为您的阅读习惯并收藏!...

2023-09-18 阅读全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三角形 活动目标:1、通过认识、操作和游戏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激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并学会目测分类。2、发展幼儿的手工操作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活动准备...

2019-12-25 阅读全文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合理的把握教学进度。面对新的课程第一步就是写教案。撰写教案能让老师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微调内容,教案的格式规范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关于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就是你要找的,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2022-12-18 阅读全文

经过收集,栏目小编为您献上最新小学数学三角形教案,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合理的把握教学进度,教师需要不断打磨教案。教师能够通过手写教案获取到教学信息。...

2023-07-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