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发布时间:2021-11-04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背景:

我园开展为期一周听评课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热情极高的孩子们时,多位老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草草收尾。活动后多名老师反应在班级常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经验,希望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找出有效办法使孩子“听话”些。于是我们就“如何建立班级良好常规”开展了一次针对性的教研讨论活动。

教研活动后有老师反应说:“把活动中交流学到的经验用到班级常规管理上,孩子们真的“听话”了些,特别是中班孩子,以前本来就乖,现在更听话了。”老师的话是对教研活动成效的肯定,有了成效自然是好的,但在暗自窃喜取得活动成效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隐隐的担忧,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起这一“成效”。

案例描述:

这天因天气原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受限,中班孩子开展起区域活动。我以“路人”的身份,细细观察着美发区和图书角的孩子们,活动中的孩子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为了不打扰孩子们建立起来的美好氛围,我尽量放轻脚步和动作幅度。图书角里方琦正在取书,我走过去,想看看孩子拿的什么书,却不小心脚踢到书架,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我看向方琦,孩子的动作停顿了下来,刚拿起的书又放下,有些许紧张的看着我,似是担忧自己做错什么,也像是在得到允许。我连忙用动作提示他可以看,孩子犹豫了会儿,脸上露出笑容,终于还是拿起那本书轻轻的走到好伙伴身边坐下,安静的阅读起来,我为自己打扰到孩子暗自自责,于是离开图书角。

离开途中路过美发区,跟图书角一样,孩子们有序的开展着活动,不吵不闹,不争不抢,看上去倒是一番和谐的景象,可心里总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对劲,觉得怪怪的。于是细细观察起来,蒋子淇正在帮陈语梦理发,一会儿拿梳子梳梳头发,一会儿拿玩具吹风吹吹头发,忙的不亦乐乎,一阵忙活后又搬来“烫发机”进行美发环节,一个个塑料小夹子被夹到陈语梦头发上,由于夹的位置高低没掌握好,陈语梦的脸上出现头发拉疼后的痛苦表情,可她没有制止,一直极力忍着,直到美发过程结束,看着夹子上被拉掉的几根头发,我和孩子交流起来:

问:“游戏好玩吗?”

答:“好玩”

问:“夹子夹在头发上会疼吗?”

答:“扯了会疼”

问:“那该怎么办?”

答:“我忍着,老师说不可以太吵,我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听完孩子的回答,我顿时明白过来之前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感觉是什么,那就是孩子们太“听话”了,区域活动本该是孩子们自主游戏,自由发挥的舞台,可“听话”这把无形的枷锁不经意间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言语、表情和自由表达的心。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讲述了一次区域活动中的两个小片段,两个片段角色不同、地点不同,看似毫无关联,却都以实例的形式,反激着当今家长、社会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时常挂在嘴边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言论。其实类似的情节我们并不陌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幼儿园班额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超员现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加大,在幼儿园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听话”“乖”“安静”成了老师口中的常用词汇。很多家长来园接孩子,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在幼儿园听话了吗?”赞扬别人家孩子说“你家孩子真听话”,自己孩子做事批评时总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很多家长眼里“听话”意味着省心、不惹麻烦,“听话”也无可避免的成了家长口中的常用语。

本案例依托的背景是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虽说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大趋势下的误导,与教研活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本次教研活动无疑成了催化剂,由于没有客观分析各班实际情况,没有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致使这种误导不断的盲目前行。

案例反思:

生活中,经常有老实听话的孩子杀人或做危害社会的极端事件的新闻被人们谈论,每每听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让人痛心不已,也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吗?听话、顺从、不惹事真的就是好孩子的标准吗?

蒙特梭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此类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的控制他的作为,自动的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的受教师干涉、禁止,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之所以“可怜”,是因为他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颓丧、萎靡不振和逆来顺受,而一遇危机,连最低限度的一些骨气,都拿不出来。因此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

综上所述,听话自然不能算作是好孩子的绝对标准,因为,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有可能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缺陷。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

《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孩子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不能只关注安全,把一切工作都围绕安全开展。我们应该尝试在理解尊重中走进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尊重孩子的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而又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方面应做到的是:在组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要避免盲目性,应该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方向,不断的引领教师学习《指南》、《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深思、挖掘其内涵,正确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我们科学的育儿知识,以点带面,让长久以来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思想枷锁真正得以打开,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获得原该属于他们的自主、自由。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做孩子的听众


人的心情就如那变化多端的天气,看着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丝丝阳光慢慢地从云朵中露出了笑脸,我的心情也随之有了一些变化。每天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也算是我在一天中感到最幸福的事。下午起床后,孩子们一如既往的坐到走廊的小椅子上,等待着老师给他们梳辫子。他们有说有笑,开心的聊着;看着他们聊得如此开心,我便轻轻地捧了张小椅子悄悄地坐到了他们身边,静静地聆听着。原来他们在讨论着我们小二班的主题墙。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们,竟会有如此的心思。有的在说墙板上幼儿涂色的小脚印,比比谁的漂亮;有的在讨论调查表,这是我爸爸写的字,这是我妈妈写的……从孩子们的讨论中,我发现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我们老师以及家长朋友们在平日的一日生活中,应该多关注幼儿,不要轻易抑制幼儿平时的交谈;更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讨论、聊天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更让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让我们不要再武断的对孩子们说“不”,让我们一起学会轻轻地走到孩子们的身边去聆听,做他们的听众。相信您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好听的话


一日,我跟孩子们正在洗手,司亚峰对我说:“媛媛老师的头发真好看”紧接着,站在我身旁的可意说:“媛媛老师长的好看,头发也漂亮”随后,另外一边的孙鑫昱说:“媛媛老师哪都好看,你们不觉得么?”当时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觉得孩子们的嘴巴是越来越甜了,不过听的我心里真是美滋滋的,我想这些好听的话不应该只说给我听,应该分享给更多的人……今天,我就带着孩子们玩了一个小游戏,叫“我来夸夸你”,不说不愉快的事情,不说对方的缺点,就是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放大它,夸夸它,孩子们先举我为例,“媛媛老师很漂亮”、“媛媛老师心灵美”等等,把我夸的都快飘起来了……随后,我轮流请了几个小朋友,让其他孩子也来夸夸他们,别说,孩子们说的可起劲儿了,“他像男子汉”、“他个子高”、“他力气大”、“他长的精神”、“他爱劳动”、“她非常可爱”……等等,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赞美和夸奖,这些孩子们甚至有些不好意思,我随机采访了他们,他们说听到别人说这些好听的话夸自己,他们都非常开心!原来,好听的话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平日里有很多孩子间的争吵,告状,你推我抢……通过这次一个很小的环节,孩子们似乎对这些好听的话产生了兴趣,突然发现,原来和别人相处说好听的话更容易解决问题,也更容易让别人喜欢自己了……自由活动的时候,司亚峰过来找我,说“媛媛老师,什么都比不上你漂亮”其实,在媛媛老师心里,什么都比不了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这种没有血缘的亲情

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下午起床后,我正给孩子们梳头,晓序走了过来,想拿钢琴上的扣子,可是她人小胳膊短,够不着,就对我说:“老师,你把扣子给我吧!”我看她十分费劲的样子,刚想帮她拿过来,可她刚才的话突然在我的脑子里闪了一下,于是我改变了主意,问她:“刚才你说什么?”她不解的望着我:“我想拿扣子啊!”我点点头,对另一个孩子说:“思雨,请你把桌上的书拿给我,好吗?”说的时候,我故意在说“请”的时候加重了语气。晓旭是个聪明的孩子,马上意识到该怎么做了,她对我小声说:“老师,请你帮我拿下扣子吧!”我笑着点点头,把扣子递给了她:“不是老师不想帮你,而是因为你刚才太没礼貌了,现在,你这么有礼貌,老师特别喜欢帮助你!”晓旭不好意思的笑了。

通过这一件小事,让孩子懂得了“对人要有礼貌”的道理。也让我深深体会到:礼貌教育不是讲个故事,说说道理这么简单,而应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及时的对孩子进行教育,往往最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就会成为最理想的教材。

我也要做个好孩子


我也要做个好孩子

我班上有一个叫华森的小朋友,他非常聪明,长得也讨人喜爱,看着还挺懂事,也听老师的话,老师对他也挺有好感。不知怎么,最近几天,孩子们都来告坤坤的状。

“老师华森拧了我的胳膊”王伟说。

“老师华森抓了我的小辫子”颖颖说。

“老师坤坤华森踩了我的脚。”不夸张地说,全班小朋友都来告他的状。对华森我也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收效甚微,该怎么办呢?对此,我找了华森的妈妈,向家长反映了华森在幼儿园的行为,妈妈告诉我,华森从小就调皮、好动,希望老师多操心教育。我和华森的妈妈说:“希望你们家长也要配合老师一起共同教育孩子。

根据华森好动的特点,我引导他把精力用在为班级,为小朋友做好事上。安排他为小朋友发图书,接下来又安排他做卫生检查小组长,结果他忙碌着并快乐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华森有了很大进步。我向家长反映了华森在园的表现,家长满意地笑了。

但有一天,华森又拧了小朋友的胳膊。我就在华森的旁边轻轻地蹲下,对他说:“华森,你不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吗?今天是怎么啦?”这时,华森站起来拉住我的手说:“老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

孩子的多动与调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家长和教师必须正确面对,根据孩子的特点,让他们“忙”起来,把他们多余的精力转成另一种学习的方式是有效的。

景旭的变化

我们班的景旭小朋友特别听话,上课非常认真,从不和小朋友胡闹,也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静静悄悄的玩。

我觉得孩子这样不入群,对他的将来一定会有影响,于是我决定给他改掉这个毛病,我鼓励班里活泼的孩子主动去和他一块玩,我问他,小朋友和你一块玩你高兴吗,那你和其他的小朋友一块玩,他们会怎么样呢,他们也会很高兴,他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主动去找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景旭小朋友活泼多了,也爱和其他的小朋友交往了,并且还交了几个好朋友,我真替她高兴,他的家长对他的改变也非常高兴。

做个孩子爱戴的好老师


日出日落,一天又一天,不知不觉当“孩子王”已经十多年了,这期间有过欢笑,有过泪水。许多事情像飞逝的流星一晃而过,而有些事情像发了芽的种子在记忆里开花、结果。

那天,我打扫完卫生,已是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于是随手拿了把椅子便坐下休息。这时,坐在我旁边的桐桐,从椅子上站起来,把椅子一转,又坐下了。我说:“桐桐,不能倒着坐椅子,这样太危险了。老师以前说过,不能倒着坐椅子的,你忘了吗?”他看看我,一脸无辜地把椅子转过来。旁边的楚鑫走到我面前说:“老师,你不让我们倒着坐椅子,可你自己还倒着坐呢!”我这才发现自己是倒着坐的。

孩子的话让我无以言对。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孩子们好奇心强,时时处处都想模仿,都在模仿。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为人师表,要严格要求自己,文明教人、文明育人;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我们幼儿教师——幼小花蕾的培育者,更应该把文明放在首位。那文明是什么呢?文明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为幼儿做出榜样;文明就是教孩子们擦鼻涕,教孩子们穿脱衣裤、扣纽扣、系鞋带,不怕苦,不怕累等等。

做好老师很难,做幼儿爱戴的好老师更难。有人说,我们幼儿教师像个演员,有时扮演孩子的老师,有时扮演孩子的朋友,有时还要扮演孩子的妈妈,既教他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又教他们怎样认识世界,怎样做个好孩子?不管是老师、朋友,还是妈妈,我们都应该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严格要求自己,真正给幼儿以好的影响,真正做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做幼儿爱戴的好老师。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才会启迪孩子们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习惯,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快乐,甚至会影响孩子将来一生的发展,让我们拉起文明的手,扬起诚信的帆,撒播我们的友善,做幼儿爱戴、喜欢的老师吧!

教育随笔:做个好孩子


教育随笔:做个好孩子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里都有几位顽皮、淘气的孩子。我们班里有一名男孩叫小石头,他老是欺负别人,不管别人有没有惹他,他都要去欺负人家,因此,每天到老师这里来告状的孩子不下七、八位。

一次,分区活动涂画时,他拿水彩笔在别人的书上乱画。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告状,我走过去刚想批评他,只见他正蹲在地上给小朋友捡水彩笔。我连忙用赞扬的口气说:“这才像个乖孩子,好孩子要多做好事,团结小朋友,不能欺负小朋友

接着,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今天,老师要表扬小石头小朋友,他主动帮小朋友们捡画笔······我的语音未落,一个孩子就说:“小石头打人”,这下可不得了了,就像拥了马蜂窝,老师他故意用脚伴我,老师他拿我的彩笔了······他不好意思的环顾四周。

我亲切的对他说:“伸出你的双手,然后又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前这双小手欺负过很多小朋友,但是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做了一件好事。帮小朋友捡起了彩笔。从今往后,如果他做了错事,老师要批评他,帮他改正,他做了好事,老师就该表扬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小石头小朋友有了明显的变化:他时常为小朋友搬椅子、捡玩具和小朋友的关系亲近多了,告他状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看到他的进步,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不听话的孩子”面面观


在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中,听话是评价孩子懂事与不懂事的基本标准。

似乎,听话的孩子将来必定有出息,不听话的孩子一定是有问题。

然而,这样的说法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观念中并没有被肯定。

而是说:听话的孩子可能是有问题的,不听话的孩子将来或许很优秀。

所以,对那些不听话的孩子,我们不妨做一下研究和分析。

我认为可以分为下面四种:1、对于家长的危险告诫表现出的不听话——尝试型。

一般来说,这是早期幼儿很正常的表现。

这一期间正是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阶段,是带着对大千世界极度好奇的前提下,出现在许多儿童身上的一些比较共性的表现。

如,刚会爬的儿童,兴奋之下就往床边爬去。

父母告诉他们会掉到地板上摔疼的,可他们不会简单的接受这样的告诫,甚至你越去恐吓他们越是要尝试,直到真的摔倒了地板之后,摔疼了,哭了,才算结束这次体验。

又如,父母告诉孩子,水杯里的水很热,别动,会烫着手。

可他们却非要碰一碰,烫完了才明白。

由此,我们不必对孩子们及早用“不听话”去下结论。

因为,他们正处于“尝试期”,而且,一当这个时期过去之后,问题就会好得多。

2、随心所欲不管不顾表现出的不听话——自我型。

这更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当下家庭,是伴随着“独二代”的出现越发严重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因由很简单,就是因为娇宠而至,因为诸多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圈圈,使孩子从小就建构了一种极其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

具有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就是任性,就是不管不顾,自己想干什么就跟什么,一切都以实现自我的欲望为主,不听别人说什么,也从不去关注别人的任何感受。

这样下来的不听话问题很严重,特别是长大之后,走出家庭之外的群体时,便不会与人相处、沟通和与人合作。

而且,这个问题属于情商缺陷,是危及终生的问题。

3、有时不接受成人要求表现出的不听话——主见型。

有些孩子是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不听家长的要求,而不是遇到所有的要求都这样。

所以,我们要区分对待。

比如,儿童在玩游戏,而且全身心的浸入其中,兴致正高。

这时家长却要求儿童停下来,一同外出。

于是,儿童会毫不质疑的提出反对意见。

再如,周末的时候,家长要带儿童到郊外野餐,可儿童却有自己的想法,想去儿童乐园。

于是,尽管家长说野餐如何如何好,可儿童就是坚持要去儿童乐园。

所以,家长就说这就是不听话。

这种不听话我们应当再商量,我认为这是儿童有自己主见的表现,不能简单的用家长意志来取缔儿童的权利。

而且,应该从中看出,将来成人后,或许这将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属于敢于坚持并有主见的做事品质。

当然,若是不管不顾,过度坚持的儿童可能就属于性格问题,属于那种天生就很犟的性格。

所以,如果是这样,做为家长更不要硬来,要学会退步,留给儿童一个时间和一份宽容。

4、总是跟家长的说法相左而表现出的不听话——挑战型。

只要家长说东他就往西,这是通常所说的幼儿叛逆问题。

但实际上,幼儿的叛逆和少年以及成人后的叛逆是不同的,是需要用另一个角度来认识的问题。

经验表明,这样的问题一般出现在四岁到五岁的时候,而这一期间正是儿童的第二次行为独立期。

在此期间儿童的行为表现是在基于成长的前提下,用事件为由和家长进行挑战。

所以,对于这样的不听话我们应当予以一定的宽容,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不必操之过急。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听话”的“种子”被埋在当下,等一旦长大成人之后,表现出的品性便是敢于向权威挑战。

总之,对于家长而言,除了上述的第二种情况必须高度关注和及时的纠正之外,其它三种情况都应该理性对待,并以宽容心态去等待,而不必大惊小怪,也不能就此而否定孩子。

细听孩子们的心里话


在幼儿园与孩子们打交道真的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特别是小小班的孩子,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于是我蹲下来细听孩子们的童言趣语,从中发现教育的契机。

1、要学会倾听。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

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孩子向你诉说高兴的事,你应该表示共鸣。

当孩子表达不清时,你应该耐着性子听,表示你关注他的谈话内容,可以使用“嗯”、“是吗”、“后来呢”等词,表示你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

2、要鼓励孩子大胆发表意见。

在课上,在活动中,你不能永远一言堂,只是你说孩子听。

小小班的孩子喜欢插嘴,不管孩子讲什么,老师都要鼓励他让他把话说完,尽量给孩子提供说话的机会,要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多赞美,少批评。

有时我们老师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可能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

“你怎么越来越不乖?”……这些话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但是恰到好处的赞美、欣赏则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所以我们老师要对孩子要多了解、欣赏、赞美、鼓励。

世界上最纯洁的地方莫过于孩子的心灵。

在那里充满了奇妙的幻想,萌生着天真的希望。

在工作中我与幼儿靠得更近了,细听孩子的心理话让我更加了解孩子,也从中找到了更多的快乐。

相关推荐

  •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那天我因为有事要先从婆家回来,**则和老猫次日再回,要走的时候,两三个人过来向我出主意:“叫人把**抱开,你偷偷走……”结果我非常不领情地说:“不,我要和他告别后再走。”对方非常...
    2020-12-03 阅读全文
  • 小孩子听话好还是不好? 小孩子听话好还是不好?前段时间看到一遍文章题目就是,听话的孩子是好还是不好,等到看完了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这个问题我现在真的在仔细的想,因为我家**也算是听话吧,我现在开始担心了。 先说说问题吧...
    2020-11-12 阅读全文
  •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那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下面听听两位儿童教育专家的说法。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郑州大学心理系教...
    2021-03-17 阅读全文
  • 做孩子的听众 人的心情就如那变化多端的天气,看着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丝丝阳光慢慢地从云朵中露出了笑脸,我的心情也随之有了一些变化。每天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也算是我在一天中感到最幸福的事。下午起床后,孩子们一...
    2020-12-10 阅读全文
  • 太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不听话的才会更有出息! 中国人一直崇尚“好孩子”。在中国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无非是“成绩好”、“乖”、“听话”,孩子不必有太多自己的主意,听家长的话就行了;相反,调皮捣蛋,凡事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孩子,却不一定能受到老师和家...
    2020-09-30 阅读全文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那天我因为有事要先从婆家回来,**则和老猫次日再回,要走的时候,两三个人过来向我出主意:“叫人把**抱开,你偷偷走……”结果我非常不领情地说:“不,我要和他告别后再走。”对方非常...

2020-12-03 阅读全文

小孩子听话好还是不好?前段时间看到一遍文章题目就是,听话的孩子是好还是不好,等到看完了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这个问题我现在真的在仔细的想,因为我家**也算是听话吧,我现在开始担心了。 先说说问题吧...

2020-11-12 阅读全文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那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下面听听两位儿童教育专家的说法。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郑州大学心理系教...

2021-03-17 阅读全文

人的心情就如那变化多端的天气,看着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丝丝阳光慢慢地从云朵中露出了笑脸,我的心情也随之有了一些变化。每天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也算是我在一天中感到最幸福的事。下午起床后,孩子们一...

2020-12-10 阅读全文

中国人一直崇尚“好孩子”。在中国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无非是“成绩好”、“乖”、“听话”,孩子不必有太多自己的主意,听家长的话就行了;相反,调皮捣蛋,凡事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孩子,却不一定能受到老师和家...

2020-09-3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