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五种儿童情感培养需小心

发布时间:2021-11-12 幼儿情感故事 幼儿园情感教案 幼儿种蒜活动方案

导读:孩子取得进步之后,家长很少表扬而时常说“不要骄傲,要向更好的目标进取”,过度求全,或者在孩子未取得理想成绩之后,冷言冷语相加。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一些情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像明明和“宠物”之间的情感,往往容易被一些家长在不经意间所忽视,为了保护子女成长,家长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他们眼中的事物。市心理咨询师杜彬将孩子成长时常出现的情感培养归为5类。

1.过分依赖型

伤害指数

例子:孩子生活中的事情,家长都在身旁时刻陪护充当“保护伞”。孩子过度依赖父母,无法自己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遇到难处先向家长“求助”解决。

后果:孩子过度依赖成人,致使孩子长大后独立生活能力差,恋母、恋父情结严重。

2.“标签”化情感型

伤害指数

例子:孩子们时常在一起玩“过家家”游戏,一些家长大惊小怪,认为孩子有“早恋”倾向,甚至将孩子无意识的行为认为“流氓”等等。

后果:用成人的道德观看待孩子的行为,给孩子贴“标签”,导致孩子心理成长受影响,性格胆小,成长“就范”,潜移默化中真的成为“标签”人物。

3.功利化情感型

伤害指数

例子: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父母干涉告诫孩子“他跟你玩是为了你的玩具”、“为了你的好吃的”。

后果: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社交和行为,导致孩子变的冷漠、自私,诚信缺失。

4.错误引导型

伤害指数

例子:两个孩子为玩具等物发生争抢、打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为孩子“出头”,不让孩子受委屈。YJS21.cOM

后果:孩子的错误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反而得到了认可。无形中使孩子错误认为“犯错之后,父母会承担”,导致孩子成长中公德心、责任心缺失,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应承担的责任。

5.不断要求型

伤害指数

例子:孩子取得进步之后,家长很少表扬而时常说“不要骄傲,要向更好的目标进取",过度求全,或者在孩子未取得理想成绩之后,冷言冷语相加。

后果:孩子缺失荣誉感,对自身的价值无法正确认识,在经历失败之后,挫败感更加强烈。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培养小小“童书美食家”


假如父母给孩子定制了一份食谱:星期一、醋熘土豆丝;星期二、炸薯条;星期三、炒土豆片、星期四,土豆饼;星期五、土豆粉丝;星期六、土豆泥;星期日、炸薯片。然后再问孩子“你最喜欢吃什么食品?”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安排过于荒唐的话,那么在儿童的阅读问题上,父母正在普遍重复着同样的笑话。我们睁大眼睛看看孩子们周围的图书环境,太多的识字读本、太多的快餐读物、太多的教辅读物、太多低俗的动漫、太多劣质的抽筋剥皮的改写本……我们也问孩子“你最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根据心理学研究:人的味觉关键期在4岁前形成,一旦形成以后就很难有大的改变。

儿童期的阅读经验,无疑也会对以后阅读的品味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不希望你家宝宝日后成为一个“坏品味”或“怪品味”的人,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把他培养成为一个“童书美食”家。

儿童接受精神食粮的能力,即阅读能力、欣赏品味也是培养出来的。我们需要通过提供好的“食品”和合理的营养搭配,让孩子成为童书的美食家,而不是把“土豆大餐”当成美食。

零岁,开始培养小小美食家

培养“童书美食家”应从什么时候开始?答案:0岁。

日本图画书出版家松居直先生在一次演讲时,有听众问他:“怎样使儿童喜欢书--是靠文字呢?还是靠画?”但他的回答很简单:“靠耳朵。”

听觉是一种本能,但倾听却是一种后天培养出来的能力。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能力,与单纯的“听到”不同,倾听是有意识地进行有意义的反应。古人说:“读书养气”。这个“气”便是气质、气量的“气”,养有读书之“气”的人,必是擅长倾听的。

只要你愿意,从孩子一出生就可以开始给他阅读的体验。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为孩子大声读书。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开始为孩子读书,那就从现在开始吧,什么时候都不算迟!

好童书推荐:

读的内容,只要是成人自己喜欢的,读什么都可以,当然最好是节奏明快,韵律优美的读物。

读书,一定要读出声音来

“大声”在这里并不是指很高的声音分贝,而是“读出声音来”的意思。进行这种活动,最好变成一种仪式,比如在大致相同的环境下,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进行。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每次不超过孩子正常的注意力区间。只要坚持下去,孩子变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图画书,符合儿童特点的食品

在饮食方面,父母知道一定要为孩子准备适合他们年龄的食品,在选择童书时,道理是一样的。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的爸爸妈妈们,多是从童书十分匮乏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多数人除了安徒生、格林外对童书世界几乎一无所知。实际上,儿童的文学世界是一片非常广阔的美丽世界。

对于学龄前和学龄初期的儿童来说,图画书是最适合他们的读物。在国外,图画书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学样式,在英美叫做“picturebook”,在日本叫做“绘本”。最早的图画书的作者是英国的波特,大概110年前,她为了安慰一个病中的小男孩,创作了《兔子彼得的故事》。波特为图画书树立了一个典范,就是图画的表现力和叙事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文字。

心理学家对图画书的阅读提供了很多建议。比如,内容要比较容易,要适合孩子的年龄。但“容易”的标准是什么呢?研究表明,重复的句式、重复的词语、在同一系列书中重复出现的人物/动物形象,会降低阅读的难度。书中句子的长度和复杂性要不能超出孩子的理解力,使用的词汇要多数是孩子熟悉的词,书的长度也要在孩子的注意力范围之内。

好童书推荐:

经典图画书往往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美国的《GoodnightMoon》,简洁的文字中包含着诗歌一样的韵律,虽然是一个简单的

·小兔子睡觉的故事,却制造出一种梦幻一样的氛围,不仅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进入梦乡,对成人都有一种催眠一样的魔力。

图画书不仅图画好文字好,而且图和文字要达到如同理想婚姻一样的完美结合。就像松居直所说:“图画书不是图画加上文字,而是图画乘以文字。”如果没有这种完美结合,至多只能叫做有插图的儿童书,我们市面上很多童书,大都属于这一类型。

营养搭配,好品味的条件

如果说食品有主食,也有副食,有快餐,也有精致的美食,为孩子选择童书,也需要考虑各种书籍的搭配比例。

儿童图画书的分类有三种:一种是“故事书”,这种书是儿童的小说;一种是“知识书”,这种书是儿童的百科全书,比如介绍汽车的书;第三种是“概念书”,这种书相当于儿童的广告,是向孩子“推销”某种概念,比如“相反”的概念。在儿童阅读的领域中,这三种书仿佛三种类型的“食品”,当家长为孩子选择图书时,需要注意营养的平衡,最好三种图书都有所涉及。

可惜,如今市面上很多童书都是“土豆大餐”类型的。图画往往由电脑填色,颜色看似夺目其实却很呆板。里面人物和动物的样子,粗看可爱,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种“可爱”其实都很模式化,看一本和看十本没有什么差别。内容有的是经典童话抽筋剥皮的改写,只剩下启承转合,有的则粗制滥造,禁不起推敲。至于文字,有的阅读起来毫无美感,有的则完全不顾读者的年龄。这种快餐类型的书,营养贫乏,制造快,被遗忘得更快,不能成为孩子食谱中的主要成分。

好童书推荐:

·美国童书大师希尔弗斯坦的名作《失落的一角》,看似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形,翻山越岭去寻找自己那失落了的一角,但找到之后发现有很多新的遗憾,因此他又把那个角放弃了。这个故事3岁的孩子都可以懂,但对于成人来说也很令人回味。

什么是好书的标准?

魔法妈妈罗琳的偶像——英国作家C.S.刘易斯(《纳尼亚王国传奇》)说:“只能被孩子欣赏的儿童文学,是不良的儿童文学。”好的童书不仅被孩子喜欢,同样能引起大人的尊重和喜爱。所以不必再为揣度孩子的心思焦虑了,理直气壮地选择你也能喜欢的童书,而不是顺应孩子盲目喜欢的“奥特曼”。

亲子共读,制作“美食”的过程

再好的原料,不经过精心烹调也无法成为美食。好的童书同样需要好的阅读方法。把读书当成一件特别功利的事情,往往就会把读书的快乐给磨灭了。比如说提问本来没错,但让孩子像应付考试一样就很无趣。强迫孩子认字就更是如此。成人应该以玩的心态来和孩子一起读书。

经典的图画书如《可爱的鼠小弟》、《比得兔的故事》、《爱心树》等,应富于情感地读给孩子;在孩子熟悉之后,可以分角色读、表演剧、做手工活动等等。温馨浪漫的书,如《提姆与莎兰》,适合让妈妈来读;而夸张的、带有阳刚气息的书,如《我是霸王龙》,可以请爸爸来读。在读书之外,还可以拉着孩子聊书,或与志趣相投、孩子年纪相当的好友一起举办“小小读书会”。

好童书推荐:

·美国的苏斯博士的书,图画夸张、搞笑,看似颠三倒四的文字将幽默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日本的“晴天下猪”系列,那种“毒辣”的风格真是笑死人不偿命的。

“玩”书的方法

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坚持以享受的心情亲子共读;

·努力营造适合的阅读环境。

正如松居直所说,能够感受到的是一种“从内心的深处、从存在的根底涌上的喜悦”。这种喜悦其实才是亲子共读最美好的地方。阅读并不是修行。成功的亲子共读的秘诀,是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通过爱的传导,让孩子热爱书籍,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

小孩子有四种心灵需要


导读: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则有助于了解他们的心理。

四种心理需要

1.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2.被接受、被尊重;

3.得到别人的赞赏;

4.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以利用好的行为表现,来取悦父母得到赞赏,从而满足其心理需要;但有些孩子不能做到此点。当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以不适当的行为作为补偿。

四种不适当行为

第一种:引起注意。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注意,才会感到自己被父母重视。而当孩子不能从好的行为取得父母的注意,便会用不对的行为来达致目的。

第二种:争权力。像成年人一样,孩子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用权力来支配自己,就会以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父母愈是行使权威,孩子的反抗就愈大。

第三种:报复。孩子在与父母争权力的过程中,往往是失败者;便转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孩子觉得这样才令父母知道他的重要。

第四种:自暴自弃。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就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也失去,则会透过表现无能来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

过分保护、同情、控制和支配孩子,均是不尊重的行为。负责任的父母应以友善和严谨的态度,给予孩子选择自由,同时让孩子亲历此抉择的结果。

培养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在他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主观反映。满意、兴奋、喜悦、热爱等,是人得到满足时的情感;失望、忧虑、愤怒、憎恨等,是人没有得到满足或在获取满足中遭到挫折时的情感。情绪也是人对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反映。只是,情绪是情感的具体形式和直接体验,具有明显的情境性;情感是情绪经验的概括,具有显著的稳定性。因此,情绪与情感是密切相关的,都是人的一种态度和心理体验。

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推动人去从事伟大的事业。列宁曾经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绪和情感也是影响人健康的心理因素,乐观、平和有益于健康;而忧郁、愤怒有害于身体,人们常说“气大伤身”就是这个道理。许多研究证明,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的培养不但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的培养,并能促进智力的发展。所以,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饮食营养,还要关心幼儿的精神营养,注意观察并细致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情感和情绪,使之良好、稳定、健康。

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年纪小的幼儿,应该让他知道:大家都爱他,他也应该爱大家;别人关心你,你也应该关心别人;要尊敬老人,爱护幼小;见了强于自己的不要怕,见了幼小的也不要欺侮;遇到困难要去想办法克服,遭到挫折要不灰心丧气;成功时不自满,失败时不沮丧;对坏人坏事要憎恨,对好人好事要热爱;看到比自己强的,要通过努力去赶上,而不是嫉妒,更不能愤恨;还要学会抑制,学会自我控制的能力,等等。

述这些情感培养,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例如,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一起看有益于幼儿的影视节目,看完之后和孩子讨论: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等等,引导幼儿进行评价,从中培养幼儿爱憎情感。也使幼儿从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中学习主人公高尚的道德感和聪慧的理智感。例如;家长在给幼儿讲一些以弱小战胜强暴的故事后,应问一问:为什么小白兔战胜了大灰狼?为什么小山羊战胜了大老虎?为什么武松打死了吃人的老虎?等等,让幼儿知道,冷静思考就能想出好办法来,遇事不慌张便能发挥人的聪明和本领。

丰富幼儿生活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途径。家长在节假日里带孩子旅行、参观,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面对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谁还会发脾气呢!看到大海,心胸会旷达;登上高山,眼界会开阔;面对森林、绿野,充满喜悦快活;穿过峡谷、急流,感到新奇惊险;在青山绿水中倘佯,欢乐无比;在名胜古迹中游玩,感慨万端……带孩子旅游观光是培养幼儿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的好办法。其次,可适当地饲养一些小动物,养几条金鱼、养一只或几只小猫、小狗、小鸡、乌龟、鸽子等等,除供幼儿观察之外,要尽量让幼儿饲养和照料,家长引导幼儿耐心饲养,珍惜爱护,使幼儿感到这些小生灵的可爱,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此外,家长还引导幼儿与小伙伴交往、与成人交往,在人与人的接触中懂得被爱,也学会去爱别人;在被人关心中,也学着去关心别人;同情不幸的人;憎恨给别人造成痛苦的人,学习热情,也学习冷静,让孩子在与人的交往中尝试、总结,家长要教给孩子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和方法,使孩子逐渐形成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

家庭应有良好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友爱、谅解、谦让等友善关系,及大人平和的态度、愉快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及善于控制的能力等,对幼儿形成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都有极大的影响。生活在整天吵闹、非打即骂的家庭中的人,是不会有好情绪的,更何况幼儿的感情脆弱,哪里经得住这样的摧残!相反,处于冷漠的环境,从小失去母爱的人,也多缺乏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有的甚至残忍、冷酷。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家庭中冷热变化急剧,说打就打,说好就好,这样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往往也是情绪不稳定,好随心所欲,丝毫不顾忌别人的情感的变化和需要。

家长还应设法帮助幼儿学会控制消极情绪和情感。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控制消极情绪的途径主要有两种:转化控制和冷化控制。俄国文学家劝告那些自以为是、喜欢争吵的人,在发言之前,必须把舌头在嘴里转10圈。这虽然好笑,可这却是转化控制的好办法。幼儿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免任性、好哭,在别人面前逞能、疯跑,甚至搞一些破坏活动。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用粗暴、冷淡、威吓或欺骗等态度和手段强行制止,可以用“转移情感”的办法,去爱抚他、去询问因由,去耐心劝告,指出危险,使他们觉得受到同情、爱护;也可以拿出他心爱的玩具、他喜欢吃的糖果,使他的注意力转移,以缓和其冲动的情绪。他平静下来了,这便说明他已经在学习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了。事后,家长再和他平心静气地谈一谈,指出这样做的后果,使幼儿慢慢意识到应该掌握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尺度。冷化控制是使强烈的消极情绪处在消退性抑制状态中。也就是“遇事冷静”的意思。对于年龄小的幼儿,要求做到这一点是困难的;而对于年龄稍大一点的幼儿,特别是接近少年期的儿童,则应该这样要求或要求幼儿学着“冷静”!

18至30个月的孩子情绪最不稳定,极容易出现不好的激烈行为,要避免这种情绪上的不稳定和冲动是不可能的,例如任性、大哭大闹等,常常是大人越哄越厉害、越打越不怕。这是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第一反抗期”的表现。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不会有危险,尽可以不去理他,让他自己慢慢消气、慢慢冷静下来。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要把孩子抱起来赶快离开,把他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不去理睬他,直到他平静下来。事后要对他爱抚,告诉他,父母是爱他的,但不喜欢他这样发脾气,总这样,父母就不喜欢他了。

良好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也是在充分的精神意志锻炼中产生的。人非草木,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家长虽需要尽量加强自身修养,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但是生活中处处有矛盾,平静只是相对的,家里人没有摩擦,与外面人还可能出现冲突;忍让和克制也总是有一定限度。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怕孩子不快、生气,为了让孩子生活得高兴、愉快,尽量地将忧愁、愤懑压在心里,在孩子面前强装欢颜,这样也不见得好。要知道,什么都需要锻炼,只不过锻炼要有分寸。从小缺乏精神意志锻炼的人,会产生心理偏移,1987年一份调查报告中说这样的儿童占6%。有的专家认为这样的儿童成年后还可能出现精神病态。

应该说,感情脆弱是精神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所以,应该回避的要回避,避免不了的,也不要让孩子回避,适当地经受点“风雨”也不见得没有好处,在家里看不到,在外面还会遇到;他小时遇不到,大了还能都幸免?人生哪有那么多顺风船呢?所以,我们要把孩子当作家庭中普通的一员,尽量避免孩子的优越感,放手让他们与同伴交往、游戏,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在与人的接触中培养丰富的情感,学习交际的本领;在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培养坚强的毅力。

家长不失时机的正确的指导和教育是幼儿成长的催化剂。为了让孩子身心健康地迎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让我们都做有教养而又“教子有方”的好家长吧!

相关推荐

  • 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是一切道德基础,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怎么能去关心人,更何谈去帮助人呢?同情,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感情,因为同情,才能患难与共。教科文组织呼吁人们:关心全球生存环...
    2020-11-13 阅读全文
  • 儿童的四种心理需要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
    2022-01-14 阅读全文
  • 儿童教育需要培养孩子的五大品质 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开发智力,还应包括培养品德、塑造人格、养成习惯、认识社会、建立关系等等。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术,而是学会做人做事。 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还应具有哪些品质? 一、快乐和坚...
    2020-11-20 阅读全文
  • 孩子的这五种品质,父母需重点培养 孩子的这五种品质,父母需重点培养 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
    2020-09-29 阅读全文
  • 从小培养孩子五种品德 “教子先教己”是教子的原则。 一天,佳宇从地上捡起一片废纸,一本正经地交给妈妈,妈妈一时找不到适于扔纸的地方,随身丢到阳台下面去了。没想到佳宇后来再拾到小纸片等物,不再交给妈妈,而是自己跑到阳台上把纸...
    2021-12-06 阅读全文

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是一切道德基础,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怎么能去关心人,更何谈去帮助人呢?同情,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感情,因为同情,才能患难与共。教科文组织呼吁人们:关心全球生存环...

2020-11-13 阅读全文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没有杂质的净地,没有谎言,没有欺骗,一切都直来直去,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想满足自己某种单纯需要所致。但如果爸爸妈妈对他们的行为缺乏敏锐触觉,则可能引起不良的行为问题,如能小心参考下列四点...

2022-01-14 阅读全文

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开发智力,还应包括培养品德、塑造人格、养成习惯、认识社会、建立关系等等。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和技术,而是学会做人做事。 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还应具有哪些品质? 一、快乐和坚...

2020-11-20 阅读全文

孩子的这五种品质,父母需重点培养 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

2020-09-29 阅读全文

“教子先教己”是教子的原则。 一天,佳宇从地上捡起一片废纸,一本正经地交给妈妈,妈妈一时找不到适于扔纸的地方,随身丢到阳台下面去了。没想到佳宇后来再拾到小纸片等物,不再交给妈妈,而是自己跑到阳台上把纸...

2021-12-0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