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猫教学课件

发布时间:2023-09-23 教学课件

猫教学课件(实用九篇)。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想要学习有关“猫教学课件”的知识吗请看本文,欢迎您收藏本文以便日后查看!

猫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和积累词语。

2、对照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狐假虎威”这个成语的意思,并说出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教学难点: 学会读古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案序号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2、理解文中的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先认认真真地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注意句中停顿。同桌互读互评后,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

观百兽之见我/ 而敢不走乎

虎不知/ 兽畏己而走

三、理解句子

1、对照译文一句一句地读懂。

2、结合整个句子的意思弄清句中每个字的意思。

3、小组交流,完成小卷。

写出今义:

今义

吾走皆

天帝使我长百兽

故遂与之行

子无敢食我也

四、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1、先自己练习说,再同座互说,然后指名说。大家进行补充、评价,看谁说得最好。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

五、学习生字

1、指名读生字并扩词。

2、指导书写。

畏:左下角不要多写一撇。

逮:右下部不是水。

3、写会字词。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捉住

老虎 狐狸

凭借威风

教学反思: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很容易,但是对道理的理解老师要引导。

第二课时教案序号

教学目标:

1、感悟文章的寓意。

2、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

随机指导反问句的读法,使学生明白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要求读出情感来。

二、表演

先用原文表演,再用自己的话来表演。

三、谈谈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想法。

(如1、狐狸太狡猾了,竟然用老天爷吓唬老虎。2、老虎也太傻了,也不想想自己与狐狸到底谁厉害。3、通过简短的语句,勾勒出狐狸的奸诈。)

四、讨论:《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的什么人。

(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五、练习背诵课文。

六、作业超市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续写:老虎明白后,又一次抓住了狐狸……

3、搜集其它内容浅显的古文读一读。

教学反思:学生的续写想象丰富。续写的很合理。

第三课时

诵读全文

讨论:《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的什么人。

(狐假虎威讽刺了生活中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练习背诵课文。

作业超市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续写:老虎明白后,又一次抓住了狐狸……

3、搜集其它内容浅显的古文读一读。

教学反思:学生的续写想象丰富。

猫教学课件 篇2

师小结:是啊,古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这首诗道出了每一个游子的心声。 季羡林先生也同样思念着家乡、思念着朋友、更思念着祖**亲。(配乐朗读)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好几天以前,房东太太就向我说,她的儿子今天家来,从学校回家来,她高兴得不得了。……但儿子只是不来,她的神色有点沮丧。她又说,晚上还有一趟车,说不定他会来的。我看了她的神气,想到自己的在故乡地下卧着的母亲,我真想哭!我现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亲都是一样的!

师:1、你认为这段话哪句最关键?把描写房东太太心情的词圈一圈、写一写。(高兴、沮丧、期待)

2、分层读。为什么高兴?高兴得怎样?为什么高兴得不得了?她又为什么沮丧?看到这样,我的感受是什么?(真想哭)我为什么想哭?(生谈感受)

师:还有没有想念祖**亲的内容?生读。想的怎么样?

我现在还真是想家,想故国,想故国里的朋友。我有时简直想得不能忍耐。

我仰在沙发上,听风声在窗外过路。风里夹着雨。天色阴得如黑夜。心里思潮起伏,又想起故国了。

这几则日记都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在他的日记中只有这些是对母亲的怀念吗?

设计连读训练: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的时候,他选择的是不同的场景:黄昏时想――风雨交加时想――想家、想故国、想故国的朋友想到简直不能忍耐――看到别人想孩子自己也想――做梦都想――就是这么想,最后还是连母亲的面影都看不清,咱们练习朗读,在读时要跟紧老师的引读。

理解“怅望灰天”的意思。再读这句话。

师:我们来读一读结尾,想想作者为什么对祖国对母亲有如此深的怀念呢?用书上一句话来说。第一自然段。

师:正因为有了这崇高的敬意和爱慕,所以作者才如此地怀念自己的母亲。

让我们在深情的齐读第一自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季羡林先生对母亲充满了敬意和爱慕,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对自己的母亲有许多话要说,那么,请你把自己想说的话或者学习文章后的感受写下来。(生练笔)

写后交流。

拓展作业:

猫教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练习读好人物的对话。

2、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一个谜语给大家猜。“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张着翅膀空中飞,专捉害虫有本领。”请同学们猜一种昆虫。

2、出示图片,瞧这就是蜻蜓,你们喜欢吗?看到这么可爱的蜻蜓大家肯定都喜欢。

3、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蜻蜓。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4、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谁让他们放飞的?为什么放飞?)

板书: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子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看看同学们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3、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不错,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一天,陶行知看到几个孩子在 ,后来他和孩子们 ,最后,孩子们 。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

1、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自由读1―6自然段。

2、通过读书,大家说一说为什么要放掉蜻蜓呢?

重点: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1)为什么说吃害虫就是我们的朋友了呢?

3、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几个自然段。老师做陶行知,指生读旁白、翠贞、一个男孩,其他同学做孩子们。

4、刚才你们都异口同声,齐读的吃草吃树叶吃泥土,课文中却说“七嘴八舌”,这是怎么说?你们快试试。

5再分角色读1――6自然段。

1、看来,现在孩子们都知道蜻蜓吃害虫,帮助我们保护庄稼,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有没有别的原因也使孩子们最终放飞了蜻蜓?

2、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什么知识?再来读读7――10自然段。

重点交流:

(1)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一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

A、出示前一句读,尾巴有什么特点、作用?

B、出示图片。

C、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要读出尾巴的特点来。

D、你还了解蜻蜓尾巴的哪些知识?

E、出示后一句读,它真的会吃掉自己的尾巴吗?同学们不敢肯定,老师也不敢肯定,陶行知敢肯定吗?你怎么知道的?

F、通过 “据说”这个词我们知道了陶行知也不确定,课下我们继续研究考证这个问题。

G、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2)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

A出示句子读,眼睛有什么特点、作用?

B再读这几句话。

C省略号:陶行知讲完了吗?你还了解哪些关于蜻蜓头部的知识?

D出示图片,看,这就是由成千上万只小眼构成的大眼,我们叫它复眼,几乎占了头部的一半,多么神气啊!

E再读描写眼睛的句子,把眼睛的特点读出来。

3、了解了蜻蜓眼睛、尾巴有这样神奇的作用,你觉得蜻蜓怎么样?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出示: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

4、陶行知和孩子们谈论蜻蜓,让我们了解到有关蜻蜓的这么多知识,我们越来越喜欢蜻蜓了,其实陶行知不仅用语言告诉孩子们蜻蜓吃害虫,它身体的特点和作用,我们也来关注关注他的动作,看看你从中有没有新的认识?再来默读1――10自然段,画出相关词句。

5、你找到了哪句话?从他的动作中你了解了什么?(爱孩子们,爱护蜻蜓)

1、孩子们明白了陶行知的用心了吗?读读11自然段,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2、再请同学读读这个自然段。

3、配乐课件:当我们看到蜻蜓展开翅膀在澄澈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可能它将飞到广袤的田野里,呢喃的溪水里,停留在河塘边、麦秸垛旁,你现在想对蜻蜓说些什么?

1、课文学到这儿,课前,大家提出为什么要把蜻蜓放飞?现在你知道原因了吗?

小结:现在我们明白了孩子们捉蜻蜓是因为喜欢,放飞也是因为喜欢啊。板书:擦?

2、作业:

(1)通过今天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对小蜻蜓有了哪些了解,课后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介绍小蜻蜓。

(2)查阅资料,了解蜻蜓真的能吃自己的尾巴吗?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有益昆虫知识。

猫教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述课文故事。

3.懂得高超的技术是经过长期刻苦锻炼获得的,只有不怕吃苦,才能学到真本领。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一次比赛的场面,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理解骑手说的话是难点。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搜集,汇报引题

1.课前你都搜集了哪些有趣的动物比赛,谁来介绍一下?

2.学生交流中,教师相机介绍、补充的规则和南美洲的风土人情,出示句子“南美洲人特别爱看”并指导朗读。

3.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美洲去看一场精彩绝伦的。

二、反复读文,讲读有法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标好自然段。

2.检查读文,随机指导本课生字新词的读音。

3.再读课文,思考: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南美洲人特别爱看?(出示图,辨析哪一幅图正确画出了“赛场周围挤满了人”;联系生活理解“兴致勃勃”)

三、巧妙创境,入境感悟

1.小朋友们读书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坐上开往南美洲的飞机,去看看当地的吧!(配乐表演“坐飞机”)

2.南美洲到了,大家快看!(播放动画制作,师读“比赛片段”)

3.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图文结合,扩散说话:野性大发的公牛会怎么样?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并演一演。

(2)对比朗读骑手的表现:你读懂了什么?

(3)回味这场比赛,你觉得怎么样?当你看到骑手牢牢地骑在这样疯狂的公牛背上,你会说什么做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为这位骑手欢呼、呐喊、叫好!

4.你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再经历一场惊险、刺激的比赛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句子,把括号内不正确的拼音画去。

(1)一只只(zhizhi)羊儿蹦蹦跳跳地出了羊圈(juanquan)。

(2)只(zhizhi)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

2、赛时这位骑手为什么没有从牛背上摔小来?(技艺高超)

3、“曾经从牛背上摔小来上千次”是什么意思?

二、诱发想象,讨论明理

分角色朗读对话,骑手的画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骑手苦练的画面吗?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用最快最简单的方法来学字。(生自学)

2、谁来做小老师?

3、认读生字并组词。

4、指导描红。

四、课后延伸,迁移练说

播放西班牙的斗牛比赛片段,要求以小组位单位学着书上的语言说说斗牛的经过。

猫教学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将学生的座位按学习小组排列成“马蹄形”。

教学重难点

1、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

3、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遥远的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为了让光明永远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他能追上太阳吗?他给我们留下一个怎样神奇的故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夸父追日》。

自主读书,感知大意

1、自主试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2、自主练读: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想一想喜欢的原因。

3、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读书,感情朗读,复述课文

1、小组内轮读,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小组内评读喜欢的段落,交流读书感受。

3、小组内练习讲这个故事,可以自己讲,可以合作讲。

全班交流,评价补充

1、随机抽查每组一至两名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评价补充。

2、各组推选代表或合作讲故事,评选故事大王。

课外拓展

1、绘制一幅夸父变成大山、手杖变成桃林的图画。

2、继续收集神话传说故事。

板书

夸父追日

神奇的想象

生动的故事·美好的愿望

为什么追?

怎么追?勇敢追求

猫教学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能从作者的叙述和议论中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能从文章中的抒情和议论句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积累谈谈人类如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2、叙述议论中作者观点的表达和思想感情的流露;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随笔,揭示了现代都市不见鸟雀的现实,表现现代文明的发展要考虑到与自然和谐,要对自然界的生灵给予保护和尊重,以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都市精灵》教学设计,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都市精灵》教学设计》。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不是很难,因此首先让学生诵读课文,从课文提供的材料去揣摩作者的观点,感受作者的情怀,体味文章语言蕴含的感情和道理。其次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体验来正确认识课文所提出的问题,真正从思想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由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掌握下列生字词:

栖(qī)息 黄鹂(lí) 老鸹(guā) 硕(shuò)大

肆(sì)无忌惮(dàn) 围剿(jiǎo)

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精灵”原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你读了课文后是否有新的认识?

明确:

联系课文内容看,精灵指可爱的动物。文中主要写的“精灵”有喜鹊等鸟类,红嘴鸥、鸽子、海兽、海鸟,还有小松鼠等动物;因为它们活泼、机灵、聪明,讨人喜爱,给人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作者以“都市精灵”为题,它提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 如果你是一个令人喜爱的都市精灵,你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2、 作者运用对比的写法,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你能从中找出几幅,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 前不久,昆山全票入选“最佳中国魅力城市”,这是全体昆山市民的骄傲。你觉得昆山的魅力表现在哪里?

4、 如何理解“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明确:

1、 都市动物可以成为都市居民的伙伴,给都市带来生机,成为都市的一种景观,使人感到欢欣,享受生活的乐趣,从而提高都市生活的质量。

2、 反差强烈的有(1)今昔对比的图景:几十年前的北京城乌鸦“遮天蔽地”“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和如今“两只老鸹不老呱”的寂寞惨淡的景象进行对比。(2)不同城市的对比:北京城“连乌鸦都久违了”的现状和旧金山“简直是个海兽海鸟城”的景象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倡导每座城市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3、 城市发展规划、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城市环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精神风貌。

4、 城市的“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指的是以“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来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不以经济产值和人均收入作为城市衡量标准,而以有无其他生灵来衡量,可见城市里拥有某种值得钟爱的小动物是多么难得而又重要。

四、探究学习,增强意识:

欣赏短片《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讨论:

短片中快乐的小鸟为什么要流泪?你认为人类应该怎样做才能使林中的小鸟真正快乐起来?

要点:不随便倒垃圾和排污;保护珍稀动物,禁止猎杀;禁止滥捕滥涝;禁止滥砍滥伐,设立保护区;与动物在同一地带友好相处;加强宣传教育等等。

五、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根据你已掌握的环境保护知识,请以一名中学生的名义向市环保局写一份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书。

要求:建议内容要具体,指出问题要有理有据,改进意见要切实可行。

猫教学课件 篇7

一、板书课题,书写蜻蜓两个字。

二、检查生字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抽读,全班同学认真听,看她有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教师略作评价。

2、齐读生词。

过渡: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三、细读课文。

(一)抽两个同学读2-10自然段,思考:陶行知给孩子们讲了关于蜻蜓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陶行知怎样给孩子们讲蜻蜓吃食这个问题的呢?

(二)学习第2——6自然段。

1、学生按要求自学2-6自然段。

1、默读2—6自然段,用小圆圈画出陶行知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语,用 画出陶行知说的话。

2、轻声读第2和第6自然段,从陶行知的神态、动作、语言中,你体会到陶行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检查自学情况,朗读体会情感。

(1)检查勾画和体会的情况。理解慈爱、抚摸,出示“抚摸”,都是提手旁,学习生字“抚”。

(2)读悟第二、六自然段。

指导朗读:试读、抽读、齐读。读出和蔼可亲的样子和疑问的语气。(强调“慈爱”和“抚摸”,读陶行知的话,音量小一点,语速慢一点,读出疑问的语气。)

(3)小结:作者是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陶行知的精神品质的。同学们在写人物的时候也要学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就能把人物的特点以及精神品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3、分角色朗读2-6自然段。

抽一生读作者的话,一生读陶行知说的话,一女生读翠贞的话,一生读男孩的话,全班同学读其他孩子的话。想象陶行知与孩子们对话的场面,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理解“七嘴八舌抢着说”,然后再请几个孩子表演第五自然段。板书:七嘴八舌。

师: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如果这时陶行知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继续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等知识。

学习要求:

①迅速默读10自然段,用 画出陶行知介绍蜻蜓尾巴和眼睛的句子。

②与同桌讨论:陶行知为什么还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

(1)抽生回答第一个问题,用“陶行知给孩子们介绍了……还介绍了……”的句式。“只介绍了这些吗?”

陶行知在给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大眼睛时哪些词用得好,用你喜欢的符号在书上把这些词勾画出来,体会“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意思。板书“成千上万”、“四面八方”。你能说出几个类似带数字的四字词语吗?

欣赏蜻蜓图片,教师引读。

(2)陶行知为什么还要向孩子们介绍蜻蜓的尾巴和眼睛呢?抽生回答。(让孩子们更进一步了解蜻蜓,喜爱蜻蜓,从而保护蜻蜓,与蜻蜓做好朋友,而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这时候陶行知如果让孩子们把蜻蜓放了,孩子们会放吗?可是,陶行知却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板书:放

(多媒体出示)比较句子:①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他放了,好不好?”②陶行知说:“把它放了。” 指导朗读,结合上下文体会陶行知是一个怎样的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尊重孩子

2、孩子们把蜻蜓放飞时是怎样的心情呢?齐读课文最后两句。看书上的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学生看图)你们瞧,蜻蜓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是多么轻松,多么愉快呀!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陶行知会说些什么呢?小蜻蜓又会说什么呢?(自由交流)

猫教学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

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谁能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给大家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生:《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讲的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当时魏国刚刚打败蜀国,又派兵进攻吴国。于是,蜀、吴两国联手抵抗曹操。师:文中一共有几个人物,谁能帮大家理顺一下人物关系?生:课文中有四个人物,曹操是魏国的首领,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而周瑜是吴国的都督,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师:周瑜见诸葛亮很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才引出了这个故事。

二、新课

过渡:同学们,你觉得这个故事精彩吗?(精彩)是呀,文学作品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作者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而每个人物的塑造又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工具。这节课,我们要再次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让这些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人物跃然纸上的。

(一)赏析重点段(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作者使用什么方法描写人物的。(人物对话)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人物对话。(课件出示对话,隐去旁白)现在同桌一组,分角色读一下对话,边读边想: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再说这句话时,心里会想什么,脸上是什么表情?读完后同桌把意见交流一下。(学生汇报,教师引导揣摩人物心理,并启发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在每句对话前加上提示语)师:大家都很聪明,能根据对话走进人物内心,下面我们加上提示语,再来读一下课文。(课件出示加有提示语的课文,分角色朗读,学生互评。)师: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觉得周瑜、诸葛亮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谈对周瑜和诸葛亮的初步认识)但仅仅根据这一段的文字,我们还不能透彻的了解人物特点,下文中,还有一些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读一读,看你对人物有什么更深的认识。

(二)感悟

1、指名读一读描写周瑜的语言,总结出周瑜的性格特点是阴险狡诈。(板书:阴险狡诈)学生朗读。2、再说说诸葛亮的语言。(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从中你有什么感悟。(诸葛亮心中早有了周密的计划,胸有成竹)你从鲁肃的言行中感知他是怎样的人?(板书:忠厚老实)(2)还有那处写了诸葛亮的语言?指名读第二句话。(课件出示)老师发现,诸葛亮是笑着说的,我觉得挺有意思,前面都是诸葛亮说,为什么这个地方要加个“笑”字呢?来,我们先齐读一遍。(齐读)你们觉得诸葛亮在笑谁,笑什么?汇报:生(1):在笑曹操,是一种嘲笑。师:你说的真好,你来读一读,读出对曹操的嘲笑。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从哪看出来的?(学生在下文中找到曹操的语言描写,并体会到他的谨慎多疑。)(板书:谨慎多疑)生(2):在笑鲁肃,是一种友善的笑。你来读一读。生(3):在笑周瑜,是一种胜利的笑。你来读一读。读出诸葛亮的自信。小结:你看,诸葛亮说得多准呀,他说曹操不赶出来兵,他真不敢出兵,说三天取箭,果然三天带着鲁肃来取箭。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真是太神了!用周瑜的话说,诸葛亮真是——(学生一起说: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三)草船借箭成功的条件同学们,诸葛亮他神机妙算,都算准了什么呢?生:他算准曹操不敢出兵、算准周瑜要加害他、算准鲁肃不能出卖他。师:也就是说诸葛亮他算准了人,这也是“识人心”(板书:识人心)但仅仅如此,草船借箭就能成功吗?他还算准了什么?生:三天后有大雾。师:这是他知天文。(板书:知天文)生:回来时顺风顺水。师:这是他晓地理。(板书:晓地理)总结:是呀,诸葛亮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草船借箭才会成功。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诸葛亮?(有勇有谋、才智过人等)三、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认识了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还领略了古典名著的风采。其实,三国演义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达400人,那里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老师希望课下,大家能以“走进三国”为主题,完成本周的积累,并把你积累到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周瑜----阴险狡诈诸葛亮----神机妙算(识人心知地理晓天气)曹操----谨慎多疑

鲁肃----忠厚老实

【课后反思】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活动,为学生打开学习名著的大门,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所以教学目标我就确定在“通过对人物对话的研读,感受名著中性格鲜活的人物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走进名著中精彩纷呈的故事。”教学时,针对高年级的阅读水平和训练重点,我主要引导孩子通过研读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再通过课后的延伸,达到让学生爱上名著的目的。虽然课堂还有许多遗憾,比如指导朗读还是不算到位,时空没掌握好等,但是,从学生那积极地参与教学上,从课后孩子们赛读名著故事上,我看到了这节课的成功之处。我觉得,一节课成功与否,关键看孩子们从课堂上收获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领下受到了那些熏陶,掌握了什么能力。只要孩子们在那短短的40分钟里参与了,收获了,就不失败。语文课堂就是充满遗憾的课堂,没有遗憾,又怎么有我们不断完善教学的动力呢!在这一次次的反思中,我们会走向成熟。

猫教学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生活中连续行为,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2、知道 10 以内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会读算式,并正确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丰富的情景,通过观察、操作抽象出数的过程,积累数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

(三)、态度、情感、价值观

会交流生活中具有连续行为的情景,通过看图说故事,培养儿童的数学兴趣,提高儿童数学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建构连加、连减的运算模型。

三、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师:让我们先进行口算。听清要求,先用手势表示卡片上算式的结果,然后

继续听要求大声报数答案。

2+4(再加 3 ) 9-2(再减 5 )

6+1(再加 2 ) 10-4(再减4)

3+4(再加1) 8-2(再减3)

师:小朋友们算的真棒!都会正确的计算 1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1.连加(依次媒体演示)

( 1 ) 师:听,什么声音?(图 1 )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小鸟。(图 2 )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鸟台上原来有 2 只小鸟,飞来了 3 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2 + 3 = 5

师:(出示图 3 )观察的真仔细,睁大眼睛,看看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又飞来了 1 只小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鸟。 5 + 1 = 6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幅图连起来一块看。(演示)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在小组里轻轻说。

生:鸟台上原来有 2 只小鸟,飞来了 3 只,又飞来了 1 只,现在一共有几只鸟?

师:你能列式吗?

生:2+3+1=6

师:讲的真好!(示范读法) 2 加 3 在加 1 等于 6 。(学生跟读)

师:谁再来试一试。

师: 2 加 3 在加 1 等于 6 ,你是怎样运算的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生: 2 + 3 = 5 5 + 1 = 6 所以 2 + 3 + 1 = 6

2+3+1=6 5

( 2 ) 出示: 3 + 4 + 2

师:这个算式中也藏着一个小故事,哪个小朋友会编?

师:你是怎样算得?

生: 3 + 4 = 7 , 7 + 2 = 9 所以 3 + 4 + 2 = 9

师: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把三个数合起来。

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叫连加。计算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

( 3 )模仿练习

师:谁来算一算(卡片)

5+2+1=2+3+ 2 = 师:下面老师要求提高了,听清了,把先算的前两个数相加的结果记在脑子里,然后用手势直接表示最后的结果,行吗?

4+2+3 2+3+5 6+2+1

2.连减

师:学得真棒!小朋友们已经会算连加题了,猜一猜,有连加算式,那还会有什么算式?

生:连减。

( 1 )师:那么连减的算式又是怎样的呢?你能根据这 6 只小鸟编连减题吗?

学生自由编题,并列式。

师:你是怎样算得呢?

生:6-2-1=1 4( 2 )模仿练习

师:完整说过程

9-3-2= 用手势直接表示结果

7-2-4= 8-5-1= 9-2-4=

3.连加、连减对比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找到了连减题的算法,请你看看,连加与连减题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九色鹿课件实用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或许"九色鹿课件实用"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九色鹿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九色鹿”传说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与乌鸦为知交。故事原出自《佛经》(佛说九色鹿经),该故事被后人用绘画的形式在敦煌石窟墙壁上画成了一幅比较完整的连环画式故事画。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调达的落水人,调达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调达忘恩负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详细复述。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4个生字。

3、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遣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我确立这些为目标原因是: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学是学的快,记得牢。

理解词语方法多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注重对知识的积累。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让学生潜心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走进文本,走进故事,解读人物的精神世界。

三、说教法

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自主研究性为主的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让他们获取快乐学习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整体感知内容

1、苏教版十分重视学生课前的预习,把它作为一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检查学生的预习?在字、词检查上,我并没有让所有的学生挨个把字、词朗读一遍,而是有选择的来读,教师再根据反馈出来的实际情况进行正音,这样,提高了字词教学的效率。

2、学生预习后,必定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对此,我让学生说说思考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九色鹿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让学生用较为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了解学生已有认知水平,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使学生立即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二)、自主探究学习

1、从故事教学的角度来讲,我认为除了故事情节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形象,通过人物形象去理解课文,为此,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课文自己去思考本文可以用几个画面来概括:

①九色鹿的外貌;②九色鹿奋勇救人;

2、体会九色鹿的不图回报,抓调达前后态度的鲜明对从故事教学的角度来讲,我认为除了故事情节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形象,为此,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情节之后,我确定了这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即研究两个主人公的品质特点,这样让他们学有目标,学有方向。九色鹿的见义勇为学生往往心里明白而不会概括。我让学生静心默读,圈点勾画,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解读,抓住关键字词品读角色内涵。如,第二节是表现九色鹿的重点语段,在分析这小节时,让学生紧扣“汹涌的波涛”、“立即”等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想象九色鹿的毫不犹豫和奋不顾身,从而感受九色鹿的勇敢。

3、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阅读,反复体会,一步步引领孩子品读课文,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由九色鹿的气愤到勇敢到机智,情感体验越来越深刻,课文读得也越来越有味。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但是,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九色鹿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读课文,读准本课生字字音,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九色鹿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由敦煌壁画导入)(边播放课件,边进行解说。课件自动播放。结束导入后,单击鼠标,出示课题。)

导入解说词:敦煌,位于我国陕西甘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走进敦煌,如同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那里有享誉国内外的的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有描摹自然风光的,记录神佛故事的其中,在第257窟西壁上,记载着一个神奇的故事,那就是关于九色鹿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联系。(单击鼠标,出示文中人物。再继续单击,逐一显示人物之间的联系。)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这四个人物,你最喜欢谁?九色鹿是只怎么样的鹿呢?请同学们自己读故事中关于九色鹿描写,边读边体会。单击鼠标出示:

九色鹿啊,你是一只()的鹿。

该界面设计有四个链接:依次对应下面的四个问题的内容:

1、美丽;2、勇敢、无私;3、敢斗、敢争;4、总结,形成一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课文。

2、根据第一部分课文所写内容,想一想,第一节小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

3、齐读第一节小诗:九色鹿呀,一只(美丽)的鹿,你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色彩衣。

(二)自主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分角色朗读。

2、想想、议议:

(1)根据这段课文所写内容,第二节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勇敢)为什么?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汹涌的波涛)九色鹿是怎样救敌的?(立即纵身跳入水中)从立即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

(2)后一条横线上又该填上一个什么词呢?调达救上岸后是怎样向九色鹿表示的?九色鹿是怎么回答的?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却不要别人的任何报答,这表现了九色鹿怎样的品质?(无私)

(3)齐读填好的第二首诗:九色鹿呀,一只(勇敢)、(无私)的鹿,你救起了垂死的调达却根本不要报答。

第二课时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引读课文。

各自轻声朗读第三部分课文。思考:这段课文中,哪段话你们觉得读起来最起劲、最有味?出示九色鹿义正辞严揭露调达、斥责国王的一段话

2、指导朗读。

仔细体会:为什么你们特别喜欢这段话?(真消气!真痛快!真过瘾!)根据事情的前后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3、想想,第三节诗的横线上究竟该填上一个怎样的词呢?(敢斗敢争)

4、齐读已填好的第三节诗:九色鹿呀,一只(敢斗敢争)的鹿,你揭露调达斥责国王决不忍受屈辱。

四、激励自主完成诗的结尾

我们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已经胜利完成了这首诗的一、二、三节的填空。凭着大家的聪明才智,结尾的这两句诗,一定会写得更精彩!

1、总结以上归纳的句子,再让学生补充后两句,形成一首歌颂九色鹿的诗。九色鹿啊,九色鹿,(),我们会永远放声把你歌唱。

2、齐读诗的结尾

五、加深理解,朗读课文个别朗读课文,集体朗读相应的诗句

六、小结课文,说话

练习:故事读到这里,再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其他人物的认识和看法。

你最不想看到的是谁?为什么?你想对我们身边的人也可以是自己说些什么?

七、布置下节课内容。

下节课我们就来讲一讲、演一演这个动人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九色鹿》。

2、通过《九色鹿》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过渡:要想真正读懂课文,我们必须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关键词语来读出理解,读出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到了谁?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在你眼里,调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九色鹿呢?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他们的品行吗?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九色鹿和调达的品行,并相机板书。(灵魂肮脏的小人、见义勇为、舍已为人、品行高尚)

4、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九色鹿见义勇为、品行高尚呢?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并用笔圈划。

5、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找出有关语句说明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作深入的理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句。

(1)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岸来。在汹涌的波涛中奋力挣扎从立即一词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这是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2)调达为什么连连叩头?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调达说的话。

(3)读了这一段内容,你想对九色鹿说些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

第四课时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你们又为什么说调达是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呢?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并联系具体的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2、组织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相机理解恩将仇报背信弃义。

(2)调达看了皇榜,他心理是怎样想的呢?你能猜想着说说吗?

(3)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劝阻他呢?

(4)但是调达还是财迷心窍、见利忘义,进宫向国王告密,调达真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灵魂肮脏的小人。

(5)老师看到同学们都为此事感到非常气愤,如果换作你是受害人,你会对国王和调达怎样说?

(6)自己身处包围之中,面对国王和调达,九色鹿是怎样说的呢?出示该段文字,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你觉得哪些词语最能表达自己的气愤之意)。

3、当国王知道九色鹿的品行是如此的高尚,而调达是一位灵魂肮脏的小人后,他是怎样做的呢?这又是为什么呢?

4、从这一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复述课文

1、组织学生练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讲述或表演故事。

2、指名学生复述有关段落。

五、布置作业

1、把《九色鹿》这个故事讲给亲人或同学听。

2、搜集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故事,或上网查找一个关于敦煌壁画中的其它故事

九色鹿课件 篇3

一、复习导入

那么在你印象中,调达是个怎样的人?

二、学习第三部分

1、那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他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

2、这时候,课文中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国王。他是一开始就像伤害九色鹿吗?

3、对呀!国王没有办法,为了自己心爱的王妃,只能张贴皇榜。皇榜的内容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4、见利忘义的调达是怎样“恩将仇报”的?请同学们齐读第七自然段。(生齐读)

5、而这时国王是怎么做的呢?理解“浩浩荡荡”。

联系上下文来解释词语的意思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6、这时候的山林,春光明媚。九色鹿在开满鲜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可是死神也已经一步步向它靠近,让我们和乌鸦一起喊醒九色鹿。

7、在这危急时刻,如果你是九色鹿,你心里会怎么想?

指导朗读

8、这一番话真是读得铿锵有力,国王听了也被感动了,他知道真相后——(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9、国王明白了真相后,做了哪三件事?

10、现在给你至高无上的权利,你就是威风八面的国王了,你会怎样处置调达这个小人呢?

11、假如现在你是调达,国王要对你处以重刑,你还有什么话说?

12、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让调达想改过自新也没有机会啊!各位国王,你现在会怎样处理调达呀?

13、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6-9自然段,把对九色鹿的喜欢的对调达的谴责读出来。

14、小结。

三、拓展,民间故事推荐

《九色鹿》评课记录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而不应当见利忘义。

黄老师执教的《九色鹿》给我留下这些印象:

1.开放意识。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但是,语文课还是姓“语”,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试图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

2.结构意识。

黄老师引导学生品读体悟九色鹿的品质后,归纳了学习方法:读课文,找关键词句,谈感受,用这样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调达是个怎样的人,这就是新基础的“教结构用结构”。

九色鹿课件 篇4

教材简析

这是一则神话传说。写一只善良的九色鹿因为同情一个落水人,奋力相救,之后,白鸟也予以帮助,被救的人很感激,后来,这个人恩将仇报,带领人马去捕杀九色鹿来做药,救治国王。九色鹿发现真相后,义正词严,在森林王国众多朋友帮助下,将衣冠禽兽消灭。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详细复述。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叩、妃、陛、肮”4个生字。通过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随班就读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构想

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然后检查自学效果,接着理清条理,然后读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课前谈话

1、你们知道九色鹿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动物?你知道它的什么事情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一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中谁是主要角色?九色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2、指名说一说:故事中,九色鹿和那个商人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谁愿意谈一谈?(谈一点就行,毕竟我们只是初读课文)

3、现在,我们就来走近九色鹿,走近那个商人,细细地品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一)自读品味

(二)交流体会

1、学习第一节

指读,感受九色鹿的美

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把九色鹿的美记在自己的脑海中。

2、九色鹿仅仅外表美吗?学习第二节。

(1)交流,九色鹿在什么情况救人的?指名读第二节。

(2)体会“立即”

行动迅速(具体谈一谈)

不顾自己安危

小结:是的',在这生命的紧要关头,九色鹿毫不迟疑,纵身相救,多么可贵的品质。

3、此时,我们认识了书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调达,脱离生命危险的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1)指名读

(2)那个商人说这些话时,怎么想的?

(3)这里用了一个省略号,同学们体会一下,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

(多么善良的九色鹿,读得多柔美呀!)

(2)愿意做这只九色鹿吗?愿意的读一读。

5、善良的九色鹿不求报答,只是让他不要说出自己的住处,那个商人听后又是怎样做、怎样说的?

(1)指名读

(2)“郑重”是什么意思?你能像那个商人一样郑重起誓,就说明你理解了。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6、过渡:那个商人是否能恪守信用,遵守他的诺言?

(1)、再默读5-9节,看一看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找一找书中的词来概括。

(2)、出示:

见利忘义 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他见什么利,忘什么义?从书中哪一句话可以看出?

此时,他忘记了什么?

7、可国王并不知内情,齐读……

故事进入了高潮,情节扣人心弦。可是,山林中,春光明媚,九色鹿正在鲜花丛中熟睡呢,听,马啼声越来越近,国王的军队一步步逼近九色鹿,九色鹿危在旦夕。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叫醒九色鹿。

8、面对刀枪箭斧,九色鹿会怎么说?自己想一想,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9、国王、喇嘛的表现怎么样呢?

10、这时,动物们的表现又是怎么样的?这又说明什么呢?

齐读课文最后几段

11、学习到这儿,你想说些什么呢?

四、总结

1、格言

九色鹿做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老师也想借助一句格言来表达此时的感受:

美的形象和美的灵魂结合在一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2、小结:九色鹿就是美的化身,让九色鹿这一美好形象永驻我们心底,再美美地把课题读一读。

九色鹿课件 篇5

说教材:

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九色鹿》是童话。本篇题为”九色鹿”,属于拟人体的童话故事,九色鹿所发生的故事里,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深刻的启迪.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全文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为第一段,写九色鹿的由来.第二到五自然段为第二段,写九色鹿救人不要报答.第六到九自然段为第三段,写调达见利忘义.受到重法罚.

说重点: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在这段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现,人物语言形象生动.值得反复体会与品味.

说难点:

因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的,而要在语言文字中准确把握所蕴含的情感世界,这对孩子来说有困难。发挥想象,体会人物性格,明白事理是全文的重点.

说教法:

1、情境法

全篇教学始终注意创设情境,开始以课本剧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特殊身份,当学生乐于承认自己的角色时,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其间又根据每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读读、想想,演演,评评,教师导演的身份进行讲评。学生在想象中表演,在表演中体悟课文的深刻含义.入情入境,水到渠成.

2、表演法

全篇教学采用了以表演为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他们创造主动感知、积极思考、体味成功的机会。在引导学生表演时,让学生充分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图景,揣摩剧情,人物的语言,动作与神情。学会想象,学会表演,使整个课堂里洋溢着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时同时受到美育的熏陶。

3、电教法

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无论如何强调调动所有感官的必要性都不为过。这节课,教师打通了学生接受信息的多条渠道。运用电教法,抓住了学生获得信息的主渠道——视觉。通过边看边读、边听边考察,使信息更加便捷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另外,还通过教师的语言与优美的乐曲等中介手段,使信息的传入渠道更加多元。当信息通过多种渠道立体地进入到学生的大脑时,你还担心九色鹿与调达不长驻学生的脑海中吗?

说学法:

1、感情朗读法

因为本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这种情,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于字里行间,那么,要抓住这种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去领会,会胜过老师重三叠四地讲解,同时还起到了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3、合作学习法

课堂上,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老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同学们同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回答板书: 九色鹿:舍己救人 不图回报

调达: 见利忘义 恩将仇报

二、 指导表演课本剧。

(一)、指导人物性格分析。

1、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把它演出来吗?(想!)

2、 要演好课本剧可不简单,我们应该诊所好哪些准备工作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剧中有哪些人物。(根据回答板书:

王妃、国王、乌鸦。)

3、 知道人物后我们就要着重分析体会任务的性格特征。请同学看课本总结王妃、国王、乌鸦的性格特征,并告诉同学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 交流,王妃性格特征。“她缠着国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缠”体现王妃的任性。国王的性格特征。“国王无奈,只好张贴皇榜,重金悬赏九色鹿。”“无奈、只好”说明国王良知未泯。

(二)、指导台词表白。

1、表演课本剧除了要知道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台词,有感情有个性的台词是一出好的课本剧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怎样才能读好、背好、表达好台词呢?首先请大家画出课文中的台词。

2、根据回答出示:“救命啊,救命!”“谢谢你的救命之恩。……终身受你的驱使……”“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知恩图报了。”“如果用这只鹿的毛皮……更加漂亮。”“九色鹿,……捉你来了!”“陛下,你知道吗?……天下人笑话吗?”

1、 要想很好的表达出台词,首先必须熟记台词。

2、 生读台词。

3、 光读熟是远远不够的。还通过读是别人认识人物是怎么样的.

4、 指导感情朗读.提示加上动作,配合神情.

(三)、指导修改剧本.

1、要想是我们的课本剧引人入胜,我们还需要适当改动课文.老师送你们一句话

板书: 增加台词 减少旁白

2、指导修改。

出示:“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然后千恩万谢地走了。”如果你是调达,你会起什么样的誓言?怎么样是千恩万谢呢?

生尝试表演。

3、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仿照修改剧本。

三、 当众表演,学会评价。

1自由合作练习进行表演。

2点名上台表演。

3点评。

4、评选最佳演员,最佳合作组。

画垂线课件(实用九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小编特别编辑了“画垂线课件(实用九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画垂线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会正确地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会求末知角的度数。

3、会正确地指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会正确地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按要求作图并回答:

(1)画一条直线,问:直线有什么特征?

(2)在这条直线上点一点。问:你发现一了什么?

(3)再地直线上点一点。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4)区分直线、线段、射线。

2.出示图例:P652

(1)先说一说这些角分别是什么角?

(2)再量一量这些角的度数?

(3)说一说,锐角、钝角、直角的度数或范围?

(4)你认为哪一类角比较特殊,为什么?

3.填空练习:

(1)平角=()直角

周角=()平角=()直角

(2)请用二只锐角拼成一只钝角?

请用一只锐角和一只钝角拼成一只平角?

4.看图练习:

(1)判断这些角的度数:(图)P655

角1=45度角2=()

角3=()

角4=()

(2)找一找有几只角?P656

有()只锐角()只钝角

()只直角()只平角

(3)过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4)测量哪些直线互相平行?P668

5.动手画一画:

画出下列角(任选一组)

A.75度120度

B.170度50度

6、P66思考题

(二)总结

区分直线、线段、射线。

区分不同角的度数与范围。

会画平行线与垂线。

(三)作业:

作业本

画垂线课件 篇2

王xx老师的这堂课,我以前也上过,所以我觉得“垂线的画法”这节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有两点: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这节课我在四年级时上的不是很成功,在课后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完善、去查漏补缺。如何使力使一节课的效率最大化,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

王老师的教学真的`非常严谨扎实,一支粉笔,一把三角尺,一切就准备就绪了。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说一说、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简洁而不简单。

首先,从生活中的例子――停车位入手,抽象出数学图形长方形,通过长与宽的关系,然后直接引入本堂课的学习内容。

一、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

在画“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方法探究中,王老师的做法简单朴实,借用三角板的特性画垂线,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师在借用三角板时是否可以先复习一下三角的知识,后面要好利用三角形的直角边和直角。2.王教师在演示归纳画法时没有强调是要将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画垂线时不能很好的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清这一步的画法。

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

1.课上到这里,不晓得王老师是为了体现自主学习,还是为了节省时间,课堂节奏明显加快。虽然学生在学习了“过直线上一点画垂线”的基础上再来画“过直线外一点的垂线”。能够有一定的帮助,但王老师这里操之过急了一点,就直接让学生去展示自己的方法。(能否让学生看一看,思考一会儿,在知识消化吸收后再来展示。)

2.过直线外一点画垂线,这个点有很多情况:点在直线的上方、下方、斜的、需要延长的不同情况,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让学的知识更有梯度和思维含量。

我们能否进一步的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打开,让他们去创新、发现。作为学生展示自己地方。

总之,本节课王老师把垂线的画法几个环节非常自然的串联在一起,通过交流、反馈、验证、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完成整个教学。重难点突出,层次非常清晰,安排的内容由简到难,循序渐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最后在课堂练习中非常顺利地画了出来,这就是达到了教学目标。

画垂线课件 篇3

尊敬的各位专家、老师:

大家好,本次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我选取的课题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垂线及其性质》。

本单元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几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几何推理证明的初级阶段,在本阶,段学生要在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积累直观经验,为学生学习几何说理打好基础。

本节课是单元起始阶段,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知识,建立直观模型。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验证,理解垂线的两个性质——“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和“垂线段最短”;教学重点是学习垂线的画法和垂线的两个性质;教学难点是垂线段最短及简单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感受垂线的两个性质时,很难在直观上获得有效的感受,更谈不上操作验证。而垂线的两个性质又不能通过证明的方式得到,这样无形中就提高了课程的难度,也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如果将信息技术恰当地引入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拥有有效的直观感受,更能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后续几何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也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融合:

融合点一:课前学生自主预习并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以跟帖留言的方式反馈给老师。

在学生预习这个环节,我就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用最常见的qq空间里的说说功能,发布预习要求,让学生跟帖留言,反馈学习情况。(出示图片)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对于基础的知识理解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几何语言的表述还存在障碍,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进行了适当的强化练习。

融合点二:课中,运用sart电子白板,带领学生回顾自学成果,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视频展示)课堂以问题驱动,层次分明地将学生自学的成果一一呈现,并引入重点内容。

融合点三:用展示画垂线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画垂线的方法。(学生总结:一、靠;二、移;三、画;四、标)(展示)

融合点四:运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在黑板上操作演示。(视频演示)

融合点五:用几何画板演示垂线的两个基本性质,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积累经验,建立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基本事实。(视频演示)

融合点六:课堂反馈及时有效,运用现有在线技术,迅速收集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并做反馈。(视频演示)

融合点七:运用几何画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视频展示)

融合点八:课后微课拓展巩固。利用catasia studi 软件 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录制成简单的微课,供学生复习巩固拓展知识。(视频展示)

通过上述的融合,基本可以将我的课堂生动有效的展示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我所运用的信息技术,都是大家平时所熟悉的,希望能够给各位老师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也欢迎各位专家的批评和建议!谢谢大家!

画垂线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题2(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师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3)、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②这些线段中,哪条最短?(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目测,也可以用尺测量)

这条垂直的线段有几条?(只有1条)

说明它很特殊,于是它也有个专用的名字,看书66页最后一段,全班齐读。

三、激发知识冲突

边展示边引发知识的冲突,让学生更深层次的进行思考: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四、拓展知识外延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4题(1)画一画

2、小组探究,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十一第5题

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为什么?

(2)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画垂线课件 篇5

一、复习导入: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 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强调: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怎样修路最近呢?

4、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

学生认真观察,学生尝试画垂线,学生叙述画垂线的步骤,学会画垂线的技巧,学生画垂线并互相交流,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使学生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的方法,培养学生作图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画图的技巧。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通过练习,巩固画垂线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画垂线课件 篇6

垂线是平面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垂线的概念、画法和性质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习近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的高、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以及空间里的垂直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与其他数学知识一样,它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垂线的概念和性质,蕴含着“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1.认识垂线,理解“互相垂直”和“垂足”的含义;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或射线、线段)的垂线;

1.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几何语言能力,画图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精神,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形成垂线的空间观念。

1.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

教法分析:

本课时我主要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此方法是把学生的自主探索和教师的.有效而及时的组织、引导相结合。

学法指导:

本课时我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来学习。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使学生在探索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

设计理念:

摆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地提供给学生较大的学习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的疑点也力争在教师的点拨和指导下突破。

精讲点:

1、渗透垂直定义既是判定也是性质及推理形式;

2、画线段的垂线时,延长线用虚线。

画垂线课件 篇7

3.情感目标:(1)通过自己发现,探索,找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主动探求、发现的精神。

该班学生基础中等,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积极性不够。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对于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强化巩固。考虑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自主去感受。使学习者个体自我潜能得到真正有意义的开发和发展。

四、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实施教学,学生机上都装有《几何画板》4.03及本课件,使得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操作体会到线线、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同时教师又能控制学生的电脑,能够进行课件的演示。

[提出问题、引入]

已知一平面α和平面的一斜线pa,在平面内有没有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如有,找出其中一条.

由于前面复习时演示了斜线及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在计算机上演示直线和平面,通过线面之间图形的旋转,让学生体会线面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发现结论

[学生回答]

[学生1]在平面内和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垂直的直线是满足条件的直线

[学生2]一定吗?

学生2提出疑问,可以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拖动直线a,观察是否始终和直线pa垂直.

[教师演示]

显示平面的垂线,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旋转平面的位置,移动直线a的位置.

[提问]

如何进行证明此结论呢?

[学生分析完成证明]

在电脑上打出证明过程.

[讲解]此定理为三垂线定理,

画垂线课件 篇8

教学要求:

1、认识垂线,能判断两条直线相交是不是互相垂直;会用三角版画垂线:

2、知道垂线的性质,理解测定直线外1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投影演示:好教师把准备好的两根小棒(表示两条直线)演示,引出相交概念。

2、观察讨论:两条直线相交可组成几个角?组成的角大小一样吗?并说出这个角的名称。

3、提出问题。两条直线相交时,还有别的情况吗?学生学具操作。(可以自由摆)投影反馈:教师选择图2摆法,并把图画在黑板上。

讨论:这时,角1是直角,想一想其他三个角是什么角?为什么?

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是两条直线相交中的比较特殊的位置关系。

二、认识垂线

1、揭示互相垂直、垂线、垂足的意义。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出示课题:垂线的认识。

什么叫垂线?书上是怎样说的?

3、进一步理解垂线的意义。

口答:

(1)两条直线相交,他们就互相垂直。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什么叫互相?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能不能说A是垂线,B也是垂线?应该怎么说?

(3)两条直线相交的交点叫做垂足。对吗?为什么?

4、让学生举出周围互相垂直现象的实例。

三、画垂线

1、学习画垂线的方法。

(1)用角尺画垂线。工人师傅怎样在工件上划垂线的?你知道这里的道理吗?

(2)用三角板画垂线。师示范,得出画垂线的步骤:

先画一条直线A;找到三角板上两条直角边,并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拿笔;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已知直线重合,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B。

(3)全体学生用三角板试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练1练第一题。

2、过已知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过已知直线外的一点画垂线。

强调三角板的直角边紧靠已知直线,然后平移三角板,使另一条直角边紧靠住这个已知点。

(3)练一练第2(1).(2)题,全体学生练。

四、垂线的性质

1、看书第107页图

观察并思考:图上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了垂线和斜线,其中哪里是垂直线段?哪些是斜线段?

2、量一量垂直线段的长度。比较哪条线段为最短

3、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线段中,以和这条直线垂直的线段为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4、练1练第三题第五题:

五、总结讨论:

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六、布置作业

作业本[73]

画垂线课件 篇9

一、教学内容

本节的重点是会用两直线垂直的定义判定两条直线垂直和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两直线垂直的定义中虽然强调“有一个角是直角”,但实际上由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性质,可以得到其他三个角也都是直角,因此不指定哪一个角是直角,实际上无论哪一个角是直角,都可以判定两直线垂直。反过来,已知两直线垂直,那么它们的四个交角中无论哪一个角都是直角。对于点到直线的距离,一定要给学生强调距离是垂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量,而不能误认为是垂线段本身。本节课的内容较多,垂线的性质、画法、垂线段的性质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都是重点。

二、教学目标

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垂线的性质,会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经历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归纳理解垂线的两个性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意识,以及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相交线:两条直线有且只有一个交点的两条直线叫相交线。

展示教具:把两根细木条看作是两条直线,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b所成的角α会发生什么变化。当α =90°时,其他三个角有什么变化?这时a与b有什么关系呢?

2、垂线的定义:当直线a与直线b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时,其它三个角也都成为直角,

此时,直线a,b互相垂直,记作“a⊥b”,它们的交点O叫做垂足。

3、垂直的表示方法:符号表示

(二)讲授新课

1、垂线的性质

经过直线a上(外)一点P画a的垂线,可以画几条?

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垂线的画法

①作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提示利用垂直定义)。

分别用直角三角板作垂线和用量角器作垂线

②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注意点与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③图形演示,总结画法。

总结画垂线的方法:“一靠、二过、三画”

一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垂直定义的运用,有90°角就有垂直)二过:让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的点;三画:沿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

3、垂线段

思考:有人不慎掉入有鳄鱼的湖中。如图,他在P点,应选择什么样的路线尽快游到岸边m呢?

概念:作线段PB⊥直线m,如图,垂足为B,我们就把线段PB叫做点P到直线m的垂线段。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提出问题:垂线与垂线段有何区别和联系?

区别:垂线是直线,垂线段是线段联系:垂线和垂线段都有垂直关系。

4、垂线段的性质

如图:线段PA,PB,PC,PD谁最短?请你用直尺量一量,和你的同伴一起检验你的猜测是否正确?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的各点连结的线段中,线段最短。

5、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线段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6、知识应用

例1、如下图,已知AB⊥CD,垂足为O,OE是一条射线,且∠AOE=35°,求∠BOE、∠COE的度数。

解:∵ AB⊥CD ∴∠AOC=90°

∵∠AOE=35°

∴∠COE=55°,∠BOE=∠BOC+∠COE=145°

(三)课堂练习:课本P137练习1 、2

如图,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B平分EOD,°=+9021,问:图中的线是否存在互相垂直的关系,若有,请写出哪些线互相垂直,并说明理由;若无,直接说明理由.

(四)课堂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方言的课件(实用九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方言的课件”或许能够成为您的灵感来源,请您继续往下读以获取更多的相关资讯!

方言的课件 篇1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感知元宵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感受节日快乐的氛围和对节日的喜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元宵节的来历”视频;

2、准备几个简单的有关的谜语;

3、彩泥每个幼儿一份;

4、《卖汤圆》儿歌 。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对幼儿说:“今天啊,有几个小朋友来和我们一起过节日,小朋友们认真看看动画片里说的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1、认识元宵节

幼儿观看动画片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都看动画片那动画片里讲什么啊?她们过的是什么节?他们是怎样过节的? 都有什么活动?

教师请幼儿认真思考大胆回答问题,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猜灯谜

教师依次出示灯谜

(1)“白白胖胖,圆圆溜溜。甜甜五脏,装中间。吃在嘴里,又软又黏”提醒幼儿元宵节有的,让幼儿开动脑筋说出谜底(汤圆)。教师提示,元宵节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圆圆。

(2)“什么花天上开?天上开了花,人人笑哈哈。”(大家来猜猜——烟花)

(3)“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打一物——灯笼)

(4)“元宵佳节就有它,谜语往它身上藏。”(打一物——花灯)

(5)“正月十五,全家聚,圆桌坐来,圆着吃。”(打一名词 团圆饭)教师可以提示幼儿全家一起开开心心地在吃元宵饭,叫什么饭?引导幼儿说出团圆饭,教师解释团圆的意思,让幼儿知道元宵节可以一起开开心心吃团圆饭。

3、做汤圆

教师发给幼儿每人一份彩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不同种类的汤圆。让幼儿自己动手做,感受到做汤圆的乐趣。

4、唱儿歌《卖汤圆》

(1)教师教幼儿学会唱儿歌。

(2)根据歌词边唱表演动作。

结束部分

教师让幼儿收拾好桌上的东西,放会原处,活动结束。

方言的课件 篇2

活动名称:小猪的野餐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合理大胆地猜想,愿意表述自己的想法。

2、知道有好东西要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PPT

活动过程:

1、出示角色,引发兴趣

(1)看这是谁?

(2)猜猜它今天会去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野餐。

2、想象故事,理解讲述

(1)小猪出发了,会飞的朋友过来了,是谁呢?小猪给它吃什么?

(2)回跳的朋友过来了,小猪给它吃什么?

(3)会爬的朋友,又会是谁呢?小猪给它吃什么?

(4)天上的朋友也来了,猜猜是谁?小猪能把好东西送给它吗?那怎么办?会请谁帮忙?

(5)现在剩下的东西还多吗?小猪会不高兴吗?为什么?

3、相互讲述,经验提升

(1)你们喜欢小猪吗?为什么?

(2)你愿意跟好朋友分享好东西吗?你是怎么做的?

(3)小结:有了好东西能与朋友分享,朋友们都会喜欢你。

方言的课件 篇3

目标:

1.理解图书内容,知道不能贪心。

2.大胆想象并用绘画来表现自己的愿望。

3.愿意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准备:

图画书《聚宝盆》,投影仪,聚宝盆形状的画纸,画笔。

过程:

一、观看图书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1.引导幼儿看图画书至多多要东西,只嫌少,不嫌多,观察人物细节,猜想下面的故事情节。

师:多多有一个什么样的习惯?这样好吗?为什么?

师:多多的表情怎样?高兴吗?他为什么不高兴?

2.引导幼儿观看图画书至送给多多一个聚宝盆,引发幼儿想象聚宝盆的神奇作用。

师:老公公的穿着是怎样的?跟我们一样吗?

师:他可能是一个什么人?他来干什么?

师: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神奇的聚宝盆。这个聚宝盆到底有什么魔法,你们猜猜看。

3引导幼儿观看图书多多的小房间很快就堆得满满的了,理解、感受聚宝盆的神奇作用。

师:老公公送给多多聚宝盆的时候对多多怎么说?

师:聚宝盆变出什么来了?多多开心吗?他后来是怎么做的?

4.引导幼儿观看图书至我一定要爬进去瞧瞧,再次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

师:聚宝盆这么神奇,多多怎么想的?

师:多多爬到了聚宝盆里,你猜会发生什么事情?

5.引导幼儿观看图画书至最后.理解故事寓意。

师:多多爬进聚宝盆后结果怎么样?这可怎么办?

二、想象表现

1.如果你有个聚宝盆,你想放人什么东西?为什么?

2启发幼儿画出自己最想变的东西。

3.引导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4.将绘画作品装订成图书。

延伸活动:

将自制图书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阅读、交流。

附故事:

有个小男孩,名字叫多多。多多要色纸,给他一张,他嫌太少;给他两张,他说不够;给他三张,他还想要更多。多多要气球,给他一个,他嫌太少;给他两个,他说不够;给他三个,他想要更多。多多要东西,只嫌少,不嫌多。

有一天,来了一位老公公,送给多多一个聚宝盆。老公公说:你喜欢什么东西,就放一个在盆里,一个就可以变成很多很多。只要你不说够了够了,它就越变越多.多得叫你不想再要。老公公拿了一颗水果糖放在聚宝盆里.水果糖一颗变两颗,两颗变三颗,几百颗,几千颗,越变越多,聚宝盆装不下了。多多对老公公大叫:够了!够了!老公公说:你告诉聚宝盆吧。多多对聚宝盆大叫:够了!够了!聚宝盆就不再变了。多多拿了一只玩具熊放进聚宝盆里。一只变两只,两只变三只.几百只,几千只,玩具熊太多了,从聚宝盆里滚到地板上来了。多多赶紧大叫:够了!够了!从此,多多喜欢什么东西.就把它变成很多很多,多多的小房间很快就堆得满满的了。

有一天.多多想,盆子里藏了什么法宝.我一定要爬进去瞧瞧。没想到呀!一个多多变成两个,两个多多变成三个.聚宝盆里的多多越来越多,有的哭,有的笑,有的叫,有的跳小朋友.这可怎么办呢?谁来喊:够了!够了!

方言的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发现学习,体验发现学习的乐趣;

2、 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想象思维能力;

3、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和讲述图片内容,并能较完整地讲述故事,丰富词汇——融化。

活动准备:

挂图《雪人不见了》

活动过程:

一、 导入:“小朋友们喜欢堆雪人吗?”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些图片,图片中的小动物也喜欢堆雪人,一起看一看。”

二、 展开:

1、 出示3幅图片,让幼儿自由观察,了解图片大意。

2、 引导幼儿逐幅观察

(1) 观察图一、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天气怎样?

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小结:冬季、下雪天。小猴和小熊在一起堆雪人。

(2) 引导幼儿观察图二、提问:

天气有什么变化?小猴小熊感觉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 观察图三、小熊和小猴正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4) 请幼儿连贯讲述1—3幅图。

3、 引导幼儿想象小雪人进屋后,会发生什么情况。

幼儿想象后,出示图片。(理解融化的意义)

4、 请幼儿试着完整讲述。

注意:用此要恰当,简练。

5、 互相讲述。

活动结束:

请幼儿到户外感受冬天的寒冷,教育幼儿冬季不怕冷。

如下雪,可让幼儿堆雪人,把雪握在手里,巩固雪遇热融化的知识经验。

方言的课件 篇5

一.活动目标:

1.幼儿在教师所创设的故事情境中,能够根据乐曲的不同节奏,进行相应的动作表现和游戏。

2.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动作,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3.能够积极的参加游戏活动,体验艺术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事先欣赏教师改编的故事巨人的花园

2.简单的场景布置:栅栏(小椅子)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围坐在教师身边,教师以语言创造情境,将幼儿引入故事巨人的花园

1.我们是一群爱听音乐的小精灵,一听到音乐我们就会快乐的跳舞。

2.音乐起,幼儿自由表演动作,教师边观察了解幼儿的舞蹈能力,边跟随音乐的变化做不同的动作,给幼儿以暗示。

(二)幼儿跟随教师向巨人的花园出发,途中,教师用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模仿教师做动作的愿望与兴趣,使幼儿在动作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的不同。

1.今天,我们一起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吧,那里有最美的音乐和最美丽的花。路很远,还会经过一些有趣的地方,你们可要跟上,千万别迷路了。(间接提出要求:要跟在教师身边。并为后面有语言创设情境作好铺垫)

2.情境一:爬山。缓慢的音乐――上山。欢快的音乐――下山。

情境二:过小河。缓慢的音乐――趟水。欢快的音乐――将水甩干。

(三)进入巨人的花园,教师交代游戏规则,引导幼儿听音乐进行游戏。

1.听音乐,辨别不同的音乐:欢快――精灵的游戏。缓慢――巨人出现。

2.交待游戏规则:我们进入花园后,如果听到巨人的声音,就要立刻躲到花丛中,变成花园里一朵小花,这样它就不会发现我们了。游戏开展两遍后结束。

3.游戏若干遍后结束。

方言的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愿意讲述树的好处,发展想象及语言表达能力。

3、萌发初步的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木及小鸟、小猫小狗、小朋友、房子等图片,布置成美丽的树林。

2、与散文诗内容一致的电脑课件1-8,连续的配乐朗诵录音若干段。

3、树杆、树冠,胶水、大副铅画纸每桌一份。各种可供选择的人与小动物的图片若干。

4、电脑,下栽优美的音乐2段。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参观。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树林玩好吗?

(2)幼儿随优美的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进树林。

2、探索树林的秘密。

(1)师:美丽的树林到了,小朋友看到树林里都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2)讨论:为什么人们喜欢在树林里玩?

3、欣赏、理解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初步感受散文的美。

师:树林可真美,人们都喜欢在这里尽情的玩耍,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树真好》的散文诗。(老师边连续播放课件)

(2)(逐段放课件)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

A、树真好,小鸟在树上干什么?

B、树真好,他能挡住什么?

C、树真好,

4、制作树林,体验树的多样性及好处。

(1)树真好,小朋友喜欢树吗?我们一起来做一片美丽的树林,让很多的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玩好吗?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干和树冠粘贴成大树,然后选择喜欢的小动物粘贴在树林中。

(2)放配乐散文诗《树真好》的录音,幼儿自主操作。

5、听音乐在美丽的树林里自由舞蹈。

师:树真好,树林里可真美,让我们在树林里一起跳个快乐的舞蹈吧!

活动延伸:

1、把孩子们的作品陈列在活动室的周围,让孩子们参观讲述。

2、在自主活动中创编《树真好》。

附: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唧唧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天好了,树下铺着阴凉儿,我和我的小猫咪,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树真好,我做个秋千挂在树上,让我的布娃娃坐上去,摇啊摇。

树真好,树叶在秋风里飘呀飘,树下铺着树叶地毯,我们可以在上面滚来滚去,跑跑跳跳。

方言的课件 篇7

一、活动目标:

1、知道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一些过年的风俗习惯及待人接物的礼仪,感受和家人过春节其乐融融的热闹气氛。

2、能连贯、清楚的讲述一件过年趣事,会使用幸福、滑稽等常见形容词。

3、能用语言、绘画等方式创造性的表达所见所闻。

4、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资源《春节习俗》、《压岁钱的传说》;教学挂图《压岁钱的传说》;喜庆的背景音乐,如《恭喜恭喜》。

2、有条件的可悬挂对鱼,装饰鞭炮等,增加春节气氛。

3、绘画纸,彩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察活动室内悬挂的倒过来的“福”字或红色对鱼、装饰鞭炮等装饰,引发幼儿关于春节的回忆。

2、说趣事、画趣事,初步了解春节的习俗,知道过年的传统做法。

(1)请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在活动室内找一处喜欢的地方,说说自己过年的趣事,并用绘画的方式把趣事画出来。

(2)请部分幼儿展示绘画作品,讲述过年趣事,教师注意幼儿说话的完整性,如果幼儿用到好的形容词,可以及时向全班小朋友推荐,大家一起学说。

(3)展示能够体现节日风俗的幼儿作品,如“福”字倒贴、年夜饭吃鱼、门上贴春联、放鞭炮等,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这些习俗美好的寓意。播放教师教学资源《春节习俗》,了解中国传统习俗。

(4)播放背景音乐,如《恭喜恭喜》,请幼儿模仿相互串门去拜年,说吉祥喜庆的话,见面可以相互拱手致意。

3、讲述压岁钱的传说,让幼儿感受家人对孩子的关心。

(1)询问幼儿是否得到压岁钱,谁给的,什么时候给的,为什么给压岁钱。

(2)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压岁钱的传说》。

请幼儿说一说小妖“祟”摸了孩子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家人为什么整夜不睡。让幼儿知道压岁钱是家人为了让孩子平安沿袭下来的一种做法,代表了家人对孩子的爱。

(3)说一说自己该怎样使用包含家人爱心的压岁钱,让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比如买喜欢吃的东西全家分享,家人过生日可以用压岁钱买礼物,如果别人有困难还可以用压岁钱来捐助。

活动延伸:

1、将幼儿的趣事绘画张贴在墙上,请幼儿欣赏,讲述能够看懂的图画,可以邀请作者讲述趣事。

2、请家长在元宵节前带幼儿逛灯会、赏花灯,并与幼儿一起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①第1—4页。

方言的课件 篇8

大班优秀语言教案《想长脚的石头》

【活动目标】

1、通过仿编句式,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进行续编故事,并用完整的语句表达绘画的内容。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小石头、森林背景图、小鸡、小猫图片。

2、句式“xx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x只脚要用来xx”。

3、白板、绘画纸、绘画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森林背景图,引入活动主题。

师:森林里,有许多的小动物在走来走去,一块小石头看见了,心里可羡慕了!

提问:

1、小石头羡慕什么呢?

2、小石头想长脚,它会用什么办法?(引出借脚)

二、模仿句式

师:小鸡走来了,小石头会对小鸡说什么呢?小鸡是怎样回答的呢?

1、出示句式:“小鸡,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2只脚要用来走路”

2、仿编:“小猫,你把脚借给我好吗?”“不行,我的4只脚要用来跑步”

……

3、小结:小石头向小动物们借脚,小动物都没有把脚借给它,为什么?

(小动物们的脚都有自己的用途)

三、创编故事

1、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会怎样帮助小石头?会带小石头去到哪里走走、看看呢?

2、请幼儿使用绘画的方式,画出自己带领小石头游玩的地方。(要求:简单的,能看懂的)

2、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学说:“我去xx,小石头也跟着我去xx”

四、延伸

1、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都帮助过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情?

2、给故事起名字,结束活动。

方言的课件 篇9

活动名称:摇篮

活动目标:学习用比喻的方法描述事物。

活动准备:1、挂图:四幅。2、布娃娃。3、音乐:摇篮曲。4、头饰;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摇篮曲》,教师抱着娃娃做睡觉动作。

二、初步感知诗歌

过渡语: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摇篮吗?(原来有很多东西可以当摇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诗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一听,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

①、教师配乐朗读。(配乐)

②、教师结合图片再次朗读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再来听听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出示图片:边读边操作图片。)

提问:诗歌里到底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三、进一步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①、提问: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因为蓝天很大····)

小结:蓝天很大,还有白云,星宝宝睡在里面很舒服,很温暖。

②、提问:大海这个摇篮里睡着谁呀?(鱼宝宝)

浪花是怎么摇的?

③、提问:花宝宝睡在哪个摇篮里?(花园)

④、师:妈妈是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为什么小宝宝睡着了。

四、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朗读诗歌。

活动分析:在诗歌创编中,原有环节中小图片的使用可以帮幼儿突破创编诗歌的困难,但有一些限制幼儿的思维。欣赏诗歌的次数略有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彩色文字的作用,而创编环节的时间把握稍显不足,使幼儿的创编活动不够尽兴。特别是仿编诗歌的第三句较难,有的忘了编,有的不知添加什么才能使摇篮摇起来。作为老师的我也不能很广阔的想到很多,只有少数活泼的小朋友创编得很好。分析原因,仿编诗歌的第三句是难点,这和孩子本身的经验不足有关,在上这节课时,可多观察、多引导幼儿去学习 。

九年级英语课件实用


常言道,优秀的人都是有自己的事先计划。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九年级英语课件实用,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九年级英语课件 篇1

主题:我的假期计划

暑假即将来临,我的假期计划已经整整一个月被我规划着。在我看来,假期是一段宝贵的时间,也是让我充电一下的机会。因此,我的假期计划充实而有意义。

首先,我打算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和阅读。这个假期,我要完成初中学习的基础知识,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读书是我一直以来非常喜欢的活动,假期里我计划要看一些精选书籍,用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

其次,我也希望假期中放松一下身心,拓宽视野。我计划去旅游,给自己带来新的视觉和感受。旅游可以使我体验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美食,也可以让我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更加丰富多彩的基础。

另外,我也希望能够积极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照顾老人和孩子,帮助清洁环境等,这些都是令人愉悦的事情。以我微薄之力去为社会贡献一点点力量,也是共建美好社会的一种方式。

最后,我希望在假期的时光里,能够也多和家人和好友相处,分享每一刻的快乐和收获,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了解。

这个假期,我有多项计划,似乎时间有些紧迫。但是我相信,只要按照计划前进,即使路途漫漫,最终一切都会被我充实而未来充满希望。

九年级英语课件 篇2

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制订详细周密的复习计划,切实抓好初三英语复习工作。密切关注中考动态,联系学生实际,通过教材梳理,专项和综合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和答题技巧,以适应新的中考形式和要求。

我校学生从初一入学时就能看出有很多学生都接处过英语,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进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试卷分析来看,我校九年级学生在阅读、写作和一些基础知识方面离中考和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指导思想:通过不同题型的专项训练,熟悉各题型的命题特点,解题思路和方法夯实“常考点”,突破“失分点”,研讨“新考点”。

综合训练贯穿在初三英语教学的始终。该阶段重点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积累学生考试的经验。教师要细致分析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现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教法上要帮助学生克服在解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累解题经验,以良好的心态确保该得到的分不丢失。要求教师根据各自班级常见的知识层面上的“失分点”,有针对性地制定 “个性化复习方案”,在梳理知识网络的过程中,突出易错、易混内容。薄弱环节,重点突破。教师分析近三年中考试卷,对中考趋势进行合理预测。

3 考前10天,再次细化复习迎考计划,精选精讲试题,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指导学生复习迎考的方法,调整学生的生物钟,确保他们以最佳状态参加中考考试。

九年级英语课件 篇3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

掌握生词lantern /lnt (r)n/ n. 灯笼 p.9

掌握短语What a great day!                  kind of like

你知道下面这4种节日的英语说法吗?试试吧!

有关这4种节日的来源、传说、习俗、饮食、文化、庆祝方式有哪些?你能说出一些吗?

泼水节   Water Festival    龙舟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2、  Listen and circle T for true or F for false.

Bill: Yes, it was really fun !

Mary: What did you like best?

Bill: I loved the         ! They were really        to watch. How fantastic the         boat teams were!

Mary: Yes! And look at the colors of the boats. How         they were!

Bill: I agree! But I guess it was a little too         .

Mary: I don’t know…I kind of like to have more people around. It makes things          exciting.

Bill: That’s true. Oh, and I really liked          zongzi.

Mary: Oh, me too! The sweet ones are my favorite.

Bill: I            if they’ll have the races again next year.

Mary: Of course! They have them every year.

Bill: Then I believe that I’ll be back again next year to watch the races!

What a great day!                  kind of like

It makes things more exciting         be back again to + V

感叹句是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的句子。一般说来,感叹句是由 what 或 how 开头的,其余与陈述句结构相同, 句末用感叹句,朗读时用降调。

what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有以下两种形式:

1. What+a(an)+(形容词)+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如:

What an apple this is!

What a fine day it is!

2. What+(形容词)+可数名词复数或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What kind women they are!

What nice music it is!

how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其结构是:How+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   How hard the worker are working!

How clever the girl is!

How quickly the boy is writing!

6、给下列句子加上适当的`主句Mary Bill thinks guesses believse让其成为宾语从句:

They were really interesting to watch

The colors of the boats were pretty

It was a little too crowded.

It makes things more exciting.

They’ll have the races again next year.

I’ll be back again next year to watch the races!

引述别人的原话叫直接引语,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叫间接引语。一这两种引语都是宾语从句,但直接引语放在引号内,不用连词连接;间接引语不用引号,通常用连接词与主句连接.

典型例句:1. She said ,”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 (直接引语)

典型例句:2. She said she liked English very much.  (间接引语)

人称变化可以遵循如下顺口溜“一随主,二随宾,第三人称不更新”。

“一随主”是指在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如果从句中的主语是第一人称或被第一人称所修饰。从句中的人称要按照主句中主语的人称变化

Eg:She said. “My brother wants to go with me.”

→She said her brother wanted to go with her.

“二随宾”是指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若从句中的主语及宾语是第二人称,或被第二人“你”所修饰,从句中的人称要跟引号外的主句的宾语一致。如果引号外的主句没有宾语,也可以用第一人称

Eg:He said to Kate,“How is your sister now?”

→He asked Kate how her sister was then.

“第三人称不更新”是指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时,如果从句中的主语及宾语是第三人称或被第三人称所修饰从句中的人称一般不需要变化

Eg:Mr. Smith said,“Jack is a good worker.”

→Mr. Smith said Jack was a good worker.

1. ____ great fun it is to swim!    2._________  useful book this is !

3._____  a fine day it is today !      4._______ hard work it is !

5.______ bad weather it was  yesterday!  6.______ hard job this is!

7.______ terrible news we heard last night

8.______ good time we have every weekend!

9.______ long the bridge is!         10.______  long bridge this is!

11. ______ happy children !         12. ______ friendly these kids!

13. ______ interesting book he has!  14. ______ time flies!

II 将下列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

1.Miss Gao said,“I like living here.”

Miss Gao said that              living       .

2.He said,“I’ll go tomorrow.”

He said that he                                   .

3.My mother said:“I am going to make dumpling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he said:“I do homework every da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e said:“I will play basketball this n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李明说他对玩电脑游戏感兴趣。

Li Ming says _______ _______ interested in playing computer games.

2. 我认为玛丽不回来了。

I don’t think Mary ______ ______.

3. 山姆给我说他准备去上海。

Sam told me that he _______ _______ for Shanghai.

4. 请你告诉我去钟楼怎麽走吗?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 I can get to the Bell Tower?

5. 父亲说他买了一台新电脑。

Father said that he ________ ________ a new computer..

执  笔 龚琴 审    核 初三英语组 课   型 听说课 课    时 1

Unit 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

stranger /streind (r)/ n. 陌生人 relative /reltiv/ n. 亲属;亲戚

句子June would be a perfect time for you to visit.

【学法指导】自学单词---听说句子----听力练习----巩固练习

在假期中你去过哪儿?做了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Where have you been in this summer holiday?

When did you go ?

Why did you go there ?

stranger /streind (r)/ n. 陌生人p.10

relative /reltiv/ n. 亲属;亲戚    p.10

put on  穿上  put on weight  put on ten kilos

3、pound  n.    磅(重量单位)英镑(英国货币单位)

The apples cost one dollar a pound.

I am new in this city , so I am a ___________.

He often eats a lot,so he           20 pounds again.

Jenny is the only           in that big city.

Read the sentencs in 2a,try to know their meanings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between Wu Ming and Harry and CIRCLE the correct words in  the sentences.

Listen again, Wu Ming did a lot of fun activities, but there were also downsides.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chart.

Check the answers to 2a and 2b in pair.

Harry: What did you do on your vacation, Wu Ming?

Wu Ming: I visited my aunt and uncle in Hong Kong.

Harry: Wow! So what did you do?

Wu Ming: Well, we          out a lot.

I believe that we ate at least five meals a day!

How delicious the food is! I’ve      put on five pounds!

Harry: Haha! Yes, the food in Hong Kong i s delicious.

What else did you do?

Wu Ming: Shopping, of course. Hong Kong is a great place for shopping! I spent so much money.

Harry: So what was the best        of the trip?

Wu Ming: Oh,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or        .

They had team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arry: I’m planning a        to Hong Kong next year.

I wonder whether June is a good time.

Wu Ming: Yes, if you want to see the boat races.

But it’s        hot in June. That’s one thing I didn’t like.

Harry: Oh, I don’t mind hot          .

Wu Ming: OK, then I think that June would be a perfect time for you to visit.

eat out a lot               at least

five meals a day           put on five pounds!

What else did you do ?        a great place for shopping!

for sure                  a trip to+地点名词

June would be a perfect time for you to visit.

直接引语在改为间接引语时,时态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其基本法则和我们刚刚学过的宾语从句的时态变化一致,也就是说从句时态要和主句时态一致。如果从句是过去时,主句要向后退一格时态,变成一种过去时。

1. She said. “I have lost a pen.” →She said she had lost a pen.

2. She said. “We hope so.” →She said they hoped so.

3. She said,“He will go to see his friend。”

→She said he would go to see his friend. (一般将来 → 过去将来)

但要注意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在直接引语变为间接引语时,时态一般不变化。

①直接引语是客观真理。

Eg: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and the moon moves around the earth”, the teacher told me.

→ The teacher told me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and the moon moves around the earth。

②直接引语是过去进行时,时态不变。

Eg:Jack said, “John, where were you going when I met you in the street?”

→Jack asked John where he was going when he met him in the street.

③直接引语中有具体的过去某年、某月、某日作状语,变为间接引语时,时态不变。

Eg: Xiao Wang said,“I was born on April 20, 1980.”

→Xiao Wang said he was born on April 20, 1980.

④直接引语如果是一般现在时。表示一种反复出现或习惯性的动作,变间接引语,时态不变。

Eg:He said, “I get up at six every morning.”

→He said he gets up at six every morning.

⑤如果直接引语中的情态动词没有过去时的形式(例:ought to,had better,used to)和已经是

过去时的形式时,(例:could, should, would, might)不再变。

Eg:Peter said,“You had better come have today.”

→Peter said I had better go there that day.

九年级英语课件 篇4

本学期我任教九年级(2)班的英语课。经过以往几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能端正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少学生都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形成了自己学习英语的学科理念,具备了较高的英语素质。但也有部分学生有求知欲,没自信心;有学习的潜力,却没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控力极差。这诸多原因造成他们学习困难,衍生出厌学情绪。期末测试题目偏难,所以上学期的学科检测情况总体不好 ,两个班的合格率都有所下滑,优等生的人数更少 。总之,这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存,希望与困难相伴,我们要发挥学生们的优势,弥补他们的不足,一方面集中力量培养一批优等生,另一方面又要帮助带动每一位学习困难的同学都能学好英语课,达到共同提高的总体目标。

本学期的中心任务是:疏导心理,激发兴趣,指导学法,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1、结合社会大环境,引导学生信仰学习,崇尚知识。

2、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3、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小计划,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激励学生主动、持久、高效地学习。

6、学习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爱心感染。

向青春期过度的孩子们情绪不稳,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叛逆心理严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耐心细致,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去工作,督促指导学生努力地、科学地学习,成为造福社会的栋梁之材!

本学期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完成九年级英语第二学期的教学任务,二是系统复习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所学全部内容,为最后的学业水平测试做准备。九年级英语第二学期的教学任务是11---15共5个单元的新授及Units 11-15的一个复习单元。其主要内容涉及现在完成时,现在进行时,被动语态等。其特点是生词量大,知识点零碎。我们应重在练习,加强巩固。

七年级教材内容侧重基础,难度不是很大,在考试中所占比例也不大。复习时要以点带面,精讲多练,教师只起一个点拨的作用即可。八年级教材所涉及的词汇、短语、句型结构明显增多,难度加大,阅读量增加,是复习的重中之重。九年级教材所涉及的词汇、短语、句型结构、语法更多,内容贴近生活,词汇量大而且难记,在中考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复习时的重点更是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要夯实基础,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以中考题型为参照,加强题型和做题方法的探讨和研究,给予学生精要的指导和引导,是他们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学得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

三、本学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的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系统掌握七至九年级相关的教学内容,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2、各知识间的区别于联系要明确,并在测试中做到不混淆。

3、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技能明显提高,能够将知识和能力做到有机统一。

1、狠抓过程中基础知识的落实,以此促进能力的提高。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使总结知识的过程成为掌握、提高、锤炼的过程。

3、抓好过程的调控,因材施教,并注重反馈和总结。

1、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良好的习惯。

2、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并体验创作的快乐。

3、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开阔视野。

4、磨练意志,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1、教材处理方面:深入学习新课标,领略其精髓所在。总览教材,把握重点,勾划难点。遵循由易到难,由点及面的教学规律,把它作为一种课内教育资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

2、教学研究方面: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把任务型教学的精神实质实践于英语课堂中。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加强集体备课的力度,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团结合作,共同提高。

3、培优转差方面:学会赏识每一个学生,尤其关爱中下游学生。加大对优等生的培养力度,鼓励他们拔尖,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带动中下游学生,大面积提高学习质量。

4、思想教育渗透方面: 把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道德、个人自立精神以及崇尚科学的精神融于日常教学之中。增强人口意识、环境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赏识学生。鼓励他们创新。利用学习互助小组,大力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培养责任感,并品尝成功的快乐,使其更爱学习。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渗透信息技术教育,拓宽学生视野。

四、教学进度:

1 Unit 11 Unit 11 Section A-Section B(2C)

2 Units11-12 Unit 11 Section B(3a)- Reading -Unit 12Section A(2c)

3 Unit 12 Unit 12Section A(3a)-Reading

4 Units13 Unit 13Section A-- Section B(2C)

5 Units13--14 Unit 13 Section B(3a)-Reading -Unit 14 Section A(2c)

6 Unit14 Unit 14Section A(3a)-Reading

8/9 专项复习名词、冠词、数词、代词、介词、连词、形容词、副词

13 题型训练 阅读理解,完型填空,

相关推荐

  • 九色鹿课件实用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或许"九色鹿课件实用"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说教材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
    2024-03-30 阅读全文
  • 画垂线课件(实用九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小编特别编辑了“画垂线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2024-04-09 阅读全文
  • 乌鸦的课件(实用九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乌鸦的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10-19 阅读全文
  • 方言的课件(实用九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方言的课件”或许能够成为您的灵感来源,请您继续往下读以获取更多的相关资讯!...
    2023-09-21 阅读全文
  • 2025信任的课件实用九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信任的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2024-09-25 阅读全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幼师资料内容呢?或许"九色鹿课件实用"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说教材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

2024-03-30 阅读全文

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当幼儿园教师的教学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一下我们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幼师资料内容呢?小编特别编辑了“画垂线课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2024-04-09 阅读全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乌鸦的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2024-10-19 阅读全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手段。幼儿教师教育网为大家整理的“方言的课件”或许能够成为您的灵感来源,请您继续往下读以获取更多的相关资讯!...

2023-09-21 阅读全文

我们听了一场关于“信任的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

2024-09-2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