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发育异常或是自闭症
发布时间:2022-02-22 幼儿智力故事 幼儿园智力游戏 智力游戏幼儿园智力是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智力也可以说是人们利用以往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能力。
正常儿童在出生半年后就有智力的活动,此时的智力是伴随于婴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的出现而出现,在性质上与成年时期的不同,属于感知运动性智力。到1岁半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加速,到4岁时测得的智力商数与儿童后期的智商成高度相关,智力水平也达到了成年期最高智力的一半,10岁以后智力缓慢发展,23-25岁左右停止发展,智力达到一生的最高水平。
在每个自闭症儿童,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儿在正常范围,但大部分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许多患儿不能顺利的进行智力测验,在临床上,有时只能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综合评价,大体上估价智力受损水平。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对患儿详细地进行智力测验后对他们的智力水平进行归类,发现在所有自闭症患儿中50%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力商数小于50),25%
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力商数为50-69),25%(迷你日记网 W286.cOm)
智力正常(智力商数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自闭症。在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患儿,他们的智力发展与正常儿童不同,有的患儿2-3岁以前智力正常,在此以后才出现智力低下。
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智力内部各能力之间明显的不均衡。如有些儿童测得的智商很低,而从他们的语言能力来判断,智力的损害要轻得多。有的儿童不会说话,某些操作能力则可能接近正常水平,有些儿童其他能力很低,以至不能接受智力测验,但排列图形或背数测验的成绩则达到正常水平。另外,使用智力测验与适应行为量表两种方法评定出的智力受损程度往往不一致。国内有人研究发现,在能够接受智力测验的自闭症儿童中、智力测验评定的智力商数等级明显地高于生活适应能力评定的水平,这说明高功能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处于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而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却存在明显的障碍。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调皮儿童或患“高端自闭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常见于调皮儿童,易被误诊为多动症或性格障碍。
●患儿本身可能很聪明并具备特殊才能,如悉心引导,长大后从事的职业有可能与儿时特长相关,可以积极化弊为利。
刚刚过去的“世界自闭症日”,让社会对不肯开口说话、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天使们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关注。但你听说过“高端自闭症”吗?与闭口不言的普通自闭症患儿大相径庭,这群孩子很可能是班上的“捣蛋王”,活泼好动,不听指挥,且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看似更像“多动症”,但其实,他们很可能患了“阿斯伯格综合征”,即语言发育正常的高功能自闭症。
专家介绍,这种病临床发病率甚至高于普通的孤独症,而它的危险之处在于:不被老师和家长认知,所以教育手段单薄;表现更易被界定为性格障碍或多动症。“其实这些孩子本身可能很聪明并具备特殊才能,如悉心引导,长大后从事的职业很可能与儿时特长相关,可以积极化弊为利。”专家表示。
患儿常被误诊为多动症
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这么几个让老师和家长头痛不已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无端兴奋、永远多动、话多、课堂纪律差、做事我行我素、极其“以自我为中心”。这类孩子很可能背上多动症的“罪名”,但其实他们很可能患了与多动症截然不同的病症阿斯伯格综合征。
“程度厉害的患儿还远不止于此,具体表现为会对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听而不闻,有时会在上课时离开座位,走出教室;人际关系差、不合群,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受同学排挤;行为较同龄孩子幼稚,显得过于单纯,不懂迂回;情绪易波动、易发脾气;喜欢重复问问题,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说话滔滔不绝,不在于对方是否感兴趣;不怕羞、不怕陌生人,"自来熟"表现严重……总体来说,这种孩子给老师和家长的感觉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行为幼稚、注意力分散、聪明古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神经专科主任罗向阳教授介绍说。
但对于这些儿童,在多年延续至今的教育制度下,往往老师和家长更多关注其“多动、注意力分散、课堂纪律差”等缺点方面,而这些表现不是换来师长们的打骂不休,就是常成为首诊主诉,被误诊为多动症。
该病属于自闭症高端形式
阿斯伯格综合征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疾病亚型,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发育行为疾病,其发病率高于典型孤独症,是一种高端形式,属于一种高功能的自闭症。
据介绍,该病的患儿往往机械记忆能力很好,如认路、记忆火车时刻表、地铁站或公交站牌等;他们可能对某些领域或学科如生物、地理、自然等有较深入的了解;他们的智力和语言能力是正常的,有时甚至会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或者说出一些让大人感到吃惊的话,显得文绉绉,像个小大人;虽然他们和小朋友的相处常常有冲突,但是他们却是有交流和交往愿望的,只是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懂得如何和别人打交道,从而容易受同龄人排斥。另外,他们可能行为比较刻板、固执、思考问题直来直去,显得不是那么灵活,还存在手眼协调能力以及精细动作能力差等问题;比较讨厌写作业,可以口若悬河般地说出某件事情,却不能将所说的写在作业本上。
“当然,这些表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不尽相同,程度也不一样,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核心障碍:社交困难。因为其语言及智力水平发育大多正常,所以孩子的社交困难往往在早期不易被家长和老师察觉,加上国内对该症认识不足,造成其漏诊误诊较多。”罗向阳介绍,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往往伴随注意力涣散、多动、课堂纪律服从性差的问题,故学龄期患儿往往因为以上表现而就诊于儿童心理行为门诊。
目前该病教育手段较单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童心理行为门诊的郭嘉医生介绍,由于国内医学界对该病的认识时间还较短暂,所以目前研究较为有限,可供家长和老师参考的教育手段也比较单薄。但他表示,还是有大的原则可以供老师和家长遵循的: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宽容就是首当其冲应该做到的。
郭嘉介绍,监护者、教育者首先要明确,患儿的问题行为不是有意调皮捣蛋,而是他们有一个特殊的大脑,其出现的问题行为与其神经系统发育有关,这是理解孩子的第一步。接着,要学会对孩子的一些琐碎问题行为充分容忍,不要事无巨细地把关,更不要用“乖孩子”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老师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也要区别对待,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育他们,而不是在课堂上大声呵斥。
应对患儿的特殊能力给予培养
包容理解还算容易做到,如何对患儿的问题和行为进行矫正才是真正的现实大难题。“我们建议,对于严重干扰课堂纪律、妨碍他人及不符社会规则的行为,必须去面对解决。”郭嘉介绍,老师和家长可采用“角色扮演游戏”、“问题行为(录像)分析”或“正确行为示范表演”等形式教育孩子;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干预也可以明显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兴奋暴躁的症状。
关于自闭症孩子智能状况
自闭症孩子智能状况是怎么样?其实大部份的自闭症的孩子或个案,他们的智商都在中度的智能不足。我这里的调查是25%,有的调查是15%的自闭儿,他的智能是正常的,就是他的智商在70以上。70以下就是智能不足,大部份的自闭症孩子都是智能不足。假如真的要去领残障手册,他其实可以是智能不足、自闭症、是多重障碍。有些家长不选智能不足,他只要选自闭症那个部份而已。从这里可以知道说他除了语言慢、人际关系的障碍、还有固著行为外,常暗示“自闭儿智能也不好。增加他在训练跟教养上的困难程度。
第五自闭儿的认知功能到底怎么样?有些家长觉得他们的孩子在二三岁以前非常聪明,是个天才。有个妈妈记得很清楚,她的孩子在一岁八个月时,她给他玩电脑问答。这个例子是在美国,电脑上问他美国现任总统是谁?第几任总统是谁?他都可以按到正确的钮。他的妈妈就想,他才一岁八个月,就懂这些常识。觉得他是天才,后来就发现,他们的天才不太像天才了。在幼儿园,大家玩比较大比较精细的动作,他都做不来;颜色、数字教了很多,他都学不来。可是他背的方面还是很厉害。
从这里我们就知道,很多自闭症的孩子,在认知功能上会有很不平均的分布。比较好的常常是记忆力,还有空间概念。空间概念的表现,好像拼图,有自闭症的孩子拼图很厉害的。有个妈妈买拼图,买到最多四、五百片的,他一下就拼出来了。妈妈不晓得买什么给他拼,结果他把拼图翻过来,背面拼,也给他拼出来了就是说他们的空间概念很厉害。还有一个就是,一个小孩看过人家修电梯,看一次而已,回家就画出来了。画出电梯里面的绳索,滑轮的变化。这就是一种空间概念很厉害的地方。
很可惜的就是除了记忆力特别好,还有空间概念特别好以外,这群孩子常别的能力不怎么好。尤其有些能力特别差,这就牵涉到许多能力,跟生活上实用有关的。就是一些比较抽象思考推理能力,还有运用的能力,比如说他会背:看到红灯要停,看到绿灯可以通行。带到红灯绿灯前,他常常会很难做到。他背得很好,用不出来。我们可以教他很多东西,他都用背的背出来,考试答一百分。可是实际生活他可能很无能,这就牵扯到我们后面会讲到,我们训练或教导这个孩子的时候,尽量用生活中有关的来教他,而且教了要用的生活里面。基本上我们要帮助这个孩子,是他怎么在这个社会中活得好。
我相信这个主题,应该是很多家长比我更清楚,很多家长经历过这个阶段,处理过很多不同状况的问题。带这样的孩子,你会觉得好像每天都在打仗。他会突然冒一个状况给你,你就必须想对策。假如你没有把这状况处理掉,他就一直持续。有些问题你必须去容忍他,不能要求他一定要改变,包括他很多固著或刻板行为。
宝贝智能发育异常的13个信号
1。新生儿时期,如果宝贝的头围看起来明显小,要考虑是否存在着小头畸形。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男婴的头围为31。8-36。3厘米,女婴的头围为30。9-36。1厘米;满月时男婴的头围为35。4-40。2厘米,女婴的头围为34。7-39。5厘米。
2。宝贝出生后,整天都在睡觉,很少哭吵,不给别人添麻烦,对周围环境没什么反应,缺乏兴趣,同时注意力、反应力都很差。虽然这样的宝贝会被家长误认为很乖,其实是心理行为障碍的表现之一。
3。宝贝在3个月时,颈部还软弱无力,不能自己抬头,还伴有其他运动发育落后的表现;不注意别人说话,由于对声音缺乏反应,不敏感,常常被误认为是耳聋;眼睛不会注视周围,常常被误认为眼盲;见到亲人不会笑,没有什么反应。
4。正常的宝贝在出生3个月左右时,经常喜欢注视自己的双手,并反复玩弄。如果宝贝在6个月后,还持续存在这种动作,可能为不正常情况。
5。宝贝6个月时,颈部仍然软弱无力,双眼总是看着自己的手,并对周围的人和物没有反应,对亲人也缺乏兴趣,进食时不会咀嚼,还常常发生吞咽困难,每天还总是很老实地躺着,整天睡觉,从来不哭闹,没有吃和玩的要求。
自闭症的其他广泛发展障碍症
1.非典型自闭症(AtypicalAutism)
它与自闭症不同处在于发病年龄,或无法符合上述自闭症A和B所有的诊断条件。这些病人的自闭症状在三岁后才表现出来(即A项条件不符),或自闭症的B项症状全部未达6项,或1.未达2项,或2.或3.并未出现,譬如同一性行为不明显(即B之3.不符),或社交缺陷没有严重到完全符合自闭症的诊断标准(即B之1.不符),或语言沟通正常(即B之2.不符)。非典型自闭症可见于极重度智能不足患者,由于其功能非常低以致无法表现出诊断自闭症所需的特定偏差行为;此类病人有些医生将他们诊断为智能不足并有自闭倾向。有些高功能的自闭症患者,到学龄期部分症状改善或消失,无法完全符合自闭症诊断要件,亦归于非典型自闭症。有些严重接受性语言发展障碍患者,也常表现出仿说现象,以及社交、情绪、行为上和自闭症类似的现象,也就是和自闭症的诊断有重叠之处,也合乎非典型自闭症的诊断。在ICD-10,将非典型自闭症再分为发病年龄非典型、症状非典型、和发病年龄及症状均非典型。DSM-IV则将此亚型扩大包括非典型自闭症及其它无法归类的PDD,命名为「未明示之PDD,简称PDDNOS」。
2.雷特症候群(Rett’sDisorder)
这是一种绝大部分发生于女童,以痴呆、自闭现象、痉挛、小头和丧失有目的的手部动作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典型的个案出生后之前五个月有正常或近乎正常的早期发展,在5至30个月之间发病退化,丧失全部习得的手部和语言技巧,同时在5至48个月之间开始头部生长减缓而成小头。丧失有目的的手部动作,代之以固定反复的手部动作(如,搓手、扭衣角)及过度换气(深呼吸)是其特征。社交及游戏的发展停滞,但仍有视线接触,有些病人后来社会互动会进步。在儿童中期常发展出协调不佳、步态不稳,且合并有驼背或脊柱侧弯,有时会有舞蹈徐动症状。病人都会有严重的智能障碍,在儿童期早期或中期也常出现癫痫痉挛。与自闭症不同的是,少见严重的自我伤害及复杂的重复性偏好或常规的同一性行为,主要是越来越严重的运动功能退化和智能退化。
3.儿童期崩解症(DisintegrativeDisorder)
它为广泛性发展障碍的一种,也称为崩解型精神病或海勒氏病。这类儿童至少在二岁前仍有正常发展,在二至十岁间发病,最常见的是三至四岁发病,发病后丧失已习得的技巧,同时合并和自闭症相同的社会功能和沟通功能质的异常。通常呈现明显的语言退化或完全丧失,游戏、社交技巧及适应行为退化,常见大小便失去控制,有时会有运动功能的退化。病人对周遭环境失去兴趣,出现重复的作态性动作,及类似自闭症的社交互动及沟通障碍。病人男女均有,但以男童居多。其病程是开始退化后大都在六至十八个月之间退化到最坏的地步,此时与低功能自闭症患者难以区分。部分病人退化到最坏的谷底之后,会逐渐恢复部分功能,但部分病人则持续退化,后者可能有神经系统的病变,应予以检查治疗。
4.亚斯柏格症候群(Asperger’sDisorder)
1944年亚斯柏格在德国报告和自闭症非常相似的症候群,不同的是病童先会讲话后会走路(自闭症则语言发展严重落后),且语言近乎正常,此外,二者在人际关系及同一性特征几乎完全一致。有部分学者至今仍认为亚斯柏格症是高功能自闭症中很特殊的一群而不需单独分类。这类儿童通常无显著的语言或认知发展迟滞,但社交互动质的障碍及局限、重复及同一性行为、兴趣及活动则与自闭症相同。病人可能有与自闭症类似的沟通问题(语用缺陷),但没有显著的语言迟滞和文法上的缺陷。大多数个案一般智能正常,但动作常显得笨拙。这个症候群主要发生于男童(约8比1)。此种异常多半会持续至少年期及成人期,而成为一种特殊人格,且其攻击行为的出现率较自闭症患者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