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课:蜡染花布

发布时间:2022-01-13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程教案 幼儿园科学课教案

这是大班科学蜡染花布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获取水蜡分离的经验。

2、运用已有经验,尝试制作蜡染手帕。

3、体验和分享成果的快乐!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有白蜡笔图案的小纸条及空白小纸条每人一份。正方形宣纸、报纸每人一张。图钉、万通板一块。

2、白蜡笔、白粉笔每人一支,夹子每人两只放于盘中,纯蓝墨水、盆、小奖花、抹布六份。

3、课前幼儿有过印窗花花纹的经验。(群学网 qx54.cOM)

4、蓝印花布成品若干、蓝印花布制作流程录象。

【活动过程】

一、通过实验,获取水蜡分离的经验。

1、小朋友,想知道夹子上的小纸条上有什么秘密吗?那好,请你们仔细看看吧!

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一朵花)

2、要是我让这样一张纸条到颜料里躺一会儿,小纸条和小白花会有什么变化呢?

(1)纸条变成什么颜色了?(蓝色)这些白花呢?(还是白色、好象更白了)

(2)猜猜这些白花是用盘子里哪种笔画上去的?(粉笔、蜡笔)

3、到底是什么笔呢?请你再拿一张小纸条,用你猜的那支笔,在纸条上画一个简单的图案,画好后,让小纸条到颜料里躺一会儿,你就明白了。

你是用什么笔画的?(粉笔、蜡笔)染过后你画的图案怎样了?(粉笔:染过后画的图案没有了纸全变蓝了。蜡笔:染过后纸变蓝了,白色的花纹好象显得更白了)

小结:原来,白蜡笔画过的地方染不上颜色,可以留下白色的花纹。

小朋友,你们学会了这个本领,心里感觉怎样吗?(高兴、开心、快乐)

二、运用已有经验,尝试制作蜡染手帕。

1、呀!你们看,谁来了?(小兔子)

2、对了,小兔是手帕商店的经理,它得知你们有这样一个本领,想请你们帮忙,帮它把这些白手帕制作成一块蓝底白花的小手帕,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制作出一块蓝色底白色花纹的手帕呢?(用白蜡笔在上面画一个图案,然后在蓝色的颜料里染一染。)

3、这是一个好办法,那么你们还有什么其它办法吗?想一想,能不能用盘子里的东西为小兔再想个好办法呢?(可以用印窗花的方法来设计花纹。)

4、那行,就用你们自己想的办法,帮小兔制作一块蓝底白花的手帕吧!

提醒幼儿:纸不能移动,每个镂空的地方都要用蜡笔涂满。比一比,谁的手帕最漂亮!

三、展示讲评,体验和分享成果的快乐!

1、哇!这么多美丽的手帕,你们真能干,让我们一起伸出大拇指,夸夸自己吧!

2、老师这里还有许多的小奖花呢!请你们每人拿一朵,然后贴在你最喜欢的小手帕的下面。

3、哇!这块小手帕得了这么多的奖,是谁送给它的,为什么?(因为他的图案很美、他的图案是对程的、他是自己动脑筋画出来的,和别人不一样)

四、延伸活动:扩展经验,激发下次活动的兴趣。

1、这些蓝底白花手帕真漂亮,那么,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种蓝底白花的布,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蓝印花布,今天老师把蓝印花布做成的东西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欣赏蓝印花布成品,感受蓝印花布的美丽。

3、(那么生活中的这些蓝印花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和我们做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看录象,感知蓝印花布制作的简单流程。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在幼儿了解蜡染方法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案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设计图稿,有计划地选择材料进行蜡染,注重培养幼儿在蜡染活动中的有意性和计划性。

为了帮助幼儿解决按照图稿选择材料、在相应的位置匹配蜡染方法的困难,在活动开始部分,教师有目的地选择了几块手帕引导幼儿欣赏、匹配蜡染方法;然后过渡到让幼儿根据设计图稿讨论在手帕的什么位置运用什么方法来扎染,进一步明确图稿与作品的关系:最后,教师让幼儿自己进行设计与蜡染,体验成功的快乐。整个活动层层递进,适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材料方面,教师不仅提供了皮筋、各种珠子及小玩具等,还提供了封口带、细铜丝等一些用于扎的替代物,以便幼儿根据需要使用。

虽然个别幼儿在设计图稿与蜡染方法的匹配方面还有些懵懂。但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感悟与认识,如设计的“线条”图案就是扎一根皮筋所出现的图案等。在扎的过程中,细微的变化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蜡染的魅力。他们在拆开皮筋、展示作品时都能主动地和图稿对比,体验到了设计、制作的快乐。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编辑推荐

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

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制作蜡染表情娃娃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对事物的介绍与展示,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蜡染和扎染,增进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来源:

在“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园”收集、展示的活动中,幼儿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民族民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让幼儿亲身体验,更进一步的了解本土文化的内涵。了解家乡的民族文化,欣赏苗族、布依族独特的艺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故设计了“制作蜡染表情娃娃”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事物的介绍与展示,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蜡染和扎染,增进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幼儿在制作蜡染表情娃娃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蜡染布、扎染布、海洋球、橡皮筋、水彩笔、小剪刀、卡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蜡染布,并介绍安顺及本地区的蜡染艺人。(杨金秀)

2.提问:小朋友知道蜡染布是谁做出来的?(苗族、布依族阿姨)外国人把我们安顺叫做什么?(蜡染之乡)

3.请幼儿谈一谈蜡染布可以制成哪些物品。(.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如桌布、背包、衣服、鞋、帽子和壁画等。

4.请幼儿上来做表情表演。(哭、笑、生气……)

5.教师用演木偶的形式展示自制蜡染表情娃娃进行表演,并给蜡染娃娃取一个汉族名字。

6.幼儿自由探究制作表情娃娃的方法。

7.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蜡染表情娃娃。

8.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自主设计。

9.讲评幼儿作品。

①点评、分享幼儿作品。

②请幼儿说说用什么方法制作的蜡染表情娃娃。

活动延伸:

美工区:投放操作材料,幼儿继续设计制作不同的蜡染表情娃娃。

活动反思:

采用观察、操作、体验的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体验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美。有效的引导幼儿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幼儿之间思维的碰撞,经验的分享;大胆运用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制作简单的蜡染表情娃娃。发挥幼儿的想象,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促使幼儿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小百科: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大班科学蜡烛的探索


这是大班科学蜡烛的探索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准备:

1.“主蜡烛”一支。

2.幼儿每两人合用一张操作台,另备托盘一只、大小相同的蜡烛两支、大小不同的玻璃瓶两只、碗两只、泡沫块、颜色水、抹布等。

过程:

活动一 看蜡烛燃烧

1.引出活动,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固定蜡烛?(如插在泡沫块上或小瓶子里。)

2.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点燃蜡烛?

3.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有点烫;火焰会随风“跳舞”;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股特殊的气味,等等。

活动二 自制蜡烛花

1.幼儿手持燃烧的小蜡烛,将蜡烛油滴到盛有清水的碗里。

2.观察“水中蜡烛花”,说说它像什么,还发现了什么奇特的现象。(它会像荷叶那样飘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

3.尝试将蜡烛油滴到黑纸上、蓝布上,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活动三 蜡烛熄灭

1.请幼儿先将两支相同的蜡烛固定在同等大小的泡沫块上。

2.请幼儿分别点燃蜡烛并罩上玻璃瓶,观察并介绍看到的有趣现象,如瓶身会发烫、瓶壁上有水蒸汽、火焰是慢慢熄灭的,等等,鼓励幼儿讨论其中的原因。

3.请幼儿两人一组,再次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同时罩上一大一小两只玻璃瓶,观察蜡烛熄灭的现象,互相讨论实验结果。

活动四 水中的蜡烛

1.在托盘内倒人浅浅的一层颜色水,然后点燃放在水中的蜡烛,再罩上玻璃瓶,引导幼儿观察蜡烛熄灭后瓶外的颜色水进入瓶子内壁的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这瓶壁上的水是哪儿来的?为什么?

建议:

1.材料中提供的“主蜡烛”由教师点燃,幼儿可以在“主蜡烛”上引燃小蜡烛,以避免使用打火机或火柴等引火工具,保证操作安全。

2.当幼儿解释错误时,教师切勿当场纠正,可引导幼儿讨论,鼓励幼儿在再次实验或寻找相关资料后,再进行讨论。

3.本活动适合在区角或分组活动中进行。因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故活动应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现象为主要内容,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进行交流。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大班的孩子对科学探索活动充满了兴趣,而蜡烛又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生活用品,但幼儿对蜡烛的使用缺乏一定的生活常识,即使是家里有停电现象,为了安全起见,通常都是家长点燃使用的,但孩子对点燃后的蜡烛发生的现象比较感兴趣。

2020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制作蜡染表情娃娃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对事物的介绍与展示,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蜡染和扎染,增进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来源:

在“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园”收集、展示的活动中,幼儿对本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民族民风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让幼儿亲身体验,更进一步的了解本土文化的内涵。了解家乡的民族文化,欣赏苗族、布依族独特的艺术,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故设计了“制作蜡染表情娃娃”这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事物的介绍与展示,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蜡染和扎染,增进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2.幼儿在制作蜡染表情娃娃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3.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蜡染布、扎染布、海洋球、橡皮筋、水彩笔、小剪刀、卡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展示蜡染布,并介绍安顺及本地区的蜡染艺人。(杨金秀)

2.提问:小朋友知道蜡染布是谁做出来的?(苗族、布依族阿姨)外国人把我们安顺叫做什么?(蜡染之乡)

3.请幼儿谈一谈蜡染布可以制成哪些物品。如桌布、背包、衣服、鞋、帽子和壁画等。

4.请幼儿上来做表情表演。(哭、笑、生气……)

5.教师用演木偶的形式展示自制蜡染表情娃娃进行表演,并给蜡染娃娃取一个汉族名字。

6.幼儿自由探究制作表情娃娃的方法。

7.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设计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蜡染表情娃娃。

8.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自主设计。

9.讲评幼儿作品。

①点评、分享幼儿作品。

②请幼儿说说用什么方法制作的蜡染表情娃娃。

活动延伸:

美工区:投放操作材料,幼儿继续设计制作不同的蜡染表情娃娃。

活动反思:

采用观察、操作、体验的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的体验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美。有效的引导幼儿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幼儿之间思维的碰撞,经验的分享;大胆运用手工、绘画等多种方式制作简单的蜡染表情娃娃。发挥幼儿的想象,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促使幼儿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幼儿百科: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大班科学课教案 有关《熄灭的蜡烛》课件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的园里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打火机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蜡烛

心细如线,胸怀大志,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提问:蜡烛是做什么用的?摸上去是什么样的感觉?有什么用途?

2.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有什么样的变化?发生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实验一:让幼儿初步感受空气对燃烧的作用。

(1)教师点燃蜡烛,让幼儿探究燃烧的蜡烛被罩上广口瓶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2)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3)教师小结:在燃烧的蜡烛上罩上广口瓶,蜡烛过一会就会熄灭。这是因为燃烧的蜡烛吧瓶子里的氧气都用完了,这说明蜡烛的燃烧需要空气。

4.实验二:让幼儿通过实验进一步感受空气的量对燃烧时间长短的影响。

(1)教师点燃两根相同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大小不同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请幼儿分组做实验,验证猜想。

(3)教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小瓶中的蜡烛先灭了,这是因为大瓶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而小瓶子里面的空气少,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短。

5.实验三: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的粗细、长短以及广口瓶大小的关系。

(1)教师点燃两根粗细、长短不一样的蜡烛,然后分别罩上两个相同大小的广口瓶,让幼儿猜想会发生什么现象?

(2)请幼儿分组做实验。

(3)教师小结:粗而长的蜡烛燃烧用掉的空气多,用的快,先灭掉了。

6.安全教育: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意玩火和蜡烛,注意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关推荐

  • 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制作蜡染表情娃娃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对事物的介绍...
    2022-02-15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蜡烛的探索 这是大班科学蜡烛的探索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
    2022-01-19 阅读全文
  • 2020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及教学反思 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制作蜡染表情娃娃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对事物的介绍与展示,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蜡染和扎染,增进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
    2020-06-23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课教案 有关《熄灭的蜡烛》课件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的园里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打火机等。 活动过程...
    2022-02-22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课:会转的花 这是大班科学会转的花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自制花的转动方法。 2、乐于与同伴交流,大胆表达自己探索过程和结果。 3、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
    2022-01-10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制作蜡染表情娃娃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对事物的介绍...

2022-02-15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蜡烛的探索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 2.产生观察兴趣,初步了解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

2022-01-19 阅读全文

大班美术课教案《蜡染表情娃娃》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制作蜡染表情娃娃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通过对事物的介绍与展示,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蜡染和扎染,增进幼儿对家乡的认识,培养...

2020-06-2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蜡烛燃烧的园里以及空气助燃的特性。 2.学习做科学小实验的方法,萌发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大小相同和不同的广口瓶,大小、粗细相同和不同的蜡烛,打火机等。 活动过程...

2022-02-22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会转的花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积极探索自制花的转动方法。 2、乐于与同伴交流,大胆表达自己探索过程和结果。 3、体验探索成功的乐趣。 ...

2022-01-1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