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教案
发布时间:2023-12-12 酸碱教案酸碱盐教案内容十二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上好课的关键。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学生的反馈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全面的教学评估数据。如果你正为不知道如何编写教案课件而感到困扰,那么你来对地方了。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你精心整理了关于“酸碱盐教案”的一些相关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欢迎阅读和收藏,让我们一起探索创作的无限可能!
酸碱盐教案 篇1
本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质的原因。第二部分在酸和碱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了酸和碱之发生的反应-------中和反应以及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溶液的酸碱度等。
从整章的内容来看,都围绕着酸和碱这两种物质来学习的,所以能够清楚认识酸碱对学好本章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酸和碱在初中学生的概念中还比较陌生,同时新课改的教材中不对酸碱下定义,仅需要通过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和变色情况来进行判断酸碱。所以对指示剂的认识也犹为重要。本节作为该单元第一部分的第一课时,主要认识指示剂,并且能用指示剂来鉴别具有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实验方法,同时通过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物质区别的一般原理。
了解酸碱指示剂你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A 认识两种指示剂(酚酞和紫色石蕊试液).
B .掌握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化规律.
D .了解指示剂的发现. 了解如何简单运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质代替指示剂来鉴别物质的酸碱性。
在探究酸碱指示剂和酸碱作用的变色规律 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实验的现象分析实验的实质内容
在探究指示剂与酸碱变化规律过程中 运用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 观察物质外观性质――(利用旧知识)预测物质的性质(假设)――实验验证――观察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解释及结论)
如何区分食醋和氢氧化钙两种物质 从简单的物理方法 ――到化学方法 多种方法的探究 让学生懂的区分物质的一般原理
从两种物质的探究到多种物质的验证,让学生懂得研究物质从特殊(个别)物质为代表到一般(普遍)物质的研究方式
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问题上。通过观看感性的内容材料。培养学生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能力
让学生能在学习用石蕊试液区分酸碱的基础上,自行探究另一种指示剂。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能应用相同的实验原理。达到学一种具体的物质研究方法应用于其他类似物质的研究。
在自制指示剂的探究实验上,列举的都是生活中学生见过的物质。居然有如此的功效。让学生懂得即使是身边最不起眼的物质都有可挖掘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化学的同时,要着眼于平时对身边事物的细心观察 如何让化学知识你生活实际相联系。
1.实验探究和验证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所以必须通过实验方法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探究 本节课运用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物质变化的规律。然后进行多种的物质再次进行实验对总结的规律进行验证。
3.类推 实验仅有几种物质的验证 其他的酸碱和指示剂的变化也是如此
复习旧知识―― 总结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再利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新事物
教学过程:
[提问]紫色的石蕊试液中通入CO2气体,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
[追问]为什么会变红?
[学生解释]
[提问]1、除碳酸外,我们还知道哪些酸?
2、这些酸中滴加到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会有什么变化?
[设问]紫色石蕊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呢?指示的溶液的酸碱性。我们这节课探究的主题是酸碱指示剂。
酸碱盐教案 篇2
1.巩固酸、碱、盐的组成、命名和分类的知识。
2.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前面学习了酸、碱、盐的组成、分类和命名,学习了不少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学习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溶解性等,本节课对这些知识作一些练习和归纳,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1.让学生再仔细阅读和思考第一节教材中酸、碱、盐的定义,巩固对酸、碱、盐组成的认识。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3.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并指出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二、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正确书写金属跟酸、金属跟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大试管演示一小块钠投入稀硫酸铜溶液的实验。这实验也可在培养皿中进行,并用投影仪把实验现象投射到白色幕布上。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所产生的.现象。
1.金属跟酸、金属跟盐是否能发生反应,要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加以判断。
2.单质铁跟盐酸、稀硫酸等起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盐。
3.金属跟硝酸起反应时,由于硝酸的氧化性很强,一般不生成氢气。
4.钠、钾等化学性质极为活泼的金属,跟盐溶液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例如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生成。这是因为:
2Na+2H2O=2NaOH+H2↑
2NaOH+CuSO4=Na2SO4+Cu(OH)2↓
三、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运用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正确书写盐跟酸、盐跟碱、盐跟盐的复分解反应。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写出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复分解反应能不能发生,要考虑生成物中有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盐跟碱反应时,反应物中盐和碱都是可溶的。如上述练习中(3)能反应,(4)则不能反应,因Cu(OH)2不溶。
酸碱盐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和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将常见的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酸碱盐的通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三、教学方法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归纳、总结等,由此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为能在中考前的复习中让学生感到课堂压力不是很大,心里稍微轻松,对我们的复习课感兴趣,我以一名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入,将本节课即将复习的内容以小红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为情景逐步展示给学生。
1、将实验桌上的药品帮小红分类整理,从而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中涉及到的物质的类别。幻灯片再次展示是让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做到心总有数。
2、帮小红区别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石灰水,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交流签别方法的过程中涉及到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老师点拨之后让学生梳理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然后教师展示幻灯片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再次让学生掌握。同时也能起到一个让学生查漏补缺的作用。
3、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有的没有明显现象,帮小红如何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的过程中复习了酸碱中和反应需借助指示剂才能知道反应的发生程度。
4、酸碱盐化学性质除了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让学生继续帮小红将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进行总结,进一步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中的一些限定条件及反应类型,引出复分解反应。
5、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判断一些物质能不能反应,归纳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酸碱盐的通性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最后通过情景教学中学生所复习的知识,来完成一些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酸碱盐教案 篇4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这部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而和酸碱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都需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学生在做酸碱的题目时,有的学生对酸碱的化学性质做不到心中有数,有的学生不懂得利用酸碱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做题时与物质的性质联系不上,有的学生即使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那样做,没有清晰的解题方法和思路,全凭做题经验套解习题。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要让学生围绕酸碱的化学性质识别物质类别,认识单质、氧化物、酸碱,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之中,总结酸碱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学案的例题分析,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过程和方法:通过总结酸碱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学会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将常见的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归纳出酸碱的通性,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应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四、教学方法选择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归纳、总结等,由此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为能在中考前的复习中让学生感到课堂压力不是很大,心里稍微轻松,对我们的复习课感兴趣,我以一名九年级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入,将本节课即将复习的内容以小红遇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为情景逐步展示给学生。
1、将实验桌上的药品帮小红分类整理,从而复习酸碱化学性质中涉及到的物质的类别。幻灯片再次展示是让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做到心总有数。
2、帮小红区别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稀盐酸和石灰水,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交流签别方法的过程中涉及到了酸碱的化学性质,老师点拨之后让学生梳理出酸碱的化学性质,然后教师展示幻灯片酸碱的化学性质,再次让学生掌握。同时也能起到一个让学生查漏补缺的作用。
3、酸碱之间的反应有的没有明显现象,帮小红如何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的过程中复习了酸碱中和反应需借助指示剂才能知道反应的发生程度。
4、酸碱化学性质除了涉及到酸碱的性质,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让学生继续帮小红将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进行总结,进一步复习酸碱化学性质中的一些限定条件及反应类型,引出复分解反应。
5、酸碱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判断一些物质能不能反应,归纳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酸碱的通性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酸碱盐教案 篇5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以及用百分数解决问题等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总复习时,应将复习重点放在百分数的应用方面,同时要注重与分数乘除法问题的对比,分析百分数问题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在解题思路上的一致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通过总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发芽率、合格率等。所以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才能轻松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基础上,经历体验问题的形成和解决过程,引发学生对百分数问题的结构特征,解题策略和规律的深层次思考,克服学生消极接受的惰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构建自身知识体系。
本节课通过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集体交流,小结方法等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对百分数应用题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了学生对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优化。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生活化”、“数学化”得到和谐统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百分数单元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感受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百分数问题。
2、在百分数知识的迁移与综合运用中使学生经历一个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在百分数单元复习的过程提升数学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程与方法:
经历百分数的回顾和应用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及乐学的情感。
重点:
1、掌握百分数的意义,以及与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找准量和率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教学中的重点。
(一)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谈话:我们上段时间学习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板书:百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1、复习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判断:“4/5=80%,4/5米=80%米。请同学们说明理由。(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的比;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的比,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
3、复习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简。
【设计意图: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回顾,使学生把各类知识联系起来,系统性的建构知识。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自己探索,再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互化的规律,从而找出快捷的互化方法。为后面学习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二)根据信息,请同学们提出相关的百分数问题。
老师今年36岁,丁俊同学今年12岁。
问题:
1、老师的岁数是丁俊同学的百分之几?
2、丁俊同学的岁数是老师的百分之几?
3、老师的岁数比丁俊同学的大百分之几?
4、丁俊同学的岁数比老师的少百分之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根据给出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独立解答,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结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沟通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三)复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
我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问:
2、已知女生人数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3、已知男生人数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变式练习,运用对应思想,数行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让学生在“联”中求“变”,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路与方法,达到熟练解决问题的能力。】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
2、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值叫做利率。
问:什么是利息?如何计算利息?在计算利息时要注意什么?
4、计算:王叔叔2007年买了2000元国债,定期三年。三年国债的利率为5.4%。由于买国债可以免交5%的利息税,王叔叔可以免交利息税多少元?到期时,王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让学生敏锐的数学眼光和灵活的数学思维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得到训练和发展,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题结构更加明晰,思路更具条理性,也再次突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1、方方说:“书价是30元,书店给打了九折。”毛毛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50%。”园园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3”丁丁说:“我付的钱数是方方所付钱数的1.5倍。”请问他们各付了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创设开放性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并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对比,渗透了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使不同层中的学生都能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昨天我们班有2人请假了,大家能计算出昨天我们的出勤率吗?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应重视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据、获取数学信息,并从中选取有用的信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增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我们今后要用99%的努力+1%的灵感去创造100%的成功。
意义互化应用找准单位“1”
酸碱盐教案 篇6
1. 认知目标:了解某些化合物及其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离的概念;了解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2. 技能目标:通过溶液导电性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定义的总结,发展学生分析、总结、概括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从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理解酸碱盐的概念,正确书写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投影、蒸馏水、蔗糖、酒精、稀硫酸、电极、灯泡。
在前几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一些酸碱盐。在第八章的学习中,我们将较全面的了解酸碱盐的概念和性质。
在上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已了解溶液的一些性质,现在我们来看看不同溶质的水溶液的导电性。
除了金属能导电,某些物质的水溶液也能导电,为什么?
电流是如何形成的?
氯化钠固体溶于水后离解成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在通电的条件下,这些离子定向移动而形成的电流。所以溶液能导电。
1、电离:物质溶于水中,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电离。
2、电离方程式:
我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种化学反应,同样也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一种物质的电离,这就是电离方程式。
如何书写电离方程式?
左物质,右离子,等号连,脚码变系数。
物质发生电离后,为什么溶液不显电性?在书写电离方程式时如何体现这一点?
遵循电荷守恒。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等号右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
1. 认知目标:了解某些化合物及其溶液的导电性;了解电离的概念;了解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初步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酸碱盐教案 篇7
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网络,既注重了归纳总结与实际应用,又增大了课堂容量。
上复习课时,应少讲“点上”的知识,多讲“线上”和“面上”的知识,这“线”和“面”需要我们课前做好备课准备,我每次上复习课之前都要花很长时间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把该线、面上的部分或全部知识加以串联、提炼、比较和分类,让充满凌乱感的知识能“站起来”、“排好队”,理顺它们的关系。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我还精选了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加以巩固。这些练习题切合中考实际,难易程度上恰如其分。在课堂上适时的利用多媒体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这样把理论与实例结合起来,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授人一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将会受益匪浅。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尽可能使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认识。还要通过对各种题型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做进一步深化处理,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而这项工作不要由老师一手代办,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老师只需教给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
三、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
任何一节复习课都应是由师生互动来完成的。这种互动要比上新课时还要多。教师讲是为了引出内容的主线和设计教学思路,这条线可时常让其断开,把连接的任务交给学生,但要把学生的思路打开,一方面要让其感到自己在知识的连接上的掌握点和欠缺点;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读”和“练”可让教师及时了解他们在哪方面存在问题,如何采取对策。但提出问题要选题得当,采用讲、读、练结合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设计的知识点大部分是学生已经学过的,所以在课堂上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把紧张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愉快学习的过程,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味、有意思,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较容易的题目能够独立思考,认真做题,对于较难的题目,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宽松、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流进每位学生的心田。
当然我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设计的题目有点多,课堂时间只有40分钟,时间的确有点紧,课件中还有个别题未来得及呈现。这些只好放到下一个课时来完成了。所以今后设计题目时还需再精炼一些,对于课堂上的预设和生成还需要周全考虑。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如何体现复习课的大容量高效率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相信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我的复习课堂将会更加妙趣横生,异彩纷呈!
酸碱盐教案 篇8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谢谢你们,希望你们对我的课提出宝贵的意见。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酸碱盐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中考题中有不少题型是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3.复习复分解反应,金属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发生的条件。
1.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创新的科学品质。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 学生在做酸碱盐的题目时,不懂得自觉利用酸碱盐的性质规律分析题目,或者做出来也不清楚自己思考的过程。 所以这节酸碱盐的复习课首先让学生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出发总结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旨在帮助学生梳理酸碱盐部分的.知识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动手实验引导学生在解题时能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应用在解题中,如:物质的鉴别、离子的共存问题。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
利用氢氧化钠遇酚酞变红的实验现象 营造春天延边地区金达莱花开的教学情景,由酸碱遇指示剂变色的知识点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习题回忆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将各物质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能力。并组织学生讨论,找出能相互反应的并写出方程式,再进一步深入拓展归纳整理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总结完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复习常见离子反应,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哪些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的问题,跟进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鉴别题,应用酸碱盐的化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学习基本知识点是为了应用,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知识点解题的意识。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探究、讨论整理的环节偏多,所以课堂节奏的调控需要深入思考,需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处理和把握,以便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酸碱盐教案 篇9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验,学生就不会乏味,而且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提高。
本课学习目标是复习酸、碱、盐的性质,以及由性质引出来的酸、碱、盐的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将每组物质在区别时可能涉及的物质名称和仪器列出名单,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低起点、高要求的复习设想。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写在黑板上,问:“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什么共同点?”同学们都回答:“分别是酸、碱、盐的溶液。”我说:“你们能将它们区别出来吗?”学生开始分组讨论。
有的组的同学拿出小纸条将区别的试剂罗列出来,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盐的溶解性表一一核实,有的组的同学时而大声分辩各抒己见,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当同学们讨论结束后,我让同学说出他们的方案:
a组的方案有:(1)CO2、Fe(2)CaCO3、CuSO4(3)BaCl2、CuSO4(4)Na2CO3(5)BaCl2、FeCl3(6)Fe、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2、Ca(OH)2(10)CO2、BaCl2
b组的方案有:(1)看颜色、Na2CO3(2)CuSO4(3)Fe(4)测pH值(5)看颜色、FeCl3(6)看颜色、NH4NO3 (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2(9)敞口放置,看质量变化(10)组内的物质反应
c组的方案有:(1)HCl、石蕊溶液(2)H2SO4、石蕊溶液、CO2(3)用组内物质两两反应(4)Na2CO3(5)大理石、酚酞溶液、H2SO4 (6)CO2、酚酞溶液(7)CO2、石蕊溶液(8)HCl、CO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
d组的方案有:(1)CuSO4、Ca(OH)2或 Ba(OH)2(2)Fe、BaCl2(3)Na2CO3、BaCl2(4)石蕊溶液(5)AgNO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2、石蕊溶液(8)Na2CO3、CuSO4 (9)NH4NO3、BaCl2(10)BaCl2、AgNO3
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通过做实验对黑板上的方案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a组中的(7);d组中的(5)……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
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
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一个好的方案引起全班鼓掌喝彩,一个繁复的方案让同学们修理得一目了然。
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于是把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当成自主课后作业。本节课表面上没有复习罗列酸、碱、盐的性质,但学生学会了用酸、碱、盐的性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
本节课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创境设疑、诱思探究的策略,注重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但是由于实验分组太少(班上学生很多),有的学生没有动手实验,是这次探究活动的不足。
酸碱盐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第十单元课题1的内容,我将本课题分为5个课时,分别是《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常见酸的特性》、《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碱的特性及碱的化学性质》、《溶液导电性》,本次说课内容为第1课时《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这节课通过实验酸碱与指示剂作用,了解酸碱与指示剂作用颜色的变化,掌握酸碱的区分方法及基本特点,使学生掌握鉴定酸碱性的方法,对后面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讲叙酸碱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起好铺垫。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问题、总结知识能力。
2、掌握酸碱的区分方法。
3、培养学生的知识衔接、推理、归纳、总结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推理论、理论指导实验能力。
三、说课重点、难点:
1、重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2、难点: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推理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对酸碱有初步的认识,我对本课题内容讲解上作了调整,将溶液的导电性先作了讲解,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酸碱盐,这样对于掌握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有了更好的认识。
复习提问:什么是酸、碱,
结合所学知识引入新课:在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掌握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在溶液中碳酸、氨水分别以H+、co32-、NH4+、oH-形式存在,那么能使紫色石蕊、无色酚酞变色的到底是阳离子的作用还是阴离子的作用?电离出的阳离子全是H+是酸,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是碱,从定义中是否隐含着酸、碱在化学性质是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通过提问、假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使学生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化。
讲叙新课:实验[10-1],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观察好,记录好,并做好对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对比,分析中找出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结论,启发引导出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酸的共点是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碱的.共点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酸碱在溶液中的存在是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与指示剂作用时,酸呈现的颜色变化相同,碱呈现的颜色变化也相同,这说明了什么?探究出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并在脑海中初步形成酸碱在化学性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六、板书:
1、指示剂能验证物质的酸碱性。
2、
物质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
无色酚酞溶液
酸
变红
不变色
碱
变蓝
变红
3、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本质是H+,oH-与指示剂的作用。
练习:练习册P39,同步演练B13题。
作业:探究实验、练习册
酸碱盐教案 篇11
酸碱盐的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酸碱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中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主要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初步了解稀释浓硫酸的方法;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了解食盐、纯碱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酸碱盐知识的讨论、归纳小结,培养学生总结知识,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的学习能力;在知识迁移题、实验探究性问题、开放性试题、趣味性题、信息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应用酸碱盐知识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科内多知识点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保护环境、关心爱护环境的意识。
1、教学重点:通过化学实验,将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进行对比总结,培养学生对类似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推测的知识迁移能力。
2、教学难点:根据酸碱盐的性质分析常见离子的检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准备采用包括问题和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归纳法等过程式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式”和“讨论式探究”的复习法,即先给出实验题例,通过对题例的探究暴露错误,讨论发现问题,带出知识点,引出方法,由此教会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围绕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提问,实验习题,在练习、讨论探究中让学生复习酸碱盐的知识的同时,能力和思维得到提高,科学素养得到升华。
引入课题:由前面物质分类中的化合物引入,这节课复习化合物中的酸碱盐,重点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探究一,让学生讨论回顾常见酸碱盐,提出问题:你对它们有多少认识?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俗名和化学式,并探究这些物质的类别,引导学生如何认识酸碱盐,认识实验台上提供的物质的类别,为下一个活动打下基础。说出你最熟悉的一种物质的用途。
由用途体现性质过渡到化学性质的复习。首先提问:同学们你对常见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认识?如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硫酸铜分别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反应?揭示课题:通过化学实验,验证某些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并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部分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评价,从而归纳出酸、碱、盐的性质。从所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归纳出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展示另一个探究活动题目,以碳酸钠的性质为主线,通过魔术实验,制取“雪碧”、“牛奶”、“葡萄酒”,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并给以适度的引导,在探究中复习巩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再由学生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复分解反应,在兴趣、讨论、质疑中愉快的学习,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进行自我总结回顾,不但要弄明白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清楚?通过展示板书设计进行反思回顾,整理归纳,并通过精选的练习拓展延伸,并提示下节课将从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研究,除杂等反面进行综合复习。
酸碱盐教案 篇12
【教师点拨】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
1、酸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
(1);
(2);
(3);
(4);
(5)。
2、碱在溶液中均能解离出离子,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
(1);
(2);
(3);
(1);
(2);
(3);
(4);
小华进行归纳完以后,又对以上归纳进行了验证和思考,提出了以下一些疑问,你能帮小华解决吗?
有些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来判断是否确实发生了反应,他想设计一些实验来帮助他做出判断,你能帮小华完成吗?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
问题情境三:【师进一步引导,生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除了涉及到酸碱盐的性质,还涉及到酸碱指示剂、金属单质、氧化物的性质。请大家将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反应条件进行总结一下:
【提出问题】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请你快速判断下列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说明理由。
:请你归纳:
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需考虑的因素:
三、:反馈训练:【先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说思路、方法、根据、注意事项】(投影)
通过对以上情境知识的学习,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判断哪些离子不能共存?
盐:Ag++Cl-=AgCl Ba2++SO42-=BaSO4 Ba2++CO32-=BaCO3 Ca2++CO32-=CaCO3 2、离子共存的判断(判断的依据)
A、CO32-、H+、Na+、NO3-B、H+、Ag+、Cl-、SO42-
C、K+、NH4+、Cl-、OH-D、OH-、NO3-、K+、Na+
A、Cl-、CO32-、Na+、OH-B、NO3-、Cu2+、Cl-、Fe3+
C、NO3-、SO42-、K+、Zn2+D、SO42-、NH4+、Ba2+、Cl-
A.SO42-、Fe3+、Na+、OH-B.K+、SO42-、Cu2+、NO3-
C.Cl-、K+、SO42-、Na+D.Ca2+、Cl-、CO32-、Na+
A.Fe2+、Ca2+、CO32-、OH-B.Na+、SO42-、Cl-、OH-
C.Ba2+、H+、Cl-、OH-D.Ag+、NH4+、NO3-、OH-
A.BaCl2、Na2SO4、Ca(OH)2 B.MgCl2、CuSO4、NaNO3 C.AgNO3、BaCl2、K2SO4 D.CaCl2、K2CO3、NaNO3
1、在甲、乙两种溶液中,共有H+、Ag+、K+、Ba2+、OH-、Cl-、NO3-、CO32-八种离子,两种溶液中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则乙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应该是。
2、在A、B、C、D四种物质的溶液中含有Na+、Fe3+、Ag+、Cu2+、SO42-、Cl-、OH-、NO3-等八种离子,现将这四种物质的稀溶液两两混合,有如下现象产生:
来源:(-《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_初中化学工作室_新浪博客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酸与碱教案
导师在学校新学年开始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规划自己的教学内容。教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为您提供有关“酸与碱教案”的一些详细信息,读书就像是一次充满冒险的旅行,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探索更广阔的知识世界!
酸与碱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接触并试着解读诗歌语言里饱含的意境,以培养学生通过对诗歌的接触来走进诗人的内心,真正的理解并读懂诗歌。只有字斟句酌才能全面的感知诗的语言,而弄明白诗歌创作的过程,才能更好的把握诗人的心,同时也为自己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1、诗歌是一种通过意象来言志抒怀,所以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在看到文字的同时,有意去揣摩其中饱含的情意,并且要做到循序渐进,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过程,带学生学习的时候,最终的目的是学生能自行完成对诗歌解读。
2、本课的教学对象,刚刚接触诗歌,对诗歌有初步印象,通过前期的学期,能读懂诗歌的表面的意思,有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但鉴赏能力不够,所以这次学习,准确来说还是诗歌的启蒙阶段。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立足学生的知识水平,做适当的讲授。
教学目标
1、加深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初步学会赏析诗歌;
2、通过学习能够较好的分析诗歌表层的含义;
3、具有初步创作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怎么样通过文字感知作者的情感;
2、怎样做好给诗加“腰”。
教学策略
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并适当的运用诵读法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融合,以期达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很好的运用。
学法:主要是采用学生在理解课堂讲授的知识的基础上,配合适当的实战练习,让学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并很好的运用到作文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前检查
让学生背诵
2、导语设计
同学所背诵的诗都是富有一定情感的,采薇是感伤的,西江月是清新的,天净沙是落寞的。今天抛弃引导,自己感受一下。大家闭上眼睛,听我朗读《春夜喜雨》。这首诗写得很美,这种美主要通过诗的语言,大家可以留意一下,每个字都是用得恰到好处。缺少了,意思不减,感觉没有了。以“随风潜入夜”为例,“潜”字可以去掉,但是我们就感觉不到这细细的春雨,悄悄的来临,缺少了惊喜的味道。那我们注意到,这两个字都是处在两种事物的中间,它就像人的腰一样,精致的将各部位连接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既然“腰”有如此的魅力,那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学习一下,古人是怎样给诗加腰的。
二、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并设问点评(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苏轼苏小妹黄山谷三人谈诗)
2、暗写了加腰的要求,大家总结一下
①“腰”要符合全句的情感。美的事物要用能表现美的腰
②“腰”要能形象。如文中的拟人化的手法
③“腰”要传神。如“扶”的柔弱能很好的展现柳的美。
3、结合文中的例句来作详细解说。
三、实战演练
1、学习过的诗歌来练手,试着谈谈
好雨知时节明月别枝惊鹊
2、———风————叶,——童————笛。
(清风逗秋草,牧童弄短笛。先讲述情景,让学生按要求填空)
——阳————叶,——瓦————猫。
(暖阳抚寒叶,青瓦卧雪猫。情境讲述,让学生填空)
3、反三——作文的应用
冬天太阳
①写出高兴的感觉
(不知不觉冬天已来临,悄悄的为我们披上了毛衣,暖暖的太阳照在身上,像妈妈把我抱在怀里。)
②写出不高兴的感觉
(冬天带着刺骨的寒风钻进我的衣服里,哆哆嗦嗦的我,在屋外找着太阳,太阳呢,太阳呢,唉讨厌的乌云)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学习,让我们知道,再美的东西,如果我们没有用心去思考感受,它都会显得毫无生机。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做,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五、课后作业
用“放学、落叶、小狗”,写一段表现高兴和一段不高兴的话
板书设计:
给诗加“腰”
“腰”的要求:
1、“腰”要符合全句的情感
2、“腰”要能形象
3、“腰”要传神
酸与碱教案 篇2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前鼻韵母anenin及整体认读音节yuanyin。
2、学习声母与anenin组成的音节,读准三拼音,复习ü上两点省略的书写规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前鼻韵母anen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yuan,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尾音是什么?(它们的尾音是“-n”。)
2、对比读:ai—anei—eniu—in读后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3、听音,说说是哪个韵母,是第几声。
安全()黑暗()恩情()摁门铃()
(二)拼读anenin构成的音节。
1、出示:sh—ānshānzh—ēnzhēnl—ínlín(分别说声母、韵母各是什么?)
2、指名读、齐读四声练习。
shān(高山)shǎn(闪亮)shàn(扇子)
zhēn(打针)zhèn(地震)zhěn(枕头)
līn(拎东西)lín(树林)lǐn(凛冽)lìn(吝啬)
(三)学习带an的三拼音。
1、出示:g—u—ǎnguǎn等三拼音。问:这是一个什么拼音?介母是什么?an和声母做朋友,中间人既可以是i,也可以是u。
2、填空:j—ü—an()q—ü—an()x—ü—an()复习ü上两点省略规则。
(四)游戏。做“摘星星”的游戏
酸与碱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叫卖声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引导幼儿对温州的风俗民情产生兴趣。 2、感受温州街头叫卖声的浓郁地方腔,鼓励幼儿大胆学习用温州话模仿叫卖声。 3、通过模仿叫卖游戏,初步学习自我推销的简单技能。
活动准备:
1、各种水果(瓯柑、葡萄、枇杷、香蕉、杨梅、苹果、梨子),装入与幼儿人数相同的筐内。 2、街头叫卖的录像。 3、纸币若干,分给听课的教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录像里的人都在干什么?(放录像)提问:这是些什么地方?录像里的人在干什么?师:他们到底在卖些什么,他们都是怎么叫卖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放录像)
1、他们都在卖些什么? 2、对,他们一边卖,还一边怎么样呀? 3、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学一学。(现个别,后集体) 4、咦,你们发现了吗?许多卖东西的人都在用什么话叫卖?(温州话)『叫卖就是一边把卖东西买给别人,一边大声的叫着自己卖的东西』 5、真奇怪,为什么他们都用温州话叫卖呢?师:温州话是我们温州的方言,温州人都能听懂温州话,用温州话来叫卖,大家都能听得懂,就会有更多的人来买。
1、你们会说温州话吗?(请个别幼儿说) 请小朋友相互说一说,试一试,用温州话来与小朋友交流一下。(教师巡回辅导)谁 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请个别幼儿说) 2、除了刚才在录像中播放的叫卖声以外,平时你在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叫卖声?
以(出示瓯柑)这是什么?温州话怎么说?瓯柑是我们温州的特产,谁愿意用温州话来叫卖一下?(请个别幼儿,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叫卖声的特点)提示语:谁能叫得更响一点,把腔调拉开长一点更好,谁来试一试?(或者教师示范,幼儿比较。) 教师小结: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买你的东西,除了可以吧声音叫得响一点以外,我们还可以把声音拉长,加上“唉——”这样一些有趣的话,比如“买瓯柑唉—— ”。录像里的小贩很多都在边走边卖,这是为什么呢?(更好推销,方便顾客)那我们也来试试吧!
1、老师今天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水果(出示水果),有什么呀? 2、老师现在要请小朋友帮我一起卖水果。怎么买呢?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水果,把我们学到的叫卖本领,把水果卖给后面的客人老师,你们可要动脑筋想办法,把自己的水果推销出去。 3 、卖出去了吗?有的小朋友真能干,他不仅叫卖声音响亮,还把自己的水果夸的很好,说自己的水果又大又好,客人老师都抢着买呢?
这么多水果都卖出去了,真能干,我们带着剩下的水果再卖给别的客人好吗!
酸与碱教案 篇4
1、初步认识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重点:初步认识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性格和年龄的看花老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
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上半部,注意笔顺,共12笔。
2、理解词语。
“驻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团锦簇、接踵摩肩”5个词语意思。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
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讨论。
(1)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不少,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到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一自然段。
(2)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枯枝瘦叶――花团锦簇,一个花的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1、阅读“学习提示”。
一、阅读“学习提示”。
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
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
二、结合训练点,学习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
讨论:
(1)远看。“之间一片红云望不见边际“说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树……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从“炫耀”、“鼎盛”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B、这两个词与课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话有怎样的联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还出现怎样的情景?
C、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用拟人手法,写出花开得茂盛,显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时反映人们赏花的喜悦。)
(3)听到。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及琴声、歌声、笑声……
A、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声景?
B、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4)小结并过度,这是作者当时的见闻。那么由此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
(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
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
(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
(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插入联想与比喻区别的分析,易于让学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了什么?)
三、作业 。
1、《作业 本》第1、2、3、7题。
2、背诵第2段。
3、预习课后题2。
4、补充一些分辨“见闻与联想”的片段练习。
1、学习第三段,注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2、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一、学习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
(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2)句子比较:
①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
②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
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许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①如果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
②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学习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
1、《作业 本》4、5、6题。
2、情地朗读课文。
酸与碱教案 篇5
医疗、养老、工伤、生育、失业,这些基本社会保障,以前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部门“分而治之”。如今,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用一张“社保卡”统一这些基本保障功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今后还可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近期,北京市实行“持(社会保障)卡就医、实时结算”方案,1000万张社保卡已经开始分批发放到个人手中,今后老百姓将改用社保卡去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重庆市也将从今年11月1日全面停用医保卡,而换成社保卡,用于看病。
江苏部分地区也在推进社保卡异地双向结算,社保卡有望刷遍南京都市圈。
随着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以及电子技术的进步,和身份证大小相同的小小社会保障卡,与每一位公民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紧密。
据了解,社保卡是“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有效凭证,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规划,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的集成电路卡(IC卡),主要围绕医疗、养老、工伤、生育、失业等五大社会保险领域应用。
社保卡具有信息存储、电子凭证和信息查询三大功能。
信息存储功能主要是记录参保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户籍所在地等基本信息,以及社会保险缴费情况、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职业资格和技能、就业经历、工伤以及职业病伤残程度等信息。可以说,社保卡就是一个详实的个人“数据库”。
电子凭证功能包括:使用个人医疗保险账户就医;办理求职登记、失业登记,办理各类社会保障事务,参加职业培训,申请职业技能鉴定、劳动能力鉴定;办理户籍登记、出入境手续;办理社会救助事务、优待抚恤事务,领取社会救助金、优待抚恤金等。
信息查询功能是指持卡人可在街(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查询个人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的专业信息,及时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医疗、公积金缴纳情况,维护本人各类社会保障的合法权益。
今后,社保卡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扩展,比如为持卡人提供银行借记卡金融功能,甚至用这张卡来缴纳水电费、乘坐公交车。在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社保卡的这些新功能已经得到了应用,真正实现了“一卡多用”。
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行全国社会保障信息卡的工作,以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一卡通的目标。将来,养老、医疗、生育等居民基本保障,都将用统一的“社保卡”来进行处理、结算。
酸与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题西林壁》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体会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
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由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的赞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佳作,你们都积累了那些有关这方面的古诗呢?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初学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把不认识的自勾出来。,
指名读。正音
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
三、理解感悟
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读熟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
师生共同概括:
(一)、解诗题,知作者
说一说这首诗题目的意思吗?
说说关于苏轼的了解
(二)、抓字眼,明诗意
指名读古诗。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庐山只有一座,怎么在苏轼的眼中会呈现出这么多种形态呢?
师:你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
完成填空:从左向右看,庐山是_________;从上往下看,庐山是____________;从远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_;从近处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高处(山顶)看庐山,像____________;从低处(山脚)看庐山,像___________。
师: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用心去思考,你从哪看出来的
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
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想象一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三)、多诵读,悟诗情
师: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
师: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表达了他对庐山那赞美之情。你能不能用优美的语调把你对庐山的情感朗读出来?
生:用各种方法诵读古诗提供背景音乐: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有一个地方却很难让人理解:苏轼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
师: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师:总结,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板书)。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四、升华与拓展
1、观看成语故事片《盲人摸象》。
2、说说观后的感受。
3、举出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这个道理。
五、想象成诗人,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酸与碱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积累生字词,丰富语言积累。
⑵细品黛玉指点香菱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和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从中得到阅读和写作的启发。
2、过程与方法:
⑴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⑵研读香菱学诗的经历,从中获得学习语文的启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⑵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从香菱身上找到学习语文的启示。
教学难点
1、分析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能运用所学的人物描写方法到写作实践中。
教学准备
阅读《红楼梦》中相关内容,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课文的主人公──香菱。(板书题目)
二、检查预习
学生自读全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词语:起承转合、不以词害意、地灵人杰、穿凿、诲人不倦
文中涉及到的诗人诗作:“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王维、杜甫、李白、陆游等有关的文学常识。
三、作者、作品、主要人物简介
1、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是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来是汉人,后来成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间,从曾祖父曹玺起,三代四人世袭江宁织造60年,成了煊赫一时的贵族世家。后因清宫内部斗争激烈,其父被株连,获罪削官,家产被抄,家道日渐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极而衰的时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贫困。1762年他的小儿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绝,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终因贫病无医而去世(也有说1764年去世的)。
2、作品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凤、袭人、香菱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香菱简介: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后来正妻夏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四、整体感知
1、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2、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并作简短点评。
香菱面聆黛玉教诲后,于是按要求借书吟读。“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其苦心、专心如此,不能不令人赞叹。
当香菱拿到写作诗题后,“又苦思一回作两句诗,又舍不得杜诗,又读两首。如此茶饭无心,或坐卧不定”终得一首,因措辞不雅要求重写,“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段文字表现香菱构思时的专注神情,“出神”说明浮想联翩;“抠土”说明反复斟酌;“皱眉”说明用字不妥:“含笑”说明有了奇句,感到满意、欣慰。
写第三稿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甚至梦中喊出了“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香菱的苦心、专心、用心已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这样一个一心扑在诗歌创作中的人物,作者准确描写了她的一言一行和神情变化,联系香菱的苦心学诗与她的悲惨身世,我们怎能不感叹造物者的不公。这种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借鉴。
四、研读赏析
1、描写人物如能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巧妙得结合起来,比单一的运用一种写作手法会收效更大。大家找找文中有关宝钗、宝玉的相关语言描写,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如:宝钗:“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这个人定要疯了”“可真是诗魔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
宝玉:“会心处不在多,听你说了这两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这些都是香菱苦志学诗在周围人们心上的折光反映。侧面烘托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生动,更具体感人。
2、分析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专心致志,废寝忘食。
3、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香菱是一个精敏灵秀、悟性极高、心性脱俗的女子。
香菱极富文学气质,她早就想学诗了,但苦于没有机会,只好偷空看几首旧诗。进入大观园后,香菱深藏内心的饥渴一下子激发出来,“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甚至到了“呆”“疯”“魔”的程度。她对王维诗的品读,足见她的领悟力极高。
4、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香菱“苦志学诗,精血诚聚”,再加上她良好的资质、较高的领悟力;其次是有较好的老师指点,特别是善教的黛玉;第三是与大观园这个优雅、美好、洁净的环境分不开的,环境造就人,香菱在这里得到精神上的解放,她的聪明才智才得以显露出来。
五、拓展延伸
1、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转益多师,不耻下问。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2、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
六、布置作业
1、以“香菱学诗的启示”为题,讨论一下:怎样学习语文?
提示:
⑴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⑵转益多师,不耻下问;
⑶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2、填空。
⑴《》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⑵《》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⑶《》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⑷《》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曹雪芹
香菱(生)乐学善教黛玉(师)
自愿拜师乐于指导
质疑论诗
初读感知循循善诱
作诗改诗耐心点拨
专注勤勉诲人不倦
酸与碱教案 篇8
这次口语交际·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浓浓的乡情的有机组成部分,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借助策划活动,学习怎样和别人围绕着一个话题来讨论,商量出一个结果。而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基于对家乡的爱和关注,想象二十年后回故乡的情景,是本组主题学习的延续,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通过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们在策划浓浓的乡情的活动中,在多样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学唱思乡的歌唱,制作热爱家乡的图画,制作表现浓浓的乡情的小报,想象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等活动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组织一次成果展示,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朗读、演唱、办画展(小报)、习作交流会等形式中体验浓浓的乡情,感受创造的快乐。
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策划者,实践者,在倾听与合作中,学会学习,学会策划,学会表达,学会欣赏,学会创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能与同学就活动主题进行商讨,增强学生的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及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能大胆发挥想象,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通过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根据主题策划活动,列出节目表,并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在倾听与合作中活动,表演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表演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进一步交际与习作的效率。
1、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2、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3、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1、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家乡,是一个不管什么时候,一想起就会让人感到亲切的名字。乡情,乡思,乡愁,乡音,家乡始终是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叶落归根告老还乡 乡音无改鬓毛衰,古往今来,人们用各种形式和行动,表达着同样的情感──对故乡的依恋和热爱。你收集了哪些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诗句或歌曲?
教师要以饱满的情感,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浓浓的乡情,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欲望。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小组交流讨论:
⑴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⑵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可以提示采取朗诵诗词,演唱歌曲、家乡画展、我做家乡小导游、课本(诗词)剧、编小报等形式进行活动。
活动的形式,最好符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
⑶ 根据课前自己收集的资料,选择一个活动方案,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小组学习,彩排活动内容。
⑷ 小组具体商量内容、分工等事宜,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参与活动,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以人为本,给学生已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
1、过渡:
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2、分组列出节目表,把节目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3、以组为单位,围绕浓浓乡情表演,形式不限,可以是古诗诵读牵情思,可以是歌曲演唱道情思,可是挥毫泼墨画情思,可以是匠心独运写情思等等。组长抽签决定顺序,组员同时准备,齐心协力来比拼,准备时间10分钟。
4、分组表演,评优激励:
⑴ 各小组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他组认真观看,认真评选。
⑵ 交流本次研究活动的体会、收获以及感受等,评选出优秀活动小组、最佳创意小组、团结协作榜样小组、优秀设计小组等。
开展组际竞赛,并采用荣誉与行动捆绑的形式,激励学生参与活动,并设置多种奖项,多渠道、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款款的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如一杯茗茶,飘着悠悠茶香,越品味越醇香,越品情越浓烈。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去收集相关的资料,继续去了解家乡,建设家乡,为我们的家乡的明天出一份力量。
1、诵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谈谈诵读古诗后的感受,让学生体会又见家乡时感受到人事的变化。
3、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愿意为家乡出份力?家乡,有了你们的参与而日新月异,变化多多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以诗引路,促使学生认真想象,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思路。
1、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比如侧重变化写,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
2、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
3、想象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久别重逢的场面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1、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2、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3、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交流课内外积累的关于与家乡的好词好句佳段。阅读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引导学生适当地加以运用。
2、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1、自行思考,确定大致的写作思路。
2、动笔写作,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讲评中注意抓住学生的独特视角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的非凡而合理的想象进行评价;抓住学生的准确语句表达自己感情角度进行积极评价;抓住学生的个体进步进行评价。
2、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3、分两种类型展示:
优秀习作展示;进步习作展示,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作品赏析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达到听说读写综合发展,习作与口语交际携手共进的目的。
酸与碱教案 篇9
①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2.教学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句子含义及相互关系。
①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把“游”换成“画”好不好,为什么?
②小组议论后将无法解决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在各组充分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确定研读专题为“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
●研读“鱼游到了纸上”。
①找到相关段落,默读后说说“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聋哑青年画技高超,画出的鱼活灵活现,如同真的金鱼游到了纸上一般,这是对他的称赞)
②反复朗读,说说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使你感受到“鱼游到了纸上”的。
a.用小女孩的话直接赞叹。
b.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一样耐心细致,把每个部位画得形似;有时挥笔速写,捕捉金鱼的动态,画得神似。
c.写围观人物的赞叹和议论。
③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a.观察方法;认真看,仔细听。
④出示插图:作者略写了围观人们的赞叹和议论,如果让你具体描写,来表现青年画技的高超,你想怎样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后,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说一说)
●研读“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①默读相关段落,体会“游到了心里”是什么意思。(要对金鱼非常熟悉,掌握特点,做到胸有成“鱼”)
②快速浏览,找到相关段落,说说聋哑青年是怎样使金鱼游到自己心里去的。(结合“爱鱼到忘我的境界”,出神入迷地观察,持之以恒地刻苦练习,进而体会到聋哑青年的勤奋与执著)
③再次研讨作者所用的观察方法和描写方法。
a.长期仔细观察,并进行笔谈。
b.举止和神态描写。
④有感情朗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段落。
①自己选择摘抄描写聋哑青年外貌、神态或动作的语句。
②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啊,虽然我们不能同他交谈,却对以同他进行笔谈。你想对他说什么呢?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鱼游到了纸上 教案教学设计]
酸与碱教案 篇10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难点重点
(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二)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妪亦泣。”呢?
分析: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这两件往事是通过老姬的回忆串连起来的。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就失去了母亲的爱抚和关怀,但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于母亲也怀有更深的眷恋之情。现在,曾侍候过母亲的老妪来到轩中,常常指指点点,“某所,而母立于兹”;有时,还绘形绘声地描写母亲当年对儿女如何关怀。母亲早已逝去,然而母亲的遗踪如今仍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这一切怎能不引起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呢?因此,话语未毕,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至于老姬,一则因为“先姬抚之甚厚”,二则也有感于母亲一片慈爱之心,所以也随之哭泣。这一笔明写老姬,实际上进一步赞美了母亲的品德。
(三)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
分析:这件事情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前来探望。一见面,祖母就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比去,以手阔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哺哺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在写作上也还有借鉴的价值。
(四)课文第5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
分析:作者撰写(项脊轩志)一文之后,又有其妻来归一段情事。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既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一层从正面写。接着,作者又指出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记实,字字含情。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二、三两句写两年以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这一段记叙,语言平实,而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五)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分析: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六)作者写本文时,原是不分段的。而现在的各种选本里,都给它划分了段落,但划分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如“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课文中划在第2段里,有的选本则放在第1段末尾。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哪一种划分的方法比较合理,为什么?
分析:按照林纾的说法,这篇课文“有‘轩’字为主人翁,则人事变迁,家道坎凛,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春觉斋论文》)它记的是物,写的是情。如果说项脊轩是谋篇布局的一根明线的话,那么作者对项脊轩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自己亲人深挚的感情,像一根伏线贯穿全文。文章前半篇主要写作者在轩中读书之乐趣;后半篇转为怀旧,主要写“可悲”之事。因此,“然余居干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承上启下,以“然”字作转折。
这句话放在第1段末尾不妥。因为既已用“然”字作转折,那么这句话的重心在开启下文。换句话说,这句话跟下文的关系比跟上文的关系更为密切。顺便说一下,有的选本以“枢亦泣”为界,将“可悲”的事再分为两段:这样,上述那句话就应该独立成为一段,因为它管的范围至少要到“令人长号不自禁”为止。
(七)课文中用了不少叠字,试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分析:短短一篇课文,六用叠字来摹声、绘景、状物,以增加形象性和音乐美。
如用“寂寂”来烘托环境之清静,用“往往”来渲染门墙之杂乱,用“狐狐”来描摹小儿的哭声,用“默默”来状写作者攻读之刻苦。又如写月下之树随风摇曳,用“珊珊”;写枇杷树高高耸立,用“亭亭”。用双迭字,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而且诵读起来,音节和谐,更富美感。还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往往不是纯客观地状物绘景,而是“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既写物貌,兼写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往往”一词,既强调门墙到处都是,话语中又流露出作者对分家后出现的杂乱现象的厌恶和不满。如“珊珊”一词,既写出树影晃动时轻盈舒缓的样子,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项脊轩无比深挚的感情。再如“亭亭”一词,既使人想到树木高高耸立,又使人想到人之亭亭玉立,这一笔中间,寄寓了作者对亡人的感慨和惆怅,读来富有余味,黑格尔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美学》第一卷)。课文中的不少描写也正说明了这一点。
(八)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分析: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项脊轩的兴废变迁,一条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第一小节先写项脊轩的小、老、破、漏和昏暗,既而写经过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宁静和恬适,表现的是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之情和高尚的志趣、恬淡的心境。“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引起了对家庭生活琐事的回忆,而这些事又都与项脊轩有关,都表现了作者的悲哀之情:一是写了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表现作者对家庭衰败的哀痛;二是写母亲对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三是写了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含蓄地表达了怀才不遇、功名未成、辜负亲人的抚育和期望的无限沉痛的心情;四是写了亡妻生前在轩中的生活片段和轩以后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真挚情意。作者正是这样把经过选择的零散的材料集中到一定的空间中来,尽管这些材料看来互不关联,可它们都发生在项脊轩,作者用这一小屋的历史把物境、人事、所见、所闻、所感等等,有序地贯穿起来,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把它们统摄起来,经过滤,使这些本来互不关联的东西产生内部联系,在“形”、“神”上都得到和谐的统一。
(九)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
分析: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使人在情感上易于与之共鸣。在文章中作者借项脊轩来写事,这些琐事、琐谈虽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人生活之树上采撷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长流中最动人的浪花;是作者用心灵感受过的且感受最深的、历久不忘的,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小”、“琐”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例如写对母亲的怀念一事,作者早年丧母对母亲的慈爱不可能有太深的记忆,于是由老姬说出,极为自然。作者没有让老姬说出有关母亲的什么动人的大事,只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可谓平淡之极,但对于一个幼年丧母的人来说,是多么的亲切,多么的温暖,又多么让人怀念!所以,“语未毕,余泣,姬亦泣”,读者读之“亦泣”,正如王锡爵所说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侧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色?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是多有白描手法,不着任何色彩,这一点是本文和《阿房宫赋》最明显的区别。《阿房宫赋》多用排比、夸张、比喻,对宫殿、宫中的人、珍宝等极尽铺叙夸饰之能事,用词华美艳丽;而《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一事一物一人尽皆平实说来,“不事雕饰”,用语极为清新淡雅。但正是这“不事雕饰”“而自有风”。例如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作者无意于雕琢,只是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却十分真实感人。一见面,老祖母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语气亲切而又恢谐,贴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的心情。临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激动、喜悦和对孙子殷切的期望。倾之,“持一象笏至”,曰:“他日汝当用之。”寥寥几笔,平淡之至,但感人至深,“令人长号不自禁”;同时也准确地勾勒出一位慈祥、平易的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的老者的形象。
《项脊轩志》教案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洞、胜、凡、兹、过、竟、比、殆”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
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
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自制“项脊轩”图片。
酸与碱教案 篇11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话题作文《青春随想》教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备写人:秦金平
作文时间:
2课时。
作文目标:
1、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2、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品质,了解自己的特点,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作文要求:
解一些青春期的知识,以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形成良好的个性。
重点难点:
以歌颂青春为内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作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习作
作文流程:
一、导入:
步入青春,我们都会有自己的心愿和理想,这是我们对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应该热情鼓励;步入青春,我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个性,这时更需要加以引导,让我们健康地度过青春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步入青春,不仅身体要得到良好的发育,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团结合作的精神;步入青春,我们都会有成长的喜悦,让我们尽情地歌颂青春,赞美青春,建立自信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保持青春的活力与朝气。“随想”并不是随意,而是有着严谨的内涵。
二、写作导航:
(一)、你会点击话题吗?同学们,你们对“话题”并不陌生吧。可是“话题”就是作文的论题吗?如果认为两者一样就错了。“话题”是人们谈话或者描述、议论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或由来。因此,话题不完全等同于某一个论题,也不等于描写对象本身。尽管一个话题里包含着某一论题或某一描述对象本身,但它们不能直接和话题画等号。
话题作文,是围绕一个话题写出来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要运用联想、想象等多种思维方法,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体现对人生、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
话题作文有几种常见的命题形式:
1、命题式话题。如以“足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引言式话题。如以“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这个要求前有一段话“有人说‘有两种东西,一旦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一是青春,二是健康。’其实,失去后才知道可贵的又何止于此。”它的作用是把我们引到话题上来。
3、材料式话题。命题者提供的材料有文字材料,也有图画材料。本单元的作文训练题就是这种形式。
(二)怎样写作话题作文呢?
1、审清题意,确定话题内容。话题作文的题目、范围宽,选材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化大为小”,将话题锁定在某一内容上,以缩小选材的范围,迅速捕捉写作的切入点。
2、选择文体强项,明确写作文体。话题作文的不限文体,给我们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因此,擅长叙事的可选择记叙文,擅长说理的可选择议论文,擅长抒情的可选择散文,擅长想象的可选择童话,擅长讽刺的可选择杂文。另外,要注意题目要求中的“淡化文体”,不是忽视文体,文体的特征还是必须明确,若写记叙文就要写出记叙文的特点,若写散文就要处理好叙、议、抒情的关系。
3、拟个好的题目。“话题作文”往往是自拟题目,拟好题目,能使文章锦上添花。题目的拟定要根据文体、内容、中心反复推敲,尽量做到简洁、明确、生动、新颖独到。要注意的是:
(1)题目与文章要表达的内容有无关联,是否文题相符。
(2)不要过于宽泛,大而不当。
(3)不要老套。
(4)不要把话题当文题。
4、要有创新意识。话题作文的写作,应放开手脚,大胆创新。首先在立意上,要善于感受时代气息,不断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求异思维,反向侧问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还可以运用多项思维,从多个方面观察问题,努力寻找新的见解。其次选材要新。尽可能选取那些新鲜的人和事、科技新成果、街头新景象、家庭生活新节奏,所选内容不能人云亦云。再次构思要新。可以借助于记叙体、说明体、议论体、寓言等表现形式写作。最后语言要新。多用生活中比较鲜活的口语、流行语,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或诗词歌赋。
三、范文赏析:
把握青春
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青春,这个美好的季节,正是我们播种希望的时候,珍惜它,把握它,让它在我们手中放出夺目的光彩。
少年的我们爱追梦,喜欢无拘无束地自由放荡,喜欢时尚风情,喜欢无尽的天籁之乐。可我们又知道,青春年少当发愤图强,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应让它随风飘走,把握这生命的盛夏之旺季,应该是我们青春无悔的一份答卷。“时乎时乎不再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豪言壮语应该提起我们的注意,把握现在,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时,才后悔当初,那也只能是秋风中孤雁的一声哀鸣罢了。
青春的心跳是那么的起伏不定,它需要一个领航的人将这只不定向的小船引向光明。把握好方向,千万不要迷茫,把握自己,千万别再悲伤。青春的少男少女们,还不太成熟的果实请不要去摘它,即使表面甘甜可里面却是酸涩。幼嫩的心请不要将它伤害;把握好自己,在未破蛹成蝶之前,请不要急着说出天长地久的豪言。
青春是什么?青春是希望。青春最需要什么?青春最需要好好把握。无悔的青春,完美的答案,把握好它。待到秋风吹过时,回想过去,自己的认真把握,干好了该干的每一件事,至少“这”也是对我们生命的一种交代。将青春握在手中,将希望铭记在心头,带着希望与梦想,去追求,去奋斗,去创造青春之辉煌。
[点评]:青春是什么?有人说青春应该像玫瑰那样热情如火,像百合那样洁白无暇,像玉兰那样馨香四溢;也有人说青春应该有参天大树般的挺拔,有巍峨高山样的胸怀,有绵延流水似的坚韧;更有人说青春是一幅彩色的画,一首欢快的歌,一篇朦胧的诗……其实,青春就是我们,我们就是青春,青春是我们的特点,我们是青春的化身。“青春”这个话题,可以让我们谈理想,说启迪,可以叙述青春的故事,青春的心绪。这篇文章情真意切,语言优美,发出了青春的呼喊。“青春的风铃吹开了心扉,青春的彩笛吹动了梦想,青春的音符带动我奔向希望。……”文章开篇便把我们带入“放出夺目光彩”的“美好季节”。接着表达了对青春的赞美和歌颂。青春是美好的,青春又是易逝的。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只有在青春的时候奋发努力,老了才不会后悔。青春的心又是多变的,需要我们慎之又慎,“还不太成熟的果实请不要去摘它”。语句形象生动,含蓄隽永,可谓语重心长。“带着希望与梦想,去追求,去奋斗,去创造青春之辉煌。”文章结尾是对自己的激励,也是对主题的概括。
四、文题集萃:
1、梦想;
2、的明天;
3、长大的感觉;
4、我生活在。
五、审题思路:
1、例如:梦想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这样设问:
(1)为什么要有梦想?(谈梦想的作用和意义)
(2)我的梦想是什么或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梦想?
(3)怎样才能实现梦想?写作时因篇幅有限,“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般只要选一个角度,围绕一个问题。选择角度,要侧重于自己易写、易出彩的那个方面。
2、例如:的明天这道题目要求本文内容应论述或叙述明天将要发生的事情,思路没有限定,可任你在想象的王国里自由驰骋。写作时,既可以写距离较近的,接近现实的,比较具体的内容,如《快乐的明天》、《自由的明天》等,也可以写距离较远的,离现实很遥远的,如《外星人的明天》等。如果写前者,一般可以写成反映当今社会的人与事的记叙文,借助想象实现心中美好理想,表现出一种昂扬向上,追求美好事物的风貌;如果写后者,可以在当今科技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借助科幻形式实现今人的许多美好梦想,表达人类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
酸碱性教案(集锦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酸碱性教案 篇1
一、课题内容
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水的组成。
二、课型
实验探究课。
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在科粤版教材《水的组成》这一节,首先通过图文配合的方式介绍了水的物理性质。在水的组成专题下,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教材中给出了阿伏伽德罗定律供学生利用,从而推理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我认为这一部分对学生的信息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应当予以适当简化。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通过分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而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强他们进行多视角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六、教学重点:
电解水的实验。
七、教学难点:
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
八、教学准备
水电解器、直流电源、火柴、酒精灯、木条、电解用水、氢氧化钠溶液
酸碱性教案 篇2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 1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点滴板、滴管;花。
2.学生准备:每小组自制2~3种指示剂。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酚酞试液、
[教学程序]
[提问]成红色
探究实验:稀盐酸、稀硫酸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的`反应。
[小结过渡]: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与锌粒及氧化铜粉末反应,由此可见,它们在性质上是有了些共性的。为什么它们会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呢?
探究实验:氯化钠导电性实验。
[提问]:氯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导电?
回忆物理中学习的导电的原理,推测氯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
FLASH动画展示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过程,解释电离的概念,介绍电离方程式。
[结论]: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着能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探究实验: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导电性。结论:稀盐酸与稀硫酸都能导电。
[分析]:为什么稀盐酸和稀硫酸能导电?
[归纳]:稀盐酸、稀硫酸中都存在着相同的阳离子──H+,所以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具有了相似性。不仅稀盐酸、稀硫酸中存在H+,还有其它的一些物质也能电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我们把它们归为一类物质──酸。
[小结]:)探究思路──通过实验发现一些物质具有共性,试图去解释具有共性的原因,通过对导电性的探究,发现存在相同的阳离子──氢离子,归纳出酸的概念。
[自主探究]:碱
[评价与小结]:评价自主探究成果
[新知识提示]:氯化钠属于哪一类物质?
[课外学习]:什么是盐?
探究学案:什么是酸、碱、盐
[示范探究]探究活动一:
稀盐酸稀硫酸、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粉末
结论:探究活动二:导电性实验发现:
稀盐酸_______(能、不能)导电; 稀硫酸 原因:什么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acid)。
[自主探究]
铁溶液
结论:探究活动二:
______(能、不能)导电。
原因:
______的化合物叫做碱。
酸碱性教案 篇3
一、引入
1、食醋为什么会有酸味?
2、苹果、橙子、柠檬葡萄等这些水果为什么都有酸味?
3、石灰水中含有的Ca(OH)2;NaOH;Cu(OH)2等都是碱。
二、酸碱指示剂
1、指示剂的概念
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通常也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说明:①指示剂变色简记方法:酚酞遇酸仍无色,酚酞遇碱红艳艳;
石蕊遇酸紫变红,石蕊遇碱紫变蓝
②注意: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可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说指示剂使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变色。
3、指示剂的应用
酸碱指示剂主要用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如实验桌上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液体要检验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可用试管取少量溶液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显红色证明是酸性溶液,如果显示蓝色证明是碱性溶液。
想一想: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小结]
检验溶液是酸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
溶液为酸性溶液。
检验溶液为碱性的方法: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或者滴入
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4、指示剂的替代用品
酸碱指示剂除了常见的石蕊和酚酞外,还有其他的植物色素,可以用作石蕊和酚酞的 代用品,如牵牛花,月季等。
几种植物花朵的酒精浸出液在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练习:
⒈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2SO4、蒸馏水、NaOH溶液,能把它们一次性
区分开的试剂是
() A. 酚酞B. 铁片
C. 石蕊试液 D. 二氧化碳气体
⒉ 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HCl、蒸馏水、NaOH溶液,能否用酚酞试液将
它们鉴别出来?(提示:HCl + NaOH=NaCl + H2O(中性溶液))
三、常见的酸
1、浓硫酸、浓盐酸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2、浓硫酸的特性
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腐蚀性):
吸水性:能吸收现存的H2O,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能把纸或木材里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n(H):n(O)=2:1]; 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水而不是氢气。
3、浓硫酸的稀释
稀释浓硫酸时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热量?
注意: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
水倒进浓硫酸里。
B、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干抹布(软布或棉花)轻轻地拭去,
再用大量的水冲洗,而后涂上碳酸氢纳稀溶液。
C、如果将稀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用大量的水冲洗。
浓硫酸稀释的错误操作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 想一想
分别盛放浓盐酸和浓硫酸的两个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不考虑水分的蒸挥发), 两瓶酸的质量、质量分数各有何变化?应如何保存?浓盐酸:溶液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四、酸的通性
酸具有通性的原因是它们在溶液中解离出共同的`氢离子。酸的通性(以盐酸、稀硫酸为例说明酸的通性)如下:
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注意: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氢后面
的金属则不能;
B.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越前面的金属,反应现象越剧烈,速度越快,如Mg 反
应有明显放热现象;
C.强氧化性酸与金属反应后,不能生成氢气,而是生成水。如浓硫酸、硝酸等强
氧化性酸;
D.该类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碱反应
H2SO4 + Cu(OH)2= CuSO4 + 2H2O HCl + NaOH =NaCl + H2O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HCl + AgNO33HCl + CaCl2 ==CaCl222O
五、酸的分类和命名
含氧酸:多数按中心元素命名为某酸,如硫酸(H2SO4)按是否含氧
无氧酸:命名为氢某酸,如盐酸(HCl)又叫氢氯酸 一元酸:HCl、HNO3等
能解离出 (醋酸CH3COOH为一元酸) H+的个数二元酸:H2SO4等 三元酸:H3PO4等
练一练: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溶液,它能使无色酚酞溶液 (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呈无色 D.变紫色
2.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是 ()
A.NaCl B.NH3 C.HClD.NaOH
3.下列物质不能由金属和稀盐酸直接制取的是 ( )
A.MgCl2 B.FeCl2 C.CuCl2 D.FeCl3
4.某同学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做法是()A.先用较多的水冲洗B.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酸碱性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第三章“水氢”的内容可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水和氢气,第二部分为原子结构知识的扩展。对于第一部分而言,教材第一节以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为题,讨论了水与工农业生产等的紧密关系,在学生了解了水污染产生的严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义之后,就应该对水作进一步认识,但教材只讲了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组成,把水的化学性质分散到以后的其他章节中去,而把本节重点放在分析水的组成。教材的编排还注重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本节是在学习了原子、分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基础上编排的,因此,通过本节的学习,巩固和加深了这些知识。通过实验现象引出的氢气,又为学习氢气的性质作出铺垫。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b、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了解水的化学式;c、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并可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②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b、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探究能力。
③德育目标:a、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b、通过观看有关水资源和水的污染的录像,增强环保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和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确定组成水的成分元素。
②教学难点: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即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二、说教学
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
1、以问题导入新课,简洁明了在讲授新课前,通过计算机展示出两个联系实际的问题,然后进入新课。
2、归纳出水的物理性质展示一杯水,培养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结合教材探究出水的物理性质。
3、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三、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辨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组织,并体现以下特点: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重点改进了演示实验,利用实物投影将实验投在屏幕上,将实验加以放大,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实验装置、步骤、现象都展现在每一个学生眼前,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让每个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突出了重点。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4、优化教学过程: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景,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通过计算机不仅能学懂、学会、学活、学精,而且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状态,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小班教案(内容十二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班教案《认识图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综合运用搓、团圆、压扁、粘合、捏等技能,表现出常见
的水果特征。
2、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捏出自己喜爱的水果。
活动准备:
1、橡皮泥若干盒。
2、泥工板若干。
3、水果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问,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夏天来了,水果也多了起来,小朋友知道夏天有那些水果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夏天有西瓜,李子、桃子、黄金瓜、梨瓜等等,那这些水果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小结)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水果的特征。
1、引导幼儿说出水果的特征。
教师:今天,胡老师带来了许多水果的图片,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图片上的水果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水果的特征并用语言表达)
1、和幼儿一起讨论这些水果的制作方法。
教师:刚刚我们看见了那么多的水果,今天,胡老师就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用橡皮泥做水果,好吗?
教师:苹果是圆圆的'。上下有小坑。可以先把橡皮泥团圆,再在橡皮泥的上下压按出小坑。香蕉是弯弯长长的,可以把橡皮泥搓成长条以后弯曲而成。西瓜可团圆后在捏长一下,把它变成椭圆形。
教师:小朋友还可以再想一想,你还吃过或看过什么水果,它们是什么形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做。可以自己试一试,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看看应该怎么做。
三、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幼儿作品。
1、教师请小朋友起来说一说自己做了些什么水果,是怎么样做成的,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收拾教具,结束活动。
《小班手工教案:好吃的水果》摘要:和幼儿一起讨论这些水果的制作方法。 教师:刚刚我们看见了那么多的水果,今天,胡老师就让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用橡皮泥做水果,好吗? 教师:苹果是圆圆的。上下有小坑。可以先把橡皮泥团圆,再在橡皮泥的上下压按...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根据要求进行美工创作;
2、通过美工活动的进行学习运用手部小肌肉进行"撕、贴"活动;
3、通过活动的进行让幼儿体会美术创作的积极情绪。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开铅画纸(画有苹果)。
2、红色、绿色美工纸若干。
3、固体胶管。
4、桌椅
活动重点:
使幼儿掌握撕纸的技巧及粘贴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呈现画有大苹果的铅画纸,问①小朋友看到了什么②小朋友想一想苹果是什么颜色的
2、简述及活动目的,并倾向朋友想一想自己想把苹果贴成什么颜色的(强调要贴在苹果图形内部)
3、进行示范活动告诉幼儿如何用手指撕纸、如何用胶水粘贴
二、操作过程
1、幼儿进行创作活动。
2、老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交流、分享
1、夸奖孩子们贴的苹果非常的漂亮。
2、请愿意介绍自己苹果的小朋友来讲讲。
3、把自己的'名字写上(可以老师写,也可以鼓励小朋友自己创作非凡符号表现自己的名字)
四、延伸活动
假如时间答应或者孩子们爱好还是很高的话,可以鼓励孩子们给自己的小苹果画上叶子等其他的添画。
活动反思:
以往的美术绘画活动多以临摹为主,对树的颜色、形状和布局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照着教师的范画来涂色、布局,根本没有自己的想象和个性,而且评价的纬度是单一,更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夏天,幼儿园内的树种类多,树叶茂密,大小高低应有尽有,是进行此绘画活动的好条件。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正确的方法沿直线撕纸。
2、发展手眼协调的能力,锻炼小手指肌肉。
3、体验完成作品的快乐,初步尝试简单合作。
活动准备
冰激凌底板3份,范例1份,操作纸若干,各式冰激凌图片,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冰激凌图片,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夏天到了,在炎热的夏天里小朋友们喜欢吃些什么呢?”
师:“你们喜欢吃冰激凌吗?我带来了很多冰激凌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出示范例,激发创作热情
师:“我也做了一个超级冰激凌,你们看!”
分析冰激凌的材质和上面糖果制作的方法。
三、幼儿尝试制作冰激凌上的小糖果,学习正确的沿直线撕的方法
1、交代操作要求。
师:“你们想用漂亮的纸撕一个正正的长方形的糖果吗?”
师:“这张纸上有两道线,一会就请你用自己能干的小手沿着这两道线去撕出长方形的糖果来。看谁的小手最能干,能把线撕得直直的'。”
2、幼儿尝试,教师指导。
3、小结:两只小手伸出来,紧紧捏住小纸片,一下一下向下撕,慢慢撕。
四、合作创作糖果冰激凌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大冰激凌,但是上面没有糖果,请你们做糕点师来给它装上糖果吧!”
1、介绍材料
师:“这里有撕糖果的纸,这是什么?”(辅助材料:水果块。)“撕完了糖果,你还可以用这些水果块装饰一下你的冰激凌。”
2、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五、活动小结、作品展示
师:“我们把冰激凌带给娃娃家的娃娃和他们吃吧!”
一起品尝冰激凌,体验活动的乐趣,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愿意参加集体美术活动,并在《手印大集合》活动中体会到愉快的情绪。
2.技能目标:在活动中掌握印画的用法并在生活中运用,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3.认知目标:了解用手掌印画的基本方法,知道每个人印出的手印是不一样的。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用印手掌的基本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在指导下正确沿着边框将自己作品撕下来。
2.活动难点:体会到集体活动中的开心,愿意分享自己的作品并大胆进行介绍。
三、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彩色卡纸、卡纸大树模型、颜料、颜料刷子、胶棒。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使用颜料的经验和使用胶棒的经历。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手指谣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手指谣放松小手指,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准备。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小鸟和小田鼠》的手指谣,并复习。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美术小天地又来和我们见面了,这次在活动前让我们先放松一下自己的小手,为接下的活动做准备吧。
(手指谣:小鸟小鸟飞在大树上,小田鼠小田鼠藏在大树下;喇叭花喇叭花往上爬,喇叭花喇叭花变成小电话;叽叽叽叽喳喳喳喳,咦他们在说什么呢?)
(引导语:原来小鸟和小田鼠说他们为今天小朋友的美术小天地准备了小惊喜,让我们一起来猜猜看吧!)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
师:小朋友一起猜一猜这个神秘礼物是什么吧。
(预设性回答:①是一个很好看的小猪佩奇,因为我昨天刚看了小猪佩奇的动画片;②小鸟很喜欢在天上飞,所以带来的一定是蓝蓝的天空;③我觉得一定是我们没有见过的物品,来给我们惊喜的。)
(教师小结:大家对这个神秘礼物进行了大胆猜测,每位小朋友积极举手发言流畅表达真是棒极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注意事项】在试讲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语言引导小朋友去猜测,在试讲过程中教师抛出的问题要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切不可提问“是不是、能不能”此类封闭性问题。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引导小朋友观察材料,并鼓励幼儿集体讨论。
(1)教师出示材料,幼儿观察。
师:刚刚小朋友对这个神秘大礼包进行了猜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里面都有什么呢?
(试讲指导:教师带领幼儿观察本次活动的材料,对小朋友的回答要积极进行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求知欲和自信心。)
(预设性回答:①里面有颜料,我们原来用过,五颜六色的很好看;②有剪刀,这个我们家里也有,还有很多的卡纸。)
【注意事项】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自己带来的材料,鼓励小朋友们积极发言,在提问过程中不可以教师自己去说照片里的内容,幼儿表述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面对幼儿无法流畅表达是也要始终面带微笑表示鼓励。
(2)幼儿集体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带来哪些美术小活动。
师:小朋友,大家看到这些材料后认为我们这次活动是要做什么呢?大家找到自己小伙伴一起讨论一下吧。
(试讲指导:教师在幼儿讨论的时候要进行巡回指导,面对没有找到好朋友讨论的幼儿及时提供帮助,用语言指导幼儿找到小伙伴进行讨论,并用点头或点赞的方式给予鼓励。)
(预设性回答:①我们可能这次活动要学会怎么用颜料画画;②这次活动可能是带领我们一起认识颜色。)
(3)教师讲解本次活动主题,幼儿认真倾听。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次这个颜料并不是涂在纸上,而是在涂在大家的手上,然后将自己的手掌印在纸上,这样纸上就有我们每个人专属的手印了。
(教师小结:小朋友对我们这次活动的材料进行了观察和认识,也对主题大胆猜测,大家在集体讨论的时候都积极发言,在老师发言的时候大家都认真倾听,真是不错。)
【注意事项】在试讲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和换换相扣,上一环节幼儿认识到今日手工课程要用到的材料,所以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小朋友进行集体讨论并教师讲解本次活动的内容,幼儿认真观察,从而循序渐进的实现活动目标。
2.老师邀请小朋友动手制作出属于自己的手掌画。
(1)教师示范如何用手印叶子,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用手印叶子吧。
(试讲指导:在示范的时候教师放慢速度,保证每位幼儿都观察到步骤,在示范之后可以将重点环节再次重复示范,加深幼儿印象。)
(印叶子步骤:将空白卡纸铺在桌子上,用颜料刷蘸取自己喜欢的颜色,均匀的刷在自己手上然后将自己的手掌印在空白卡纸上。)
(引导语:小朋友都认真观察了老师刚刚的操作过程,那接下来老师将材料发给大家,我们一起试试吧。)
【注意事项】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时候可以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这样让考官清楚自己进行的环节过程,也会突出师幼之间良好教与学的过程,并且使得试讲更生动,从而实现技能目标和活动重难点。在小朋友自己动手尝试的时候教师尽量用语言鼓励幼儿自己操作,不要出现教师帮忙做手工的'现象。
(2)教师分发材料,并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
师:接下来老师将这次活动用到的颜料、空白卡纸还有刷子分发给大家。
(引导语:小朋友们,在收到活动材料之前,老师要说一下我们这次活动要注意,颜料是用来涂在手上印在纸上的,所以我们的颜料不可以出现在衣服上或者是脸上哦,在活动中小朋友要注意互动互助,和平相处哦。)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拿到属于自己的活动材料了。那接下来就到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请小朋友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起试一试吧。)
(3)幼儿大胆尝试手掌画,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朋友们请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一起试一试吧。
(指导要点:在幼儿进行尝试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面对幼儿出现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指导的时候注意语言的儿童化和温柔,不能斥责。)
(预设情况及处理:幼儿在印手掌的时候没有将颜料涂在手上而是涂在了桌子上。
解决方式:小朋友在桌子上也涂上了颜色,虽然也是好看的但老师觉得如果可以将颜料涂在手上再印在纸上才是最好看的,小朋友试一试吧。)
【注意事项】教师在幼儿进行自主手工的时候要进行巡回指导,对小朋友在手掌印画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与此同时要对小朋友的作品作给予肯定,增强小朋友自信心从而让他们对手工活动产生兴趣,实现本次活动的情感与技能目标。
3.教师邀请小朋友将自己的作品沿着边框撕下来装饰在树上。
(1)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作品怎么才能保存在班级。
师:小朋友我们怎么才能讲我们做好的作品一直保留在班级呢?
(预设性回答:①把我们做好的手掌贴在墙上②我们可以给自己的小手掌起一个名字,这样手掌就一直在我们心里了③我们可以多做几个手掌印,这样班级就被我们铺满,手掌也就留下来了。)
①教师出示大树的模型卡纸。
②引导幼儿将手掌印画撕下来贴在树上。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刚大家做的小手掌实在是太美了,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们将自己印出来的手掌沿着边框撕下来,贴在树上,这样我们就能一直就下来啦。)
【注意事项】教师在试讲到这一部分要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撕下来贴在班级中,在使用撕扯或是在粘贴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教师仔细讲解使用方法确保幼儿正确使用,在手工活动中保障幼儿安全。
(三)结束部分
教师邀请小朋友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并鼓励幼儿发现自己印画作品和别人印花作品的不同点。
师:现在老师邀请小朋友上台分享自己的手掌,并说一说自己的和别人手掌有什么不同。
(预设性回答:①我的手掌是蓝色的,因为我最喜欢蓝色;②我的手掌比别人的大一点,因为我的男生。)
五、活动延伸——图书角延伸
教师引导幼儿来到图书角,一起看一看还有小手还有什么有趣的功能。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坐上老师的小火车去图书角看看更多有趣的事情吧。
小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玩具进行曲》,能有表情地演唱,表现出歌曲的欢快情绪。
2、进一步感知和表现歌曲的乐句。
3、积极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钟声音乐)、玩具进行曲音乐。
2、请帖、节奏卡、彩带、玩具若干。头饰:手指士兵、国王。
3、影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有这样一个玩具王国,里面住着很多神奇的玩具,每当深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它们就会出来活动,等到清晨天亮的时候,它们又会回到原来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玩具们是怎样出来活动的。(放音乐)幼儿随教师做出玩具由睡觉——慢慢醒来——揉揉眼睛、伸伸懒腰、摇摇脑袋、还长出小手——跳舞——睡觉。
2、老师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老师今天收到玩具王国的国王送来的请帖,他邀请我们到玩具王国参加他们的联欢会,你们想去吗?我们准备一个节目好不好,老师知道玩具国有一首很好听的'歌叫《玩具进行曲》,我们把它学会去玩具国参加联欢会好吗?
二、学习新课。
1、教师清唱一遍歌曲(边唱边做动作)
2、这首歌曲听上去比较欢快,小朋友想一想它会是几拍子的音乐?在去玩具国之前,我们要先知道破译玩具国大门的密码,老师这有一个开启玩具国大门的密码x x你们在按门铃时门铃通常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叮咚)我们一起把密码说出来(叮咚叮咚)
3、发声练习
4、教师给幼儿放影像让幼儿欣赏。幼儿欣赏后说出画面上都有谁?分别在做什么?
(1)、师弹唱旋律教歌词。
(2)、教师教幼儿歌曲。要求幼儿用表演唱的姿势演唱。
三、活动延伸
1、教师扮演手指士兵进行军训: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稍息、立正、原地踏步走、在头上、肩上、腿上、脚上走。
军训完毕(放音乐)幼儿随手指士兵边唱边做手指游戏绕场两周来到玩具国的门口。按门铃幼儿一起说出密码:叮咚叮咚
2、国王:欢迎你们来到我们王国来,你们已经破译了我们王国大门的密码,你们真棒,请进!
幼儿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游戏规则:幼儿分成两组,音乐开始,唱到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时,第一组幼儿走出来在彩带上踏步;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时,第二组幼儿走出,在彩带上踏步,第一组幼儿退回去,在彩带后踏步,以此类推。
3、国王为幼儿准备玩具,依据所提供的玩具进行创编歌曲。
教师教育幼儿在玩玩具时要注意爱护玩具,轻拿轻放,不要用力摔破坏玩具,有玩具小朋友要一起玩,不要抢。
4、幼儿随音乐边唱边走出活动室。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泥娃娃的外形特征,并尝试按某一特征来分类。
2、愿意向同伴介绍各自的记录方法,体验给泥娃娃分家的快乐。
活动准备:
泥娃娃图片、记录表、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知道泥娃娃是我国民俗工艺品
1、小熊开了一家泥娃娃店,你在哪里也见过泥娃娃?
小结:泥娃娃是我国江苏特有的民俗工艺品,代表着吉祥如意。
二、观察交流——观察泥娃娃的外貌特征,找到泥娃娃身上的共同点
1、泥娃娃找朋友
(1)请你们仔细找一找,他们身上哪些地方是一样的?
(2)还有哪些泥娃娃是好朋友?
2、小熊开展览会
(1)小熊要开一个泥娃娃展览会,为了方便顾客参观,小熊想把这些泥娃娃分分家,是好朋友的放在一层展柜上,不是好朋友的放在另一层展柜上。
(2)这么多泥娃娃你觉得该怎么分呢?
三、幼儿操作——尝试按某一特征分类并记录
(1)第一次分类操作
1、找一找,泥娃娃身上的哪些地方是一样的,他们就是好朋友。
2、好朋友放在一层,不是好朋友的放另一层。
(2)第一次分享交流
1、你刚才用了什么方法来帮泥娃娃分家?
2、示范记录纸
小结:你们找的真仔细,其实还有很多的办法,现在请你们再去找一找,分一分,不过,这次有点难度。
要求:a找不同的方法分一分,分好以后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方法多。
b介绍记录纸
(3)第二次分类操作
1、幼儿操作,并尝试记录。
2、鼓励幼儿寻找不一样的方法。
四、交流分享——体验给泥娃娃分家的快乐
(1)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好方法。
(2)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根据泥娃娃的服饰、发型、手中的物品等特征来帮它们找到好朋友。
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初步感受音乐《玩具兵进行曲》ABA的结构,体验乐曲诙谐、轻松的情绪。
2、 会根据A段音乐表现有趣的玩具形象,能听准B段音乐找自己的好朋友相互配合跳舞。
3、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乐意与同伴共同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玩具、各种各样的玩具头饰、录音机、录音带
活动过程:
1、 随乐曲的旋律和好朋友跳舞进场。
师:“小朋友们,你知道吗?冬冬的房间可大了,你们想不想去参观呀?(想)那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去参观吧!”
2、 欣赏乐曲。
师:“哗!我知道你们来到了冬冬的房间一定很高兴。看!你们刚刚都已经跳起舞来了。我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喜欢刚刚那段音乐吗?我们再来欣赏吧!
3、 欣赏《冬冬与玩具》故事。
师:“小朋友喜欢冬冬的.房间吗?我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冬冬的房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呢?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4、 再一次欣赏乐曲,初步了解乐曲ABA的结构。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我再来欣赏一次吧!”
欣赏故事后提问:
A、神奇的音乐在什么的指挥下响了起来?
B、小玩具们听到神奇的音乐怎样了?
C、来到了冬冬的大房间小玩具们干什么了?
D、最后冬冻就快醒了在小喇叭的提示下小玩具怎样了?
5、 做小玩具进行分段欣赏。
师:“小朋友你们想变成小玩具那样去冬冬的大房间里玩吗?我来变!”
A、 欣赏A段。知道要按音乐的节奏进行行走。
师:“当神奇的音乐没有起的时候小玩具们会动吗?”
B、 欣赏B段。通过找好朋友跳舞来欣赏B段轻松诙谐的情绪,体验相互逗乐时的愉快情绪。
师:“小玩具们我们来到冬冬的房间觉得大吗?漂亮吗?你们想干什么呀?好,我们就一起来跳舞吧!
C、 先找朋友再来跳舞。
D、 请个别做的较好的小玩具进行表演。
E、 全体小玩具再来跳找朋友舞。
F、 再欣赏A段。
师:“冬冬快要醒了,小喇叭提醒我要怎样了?,神奇的音乐结束后小玩具们在玩具柜还动吗?”
6、 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角色进行游戏。
提醒幼儿要听清楚音乐,和注意表情。
7、游戏结束,出室。
师:小玩具真棒,能听着音乐做游戏。冬冬又睡觉了我们再去玩吧!“
小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事物,他们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在《纲要》中提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索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他们能从生活和游戏中学习物品的形状,因此我根据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游戏的形式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孩子在玩中学习了解图形。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特征,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2、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幼儿能够区分圆形、长方形和三角形,知道它们的特征。
2、通过游戏知道图形的特征,并能够从生活中发现图形能及时说出来。
活动准备:
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土坑",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木板";小熊的家;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的饼干活动过程:
一、集体认识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
二、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的'好朋友小熊家刚建好了房子,想请我们小朋友一起去做客呢,我们一起出发吧﹗要跟着老师哦,不能走丢咯。"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有秩序的走。
2、师:"哎?前面是什么呀?怎么那么多的小坑啊?小坑都是什么形状的呀?"幼儿回答。师:"那我们来像个办法将小坑填满吧﹗""好"师:"路边有好多的木板,我们就用木板来铺路吧﹗"幼儿铺路,教师提醒:"你们可要动动脑筋哦﹗什么样的木板放到坑里才正正好。"
3、师检查小路有没有铺好,请几个小朋友回答:"你们用什么形状的木板铺路的呀?"小路修好了,带领幼儿走在木板上,边走边说走的是什么图形。
三、到小熊家做客我们沿着小路到了小熊的家,快去看看小熊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吧﹗幼儿回答: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饼干。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小班的数学课《认识图形》,在这个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乐。并且孩子也非常感兴趣,在活动中,幼儿能把自己发现的主动告诉老师和身边的小伙伴,使他们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可以在上一节延伸课,让幼儿运用所学图形知识,找出生活中的图形。还有就是可能由于小班幼儿入园才几周,一些行为习惯的训练还没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所以对于进行游戏活动的材料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参加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过后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虑不周,而至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还是比较活跃的,只是活动的设计上还得动一番脑筋,有待改进。对于这次开展的教学活动,虽然有不经人意之处,但是经过这次活动前前后后摸索学习,让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锻炼才会更好的成长。
小班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集体备课,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
2、通过彼此的讨论和交流,确定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目标、流程与各环节。
3、使集体备课的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
活动过程:
一、介绍活动内容
主持人:今天我们研讨的内容为《认识图形》,这是一节数学活动。首先请林园老师来介绍一下这节活动的原始教案,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它的目标与各环节、流程是否适合我们现在小班的实际情况,可以在它的基础上做哪些更改和修缮?
二、确定活动的重难点目标
问题1: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大家讨论一下《认识图形》这节活动的重难点目标应该定位在哪里?(教师讨论)
目标更改为: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重点目标)
2、学习用圆点进行点数,感知数与量的对应。(难点目标)
三、讨论教学过程
问题1: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方式导入比较合适?(教师讨论:出示实物)
问题2: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话对四种图形的特征进行概括?
小结: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许多他们感兴趣的物品,包括吃的、玩的,在《纲要》中指出可以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般来说孩子们对所热衷得事物感兴趣的程度更大些,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他们从生活学习中学习物品的形状,这种游戏化的形式能更促进幼儿参与活动。
问题3:根据我们开始定的重难点目标,我觉得原始教案的后半部分与我们的目标脱离,因此我们应该增加哪些环节来巩固重点目标,突破难点目标呢?
(大家畅所欲言)
小结:刚才大家的讨论都很激烈,通过讨论大家基本达成共识,就是将后面的环节进行替换,换成幼儿用书的操作,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来加深幼儿对于4种图形的`认知。
四、确定更改后的教案
问题1:活动的重难点目标?
1、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重点目标)
2、学习用圆点进行点数,感知数与量的对应。(难点目标)
问题2:活动的导入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各环节?
1、通过复习圆形和三角形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3、幼儿用书的操作。
问题3:活动的延伸部分?
到区角,用四种图形来变一变,看看可以变出什么东西?
五、模拟上课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集体备课,大家明确了数学活动《认识图形》的目标与教学环节,我们指导并不是所有的教案都适用于我们的孩子,我们要根据班级孩子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更改和修缮后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
小班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能够用手印的方式创意设计“花宝宝”的造型,并用渐变色装饰。
2.能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手印设计。
3.感受身体能干的特点,体验自由表现的快乐。
【活动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宝宝”手印的创意设计
难点:渐变色装饰
【活动准备】
1.蜡笔、画纸(黑色)。
2.范画2—3张(不同手印造型),欢快的儿童歌曲。
【活动过程】
1.观察范例,拓展想象。
(1)师:“春天来了,花园里要举行花宝宝舞会,几个可爱的‘花宝宝’们都打扮好了,我们来看看。”“知道这些花宝宝是用什么画出来的吗?”(手印)
“我们的身体真能干,我们的手印还可以用来画画花宝宝呢。”“知道我是怎么画的吗?”
教师示范:左手按在画纸上,右手拿好小蜡笔,沿着手印描下来,再把花朵涂涂色,添上小手和小脚,我的花宝宝会跳舞。
(2)“仔细看看,我的'花朵颜色有什么变化?”(渐变色)“知道是怎么画出来的吗?”
教师示范:两种颜色相交处要重合,浅色盖在深色上。
2.手印花朵设计畅想。
师:“你的手印能画‘花宝宝’吗?”“能和老师的方法不一样吗?”(手指、拳头、侧面)
(请3-4名幼儿回答,提醒他们结合手的不同方向,不同造型可以设计不同的花宝宝,教师跟着空手示范。)
3.操作要求
师走到操作台前:“我们小朋友真能干,用手印想出了这么多花宝宝的画法,想一想还能用手印画出不一样的花宝宝吗?花宝宝最喜欢与众不同了,它的花朵和叶子能用不同的渐变色画出来吗?现在就把你们的手印花宝宝画出来吧。”
4.幼儿操作
搬好小椅子作画,播放音乐(春天)
留意有独特想法的幼儿行为,鼓励他们把想法画出来,提醒幼儿装饰用渐变色。
提示:试试看,手还可以怎么印?花宝宝不喜欢穿白衣服,快给它涂上渐变的颜色吧。一朵花太孤单了,再给它印个好朋友吧,能不能用不一样的方法?
5.展示作品
把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集中幼儿欣赏。
“你最喜欢哪朵‘花宝宝’,为什么?”
“猜猜这朵‘花宝宝’是怎么印出来的?”
“谁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手印方法,给我们介绍一下。”
教师讲评一张渐变色花朵。
“美丽的手印‘花宝宝’们都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原来我们的手这么能干,告诉你们,其实我们的身体,很多地方都可以用来画画的,有机会,我们再试试,好吗?”
小班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
2、在正确感知图形的基础上,按物体的形状分类。
3、通过拼搭图形,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图形娃娃四个,大小图形若干,图形拼画范例若干,胶水,音乐、场景设置等。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图形王国去做客,里面有很多的图形宝宝,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音乐)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到图形王国,看看这是什么谁的家啊?(圆形宝宝的家)向圆形宝宝问好。
(依次走过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同样的方法问好。
2、刚才我们在图形王国看到了好多的图形宝宝,谁来告诉老师你看到的是图形宝宝呢?
——圆形(出示图片)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呢?(四周圆圆的,没有角,很光滑),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呢?(幼儿经验回顾)
——三角形(出示图片)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呢?(三条边,三个角)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呢?(幼儿经验回顾)
——正方形(出示图片)正方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呢?(幼儿经验回顾)
——长方形(出示图片)长方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呢?(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你在生活中见过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呢?
3、游戏:碰一碰
——今天你们来图形王国做客,国王可高兴了,给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图形宝宝做礼物,就在你们的小椅子后面,你看看你的图形宝宝是什么(幼儿人手一个图形)。
——小朋友自由交流后告诉小朋友自己是什么颜色的XX图形宝宝。
——游戏:碰一碰(教师讲解要求:第一次要求找相同图形的朋友碰一碰,第二次找所有相同图形的朋友碰一碰。)
——小朋友真能干,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你的图形宝宝送到它的家里去。(小朋友依次将图形送回图形王国图形宝宝的家里并验证。)
4、图形变魔术
——小朋友,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图形宝宝还会变魔术,要和你们捉迷藏呢?你们看,这里藏着那些图形宝宝呢?(出示范例)。小朋友寻找并拆分,再次认识图形。
——图形宝宝还要变魔术呢?数123,奇迹就出现!(出示范例)请小朋友找找这些是由那几个图形组成的呢?请小朋友指给大家看。
——原来图形宝宝可以变这么多的魔术,老师知道你们也想试一试,也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图形宝宝,请你也去变一变,变好了告诉老师你用了哪些图形变成了什么。(幼儿操作)。
——师生交流。
5、结束活动。
小班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撕贴,尝试对红?黄?蓝?紫等常见的颜色进行适当的搭配。
感知春天的绚丽多彩,体验大家一起“种花”的快乐。活动准备:活动前教师带领幼儿欣赏五彩缤纷的花朵;欣赏大量的花卉图片。
幼儿用书,红?黄?蓝?紫等颜色的手工纸,胶棒等。
活动建议
欣赏花朵图片导入。
讨论演示,学习撕贴方法。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想种什么样的花朵。它是什么颜色的?
请2~3名幼儿示范撕贴花朵。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情况,适时地指导演示撕贴的正确方法。
操作表现,体验种花的乐趣。
(1)撕花瓣。
重点指导幼儿大胆选择喜欢的色纸,进行撕纸。
粘贴小花
指导幼儿将花瓣贴在高低不同空白处。
交流分享,欣赏作品。
赏花:“你们中了这么多漂亮的'鲜花。我好喜欢啊!谢谢你们让我的花园开满无颜六色的花。”
活动延伸
将“美丽的花园”投放在角色区,供幼儿做表演的背景。
拼音教案(内容十二篇)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有了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拼音教案(内容十二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拼音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前鼻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字音,认清形,能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教学重点:
1.学会韵母an、en 2个复韵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
教学难点:
学会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读准音节juan、quan、xuan。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复韵母?能按顺序说说吗?
(ai、ei、ui、ao、ou、iu、ie、üe、er)。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再认识几个韵母朋友,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这课书的内容比较多,有信心学好吗?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前2个韵母及音节。
板书:13 an en
二、看图学习韵母an、en
1.学习韵母an
(1)指导看an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自己试着发an(安)
(3)教师指导发音:把嘴张大,摆好a的口形,让气流从前鼻腔里出来,也就是n的尾音。
(4)学生练习读,体会前鼻韵母的发音方法。
(5)同桌同学互读,纠正发音。
(6)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韵母en
(1)指导看en图,问:你们看这个人在干什么?
(2)借助“摁”的第四声交成第一声学生练习发en的音。
(3)en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e和n)发音时,先发e,嘴半闭,舌尖抬起抵住上牙床快速读,鼻子出气,一口气读出en的音。
三、书写韵母an和en
1.观察an、en 2个韵母,说说占格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字母要写紧凑。学生观察。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进行评改。
四、学习声母与an、en组成的音节
1.学习b p m f与en组成的音节
(1)出示音节让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3)指名读。
2.学习介母是ü的三拼音节。
(1)出示自己试着拼一拼
(2)同桌小伙伴互相拼。
(3)指名拼,开火车拼。
五、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
1.出示一个球,问:什么形状的?
2.把“圆”的第二声变成第一声,让学生试试。
3.指名读,教师示范纠正。
4.师讲:yuan这个整体认读音节较长,可以用分解音节的方法帮助记忆它的形。yuan是由(yu)和(an)组成的。
5.采取多种形式读,巩固读音。
拼音教案【篇2】
本课学习6个声母g,k,h,j,q,x,
1、声母ɡgɡɡɡɡɡ(哥)
发音要领:抬高舌根,顶住软腭,憋住气,然后突然放开,发音轻短。
记忆方法:6字反写ɡ,ɡ,ɡ,或9字带弯ɡ,ɡ,ɡ,
2、声母k(科)
发音要领:舌根高抬,抵住软腭,憋住气流,然后突然放松,舌根送气。
记忆方法:两只蝌蚪k,k,k,或一挺机枪k,k,k,
3、声母h(喝)
发音要领:抬高舌根,靠近软腭,留一道窄缝,让气流出来,摩擦出声。
记忆方法:一把椅子h,h,h,
4、声母j(鸡)
发音要领:舌尖抵下齿,舌面高抬抵住硬腭和齿龈,然后舌面放松送气。读“鸡”音
记忆方法:竪弯加点j,j,j,或小鸡啄米j,j,j,
5、声母q(七)
发音要领:舌尖抵住下齿,舌面抬起抵住硬腭和齿龈,舌面放松的同时送气。发“七”音。
记忆方法:左上圆圈q,q,q,漂亮气球q,q,q,
6、声母x(西)
发音要领:舌面抬起靠近上颚和齿龈,留一道窄缝,让气流从窄风中挤出去,摩擦出声,发“西”音。
记忆方法:一个大叉x,x,x,
练习声母和韵母相拼的直呼音节及四声:
gā旮gá尜gǎ嘎gà尴尬,hā哈há_hǎ哈达hà哈什蚂,gē哥gé隔gě葛gè个,
gū孤gúgǔ古gù故,kē科ké咳kě可kè刻,kū哭kúkǔ苦kù库,
hē喝hé和hěhè贺,hū呼hú胡hǔ虎hù户(未写汉字者,均无该汉字。)
__j,q,x,三个音不能和u相拼,j,q,x后面的u就都发ǖ(鱼)的音,
注意,ü在j,q,x,的后面,ü头上的两点都要去掉。
Jū居jú局jǔ举jù巨qū屈qú渠qǔ曲qù去xū须xú徐xǔ栩xù序
练习用直呼音节法读出16个音节:
gūmā姑妈kūle哭了hútú糊涂húli狐狸lǚkè旅客hémǎ河马dǎgǔ打鼓
___声母和韵母相拼叫二拼音,如果是三个部分相拼,叫三拼音。
这三个部分是什么呢?在普通话里。有一个介于声母与韵母之间的音,我们可以叫它介母。在拼音时我们把声母、介母(音)、韵母连同声调,快速读成一个音节,叫三拼音。
能做介母的一共有三个音i,u,ü。三拼音拼读时要做到声(母)轻、介快、韵母响。
如声母g介母u韵母ā连同第一声快速读成一个音节,读成“瓜”,西瓜的瓜。
再如声母h介母u韵母à连同第四声,快速读成一个音节,读成“话”。
声母j介母i韵母ǎ,连同第三声,快速读成一个音节,读成“假”。
一、与介母(介音)i相拼的有:a,ao,an,ang,ong即ia,iao,ian,iang,iong
①ia与d,l,j,q,x相拼,如jiā加jiá颊jiǎ甲jià价
qiā掐qiá拤qiǎ卡qià洽xiā虾xiá霞xiǎxià下
②iao、ian与b,p,m相拼,如biāo标piàn片miào妙
③iang与n,l,j,q,x相拼,如niáng娘liǎng两jiāng将qiáng强xiàng向
④iong与j,q,x,相拼,如jiǒng窘qióng穷xiōng凶等
三、介母(介音)u与ao,ai,an,ang相拼的有:即ua,uo,uai,uan,uang
①ua与g,k,h.,zh,ch,sh相拼:guā刮guǎ寡guà挂kuā夸huā花kuǎ垮kuà跨zhuā抓shuā刷
②uo与d.t.n.l.g.k.h.z.c.s.zh.ch.sh.r.相拼:duō多duó夺duǒ朵duò剁tuō托nuò糯luò落
guō锅guó国guǒ果guò过kuò扩huò或zuò做cuò错suǒ所zhuō桌chuò绰shuō说ruò若
③uai与g,k,h,zh,ch,sh相拼:guài怪kuài块huài坏zhuài拽chuai踹shuài帅
④uan与d,t,n,l,g,k,h,z,c,s,zh,ch,sh,r,相拼:duǎn短tuán团nuǎn暖luàn乱guān关
kuǎn款huán还zhuān专chuān川shuān栓ruǎn软
⑤uang与g,k,h,zh,ch,sh,相拼:guāng光kuáng狂huāng荒zhuāng装chuáng床shuāng双
四、介母ü与j,q,x相拼:juān捐juǎn卷juàn眷quān圈quán全quǎn犬quàn劝xuān宣xuán玄xuǎn选xuàn绚héhuā荷花kǔguā苦瓜luóbo萝卜huāduǒ花朵dàxiā大虾xīguā西瓜
___标调歌
①.老大是ɑ老二o,扁嘴e是第三位,a、o、e都没有,i、u标号在末尾。如duì对niú牛
②.一个音节一个调,只在韵母头上标,轻声上面不标调,i母标调点去掉。
③.jqxy真稀奇,从不和u(屋)在一起,u在其后就是ü(淤)。小ü小ü懂礼貌,见到jqx和y,脱帽敬个礼。
拼音教案【篇3】
一、章节内容:
《bp m f》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拼音部分第三课,也是声母教学和拼读的起始课。
课文共有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情境图,主题是乐乐和爸爸妈妈坐火车去“拼音王国”旅游。第二部分是音形提示图区。第三部分是书写区,包括字母b p m f的笔顺图示及四线格中的书写规则。第四部分是练声区,包括音节拼读和音节词拼读。第五部分是识字。
二、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目的:
1.学生能学会认读b p m f。
2.学生能学会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b p m f。 3.学生能学习拼读音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学生能认清b p m f的形。
2.学生能发准b p m f的音。
3.学生能学会在四线三格中正确书写b p m f。
4.学生能掌握b p m f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音节。
难点:
1.学生能发准b p m f的音。
2.学生能掌握b p m f的拼读方法,正确拼读音节。
五、教学方法:
激趣法、示范法、朗读法、练习法、提问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十一”国庆长假跟爸爸、妈妈外出旅游了吗?你们都去过了哪些地方?
2.这次呀,乐乐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坐火车去“拼音王国”旅游,在“拼音王国”里乐乐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乐乐别提多高兴了!(贴出情境图)你们看,都有哪些新朋友呀?小火车经过了哪些地方?(重点说出“b”“p“m”“f”,通过教师重读“b”“p”“m”“f”四个音,使学生初步感知单韵母b p m f的发音。)
3.(出示图画)出去旅游多开心呀!不过还要注意保护文物。我们一起来念首儿歌:爸爸带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可让学生多念几遍“山坡”、“大佛”、“广播”、“摸”)。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拼音就藏在这首儿歌里,板书:b p m f。学会了它们小朋友们就可以自己去拼音,去读书了。
(二)展开:学习b p m f。 1.检查预习
(1)指名试读b、p、m、f。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四个字母叫声母,发音要轻些、短些。 2.教学声母b的音、形、写、拼读。
好!我们来看图:(课件出示小女孩听广播。)
(1)师提问:看这幅图上画的是谁?她在干什么呢?(生答:图上画的是小妹妹,她在听广播。)
(2)师:着重示范引读“广播”“b”,跟老师一起说:“广播。”
(3)那么把“广播”的“播”读得轻短一些就是“b”的读音。(范读)(4)认字形:大家看b像图中的什么呀?(大菠萝、广播)
(5)认识一位特别的朋友:四线三格。观察这两个声母在四线格里的位置怎样?各有几笔?应怎样写才漂亮?老师范写。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注意提醒执笔的笔姿和写字的坐姿,注意四线及上、中、下格。)
(6)教学声母b在四线三格中的写法。(注意笔画顺序、在格中的位置)
3.教学声母p:我们再来看课本插图。
(1)图中的男孩子在干什么?跟老师一起说“泼水”。
(2)再看课件中的男孩在干什么?跟老师说“上坡”。
(3)把“泼水”的“泼”和“上坡”的“坡”读得轻短一些。
(4)多种形式读“p”。
(5)大家看”p”像图中的'什么啊?
(6)教学声母p在四线三格中的写法。(注意笔画顺序、在格中的位置)
4.区分“b”和“p”。(出示PPT图画)
(1)你们看→←b和p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呢?
学生自编儿歌。(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左拇指朝上,bbb;右拇指朝下ppp。)(b和p莫看错,一个站,一个坐,坐着是b站着p)
(2)(师拿一张纸,放在嘴前,对着它发音b、p)生注意观察,你发现什么了?
我们把手放在嘴前,自己试一试,体会体会。(生练习)
5.学生自学m和f。
(1)汇报:图上有什么?
(2)试读。
(3)小老师领读。
(4)m像图中的什么?
(5)编儿歌。(两个门洞,m m m.)
(6)同样方法学f。
(7)书写m和f。(一根拐棍,f f f。)
6.巩固练习
(1)我们已认识了四位声母朋友,谁能把他们的名字告诉大家呢?
(2)齐读儿歌
(3)与生活建立联系,加强记忆。
你们读得真棒!老师要送给你们一个奖品!(师拿出一个红纸剪成的苹果)
这可是个神奇的苹果!(师将苹果对折后,举在黑板前)你发现了什么?(师再将苹果翻过来,又问:这回呢?)
多么神奇,多么有意思呀!(师将苹果奖给读得好的孩子)
在你的家里、学校里、公园里,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发现有哪些东西和我们今天认识的四个声母朋友特别像?
(4)做动作模仿,加强记忆。
我们能做个动作来模仿这些声母朋友的样子吗?
(5)猜,巩固记忆。
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再做个游戏吧!游戏的名字叫“猜谜语”。如果你猜到了,就把谜底大声说三遍。
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f、f、f)。
7.教学拼读音节。
图片展示,拼读。
头发(fa)、冰(bīng)箱、办(bàn)公室、大米(mǐ)、风(fēng)扇
8.教学拼音儿歌。
学拼音要注意,四线三格要分清。伸头不顶第一线,伸腿不抵第四线。中格书写要饱满,写出拼音才好看!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呀!即认识了四位声母朋友,又学会了拼读音节,还在音节的帮助下认识了一些汉字。今后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拼音朋友,认识更多的汉字。
七、作业布置:
作业超市:(选做一样)
1.把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们在四线三格中写给爸爸妈妈看。
2.把学的拼音儿歌背给家长听。
3.把家中的带b p m f读音的物品找出来,贴上拼音字母标签。
八、教具:教科书、多媒体PPT、直尺、白纸、剪刀、红纸。
九、板书设计:
bpmf
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
一根拐杖,fff
拼音教案【篇4】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录音机、情境设计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设计图:热烈庆祝常德市被评为中国魅力城市!(背景是欢庆时放的礼花)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你看它们的形体多美呀!这就是祖国的文字,你们想读一读吗?有的小朋友为难了,智慧老爷爷会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请听录音:小朋友,你们刚刚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别急,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就认识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用电脑打字呢!
师:汉语拼音的作用这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的第一课。板书:a.o.e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手段创设一个欢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利用智慧老人的话,引出汉语拼音并介绍汉语拼音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整体入手,朗读儿歌
1、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它们在干什么?(学生交流)
2、老师范读儿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带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练读儿歌,使学生掌握字的正确发音。
4、找出含有a.o.e的字,反复练读,初步了解a.o.e的发音,并引出拼音a.o.e。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拼音,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出示课件(书上画有小女孩、大公鸡、大白鹅的图。)
1、学习a
(1)看图:小女孩在干什么?(在进行发声练习),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拼音卡片:a,讲解并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师:在发a时,嘴巴怎样?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张大嘴巴a.a.a。
(4)让学生练习用“a”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让机械的记忆“趣”起来,让学生练习说话,在于巩固a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观察小女孩图,看哪部分与“a”的形状有关系?识记并书写“a”。 出示课件,认识四线格,并指导书写a。
(观察a在四线格的位置 老师讲解笔顺并范写 学生书写)
2、学习o。
过渡:小女孩动听的歌声引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公鸡打鸣图:公鸡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
师:公鸡发出的喔喔声短一些,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o”的发音。
(2)出示卡片,学习o的发音。(讲解 示范 练习)
(3)学生自编顺口溜。
(4)用“o”练习说一句话。
(5)师:这个“o”像什么?你怎样记住它的字形?(可以编顺口溜,可以形象记忆)
(6)指导书写(方法同“a”)
[设计意图: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形,让学生的才华“露”出来。]
3、学习e。
过渡:听到公鸡的叫声,大白鹅也来了。
(1)出示课件大白鹅:小朋友和它打个招呼,(大白鹅好!)
由“大白鹅”引出“e”的发音。
(2)学习e的发音(讲解 示范 模仿练习学习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
(4)由图中大白鹅的倒影引出字形e,识记,书写。
(观察e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老师示范书写 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拼音,培养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四)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拼音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b和单韵母a拼成音节的方法。
3、学会带声调拼读音节及bpmf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初步学会读轻声。
5、认识“爸、妈、我”三个生字,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
教学重点:bpmf的发音方法及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韵母带调拼音。
课前准备:字母卡片、插图、投影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小纸条。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根据书上bá、pá两幅挂图说一句完整的话。
2、初步学会bp两个声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3、初步学会bp与单韵母的拼音。能够知道一口呼的拼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带调单韵母。
2、指名认读声母yw。读后提问:它们叫什么?(声母)它读起来要又轻又短。
(二)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单韵母是为了跟声母拼音。一个声母和一个单韵母能拼出一个音节。如果我们学会了声母和韵母,掌握了拼音方法,自己就能认识很多很多的汉字。今天,我们要学会4个声母以及它们和单韵母拼音的.方法。哪位小朋友还记得声母发音时要注意什么?(注意的声母时,要读得又轻又短。)
(三)教学声母b。
1、看投影说话,引出b: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学生练说:“小红正在认真地听广播”或“拉出天线听广播”
师小结引出,小红听得可认真啦!广播的“播”声母是b。板书:b
2、教学b的发音,记清形。
声母发音时,要注意:学声母,看口形,听清音,记住形。
(1)教师范读,讲解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突然张开,读得轻又短。(开火车)
(2)记字形:覆盖b在收音机上。“b”像什么?(b像一个大肚子。b像个6。)教顺口溜:像个6字bbb,右下半圆bbb。
(3)书写:b是一笔写成,先竖再弯。结合四线三格的位置讲解。
(四)教学b和a的拼音。
1、看图引出bá:图上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2、仔细看图,小朋友拔了一只怎样的萝卜?(小朋友用力地拔出一只大大的红萝卜。)
3、卡片演示,两音相碰。b—á→bá
拼音的时候,前面的声母要念得轻短,后面的韵母要带调读,读得响亮。声母和韵母很快地连起来读,就成一个音节了。拼音的口诀是什么?小朋友一起说: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四声练习:b—ǎ→bǎ
(五)课中操。念儿歌:
小白兔,小白兔,
两只耳朵高高竖,
红红的眼睛三瓣嘴,
来到地里拔(bá)萝卜,
拔(bá)呀拔(bá),拔(bá)呀拔(bá),
拔(bá)了一个大萝。(可边做动作边念。)
(六)教学声母p。
1、看图引入: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丁丁在爬山。)爬山的“爬”声母是p,板书p。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形。
(1)教师示范发音,要求学生仔细听,认真看。讲解发音要领:发音时,双唇紧闭,突然张开,把很强的气送出。发出p的声音,要轻而短。
(2)请学生读,开小火车。
(3)bp对比读。看老师读bp时有什么不一样?(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对比体会b、p哪一个读起来有一股气送出。)
(4)记住形:想象p像什么?(p像一只气球。p像停车的记号。p像个反写的“9”。)教口诀:“9”字反写ppp。
(5)指导书写,并抄写。p的笔顺是一笔写成。
(七)教学p和a的拼音。
1、看图说话,引出pá。
2、教学音节,谁能说说声母是什么?韵母是什么?第几声?
3、半扶半放:pá发音时,我们应该先→摆好声母p的口形,然后→很快把韵母á连上去。一口气读出,就是pá。组词读:爬山的“爬”。
4、举一反三,拼读卡片。p—ā→pā趴着的趴p—á→pá爬树的爬p—à→pà害怕的怕
5、复习巩固。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会了2个声母bp。声母发音要注意轻、短。还学会了声母和单韵母a的拼音方法,并进行练习。小朋友学得很好,回去好好地复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mf两个声母,能记清形,读准音。
2、学会mf与单韵母的拼音。
3、初步使学生掌握直呼法。
4、能够根据插图,用“这是┄┄”的句式说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拼读音节。
1、卡片认读:bp
2、拼读:bābábǎbàpāpápǎpà
3、指导用“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的方法拼读。
(二)教学声母m。
1、看投影说话引出m:
(1)图上画着谁和谁?
(2)冬冬在哪里干什么?丁丁在干什么?
(3)连起来说。(说图意:两个孩子在捉迷藏,冬冬躲在两扇门洞里,丁丁蒙着眼睛去摸。)“摸”的声母就是m,板书:m
2、教学m的发音,认清形。
(1)范读,同学们应该→看口形,仔细听。发音要领:嘴闭拢,声音从鼻子里出来。(教师范读,跟读,齐读。)
(2)领读,正音。
(3)记字形:图中藏着一个m,谁能找得到?谁能给m起个名?叫它“两个门”。教口诀:两个门洞mmm
(4)指导书写,一笔写成。学生书空。
(5)教学m和单韵母的拼音。(用活动卡片,让学生拼读。)
(三)教学声母f。
1、看投影说话引出f:图上画了什么?(说图意:图上画了一位老爷爷右手拄着拐杖,远远地在看一尊佛像。)“佛”的声母就是“f”,板书:f
2、课中操。念儿歌:
fófófó,我有一尊大肚fó,圆圆脑门圆肚皮,成天乐得笑呵呵。(边做动作边念。)
3、教学f的发音,认清形。
(1)听示范,发音要领: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发出音。讲解:一位小朋友手上扎了根小刺。妈妈把刺挑出来,吹着他的手说:“ff,不疼了!”f,f地吹就像声音f的读音。
(2)读,学生跟读,教师正音。
(3)记忆形:谁能记住f的字形。(伞柄、拐杖)教口诀:伞柄朝上fff
(4)指导书写。两笔写成,学生书空。
(四)巩固练习。
1、卡片认读bpmf。(指名读,开小火车)
2、听音取卡片,做摘星星的游戏。
3、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住字母读音。
4、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两个声母mf,小朋友真能干,会拼读四个音节,还能用拼音认图。以后我们还要学更多的声母和音节。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bpmf四个声母,继续练习拼读音节。
2、学会拼读5个音节词,初步学会轻声。
3、学会“爸、妈、我”3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读声母。
2、对比记:右下半圆bbb
右上半圆ppp(用手插腰和在肩膀上做一做,强化记忆。)
3、猜字母游戏。
(1)两扇门是什么字母?(m)
(2)像根拐杖是什么字母?(f)
(3)像个6字,是什么字母?(b)
(4)脸盆泼水,是什么字母?(p)
(二)教学声母,拼读音节。
1、讲解拼读方法。我们直呼音节时,首先要摆好→声母的口形,然后→很快地把韵母连上去,一口气读出来。
2、摘花游戏。
板画梅花,在每朵梅花上分别填上fū bà pí mù pō bǐ pà mǎ mā bō fó fā mó等音节。板画的花上音节,谁读得对谁读得快就归谁,用“píbǐmùmó”口头组词。
(三)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看图拼读音节,学习轻声的读法,看谁学得认真。
(四)看图拼读音节。
1、出示插图。图上有哪些人?谁能看图向老师来介绍一下?
2、谁能用上“……、……和……”的句式连起来说一说图上有哪些人?
3、拼读音节:bàba、māma老师讲解:当一个词中有重复的两个字,一般后面那个字读得轻短。范读→跟读→齐读。轻声的音节我们不标调。
冬冬称自己为→我,wǒ,范写。
4、找找还有哪些词第二个音节也是读轻声的?
(五)教学生字。
1、初步认识生字。出示3个生字:爸、妈、我,你能猜猜它们读什么吗?为什么?
2、读读书上的词语:爸爸、妈妈、我
3、谁能用“爸、妈、我”三个生字组词。
4、谁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六)巩固练习
1、翻式活动卡片拼读音节
2、齐读全课
板书设计
课后小结:
拼音教案【篇6】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卡片复习单韵母a o e及其它们的四声。
2、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三个拼音朋友,单韵母i u ü,希望每个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正确念、牢牢记。(教师在黑板上板书i u ü,并用清晰、洪亮的声调读出字母的音。)
二、学习字母i
(一)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音
1、图上画的什么?(借衣的音学习i)
2、衣服的“衣”的发音与字母i相同。发音时,把嘴轻轻地张开一点,嘴唇不圆。
3、教师示范发音,注意看清老师的口形。老师发音时牙齿怎么样?编顺口溜:衣服衣服i i i。
4、学生学读i(教师注意要多叫几位学生单独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学i的四声
1、i和a o e一样,可以戴上四顶帽子。仔细看,i戴上帽子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出示:ī í ǐ ì)儿歌: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
2、分组练习四声。教师范读:ī 这件衣服真好看!í 咦!我的铅笔在哪儿?ǐ拿把椅子您请坐。ì 你的意思我明白。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形。字母i与图上的什么地方很相像?(衣服中间的一条花边和边顶上的一枚扣子,形状与i相似。)
2、教儿歌:一竖占中格,一点在上边。
3、i的笔顺是先在中格写小竖要占满格,然后在竖的头上离开二线的地方写小点。书写时要注意,圆点不要点得又大又黑否则作业显得又脏又乱。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观察指导。
二、学习字母u
(一)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音
1、看插图说话引出u:可以说:“一只乌鸦在树上做窝。”乌鸦的“乌”就是u。
2、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听音,看口形。发u音,嘴唇拢圆,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向后缩,舌根抬起,发音口形不变。顺口溜:乌鸦乌鸦u u u
3、学生学读u(领读,集体读,指名学生读。)
(二)学习u的四声
1、出示:ū ú ǔ ù
ū 第一顶帽子平平的,谁会念?ū ū ū 火车呜呜叫。
ú 第二顶帽子上山坡,谁会念?ú ú ú 没有就是“无”。
ǔ 第三顶帽子转个弯,谁会念?ǔ ǔ ǔ 一二三四五。
ù 第四顶帽子下山坡,谁会念?ù ù ù 我们爱公物。
2、学生练读。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记字形:图上哪个地方像u字?(这只鸟窝像u形。)还像什么?(像只茶杯u u u)
2、教儿歌:u像一个茶杯子。
3、u的笔顺是先写竖右弯,再写竖,要写在中格。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观察指导。
三、学习字母ü
(一)观察挂图学习字母的音
1、图上画的什么?看图说话引出ü:一条大鱼在水里吹泡泡。出示:ü
2、教师示范发音,学生看口形。把鱼的音平读就是ü。发音时,口腔近似闭拢,双唇撮成一个小圆孔。
3、学生学读ü。(有时学生读不准音,可以先发i的音再把嘴唇拢圆就可发出ü的音。)
(二)练习ü的四声
1、ü也戴上了帽子,(出示声调卡)谁愿意来当小老师?
他姓於,ǖ ǖ ǖ。我吃鱼,ǘ ǘ ǘ。天下雨,ǚ ǚ ǚ。一块玉,ǜ ǜ ǜ。
2、学生练读。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1、记字形:u和ü的字形有点相同,比一比,又有点不同,谁来说说有什么不一样?教顺口溜:u上加点ü ü ü,小鱼小鱼ü ü ü
2、ü占中格和上格,先写ü,再写头上的两点。写ü的两点时,要把两点的位置略微向中间靠拢一点,这样写出的字母好看。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观察指导。
四、巩固练习
1、打乱次序认读6个单韵母。
2、做“摘星星”的游戏。老师读一个带调韵母,请学生摘下写有相应字母的星星。
3、练习写字母
拼音教案【篇7】
设计理念: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轻松的课堂氛围和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自由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尝试,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力字旁和 字旁。会用“马上”“连忙”“立刻”说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教育学生不要盲目相信别人,做事要有主见,凡事都要三思而行。
重点难点:
重 点:
1、认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懂得道理,并从中受到启发。
难 点:教育学生不要盲目相信别人,做事要有主见,凡事都要三思而行。
课 型:新授课
方 法:自主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 具:图片、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老师知道,小猪也很喜欢画画,而且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猫。但是,后来却变成了一只大怪物,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想办法解决。
2、听课文录音带或老师范读,边听边标出生字词。
3、借助拼音自己读,同桌互读生字词,看谁读得准。
4、小组合作读,要求读的时候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读后互评。
5、自由读,标出课文一共有多少自然段。
6、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读。
7、检查掌握生字新词情况。
三、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时,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3、老师范写。
4、学生描红、书写。
5、选评作业。
四、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问题:说说小猪为什么把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3、带着问题细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与讨论。
五、同步练习
2、读拼音,写汉字。
jǐ cì yánɡ jiǎo huà huà hā hā xiào
( ) ( ) ( ) ( )
jiā fǎ lì zhènɡ shuō huà
( ) ( ) ( )
3、给下面的字写出不同的读音,再分别组词。
( ) ( )
结 漂
( ) ( )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做课后练习第2题教师。
小 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初步了解了课文,从中知道小猪原来画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猫。可后来听了小松鼠等动物的建议,却使小花猫变成了一只怪物,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后 记:
朱红英:这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记忆字形,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和积极性,并能用自己组的词说一句话,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但是,学生在书写“力”字旁第一笔多加注意铺导。
肖丽英:教学这节课的生字之前,学生已把生字预习好,学习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说出组词,并能用自己组的词说一句话,从这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但学生的书写还要多练习。
胡梅影:这节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记忆字形,使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和积极性。但是,学生在书写“力”字旁第一笔多注意。
拼音教案【篇8】
教案示例1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培养学生看图和读书的能力。
重点:
学会 dtnl的音、形。
难点:
练习dtnl与 aeiu相拼的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读6个单韵母。
2.齐读4个声母b p m f
3.认读音节:b4 b! p2 m^ f$
二、指导学习声母
1.学习d
(l)(出示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马在奔跑)
(2)示范发d的音,d就是马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发d音时,舌夹抵住上牙床,舌尖突然放开就能发出这个音。
(3)学习顺口溜:左下半圆d-d-d
(4)d——b有什么区别?
2.学习t
(1)(出示第二幅图)图上画了什么?t的形状像什么?(伞柄)
(2)示范t的发音,方法与d差不多,但t要送气。
(3)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下 t一t一t
3.学习n
(1)(出示第三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个门洞)
(2)n的顺口溜:一扇小门n-n-n
(3)示范发音:发n音时,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从鼻子里出来。
(4)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I
(l)(出示第四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根小棒)
(2)示范发l音,发音时舌头顶住上牙床,让气从舌头边出来,叫舌边音。
(3)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一根小棒 l一l一l
5.指导书写:
d的形状像什么?(马蹄印)d的笔顺:c d共两笔,占中格和上格。
t的笔顺:| t共两笔,t写在上格和中格。
I n共两笔,占中格。
l竖要写直,占中格和上格。
三、巩固练习
1.认读声母d t n l
2.说顺口溜猜字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声母d t n l
2.区分bpd的不同点,m和n的不同点,t和 f的不同点。
小组讨论,指名说。
3.拼读音节:指名读、齐读
b1 b2 b3 b4 p( p* p( p)
m9 m0 m! m@ f# f$ f% f^
二、学习拼读
1.看图练说,图上画了什么?(爸爸打字,小刚拿玩具,妈妈提篮子,桌子上有梨。)
2.出示音节 d3
自由试拼、指名拼读,集体拼读。
3.出示音节n2 t0 l0,
分小组拼读、指名拼。
4.教直呼方法,拼音时,先摆好d的口形,紧接着用d的本音连带调a的韵母,一口气呼出音节
用同样方法看图学习其他音节
d( d* d( d) t( t* t( t) t9 t0 t! t@
三、出示音节,让学生练习拼读或直呼
da de di du ta te ti tu
四、拼读音节并作比较
n-(-n( n-[-n[ l>l] l-)-l)
五、指导学生朗读课后短文
六、总结
我们学习了四个声母dtnl,它们发音时都用舌尖顶住上牙,口形像e一样半开。
教案示例2
教学重点:
1.学会“d t n 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2.练习用“d t n l”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看图读带调音节。
教学难点:
1.区别“d”与“b”的形,“f”与“t”的形。
2.“n、l”的发音及“n ”l与韵母的拼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昨天我们到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还记得都是谁吗?读卡片“b p m f”,这四个字母已成为我们的老朋友,今天我们再认识四个新的声母朋友好吗?教师贴卡片“d t n l”。
二、学习“d t n l”的音形
(一)学习“d”的音形:
1.出示“d”的图
(1)问:图上画了什么?你们亲眼看见过大马奔跑吗?大马奔跑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这个字母怎么读?
(2)讲:我们借助马奔跑时发出的“得得得”的声音学习“d”的音。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些。
(3)教师范读“d”。
(4)学生随读“d”。
(5)教师强调发“d” 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憋住气流,舌尖突然放开,吐出微弱的气流,声音不颤动。用手掌放到嘴前感受不到气流冲出。
(6)学生再发音体会。
2.学习“d”的形
(1)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d”的形呀?
(2)看图观察马奔跑时留下的脚印很像什么?
(3)编记忆“d”形的小儿歌:“反6 b,大马奔跑d d d”。
(二)学习“t”的音形
1.出示“t”的图
(1)学生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讲:“t”的音在图中没有直接反映出来,我们给“t”编一个小儿歌记住“t”的音:“雨伞把t t t”。
(3)学生在诵读儿歌时记住“t”的音。发音时把手掌放到嘴前,有较强的气流冲出。
(4)怎样记字母的形?引导学生在观图中去发现。
(5)师讲:声母“t”容易与“f”混淆,怎样分辨“t f”的形呢?老师给你们变个小魔术,想看吗?你们看,老师在白纸上用红色的粉笔写上一个“f”,写好“f”的白纸向上一翻,你们看变成了“t”。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说记忆小儿歌,“一根拐棍f f f,小伞把儿t t t。”你们觉得有意思吗?
(6)学生们在唱歌谣和教具演示中,准确地分辨了声母“t、f”的形。
(三)学习声母“n l”的音形
1.学习“n”的音形:
(1)出示n的图:图上画的是什么?
(2)结合插图和字母“n”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读“n”,边读边讲发音要领。
(4)学生随读时体会气流从鼻腔透出来。
(5)谁能编一个顺口溜帮助记忆“n”的形?
(6)出示卡片“m”与“n”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
“一门n,二门m”
2.学习“l”的音形
(1)出示“l”的图:图上的小孩在干什么?赶猪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2)教师边范读“l”,边讲发音要领,捏鼻子发“l”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3)学生随读体会。
(4)小孩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像什么?
(5)编顺口溜:“小棍赶猪l l l”。
(四)同桌同学互读“d t n l”的音,相互纠正。
三、正确书写“d t n l”
过渡语:这四个声母的音形同学们掌握得不错!要能写好这4个字母,你们真棒!
1.学生自学
请同学翻开语文书P13页,借助字母下面的笔顺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应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占什么格?一会儿比比谁说得最好?
2.请同学说说每个字母的笔顺及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强调“t”的横,“n”的左弯竖。
4.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5.同桌同学互相检查字母是否写得正确。
四、小结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d t n l”四个声母,同学们不仅读准了字母的音、认清了形,而且写得也不错。
附: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声母卡片“d t n l”。
2.抽读单韵母卡片“a o e i u ü”。
3.读带调的单韵母:“á ǎ ī í ǚ ù ú ǘ”
二、用游戏的.形声学习“d t n 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1.学习“d t ”与“i u”相拼音节
(1)请两名同学带上“d、t”的头饰,另外再找两名同学带上“i、u”的头饰,做找朋友游戏。
(2)学生们边拍手唱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啊!找啊!找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
(3)找到的好朋友站在一起,组成“di、tu”。
(4)学生用学过的拼读方法自己试着拼一拼。
(5)指名拼,教师纠正做示范,讲的拼音方法。
(6)同桌互拼,相互纠正。
(7)开火车拼读。
(8)四个字母朋友重新结识好朋友,再做找朋友游戏。学生边唱边找好朋友。重新组成音节: “du、ti”
(9)自己拼、指名拼,同桌拼、开火车拼读。
2.用同样的游戏方法学习“n l”与“ü u”相拼音节。
3.巩固练习
dì dú tī tù nù nǚ lù lǘ
(1)自己试拼音节。
(2)学生可选择音节进行拼读。
(3)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4)同桌互读。
(5)选择音节进行组词。
三、看图拼读音节
1.课件出示P14页的图(不带音节)
提问:小明的家里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生:小明的家里有爸爸、妈妈和小明。小明在拿玩具车。)
2.点击鼠标:电脑出现“n——á——ná”
(1)自己试着读,
(2)指名读,
(3)教师纠正后进行范读
(4)同学互读,
(5)指名读。
3.生:爸爸在打电脑。点击鼠标:电脑出示:“d——ǎ——dǎ”学生练习拼读。
4.生:妈妈提着篮子对小明说话。点击电脑:“t——í——tí”指名读音节。
5.看图:桌子上有什么?(梨)点击鼠标,电脑出示:“l——í——lí”学生练习拼读。
6.巩固练习:同桌同学互读四个音节,相互纠正,达到正确拼音。
四、读儿歌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儿歌:请同学读读红色的字母。
2.找出学过的声母和韵母组成的音节。“de”读一读。告诉学生:没有声调读轻声。教师范读学生随读,指名读。
3.结合图请认字多的同学读儿歌。
4.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指导学生读全文
1.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读书的顺序。
2.教师领读,学生随读。
3.自由读。
4.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5.指名读。
六、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四个声母朋友“d t n l”,不仅读准字母的音,还学会了正确书写,而且还学会了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非常好!
[
拼音教案【篇9】
设计思想:经过三年级上期对键盘的学习,同学们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输入字母和各种符号了。所以本课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是对以前的一个综合应用与训练过程。教学时可采用自学指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进行操作,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兴趣,并达到进一步的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综合运用键盘输入,会正确输入标点和换行,写一首古诗;
3、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贯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思想;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信息“工具”性意识;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CAI(出示《春晓》视频——诗人“孟浩然”——古诗朗诵)
师:孩子们会读这首诗吗?生:会!谈话:这学期我们学会了用计算机画画。计算机不仅能画画,还可以用计算机写作文、记日记,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用拼音在计算机上写出汉字。
一、打开“写字板”
像画图软件可以用来画画一样,“写字板”是一种专门用来处理文字信息的软件。1.操作:现在老师说,同学们操作打开“写字板”程序:“开始”——“程序”——“附件”——“写字板”
请仔细观察写字板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再对照图11—1记住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图11—1“写字板”窗口2.请用鼠标探测一下工具栏、格式栏上的`按扭。当你的鼠标箭头指向某个按钮时,在鼠标箭头的下方会出现按钮的名称,同时在状态栏上将会看到对应按钮的功能说明。
3.你能用鼠标探测出下面常用按钮的名称和功能吗?试一试。
写汉字必须使用汉字输入法。适合小学生的汉字输入法有“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C输入法”等。
单击任务栏上的输入法按钮,便能看到如图11—2所示的输入法菜单,从中可以选择你需要的输入法。
观察:你的电脑里有哪些输入法?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
(输入法提示),表示已切换到“智能ABC输入法”。
3.在输入法选择菜单中单击选择“”即可切换到“英语输入法”。
师:谁会用拼音写汉字?来为同学示范写一句“春眠不觉晓”。
1.抽一学生操作,其余同学仔细观察:
(广播教学)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写出汉字的?
小结:我们用电脑写字的时候,要先写声母,再写韵母,然后按下空格键。
2.提示注意同学是怎样输入“晓”的。
观察二:看看这位同学是怎样让“晓”字出现在写字板上的?
试一试:
1.当光标位于“晓”字之后,敲一下回车键,观察光标的位置。想一想在“写字板”中回车键起什么作用。
2.同学们自己试一试写“处处闻啼鸟”这一句。
注意:遇到问题可以找同学帮助,也可以看书上的48页的小知识,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3.你能输入汉字“绿”和“律”吗?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拼音写汉字,大家觉得好玩吗?
练一练:
输入完成后将文件命名为“古诗欣赏”并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拼音教案【篇10】
教案示例1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个腔调,能直接读出腔调。
3.学会使用四线格。
重点
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难点
学会iuü的四声,读好二、三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掌握i、u、ü的四个腔调。
一、指导复习单韵母a、、e
出示卡片,齐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语拼音第2课
二、学习i、u、ü的读音及四声
1. 教学单韵母i
(l)(出示第一幅图)问:你发现了什么?(一件衣服)
(出示i的卡片)问:你会读吗?正音、指名读。
(2)掌握i的四声
出示i的四声,问:谁想试着读一读?正音,指名读,齐读。
2.教学单韵母u
(1)(出示第二幅图)问:你知道了什么?(一只乌鸦,u和乌鸦的乌发音一样)
指导读,指名读。
(2)学习u的四声
分小组试读,指读。
3.教学单韵母{
( 出示第三幅图及{的四声 }问:你想到了什么?
范读、齐读、领读。
三、复习iu{的四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iu{的卡片,指读iu{的四声。
二、指导学习iu{的笔顺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线格中的i u {
问:它们各占在什么格?(i、{占中格和上格,u占中格}
2.教师示范书写:i u {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三遍。注意{的笔顺:先写u,再对着两个竖右弯的竖写两点。
3.让学生再练习三遍i、u、{
三、总结
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二课,掌握了iu{三个单韵母的音、形及书写。
四、布置作业
1.将iu{的四声在家庭作业本书写一遍
2.朗读课后短文
五、板书设计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 i 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腔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
(2)师强调:给韵母“i”标腔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ī医院;í疑心;ǐ可以;ì艺术)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 í ǐ 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1.观察“u”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自己试试借助乌鸦的“乌”学习“u”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u”音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嘴巴突出,使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
(4)学生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读准字母的音。
(5)指名读。
(6)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2.学习u的形
(1)观察插图:你觉得哪部分与“u”相似?
(2)学习记忆“u”的小儿歌:嘴巴突出“u u u”。
3.学习“u”的四声
(1)出示“u”的四声 “ū ú ǔ ù ”,自己试着读一读。
(2)指名按顺序读,注意纠正学生读不准的音。
(3)问:谁能用“u”的四声练习组词?
(4)打乱顺序读四声,直呼带调韵母“ǔ ù ū ú ”
三、指导书写“i u”
1.出示四线三格中写好的“i u”。
请同学们观察“i u”的占格位置。
2.指导书写出“i”
(1)认识拼音字母的基本笔画:“丨”竖、“· ”点。
(2)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小竖,然后在上格中间写点。写后请同学们说“i”的笔顺。
(3)说书写韵母“i”的小儿歌:中格写小竖,一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3.指导书写u
(1)教师边范写边说笔顺:先在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注意无论是竖右弯,还是竖小弯,竖必定要直。
(2)请同学试着编一个小儿歌:中格写一个竖右弯,再写一个竖小弯,先大后小紧相连。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4)在巡视的过程中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放在实物投影上大家评议。请同学们说说哪笔写得好?哪笔你觉得不太满意?应该怎样写?
(5)学生修正自己书写不满意的字母。
(6)再次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有提高的进行表扬鼓励,调动学生书写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小结
刚才我们学习了“i、u”的音形和它们的四声,同学们学得很认真!
附:板书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i u”及带调的“i u”。
二、学习单韵母“ü”。
1.观察字母“ü”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念什么?
(3)师讲:我们借助小鱼的“鱼”平读第一声就是“ü”。
(4)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ü”的音时,双唇成扁圆形,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口形象吹笛子。
(5)学生自己练习体会发音要领。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7)指名读、开火车读。
2.学习“ü”的形
(1)问:“ü”的音同学们读得挺准的,怎么记“ü”的形呀?
(2)看图,它与“ü”哪一部分相似?
(3)读记忆小儿歌:像吹笛子“ü ü ü”。
3.学习“ü”的四声
(1)出示“i”的四声与“ü”的四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师强调:单韵母“ü”标四腔调时小点不能去掉,要带点写成“ǖ ǘ ǚ ǜ”。
(3)自己试着读读“ü”的四声。
(4)指名读。
(5)请发音准的学生领读。
(6)教师强调二声和三声的读法。
(7)请大家选择一个腔调的音组词语。
(8)打乱顺序读“ü”的四声。
3.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看书上“ü”的笔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观察两个“点儿”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强调两个“点儿”稍靠近一点,点写在靠下一点,在上格的下面。
(3)书写韵母“ü”的儿歌:竖右弯,竖小弯,再写两点在上边。
(4)学生练习书写“ü”,教师巡视,表扬写字姿势、执笔方法好的,同时纠正学生写姿和执笔方法。对书写不规范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5)通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欣赏书写好的学生作业。
三、读儿歌
1.出示书中的儿歌内容,读读红色的单韵母。
2.教师范读或请学生读。
3.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学生随读。
4.同桌同学互读。
5.指名读。
四、小结: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3个单韵母“a e”,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就是单韵母“i、u、ü”。现在我们一共学习了6个单韵母,分别是“a e i、u、ü”。你们能试着背一背吗?同学们学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要想把拼音字母学扎实,回家要多读读书呀!
拼音教案【篇11】
教学内容:p44拼一拼
1、教学目的拼读练习: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动物,喜欢动物。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感情。
2、看图拼读音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老师这儿有十种动物,小马虎太粗心了,他把小动物的名称搞错了,谁能帮他改过来?
出示:公鸡乌鸦白鹅金鱼喜鹊
xǐquèbáiéwūyāwūguīgōngjī
花鹿刺猬猴子鸽子乌龟
hóuzigēzicìweihuālùjīnyú
1、看图自由拼读音节
2、指名到台上把错误的更正过来。
3、集体订正
4、给帮助小马虎改对的同学每人发一朵小红花。
二、学习p44拼读练习
1、看看图上动物的名称是什么,再拼读音节。
2、自由拼读,教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
3、同桌同学互相帮助检查。
4、集体订正
三、游戏(给动物挂牌,让学生扮演角色)
激发学生兴趣
告诉学生动物园的管理员叔叔听说小朋友都非常细心,愿意请细心的小朋友去动物园把写好的动物名称给每个动物挂上。
1、自由拼读音节,指名拼读。
2、你喜欢哪种动物,请挂上相应的牌子。
3、集体订正,对了的给予奖励。
四、扩展活动。
让学生自由说出所喜欢的动物,以及生活习性。
拼音教案【篇12】
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游戏设计_一年级语文教案_模板
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游戏
各位老师:您在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中有哪些好办法?想出了哪些“金点子”?以下是我从教育论坛上找到的,觉得对我们马上要接手一年级的老师们很有益处,
第一种游戏名称:开火车 适用范围:
用于复习巩固拼音字母、音节、生字、词语等。
这个游戏适用范围比较广,所做准备也比较简单,这种游戏很适合课堂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但比较适合复习巩固阶段运用。
游戏准备:相关字母、声母卡片 操作过程:
(1)做这个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开火车可以横着开,也可以竖着开,还可以开双轨列车。
(2)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开小火车,看哪一列火车最先开到我们首都北京。
开火车时,其他孩子学着很轻很轻地发火车开动的“呜——咔嚓、咔嚓” 的声音,有利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例,教师在复习学过的生字时,可以用卡片先出示一个生字,然后让一组学生轮着读生字字音、组词
师:“请第一组开双轨列车,先读读字音,再给它找个朋友。” 谁说错了,火车就停下。
师:“哪个修理员来帮着修理一下?”
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字母),修理好了继续开。 第二种游戏名称:找朋友
适用范围:复习字的偏旁、结构,正反义词,以及声母与韵母的相拼。 游戏准备:有生字的金牌,花形卡片 操作过程:
(1)导语:小朋友,你想找到你的好朋友吗?让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2)如,第一册《识字4》,在学了生字后,请学生找相同偏旁的字做你的好朋友,就可以这样操作。
一生拿一张卡片“打”,说:“找呀找,找呀找,谁是我的好朋友?” 拿卡片“拔”和“拍”的同学就都可以上前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大家说:“对对对,‘拔’是‘打’的好朋友。”最后大家一起读读两位好朋友手中的字,说说这两个字的偏旁。
又如,教师可以做几个金牌,金牌上贴有生字“跑”“跳”, 大家一起拍手说:“找呀找,找呀找,找到一个好朋友。”
挂金牌的同学看一看读一读生字,与挂有相同偏旁字的小朋友手拉手,成为好朋友。 找对了,大家说:“对对对,你们是一对好朋友。” 找错了,大家说:“错错错,赶快再去找一找。”
(3)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声母或韵母相同的生字,用金牌的形式挂在大家胸口,先读一读,然后让小朋友选择字音中相同部分的字手拉手,交朋友。还可以教师准备字型结构相同的或能组成词语的两个生字,准备一些声母和韵母,让学生读后手拉手交朋友。 (4)这样在游戏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种
一去二三里教学设计稿
一、课前准备:
学生唱单韵母歌。
二、教学儿歌,认识生字。
1、师:同学们唱得真好听,为了奖励大家,李老师放一首儿歌给你们听,好吗?但我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小耳朵(竖起来)听清楚,这首儿歌里面有哪些数字?
(生:这首儿歌里有十个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表扬:你看得真仔细。
2、师:这节课,我们通过识字(一)第一课:一去二三里 去认识这十个生字,它们还介绍两个汉字朋友给我们,请大家翻开书本44页,齐读课题。
3、观察图画:
(1)师:李老师带来一幅画,请大家一块儿看看吧。
黄昏的时候,太阳快要下山了,远处有一座座亭台,山里住着几户人家,路旁,树上长着漂亮的花朵,小孩子赶着回家吃饭,看到这样的美的景色,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说啊,这儿真美。
(2) 师:小朋友,你认为哪里的景色美呢?
(3)师:诗人看到这样美的景色,写下了一首童谣。(师范读)
(4)问:你会读吗?(指名读)表扬:我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读书又响亮。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好吗?读得真棒,表扬自己。
(5)师:你们读得这么好,请跟自己的同桌说悄悄话,读一读这首诗。(唱:123)
(6)师:现在,我们来比赛读书,看谁拿的红苹果大?
(拿出人像)这是男同学,这是女同学。谁先来?
4、认识生字。
(1)师:这节课,我们要认识12个生字,它们藏在诗歌里,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好吗?请一位同学来帮帮老师。(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师:我们借助拼音来读读这些字。
(3)师:现在,大家把你自己做的生字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这些字。(唱:123)
(4)师:我们来一个男女识字大赛好吗?谁认识上面的字,把卡片放在这下面。(表扬)
5、我会画。
师:我们比赛完了,你想不想画画?拿出你的图纸,给生字找出相应的音节涂上你喜欢的颜色。(表扬: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画画的天才。)
6、我会唱。
(1)师:正当我们画画的时候,有一群打篮球的男孩子来跟我说,要跟同学们较量一下,怎么样,你们敢不敢跟他们唱一唱对数歌呢?(表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
(2)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小猫最爱把脸洗)
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孔雀开屏像把扇)
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骆驼驮着两座山)
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刺猬满身都是刺)
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小鹿头上长小树)
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鸭子爱在水里游)
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公鸡叫人早早起)
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青蛙唱歌呱呱呱)
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海狮会用头顶球)
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鹦鹉学话有本事)
(3)师:同学们真有礼貌,这节课你们的表现非常出色,你们都是好学生。
《一去二三里 》教案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国
单人旁 你 他
日字头 是
教学流程图:
参与
→
探究
→
完善
→
发展
↓
↓
↓
↓
学生
看图参
尝试发现
学会自
句式练习
与感知 → 字词的读法→
己读句子 →
拓展视野
↓
↓
↓
↓
教师 创设情境激
创设悬念
点拨疏导
提供句式
发参与情感→激发探究欲望→ 融会贯通 → 引导深化
◆[2004 《中国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学目标:
1.知道从小要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病、做、给、讲、故、事、听;认识“病字旁”,会根据偏旁写字。
3.初步学会听写句子,会用“我给谁做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认识“病字旁”,会用“我给谁做什么”的句式说话。
2.教育学生要学会尊敬长辈,关心老人。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揭示课题,图文结合,学习生字“病”、做”。学习课文第一、二句。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新课。
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小朋友,你知道课文讲了谁呀?(奶奶)奶奶怎么样呀?(奶奶笑了)奶奶为什么会笑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解决这个问题。
二、放课文录音,要求小朋友仔细听,听准生字的读音。
三、布置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1、读读带有音节的字,看清生字的字形。
2、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用“/”做上记号。
四、边观察画面,边学习课文第一、二句。
1、打开投影仪。
提问:小朋友,图上画着哪些人?(图上画着奶奶和冬冬奶奶怎么会躺在床上呢?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学习生字“病”,认识病字旁。
①出示生字卡片:病。教学“病”,结合教学“病”字旁,带学生书空“病”字旁,告诉学生“病”是半包围结构,看课本上书写笔顺书空。
②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两遍。注意里边是“丙”,不是“两”。
3、指导读一。二句,帮助学生理解“病了”就是“生病了”。
4、奶奶生病了,妈妈又不在家,冬冬就来学做妈妈,照顾奶奶。出示生字卡片:做。教学“做”。
①帮助学生分析字形。
②扩词帮助理解意思“做工作、做好事、做个好学生”。
③指导书写。
5、指导朗读第一、二句,注意读好“我”,读出“我”会照顾奶奶的自豪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6、小结:课文的第一、二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五、课堂作业。
1、在课堂作业本上抄写“病”和“做”各三个。
2、在课堂作业本上书写“病”的笔画笔顺。
六、课外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检查,继续学习课文,学习五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口头组词。
2、出示卡片:bìnɡ zì pánɡ,指名板演,并说说哪个字是病字旁?
3、指导朗读课文。
二、继续学习课文,结合学习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1、谈话导人: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冬冬的奶奶生病了,可是妈妈不在家,冬冬很乖,她就学着妈妈的样子照顾奶奶,那么,冬冬是怎样学做妈妈的呢?
2、打开投影仪,用投影覆盖片分别出示倒开水、拿苹果和讲故事。并出示旬式:我给奶奶做什么。让学生练习说话。(我给奶奶倒开水。我给奶奶拿苹果。我给奶奶讲故事。)让学生看图反复练说。
3、发散性练习说话:我给。
4、那么,课文里边是怎么写冬冬照顾奶奶的?指名学生读第3句话,说说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指导朗读。
5、读第4句话,说说这句话又告诉我们什么?理解“还”,使学生知道,因为前面已经讲了两件事了,给奶奶倒开水和拿苹果,又讲了故事给奶奶听,所以用了“还”。指导朗读。
6、奶奶后来怎么样了?齐读最后一句。
①讨论:奶奶为什么笑了?(结合插图)
②指导朗读。
奶奶/笑了。
③想象说话。
妈妈回来了,会怎么说呢?(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由练说。)
7、学习生字:给、讲、故、事、听。
三、齐读课文。
四、巩固练习。
1、出示7个生字的卡片,认读,开火车读。
2、齐读课文。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给、讲、故、事,听。重点指导“重”。
2、在作业本上写出讲、事的笔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练习,深化导行,进行作业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给“事、听、讲”口头组词。
3、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二、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议。
2、齐读课文并配上动作。
3、想象说话,冬冬把奶奶照顾得那么好,妈妈回来了,会怎么说呀?
三、深化导行
1、冬冬虽然年纪小,却非常懂事。她在妈妈不在家的情况下,把奶奶照顾得好好的,奶奶开心地笑了。小朋友,你觉得冬冬是个怎样的孩子?
出示卡片,齐读。
zūn jìnɡ zhǎnɡ bèi ɡuān xīn lǎo 人
2、学了课文,你准备怎样向冬冬学习?(启发学生用“我给谁做什么”的句式说)
3、练习《课堂作业》第5题。
四、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2、4两题。
板书:
14.奶奶笑了
倒开水
我给奶奶 拿苹果
讲故事
zūn jìnɡ zhǎnɡ bèi ɡuān xīn lǎo 人
◆[200
《奶奶笑了》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 1 页 的生活,来到学校读书学习,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面对一个个不认识的字,你们别急,给它们戴上小帽子,你就认识了,这些小帽子就是汉语拼音,汉语拼音的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还能帮助我们用电脑打字呢!
2.过渡:汉语拼音ɑ、o、e的作用这么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的第一课。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创设一个欢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利用智慧老人的话,引出汉语拼音并介绍汉语拼音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汉语拼音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观察思考:图上画了谁?他们正在干什么?
1.学习ɑ。
(1)看图:小女孩在干什么?(在进行发声练习。)我们也来试试。
(2)老师出示拼音卡片:ɑ,讲解并示范发音,学生模仿。
(3)师:在发ɑ时,嘴巴怎样?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张大嘴巴ɑ、ɑ、ɑ。
(4)学生练习用ɑ说一句话。
第 2 页
(5)观察小女孩图,看哪部分与ɑ的形状有关系?识记并书写ɑ。
2.出示课件,认识四线格,并指导书写a。
(1)介绍四线格,引导观察:小朋友们,老师画的这幅图,数数有几条线。(四条。)这就是四线三格,指出上格、中格、下格。我们的拼音字母都写在这个四线三格里。小朋友们观察一下ɑ在四线格的位置。
(2)老师讲解笔顺并范写:ɑ先写半圆再写一竖,留个小尾巴。学生书空。谁来学着老师说说并告诉大家怎么写。现在在书上第21页描红,看谁写得好。
3.学习o。
过渡: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引来了许多小动物,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公鸡打鸣图:公鸡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
师:公鸡发出的喔喔声,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o的发音。
(2)出示卡片,学习o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发音;学生练习发音。)
(3)学生自编顺口溜:嘴巴圆圆ooo。
(4)学生用o练习说一句话。
(5)师:这个o像什么?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形的?(可以编顺口溜,可以形象记忆。)
第 3 页
(6)指导书写:小朋友们,o像一个圆,要写得均匀,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4.学习e。
过渡:听到公鸡的叫声,大白鹅也来了。
(1)课件出示大白鹅:
小朋友和它打个招呼,(大白鹅好!)大白鹅在水中的倒影,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e。
(2)学习e的发音。(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3)学习自编顺口溜帮助记忆:嘴巴扁扁eee。
(4)由图中大白鹅的倒影引出字形e,识记,书写。小朋友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e,像什么呢?(白鹅的倒影。)聪明的小朋友再找找它与我们学的o有什么不同。(e不是一个圆,它中间有一横,而且一横转弯的地方不封口。)
(5)指导书写:中间有一横,右边不封口,e只有一笔。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描红。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启发学生说出字母与图的哪一部分相似,学习发音,记忆每一个字母的形状,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
三、趣味游戏,巩固新知
1.我会读。看板书练读。(巩固音)
2.摘果子。(巩固形)课件出示一棵大树,树上有大苹果,苹果上写有ɑ、o、e、b、m、d、n等字母,找到今天所学
第 4 页 的字母,如果对了,水果就落地。
3.猜一猜。四人一组,一名同学做这几个字母的手势,另外的同学猜。还可以在同学的手心上写一写让同学闭上眼睛感受后再猜。
4.角色扮演(小女孩、大公鸡和大白鹅):一天清晨,大公鸡喔喔地叫了,发音o;小女孩听到了公鸡的叫声,马上起床,来到草坪上,开始发音练习,发音ɑ;你看她多勤奋啊,她动听的歌声引来了大白鹅,发音e。他们多开心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字母的发音、记住字形、编顺口溜、练习说话,游戏,在巩固字母的发音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枯燥的字符“活”起来,让学生的才华“露”出来,让机械的记忆“趣”起来。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三个新朋友ɑ、o、e,不仅知道了它们的名字,还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它们还特别爱美呢,喜欢戴上各种不同的帽子,下节课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戴帽子的它们吧。
2.请小朋友们把我们今天认识的三个新朋友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写给爸爸妈妈看。明天老师再问大家,看哪位小朋友记得又快又好,不仅会读还会写。
设计意图:在趣味谈话中,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整合。并引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第 5 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1.抽读卡片: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几个单韵母,谁还记得?(指名回答)多媒体课件出示。其他小朋友一定也记得,不信我们一起读读。(齐读)
2.抽读ɑ、o、e卡片。指名说是怎么记住它们的,说口诀。(圆圆脸蛋ɑɑɑ,一个圆圈ooo,白鹅倒影eee。)
3.看口形猜单韵母。
4.指名说发音口诀。(嘴巴张大ɑɑɑ,嘴巴圆圆ooo,嘴巴扁扁eee。)
5.教师说单韵母,学生摆口形,然后发音并从自己的卡片中找出字母。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唤醒孩子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好的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结合儿歌,学习四声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进入下一轮的“魔法”活动。
2.认识声调符号和四种声调名称。
(1)汉语拼音规定一个音节有4个音调。它们好像四个兄弟,名字各不相同,读音的高低升降情况也不相同。
(2)板书四个声调并讲述:这4个声调符号分别用来表示4种声调,标写在字母的上端。标“ ”的表示第一声,标“ ”的表示第二声,标“ ”的表示第三声,标“ ”的
第 6 页 表示第四声。指着声调符号分别领说“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
(3)教师配合手势教学声调儿歌: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3.学习ɑ的四声。
(1)出示课件小白兔开车图讲述:“汽车平走āāā,汽车上坡áá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ǎǎ,汽车下坡ààà。”
(2)教师边打手势边范读,让学生看清手势,听清四声的不同读音。
(3)按四声顺序请同学读,检查学生读音的情况。指名读,互相读,开火车读。
(4)教师教儿歌:一声高高平又平,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5)学生自由练读ɑ的四个声调。
(6)教师指生读ɑ的四个声调。重点练读ɑ的二声和三声。
(7)打乱四声顺序练习读,逐步达到能正确地直呼出带调韵母。
4.学习o的四声。
(1)师:o和ɑ一样也有四个声调。
(2)多媒体课件出示:ō、ó、ǒ、ò,教师提问:谁
第 7 页 能像读ɑ的四声那样,试着读一读o的四声。学生练习。
(3)教师纠正学生发音,学生练习读o的四声。
(4)多媒体课件出示o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
5.学习e的四声。
(1)出示课件:新朋友e也有四个兄弟,它们也想跟小朋友交朋友,你们欢迎吗?
(2)学生自主学习e的四声:ē、é、ě、è。
(3)小组合作学习,组内齐读,组长抽读。
(4)教师指学生读,学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5)联系日常生活,教师引导用带调的e组词:é飞蛾、额头;ě恶心;è饿了、凶恶。
(6)多媒体课件出示e的四个声调,打乱顺序读。
6.出示:āōē、áóé、ǎǒě、àòè,教师范读一遍,学生练读五遍,分组读、齐读各一遍。说一说阿姨的ā是第几声,喔喔叫的wō是第几声,小鹅的é是第几声。(阿姨的ā是第一声,喔喔叫的wō也是第一声,小鹅的é是第二声。)
设计意图:结合小兔开车图学习ɑ、o、e的四个声调,再利用儿歌引导学生读准ɑ、o、e的四个声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拼音学习能力。
三、多种形式,反复练读
1.抽读ɑ、o、e的四声卡片。
第 8 页
2.听老师读不同声调的3个单韵母,说出是第几声。
3.给三个孩子分别起字母名字,一个叫ɑ,一个叫o,一个叫e,然后请他们上台介绍自己。还可以给这三个字母分别加上四个声调再起12个名字。
4.看屏幕开火车读。(屏幕显示:带调的ɑ、o、e共12个字母随机逐个闪烁,轮到的同学就读那个闪烁的带调单韵母。)
5.同桌互读。
(1)小朋友。请拿出我们制作的单韵母卡,同桌互相认读。
(2)请两对小朋友上讲台前试试互相认读。
6.二、三声对比读。á—ǎ、ó—ǒ、é—ě。
7.抄写ɑ、o、e,再依次加声调符号。在四线格的中格每行分组写4个ɑ、4个o、4个e。
设计意图:运用抽读、指读,同桌读、对比读等多种方式,反复练习ɑ、o、e的四个声调,使学生掌握了ɑ、o、e的四个声调的读法,为以后的拼音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我们认识了3个拼音朋友,单韵母ɑ、o、e,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能读准四个声调,真棒!
2.回家做字母卡片,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 9 页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学习内容的同时,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对开学第一课的拼音知识掌握得更扎实,更牢固,提高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学反思
1.从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做什么。学生回答小女孩在唱歌,小女孩发出的声音就是字母ɑ的音。张大嘴发ɑ要响亮。这样初入学的儿童易于接受,知识给得很自然,重点观察小女孩的头,以配合字母ɑ的字形记忆。
2.重视起始教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的指导,为学生写好字打下基础。
3.根据儿童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方式记忆字形。如顺口溜记忆,用动作表演记忆,使学习富于情趣,让学生愉快学习。
4.练习四声时将重点放在二声、三声。通过手势的帮助使四声发音更加准确。最重要的是根据儿童的遗忘规律,在准确的教学后坚持反复有序的练习及循序渐进的复习。
第 10 页
一年级拼音教学设计方案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一年级拼音教学计划
汉语拼音dtnl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教学教案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