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瓶宝宝戴帽子》及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0-11-12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说课稿

活动目标:

1、根据瓶口特征,尝试用拧、按、扣、塞给瓶子盖上盖子

2、了解瓶盖的作用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瓶子及瓶盖

活动过程:

1、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厨师小猴,厨师小猴遇到麻烦了,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他。厨师小猴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瓶盖混在一起了,让我们帮他找到合适的盖子盖上吧。

2、出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瓶子及瓶盖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大家想不想看一下呢?引出瓶子和瓶盖让小朋友认识一下并仔细观察这些瓶子和瓶盖的形状、大小的不同。

3、师:这些瓶子宝宝找不着它的盖子朋友了请小朋友先仔细观察瓶口和瓶盖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罗纹并比较瓶口的大小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盖子。

4、老师动手示范盖盖子的几种方法并让幼儿了解按、扣、拧、塞这4种盖盖子的方法并让幼儿分组动手实验尝试瓶子是用什么方法盖上的,并知道不同瓶子有不同的盖法。

5、让幼儿了解瓶盖的作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使用的是随处可见的饮料瓶,加上游戏使活动生动而有趣。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而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加注重与每位幼儿的互动,这样活动才会更丰富而有趣,他们也会更乐于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

幼儿百科:瓶盖是密封瓶子用的,根据不同的功用,有不同形状、不同操作方法的瓶盖。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蚕宝宝》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联系好活动地点,水果一蓝,小背篓人手一只,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

一、到乡下奶奶家作客(激发积极性)乡下的奶奶请我们去作客,去看看她养的蚕宝宝。

二、瞧,蚕宝宝(自由观察,相互交流,初步了解蚕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

1.你好,蚕宝宝。(热情招呼,初步建立感情)

2.自由观察、交谈。

(1)教师在参与观察中获取指导信息,向幼儿提供观察建议,使幼儿的观察更细致。

(2)倾听幼儿之间的交谈,适时引导幼儿对蚕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重点观察和思考。

3.师幼互动

(1)问:你认识蚕宝宝了吗?(关于蚕的外形特征等)重点:蚕的体形及特点,蚕的呼吸方式(了解气孔),蚕的食物及排泄物等。

幼儿随意发言,教师捕捉与重点内容有关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引导(如:▲找找蚕的鼻子?▲没有鼻子怎么呼吸呢?▲告诉你一个蚕的小秘密吧:蚕没有鼻子,但它可以用身上的小黑点——气孔来呼吸。▲找找气孔。)。

教师小结。

(2)问:为什么叫它们蚕宝宝呢?(关于如何理解称呼蚕为蚕宝宝)问:它的名字是蚕,可是我们都叫它蚕宝宝,你认为是为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肯定每个不同的答案(如:可爱、长得小、软软的等)。

(3)问: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关于蚕的生活习性等)有可能提的问题:蚕匾,蚕网及其作用,蚕的生长等。

教师鼓励幼儿提问,引导幼儿用较合理的语言来组织问题。

三、蚕宝宝的午餐(采摘桑叶,尝试喂蚕)

1.采桑叶

(1)师:蚕宝宝肚子饿了,要吃饭了,它们的饭是什么呢?

(2)组织幼儿至附近的桑树地。

(3)幼儿尝试采摘桑叶。教师提醒幼儿从叶柄处采摘。

2.喂蚕宝宝。

(1)请奶奶介绍铺桑叶的基本方法。

(2)幼儿自由给蚕宝宝喂桑叶。

(4)观察蚕宝宝吃桑叶。

四、奶奶的礼物(激发再次探索的欲望)

1.问:再过几天,蚕宝宝会有什么变化?

(1)幼儿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蚕宝宝会越长越大还是会有其他变化呢?奶奶会送几条蚕宝宝给我们饲养,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2.将奶奶的礼物——蚕宝宝带回幼儿园。

3.将蚕饲养在自然角,进行观察记录直至剥茧成棉。

课后反思:

我班从4月中旬开始养蚕宝宝了,到现在蚕宝宝已经生长进入产卵阶段。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参与观察、饲养,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今天的活动中,我首先和小朋友一起边谈话边看PPT图片,回忆蚕宝宝的一生。在看图片时,同时丰富了很多关于蚕宝宝的知识,如:“蚁蚕”、“蚕蛹”、“休眠”、“蚕龄”、“昆虫”等。有了图片的帮助,幼儿能够理解起来也较为容易。

在此基础上,幼儿给蚕宝宝的一生排序。给他们蚕宝宝的各生长阶段的图片和照片,幼儿将它们按照顺序排序,5组幼儿排出5中形式,有长条形的,有圆形的,一组幼儿合作完成,很快都顺利完成了,其中有两组稍微有些错误,其他组完全正确。从排序表上可以清晰地看出:蚕蛾产下的卵→孵蚕→变蛹→化蛾,又将完成新一代的循环,这就是蚕的生活史。

最后的下棋,幼儿最喜欢了。通过观察,幼儿很快理解格子上所画标记的含义:前进2步、后退2步、停止一次、回到起点。其中,幼儿又一次丰富了养蚕知识,如:蚕宝宝不喝水、不晒太阳等。幼儿分成男孩、女孩组,各派代表参与走棋、甩骰子,几个回合下来女孩组胜利,她们欢呼雀跃,男孩失利,他们很不甘心。

幼儿对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出示了空白的棋盘,请他们下次自己来画标记,设计规则,活动结束。

整个活动幼儿都能保持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地参与,特别是排序和下棋,幼儿更是兴奋,最大限度调动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幼儿在看看说说、排排玩玩中,丰富巩固了幼儿对蚕宝宝的知识,培养了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心,激发了幼儿对棋类游戏的兴趣。

幼儿百科:家蚕是因为它用丝织茧。茧是由一根300-900米长的丝织成的。现如今我国茧丝绸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可以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大国。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土里的蒜头宝宝》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闻、剥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教幼儿学会种大蒜的劳动技能,激发对大蒜种植的兴趣。

3、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蒜的作用并乐意吃大蒜。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

2、课件PPT。

3、幼儿具备一定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1、上次,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在种植园里做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们还记得么?(拔大蒜)

2、谁知道大蒜是怎么来的?(幼儿猜想)

3、(出示大蒜生长图)原来,大蒜是大蒜头发芽长出来的。

4、你们知道大蒜头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吗?(土里)

5、播放课件,蒜头宝宝从土里蹦出来了,现在,它要蹦到小朋友的篓子里去了!

二、认识大蒜头,鼓励幼儿自主观察、大胆探索。

1、玩一玩,你的蒜头宝宝是什么样的?

2、剥一剥,你发现了蒜头宝宝的什么秘密?

3、闻一闻,蒜头宝宝有什么样的味道?

4、咬一咬,蒜头宝宝的味道你觉得怎么样?

5、小结,重点突出蒜头表面有皮、里面是蒜瓣,能吃的、蒜瓣有水分、形状一头尖,一头平等特点。

三、个别探索,激发幼儿种植大蒜头的兴趣。

1、出示花盆,谁会种大蒜头。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3、评一评,对不对,师讲解种植步骤。

四、鼓励幼儿继续讨论,思考大蒜头作用。

1、人们都很喜欢大蒜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对人有好处)

2、讨论说说,大蒜头的好处有哪些?

3、出示课件,教师补充说明蒜头的其他好处。

4、小结:蒜头真是宝,我们要爱吃大蒜,做不挑食的好宝宝。

教学反思

《土里的蒜头宝宝》这一活动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贴近幼儿生活。活动能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顺应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毫不吝啬地给予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将“认识大蒜”的静态知识还原为动态的过程,将“种大蒜”这样的间接经验还原为直接经验,将理性的概念还原为感性的行动,让幼儿在真实的情景脉络中多感官的学习,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

幼儿百科:大蒜鳞茎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低聚糖和多糖类、另外还有脂肪、矿物质等。大蒜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如防治心血管疾病、抗肿瘤及抗病原微生物等,长期食用可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瓶子宝宝找帽子》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现瓶口和盖子大小的不同。

2.能根据瓶口和盖子的大小、颜色进行配对。

3.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瓶子,幼儿观看,鼓励幼儿和瓶子宝宝打招呼。

2.提问:冬天到了,天气变冷了,我们头上会戴什么呀?(帽子)那瓶子宝宝也需要什么呀?(幼儿讨论回答:帽子)

3.师:那今天我们一起来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吧!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口、盖子大小的不对,尝试进行匹配。

1.教师出示瓶口大小不同的瓶子,大大小小的瓶盖若干,组织幼儿观看。

2.提问:这些瓶子、瓶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组织幼儿自由回答。

4.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些瓶子宝宝的瓶口大小不一样,瓶盖宝宝的大小不一样,那你们能帮它们来配配对吗?

5.教师示范操作,帮助一个瓶子宝宝找帽子,并进行要点的讲解,幼儿倾听。(根据大小进行挑选。)

6.组织个别幼儿上前进行匹配操作,教师指导帮助。

三、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幼儿巩固掌握大小对应匹配的技能。

1.师:你们想不想玩“瓶子宝宝找帽子”的游戏呀?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大大小小的瓶子和盖子,请你们帮它们都来配配对吧!

2.教师分组发材料,组织幼儿动手操作,帮助瓶盖进行大小匹配,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3.讲评幼儿操作结果。(检查是否有幼儿没有盖好盖子的。)

四、组织幼儿同时根据颜色、大小进行匹配,进一步加深游戏的难度。

1.师:刚刚我们根据瓶子和盖子的大小进行了配配对的游戏,那接下来游戏要变得更难了,你们想挑战吗?

2.教师介绍新游戏的玩法,幼儿倾听。(要求幼儿除了根据瓶盖的大小配对,还要根据颜色来配配对。)

3.组织幼儿自由动手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

4.组织幼儿互相进行检查,纠正。

5.总结:你们帮助瓶子宝宝找到了帽子,真棒,还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橘子宝宝》及教学反思


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橘子宝宝》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念儿歌《橘子宝宝》,初步了解橘子宝宝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科学《橘子宝宝》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橘子宝宝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

2、学念儿歌《橘子宝宝》。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了解橘子宝宝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

进一步感知橘子宝宝的同时能在同伴面前大胆的讲述橘子的各种特征

活动准备:

橘子、苹果、梨、香蕉若干,盒子1个。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你们来猜个谜语,你们可要开动脑筋想好哦,小耳朵要听好了。师说出谜面(外面杏黄衣,姐妹抱一起,打开仔细看,都是一瓣瓣),猜一种水果,请幼儿猜谜底。

二、摸一摸,看一看

师出示一个盒子说: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神秘的礼物,放在这个盒子里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

1、教师事先将苹果、橘子、梨、香蕉放入大箱子中,请每位幼儿上都来摸一摸,找一找。并请幼儿说说摸到了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师说:盒子里到底是谁我们现在把它请出来好吗?并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橘子

2、师:老师摸到了一个句子,你们看看橘子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橘子长得圆圆的,黄色的皮)

3、师:你们喜欢橘子吗?请你们来摸一摸,闻一闻,(拿着橘子到小朋友的面前请他们摸一摸,闻一闻)师:橘子摸上去是什么感觉的?闻起来是什么气味的呢?

4、师:你们是怎样吃橘子的?它里面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体验剥橘子的快乐

1、教师示范一边剥橘子,一边念儿歌,打开之后请幼儿观察橘子肉的排列特征。

2、幼儿尝试剥橘子。师:请你数一数橘子肉有多少片?它长得像什么?

3、学习儿歌,鼓励幼儿在念儿歌的同时并作出剥橘子的相应动作。

4、师小结:橘子是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一种水果,它长得圆圆的,有大的也有小的,黄色的果皮膜上去感觉有点粗糙,不过它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大家平常可以多吃点。

四、品尝橘子

师:小朋友都看到了橘子长得圆圆的,穿着黄色的外衣,橘子宝宝排排坐着非常的好看,可是不知道吃起来味道是什么样的?你们想不想尝一口?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把橘子放到小鹏友的嘴巴里,让幼儿品尝橘子的味道,体验与同伴分享食物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围绕主题《秋天的水果》,选取橘子这个农村自然物开展了这次小班科学活动。活动中能够使幼儿对生活中最常见的橘子有进一步认识,对橘子的内外特征有了较深的感知和了解。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猜一猜、做一做、尝一尝等活动方式不仅锻炼了幼儿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完整和规范,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大胆表达的欲望,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幼儿百科:橘子中的维生素A还能够增强人体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和治疗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过量,吃太多会患有胡萝卜素血症,皮肤呈深黄色,如同黄疸一般。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变黄,只要停吃一段时间,就能让肤色渐渐恢复正常。

相关推荐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蚕宝宝》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通...
    2020-11-11 阅读全文
  •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土里的蒜头宝宝》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闻、剥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教幼儿学会种大蒜的劳动技能,激发对大蒜种植的兴趣。 3、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
    2020-11-0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瓶子宝宝找帽子》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现瓶口和盖子大小的不同。 2.能根据瓶口和盖子的大小、颜色进行配对。 3.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
    2021-06-17 阅读全文
  • 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橘子宝宝》及教学反思 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橘子宝宝》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念儿歌《橘子宝宝》,初步了解橘子宝宝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上学...
    2021-04-14 阅读全文
  • 中班科学教案《蛋宝宝浮起来了》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4、发展幼儿的观察...
    2020-11-12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在与蚕宝宝的零距离接触中,感受其可爱之美。 2.在师幼互动的轻松氛围中,建构起关于蚕的外形、习性的粗浅知识。 3.愿意接受新事物,对新事物有探究的欲望。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通...

2020-11-1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闻、剥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教幼儿学会种大蒜的劳动技能,激发对大蒜种植的兴趣。 3、通过认识大蒜、种植大蒜,使幼儿充分感受大...

2020-11-09 阅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能够仔细观察、发现瓶口和盖子大小的不同。 2.能根据瓶口和盖子的大小、颜色进行配对。 3.积极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

2021-06-17 阅读全文

小班上学期科学教案《橘子宝宝》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念儿歌《橘子宝宝》,初步了解橘子宝宝的颜色、味道、形状等特征,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上学...

2021-04-14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鹌鹑蛋在盐水中能浮起来。 2、学习用猜测、实验、观察、比较的方法进行验证,进一步感知鹌鹑蛋在清水和盐水中的不同。 3、知道要真实地记录自己看见的东西。 4、发展幼儿的观察...

2020-11-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