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活动:我的爸爸
发布时间:2021-12-20 幼儿园我的爸爸妈妈说课稿 小班教案我的幼儿园 幼儿园爸爸的教案 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发的运用美术语言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这是被公认为的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往往不受时空关系束缚,也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在美术活动时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说幼儿在经意与不经意间进行着创造活动。小班的孩子生活经验有限,再加上语言能力发展尚未完善,因而他们不能自如地运用和理解成人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这就要求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激发幼儿创作的信心与激情。在《我的爸爸》这一活动中,我先让孩子自由的说说爸爸是什么样子的,由于每个孩子都很熟悉他们的爸爸,所以爸爸的形象很快就在他们的回答中呈现了出来:我的爸爸高高的、头发有点短、和爷爷一样有胡子的等等,于是我根据孩子的回答立即将爸爸的特征用简单明了的话总结出来,让他们之后的创作有了一个基本的支架。为了让孩子的创作不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我在讲解示范的时候尽量使用启发性探索性的语言,既对爸爸的画法不作封闭性陈述,而是根据每个爸爸的不同特点向孩子们展示不一样的画法,允许孩子在自我创作时可以有自己的表现,因为任何知识都有重新定义或修改补充的可能,开放式的陈述,有利于孩子不拘权威,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重新审视。让幼儿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创造的冲动和行为。因此在最后的作品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个性的表达却又没有失去对原型的塑造,可能有的孩子将爸爸的眼睛画的一个大一个小,一个上一个下,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只要眼睛的主要特征有了,那么这就是孩子根据先前提供的支架再进行个性创作的过程,这里教师激励、鼓励的语言,就为孩子继续创作提供了动力。因为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特的思想行为,所以鼓励能给于幼儿一种肯定一种信心,使他们在创造过程中有一种协同感,能不断产生创造行为的力量,当一孩子用两个圆圈和一条直线画鼻子时,我们应该看到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思想表达自我对鼻子的理解,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予以极大的支持和鼓励。总而言之,教师的语言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小班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创作还不能像大班孩子那么成熟,但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的画同样也能呈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而且里面没有过多的技巧,所以更会呈现出一些原生态的东西,让我们品位到正真的儿童画的味道。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我的爸爸本领大
[案例实录]
周五,自由活动的时候,小朋友三三两两自由结伴在看墙上的全家福照片,都在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家庭成员。丫丫突然冒出一句:我的爸爸会游泳的。这一下,拥上来许多孩子,大家七嘴八舌争相说开了:我的爸爸也会游泳的、我的爸爸还会开车呢┉┉想不到,平时看上去与妈妈挺亲热的孩子们,说起自己的爸爸,场面就像“自由市场”真热闹的,也够乱哄哄的。
“别急,别急,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爸爸的本领吧。”于是,我就随机组织这群孩子围坐下来。当孩子们各抒己见,简单介绍自己爸爸的本领后,我又说:“小朋友都很爱自己的爸爸,也说了爸爸的一些本领。你们知道吗?其实你们的爸爸还有许多我们大家都不知道的本领,那怎么办呢?”
“回家去问问爸爸就可以了。”灵活的丫丫马上接过了我的话。
“那好,今天回家后每个小朋友都去调查一下,爸爸爱做什么事?最大的本领是什么?明天,大家再来说说谁的爸爸本领大。”
离园前,每个孩子都带回了一张老师设计的调查表。
小朋友的这次调查活动能得到爸爸们的支持吗?我期待着。
星期一,出乎意料的我收到了一张张各具特色的调查反馈表:在爸爸与孩子共同创作的一幅幅画中,那戴着围裙烧菜的爸爸、拿着针线缝被子的爸爸、倒立于墙角的爸爸、骑车送孩子上学的爸爸、修理自行车的爸爸┄┄,虽然画面不是那么完美,但是让人一目了然。爸爸的本领真实令人惊叹。
接下来的谈话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展示着调查表,讲述自己爸爸的本领,只见每个孩子脸上充满着自豪感。
“谁的爸爸本领大?”结论当然是每个爸爸的本领都大。
[案例分析]
一、教师应重视从生活活动中捕捉有价值的学习内容。随着二期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已被广大教师所理解,而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也被视为是实施课程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重视学习活动的做法,而应把视角更多地转入日常生活,争取成为幼儿生活中的玩伴,学会随时随地加入幼儿的“闲谈”中,善于倾听,及时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话题内容,随机调控,将幼儿自主生成的热点话题转变成有意义的集体学习活动,从而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认知能力。
此次活动即源于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偶发情景,是在幼儿自由观看全家福照片时,引发出“爸爸有什么本领”的一次即兴的、小组谈话,然后,教师再预设成一个集体的学习活动。
二、教师要善于整合并灵活运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在二期课改中,非常强调整合社区学习资源,强调家长文化、家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参与幼儿园、班级的活动,不仅能帮助家长进一步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养工作,而且能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对于幼儿来说,社区、家庭、幼儿园同样是为他们提供了生活、游戏、运动、学习的空间。
因此,教师应整合并灵活运用家长的教育资源,适时、适宜地为幼儿提供更加真实、丰富、有情感的生活环境、学习场景。这次“我的爸爸本领大”活动中,幼儿在收集资料、表达表现过程中,爱爸爸、尊重爸爸、以爸爸为豪的情感油然而生,而家长的参与又使这一活动的过程更加充满亲情、洋溢爱意,更有意义。
我不要当爸爸了
娃娃家游戏一向是孩子们最热衷的,但今天游戏进行了没多久,政霖忽然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不想当爸爸了!”我蹲下来问:“为什么呀?”他指着点心店说:“我要到点心店里去卖点心。
”原来,政霖看见点心店里的服务员忙得不亦乐乎,又想当服务员了。
我指着别的娃娃家说:“瞧那两个爸爸当得多好呀,你应该跟他们一样,今天继续当爸爸,明天老师再请你到点心店去。
”政霖应了一声,却远远地坐到了另一边的床上,没有回到娃娃家去。
看来,没答应他当服务员,他心里还挺不乐意的呢!我走过去轻轻地拉着他的手说:“你是谁的爸爸呀?”“米米。
”“你要是不做米米的爸爸了,他该多伤心呀!你想想,要是你爸爸不愿意做你爸爸了,你该多难过,米米也会难过的,对不对?”他点点头。
“那我们今天坚持做米米的爸爸,下次老师答应你做服务员,来,我们拉拉勾。
”在大手指和小手指的拉拉勾中,政霖这才开心地笑了。
小班孩子的角色意识比较淡薄,坚持性比较差,今天政霖的反应正是小班年龄特点的典型表现。
为了让孩子坚持自己的角色,我让孩子换位思考,以娃娃需要爸爸的爱为理由,激发他对娃娃的爱护的情感。
同时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以孩子喜欢的拉拉钩的形式许下承诺,满足他的游戏愿望。
在游戏讲评的时候,我又请政霖上来,表扬了他最后坚持照顾娃娃、坚持做一个好爸爸的表现,鼓励其他的小朋友也能在游戏中坚持自己的角色,增进孩子们的角色意识。
爸爸我爱你,我更想你
今天是10年的11月6号周六,一天有两种心情,可谓有点极端,
上午举行了家长开放日,因班内教师缺少,我自然担当起了录像活动的工作,虽然非专业但很认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每个班级活动的内容了如指掌,免得浪费时间,为了搞好本次活动,各班级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昨晚或许是担心今天工作的效果吧,失眠了,从一个上午的活动来看,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为了争取把每个班级的活动都较好的录制下来,穿梭在每个班级中,等活动结束后才感到腰酸腿疼,脚疼的有点不敢走路了,今天老师们也很辛苦的,我还是强忍着疲惫,克制着自己的心情,鼓励老师们在录像机前留下了最靓丽的风采。让老师们的劳累暂时得到缓解,她们的青春活力让我开心。
这时已过12点
,手机上有妈妈的几个电话,我知道是要我回家吃饭,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阴历十月一上坟的日子。顿感心情降到零点,开车往家赶,以前每年的今天对于我是一个极平常的日子,可从此往后就不平常了。泪水无情的滴落在键盘上,就让泪水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尽情的释放吧。
十月一是一个祭奠亲人的日子,乡间的小路上飘落的树叶把地覆盖,遍地的野草,让人更感到凄凉和忧伤。行人来来往往,神情严肃,当人来到这里就感到有一种从心底的约束感,没有欢笑,有的只是对亲人的思念、回忆、泪水。我脚步很沉重的走在来往的行人中,我要看到我的爸爸了,今天,以后的这一天,我都要来看他了,这个日子让我铭刻心中。我不敢走近他的坟墓,又想急切走近,当站在爸爸的坟墓前摆好供奉的食品,爸爸在世时的笑容、慈祥的样子又出现在我眼前,感觉我们又面对面的说话,爸爸知道我来看他了。爸爸在世的时候,每到周末总会在楼下等待我回家,如今也许知道我要来看他,又早早的在盼望着我吧,此时我多日埋藏在心中思念的泪水哗哗的落下。不管旁边路人的招呼,任泪水飞洒,我想你了爸爸。思念对谁说,站立在风中,任思念的泪水尽情的发泄。
虽然我无语,可我爸爸一定感受到我的思念,今天这里很“热闹”,在这里居住的人不孤单,我爸爸怎会和其他人一样在这里了呢?怎么就这么快的来了。我反复的问着自己,不愿意面对现实,这个地方是每一个人的终点站。或早或晚,但愿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也都幸福和快乐。
爸爸的去世让我的心情一落千丈,只有忙碌起来,才不那么的思念。让自己处于忙碌中,无暇去回忆那些事情。偶尔哈哈大笑,我真不知道是发自内心的开心,还是证明给自己看,已走出失去亲人的悲伤。悲伤化作了沉默、压抑、反复无常的情绪,有时感到窒息的感觉,也极力想逃脱这种心情,回到从前的快乐,可爸爸的去世对我打击太大,我不敢面对,我难以承受,也许只有时间才会抚平我心中的伤痛吧。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会在特别的日子里来看你的,爸爸你好好的睡吧,爸爸我爱你,我更想你......
我有一个“好”爸爸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有一个“好”爸爸”!
永康比仲贤小了一岁多,平时很能去找别人的麻烦,做操时碰这个一下,踢那个一下,而他招惹的都是班里长得比他高,身体比他壮比他调皮的孩子;有时他还会唆使孩子去打架,当他真正惹出事情来后,自己又收拾不了了。
有时永康就会说:“我有一个好爸爸,我让我爸爸来打你。
”但也只是说说而已,不过今天却真的叫来爸爸为他撑腰了。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排着队去小便。
回来后,有孩子来告状了:“老师,仲贤打永康了。
”把他们叫到跟前问原因时,仲贤说是康康先打的他,而问康康时,他只是笑着不说话,这也让我明白了又是永康先挑起的事端。
放学后,刚巧仲贤没有人来接,我就把他领回了活动室。
往回走时,想去和永康爸爸(我们幼儿园和小学在一块,永康爸爸在小学那边)解释一下下午的事情,去了他却不在,我想明天再说也一样,就回到了活动室准备打扫卫生。
我正在拖地时,康康爸爸过来了,说:“小张,康康说仲贤打他了。
”我便把事情和他说了一遍,永康爸爸说:“刚才小康在办公室里说,爸爸你快去打仲贤,要不他就走了。
”在我和永康爸爸谈话的时候,看见永康在外面跑来跑去,对着仲贤一脸得意的样子。
这时,我想,作为永康的爸爸,听从孩子的话出面为孩子撑腰,去教训别的孩子为他出气,而且是在自己的孩子做错事情的情况下,这样做对吗?这样不就让孩子的胆子越来越大,觉得惹出再大的事情也有爸爸替他处理,孩子就会一点担当也没有,不知道天高地厚,长大后,说不定会惹出更大的事情。
而且我们也不可能一直跟在孩子后面给他“擦屁股”,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言行负责。
不知道本文“我有一个“好”爸爸”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爸爸快点来接我
观察实录:
离园的时间快到了,只见静静显得特别兴奋,又是跳,又是唱,还一个劲儿地挤在别的小朋友身上。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她,她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不当的举止行为,马上安静下来,低着头不说话。
可能对她来说我还是一个新的老师,有点陌生也有点害怕,所以她还是比较能收敛自己的行为。
正在这时,来接孩子的家长一窝蜂得挤进了教室门口,孩子们也热情地迎向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我正忙碌地和孩子家长进行个别交流,突然一个身影从我的身边“呼哧”闪过。
“那不是静静吗?好像没有人来接她,她怎么就一个人出去了呢?”我一边想着一边跟着冲了出去,她并没有走远,只是在走廊的一头,张望着远方……我很生气地把她拽回了教室,并严厉地批评了她。
一开始她好像对我的批评毫不在乎,只是扭着头,看着陆续回去的同伴们不说话。
我越看越生气,批评的声音也随着我的脾气越来越响,只听“哇……”的一声,她哭了,越哭越伤心,这是开学三个星期来我第一次见她这么伤心地哭。
我有点摸不着头脑了,难道我的批评真得令她如此伤心吗?我尝试与她进一步沟通:“你到底怎么啦?……”还没等我问玩,她就伤心地说:“爸爸为什么不早点来接我?我想妈妈了。
”
分析反思:
的确,静静每天都很晚回家,来接她的从来都不是他的爸爸和妈妈,而是隔壁的邻居阿姨。
每天,看着别的孩子都在爸爸、妈妈的接送下,快快乐乐地上学、放学,她别提有多羡慕。
孩子几次兴奋,几次激动地跑出来,其实是有其目的的,她在走廊一头张望着远方,其实也是有目的的,她在期盼,期盼着爸爸、妈妈能够早一点来接她回家,期盼着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怀。
孩子在幼儿园需要老师的关心、阿姨的呵护,但是在家里更需要家长的宠爱。
家庭教育同样是孩子学习、成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家园配合,家园共育,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老师,爸爸不爱我了吗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想法却是千奇百怪,正因为他们天真,可爱,所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快乐和满满的幸福,因为有了这群孩子,我的生活中也充满了很多色彩,我常常和孩子们说:宝贝们,我们要一起分享我们的小秘密和心里话……所以我心里有什么事情我都会第一时间和我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分享,当然孩子们也给我说了很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趣事。
今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想了很多,反思我们的做法是不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星期一我们开完晨会以后,我站在班级门前迎接可爱的宝贝们,爸爸妈妈们陆陆续续的把孩子们都送来学了,依依拉着奶奶的手走进班级,放下手中的卡,准备和奶奶再见时,听见旁边小朋友还沉浸在父亲节当天爸爸勇敢的表现,都在叽叽喳喳的表扬自己的爸爸,说我的爸爸最棒了,我爸爸拔河真厉害,我爸爸经常和我玩打枪的游戏等,我发现依依哭了起来,奶奶极力安慰她,她也不听,我接过孩子,等奶奶走后,我抱着孩子,心疼的问:怎么了,乖。跟老师说说。这时,她哭的更大声了,我拍拍她说:你哭了,老师也很难过,等你想说了,再告诉我吧。等一会,依依停止了哭声,拉着我说:老师,我爸爸是不是不爱我了?他都没有来参加活动。我一把抱着孩子说:没有,没有,爸爸很爱很爱你,爸爸没有来是因为家里有事情,等到下次老师提前通知爸爸,爸爸一定抽出时间来陪你参加活动。她好像听懂了,不再哭了。我随后又给她的妈妈打电话说了孩子的想法,妈妈告诉我说:因为他的爸爸比较含蓄,经常忙于工作,从来没有给孩子说很多话,孩子性格又比较要强,看到别的爸爸来了,心里就很失落,才会这样想。我们又说了很多,希望爸爸妈妈平时多和孩子进行语言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你们对孩子浓浓的爱意
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应该是很多孩子和家长会出现的问题,因为爸妈工作忙,再因为性格原因,和孩子的沟通少之又少,其实爸爸妈妈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爱孩子的表现,但是也正因为孩子小,一些行为表现孩子不能够理解,所以我们家长朋友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对孩子的爱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让孩子快快乐乐的度过美好的童年!
我要去娃娃家,我要当爸爸
热火朝天的区域时间开始拉!“我要去娃娃家,我要当爸爸!”说完高宇杰宝贝就兴冲冲地跑进温馨家园了!“我是爸爸!”宇杰宝贝到了区域后就斩钉截铁地对旁边的林雨欣和曹孝凯说到,似乎在捍卫着自己的这个角色,谁也不能抢走。同样是男孩子的曹孝凯就说,那我就当哥哥好了。于是在温馨家园内的小伙伴们都开始述说自己的角色。林雨欣说:“我要当姐姐。”陈语菡说:“那我当妈妈吧!”朱梓雨馨说:“我来当宝宝!”大伙儿都开始打扮自己,穿上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宝的衣服,代表自己的身份。
“余老师,你帮我把这个扣子解一下好吗?太紧了!”宇杰拿着大白衬衫过来向我求助。“当然可以!”我热情地回应到,帮他解决了难题。过了一会儿,我轻轻地走到高宇杰身边,蹲下问到:“爸爸,今天你们要干什么啊?”“嗯,我是爸爸!”宇杰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依然穿着白色的衬衫,手却一直来回捣鼓着脖子上的领带。他似乎被手上的领带难倒了,捣鼓半天也没带上。于是我说:“爸爸,你找语涵妈妈帮下忙吧!妈妈帮爸爸带上领带一定没问题!”宇杰停下手上的动作,低下头想了想,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我还是自己来吧!”于是宇杰继续扯领结,咕噜地一下,套进脖子了!“哈哈,这样就可以了!”宇杰戴着刚套上的领带兴奋地看着我说,他似乎没想到自己居然戴进了!“你真是太棒了!现在可以告诉我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了吗?”“嗯,我等等要包饺子!”说完就拿着饺子到了餐桌上。“我也要包饺子!”姐姐林雨欣也来到了餐桌胖和宇杰爸爸一同动手包饺子了。
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在干什么呢?陈语菡妈妈在一旁买杯子,朱梓雨馨宝宝在一旁煮菜,曹孝凯哥哥在一旁蒸蛋糕,似乎都在各自忙乎各自的……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宇杰爸爸低下头想了想要不要寻求语涵妈妈的帮助,最终依然选择自己解决问题,说明宇杰对于爸爸的身份是认可的,但向妈妈求助还是有些排斥和陌生的。宇杰喜欢爸爸的角色,对于自己想干什么都有行动和想法,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在活动中完成,比较独立。显然在活动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在活动中的其他孩子同样也是各自干各自的,融入在自己的角色里,却忽略了和家庭其他成员的沟通。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孩子们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但似乎缺少了一些家庭氛围的交流。
如果当宇杰在遇到困难时愿意大胆些向妈妈求助,那么爸爸妈妈的交流就会在潜移默化地发生,这样也会间接促进和小伙伴们之间的交流交往。
我也可以问问哥哥姐姐宝宝会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还有哪些东西满足“爸爸妈妈”的需要?家庭成员们一同活动时可以怎样分配任务?游戏继续发展下去还需要做什么?
反正我爸爸有钱,他会来赔的
餐后,孩子们在空中花园自主活动,小宇、虫虫、熙熙和若昕在小坐便器旁边玩躲猫猫的游戏,结果在你推我挤中,把坐便器的盖子给打碎了。林老师告诉了我这件事,我将四个孩子叫到一起,询问了这件事,孩子们都不清楚到底是谁打破的。于是,我建议让他们一起承担,孩子们也都同意了。小宇冒出来一句话:“反正我爸爸有钱,他会来赔的!”这句话一说出来,其他三个孩子也纷纷认同,这让我突然发现现在的孩子承担责任的意识是没有的。
针对这件事,我分两步处理。第一步,和坐便器道歉。我刚提出这个的时候,四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地笑了,但我很认真地告诉他们:“因为你们,它受伤了,所以必须道歉,而且要认真地道歉!”看着我一本正经的样子
,孩子们止住了笑,熙熙首先对着坐便器说:“对不起,我让你受伤了,我会把你修好的!”若昕也接着说:“坐便器,对不起,我下次不会了!”小宇看看前面的两个小朋友,摸着破碎的盖子,说:“对不起,我会重新买来的!”虫虫最后也终于说了“对不起”。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觉得让他们向坐便器道歉是一件很可笑的事,但我坚持,因为我想让他们知道,不管是人还是物,都不愿意受伤,都是值得大家珍惜的。
第二步,给坐便器找个盖。我和孩子商量:必须把刚才的承若实施好,坐便器的盖子必须赔好,而且要自己赚钱赔。我是想让孩子了解赚钱不容易,这个决定得到了家长们的赞同,一个盖子20元钱,4个孩子分摊,每人5元。于是孩子们开始为家长打工:扔垃圾1角、收拾碗筷1角、洗碗1角、扫地1角……孩子们自己积攒着,将一个个硬币投到自己的罐子里,直到凑齐5元。若昕跟我说:“这个赚钱还真累啊!每天都要赚的!”
我认为,我们可以原谅孩子的错误,但我们必须要让这个原谅来得更有价值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