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超智力宝宝,想要就要!

发布时间:2022-02-17 幼儿智力故事 幼儿园智力游戏 宝宝入园

1。遗传与智力密切相关

统计资料表明,双亲均为智力正常者,其子女73%为智力正常;双亲一个智力低下一个智力正常者,其子女64%为智力正常;双亲均为智力低下者,其子女只有28%为智力正常;双亲一个智力低下,一个智力缺陷时,其子女只有10%为智力正常;父母智力都有缺陷的,其子女只有4%为智力正常。这就是说,智力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2。后天的努力不无关系

可是,智力并不完全取决于遗传,后天的努力有时也会收到令人惊异的效果。在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例子:不识字的贫苦农妇培养出博士儿子,学富五车的教授的子女却只能从中学勉强毕业,才华横溢的作家生出个弱智儿子……这是因为智力来源于大脑,而大脑的生长发育受遗传和后天努力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造物既不公平又很公平:让你出生在贫苦农妇之家,让他诞生在书香门第的教授之家,这是他的不公平之处;好逸恶劳死于安乐,艰苦奋斗生于忧患,这又是对他的公平之处。

一般来说,只有那些先天遗传素质好的孩子,才有可能在后天的培养教育下获得较高的智力。对那些先天不足,例如有遗传缺陷等问题的孩子,施行同样的教育手段往往收效甚微;当然世事无常,例外也不是没有。

对那些天赋较好的孩子,如不适时进行教育,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么,其先天具有的优越条件也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殆尽。宋朝有个叫方仲永的神童,5岁即能吟诗作赋,名噪一时,长大后却很平庸,在文化史上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历史上像这样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委实不少。

所以,我们既不能片面夸大遗传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后天的影响。只有二者兼顾,相辅相成,才能“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使孩子的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聪明小宝宝需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百克,已经占了成人脑重量(约一千五百公克)的四分之一强;到了一岁脑重量约九百公克;到三岁时脑重量便已发育到60%强,到了六岁大约重1200公克,逐渐接近成人的脑重了。

可见得0-3岁是人一生中脑部发展的重要黄金期,也深切影响著未来智力潜能的发展,如何把握这段黄金期,施予婴幼儿早期教育,促进脑细胞的增加分化与脑神经的突触紧密连结,是非常重要的。

脑力刺激的实证曾有名为巴甫洛夫的专家做了一个实验,他把同时生下来且同样体重的小白鼠分成两组,一组放於较大、光线充足的空间,提供丰富的声响、有滚筒、滑梯等玩具,让小白鼠自由追逐玩耍;另一组小白鼠,则关於没有光线的笼子里,没有玩具、没有同伴,虽然提供同样的食物营养,不过经过19天的测试,智力的表现却是大相迳庭的。

结果显示:前一组小白鼠机敏灵活,人抓不住它们。後一组小白鼠,则呆滞迟缓,即使人去抓它们,也不知逃跑。抽样解剖发现,前一组小白鼠因常接受丰富的信息刺激,它们的大脑生出了许多突触发展出紧密的连结;而後一组小白鼠则因少受刺激,脑组织竟呈现萎缩状态,脑重量及体积也相对变小。

巴甫洛夫这个实验的结果,主要是用来映证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在婴幼儿成长的过程中,一旦错过了生长发育期的发展,脑组织结构就会趋於定型,潜能发展也将受到限制,即使拥有优越的天赋,也无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什麽是智力潜能

到底「智力潜能」是什麽呢?

根据大陆方面的研究专家表示:智力潜能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许多能力的总和,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等。所以,即使孩子在某一方面拥有特殊能力和专长,例如,只会读书而缺乏生活应变的能力,这样都不等於拥有真正的智力。

如果孩子没有一定的智力,就难以掌握较多的知识,就如,孩子如果缺乏注意力及观察力,就无法正确的认知;没有记忆力,就无法将吸收的知识保存下来转为己有;没有思维力,就无法对事物有深刻的体会、无法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缺乏想像力,自然就没办法创新。

台北市立妇幼医院儿童心智科翁菁菁主治医师也表示,要提升宝宝高度的智力潜能,不能只给予大脑单一能力的刺激,而在於是否能提供大脑各功能区域全面且足够的刺激,如此,宝宝的智力潜能才有全面发展的机会。

宝宝精力过剩要因势利导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为顽皮。其中不少精力过剩的孩子还因为太过调皮,被父母或老师认为是“朽木不可雕”,认为是“差生”。专家指出,对精力过剩的孩子要因势利导,而不可任其自然发展。

宝宝精力过剩与遗传有关

研究显示,宝宝的精力过剩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他们体内一种内分泌腺素——肾上腺素的成分明显高于普通孩子。专家们还惊奇地发现,比起其他孩子来,精力过剩的宝宝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得多。原因很简单:他们表现出来的好动、好问和淘气往往会被大人们视为“不听话”或“不规矩”。此外,过剩的精力由于找不到正常、足够的渠道发泄,宝宝还常会处于一种类似青春期少年才有的烦躁、焦虑等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之中。

所以,面对精力过剩的宝宝,妈妈千万不要轻易用“调皮”“讨人厌”之类评语给宝宝贴上许多负面的“评价标签”。妈妈应该更理解他,帮助他,引导他把充沛的精力以健康的方式得到排遣。

发现宝宝精力过剩,妈妈可以这样做

适当加大他的运动量:

让你那精力过剩的宝宝多运动。这既可促进他的身体健康,也可帮助他消耗过剩的精力,获得机体的舒畅感与心理平衡。

给他一些“障碍”:

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爸爸妈妈或老师可以让他们参与比同龄人更需要体力、智慧的活动和游戏,或向他提出较难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他的精力得到良好的发泄渠道,又可以让他避免盲目自大。

鼓励他与大孩子为伴:

如果宝宝精力过剩,让他与比他大两三岁的大孩子为伴是一种明智之举。这样可更好地满足他的求知欲,相对大强度的活动也可让他得到体力的宣泄。

保护他的“独立性”:

精力过剩的宝宝往往较早熟,让他早些体会“独立性”也很重要,否则过多的干涉与限制特别容易激发精力过剩宝宝的反抗。

扩大他的视野:

经常带他去博物馆、图书馆、植物园等地方,让他过剩的精力有足够的渠道发泄,又可培养他健康的爱好,使得他的心灵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不是任由过盛的精力支配着盲目发泄,从而导致宝宝性格粗鲁、内心粗糙。

和他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

如果你的宝宝常处于精力过剩的状态中,你更应注重和宝宝建立亲密关系,理解他的优点与弱点,在他烦忧时更好地帮助他。这样可以帮助他大大减轻心理压力。

优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智力


在性交过程中,大约有3亿精子可能会进入阴道。

但是只有一个精子可能穿过重重障碍,使卵子受精,最终制造出一个胚胎。卵子经过大约15厘米长的、狭窄的输卵管向子宫游动,它周围的营养细胞像一串串美丽的光环围绕着它。很快,它将与精子相遇并开始受精的过程。

在以后的三天,这个小球中大约有六十个细胞。这个胚种充满液体,很快完成几次变化,随后分成三个不同的层:上层或外胚层,后来发展成为表皮、指甲、头发、牙齿、感官及神经系统;内胚层,将变成消化系统、肝、胰脏、唾液腺和呼吸系统;中胚层,最后成为真皮、肌肉、肌腱、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受精卵由一个肉眼刚刚能够看到的单细胞,重量不足百分之一克,经过短短的“十月怀胎”,就增加到3公斤上下,单重量就增长10亿倍,细胞数目增长到了100万亿个。这个过程胎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1个月:胎儿的脑部、眼睛、嘴巴、内耳、消化系统、手、脚开始发育,心脏亦开始跳动。胎儿长约半厘米。

第2个月:胎儿的面部、肘、膝部、手指及脚趾开始成形,骨骼开始强健。胎儿初有轻微动作。胎儿长约3厘米,重约1克。

第3个月:胎儿已会踢脚、握拳、转头、眯眼和蹙额。牙齿、嘴唇和生殖器开始发育。胎儿长约7厘米,重约28克。

第4个月:胎儿的头发、眼眉、睫毛、指甲、脚甲开始生长,声带及味蕾亦已长成。胎儿长约18厘米,重约113克。

第5个月:胎动愈来愈强烈,胎儿已长出头发,会吮吸拇指,身体各部分的器官逐渐成长。胎儿长约25厘米,重约224克至500克。

第6个月:胎儿已可以开闭眼睛和听到母体内的声音,手印和脚印亦已形成。这时胎儿长约29至35厘米,重约560克至680克。

第7个月:胎儿的皮肤呈红色,略带皱纹,体重较上月增加一倍,重约1。2至1。3千克,长约35厘米至42厘米。

第8个月:胎儿日渐长大,骨骼更为强健,已可听到母体外的声音。这时胎儿长约42~46厘米,重约2-2。7千克。

第9个月:胎儿发育已达完成阶段,皮肤变为软滑。它的位置下移至下腹部,并且转身,准备诞生。这时胎儿长约50~55厘米,重约2。7~3。2千克。

3岁宝宝需要训练哪些能力


三岁宝宝早教之训练宝宝协调能力

孩子的协调能力的训练对于日后的脑部能力的开发以及运动潜能的开始具有一定的作用。父母主要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小活动或者是游戏,训练宝宝的手部与脚部等的协调能力。

独木桥游戏

在我们可以在家里放一个长条的板凳,让宝宝站在上面行走。这个时候,板凳就类似于独木桥,一个幼儿在板凳上行走是需要勇气以及注意力的集中,另外宝宝还需要利用自己的手部调节自身的平衡能力。此外,父母也可以利用食物或者是东西引诱的方式,让宝宝顺利在长的板凳上行走。需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要在旁边保护着宝宝,同时可以增强宝宝对于父母的信任度。

抛球游戏

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莫过于拿着一个轻轻的塑胶球和爸爸妈妈们玩抛球游戏。这种游戏不仅仅是趣味性强,还可以帮助爸爸妈妈们教育和训练宝宝们的眼部以及手部的协调能力。

三岁宝宝早教之训练宝宝的忍耐力

一个孩子的忍耐力是需要从小训练的,现在的孩子普遍都是属于独生子女,从小在一个被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就会变得比较娇生惯养,忍耐力也就会逐渐的变低。因此,现代的教育方式,就是需要增加对于孩子的忍耐力的训练。

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现代的社会中,三岁的孩子所承受的挫折一般是自己的玩具被玩坏了,或者是自己没有办法实现自己的想要的事情,那么这些挫折对于一个三岁孩子就是难以承受的,爸爸妈妈们要学会在现实的例子中,学会用平实的语言,帮助宝宝度过挫折,让宝宝了解如何承受挫折,接受生活带来的挑战。

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孩子对于爸爸妈妈们的要求,有时候爸爸妈妈们由于工作比较忙或者是某些客观的原因,不能够及时的满足宝宝的需求,宝宝这个时候就会开始发脾气或者是哭闹。针对于三岁小孩的教育,就是要学会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能够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

行为习惯:从小就要教会宝宝刷牙


整理了行为习惯:从小就要教会宝宝刷牙,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爸爸妈妈认为等到孩子的牙齿长出来以后再进行口腔护理也为时不晚,事实上,在宝宝出生后,爸爸妈妈就要重视起宝宝的口腔护理了。

通常情况下,孩子到了两岁半,20颗乳牙都长出来以后,就应该教导宝宝刷牙;3岁的时候最好就能够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刷牙第一可以清洁牙齿、去除牙菌斑;第二还可以按摩牙龈,帮助血液回流,可以改善局部营养和氧的供应,让牙龈能够更好地抵御细菌的侵袭。

那么宝宝刷牙要注意什么呢?

1、宝宝的牙齿随时都会长出来,有一些宝宝在长牙的时候还会出现流口水、烦躁、咬物、擦牙床、摇头晃脑等情况,一般不用特别给宝宝治疗,平时给宝宝补充适当的钙和适量的维生素D,经常带宝宝出去走走就可以了。

2、宝宝在长牙齿的时候还会咬乳头或咬物,吸吮手指等,这是由于宝宝的牙床痒痒。妈妈一定要保证宝宝咬的物品的卫生,防止出现胃肠道疾病。平时最好控制不要让宝宝咬手指,不然会咬的时间长了以后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度不够。

3、孩子在小的时候还没有掌握将刷牙时口内残留的牙膏全部吐出的技巧,因此总是会把牙膏吞到嘴巴里面。

可吞咽的婴儿牙膏就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里面有着天然木糖醇、氟化钠等天然成分,不含有任何研磨剂、发泡剂、香料和色素,能够有效地保护牙齿,同时误吞后也不会对宝宝造成什么影响。

4、婴儿可吞咽牙膏可结合手指牙刷来使用,只需要挤一点点牙膏,然后轻刷或涂擦乳牙和牙龈,如果还不会漱口,可以在刷完牙以后拿毛巾轻轻擦拭。当然,使用可吞咽牙膏不是说不用漱口,只是为了防止危害,所以也不要太早使用。

一副好的牙齿对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加关注,在孩子的牙齿长出来之前就要注意保护。

小“疏忽”影响宝宝智力


妈妈并非完人,有时候也会因为常识欠缺或工作忙碌,而忽视孩子的一些特别行为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殊不知,小小的疏忽也常常会给宝宝智力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失误1

带孩子来到装修未完毕的住宅;就快搬新家,当然令人兴奋,但如果妈妈经常带孩子光顾自己尚未完工的新屋的话,很容易引发宝宝汞中毒,因为油漆中含有大量的汞。

尤其不能让宝宝用小手去接触油漆未干的墙壁或墙纸,以免他们习惯性地把满是油漆的手放入嘴中。汞中毒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瘫痪和智力障碍。

失误2

让宝宝尽情享受甜食;宝宝缺乏自控能力,面对自己喜欢的糖果、甜食,便会情不自禁地大吃特吃。

妈妈的这种放任很容易使宝宝患上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疾病,或是酮症酸中毒,造成脑细胞的损伤,影响智力。

失误3

说梦话的孩子;孩子常常说梦话是情绪不稳定的表现,妈妈可别以为只要安慰几句就万事大吉了,长此以往也会对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妈妈的正确的做法是带孩子上医院做检查,看看孩子的神经系统是否有不妥。

不要对宝宝唠叨


不要对宝宝唠叨

养育孩子是个幸福的过程,同时更是个艰辛的过程,除了要做好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护理工作,还要面对孩子的哭吵、破坏进行教养工作。

可能对我们这些边缘人士来说,我们也只能奉劝新爸爸、新妈妈耐心点,这是为人父母的必经之路。但实际上,繁琐的护理工作已让妈妈们精疲力竭,如果宝宝再哭闹、任性,那么这时妈妈眼中的宝宝将会由小天使变成小魔鬼,即使忍耐度再好的妈妈都会对宝宝发一通牢骚。

或许,发泄完之后,妈妈自己会好受些,并感觉这样做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妈妈是否想过,挨批后,宝宝的心里感受?专家告诫:妈妈生气可以体谅,但在牢骚出口前必须得三思。

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妈妈们应避免6类最常见的牢骚,如下:

一、否定宝宝人格

妈妈正忙家务活时,一旦宝宝还粘乎乎,许多妈妈都会不耐烦地说:“烦死了,自己去玩。”可能妈妈自己没在意,可宝宝就会受到莫大的委屈而嚎啕大哭起来。

“你怎么这么笨,连这也不会。”妈妈往往以大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宝宝的行为,自己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宝宝应该也要会,否则就“笨”。

妈妈带着宝宝到亲戚或邻居家玩,宝宝不愿叫“阿姨”,妈妈就会责怪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用,叫一声阿姨都不会。”也有的妈妈会笑着对别人说:“你看,我的孩子真是没用,不会叫人。”虽然是对别人说的,可是宝宝都听在耳中,记在心里。

Tips:如果宝宝有能力而没有做好,妈妈也须耐心指导,而不是责骂。

二、让宝宝怀疑妈妈对自己的爱

有时妈妈故意要宝宝手上的东西,可宝宝不愿意给,过一会儿宝宝要妈妈抱,妈妈就会故作生气样说:“我才不要你呢。”如果经常这样,宝宝会很伤心的。

“再不好好吃饭,妈妈就不要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做儿子。”这类话会让宝宝怀疑妈妈为什么不爱我。

宝宝被妈妈骂了几句,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妈妈追到家门口,生气地对着宝宝喊:“你给我回来,不回来是吧,那以后都不要回来了。”这类话听多了,宝宝心理会产生阴影,以后可能真的要离家出走。

Tips:小小的惩罚有时能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自己的爱产生怀疑,要知道惩罚的目的不是要让孩子伤心,而是要让宝宝清楚地知道他的行为不对就可以了。

三、吓唬宝宝

“宝宝再不听话就叫医生来打针。”“快躲到妈妈这里来,医生打针来了。”无论是责怪宝宝还是和宝宝玩,妈妈让宝宝听话的厉害办法就是医生打针,因为所有的宝宝都怕打针时的疼痛。妈妈经常用这种方法教育宝宝,反而使他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害怕。

宝宝对老师很敬重,更不敢像对妈妈一样对老师撒娇。妈妈喜欢利用宝宝这一害怕心理对宝宝施压,出口就是:“不好好看书,明天告诉你老师去,看他(她)到时候怎样惩罚你。”

警察叔叔抓坏人,这是妈妈从小教给宝宝的概念。宝宝怕警察叔叔带走也就是怕自己是个坏孩子。孩子一做错事就说“叫警察叔叔把你带走”,孩子会怀疑自己是个坏孩子,在别人面前不敢抬头。

Tips:宝宝难免做错事情,及时帮他纠正错误是妈妈的责任和使命,如果孩子纠正了,妈妈还应称赞他是个好孩子。

四、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

“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它的错,它不知道为什么要快,也不知道怎样快,最关键的是平时妈妈的教导,怎样让宝宝有一个时间观念。

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所以宝宝做什么事情都希望再做好一点,而没有顾及宝宝的心情。

宝宝不是天才,不是一生下来什么都会,成人会的东西宝宝不一定要会。不要妈妈觉得很简单的事情,宝宝不会就说:“这么大了,连这个都不会。”说多了,宝宝会的事情它也不敢做了。

Tips:妈妈用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让宝宝做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

五、拿孩子进行比较

妈妈总希望自己的宝宝比别人孩子强,所以遇到宝宝比别人差,经常对宝宝出气,“你和别人一样大,为什么别人会,你怎么就不会,好好跟别人学学,不要老想着玩。”好像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强那是应该的,而比别人的孩子差那就绝对不行,其实,妈妈的这种心态才真正要不得。

Tips:掌握孩子的个性与特点,并非别人会的东西,宝宝就一定要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宝宝的特别培养它的能力。

六、按自己的意愿命令宝宝

“不准吃饭时说话。”“不准抱着玩具睡觉”……太多的“不准”容易限制宝宝个性的发展。或许,许多妈妈会说,她们这样做是为了宝宝好。的确,哪有那么狠心的妈妈呢?可妈妈们想过没有,对于同样的问题,如果换种解决方式,是不是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哭,还哭,不许哭。”“叫你不要玩电脑,还要玩,马上停止,睡觉去。”妈妈烦了后,就希望宝宝立即能够达到自己的意愿,这时往往出言比较凶,有的妈妈甚至拼命用手拉开宝宝的手。对宝宝来说,他从妈妈这里认识到什么是野蛮,并学会野蛮待人的方式。

对于宝宝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妈妈须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宝宝;转移宝宝的视线或爱好;给宝宝一个调整时间。

相关推荐

  • 你的宝宝智力超前吗? 你的宝宝智力超前吗? 新生儿身上不同能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尽管这些能力之间有某些关联,但是根据一两种已测出的能力的发展来判断其他能力的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婴儿的某些技能与其身体发育状况有关,有些与经验...
    2021-11-12 阅读全文
  • 宝宝要养成好习惯就要从小抓起 导读:“习惯是什么?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的孩子不可救药了...
    2021-11-17 阅读全文
  • 聪明小宝宝需要脑力开发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
    2022-02-11 阅读全文
  • 宝宝精力过剩要因势利导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
    2021-12-23 阅读全文
  • 宝宝阅读的“要与不要” 导读:与其让宝宝在幼儿园里开始不纯正的英语启蒙,不如由爸爸妈妈借助给宝宝读英文书的方式为孩子展现另一种语言文化。 1.要尽早开始,不要犹豫拖沓 从得知怀孕的那一刻,妈妈就要开始有目的地为宝宝读书。每天...
    2021-10-26 阅读全文

你的宝宝智力超前吗? 新生儿身上不同能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尽管这些能力之间有某些关联,但是根据一两种已测出的能力的发展来判断其他能力的发展是难以做到的。婴儿的某些技能与其身体发育状况有关,有些与经验...

2021-11-12 阅读全文

导读:“习惯是什么?是一种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做,这就是所谓的‘习惯成自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的孩子不可救药了...

2021-11-17 阅读全文

别以为「智能提升从零岁开始」、「3岁定终生」或是「6岁决定一生」只是宣传标语喔! NO!根据研究,人类在胚胎期,脑部神经就是最早发育的,即使呱呱落地之後,也处在迅速发育的阶段,以新生儿来说,大脑约重四...

2022-02-11 阅读全文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玛莉-科尔卡博士从事的一项专题研究显示,在学龄前幼儿中,精力过剩所占比例不小于10%。孩子精力过剩的具体表现因人而异,大多聪明好动、反应灵敏、好奇心强、感情丰富,但往往比一般同龄孩子更...

2021-12-23 阅读全文

导读:与其让宝宝在幼儿园里开始不纯正的英语启蒙,不如由爸爸妈妈借助给宝宝读英文书的方式为孩子展现另一种语言文化。 1.要尽早开始,不要犹豫拖沓 从得知怀孕的那一刻,妈妈就要开始有目的地为宝宝读书。每天...

2021-10-2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