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哪个装得多》

发布时间:2021-10-07 大班科学教案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装的米不一样多。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纸两张;

2.每张桌子米一筐;

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 、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支笔、一根直尺。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示范用其中一张卡纸变成一个圆筒,交代幼儿往这个圆筒里装米,要几杯才能装满,请幼儿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儿做圆筒时,要沿着黑线粘贴。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几杯米才把圆筒装满,并集中统计。

3.教师提问: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张做成的圆筒里量米,为什么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呢?请幼儿来示范刚才是怎样量米的。

4.教师小结原因:因为小朋友量米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做成的圆筒里量米,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1467.com.cn 大学生范文网)

学习同一个标准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装满米,然后把直尺竖起来沿着杯沿轻轻刮一下,接着轻轻把米倒入圆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师把另一张纸变成一个方筒,请幼儿猜一猜哪个容器装的米多,并集中记录。

2.用老师教的方法量米,看圆筒能装多少米,进行记录。,!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然后请幼儿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着黑线粘贴,做好后用同样的方法量米,将结果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操作结果。(错误的幼儿到区角继续尝试)

4.得出结论:用同样大的纸,做成圆筒比方筒装的米多。

(四)活动延伸:寻找生活中哪些装东西的容器是做成圆筒状的。(因为做成圆筒状装的东西多)

教学反思:

1、 把这些材料放在区角里,让幼儿有机会练习。

2、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数数,比较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大班科学活动哪个装得多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哪个装得多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装的米不一样多。

3.能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师用记录纸两张;

2.每张桌子米一筐;

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 、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支笔、一根直尺。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示范用其中一张卡纸变成一个圆筒,交代幼儿往这个圆筒里装米,要几杯才能装满,请幼儿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儿做圆筒时,要沿着黑线粘贴。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几杯米才把圆筒装满,并集中统计。

3.教师提问: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张做成的圆筒里量米,为什么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呢?请幼儿来示范刚才是怎样量米的。

4.教师小结原因:因为小朋友量米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做成的圆筒里量米,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

学习同一个标准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装满米,然后把直尺竖起来沿着杯沿轻轻刮一下,接着轻轻把米倒入圆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师把另一张纸变成一个方筒,请幼儿猜一猜哪个容器装的米多,并集中记录。

2.用老师教的方法量米,看圆筒能装多少米,进行记录。然后请幼儿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着黑线粘贴,做好后用同样的方法量米,将结果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操作结果。(错误的幼儿到区角继续尝试)

4.得出结论:用同样大的纸,做成圆筒比方筒装的米多。

(四)活动延伸:寻找生活中哪些装东西的容器是做成圆筒状的。(因为做成圆筒状装的东西多)

教学反思:

1、 把这些材料放在区角里,让幼儿有机会练习。

2、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数数,比较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

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路线》:大班科学活动路线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内容,发现物体在空中会自由下落;不同物体、重量不同下落的路线不同;同一物体大小、形状不同,下落的路线也不同。能用直线和曲线来记录重的和轻的物体下落时的路线。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路线教案吧。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灯》:大班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灯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灯,了解它们的用途,知道日常生活离不开它。了解灯的发展史,扩大认识范围,激发幼儿对各种灯的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大班优秀科学各种各样的灯教案吧。

《大班科学探索活动:蚂蚁》:大班科学活动蚂蚁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学习计划捉蚂蚁的行动,明确活动的观察任务。对捉到的蚂蚁能够仔细观察,并能将蚂蚁的身体构造与功能进行表述和描绘。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探索活动蚂蚁教案吧。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迷彩的伪装》


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伪装的含义。

2、能大胆设想并综合运用多种材料伪装自己和他人。

准备:

1、录像带;不同颜色的衣服;油性化妆颜料;毛笔;不同颜色的染料;不同颜色的纸;国旗一面;磁带(我是一个兵)。

2、有小山坡的绿地。

过程:

1、欣赏录像。

教:今天,我带来一部很吸引人的录像,我们一同来欣赏吧。

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谁?“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他们在干什么?

(解放军,在作战。)

他们的服饰是什么样的?

(迷彩的)

叔叔们在作战的过程中为什么要穿这样的衣服带这样的帽子呢?

(这样不易被人发现)

小结:这种将自己隐藏起来的方法我们称为——伪装。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小动物也运用了

这种方法躲过了敌人的追杀。你们知道有谁运用了这种伪装的方法吗?

(变色龙会随周围的颜色而改变自己的颜色;蛇会将自己的身体颜色随着季节的变化改变自己的颜色;美丽的蝴蝶躲在花丛中让我们也很难辨????)

2、探索活动。

师:一会儿,我们要到户为完成一个很艰巨的任务——穿越敌人的封锁线,为了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穿越中不被敌人发现,我们须做好哪些准备?

(户外)

在这,我为你们提供了这么多材料,如何将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做成伪装自己的材料呢?请你们自己想办法吧!

(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让幼儿尝试给自己或他人伪装。

(2)幼儿选择服饰、染料、油彩进行伪装化妆,教师观察、引导。

3、穿越封锁线。

师:现在的我们一切准备就绪,

看,在那边的山头上我们的国旗正随风飘扬,在穿越敌人的封锁线的途中,千万要小心,不要被敌人发现,战士们我们在国旗下会面。

(1)放音乐幼儿穿越封锁线,教师担当“敌人”。

(2)教师讲伪装不好的幼儿安置在身旁。

(3)幼儿欢呼。

4、小结。

师生围坐草坪上,一同随音乐,作舒展运动。

(同时)提问:为什么在穿越封锁线中,某某小朋友被“敌人”发现了呢?

幼儿讨论。

5、整理现场。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们很有兴趣,我也充分给了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自主的探索、去创造,使幼儿的探索事物的兴趣增强,尝试观察事物的方法在创新,他们的想象和创造在丰富。在操作时,通过自由组合,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力量和成功的快乐,幼儿玩得不亦悦乎而且意犹未尽。 纵观整个活动,让我深深感悟到:教师要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只有抓住幼儿兴趣点,才能让幼儿把更多的热情投注到学习中。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探索事物的简单方法和细致观察的能力,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2、难点:通过科学小实验,让幼儿总结出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活动准备:

蜡烛、每桌一盆清水、;每人一份操作材料:气球、玻璃杯、塑料袋、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你能用眼睛看到吗?用手能摸着吗?闻一闻空气是什么味?

2.出示一个吹好气的气球。

师问:这是什么?里面有什么?你能看到吗?是什么颜色的?揭示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尝试活动:寻找空气、感受空气1.幼儿每人拿一塑料袋在活动室任何地方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尝试活动:找一找哪里还有空气?

1.教师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然后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接着将水杯稍稍倾斜,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2.请幼儿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将水杯稍稍倾斜,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讨论:水为什么进不了杯子?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水杯倾斜以后水进去了吗?

四、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说一说我们的肚子里有空气吗?指导幼儿做实验:把吸管放到水杯或水盆里,用嘴吹吸管,看看会发生什么?

2.播放课件:被污染的空气图片我们的空气就是被这些东西给污染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地球上的人、动物还有许多的植物如果都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气,会造成什么危害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小实验:(1)闭住嘴巴一手捏鼻子。(2)蜡烛会熄灭吗?

五、小结。

我们从现在起就要保护我们的空气,花草树木是净化空气的能手,小朋友们以后要做到不摘花、不摇树、不踩踏小草、不乱扔垃圾,还要提醒爸爸、爷爷少吸烟。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的时候,我首先提出问题:我们周围哪里有空气?学生就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汇报。通过汇报我导入了课题。

然后就是学生的材料进行扑捉,感受,寻找我们周围的空气。在学生进行活动之前,我首先提问:利用我们的材料,怎样去寻找我们的周围的空气呢?学生相处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这一点还是比较的好。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需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较为完好的倾听的习惯,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了。之后,我指导学生利用他们的方法进行找空气的活动。在活动之前,学生说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个程序一定要有。找的的过程还是比较的顺利。

在接下来的环节,我指导学生用我们的感觉器官和我们刚才的寻找的发现,进行看一看,尝一尝,问一问等等活动,从而发现空气的性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让学生进行摸一摸的活动,如果让他们进行摸一摸,还会发现空气具有流动性。

然后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探究活动。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然后我介绍说我将纸塞在瓶子底部,塞紧一些以防其掉下来。然后将杯子竖直倒放到水盆的里。然后,再将杯子竖直提起来。你看看会发现什么?

学生就去做。在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杯子的底部的纸还是干的。然后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是干的呢?

这样就学生就会知道里面有空气的原因,空气占据着这个空间。

在探究空气有重量的时候,利用杆杆和气球进行探究。但是我发现效果还是不是很明显。我想在实验的改造上需要进行思考。

幼儿百科:空气(Air,kōngqì),我们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它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

不知道本文“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及教学反思”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从哪里来》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一天,当幼儿园的陈老师挺着大肚子路过大一班教室门口时,许多小朋友围过来好奇的看着她的肚子,这时一个小朋友问道:“老师,你肚子里是不是有个小宝宝,小宝宝从哪里生出来的呀?”其它小朋友听到后立刻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知道,是从胳肢窝里掉出来的,”“不对,不对,是从肚脐眼里生出来的”,“我妈妈说,我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

大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已有了初步的性意识,但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于是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教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让幼儿进一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意识。

2、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幼儿初步了解胎儿的形成和出生过程。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⑴男孩、女孩的图片及生活用品图片若干

⑵多媒体课件:胎儿的形成过程

2、环境创设准备:教室内张贴胎儿成长过程的图片

3、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收集整理相关的图片、资料。

四、活动实录

(一)引导观察——认识自我

1、出示男孩、女孩及生活用品的`图片,幼儿分小组操作,比比哪一组分的又对又快。

2、幼儿分小组讨论:“男孩女孩有什么不同?”

幼儿A:女孩关上扎了辫子,男孩头发是短短的。

幼儿B:男孩有小鸡鸡,女孩没有。

幼儿C:男孩力气大,女孩力气小。

幼儿D:女孩夏天可以穿裙子,女孩不可以。

幼儿E:女孩会生小孩,男孩不会。

教师小结:男孩女孩他们的生理结构、穿着打扮、性格爱好都有很多不同。

(二)看、摸、听、说——充分感知

1、师:刚才小朋友说到女孩长大后会生小孩,那你们知道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是怎样长大又是怎样出生的吗?杨老师的肚子里有个小宝宝,请小朋友去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杨老师的肚子。

幼儿A:我摸到杨老师的肚子是硬硬的。

幼儿B:我看到杨老师的肚子是圆圆的,像个大皮球。

幼儿C:我摸到杨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好像动了一下。

幼儿D:我听到杨老师肚子里有咕咕叫的声音。

2、请杨老师说说怀孕后自己的感受。

杨老师:怀小宝宝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刚开始吃什么就吐什么,小宝宝开始就像米粒一样大,他要在我的肚子里呆10个月才会出来。现在陈老师肚子里的小宝宝已经有8个多月了,他有时会踢我的肚子,还会和我一起做游戏,肚子大很有方便,蹲都蹲不下去,脚也肿了。你们的妈妈怀你们的时候,也很辛苦,所以你们要爱自己的妈妈。

(三)探索秘密——了解胎儿形成的过程。

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我从哪里来》:爸爸妈妈结婚了,爸爸身体里的一个细胞叫精子,有一天它游啊游,碰到了妈妈身体里的一个细胞叫卵子,这两个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住在妈妈身体里一个叫子宫的房子里,慢慢的一天一天的长大,长到10个月后,就从妈妈身体的一个通道里出来。

五、延伸活动:

1、在活动区投放小沙袋,绑在幼儿身上,让幼儿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2、在图书角投放相关的书籍。

3、 请家长收集幼儿从小到大的照片及生活用品,开展相关主题活动“我长大了”。

教学反思:

1、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提出的性问题。

专家指出:既然人的性的发育开始很早,即使不满周岁的孩子在性问题上也不是中性体,所以性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真实正确的表述性知识。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作为教师应该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幼儿提出的性问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文章.出自教.案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本园有怀孕教师的契机,利用图片、课件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启蒙知识。本次教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所以在活动中,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

2、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充满了好奇心,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向幼儿介绍小生命的形成、成长和分娩的过程,我采用了图片和课件的形式,让幼儿直观的了解生命的形成过程。为了让幼儿体验当妈妈的辛苦,在活动延伸中,教师在区角提供了小沙袋让幼儿绑在身上,让他们通过半天的活动,体会当妈妈的辛苦。

3、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处处皆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我利用孩子们关注马老师怀孕的现象,及时的对他们进行了基本的性教育,避免了幼儿对其错误的认识,使孩子们对生命的形成过程有一个科学的认识。

4、充分利用环境的教育资源,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本次活动中,我充分利用教师怀孕这个机会,丰富和拓展了幼儿的学习经验。

相关推荐

  • 大班科学活动哪个装得多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哪个装得多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
    2021-08-25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迷彩的伪装》 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伪装的含义。 2、能大胆设想并综合运用多种材料伪装自己和他人。 准备: 1、录像带;不同颜色的衣服;油性化妆颜料;毛笔;不同颜色的染料;不同颜色的纸;国旗一面;磁带(我是...
    2021-10-12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我从哪里来》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一天,当幼儿园的陈老师挺着大肚子路过大一班教室门口时,许多小朋友围过来好奇的看着她的肚子,这时一个小朋友问道:“老师,你肚子里是不...
    2021-10-04 阅读全文
  •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及教学反思 下面是“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
    2020-08-03 阅读全文
  •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多变的天气》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发现天气是经常变化的,初步了解变化的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2、培养幼儿关注天气,探索自然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已做好的气象记录。 活动过程: 一、讨论气温...
    2021-09-03 阅读全文

这是大班科学活动哪个装得多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大班科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

2021-08-25 阅读全文

目标: 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伪装的含义。 2、能大胆设想并综合运用多种材料伪装自己和他人。 准备: 1、录像带;不同颜色的衣服;油性化妆颜料;毛笔;不同颜色的染料;不同颜色的纸;国旗一面;磁带(我是...

2021-10-12 阅读全文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好奇心强,喜欢对新鲜、感兴趣的事物询问、探索。一天,当幼儿园的陈老师挺着大肚子路过大一班教室门口时,许多小朋友围过来好奇的看着她的肚子,这时一个小朋友问道:“老师,你肚子里是不...

2021-10-04 阅读全文

下面是“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及教学反思”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让幼儿感知空气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2.培养幼儿学习...

2020-08-03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发现天气是经常变化的,初步了解变化的天气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2、培养幼儿关注天气,探索自然变化的兴趣。 活动准备: 已做好的气象记录。 活动过程: 一、讨论气温...

2021-09-03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