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及原因

发布时间:2022-01-23 小孩不上幼儿园的原因 孩子厌学原因 幼儿保健常识及注意事项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即所谓的不专心,是一个在学生中十分普遍的现象,也是最困扰我们家长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归纳一下,主要有:

1、好动,坐不住。

2、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或者想入非非,老走神。

3、粗心,马虎,差错多,做事无效率。

4、拖沓,磨蹭。

5、一心多用,有始无终,学习、做事质量低,效率不高。

6、严重的可能就是ADD--注意力失调症,或者是感觉统合失调症。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情况不是很严重的话,家长不要轻易对孩子说他患有什么病。否则,处置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形成原因

通常注意力不集中有几方面原因形成

生理原因--由于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发展不平衡,故而自制能力差。这是正常的,只要教养得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孩子能做到注意力集中。

病理原因--儿童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另外,有听觉或视觉障碍的孩子也会被误以为充耳不闻,不注意听或视若无睹。这些情况需要得到专科医师指导下的治疗才能改善。

环境原因--许多糖果、含咖啡因的饮料或掺有人工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的食物,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心度。此外,孩子的学习环境混乱、嘈杂、干扰过多也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心理原因──为了引起他人注意,得到关注,或者为了逃避父母给予的过重的负担,便下意识地通过一些行为来达到目的。

家长教育方式──家长可从这几方面自查:

①父母教养态度是否一致?②是否太宠爱孩子,使孩子缺少行为规范?③是否为孩子买过多的玩具或书籍?④家庭生活步调是否太快令幼儿不能适应?⑤家里的活动是否太多,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环境?⑥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积累了不愉快的经验?例如孩子程度跟不上老师家长的要求,孩子注意力不好时大人给予强化等。⑦孩子是否有情绪上的压力?是否过多的批评、数落孩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能有以下几种或多种情况,而且屡教不改。

1.好动,坐不住,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想入非非,老走神。

2.粗心,马虎,差错多,拖沓,磨蹭。做一会作业就要活动一下,去洗手间、吃点东西什么的。上一会课就要说会话、做点小动作等。

3.对所学的东西(和所做的事)不感兴趣。

4.自控能力差。上课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经常东张西望。做小动作,如玩钢笔、抓耳挠腮等。

5.上课时常想与同座位说话,不能专心做作业,影响别人。不听从老师的指令,不能遵守课堂纪律。

6.写作业速度慢,写字倒着写,如写5、6倒着写。把数字写反,汉字少笔画。

7.情绪容易波动。脾气暴躁冲动,不能推迟需要的满足。一件小小的事在他身上反应强烈,情绪激动,并好长时间平静不下来。做事难以持久,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

8.不喜欢阅读文字书,经常爱看漫画书,并乐此不疲,显得与自己年龄不符。

9.只爱做具体的数学题,而不爱解决与听、说、读、写、记有关的作业。

10.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

11.与人说话时,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12.在生活中行为懒散、做事被动、经常丢三落四。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弄脏)。

13.常常不愿意或逃避需要用脑的事情,遇事易冲动,好发脾气;

14.严重的可能就是ADD--注意力失调症,尽快找专业医院。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引言:

所有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或认真聆听,学生全神贯注地跟老师或跟其他学生互动。然而总是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这让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苦恼不已。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如果教师没有掌握一些抓住学生注意力的方法,那就很难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 。 本期就如何解决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时间被称为“无效时间”,它不仅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干扰,还具有传染性。它会让其他原本专心的学生想:“其他人都没有专心,我为什么要专心”?

在梅里尔?哈蒙和梅勒尼?托特所著的《激发积极学习》一书中,他们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表现划分成了4个等级。

最低的等级——第四等的学生对学习置之不理,第三等的学生半心半意,第二等级是负责任的学生,最后,第一等的学生是完全的积极学习者。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这4种状态,并掌握一整套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注意力等级。有时候需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发挥学生的多元智力,避免形式单一的讲授。比如,适当的身体活动可以让学生释放出过剩的精力,独立思考时间可以鼓励学生学会反思,组织有序的学生间互动交流可以确保所有人都在思考当前的任务。

一般情况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

1.外界环境的干扰

比如,学习环境不安静,外面不时有汽车的喇叭声,建筑工地的机器声,窗外行人谈笑声、脚步声、音响声……一切与当前活动无关的外界事物都可以成为集中注意的干扰因素。如果你是由于这些客观因素造成分心的,那么你的对策就是要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

>>>>

2.缺乏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人们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想要集中注意力就必须要从培养自己的兴趣着手。

>>>>

3.自控能力差

自我控制能力是意志力的一种表现。需要注意的东西不一定是学生都感兴趣的。对于不感兴趣的事,必须经过意志努力,才能对它集中注意。自控能力差,常常是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集中注意力,还得加强意志的锻炼。

>>>>

4.疲劳

过于疲劳也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感到疲劳时,与其硬撑,倒不如休息一下。休息后,往往由于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工作和学习可以事半功倍。

>>>>

5.情绪波动

情绪波动也时常会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比如,受到批评,会使人不高兴,或满腹牢骚,相反,有时太高兴,比如刚打胜了一场球而兴奋不已,也是一样。在情绪波动状态下,要集中注意去做些即使平时很感兴趣的事,也是困难的。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使自己的情绪安定下来。

>>>>

6.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大脑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神经衰弱的主要症状之一,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如果神经衰弱引起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要尽快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

不同的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原因都不同,教师要仔细考虑一下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的情况。在什么地方坏习惯会悄悄地出现?是否做好听课的心理准备?能否想得起上次上课都了解到了什么?有什么可以加以改进?打算怎样着手进行?理顺了这些思路,您就能知道什么障碍阻扰了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在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方面,美国资深教师特里斯坦·德·弗朗德维列总结出了一些策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鉴。

深度解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在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1、生理原因:感觉统合发展不成熟。心理学研究发现:5~6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约为15~20分钟,10~12岁约为25~30分钟,12岁以上能持续30分钟以上。所以,家长应判断孩子有无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或者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学习任务。稳定时间的长短每个人不一样,与人的心理因素 素质有关,同样与环境因素 教育模式等有关系,孩子在12岁后基本属于正常成人的状态,如果依然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排除生理原因后,需要需要专业、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得到有效的矫正。

2、教育原因:家长过度保护和过度限制,过度的保护会导致孩子形成娇生惯养的性格,自制力差。过度保护、过度陪读陪学,过度监督,实际上等于代替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就可能得不到正常和常态环境下的发展。过度限制,则缩小了孩子注意的范围,同样抑制孩子注意的发展;再次是教育内容、方法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原因,如学习内容过深(成绩太差跟不上课程的)或过浅(少数那些过度聪慧和聪明的孩子),教育方法过于枯燥或过于单一,都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和丧失责任感培养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注意力易涣散。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是我们超越者家庭教育机构遇到最常见的几种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并累积了众多教育案例,这几种类型的孩子,年龄越大,进行矫正与培养的困难越大,需要的时间和过度疏导最长,甚至有很多中学生需要完全打乱现有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方式去培养,这就是我常常提到的文字"以退为进"的调整方式!

3、环境原因:为孩子提供不适当的环境,如玩具太多,室内装饰太花哨,教育者的角色太繁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且教育理念不统一,观点不一致,插手插言相互干扰)也容易让孩子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对做事情态度认知模糊,无从下手,注意力无法专注。另外一种也是我们机构最常遇到的,有些孩子的能力超过其他的儿童,觉得所学的课程都已掌握、太简单,所以不能引起他的兴趣,更激发不起孩子的挑战意识,在家无心听取家长的教诲,在无法专心上课;还有一种是有些孩子天生就属于活动量大、注意力易分散的类型(如多血质和胆汁质),做任何事都不能持久。

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学习中的最大绊脚石,因此,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才是重中之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散漫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自从蔡蔡进入大班,妈妈就开始焦虑起来。老师说蔡蔡注意力很不集中,坐在凳子上总是动个不停,基本没有坐得住的时候。有时候老师在上课,他就自己玩自己的。有时候他还会突然两眼无神地瞪着一个地方,开始走神。

蔡蔡妈很担心,孩子下半年眼看就要上学了,这样的状况怎么能正常学习呢?蔡蔡妈问我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我告诉蔡蔡妈妈要改善蔡蔡注意力不集中除了让他听懂指令,了解老师的意思,让他有兴趣之外,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做——增加蔡蔡的运动时间。因为运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注意力。

蔡蔡妈一听愣了,说:注意力和学习成绩还与运动有关?!

我告诉她是的!!

人类学习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知识只是工具,如何对知识进行吸消化、吸收并使用才是关键,而这个消化、吸收、使用的过程就是学习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给二年级小朋友讲代数,有些孩子讲一遍就能理解,有些孩子讲十遍都不理解,这就是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学得轻松,记得牢。而学习能力差的孩子学得累,记不住。

但学习能力不是单纯的学习—理解—记忆的过程,而是身体感官、神经组织及大脑间复杂的互动。

身体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平衡感官通过神经组织把信息传入大脑各功能区(感觉学习),大脑整合后,做出反应,通过神经组织,指挥身体感官的动作(运动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不断的相互作用,这个过程就形成了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好的孩子,大脑反应快,注意力集中,学习能力强。感觉统合不好的孩子,感觉没法与运动达成协调一致,孩子学习吃力,反应总是慢半拍,也特别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这就是运动对学习的影响。

在物质生活不断提升的今天,孩子的活动空间却变得越来越狭窄,活动空间不足,孩子运动少,身体的感觉-运动统合自然会受影响。大脑功能成长不全,有的无法与其他部分协调工作,有的没机会及时发展,这就会造成各种问题。

回想一个宝宝的成长过程,刚开始宝宝什么也不会,只能静静地躺着,这个时候他没有任何运动能力。只有当他运动能力增强后,他慢慢的能抬头、翻身、坐、爬、站之后,他的身体才会越来越灵活,孩子的能力才会越来越强。

所以运动能力是孩子成长的基础。运动能力好的孩子整体能力才会更突出。就拿说话来说,我们认为说话好像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其实说话也是运动能力具备后才能拥有的能力。

说话首先需要大脑里储存足够多的词汇,这要靠听力去完成。然后身体需要足够的运动能力,先要有气流冲过咽喉,让咽喉发声,然后舌头要灵活的运动,上下颚、口唇部的肌肉要合理的搭配去准确地说出想要表达的词句。如果运动能力不佳,口唇无法协调搭配,就可能无法说出清晰流利的语句。

最近我见了很多语言能力有问题的宝宝,他们中有的是因为大脑储存的词句不够,而更多的是因为运动能力不足,大脑功能成长不全影响了说话。

而运动能力的不足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动不动思想走神等问题的根源就在于运动能力不足,因为运动不足,身体大肌肉控制力没有发展到相应水平,孩子就会坐不住。

对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进行体育锻炼,让他们的肌肉控制力提升起来,让他们的平衡感、节奏感、方向感都得到提升,孩子的专注力直接就提升起来。当肌肉控制力增强后,孩子写字也会变得工整漂亮,因为他的手眼协调、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都相应提升起来。

最关键的是,孩子成长中,还会分泌成长的荷尔蒙,这份荷尔蒙一定要通过运动有效地得到释放,然后孩子才有可能安静下来。

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他们运动不够的时候。对于男孩子来说,更是如此,男孩子的成长更需要释放多余的荷尔蒙,他们的生命需要要求他们要具备足够的运动能力。

所以,当男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与其让他安静下来,不如让他先动起来,让他把荷尔蒙发泄出来。

听完我的解释,蔡蔡妈说,冤枉啊,我每天都带孩子出去运动哦!

我问她,她带孩子出去运动是不是骑个小自行车,让孩子跟小伙伴随便跑一跑,玩一玩?

蔡蔡妈说,是的。

我告诉她,这不叫运动,这叫玩耍。运动是有规律、能起到锻炼作用的运动。不是带孩子出去,随便他自己玩。而是像拍球、跳绳等有规律、能锻炼孩子的肌肉力量、耐力、平衡感、方向感、协调能力等的运动。

最后我告诉了她孩子需要具备的运动能力。蔡蔡妈回家后赶紧带着孩子拉练起来。一个月下来,蔡蔡的表现果然好了很多。

这里,我也特别与大家分享0-6岁孩子一定要具备的运动能力!

孩子的运动能力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躯体运动,也称大肌肉运动,是负责控制身体的。另一个叫精细运动,也称小肌肉运动或随意运动。

美国的运动生理学家,一般把孩子的运动能力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半。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神经系统正在发育,一些基本的运动机能正在形成。如:爬、走、抓、打、推、眨眼、摇头、说话、做出各种表情等等。所有这些最基本的能力都将成为孩子今后智能,体能的发展基础。

这个时期是最有利于宝宝运动智能培养的时期,也是培养宝宝运动智能效果最好的时期。妈妈可以帮助在宝宝成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抬头、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跑动等训练,不断增强宝宝的运动能力。

第二阶段:从两岁半到五岁半,也叫"早儿童期"。

在这个阶段里,正常的孩子应该具备一组最基础的运动机能。这些能力包括: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等。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动作,却是孩子今后运动能力和智力能否进一步正常发展的重要基础。

2-3岁的宝宝,我们可以让他们进行跳蹦床、做前滚翻,玩滑滑梯,走平衡木等运动。3-5岁的宝宝要让他们学习拍球、丢接球、跳格子、跳绳等。

幼儿园老师带宝宝做的各种运动,妈妈一定要让宝宝掌握。因为幼儿园的教材都是经过专业老师编写的,是各年龄段孩子一定要具备的运动能力。当孩子能够轻松灵活地完成这些运动后,他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提升。这一点一定不能忽视。

第三阶段:“晚儿童期"的过渡性机能运动期。

当孩子六岁时,一般来说,他们的这些基础的运动机能应该让他们能够正常地进入第三个阶段。

这个阶段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儿童体育运动阶段。孩子参加到各种儿童体育运动中去,如儿童足球,儿童篮球等等。儿童的体育运动项目同成人的项目不同,其竞争性,激烈性都不很强。但儿童运动项目,却为孩子运动机能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机会。

比如,在足球运动中,孩子的跳、跑、踢、抛、接、滑动、转动等能力,可以得到综合的运用和发展。使手,眼,脑,四肢,肌肉,神经,心理得到平衡的发展。

所以,如果要培养一个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一定要让他有规律地运动起来,运动把荷尔蒙发泄掉才能更高效的学习哦!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有一位学生朋友这样提问:“可我总不够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办?”这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也是一个困扰着很多学生的问题,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乃至成年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在此,我分析一下大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然后谈谈我的解决之道。

症状一:压力过大、睡眠不足、过于焦虑

解决办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学会减压

可以说,现在的中小学生都有压力,尤其是一线大城市的孩子,压力更大。压力来自哪儿?作业?考级?升学?归根结底恐怕还是来自家长吧,来自家长望子成龙的期盼。一些孩子从小就“失去了自由”,被迫去上各种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其实还是家长的攀比心、虚荣心在作怪。对于这些可怜的小孩子的家长,我想说,真正了解一下你的孩子吧,和你的孩子做朋友吧。上了中学后,家长对孩子的强制性行为会稍稍减少,中学生比小学生成熟得多,也更有责任感,他们在学业上的压力应该说主要来自考试,对于那些心理素质一般的学生,考前焦虑症经常会困扰他们。对于这些学生,我的建议是在平时就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学会给自己减压,正确认识考试的目的和意义。无论何种考试,都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测验而已,测验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数是次要的。同时,建议心理素质较差的中学生有针对性地做一些这方面的训练。

症状二:对所学课程或授课教师兴趣不足

解决办法:主动找老师谈话,先喜欢上老师,再喜欢上课程

很多同学在求学过程中会遇到换老师的问题。因为一门课程换了新老师,而这个老师的讲课风格与之前的授课教师有很大差别,一些同学因为短时间内接受不了新老师,上课时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对于这类同学,我的建议是,课下主动找老师聊天,问问题,同时也可以向老师提出你的建议,慢慢你就会发现这个老师越来越多的优点,你也就慢慢喜欢上这个老师了,爱屋及乌,慢慢你就会喜欢上这个老师教的课了。当然,这种方法是被迫地主动解决问题,怎么理解呢?送大家一句话:改变不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症状三:课前过度兴奋与其他事物不能自拔

解决办法:课前休息几分钟

有些比较活泼的中小学生,经常在课前讨论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某部新上映的大片啊,或者谁又买了一个新颖的玩具啊,等等等等,这些同学讨论的话题涉及到方方面面。讨论这些事情本身是无可厚非的,课余生活丰富一些是没有错误的,只是如果影响到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就不对了。在不改变课余生活的同时,为了不让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打扰听课时的注意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课前几分钟让大脑充分休息一下,或者浏览一下将要学习的内容。不要占用课间的几分钟和同学讨论课外话题,把这种讨论安排在放学后的时间更为适宜。

症状四:受到人际关系等外界事物的影响过大

解决办法:求助长辈,看淡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包括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广大的中小学生在心智各方面发育还未成熟,不会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这是正常的,人际关系发生一些变化,也是很正常的。如果与父母等长辈之间因为一些琐事导致了关系有些僵硬,那你不必太在意,长辈是不会和你斤斤计较的,找个机会主动沟通一下,就可以化解矛盾了。如果是与老师或同学的关系有些恶化,也不用太在意,老师都是成年人了,不会在心里记仇的,与老师化解矛盾最好的办法也是主动沟通。和同学有矛盾解决不了的时候,最好能够把事情说给班主任老师听,或者向家长寻求帮助,你要相信这些“过来人”,他们一定可以帮你很好地解决问题。朋友在青少年心中分量特别重,朋友关系稍有变化会引起较大的情绪情感波动,可能直接引起上课时注意力的分散。我只能对你说,如果你和对方是真正的好朋友,那对方是不会因小事和你计较的;如果对方是睚眦必报的人,那失去这样的朋友对你也没有什么损失,你说是吧,总之一句话,对于人际关系要泰然处之。在此,我借花献佛送各位青年朋友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相关推荐

  •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能有以下几种或多种情况,而且屡教不改。 1.好动,坐不住,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想入非非,老走神。 2.粗心,马虎,差错多,拖沓,磨蹭。做一会作业就要活动一下,去洗手间、吃点东西什么...
    2022-02-04 阅读全文
  •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引言: 所有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或认真聆听,学生全神贯注地跟老师或跟其他学生互动。然而总是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这让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苦恼不已。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最...
    2022-01-24 阅读全文
  • 深度解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在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1、生理原因:感觉统合发展不成熟。心理学研究发现:5~6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约为15~20分钟,10~...
    2022-01-24 阅读全文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散漫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自从蔡蔡进入大班,妈妈就开始焦虑起来。老师说蔡蔡注意力很不集中,坐在凳子上总是动个不停,基本没有坐得住的时候。有时候老师在上课,他就自己玩自己的。有时候他还会突然两眼无神地瞪着一个地方,开始走神。 蔡...
    2022-01-22 阅读全文
  •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和解决方法 有一位学生朋友这样提问:“可我总不够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办?”这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也是一个困扰着很多学生的问题,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乃至成年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在此,我分析一下大家上课注意力不...
    2022-01-24 阅读全文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能有以下几种或多种情况,而且屡教不改。 1.好动,坐不住,无精打采,心不在焉,想入非非,老走神。 2.粗心,马虎,差错多,拖沓,磨蹭。做一会作业就要活动一下,去洗手间、吃点东西什么...

2022-02-04 阅读全文

引言: 所有教师都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学习或认真聆听,学生全神贯注地跟老师或跟其他学生互动。然而总是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人在课堂,心不在课堂。这让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苦恼不已。教师有责任在课堂上最...

2022-01-24 阅读全文

在小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中,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 1、生理原因:感觉统合发展不成熟。心理学研究发现:5~6岁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约为10~15分钟,7~10岁约为15~20分钟,10~...

2022-01-24 阅读全文

自从蔡蔡进入大班,妈妈就开始焦虑起来。老师说蔡蔡注意力很不集中,坐在凳子上总是动个不停,基本没有坐得住的时候。有时候老师在上课,他就自己玩自己的。有时候他还会突然两眼无神地瞪着一个地方,开始走神。 蔡...

2022-01-22 阅读全文

有一位学生朋友这样提问:“可我总不够集中注意力该怎么办?”这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也是一个困扰着很多学生的问题,从小学生到高中生,乃至成年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在此,我分析一下大家上课注意力不...

2022-01-2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