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图形与联想教案

发布时间:2024-06-04 图形联想教案 图形教案

图形与联想教案七篇。

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检索已经找到符合您需求的“图形与联想教案”资源。老师在开学前需要把教案课件准备好,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 教案和课件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关系到教学效果。我们希望您能多多浏览我们的网站!

图形与联想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和椭圆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用废旧的彩色纸片剪成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和椭圆形图片若干,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水、白纸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成了一个太阳、一座房子、一个蘑菇等图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小鸡、太阳、房子、蘑菇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自由拼搭物体

老师想把这幅图片送给我们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吗?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一幅图片或者一件物品,送给你们最亲最爱的人?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四)运用物体组合画面

演示多媒体课件[其内容在拼物体的基础上,把物体组合成画面。]

1、出示画面⑴提问:这幅画是由哪些物体拼成的?⑵老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2、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鼓励幼儿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组合物品或者画面,送给最亲最爱的人。

3、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4、教师积极评价,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百科:图形是指在一个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图形是空间的一部分不具有空间的延展性,它是局限的可识别的形状。

图形与联想教案(篇2)


图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看到的形状、图标、图案,还是在创意设计中使用的几何图形,都是图形的一种体现。图形联想教学法是一种利用图形的特点和形象进行记忆和学习的方法。本教案将详细介绍图形联想教学法的重要性、方法和应用。


一、图形联想教学法的重要性


图形联想教学法通过将含义抽象的概念和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进行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创造力。图形联想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图形联想教学法的方法


1. 确定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内容之前,教师需要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以便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联想。


2. 选择图形: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联想。图形可以是自然界中的形状,也可以是人工创作的图案和图标。


3. 建立联系:将知识点与图形进行联系,可以通过故事、比喻等方式进行。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将这些特点与知识点进行联系和记忆。


4. 练习应用:通过练习和实践将图形联想教学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图形联想教学法的应用


1. 数学教学:数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和公式,通过图形联想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例如,通过联想图形中的直线、曲线来理解数学中的直线和曲线的概念和特点。


2. 语文教学:通过将文字和图形进行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单词和诗句。例如,将某个单词的字母排列形状与某个图形进行类比,即可轻松记忆。


3. 物理教学:物理中的一些实验结果往往很抽象,通过图形联想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结果。例如,通过图形联想模拟光的折射实验,学生可以更形象地理解折射现象的产生和规律。


4. 创意设计:在创意设计中,图形联想教学法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提取灵感和创造独特的图案。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形状和图案,设计师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并将其运用到设计中。



图形联想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通过选择合适的图形进行联想,学生可以增强记忆力、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图形联想教学法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图形与联想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和椭圆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废旧的彩色纸片剪成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和椭圆形图片若干,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水、白纸。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成了一个太阳、一座房子、一个蘑菇等图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1、点击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2、点击小鸡、太阳、房子、蘑菇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自由拼搭物体

老师想把这幅图片送给我们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吗?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一幅图片或者一件物品,送给你们最亲最爱的人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四)运用物体组合画面

演示多媒体课件[其内容在拼物体的基础上,把物体组合成画面。

1、出示画面

⑴提问:这幅画是由哪些物体拼成的?

⑵老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2、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鼓励幼儿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组合物品或者画面,送给最亲最爱的人。

3、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4、教师积极评价,活动结束。

图形与联想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式学会用线条的形式概括的表现事物。

2、过程与方法:在图形联想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为一体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形进行联想、创意。学会用线条的形式概括的表现事物。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图片“圆形”由学生展开联想,引导学生可以从事物的形状、味道、颜色等方面进行联想。“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图形,我们的脑海中就能浮现出这么多的事物,那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课题)——图形与联想

一、我联想

联想图片“从方形经联想出若干事物最终回到方形”的例子师生共同探讨事物间联想的过程。依次出示图片方形、魔方??要求学生说出每个联想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按小组进行抢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从方形到魔方,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的相似得到的。手玩魔方,这是通过它们间的因果关系得到的??分析完之后由学生尝试总结联想的定义。

教师展示小黑板完整的联想定义: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二、我尝试

用接力画的形式,学生尝试练习联想训练。

1、出示两块小黑板分别由两组派代表以一个基本图形三角形开始产生联想,并画出来。

2、中间环节越多越好,不要重复。

3、用线条的形式概括的表现事物。

4、在规定的。

5、分钟里看哪组的联想的事物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三、我欣赏

1、欣赏《女贵族莫洛卓娃》,由学生观察这幅油画,教师简介本幅油画。并出示小黑板中的问题:

(1)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你都看到他们什么表情了吗?

(2)乌鸦和女贵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都在雪地上”“都穿黑衣服”“冬天鸟没食,可怜;坏人带她走,也很可怜”我补充“看似可怜,实际不可怜,大家仔细观察看她的表情,她向坏人屈服了吗?”“没有,从她的动作和眼神可看出,她很坚定,相信自己会有新的出路,所以日后当我们遭遇困境时,一定要怎样?”“不屈服,镇静,坚定!”

2、欣赏橙汁的连环联想图片由学生解释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简单介绍有关联想的科学发明,体会联想的重要性。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由齿状的野草联想到据。由鸟联想到飞机。

四、我创作

就如橙汁的联想一样,我们从一个基本图形三角形开始,经过若干环节再回到三角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创意较好的一组就是获胜组。对获胜组进行语言鼓励。

五、我感受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你的感受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首先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联想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今后能够用你们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建设的更加美好!

图形与联想教案(篇5)

我今天讲的是冀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图形与联想,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与联想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以后创新练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

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演示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图形与联想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复习常见图形的外形特征,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2.训练发散性思维。

3.发展想象力。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图形ppt、各种图形卡片、袋子,联想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名称

1.游戏“奇妙的口袋”:奇妙的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摸一摸。

2.教师和幼儿共同巩固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半圆形、梯形),依次说出图形的特征。

二、图形变变变

1.教师出示圆形,请幼儿说出名称在进行图形联想。教师可提示幼儿:“你能把这个圆形变成xxxxx吗?”

2.幼儿说出联想,教师在图形上进行添加,画出幼儿的联想。

3.幼儿选自一至两种图形展开联想,再画在教师准备好的记录表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5.请几名选择不同图形联想的幼儿分别展示自己的联想结果。

三、图形魔术

1.欣赏PPT。

2.激发幼儿创造想象,用拼的方法进行图形创想。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幼儿作品展示。

图形与联想教案(篇7)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在数学教学方面,联想教学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在大班数学课上,图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图形的联想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将对我在大班数学图形联想教案的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案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在设计大班数学图形联想教案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目标是指指导学生在认识和掌握图形形状、属性以及应用等方面有所提高。而教学原则则是在达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的指导思想,例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造能力等。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选择方面,应注意遵循从简到复、由易到难的原则。可以先从简单的图形开始,例如正方形、圆形等,逐渐引入复杂一些的图形,例如梯形、菱形等。同时,也要注意将图形的应用贯穿于教学内容中,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图形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图形的联想。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解释图形的特点来进行联想。同时,也可以利用实物或模型来展示图形,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触摸,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图形。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之前,教师应先进行教学准备工作,例如查找相关教材和资料,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等。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还要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加强巩固。

五、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思:

在教学结束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接受程度。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来评价教学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案。

结语:

通过对大班数学图形联想教案的反思和总结,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联想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和椭圆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废旧的彩色纸片剪成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梯形和椭圆形图片若干,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水、白纸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成了一个太阳、一座房子、一个蘑菇等图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房子。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小鸡、太阳、房子、蘑菇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自由拼搭物体

老师想把这幅图片送给我们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吗?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一幅图片或者一件物品,送给你们最亲最爱的人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四)运用物体组合画面

演示多媒体课件[其内容在拼物体的基础上,把物体组合成画面。]

1、出示画面 ⑴提问:这幅画是由哪些物体拼成的?⑵老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2、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鼓励幼儿勇敢地、大胆地、毫无顾虑地按自己的想法去组合物品或者画面,送给最亲最爱的人。

3、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4、教师积极评价,活动结束。

大班美术教案-图形想象画


大班美术活动:图形想象画

小五班熊月娜

一 、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在原有的各种形状上进行想象的方法。

难点:幼儿通过添画更直观地表现出自己所想象的物体。

三、活动准备:

1、“图形王国”画展的场景布置(范画作品、夹子、绳子、大门及“图形王国”大字)

2、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背景音乐

3、各种剪好的图形(蜡光纸)、画纸和胶水人手一份、抹布

四、活动过程:

一、参观“图形王国”的第一期画展。(播放背景音乐)

“ 小朋友,图形王国今天举行第一期画展,里面的画非常特别非常漂亮,每一幅画里都藏有一些图形,图形王国的主人听说大×班的小朋友很棒,所以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找出画里藏着什么图形!好了,我们出发吧!”(参观时可与幼儿小声讨论,引导幼儿发现藏在里面的图形)。

自由讨论:你最喜欢图形王国里的哪一副画?它是由什么图形变出来的?

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能够发现图形王国里的画都是由三角形、半圆形、圆形和正方形变出来的。

二、观看多媒体,扩展幼儿思维。

出示三角形的蜡光纸,提问:三角形除了变出图形王国里的东西外,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呢?(依次出示半圆形、圆形、正方形)

“让我们看看电脑里这个小画家把这些图形变出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打开多媒体,观看课件。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柔的音乐)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主人说马上就要举行第二期的画展了,他邀请小朋友来当小画家,用各种图形添画出更漂亮的东西,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览在图形王国里,给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师参观,但是图形王国的主人说他有个要求:就是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图形要用胶水贴在自己的画纸上再用蜡笔添画,如果手脏了可以在桌子上的抹布上擦一擦,画好了就可以把你的作品挂在图形王国去了。”(指导重点: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同时了解幼儿意图,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独特表现)

四、展示与体验――参观“图形王国”第二期画展。(播放音乐)

“小朋友们,图形王国的第二期画展开展了,让我们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去参观参观吧!”

参观完画展后,提问一幼儿:“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可以告诉我吗?你为什么喜欢这副画?”(幼儿作答)

老师给以简单及鼓励性的评价。

“老师发现今天小朋友的小手都很巧,每副作品都很棒,图形王国的主人也说要谢谢大×班的小朋友,他说以后还要请你们帮忙出第三期的画展,你们愿意吗?(愿意)那小朋友下课后还要动动脑筋,想想这些图形还可以变出什么样更有趣的东西来。”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也许以下内容“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合你胃口!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

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会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二)教具

两只小灯泡,一个电铃,三个开关,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池组,导线若干条。

投影仪,投影片,有条件的学校可使用计算机。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1)什么叫串联?什么叫并联?

(并联电路各有哪些特点?

(

(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也可用实物电路,教师一步步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归纳小结:

①首先将电池连接成串联电池组;②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的路径,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也可反过来顺次连接);③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两端必须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要交叉,不要重叠。④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串联的方法先连接一个支路,找到电流的分、合点再将其他支路并列接在分、合点上。

(l)组成串联电路

①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画出串联电路图。

②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④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⑤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

①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4.布置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本章习题4,7。

3.思考本节的“想想议议”。

备注:本教案依据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四章第七节。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2)

导课:(实用、新颖、简洁)

1、【课件展示】城市夜景,感受城市的灯火辉煌。

提问:城市中这样多的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呢?

2、【课件展示】第50页图13-25。

提问:家庭的各种电器设备又是采取哪种连接方式呢?

讲授:实际电路中,用电器常常不止一个,甚至很多很多,如何将这些用电器连接起来工作是一个我们必需考虑的问题。

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

〈一〉串联和并联

课本图13-23各图13-24两幅图。

2、提问:请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两幅图中三只灯泡的连接方式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

3、【课件展示】归纳并板书: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一、串联和并联

用电器连成一串,接入电路的方式叫串联

用电器并列的连接在一起接入电路的方式叫并联

4、【课件展示】讨论:你能说出图13-24并联电路中干路和支路分别是

哪些部分?对“干”和“支”你有什么感受?

(如:树的主干和分岔;或者道路的主路和支路等等)

〈二〉连接电路

1、提问:实验盒中有两只灯泡,你能将它们连入电路并有一只开关控制让它们同时发光吗?

2、讲解:在连接电路的'时候有一定步骤,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学生自学)课本第51页“连接电路的步骤”。

【课件展示】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①画好电路图②按一定顺序

③接线过程开关是断开的④避免电源短路

两人一组,教师巡视并适当检查指导。

展示学生完成的串联电路及电路图。学生叙述连接过程。

师生共同对画出的电路图中的典型错误进行纠正。

展示学生完成的并联电路及电路图。学生介绍连接方法,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3)

[知识准备]

1.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比较

项目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概念 把几个导体依次首尾相连,就组成串联电路. 把几个导体的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然后把这两端接入电路形成.

电路图

电流关系 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处处相等:

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电压关系 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阻关系 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导体电阻之和:

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导体电阻倒数之和:

功率关系 共性 电路的总功率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功率之和:

不同 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功率跟它们的阻值成正比: 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功率跟它们的阻值成反比:

2.电表的改装

项目 电流计G该装电压表 电流计G该装电流表

电流计G表头 电流计G的表头就是一个电阻,与其他电阻的不同仅在于通过表头的电流是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的.设电表的内阻Rg、满偏电流Ig、满偏电压Ug,根据欧姆定律有Ug=

原理 联电阻分压. 联电阻分流.

该装电路

关系式

Rx(I-Ig)=IgRg,

所需电阻 Rx= (起分压作用)

Rx= (起分流作用)

电表总电阻 RV=Rg+Rx RA=

3.伏安法测电阻两种电路

项目 电流表外接法 电流表内接法

原理 根据欧姆定律有:Rx=

电路图

误差分析 表的测量值真实,表的测量值偏(大或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x的测量值(R测=U/I)(大于或小于)真实值Rx. 表的测量值真实,表的测量值偏(大或小),由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x的测量值(R测=U/I)(大于或小于)真实值Rx.

误差来源 由于电压表分流造成的. 由于电流表分压造成的.

电路选择方法 比较法 当待测电阻Rx 时,视Rx为大电阻,应选用接法.

试触法 如图将电压表的左端接a点,而将右端第一次接b点,第二次接c点,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若电流表示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大电阻,应该用

接法测量;若电压表读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小电阻,应该用接法测量.

4.滑动变阻器的两种连接方法

项目 限流式接法 分压式接法

电路图

调节范围 电压: ~U

电流: ~

电压:0~U,用此接法被测电阻RX上的电压调节范围较大。

电流:0~

电路选择方法 (电阻Rx远大于滑动变阻器总电阻R,须用分压式接法,此时若采用限流式接法对电路基本起不到调节作用.(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或超过用电器的额定电流(电压)时,应采用变阻器的分压式接法(两种电路均可使用时应优先用限流式接法,因为限流式接法总功率较小.

[同步导学]

例1如图,已知R1=6Ω,R2=3Ω,R3=4Ω,则接入电路后这三只电阻的实际功率之比为_________.

例4如图所示,已知R1=3kΩ,R2=6kΩ,电压表的内阻为9kΩ,当电压表接在R1两端时,读数为2V,而当电压表接在R2两端时读数为3.6V,试求电路两端(AB间的)的电压和电阻R的阻值.

例电压调节范围.

【同步检测】

A.电流表烧坏 B.电压表烧坏

C.灯泡烧坏  D.灯泡不亮

第1题第2题第3题

A.L1变亮,L2和L3皆变暗B. 变亮, 不能确定, 变暗

C. 变亮, 变亮, 也变亮D. 变亮, 变亮, 变暗

和电压表(内阻约测量电阻R的阻值.分别将图甲和图乙两种测量电路连到电路中,进行多次测量.按照图甲所示电路某次的测量情况:电流表的示数是

A.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Ω,且大于543Ω

B.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543Ω,且小于543Ω

C.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Ω,且大于460Ω

D.电阻的真实值更接近460Ω,且小于460Ω

4.在右图四个电路中,能利用滑动变阻器较好地完成对灯泡分压作用的是 (  )

A.如图甲电路B.如图乙电路

C.如图丙电路D.如图丁电路

5.在图中,A.B两图分别为测灯泡电阻R的电路图,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A图的接法叫电流表外接法,B图的接法叫电流表的内接法

B.A中R测<R真,B中R测>R真

C.A中误差由电压表分流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就使R

D.B中误差由电流表分压引起,为了减小误差,应使R>>RA,故此法测较小大电阻好

A.两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1:1

B.两个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5:1

C.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1:5

D.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1:1

7.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G,分别改装成0~3V和0~15V的电压表.则下列正确的是()

A.两个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1:1

B.两个电压表串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1:5

C.两个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读数之比是1:1

D.两个电压表并联接入电路后,它们的指针偏转的角度是1:5

RR2和R3两端的电压之比U1:U2:U3=.

为Ig=50μA,表头电阻Rg=1kΩ,若改装成量程为Im=1mA的电流表,应并联的电阻阻值为Ω.若将改装后的电流表再改装成量程为Um=10V的电压表,应再串联一个阻值为Ω的电阻.

10.如图所示是一个双量程电压表,表头是一个内阻Rg=500Ω,满刻度电流为Ig=1A的毫安表,现接成量程分别为10V和100V的两个量程,则所串联的电阻R1=______Ω,R2=______Ω.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

Rb端输入电压为d端接电流表时,其示数为_______A;当c、d端接电压表时,其示数为_______V.

12.一量程为100μA的电流表,内阻为100Ω,现串联一个9900Ω的电阻将它改装成电压表.该电压表的量程是V.用它来测量电压,表盘指针位置如图所示.该电压的大小是V.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4)

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特别是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能力目标

通过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有关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了解学科间相关知识的联系。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设问,引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板书]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讨论]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由学生回答)

[板书]

1.依据: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2.类型

(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投影]例题1:在标准状况下,2.2gCO2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1.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在黑板上或练习本上演算。

[强调]1.解题格式要求规范化。

2.计算过程要求带单位。

[板书](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投影]例题2:在标准状况下,测得1.92g某气体的体积为672mL。计算此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讨论]分析已知条件首先计算气体的密度:=

然后求出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的质量,即1mol气体的质量:M=Vm

[学生解题]分析讨论不同的解法。

[投影]例题3:填表

物质

物质的量

体积(标准状况)

分子数

质量

密度

H2

0.5mol

O2

44.8L

CO2

44/22.4g.L-1

N2

28g

Cl2.HCl混合气

3.01×1023

[练习]若不是标准状况下,可以利用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解题。

某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4,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由于是同温同压,所以式量的比等于密度比。

[板书](3)混合气体

[投影]例题3:已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4:1,求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分析]已知混合气体的组成,求其相对分子质量,应先求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如用nMV2……表示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体积,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由下面的公式求得:

计算的结果是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这一数值要求学生记住,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判断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小,直接把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比较即可。例如:二氧化碳的式量为44>29,密度比空气的大。氢气的式量2

[小结]气体摩尔体积概念、公式、单位

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

[课堂检测]

A.体积均为22.4LB.具有相同的体积

C.是双原子分子D.具有相同的原子数目

A.体积比为2:1B.原子个数之比为2:1

C.密度之比为1:2D.质子数之比为1:1

参考答案:D

[作业]质量监测有关习题

板书设计:

二、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1.依据: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2.类型

(气体的质量和气体中的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2)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3)混合气体

探究活动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定义1摩理想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P0V0/T0值,叫做摩尔体积常数,简称气体常数。符号R

R=(8.3145100.000070)J/(molK)。它的计算式是

原理用已知质量的镁条跟过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把这氢气的体积、实验时的温度和压强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就能算出摩尔气体常数R的值。氢气中混有水蒸气,根据分压定律可求得氢气的分压(p(H,不同温度下的p(H2O)值可以查表得到。

操作(1)精确测量镁条的质量

方法一:用分析天平称取一段质量约。

方法二:取。剪成长,再根据所称镁带质量求得每10mm镁条的质量。

把精确测得质量的镁条用细线系住。

(2)取一只10mL小量筒,配一单孔塞,孔内插入很短一小段细玻管。在量筒里加入2~3mL6mol/L硫酸,然后十分仔细地向筒内缓慢加入纯水,沾在量筒壁上的酸液洗下,使下层为酸,上层为水,尽量不混合,保证加满水时上面20~30mm的水是中性的。

(3)把系有细线的镁条浸如量筒上层的水里,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使塞子压住细绳,不让镁条下沉,量筒口的水经导管口外溢。这时量筒中和玻璃导管内不应留有气泡空隙。

(4)用手指按住溢满水的玻璃导管口,倒转量筒,使玻璃导管口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放开手指。这时酸液因密度大而下降,接触到镁带而发生反应,生成的氢气全部倒扣在量筒内,量筒内的液体通过玻璃导管慢慢被挤到烧杯中。

(,读出量筒内气体的体积数。由于气体的体积是倒置在量筒之中,实际体积要比读数体积小约0.2mL,所以量筒内实际的氢气体积VH2=体积读数-0.20mL(用10mL的量筒量取)

(和气压表的读数(p大气)。

计算(

(2)按下列步骤计算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查表得到室温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H,用下式计算氢气的分压(pH2)

根据下式

把,T1=273+t,p0=100Kpa,T0=273K代入上式,得到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

因此,摩尔体积常数(R)是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5)


电路是电学的基础,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电路都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关键概念。而串联和并联电路作为电路中的两种常见连接方式,也是学生学习电路的基础。本节课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详细介绍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原理和特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路的基本认识。


1. 目标:


- 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 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 能够通过实验和计算来验证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2. 教学内容:


- 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 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 串联和并联电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应用实例。


3. 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庭用电,让学生思考:家庭用电时,为什么我们可以同时使用多个电器?又为什么某个电器断电时其他电器不受影响?


(2)正文:


a. 串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 串联电路是指电阻、电容或电感依次连接在一起,电流只能顺流通过整个电路。


- 串联电路中元件的电流相同,电压在每个元件上的值之和等于总电压。


b. 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 并联电路是指电阻、电容或电感同时连接在一起,电流分流通过各个元件。


- 并联电路中元件的电压相同,电流在每个元件上的值之和等于总电流。


c. 串联和并联电路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区别:串联电路中电流相同、电压分压,而并联电路中电流分流、电压相同;


- 联系:串联和并联电路都是由多个元件连接而成,只是连接方式不同。


c. 应用实例:


- 串联电路的应用:在家中的电路中,电器通常是串联连接的,这样可以确保每个电器都能得到相同的电流,例如灯泡、电视等。


- 并联电路的应用:交通信号灯是一个典型的并联电路,每个灯泡都能独立工作,当其中一个灯泡烧坏时,其他灯泡仍然正常工作。


(3)实验与验算:


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简单的实验,如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值,在黑板上进行验算,以加深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特性的理解。


4. 总结与拓展: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应该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和应用。同时,也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设计适合的串联和并联电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5. 课后练习:


为了巩固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理解,布置一些习题,如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等。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实践性的题目,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实验,相信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电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只有建立了对电路基础概念的牢固认识,才能为后续更复杂的电路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6)

(一)教学目的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图;

3、会根据电路图模拟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4、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能力,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规范和技能。

(二)教具

,电铃一只,单刀单掷开

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教师:我这里有一些电路元件(出示准备的元件),请同学们准备好,分别到黑板前来画出一个元件的符号(教师顺次一个个地出示元件,同时指定几个学生分别把符号画于黑板右侧)。

2、新课教学

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用这些元件连成两种常用的基本电路,即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弄清它们的连接特点和电流特点。

板书: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师:现在我们要把只电灯泡、一只电铃、一个开关和电源组成电路,使得开关断开时,灯不亮、铃不响,开关闭合时灯亮铃响。(教师根据图

教师:这个电路实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现在请大家对照实际电路把它的电路图画出来(可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画)。教师巡视检查和评论学生所绘电路图。

教师:我们看到,这些元件是一个接一个地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配以手势)。像这样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大家想一想,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是怎样流过电路中各个元件的呢?(请一名学生回答,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板画的电路图上标出电流的流向,然后指导学生看本节课文第一段。教师板书概括。)

板书:串联电路连接特点:各元件逐个顺次接人电路。电流特点:电流无分支。

(在板书“电流无分支”时,教师同时口述;就是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

教师:像刚才这样用一个开关使电灯、电铃同时通、断电的效果只有用串联电路才能实现吗?能想出另一种接法的电路吗?请大家议一下,画出电路图来。思考时,可以参考课文上的电路图。(学生在议论时,教师按图

教师:现在我们按照大家的设计连接电路,看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我们先在电路图中把电流的流向标出来(教师标出)。下节课大家将要亲自连接电路的实验,请注意我是按照什么顺序连接电路的(教师按规范操作的“六字诀”连接电路,一边连一边对操作顺序和注意点作出说明。接好后,演示效果)。

教师:大家看看,这个电路跟串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电流特点有什么不同?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二段对照总结。(学生读书,教师板书标题,内容暂不写。)让一位学生回答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电流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订正后板书内容)

板书:并联电路

连接特点:元件并列在电流分支处。电流特点:电流有分支,干路电流分成几部分分别流经各元件。

教师:大家对比一下我们刚才的电路和课本图图中用了三个开关,不有些浪费吗?学生议论,教师指定一个学生回答后,作出下面的概括:并联电路可以通过各支路的开关分别控制各支路上的用电器,一个支路的通断不会影响另一支路的通、断。这是并联电路特有的优点。在不要求各用电器同时工作的情形下,就要采用并联电路。大家联系课本图回家去打开电冰箱看看,冰箱内的照明灯与压缩机是否一定会同时通断电?课本中电冰箱内部的电路图画得对不对?为什么?

并联电路广泛用于家庭电路和工业电路,就是因为实际中经常要求各用电器能独立通断,互不干扰。但是,对只要求各用电器同时通断的场合,采用串联电路可以节省开关,课本图。

3、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串联和并联这两种基本电路,大家复习时一是要注意掌握两种电路的结构特点和电流特点,二是要注意电路图跟实物连接图的对应关系,做到看到实物图能画出它的电路图,能根据电路图将有关元件连成要求的电路。刚才我们连接电路的操作顺序可以概括为下面的“六字诀”。

板书:连接电路的六字诀标→识→查→连→查→通。教师:今天作业时,先在作业本上做模拟练习,为下节课做实验做好准备。

(1)找一个手电筒,把它的后盖打开观察,了解开关闭合时电流的通路,并画出电路图。

(2)画出图4所示的电路的电路图。

(。

(四)设想、体会

l、本教案的设计,意图通过教学同时实现下列效果。

(I)把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循序渐进展开教学。在串联电路教学中,由于学生尚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因此采取教师引导、讲解、示范的办法,先提出对电路功能的要求,教师连出一个电路,实现了这一要求。随即动员学生根据演示电路,画出电路图。在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则要求学生运用在串联电路中获得的关于电路效果与电路结构间的联系的认识,参考课本的并联电路图设计能使灯、铃同时工作的并联电路图,并识别演示电路和课本上电路在功能上的差别。在串联电路教学中,着重于对电路的结构和特性的认识,并通过教师的操作示范暗含着连接电路的技能传授。在并联电路的教学中,则明白向学生提出认识电路特点和连接电路的操作顺序、规范两个学习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把规范操作的示范和操作顺序要点的说明结合在一起。在小结电路的特点的同时,侧重于电路连接操作顺序和规范的小结。在设计演示电路时,注意与课本的电路结构有所差别,不依样画葫芦,给学生以更多的观察、思考、独立辨别的机会,以得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设计演示并联电路时,只用一个开关,使灯、铃同时工作,不仅与课本电路有所差别,而且简化了电路,便于学生抓住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暗含了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只有串联才能使各用电器同时工作”的片面认识)。

(并联电路的教学中,都是从要求电路实现特定的功能的角度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识别演示电路和课本中的电路的结构或功能的差别,让学生看课文第一、二段,并提出小结的要求等,都是为使学生能把观察、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措施。

(3)使本课学习的承上启下作用在教学中得到体现。要求学生画元件符号和电路图,是为了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于本课的学习;把连接电路的操作顺序和规范的传授作为一个教学目标,是为下节课的学生实验打下较好的基础。

让全体学生详细弄清楚。只可以让有兴趣的学生课外去分析,个别解决。

5~IA的保险丝与一根绝缘导线的一端接在一起后,用它去使电灯短路,发现保险丝熔断冒火花。以此说明在连接电路前应先查开关是否断开了,以及连好电路后要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的必要性。若时间无富余,此演示可移到下节学生实验时,复习连接电路的“六字诀”时做。至于所演示的现象属于短路,则根据学生实际,可讲也可留到以后再讲。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7)


本教案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与特点,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能够掌握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


一、串联电路部分:


1. 导入: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电路吗?电路有几种类型?”引导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


2. 理论讲解:


教师简洁明了地解释串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可以通过电环路的概念来引导学生理解。


3. 示范操作:


教师可现场操作搭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例如使用两个灯泡和一串导线搭建一个串联电路。


4.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组建一个串联电路。可以提供不同的元件供学生选择,如灯泡、电池、开关等。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列出所需元件的清单,并分发给每个小组。


5. 实践探究:


让学生根据自己组建的串联电路,观察灯泡亮起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实验现象,并让学生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


6. 文字


让学生通过写下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总结串联电路的特点,并进行文本输出。


二、并联电路部分:


1. 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们觉得与串联电路相比,并联电路会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并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理论讲解:


教师简单扼要地解释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并与串联电路进行比较。


3. 示范操作:


教师现场操作搭建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例如使用两个灯泡和一组导线搭建一个并联电路。


4. 小组合作:


学生再次分组,每个小组负责组建一个并联电路。同样,教师可以提前给每个小组发放所需元件的清单,并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选择。


5. 实践探究: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灯泡的亮起情况,并与串联电路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6. 文字


让学生通过书面整理的方式,总结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进行文本输出。


三、拓展练习:


为了巩固学生对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掌握,可以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题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课堂进度来确定练习题的难度。


四、实际应用:


通过介绍现实生活中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应用,如家庭中的电路、电脑的内部电路等,帮助学生了解电路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实际应用。


五、课堂


教师可以回顾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串联与并联电路相关的作业,包括练习题、实践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教案通过理论讲解、示范操作和实践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与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究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对电路知识的掌握水平,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8)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的概念,并且知道电流表、电压表改装原理。

2.经历旧知复习和讨论的过程,提高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养成灵活变通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满偏电流和满偏电压的概念。

【难点】电流表、电压表的改装原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复习旧知: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质。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电阻具有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电阻具有分流作用。那串并联电路的这些特点有哪些应用呢?

环节二:新课教学

1.表头G(小量程的电流表)

教师讲解: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表头G)改装而成的。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电流表表头与其他电阻的区别是什么?

问答:通过表头的电流可从刻度盘上读出来。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那同学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用表头去测量较大的电压呢?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结论:给表头G串联一个适当的电阻R,将表头改装成一个量程较大的电压表,用改装后的电压表可以测量较大的电压。教师补充串联电阻R的作用是分担一部分电压,起这种作用的电阻被叫作分压电阻。

提出问题(直接提问):同学们能否将表头改装成大量程的电流表呢?并尝试着说出分流电阻的概念。

问答:利用并联电阻的分流作用,给表头G并联一个适当的电阻R,将表头改装成一个量程较大的电流表。并联电阻R的作用是分去一部分电流,起这种作用的电阻被叫作分流电阻。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生画出把表头改装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思考分压和分流电阻的阻值如何确定?下节课一起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的连接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

并联电路图.

4.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教法建议

教学中不要引入混联电路知识.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要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逐个顺次",对于并联电路要强调"并联在两分支处".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说成是并排连接.教材中介绍的电流的流向特点,是判断串联或是并联的重要依据,要多举实例介绍.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教材列举了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家用电器及电冰箱内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如果这些实例在当地不常见,教师应联系当地的常见实例来讲解,不要硬讲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实例.

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画出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建议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自己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如介绍串联电路后,就让学生做串联电路的实验,画串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介绍完并联后,就让学生做并联电路的实验,画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使学生有较多的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练习的机会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提问:

(1)用磁性黑板上如图4-6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4-6的电路图.

(4)找出几个错误的电路图,指出不合要求的地方.

2.引入新课

(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纸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课题

3.进行新课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篇10)


电路是电子学的基础,对于学习电子技术的学生来说,掌握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方式至关重要。而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最基本的两种电路连接方式。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介绍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教案,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两种电路类型。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3. 能够分析和计算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二、教学重点:


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与特点;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分析方法;


3.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


2. 示波器和电压表;


3. 各类电子元件和实验仪器。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5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电路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电路的兴趣,并提出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


2. 知识讲解(20分钟):


通过讲授幻灯片和实例,详细介绍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重点包括:


- 串联电路:依次连接多个电子元件,电流恒定,电压累加;


- 并联电路:电子元件同时连接在一个节点上,电流累加,电压恒定。


3. 计算练习(30分钟):


通过一系列实例,指导学生计算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学生可以在幻灯片上进行实时演示和计算,并互相交流讨论,加深对电路原理的理解。


4. 实验操作(40分钟):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配合示波器和电压表进行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测量。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合理分析。实验设计可以包括:


- 串联电路:通过连接不同电阻的电子元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分布情况;


- 并联电路:通过连接不同电阻的电子元件,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分布情况。


5. 实验总结(10分钟):


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强调实验与理论的联系,澄清可能存在的误区。


六、课堂练习(15分钟):


通过一些问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0分钟):


通过举例介绍串并联电路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八、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并组装一个串联或并联电路并进行测试。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串联与并联电路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原理,能够进行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同时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所学知识。掌握串联与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对于学习更复杂的电路类型以及实际电子工程的设计与维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形拼图教案精华12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玩的图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图形拼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发现错误,能给予纠正

2、说一两句意思完整的话,愿意与他人进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3、创设情境,体现师与生、生与生双向互动。

教学重点难点:

能清楚地向别人讲述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能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

课前准备:挂图、贴画、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森林联欢会》故事引入。(训练目的:激发兴趣,引导观察)

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所说的积极性

二、板书课题《我会拼图》

三、演示、述说拼大熊猫的过程。(训练目的:引导学生简洁、有序地说话。)

1、多媒体演示拼大熊猫的过程。老师指点观察顺序先观察头是怎么拼成的,再观察身子是怎么拼成的,最后观察腿是怎么拼成

2、学生用“我用()拼成了()。”的句式,互相说说拼大熊猫的过程

3、指名说

要求:说的同学声音洪亮,态度大方;听的同学要认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4、老师再演示、范说

老师点明要把话说简洁、清楚,就要用“先……又……最后……”等连词把句子连起来。

5、学生互相说说

6、再指一、两名学生说一说,引导其他学生评论

7、大熊猫可爱吗?能用一两句话表达一下对它爱意吗?

小结:从学生的听说两方面进行小结

(设计表示顺序的连接词,使学生有顺序地把过程说清楚,老师的`体现在能力训练的关键处。)

四、拼拼说说小兔和小猪。(训练目的:让学生动手实践,练习说话。)

1、老师请组长上来领小猪或小兔

老师与组长对话、交流、渗透礼貌教育

例:师:请问,你们组喜欢小兔还是小猪?

生:我们组喜欢小兔

师:那就把小兔领回去吧!

生:谢谢

师:不用谢

2、对学生提出要求:

(1)两人合作拼,拼哪部分,用上“我用()拼成了()。”说说

(2)连起来在小组里互相交流说说拼的过程

(3)介绍小兔或小猪

3、学生边拼边说拼小兔或小猪的过程,老师巡视指导

4、老师先请拼小兔的小组介绍,说的不全的地方可以邀请下面的同学补充

5、老师随机点评、指导

6、请学生邀请一组拼小猪的上来说

小结:这两个小组不光拼得好,说得也好

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强调了双向动,形式多样,有志师与细长的对话;有两伙伴小组内,小组与小组之中的口语交际,渗透了互相合作的交往意识,透了礼貌教育

五、学生把自己的作品送给好朋友或贴到黑板图上。(训练目的:创设情境,增大交际的范围。)?

总结:鼓励学生大胆地同别人交谈,学习更多知识,认识更多的朋友。

图形拼图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能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录音机,欢快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挂牌(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3、彩泥、泥工板、三种形状的操作模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小朋友,图形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课件4)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绍)幼a:圆形它是圆圆的,没有角。

幼b: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

师:大家认识了圆形和方形,还有一个朋友在旁边不高兴了,它是谁呀?(三角形)你们能说出它长什么样吗?

那我们再来看看刚才它是怎么介绍自己的。(链接到课件,单独介绍三角形)教师请一名小朋友说说三角形的形状:哪为小朋友认识三角形了,能说出它长什么样的?

幼c: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我们再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三个朋友,好吗?(师生共同小结)(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通过三个图形的自我介绍,来认识图形,但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述方面还不够完善,教师通过个别回答、集体回答,图形再介绍,使幼儿进一步巩固了对三图形的认识。)

二、按物体的形状进行分类1、物体分类课件:小朋友,我们的孩子到草地上去玩了,你们能帮我们把孩子找回家吗?

(1)哎呀,形状朋友想请我们帮忙了。我们先看看哪些宝宝在草地上玩?(苹果、皮球、帽子、电视机、电脑、冰箱、帆船、金鱼)(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请小朋友说一说。

如:帽子是圆圆的,是圆形妈妈的孩子;电视机、冰箱是方形的,它们是方形妈妈的孩子;帆船宝宝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妈妈的孩子。

小朋友真棒,帮形状妈妈把孩子都送回了家。

2、游戏:找朋友师:小朋友看看胸前,你现在是什么宝宝呀?是什么形状的?看、那边地上有三个家,我们去找自己的家吧。(放音乐,教师检查幼儿是否找对家)我们和家里的朋友一起来跳舞吧。

3、做饼干师:哎呀,跳舞跳得肚子都饿了,我们一起来做饼干吧。圆形宝宝喜欢吃圆饼干,方形宝宝喜欢吃方饼干,三角形宝宝喜欢吃三角形饼干,请小朋友到和自己一样形状的饼干加工厂去做饼干吧!

幼儿用模具、彩泥进行制作。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课件、游戏的形式,由个别到集体,逐步加深活动内容。让幼儿对物体按图形分类有了更深的认识。)

三、结束师:哎呀,小朋友真能干,做了那么多的饼干,我们把这些饼干送到形状王国去吧,和那里的形状宝宝一起分享。(放音乐,出场。)

教学反思:

由于小班幼儿对动画、卡通人物特别感兴趣,教师自制了动画课件。在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中的第1个活动中,将三个图形设计成了卡通动画形象,让图形自己进行讲述,这样比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设计的两个游戏,在幼儿进行分类练习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能力。整节课设计情节连贯,思路清晰,适合小班年龄的特点。

图形拼图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图形的认识,感知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正方形、三角形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通过游戏“猜猜看”导入,复习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

老师:小朋友们好,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图形呢?我先不告诉你们它的名字,我来说它的样子,看看那个小朋友能猜出来它是谁。这个图形宝宝和太阳公公的形状一样。

(根据这一特征,幼儿可以猜出是圆形。如果不能,老师再说出第二个条件。)

老师:对,是圆形宝宝,我们和圆形宝宝打个招呼吧。

(继续出示正方形和三角形)

老师:好啦,我们继续看看还有什么图形宝宝吧,大家跟他们打个招呼好吗?

(幼儿打招呼)

二、基本部分。

老师:这些图形宝宝小朋友都认识。那你还知道有什么东西和他们的形状一样呢?

(引导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如手帕是正方形的,饼干是圆形的等等。可以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想象,鼓励幼儿发散思维。)

老师示范拼摆图形,引导观察图形间的组合关系。

老师:小朋友们说的好,老师现在要变个魔术给小朋友们看,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

(老师可自由组合拼摆出不同的图案。如椭圆形和三角形组成蝴蝶,小花,三种图形组合成小猫,飞机等。)

老师:小朋友看,图形宝宝变成什么了?

(小花)

老师:小花的`花瓣是什么图形宝宝变的呀?

(三角形)。

老师:小花的花心呢?

(是圆形宝宝变的)

老师:那现在我们来一起说说,小花是由几个三角形组成的,我们来一起数一数吧!那蝴蝶是由几个椭圆形和三角形组成的呢?

(幼儿回答)

三、活动结束。

老师:原来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拼成这么多好看的图形呢,回家之后小朋友也可以自己来动手做一做,好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图形拼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的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2.能正确的画出与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五道难关。掌握歌曲节奏与歌词,能唱准附点音符。人们都想去救公主,但都没能闯过这些难关。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

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第二关:折一折

第三关:分类

第四、五关:拼搭对称图形

三、制作对称图形

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

2.对称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对称图形,我们下次再一起到对称王国里玩一玩,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整个活动清晰流畅,能一步一步的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含义,寓教于游戏中。活动中,我给予了孩子自己探索和实践的空间,体现了孩子在活动中的.地位。当然在一些小细节的处理上还需改进:

1.在幼儿用笔操作时,应当让幼儿搬椅子上位,坐在小椅子上,这样有助于孩子的操作。

2.第一关当中三个图形应当有标记,这样有利于孩子准确的找到。

3.操作时,第五关画的图形有点复杂,可以适当的改简单一点。

图形拼图教案 篇5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用图形拼图这一创造性的活动,我们还从未尝试过,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活动在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种图形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自由选择这些图形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2、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认识,能根据图形名称取出图形并能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放置。

3、能自由选择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认识。

2、难点——能自由选择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并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挖空的.小路,填充小路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共10个。

2、小兔头套一个,简单的图形拼贴画三张。

3、各种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每人一份,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式“小白兔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导入活动。

教师戴上小兔头套扮演小白兔:小朋友们,你们看,我是谁?(小白兔。)

对,今天小白兔我要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你们想不想去看呀?

二、铺路:

指导语:哎呀,小白兔忘记了,去森林博物馆的路还没铺好呢,你们愿意帮我先把路给铺好吗?(愿意)小朋友们都愿意帮助我,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那我们先去看看吧!哦,原来这条路是由各种图形拼成的。那小朋友们能告诉我,这里都有些什么图形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介绍铺路规则:对了,我在这边也准备好了铺路的材料,它们是跟路上一样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宝宝。呆会我会请每个小朋友帮我在路上铺上一块图形宝宝。假如,我请你拿一块三角形来铺路,那么你应该怎么办?(选出一个三角形放置在相应的图形里)——教师边说边示范。

2、帮小白兔铺路:依次请每位小朋友根据图形名称选择图形,并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放置。

T:耶,好了,我们的路终于铺好了!真是辛苦小朋友们了,小白兔请小朋友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三、看画展。

1、说出都有什么画。

T: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来欣赏我的画展了。你们看,我都画了些什么画呀?(一张一张出示)

2、依次问:这画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引导幼儿完整回答“这是由**和**拼成的。”

四、幼儿操作:拼画。

1、指导语:小朋友们真能干!可是小白兔现在又碰到了难题了。刚才来看我的画展的游客都说我的画太少了,我还有这么多的画板还是空的呢。你们愿不愿意帮我再拼一些图画展示在这个画板上呢?

2、图形拼画:幼儿自由创作拼图。

(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请先拼完的幼儿告诉客人老师“你拼的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五、活动结束,交代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可真能干,帮助小白兔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铺好了路,还用它们拼出了那么多漂亮的图画。这些图形宝宝真有用,小白兔现在还想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图形,现在我们走小路回去找找哪些地方还可以找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宝宝呢。走了!”

图形拼图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师用具:

大的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各一个,小箱子一个(里面放图形若干,纸做的'小鸟一只),

幼儿学具:

每人一套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半圆形,圆形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起兴趣

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图形宝宝,这些图形宝宝可真有趣,它们会变魔术,变成另外一个图形宝宝呢。

二、复习巩固几何图形

1、教师从小箱子摸出圆形,请幼儿猜猜圆形会变成什么?有几个?

2、请两位幼儿上来从小箱子里分别摸出正方形、三角形,并猜猜分别会变成什么?

3、教师出示小鸟,请幼儿说说这只小鸟是用哪些图形拼成的?

三、游戏“图形变变变”

1、请你们来试试用两个三角形宝宝能拼成什么图形?(教师观察幼儿拼的结果,并在黑板上演示给大家看)

2、我们来比赛,用四个三角形宝宝拼一个正方形,看谁拼得最快。

四、幼儿操作活动

请你们用小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比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

五、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图形拼图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一、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会进行分类。

二、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知道各种图形的特征。

2、纸制的“小路”,上面印有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做为铺路的“石头”。小路一折2、幼儿人手2套几何图形。

3、音乐。(郊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游戏“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到野外去郊游吧。(做郊游动作)幼儿围成一个圆做郊游,圆中间分散放第一套几何图形。

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前面有很多漂亮的小石头,我们一起去捡石头吧。大家可以挑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

3、捡石头。(捡好后围成圆圈坐下来休息一会)

4、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自己捡到的石头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小朋友开火车一个一个轮流介绍(我是三角形,我的颜色是红色的;我是正方形,我的颜色是黄色的:等等)。

5、游戏:听口令举“石头”。现在石头宝宝要跟小朋友来玩游戏了,听好了,老师说:“三角形在哪里?”手里拿三角形的小朋友边说边举:“三角形在这里。”......(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依次类推)

6跟旁边的小朋友交换石头再次玩这个游戏。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小路,好吗?”出示小路上半部分,(放在小朋友的中间)说:“这里有一条小路,小路上有很多的土坑,请小朋友把刚才捡到的“石头”铺到相同形状的“土坑”里面。(幼儿操作,老师在一旁指导)(完了坐在小路旁休息,请幼儿说说是怎么铺的?(如:“我把三角形的石头铺在了三角形的土坑里面。”)老师讲评操作情况,纠正个别不正确的地方。

2、(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我们把2块小三角形拼在一起,变成了一个大三角形。)

3、老师出示下半部分的小路。(出现问题):“呀,这里还有一条小路,上面也有好多的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幼儿说说,想办法。老师出示很多的'分解图形,说:“刚才,刘老师也捡到了很多的漂亮石头,(展示老师的石头)出示2块圆形的石头说:“你们看刘老师捡到了2块一模一样的石头,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就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圆形)让个别幼儿上前操作。后放在地上展示。依次类推。(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现在请小朋友到刘老师这里来每人拿一块石头,拿好后去找跟你手里一样颜色一样形状石头的小朋友,2个人铺一个坑,来把这条路继续铺好。”(幼儿操作)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老师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2个相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小路铺平了,心里呀真高兴,我们来玩个踩石头的游戏吧!”

教师介绍玩法:“(郊游)音乐一响,小朋友就沿小路旁走,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到的石头是什么形状、颜色的。

2、(游戏)第一遍幼儿讲给老师听;第二遍幼儿之间互相讲;第三遍讲给客人老师听。

3、我们到外面去玩这个游戏吧。幼儿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图形拼图教案 篇8

活动背景:

幼儿对简单的几何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如何使敛有的基础上,提高对几何图形相关知识的了解呢?我知道“开放”和“封闭”这两个抽象性概念,幼儿有一定的难度,幼儿正确理解“开放”和“封闭”两个图形特征,是否能舞式,运用电教手段试一试呢?于是产生了此课题。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

2、学习按开放图形、封闭图形的特征分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电脑一台、投影仪。

2、每人两只篓子,一套卡片。

3、课件一套,两座小房子。

活动过程:

1、认识开放图形。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甜甜和小鸡)

(说明:在电脑上打出课题,以故事形式导入课题,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性。)

老师边讲故事边操作电脑,逐一出示相应的画面。

(1)甜甜家养了许多小鸡。

(2)这些小鸡很调皮到处乱跑。

(3)怎么办呢?甜甜很着急:她想呀想呀,想了个办法,手圈起来。

(4)小朋友看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你们想一想小鸡角跑出来呢?为什么呢?幼儿讨论。

(5)我们一起来看看,小鸡有没有跑出来?(跑出来了)蒋鸡跑出。提问:小鸡从哪儿出来的?幼儿讨论。

(说明:让幼儿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用动画来演示效果。)

教师:这个地方线断开了,缺了一个口子,叫缺口。“小裂口跑出来了。”

(6)定义:像这个有缺口的图形就叫开放图形(闪烁刃形)。

教师:开放图形边上的线是断开的,有缺口,小鸡能从里面出来。

(7)仿认:老师逐一出示开放图形让幼儿仿认。

小朋友看,这个图形,它是不是开放图形呢?正方形呢?

(说明:仿认这一环节遵循了由点及面,由个别到普遍的方法,发展了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8)老师小结:边上有缺口的图形都是开放图形。

(9)请小朋友看看,你的篓子里有没有开放图形?找一个举给全体幼儿举卡片。

教师:甜甜用这个办法圈小鸡,小鸡会从缺口跑出来呢?谁能帮甜甜想个办法?幼儿讨论。

2、认识封闭图形。

教师: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许多好办法,现在我们起来。

(1)老师逐个演示补缺口。

采用电脑动画逐个补缺口,使幼儿一目了然。

补2个缺口后提问:看这儿还有缺口小鸡能不能跑出来呢)

教师:还有一个缺口,小鸡能跑出来,只要有一个缺口,放图形。我们再把它补起来,补完后提问:还有小鸡能跑,为什么?

教师:因为边上的线连起来了,一个缺口也没有了,好关闭起来了,把小鸡封在里面,小鸡再也跑不出来了。

(2)请幼儿看图:这个边上没有缺口的图形也有一个好字封闭图形。(闪烁封闭图形)

小朋友学说“封闭图形”,个别说,集体说。

(3)教师:封闭图形边上的线是连起来的没有缺口,小鸡跑出来。

(4)仿认:出示封闭图形。提问:这些图形边上有没有它们是不是封闭图形?

教师:它们边上没有缺口都是封闭图形。(闪烁)

(5)请小朋友从篓子里找一个封闭图形举起来。

(6)老师小结:我们知道,有缺口的图形就是开放图形,口的`图形就是封闭图形。小朋友帮甜甜把小鸡圈起来,我们小朋友呐。(幼儿鼓掌)这时幼儿有种小成功的喜悦,幼儿的心理需求。

活动反思:

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图形拼图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专心、细心的好习惯。

2、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长短不同的游戏棒若干根。

【活动过程】

1、利用游戏棒拼图形。如让幼儿在一定时间里,用游戏棒分别拼搭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想象中的栏杆、滑梯、秋千架、房子、飞机、机器人等。每次可拼一个,或几个,最后以拼得对、拼得快为胜。

2、两人一组,每人有10根游戏棒,先用猜拳来确定玩的次序(先A后B)。A先将20根游戏棒握在手中,然后将棒垂直立于桌面,双手松开。用单手去取桌上的游戏棒。在取棒过程中,每次取一根,不能碰到其他棒,否则,让B进行。游戏以取棒多者为胜。

【活动反思】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风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动手折风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只注意折风车,而忽略了老师让他们通过折找长方形和正方性的边的特征。但在整节课的开头正是由于我导入设计的不够好,导致了在折风车时大多数同学只管自己做,根本没有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一部分学生体会出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自己没有很好的处理好知识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没有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真正地学到知识,做到学有所进步。还有就是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有效规范,怎样有效的规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图形拼图教案 篇10

设计意图:

孩子刚升入小班,他们对班中的玩具都感到非常新鲜,爱不释手。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对一些几何图形的积木颇感兴趣,常常举起来告诉老师:“这是圆的……”,在得到同伴或老师的认可后会显得非常的高兴。为了满足幼儿兴趣,对他们的已有经验进行梳理,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简单图形的关注,我设计了《图形碰碰乐》这一教学活动。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贯穿始终,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生动地将图形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使幼儿的经验得到梳理和提升。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动口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简单特征。

难点:根据房子窗户的特征为图形找家。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三种形状的糖果;三个配班老师(身上各贴有一种形状的贴纸)。

2、三种形状的图形贴纸(多于幼儿人数相同);地上画有三个形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简单特征。

1、师:今天形状王国里来了三位图形朋友,我们赶快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作自我介绍。)

圆形: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

正方形:嗨,我是正方形,我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三角形: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听了它们的介绍,谁来说说你认识了什么图形?它长得怎样?你们觉得X X图形像什么?

3、除了圆形还看到了什么图形?它长得怎样呢?它像什么呢?还有一个什么图形呢?它又长得怎样呢?像什么?

4、结合课件,师幼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长得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的——(圆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的——正方形;有三条边、三个角的——三角形。(师幼共同讲述,教师操作课件。)

5、你喜欢哪个图形?请你做做它的样子。一起来做一做。

(二)为图形找家(继续播放课件)

1、师:现在图形朋友要回家了,看,有几座房子?告诉你们哦,这些房子呀就是图形朋友的家,猜猜1号房子会是谁的家?请与边上的好朋友说一说。谁来说说?(请2、3名幼儿)(师继续操作课件)看谁猜对了?你为什么这么猜?(这里教师要突破一个难点——看窗户来猜。)

2、那猜猜2号、3号房又是谁的家呢?请再与边上的幼儿说说。(要引导幼儿先说为什么,然后教师再操作课件。)

(三)游戏:做客

1、师:图形都回家了,它们也想请我们去做客呢。看,那边是三个图形的'家,先想好去谁家,然后到这边来选择一张图形贴纸。(师稍做示范)赶快来选择吧!去做客吧喽,我们要有礼貌哦!(提醒幼儿看清自己选择的图形贴纸)

2、幼儿选择与图形贴纸一样的糖果进行品尝。

配班老师:X X形朋友,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我呀要请你们吃X X形的糖果,快来拿吧!(幼儿在音乐声中选糖果品尝)

活动反思:

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东西充满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从玩具到食品,从服装到建筑,等等,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1、本次活动以数学教育生活化为主导思想,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图形作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活动的乐趣,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2、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从第一环节引导幼儿有意识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到第二环节尝试着做做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样子,到第三环节尝试送图形回家,进一步感知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3、多媒体的运用声形并茂,更易唤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便于幼儿理解、掌握。

图形拼图教案 篇11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已有一定的认识,但用图形拼图这一创造性的活动,我们还从未尝试过,所以我想通过这次活动在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种图形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尝试自由选择这些图形来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2、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认识,能根据图形名称取出图形并能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放置。

3、能自由选择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长方形的认识。

2、难点——能自由选择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并说出自己拼的是什么。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由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挖空的小路,填充小路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共10个。

2、小兔头套一个,简单的图形拼贴画三张。

3、各种图形(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每人一份,白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以情境式“小白兔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导入活动。

教师戴上小兔头套扮演小白兔:小朋友们,你们看,我是谁?(小白兔。)

对,今天小白兔我要在森林博物馆开画展,你们想不想去看呀?

二、铺路:

指导语:哎呀,小白兔忘记了,去森林博物馆的路还没铺好呢,你们愿意帮我先把路给铺好吗?(愿意)小朋友们都愿意帮助我,真是太感谢你们了!那我们先去看看吧!哦,原来这条路是由各种图形拼成的。那小朋友们能告诉我,这里都有些什么图形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1、介绍铺路规则:对了,我在这边也准备好了铺路的材料,它们是跟路上一样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宝宝。呆会我会请每个小朋友帮我在路上铺上一块图形宝宝。假如,我请你拿一块三角形来铺路,那么你应该怎么办?(选出一个三角形放置在相应的图形里)——教师边说边示范。

2、帮小白兔铺路:依次请每位小朋友根据图形名称选择图形,并按一一对应的关系放置。

T:耶,好了,我们的路终于铺好了!真是辛苦小朋友们了,小白兔请小朋友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三、看画展。

1、说出都有什么画。

T:好了,现在我们可以来欣赏我的画展了。你们看,我都画了些什么画呀?(一张一张出示)

2、依次问:这画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引导幼儿完整回答“这是由xx和xx拼成的。”

四、幼儿操作:拼画。

1、指导语:小朋友们真能干!可是小白兔现在又碰到了难题了。刚才来看我的画展的游客都说我的画太少了,我还有这么多的画板还是空的呢。你们愿不愿意帮我再拼一些图画展示在这个画板上呢?

2、图形拼画:幼儿自由创作拼图。

(幼儿操作,教师从旁指导。)

3、请先拼完的幼儿告诉客人老师“你拼的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五、活动结束,交代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今天可真能干,帮助小白兔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铺好了路,还用它们拼出了那么多漂亮的图画。这些图形宝宝真有用,小白兔现在还想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我们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图形,现在我们走小路回去找找哪些地方还可以找到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宝宝呢。走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在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认识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图形的特点,进行组合,体验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

活动一开始,我展示事先拼好的作品请幼儿欣赏,并请幼儿说一说每个作品由哪些图形组合成的,还当场示范了小鱼,房子等图形的拼法。接着我请幼儿自己发挥想象,动手操作。但由于几何图形本身对孩子来说就属于抽象的东西,而且小班孩子的思维又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所以大部分孩子都是模仿老师的作品,只有少数孩子拼出了和老师不一样的东西。

从本次活动可以看出,孩子本身就存在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先请幼儿用同一形状进行拼摆组合,再过渡到两个图形,最后增加难度提升到用三个图形。这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用几种图形进行操作。

图形拼图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通过情景游戏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发现小区中的几何图形,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胸前挂一个图形牌,(圆形牌、三角形牌、长方形牌、正方形牌各5个)。

2.地上画有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大图形。

3.一段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1.教师:“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进来吧,咦,瞧瞧我变成了什么?”

2.教师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幼儿用身体变出不同的形状。

 二、认识图形

1.教师:“小朋友看看自己身上挂的小牌子,上面有什么图形,你认识它吗?”

2.幼儿自由观察。

3.教师:“谁来说说你认识什么图形,它长什么样子呢?”

4.教师用不同的`语气介绍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三、游戏:图形找家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教师:小朋友看看地上都有什么图形?等会儿老师放段音乐,等音乐结束时,请小朋友找到跟自己身上挂的图形牌一样的图形站好,并说说是什么图形,比如身上挂三角形的就站在地上贴有三角形图片上。

2.游戏重复2次。

四、寻找小区中的图形

1.让幼儿在小区中找找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

教师:我们小区里,有哪些东西也是这些图形呢,跟老师一起去找找吧!

2.教师带领幼儿走入小区寻找。

相关推荐

  •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
    2019-12-12 阅读全文
  • 大班美术教案-图形想象画 大班美术活动:图形想象画 小五班熊月娜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
    2019-12-12 阅读全文
  • 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也许以下内容“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合你胃口!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教学目...
    2024-06-08 阅读全文
  • 2025青岛版 方位与图形 教案 ——方位与图形[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有关方向知识的起始单元,虽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但由于方向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掌握,所以本单元教材内容只是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
    2021-09-29 阅读全文
  • 图形拼图教案精华12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玩的图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图形拼图教案 篇1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发现错误,能给予纠正2、说一两句意思完整的话,愿意与他人进口语...
    2024-12-06 阅读全文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

2019-12-12 阅读全文

大班美术活动:图形想象画 小五班熊月娜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

2019-12-12 阅读全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优质课堂,就是幼儿园的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准备教案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你在写幼儿园教案时要注意些什么呢?也许以下内容“串联与并联电路教案”合你胃口!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教学目...

2024-06-08 阅读全文

——方位与图形[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有关方向知识的起始单元,虽然这部分内容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但由于方向的知识比较抽象,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难掌握,所以本单元教材内容只是借助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感知东、...

2021-09-29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好玩的图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图形拼图教案 篇1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发现错误,能给予纠正2、说一两句意思完整的话,愿意与他人进口语...

2024-12-0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