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小孩子听话好还是不好?

发布时间:2020-11-12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小孩游戏 小孩子听话好还是不好?前段时间看到一遍文章题目就是,听话的孩子是好还是不好,等到看完了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这个问题我现在真的在仔细的想,因为我家**也算是听话吧,我现在开始担心了。

先说说问题吧,我家**是07年年底生的,现在都两岁八个多月了,现在我说什么她都听,基本上是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有时候会不同意,但是我要是一强调她就马上会听了,可能也是我吓唬成这样的吧,比如,我们一起去玩,她要是跟小朋友抢东西,我就会让她让给别的小朋友,如果她不肯我就会跟她说,这样不可以的,不对的不能抢东西,你如果想玩的话就要跟小朋友去借,小朋友同意了你就玩,没有同意就不能玩。有时候她会听,但有时候她也不听,抢不到的时候就会哇哇大哭,我去哄也没有用,就是哭,有时候甚至会越哭越大声,我就会很生气的跟她说,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怎么可以跟小朋友抢东西呢?如果她还继续哭的话我就会转身离开,可能是怕我离开吧,于是哭着追上去让我抱着,我当然顺势就抱着她,然后再跟她重复一遍不可以跟小朋友抢玩具的话,然后她会乖乖的说,我知道了。

在家里也一样,做了妈妈的特别是全职妈妈应该都会有这么一些经历,就是在你很忙的时候,她会不停地给你制造麻烦,有时候你会不把它当回事,可有时候你会很生气,我也一样,也会有很多时候会烦她给我制造麻烦,就跟大卫.不可以里面的妈妈一样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实在不行的时候就会说,再不听话就打你了啊(当然有时候会真的打她)或者说我等会出去玩了,不带你去,所以现在**只要一听到说要诸如此类的话就会乖乖的去一边玩。

时间久了,我就发现,**现在是一点主张都没有了,不管什么事情都要问妈妈可不可以,就连上厕所都要说妈妈我要上厕所,如果我不说去吧她就一直站在那里,我也跟她说以后比如要上厕所,要穿衣服、鞋子、吃东西之类的事情你想什么就做什么,不用跟妈妈说,她也答应的很好,可是下次又是一样,有时候我会觉得是不是我限制的太多了,可是不限制她又总是爱捣乱,在家里拿水枪玩的沙发上,墙上,床上都是是水,还有拿笔到处画,去到厨房把米洒一地,把冰箱打开不关,上厕所把水开着一次一次的冲,要不说她能给你冲一个上午.....yJs21.COm

到外面了还好,就是有时候跟小朋友打架,抢玩具,或者把扭扭车开到人家的店面里面去,我也总是制止,怕人家白眼,也怕人家说她是个没有家教的小孩,当然也怕她打伤了别人或别人打伤了她,还怕她跑到马路上去,所以一直就是看到有可能发生事情的地方都不让她去,每次都在重复不可以,不行,快回来......

如今我看到这样子的**又不满意,我希望她能跟别的小孩一样能够有主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起码生活方面不要老是说妈妈我想xxx....

看见**每次问我的眼神,看见她在外面看别人玩她也想玩的玩具的眼神(当然她也有很多玩具,只是不可能什么玩具都有,也不能见什么想要就买什么)看见她每次委屈的眼神,我的心真的很疼,不能给她更多、更好的爱,我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把她养成了这样的性格都是我的错,我以后会慢慢改正一下我的教育观念,也希望能慢慢的把她改变,不知道她以后的人生路会走的怎么样?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过于听话是好事吗?


孩子上了小学,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事父母不正确的的口语,就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导致孩子顶嘴。其实,孩子顶嘴并不是一件坏事,做父母只要善于引导孩子,并没有什么大碍,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创造性,下面就带大家一快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孩子会顶嘴吧。

有孩子只要妈妈叫他做点什么,总是与妈妈顶嘴:“为什么非要我做,你自己不能做吗?”妈妈说:“让你做,你就做去,啰嗦什么呀?你已经6岁了,做这点事还不愿意!”“我已经做了很多啦!我不想做,我应该每天都玩才对!”孩子大声地顶嘴,然后对妈妈理也不理,回到自己房间去了。

妈妈知道,天天跟孩子这样吵下去是没结果的,她决定下次要改变回应的方式了。

“宝贝,帮妈妈把你的脏衣服拿过来,我要洗一下。”妈妈又在喊孩子做事。“你自己不能拿吗?我正在忙着堆积木呢!”孩子回应道。“哦,是吗?那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先放下积木,我们来做个比赛。你去房间拿爸爸的衣服,我来拿你的衣服,看我们谁拿得快。如果你拿得快,妈妈就陪你一起堆积木;如果妈妈拿得快,你就陪妈妈一起洗衣服,好不好?”

孩子觉得这个方法很新鲜,以前妈妈从没这样过。

“好啊!那肯定是我拿得快!”孩子主动从一堆积木旁跑过来,要与妈妈比赛拿衣服。开始,妈妈故意比孩子慢,然后就边洗衣服边陪他玩积木;然后两个人再进行比赛,妈妈又故意比孩子快,孩子也听话地与妈妈一起洗衣服。结果一上午,妈妈虽然没洗几件衣服,可孩子却表现不错,妈妈觉得这样也值得。以后,只要孩子一顶嘴,不听话,或无理取闹,妈妈就会想办法让他和自己一起做事,并且还经常鼓励孩子,孩子也变得“合作”多了。

一说起孩子顶嘴,大概没有几个父母不唉声叹气的。这些孩子总是说一些与父母的意见或愿望相悖的话,而且大多比较情绪化,不是噎得爸爸妈妈说不出话来,就是惹爸爸妈妈生气,结果常常是搞得一家人都不痛快,弄不好,孩子还会挨打。

其实,孩子从小过于听话并不一定就是好事。过于听话的孩子常有两种情况:一是父母过于专制,喜欢用命令压制孩子,不许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常常过于依赖、顺从、压抑,没有自己的主见或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孩子一般会比较懦弱、退缩、自卑,做事也缺乏创造性。所以你的孩子爱顶嘴,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做父母的只要善于引导,孩子也不会无理取闹的,而且这样还能培养孩子活跃的思维及创造性。

小调查:

当孩子顶嘴时,您会怎么做?

A.非常生气,和孩子强调要听家长的话,家长说什么,孩子就该乖乖去做。

孩子从三、四起,自我意识大大增强,独立的欲望也有所提升,不想在父母地压制下生活,也不再简单地满足于追随大人。也就是在此时,父母会发现孩子不像是小时候的乖宝宝了,他们不听指挥、自行其事,经常与父母顶嘴、反着来,让人头疼不已。其实,父母应该想到,孩子顶嘴是自己没有真正地了解孩子的心,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去教育孩子,不能把问题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建议您不要采用太生硬的方法阻止孩子顶嘴,不妨更耐心些,先对孩子表明,自己完全理解他的想法,但是他这么想是不对的,应该怎么样。不着急、委婉一点效果会更好。

B.好好和孩子讲道理,慢慢说服他,使他做家长希望他做的事。

您是很有耐心的家长,点个赞。孩子顶嘴时不能一味反驳,可以先听听他的话有没有道理,如果孩子说的对,要接受孩子的建议。这会鼓励孩子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以及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除了耐心讲道理外,您也可以像文章中的妈妈那样,用巧妙的方法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做事,这样孩子的逆反心理少了,做事更积极。

太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不听话的才会更有出息!


中国人一直崇尚“好孩子”。在中国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无非是“成绩好”、“乖”、“听话”,孩子不必有太多自己的主意,听家长的话就行了;相反,调皮捣蛋,凡事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孩子,却不一定能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欢迎。

不可否认,“成绩好”、“乖”、“听话”这样的评价标准有他的合理之处,但具备这些优点的孩子,将来真的就会出人头地、成龙成风吗?

答案却是不一定。因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一味地“听话”也是有它的弊端的,相反,不听话的孩子,有时反而会更加有“出息”。

一、一味地“听话”是一种盲从的表现。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都喜欢根据自己所谓的“过来人”的经验来教导孩子,让孩子走他们的“老路”,孩子也并不反抗,并照着父母说的做,这就是“盲从”。虽然父母在阅历与经验上,都比孩子要丰富得多,但是时代是在变化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观念也在变化,如果父母不考虑自己孩子的性格,就强迫他去做一些他或许不喜欢做的事情,而孩子也许迫于父母的威严也不敢反抗,久而久之,他们就“被盲从”了,也就代表他们失去了自主性,失去了选择的自由。

二、一味地“听话”让孩子没了主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比父母更爱自己,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毫不吝惜地留给孩子,所以孩子们往往对父母都是敬重甚至崇拜的。当父母在某件事上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就为孩子做出决定时,孩子也许会不悦,但是他们完全信任父母,相信父母都是为自己好,也就听之任之了,这就使孩子失去了自己的主见,也会让他们养成惰性,更习惯依赖父母。

三、一味地“听话”还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由于我国实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们就成了父母手心里的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出于安全考虑,或者因为某些条件的限制,父母会阻止孩子干一些事情,把孩子的“奇思妙想”扼杀在摇篮中;也有的父母习惯用暴力来解决此类问题,这不仅会压制孩子的创造力,也给孩子做了不良师范,更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我们不如逆向思维一下,不要以把孩子培养成“乖”孩子为标准,适当地“放养”孩子,给他们一定的空间,让他们不仅学会听话,更要懂道理、讲道理。这时候,父母怎么改变就尤为重要了。

一、尊重孩子,不要老想着控制他/她。父母要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同一地位去对待,不要总摆出一副长辈架势,用长辈的威严去震慑他/她,而是要像《爸爸去哪儿》中的林志颖和张亮父子,把孩子当成朋友,放低姿态去了解他们,不随意替孩子决定事情,尊重他们的选择,并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他们想做的事。

二、允许孩子自主选择。俗话说得好:距离产生美。父母与孩子也是一样,双方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做到“亲密有间”,父母一定要给孩子留适当的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父母还是不放心,可以在旁引导,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兴趣爱好。

三、允许孩子有不同于父母的见解。父母虽然经验丰富,但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可以在某些事情上给予孩子一些建议,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并能和他们愉快地沟通,然后交换想法,从而通过这种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四、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父母是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一世的,所以在给他们创造了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性格和生活能力。虽然现在的大多数孩子都是养尊处优的,但是父母绝对不能溺爱他们,要让孩子去艰苦的地方体验生活,从而让孩子学会独立,不仅能在生活上独立,也能在精神上独立,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脾气甚至欲望。

五、鼓励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常言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家长不能因为一些未知的事情就去否定孩子的现在,要鼓励他们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因为新事物的吸引力是父母无法给予的,它们的魅力也是孩子无法阻挡的,当孩子走进大千世界,他们肯定会拥有一生难忘的体验。

一言以蔽之,太听话未必好,孩子懂道理最合适。现在“听话”的孩子一抓一大把,怎样让孩子懂道理、讲道理才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同心协力,创造出一种新的相处方式,来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

很长时间以来,“听话”都被当成好孩子的必要条件,守规矩、顺从的孩子总是得到父母和老师的称赞,而顶嘴、执拗的孩子往往被批评和惩罚。

其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顺从的孩子虽然成长过程会比较顺利,但容易流于平庸,而那些能跟父母顶顶嘴(特别是在逆反期)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可爱之处,这些可爱往往也是走向卓越和成功需要具备的品质。

1.更有主见,不盲从。不听话的孩子往往能意识到“父母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知道事情有一种以上的选择,这说明他们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洞察力。这种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成为墙头草,而往往能成为意见领袖。

2.更独立,不依赖。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有“自己是不同于父母的独立个体”的意识。他们不喜欢被包办,喜欢自己动手,行动力、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因而不断增强。

3.更抗压,不做“玻璃娃娃”。对孩子来说,父母老师的权威性不言而喻,能够在师长面前勇于表达自我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气、更抗压、更能经受挑战。

4.更有创造力,不做复制品。多听话便少用脑,相反,不听话的孩子往往更喜欢动脑子,因此更具备创新能力。

5.更会表达,不做闷罐子。有些家长抱怨孩子顶起嘴来“歪理一套一套的”,其实这些“歪理”正是孩子在努力表达自己的思想、阐明自己的理由。用语言与外界世界多次沟通、反馈后,他们往往能语出惊人。

公主和王子式的童话故事好还是不好?


最近对王子公主类的童话很反感,给文文讲故事都会特意的避免,不得已讲到,都会匆匆带过,

公主除了美丽和善良,还有什么。凭什么靠这个就一定要想当然的追求的到幸福。

王子爱上公主无一例外的全是因为她的美丽,善良丑陋的公主有人爱吗。。。如此肤浅的王子,和弱质的公主

注定了童话只敢以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结尾,没有一个童话故事胆敢写王子和公主的婚后。

骗子骗子骗子。。。。

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心地不在纯洁了吗,还是已经蒙尘了。。

灰姑娘也好,白雪公主也好,公主都像是个牵线的娃娃,没有灵魂,除了顺从和软绵绵的依赖,

心灵是空的,向往的只是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

她们的那种纯洁善良,其实是无力的残忍,并给自己的无力挂在道德的顶尖,扯着周围的人一起往下落。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分不清楚善恶,只是一种伪善和无能。

很小的时候,我也很喜欢看安徒生童话,尤其喜欢看格林童话,喜欢王子和公主的生活。

哪个女孩不是在王子公主的神话里长大,不憧憬白马和王子的浪漫。

有谁肯把童话留给童年,不带着它长大。也只有长大了才不情不愿的承认,童话就是童话。

因为王子和公主有一天醒来发现,从此的幸福生活,变成一天又一天的重复。

幸福被坐在了屁股底下,只有别人看的到。

王子和公主梦醒时分,原来幸福经不起重复。

是的,幸福经不住一再的重复,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那是简单版的童话。

现实生活是需要耕耘的,现实生活是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换言之,不可能不劳而获。

一味的期待,一味的依赖,一味的总想占上风,永远要对方低头,收到的只能是一片荒芜。

现在总是回想起明月老师的这句话,

“知道孩子是在自己的羽翼呵护下生活,会有一种心痛的幸福。”

每次夸奖完她漂亮的时候,都会很后悔。

我讨厌童话。。。。

详细请查看论坛原帖

必读:家有熊孩子,经常不听话,“打”还是“不打”?


孩子小时候,都有淘气的时候,都有一段时间“人嫌狗不待见”,让爸爸妈妈为此头疼不已。在西方文化中,儿童是平等的,孩子可以将爷爷奶奶告上法庭。在我国,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很严重,将孩子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哪里敢舍得打孩子?没有孩子打妈妈就不错了。

案例:

儿子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竟开始抓母亲头发。母亲央求道“快放手,好痛。”一个20来岁的女孩前来解围,但被男孩的一声“你滚”喝退。男孩更加张狂,开始伸手掐住母亲的喉咙。母亲憋得满脸通红,有气无力,最终只好向儿子屈服……

其实小孩心里都有数,他们有时候也很乖巧,也会讨巧卖乖,给爸爸妈妈带来欢乐的同时,也会享受到爸妈给予的“骄纵宠爱”。于是,大多数孩子必然会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爸妈打孩子,其实也是打在儿身,痛在我心,颇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在东方家庭教育里,孩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之下出孝子,你不打他,他不知道你提倡什么、严禁什么。有时候,适当的“动武”,还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你苦口婆心说一百遍,孩子还是不听要强。

那么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该打,打得时候要注意什么,这是一门学问。

什么时候该打?

1、制止危险行为

孩子天生好奇,喜欢到处摸摸,到处尝尝,或者喜欢到一些危险场所。然而,由于孩子年龄太小,意识不到这些行为的严重性,或者自制力差,理解了却管不住自己。比如: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一个人偷偷溜到马路上玩,搬弄暖水瓶、玩火等等。这个时候,一时的心慈手软,不能有效制止这些行为,很可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因此,家长要记住一句话:宁要孩子痛一时,不要亲人悔一生。

2、不好的习惯、心理倾向

当孩子小时候的某些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长大后可能会发展成违法行为时,要力行制止。比如:偷东西去买自己喜欢买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欺负弱小,并以此为乐等等。

3、自私自我,性格乖张

过于自私,不懂分享,不懂关心人,自我为中心,性格乖张,做事一意孤行,从不为别人考虑,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长此以往,学校与同学难相处,长大后难适应社会。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从小被宠坏了的孩子身上,爸爸妈妈要及时帮他们纠正。

4、屡教不改,故意犯错

有些孩子,在爸妈和老师的多次提醒后,照样我行我素,故意犯错,犯规之后还丝毫不认错,下次还是继续犯错。这种情况,可以“动武”制止,让他意识到什么是雷区,不可再犯。

什么情况下不能打?

1、3岁以下不要打,6岁以后要少打,12岁以后不能打

孩子在1~3岁的时候,活动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这一阶段体罚孩子,是没有意义的,并且还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6岁以后,多数孩子已经进入学校了,独立自主意识有了较好的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这个时候体罚,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并留下阴影。等到12岁之后,孩子在肢体运动、认知、道德感等方面日渐完善,应形成完整统一的自我,这个时候体罚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效应和报复心理,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印象。

2、随错随罚,道理陈明

家长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以后再遇见这些事时,就会联想到犯错的不愉快后果体验,就会警醒自己不去触碰挨打“雷区”;每次体罚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讲明道理,说明危害,对他进行正确引导。不能只给孩子留下挨打的“痛”,更要在这个基础上给孩子留下为什么受“痛”的原因。

3、外人面前,尊重孩子

孩子虽小,脸皮也薄,不能让他在小伙伴面前丢“面子”,他长大后会很感激你的。尤其是自尊心强的孩子,更不能在外人面前进行不留情面的体罚。

4、有时有度,不要滥用

不要滥用体罚,孩子一旦习以为常,就没有第一次使用体罚的教育效果了。就像农田的灭草剂,滥用的话,杂草会产生抗体或者突变,变得百毒不侵。同样,滥用体罚,孩子“久经沙场”后,自然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这样就会与我们打孩子的教育初衷相违。另外,打孩子的时候,切忌不要打头部或脸部,也不要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屁股就行了,是为了教育而打孩子,而不是走向极端虐待孩子。

相关推荐

  •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那天我因为有事要先从婆家回来,**则和老猫次日再回,要走的时候,两三个人过来向我出主意:“叫人把**抱开,你偷偷走……”结果我非常不领情地说:“不,我要和他告别后再走。”对方非常...
    2020-12-03 阅读全文
  • 孩子过于听话是好事吗? 孩子上了小学,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事父母不正确的的口语,就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导致孩子顶嘴。其实,孩子顶嘴并不是一件坏事,做父母只要善于引导孩子,并没有什么大碍,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创造性,下面就...
    2021-11-17 阅读全文
  • 太听话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不听话的才会更有出息! 中国人一直崇尚“好孩子”。在中国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无非是“成绩好”、“乖”、“听话”,孩子不必有太多自己的主意,听家长的话就行了;相反,调皮捣蛋,凡事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孩子,却不一定能受到老师和家...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公主和王子式的童话故事好还是不好? 最近对王子公主类的童话很反感,给文文讲故事都会特意的避免,不得已讲到,都会匆匆带过, 公主除了美丽和善良,还有什么。凭什么靠这个就一定要想当然的追求的到幸福。 王子爱上公主无一例外的全是因为她的美丽,...
    2021-09-27 阅读全文
  • 必读:家有熊孩子,经常不听话,“打”还是“不打”? 孩子小时候,都有淘气的时候,都有一段时间“人嫌狗不待见”,让爸爸妈妈为此头疼不已。在西方文化中,儿童是平等的,孩子可以将爷爷奶奶告上法庭。在我国,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很严重,将孩子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
    2020-07-08 阅读全文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那天我因为有事要先从婆家回来,**则和老猫次日再回,要走的时候,两三个人过来向我出主意:“叫人把**抱开,你偷偷走……”结果我非常不领情地说:“不,我要和他告别后再走。”对方非常...

2020-12-03 阅读全文

孩子上了小学,开始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事父母不正确的的口语,就会让孩子产生反感,导致孩子顶嘴。其实,孩子顶嘴并不是一件坏事,做父母只要善于引导孩子,并没有什么大碍,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思维创造性,下面就...

2021-11-17 阅读全文

中国人一直崇尚“好孩子”。在中国人眼中,好孩子的标准无非是“成绩好”、“乖”、“听话”,孩子不必有太多自己的主意,听家长的话就行了;相反,调皮捣蛋,凡事有自己的主意和想法的孩子,却不一定能受到老师和家...

2020-09-30 阅读全文

最近对王子公主类的童话很反感,给文文讲故事都会特意的避免,不得已讲到,都会匆匆带过, 公主除了美丽和善良,还有什么。凭什么靠这个就一定要想当然的追求的到幸福。 王子爱上公主无一例外的全是因为她的美丽,...

2021-09-27 阅读全文

孩子小时候,都有淘气的时候,都有一段时间“人嫌狗不待见”,让爸爸妈妈为此头疼不已。在西方文化中,儿童是平等的,孩子可以将爷爷奶奶告上法庭。在我国,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很严重,将孩子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

2020-07-0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