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提高宝宝专注力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25 力的教案幼儿园 学生突然受伤的处理方法 幼儿想象力的活动方案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源自专注。乔布斯更把专注力奉为圭臬,才成就了现在的苹果公司。
在大人的世界里,有很多保持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很多高效能人士推崇的番茄工作法——一个番茄钟就是 25 分钟专注工作时间 + 5 分钟休息时间。
爸爸妈妈们当然知道,专注力对孩子未来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通常会来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当然不可能教孩子用上面的番茄钟的方法,去刻意练习专注。但生活中很多家长却常常忽视了一点,他们无意中的一个动作,或许正在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比如宝宝正自己玩玩具,大人看着觉得很萌,就特别想过去夸一夸、抱一抱、亲一亲,有时候甚至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过去和宝宝一起玩。这样做,恰恰会影响孩子专注力的发展。
那怎么做才能正确地让宝宝养成专注的习惯呢?
有个很重要的原则:帮宝宝找到专注的内在动力。只要把握好一个原则,随时都可以培养宝宝的专注力。
有 4 种方法帮助孩子培养专注力。
先培养感情,再讨论专注
让宝宝有信心,让他知道用点劲儿就能得到
接受宝宝不同形式的专注
不要打断孩子,让他有始有终
很多家长特别喜欢用一个词:「坐得住」。实际上,「坐得住」并不是专注力的本质,相反,它可能意味着枯燥、忍耐和被动的坚持。
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坐得住」怎么不好了?那些成功的人,比如达芬奇,他学画画的时候,不就是因为坐得住,每天画几百个鸡蛋,最后成大画家了吗?
实际上,对任何人来说,专注不仅来自于忍耐,更来自于热爱。有了感情基础,孩子才愿意去忍耐。
比如很多孩子看动画片特别认真,看两个小时眼睛都不眨,但一学习、看绘本就静不下心,这是不是专注力不好呢?
很多家长其实不知道,专注力是个技能。也就是说,孩子有能力选择对什么事情专注、对什么事情不专注,如果他不喜欢,那就完全可以不使用这种技能。
提高孩子专注力的办法还有哪些呢?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最新一期的音频完整内容: 培养宝宝专注力的 4 个方法。
好习惯,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丁香妈妈携手资深儿童心理专家推出「宝宝好习惯养成课」,情景式讲授四大成长主题,给你「听了就能用」的好习惯养成办法。
这套课程将教会你:
宝宝好习惯如何养成?
坏习惯如何纠正?
习惯如何影响关系?
习惯又怎样成就性格?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提升宝宝专注力的方法
后台留言里常有妈妈叙述这样的烦恼:我家宝宝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玩什么都是三分钟热度,一会玩这个一会儿摸那个,他怎么老是坐不住?天哪,这会是多动症吗?以后上学怎么办?……
你家是不是也有这样一个娃:在你摊开绘本打算声情并茂时,他却游走在沙发边手里还抓上了玩具?别急着抓宝宝回来,别急着考虑是否应该“强迫”他“坐坐好”,所谓的注意力不集中,也许只是你误会了宝宝。
搞不好,这一切只因你不懂他……
误会1 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宝宝
芝加哥洛约拉大学发展心理学的副教授Kathleen Kannass在一项研究中发现:2岁半左右的孩子可以专注在一件玩具上大约4分钟,至4岁则可能延长到约12分钟(所以大多数幼儿园小班的课程时长都在15~20分钟,期间还有丰富的教学形式以支撑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以成人的标准,比如,超过30分钟专注在某项工作上,显然宝宝做不到。再想想你自己,能心无旁骛多久?
2岁以下:以无意识的注意为主
2岁:约7分钟
3岁:9分钟
4岁:12分钟
5~6岁:15分钟
6岁以上:逐步由15分钟过渡到30分钟或更长
误会2 认为一心多用就是不专注
你给宝宝读书的时候,他一边走来走去,一边不停地东看西摸,让你产生深深的挫败感。但这不表示他什么都没听进去,有些宝宝(特别是性格比较活跃的),在走来走去的时候,注意力是集中的。
不信?问他一个刚刚读过的书里的问题,你一定会很惊讶他居然能回答——这代表宝宝在看起来“不专注”的状态下,其实都听进去了。宝宝只是开启了多模式处理信息的本能,他能同时注意多件事,并且选择重点来“专注”。
正确出招,提升宝宝的专注力
当我们重新定义了宝宝的专注力,就不会有太多的纠结。之前我们有说过,宝宝生下来就拥有专注力,而在生活中,往往是家长,会用自以为是的“热心”,不经意间破坏宝宝的专注力。
那么问题来了,非要让宝宝“一心一意”地做一件事吗?我们需要为他屏蔽掉周围的一切音量,大家停止手中一切事务,甚至大气都不带喘的吗?答案当然是No,矫枉过正可不好。试试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宝宝专注更久:
1
减少让宝宝分心的环境因素
与成人相比,宝宝更容易接收到周围的环境音(一心多用的本能),也更容易被无关紧要的事物所吸引,从而转移注意力。
我们可以把那些让宝宝分心的环境因素减到最少,以呵护宝宝的专注力,比如不要在他自己“忙活”的时候,总是逗引孩子,跟他打招呼,让他吃这吃那的。
2
不要给宝宝提供太多的玩具
当你的办公桌上堆着太多的文件和物品,眼花缭乱之下这也想做、那也想做,是不是就没有专心工作的心情了?同样,当宝宝身处满满当当、眼花缭乱的玩具堆里,我们又怎么能要求他专心玩?
玩具箱或玩具架是很好的辅助工具,便于我们将宝宝过多的玩具收纳起来,每次让他挑一样,在一个相对整洁的环境里玩。
3
找到宝宝的兴趣所在
不要纠结于宝宝能在一件事情上专注多久,你更应该做的是找到他的兴趣所在。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如果你的宝宝对某款玩具没啥兴趣,摸两下就抛至一边,别勉强他,更不要给他贴上“不专心”的错误标签,暂时收起来,过阵子再拿到他面前才是好主意。
而当宝宝向你展示他的心头好——可能是一本都快被翻烂的绘本时,别露出那种“你怎么又拿这个”的神态,请务必耐心地陪伴他再一次阅读,这才是关于专注力的良好示范和引导。
4
加入他、鼓励他
有时宝宝放弃某事,并不是没兴趣了,也不是不够专注,而是遇到了困难。这时候,瞅准时机加入到他玩的过程中去,非但不会破坏宝宝的专注力,还能促进宝宝专注时间的延长。
正确的做法是:表现出对宝宝手头“工作”的兴趣,同时鼓励他继续下去,挑战稍难一点的玩法。比如,帮助他成功用积木搭出一列小火车,用相关绘本讲讲火车的构造,让他对熟悉的玩具有全新的感觉,妥妥地能让宝宝更有兴趣。
5
让某一件事变得更能吸引注意力
围绕着一个主题,可以有很多好玩的方面,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宝宝延伸出更多能吸引注意力的点。比如,亲子阅读的时候,好动的宝宝无法安静地坐在你身边,那就不妨加入更多的互动。
这其实也是早教班或幼儿园老师常用的方法:在读青蛙的绘本时,和他一起学青蛙跳一跳;在读猫咪的绘本时候,和他一起学着叫“喵喵”;读到捉迷藏的情节时,也可以就近和他躲一躲……同时,请不要介意宝宝手心里可能会捏着一个小玩具——这能帮助他安静下来。
6种做法破坏宝宝专注力
家长们经常会问,我家的孩子总是对一件事情不能很专心的去完成,我们应该怎么办?其实,宝宝的专注力是需要去培养的。下面,我们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到底哪些做法会破坏宝宝的专注力,各位宝爸宝妈在以后的育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咯~
No.1、不分时机地关心、干扰、催促
2岁的家家正在地板上专心拼积木。她把积木堆起来,哗地又推掉,然后再堆再推。堆的时候一脸专注,推的时候满脸兴奋……奶奶一会儿过来“宝贝,喝水了”;一会儿“宝贝,饿不饿”;本来玩得好好的家家发起飙来……
很多父母会抱怨孩子写作业坐不住,不是吃东西,就是摆弄小汽车,一会儿又去偷看电视……看家家的案例就该知道原因了!当宝宝专注地玩的时候,你一会儿问要不要喝饮料,一会儿问饿不饿,试问宝宝怎么会专注于手头上的事情呢?
No.2、提供给宝宝太多玩具
你若是以为玩具多、书籍多,宝宝就会很开心,就会增长很多知识,那就大错特错。当然,如果有你在旁边陪伴和指导,宝宝会有一定的收获;如果你只是把玩具和书扔给宝宝自己玩自己看,宝宝很容易形成浮躁和注意力涣散的毛病。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的习惯就形成了。
有目的的活动更容易集中宝宝的专注力。游戏开始时,你可以帮助宝宝选择,不要所有的玩具都堆在地上,宝宝一会儿玩一样,什么都玩不长,这样的游戏是没有意义的。游戏质量的高低不在于玩具的多少,而在于宝宝在游戏中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No.3、缺乏耐心
动物园猴山旁,蒙蒙高兴地看着爬高跃低的小猴子。一旁的爸爸不断催促着:“走了走了!还要看老虎、狮子呢!”小家伙不为所动:“我要看猴子!爸爸,猴子也有手对不对?”爸爸一边敷衍着一边又开始催:“走啦,有什么好看的!”
很多时候不是宝宝缺乏耐心,而是大人提前丧失了观察的耐心。就像蒙蒙爸一样,总会从现实的角度去考量,但是宝宝的专注力却集中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上。与其走马观花快速看完所有,不如一次看不完再来一次,让宝宝尽情享受专注的乐趣、发现的乐趣。
No.4、玩游戏时过多干涉、强迫
星星在沙滩上玩沙堆游戏,他小心地用铲子挖着,把沙子送进小桶里,装入桶里的沙子还没有洒在衣服上的多。可他一点不在意……妈妈从旁边走过来大叫:“怎么把衣服都弄脏了!”爸爸也来了:“儿子,你的房子怎么没有装门呢?来,爸爸教你,在这里留个小门!”……
爸爸妈妈总是不经意间破坏宝宝在快乐中建立起来的专注力,用自以为是的行为干涉瓦解了宝宝的自尊心和成就感。
No.5、对待宝宝的重复不耐烦
3岁的童童反复把杯子里的水倒进另外几个杯子里。他仔细观察着,有的杯子水刚满,有的杯子水刚好半杯,还有的杯子很小。妈妈在门口观察了半天,看到童童把水洒了一身,立马制止童童。宝宝如此专注地反复做一件事,完全忽略外物,这样的情况专家称之为“重复练习”。每次完成这种体验后,宝宝就像完成重大任务一样充满了喜悦和满足。其实,宝宝正处于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通常会不停地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一旦碰到吸引他的事物,就会忘我的投身其中,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十分惊人。
No.6、不给宝宝独处或安静的空间
让宝宝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学习或游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宝宝正在房间里读书,爸爸在一旁翻箱倒柜地找东西……试想,宝宝的注意力怎么能不被转移?一般在成人的陪伴之下宝宝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在此过程中给予宝宝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专注力。
8种提高注意力的方法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而实际上,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通常都被注意力这一问题困扰。
因此,解决注意力问题迫在眉睫,今天就先教大家几招简单易学的快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01-
设定目标、付诸实践
许多人做事的时候没效果,多半是对事情本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重视,因此整个过程总是漫不经心,思绪飘飞。
要解决这一状况,首先得从思想上解决,即为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再结合自身生活和学习,列好清单,一个一个地做。
通常一个人有了明确的目标,注意力就会集中,生活工作就会出效果,想象力、记忆力必然提升。
-02-
清理大脑
大脑就像一个屏幕,里面堆放着很多东西,准备工作或学习时,脑中却还在闪现各种无关此刻所做事情的场景。
此时,你要做的,就是果断关掉那些无关的情绪、思绪和信息,在大脑中只留下此刻要做的事就可以了。
-03-
凝视法
在开始工作或学习之前,先盯住一个物体(可以是一个点、一本书、自己的手指、屋外的电线杆等等)5分钟。然后用双眼凝视着它,并经常做这种练习,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好的效果?
当人的双眼长时间凝视在一点时,视野就会变得狭窄,那些容易吸引你并导致注意力分散的事物也就会进入眼帘。
因此,人的意识范围也随着变窄,从而使人达到注意力集中的心理境界。
-04-
做些训练注意力集中的游戏
在此推荐一款经典的注意力训练小游戏:舒尔特表。
具体是在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中,将1-25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写在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同时计时。
研究表明:7-8岁儿童按顺序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的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
这里再介绍一个名人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快速做习题法。我国年轻的数学家杨乐、张广厚,小时候都曾采用快速做习题的办法,严格训练自己集中注意力。
-05-
训练抗干扰的能力
毛泽东年轻时,曾为自己设置这样一个训练科目,即到城门洞里、车水马龙之处读书。为什么?就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保证在炮火连天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非常沉静、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在指挥中心判断战略战术的选择和取向。
作为学生,可以选择到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或自习室进行训练,虽然那里的环境相对安静,但是总会有人来回走动,读者与图书管理员交谈等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制定阅读指标或完成作业,通过常态化的训练,就会专注地投入到书籍阅读中及写作业中,久而久之,在听课过程中或自习过程中,就不会受到一些无意注意的干扰。
-06-
感官同用法
调动多种运动器官来协同活动,在大脑皮层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中心。
以记单词为例。边听录音,嘴里读单词,眼睛看课本,手在纸上写单词。这样,注意力就当不了“逃兵”了。
劳逸结合
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做一会儿歇一会儿,对恢复脑力都很有帮助。特别是在应对困难、枯燥的问题时,可以缩短工作周期,比如做二十分钟就小歇一会儿,如此循环。
-08-
自我记录
把每天走神的内容记在小本子上,过些天再查看,就会发现很多都是些无聊的东西。再记录下去,就会写着“我今天一天没有走神!”
五妙招让宝宝专注力大提高
当自己的宝宝经常做出“爱放弃”的行为时,爸妈们难免会有些嘀咕:如果一直这样,会不会影响宝宝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其实,宝宝“爱放弃”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注意力的问题。0~6岁幼儿的注意力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在教育宝宝、为宝宝布置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这些特点,在尊重和顺应的基础上,再采取科学的方法促进其注意力的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揭开宝宝“爱放弃”的诸多秘密,并给出相应的养育策略:
秘密1:
幼儿时期,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家长应注意无关事物对幼儿注意力的分散。
幼儿时期儿童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这一特点在婴儿时期更加明显,婴儿的注意几乎全部是无意注意。由于这一特点的存在,宝宝做事特别容易“放弃”,总是不断地对其他事物产生兴趣。
养育策略:
为了让宝宝集中注意做一件事情,我们就要格外注意其他事物对幼儿注意力的分散。具体来说要注意两个方面:
1.宝宝所在的环境不要过于“热闹”,要突出每次活动的重点。倘若环境中存在太多颜色新鲜、有声响、会动的玩具、书或其他事物,就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例如:给宝宝讲故事的时候,身边最好不要再有宝宝格外喜欢的玩具。
2.让宝宝的身体处于舒适状态。因为宝宝的意志力还比较差,如果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宝宝处于饥饿、口渴、过饱、头疼等不舒适的状态,宝宝更多的注意力会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而不是外界事物上,所以在宝宝完成某一任务前,我们首先要确定宝宝的身体状态。
当家长注意到了这两个方面后,如果宝宝的注意力依然出现分散,我们就可以用“语言”帮助幼儿把注意力集中回来。两岁之前,家长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作为指令把幼儿拉回到情景中,比如:在讲故事《豌豆公主》的时候,宝宝注意力有点分散,妈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把宝宝吸引回来,让他继续听。可以问:“你知道他们是如何辨别这位公主的真假吗?那一定要好好听哦。”
2~4岁时,宝宝喜欢自言自语,家长对此不要干涉,自言自语是宝宝集中自己注意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一边玩积木一边说“我要用三角的积木做屋顶……”等等。父母与宝宝一起游戏时,不妨也用自言自语、对话等方式把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特定情境中。
4岁以后的幼儿,内部语言有所发展,可以以此帮助自己集中注意力。这时候家长就应该注意,不要三番五次地对宝宝提出要求,这不但没有帮助,还会分散宝宝的注意力,更糟糕的是,时间久了会让宝宝产生依赖心理。
秘密2:
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性相对较差,家长要注意宝宝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幼儿注意力的另一特点就是稳定性差,对一个物品或一件事情保持注意的时间非常有限。研究表明,1岁半的幼儿只能保持注意5~8分钟,2岁的幼儿可以保持注意10~12分钟,2岁半的幼儿则能达到15分钟左右,部分幼儿能坚持20分钟。
养育策略:
当家长发现宝宝做事爱放弃的时候,一定要先确定这件事需要宝宝多久的注意力,是不是超出了宝宝注意的持久时间。如果超出了,家长还一再要求、责备,则会让宝宝对这件事情失去兴趣,久之也许会挫伤宝宝的自信心。例如:宝宝想用积木搭一座城堡,每次搭不完就去玩别的玩具了,几次下来宝宝就丧失了先前搭城堡的兴趣。这时候,妈妈可以帮助宝宝把城堡分解一下,分几次来搭,每次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就可以去做别的,下次接着再搭。这样做也许要用一周的时间才能搭好城堡,但是却能激发宝宝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让其学会如何面对复杂的“任务”。
秘密3:
宝宝注意力转移能力不足,跨度大的情境令其难以适应,家长应注意安排过渡环节。
幼儿对注意力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差,转移能力不足,很难从一个情境转移到另一个情境,尤其是跨度大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况下,宝宝往往对后一件事情提不起兴趣,所以更容易放弃。
养育策略:
当宝宝需要从一个情境转移到另一个情境时,父母要合理安排两者间的过渡环节。比如:
宝宝刚在户外玩完滑梯,回到室内马上要求他们静下来画画,这是很难做到的。此时,我们可以选择一种过渡来帮助宝宝适应这种跨度大的情境转换,比如先根据绘画的内容讲个小故事、看个动画片、做个小游戏等等,进行这种参与性不强的活动,让宝宝把情绪缓和下来,然后再进行相对比较安静、需要主动积极参与、注意力集中的绘画活动,这样宝宝会更容易接受,也不会因为难以适应而放弃。
秘密4:
宝宝做事“爱放弃”、缺乏耐心、急躁,在很大程度上也受父母等家人的影响。不可否认,网络在生活中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让很多人越来越浮躁,家庭生活中有读书、绘画、书法、下棋等相对安静的业余生活的家长越来越少,家长自身的浮躁情绪会让宝宝耳濡目染,无形中影响宝宝注意力品质的发展。
秘密5:
宝宝接触的事物也会影响其注意力品质的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玩具的出现,会激发宝宝的浮躁情绪,对其注意力的发展有很大阻碍作用,因此家长为宝宝选择书籍、动画片等电视节目、玩具时要格外注意。
总之,宝宝做事“爱放弃”也许根本不是宝宝的错,家长要冷静思考一下自己为宝宝营造的环境、被放弃事情的难易等问题,一起帮助宝宝克服“放弃”,不让“放弃”成为一种习惯。
提高宝宝0-1岁宝宝注意力的8种游戏
提高宝宝0-1岁宝宝注意力的8种游戏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事情专注认真,孩子的注意力发展的好坏不仅仅会受遗传,疾病等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家庭的环境与父母的教养方式。下面就让一起来看看给1岁前的宝宝提高注意力,可以用那些有趣的办法吧。
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的因素:
1、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教养态度不一致,使孩子无所适从,难以形成定性。
2、家长对孩子过分娇宠和纵容,缺少行为规范,使孩子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因此缺乏忍耐性和自制力,无法集中精力做完一件事。
3、玩具太多或不断地更新,使孩子无法静下心来专心地玩,无法从中获得创造和体验的快乐。
4、家里无法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孩子很难形成良好的专注力。
0-6个月:注意力发展水平
亲子教育这一时期宝宝的注意实际上是一种先天的定向反射,也叫不随意注意。你给宝宝什么,他就看或玩什么,主动选择的能力还很弱。不过,新生宝宝也有自 己的偏爱,比如,他们偏爱对比鲜明的图案,喜欢看人脸的模样。而且他们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音来源的方向,而不是眼睛看到的东西,所以带响声的玩具更能引起宝宝的注意。对3 ~ 6 个月的宝宝来说,看得见的和可操作的物体更能引起他们持久的注意和兴趣。
0-3 个月:
对移动的物体感兴趣;对妈妈说话的声音有反应;视觉反应开始变得敏锐。
4 -6 个月:
听到声音后会模仿;看到东西后会伸出手来。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游戏
1、玩手绢 适合月龄:2 个月以上。
准备一块网眼较大的单层纱布或透气性好的手绢。当宝宝仰面躺着的时候,将纱布或手绢蒙在宝宝的眼睛上,然后你发出“哇——”的一声,迅速将纱布拿开,将 脸对着宝宝,让他看到你微笑的样子。当宝宝熟悉这种玩法后,可适当延长蒙住脸的时间。这对培养瞬间注意力很有好处,宝宝也会很感兴趣。
2、摇拨浪鼓 适合月龄:1 个月以上。
在宝宝醒着且精神状态好的情况下,你拿着拨浪鼓等能发声的玩具,在宝宝的身体两侧交替着摇晃。这对培养宝宝集中注意力很有帮助。不过要注意掌握摇晃的节 奏,观察宝宝是否在听。如果宝宝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样子,表明他已经疲劳,或对刺激产生了习惯化,就应立刻停止。而且,玩具的声音要悦耳。
3、看挂件 适合月龄:出生后2 周以上。
这一时期特别是3 个月前的宝宝主要以仰卧的姿势为主,所以给宝宝看的东西最好在他的上方。可以在他的小床上方挂一些黑白或彩色挂件,也可以是能发出声响和可以动的挂件,用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4、目光交流 适合月龄:出生后几天,宝宝清醒的时候就可以进行。
妈妈可以一边和宝宝说话,以吸引他的注意力,一边用目光和宝宝进行交流,最好能同时给宝宝唱一首歌。经常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宝宝的注意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0-3岁宝宝专注力培养方法
很多人都在为宝宝注意力不集中而发愁,其实宝宝专注力很大程度决定于平时的生活习惯,整理了0-3岁宝宝专注力培养方法给大家,希望对宝宝专注力培养有所帮助。
情景重现:1岁半的睿睿,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钟热度,玩玩具总是坚持不了多久,就找别的新玩具去了;看故事书,也是这一页还没有看完,又要翻下一页了,一点也不专心。妈妈担心,睿睿这么不专心,以后上学可怎么办啊?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专注力是宝宝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对他的整个人生也有重要的影响。那么,到底哪些因素会影响宝宝的专注力,平时怎样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呢?别着急,爸爸妈妈先来做几道简单的小调查。
1、你会觉得宝宝缺乏专注力吗?
A、是,总有这个感觉
B、有时,我觉得宝宝不够专注
C、没有,从没这样想过
分析:如果爸爸妈妈凭感觉给孩子贴上“不够专注”的标签,就很有可能带给孩子强烈的心理暗示。我们要科学地了解专注力,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2、当宝宝正在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你正好有事叫他,会怎么办?
A、大声叫他,让他过来
B、耐心地等他弄好
C、帮他一起快速完成手上的事
D、看事情的缓急再定
分析:专注力是长期在专注做事的过程中形成的,如果在这过程中总是被打断,势必会影响宝宝专注力的提升,爸爸妈妈要注意咯。
3、宝宝不能专心地做一件事情,你会怎么做?
A、批评教育他
B、看着他,和他一起继续
C、无所谓,随他去
分析:可能有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阻碍了宝宝的“继续”,如果随意打断他或者一味陪他完成,并不能有效提升他的专注力,了解原因再采取陪伴或顺气自然的做法会更科学。
4、宝宝吃饭的时候,你是哪种表现?
A、一边吃饭,一边说话
B、催促宝宝吃饭快一点
C、以身示范,食不言
分析:吃饭时专心咀嚼是很好的训练静心专心、提高情绪察觉和控制的方法,爸爸妈妈不要浪费掉这个培养专注力的机会哦。
上面的小调查,主要是关注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破坏宝宝关注力的行为,具体怎么做,每个问题都有分析说明哦。
到底哪些因素影响宝宝的专注力?
先天气质
宝宝的先天气质不同,对事物的坚持度也不同。专注力低的孩子,性情容易紧张,即便只是受一丁点儿外界干扰,也无法再集中注意力。而专注力高的孩子,则会比较专心一些,即使受到干扰也会很快回到主题上来。
外界干扰
爸爸妈妈的过分热心和无意干扰常常是破坏宝宝专注力的“元凶”。比如,给宝宝准备过多的玩具,会让他们无所适从,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反而不能专注于一项。又比如,宝宝在专心做游戏的时候,有些家长隔一会儿就问宝宝“饿不饿”、“要不要喝水”,这样很容易让宝宝急躁起来,不利于宝宝集中注意力。
0-3岁培养宝宝专注力 这样做!
0-3岁宝宝的专注力特点
这时候,宝宝对事物的注意还是很随意、被动的,缺乏目的性,每次专注的时间大概在5-10分钟。
无目的性
这时候宝宝还不能进行有目的的注意,很容易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比如,宝宝很可能一会儿玩这个玩具,一会儿又要另一个。
不能持久关注
宝宝能够持续注意的时间很短,并且年龄越小,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越短,一般2岁为6-7分钟,3岁为9分钟。案例中,睿睿的“三分钟热度”,是这个年龄宝宝的典型特点。
无细致性
这阶段的宝宝只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轮廓,还不注意那些比较细微的特征,比如,让3岁的孩子找两个相似图形的区别,他们还不大能说出来。
培养宝宝专注力的建议
营造合适环境
整洁安静的环境能够让宝宝安心。比如,让宝宝在安静的地方看书,周围要避免摆放过多玩具或者容易发出声响的东西;把电视、音响关起来;宝宝专心玩玩具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急着指导,或者再拿别的玩具逗他,使他原本在追球,突然看到车,就忘记了球的存在。应该等他玩过瘾了再给新的,并且把旧的收起来。
不能独自继续玩的时候给予适当关注
宝宝是不是已经玩够了,还是不会玩了,又或者是想让人陪一会儿,这需要爸爸妈妈耐心观察,了解原因后,才能帮助宝宝更好地提升关注力。
以身作则
宝宝每一天都在观察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在你还没有察觉的时候,他们就不断地模仿学习着。爸爸妈妈的做事习惯,也会对宝宝有很深的影响。所以,爸爸妈妈也要以身作则,平时做事要认真完成,跟宝宝一起进行亲子活动时,也不要总是因为突发的事情而中断。
0-3岁培养宝宝专注力 这样做!
0-3岁以内宝宝专注力简单游戏
提示:6个月以内的宝宝,视觉和听觉灵敏度都在发育中,还不适宜过于刻意地进行专注力的训练。
1岁以内
摇铃:宝宝3-4个月左右的时候,爸爸妈妈刻意拿着摇铃在宝宝耳边轻轻摇出声音,然后慢慢移动,让宝宝追踪摇铃转动头部,还可以训练颈部肌肉。
移动的小车:宝宝6-7个月会坐以后,可以让宝宝坐着,或者妈妈可以抱着宝宝,把小车放在他面前左右移动。
滚动的小球:宝宝9-10个月会爬以后,可以给宝宝一个小皮球,让他自己滚球,追球,学习如何集中专注力。
1-2岁
推推大箱子:准备一个装有物品,底部有轮子的大箱子,跟宝宝一起推,可以每推完一圈,就往箱子里放一点东西,让宝宝感受差异性。
躲猫猫:妈妈和宝宝面对面坐,将手或者丝巾盖在自己脸上,可以唱一首简单的儿歌,唱到最后一个词时,摘下丝巾。再重复玩。可以激发宝宝的好奇心,引导他去探索。
积木搭高高:“哇,越来越高了”“还差一个,还差一个了”,这样跟宝宝互动非常必要,宝宝会很期待最后推到的那一刻,搭得越高,他们就越兴奋。
2-3岁
快乐找一找:把一些小动物的玩具或者图片分散放到房间的角落里,跟宝宝玩角色扮演,“我们去找一找树林里都有多少小动物”,每当宝宝找回一个,都要给予赞扬和鼓励哦。
宝宝猜一猜:准备一个可爱的袋子,里面装一些玩具或者物品,每次拿出一个物品,妈妈描述,然后让宝宝猜一猜是什么。这个游戏让几个小朋友一起来猜,会更好玩。
小小故事家:找几本宝宝喜欢的故事书,跟宝宝一起“演绎故事”,妈妈先讲一段,再让宝宝来讲,让他自己发挥。
快速提高注意力的三种方法
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完全沉浸在一件事情中,比如说读书、弹琴、画画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你会忘记时间的流逝,也听不到环境中的噪声;一种独特的愉悦感包裹着你,感到安宁平静。心理学把这种状态称为“心流”。当我们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或者把能力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就会产生心流。在心流的作用下,我们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学习和工作。
1
专注之前的准备阶段
1
做一些能让自己平静的事情
你刚刚打完一局游戏,或者才从球场上回来,这时候如果坐在书桌前开始学习的话,你八成还要先用几分钟回味一下自己刚刚那一局的战绩,或者几个精彩的扣篮。如果我们接下来要进行的工作或者学习内容需要足够的专注才能完成,那么在开始之前,就需要让自己从高刺激的环境中解脱出来。
以前上中学的时候,我每天晚上写作业之前都会先弹上一个小时的钢琴。一开始弹的时候思绪不在状态,会先弹错几个音,不一会儿注意力就会被渐渐吸引到曲谱和键盘上。这样一小时之后再去写作业,几乎是一打开书就能够投入到将要学习的科目中,效率非常高。这个习惯一直被我保留至今,工作以后我还是会习惯先弹上半小时琴再开始看书。
如果你也有一个自己喜欢的乐器的话,可以试试在学习之前练习一会儿;或者认真写上一页字,画上一小幅简笔画。总之去搜寻那些记忆里能让你安静下来的事情(像我男票看书之前一定要先写一会儿代码,我也是很服气的)。
2
远离干扰源
开始学习或者工作之前,把桌面收拾整洁,无关的东西统统拿走。桌子上只留下你需要看的书和你马上工作要用到的东西。我曾经见过有的同学从堆满零食、化妆品、生活杂物的桌子上扒出刚刚好容纳的下一本书的空间来学习,没多久就抓起桌上的零食吃了起来,放下的时候已经忘记自己刚刚做题的思路了。要是想持续地保持专注状态,你最好在开始学习之前就让它们远离自己的视线。
3
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把这张纸和笔放在醒目的地方,以便随时取用。后面我会说它们有什么用途~
2
创造心流
喵在前面说了,如果你有一种能够让自己安静下来的爱好,那就先去做吧~从那件事中已经创造了心流,直接继续学习工作就好了。
如果你没有这样的一项爱好也没关系,来跟着我一起做:
1. 找一个舒服的姿势坐在书桌前。可以试着让自己坐直,不要让身体前倾也不要倚靠后面的椅背。可以活动一下脖子和肩胛,让肩膀放松,手臂自然悬垂于身体两侧。头端正地放在肩膀正上方,不要向前探,闭上眼睛。
2. 缓慢地用鼻腔吸气,让气体在胸腔里停留一会儿,然后再缓慢地经由口中吐出。这样重复好几次,在心中细数呼吸的次数。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要去想别的事情。吸气的时候在心中默念“吸”,呼气的时候默念呼。如果中间走神了,那就赶快把思绪拽回来。一般来说这个过程持续5~10min就可以了。具体多长时间大家可以自己判断,感觉“我内心平静下来”就可以去学习了。
3. 如果你所在的环境比较嘈杂,你深呼吸的时候总是会被环境中乱七八招的声音打扰,无论如何都静不下来的话,那就试试这个神器:买一个入耳式耳机(如果不介意听诊效应的话最好是有源降噪耳机),然后听白噪声系列的音乐。我最常听的是其中的这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