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如何淡化孩子的恋母情结?

发布时间:2021-10-04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导读:婴儿时期,妈妈的怀抱、爱抚等良性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极为有利,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妈妈还如小婴儿一般对待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强化孩子的恋母心理。

强强4岁了还总是离不开妈妈,玩耍、睡觉都要妈妈陪着,妈妈离开一会他就又哭又闹。强强对妈妈的依赖远远超过了与他同龄的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过于恋母的孩子往往是由妈妈的“感情私有”造成的。

有些妈妈希望孩子只爱她一个人、只对她一个人亲热,孩子越依恋她,越高兴,不愿意看到孩子对别人有感情,认为这样会冲淡孩子对自己的感情。妈妈的这种私心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在1岁半至3岁时是敏感性和依赖性最强的时期,如果妈妈过分保护和溺爱孩子,就会人为地造成孩子婴儿化心理期的延长,干预了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婴儿时期,妈妈的怀抱、爱抚等良性刺激对婴儿的身心发育极为有利,但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妈妈还如小婴儿一般对待孩子,就会不知不觉强化孩子的恋母心理。yJS21.cOm

孩子过分地依恋母亲,整日围着妈妈转,生活圈子过于狭窄,对孩子智能发展、合群行为的养成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还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和感情脆弱,不能适应社会。父母应该认识到,孩子是社会的一员,他必须同各种人接触,必须具有社会化的感情,将来才能融入社会中。

妈妈该怎样避免孩子形成“恋母心理”呢?

一、让孩子同其他亲人多接触,培养广泛的亲情。请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阿姨姑姑等亲人来家中作客、小住,也可以让孩子到亲戚家中去生活一段时间,让孩子适当离开妈妈,消除他的依赖性。

二、多为孩子找小伙伴,培养他对同伴的感情。让孩子与小伙伴们互相串门,一起玩耍,使孩子逐渐体会到生活中不仅有母子之情和亲人之爱,还有友情。

三、不要经常对孩子做对待婴儿般的亲昵动作。如过多地亲吻、拥抱、抚摸其身体等。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已慢慢长大了,不需要妈妈像对待婴儿那样对待自己,逐渐淡化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四、从小养成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妈妈搂着睡,否则就不肯入睡。这种孩子往往较瘦弱,胆小,爱哭,缺乏独立性。从小养成独睡习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现象。

五、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尽量让孩子独立地读书、看电视、听故事等,孩子自身的活动多了,就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妈妈一人身上了。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导读:每个孩子发育的速度不一样,特别是在情志方面,有的可能敏感一些,有的可能顿后一些。不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可以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促进他发展心志方面的成长的。不要忽视他的情感。

每个孩子发育的速度不一样,特别是在情志方面,有的可能敏感一些,有的可能顿后一些。不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可以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促进他发展心志方面的成长的。不要忽视他的情感。

如果孩子的感情在家中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尊重,他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在外面与他人交往也就更加容易,今后处理人际关系、结交朋友也就能更加顺利。并且他们在幼儿园或者将来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也会更加活跃,成为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人。

事实上,生活中很容易出现的状况是,父母对这么小的孩子的情感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例如在孩子哭的时候,没有好气地对他说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许哭!”之类的话,这样只会挫伤孩子的感情。孩子需要你帮他定义那些感情,告诉他什么是高兴、什么是愤怒、什么是难受、什么是委屈,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学习分辨这些情感--分辨自己的情绪,也用来分辨和体会别人的感情。

为孩子诠释情感

一个能够懂得解读他人面部或言语表情的孩子,能够与周围的相处得更好。因为他能够捕捉那些情绪的信息,理解别人的情感,体恤他人的心情。

平时,读书或者看画报、报纸的时候,如果有展示人物心情的图片,父母可以模仿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给孩子讲述,比如一边和孩子一起看着《丑小鸭》,一边用关爱的语气讲述:“你看这个小鸭子怎么了?下雪了,它真冷啊!它都哭了!你问问小鸭子,它冷不冷啊?”孩子会承接着你的感情和语气问,你就可以学着小鸭子可怜的声音回应孩子:“我很冷啊!你愿不愿意给我一杯热水喝?抱抱我呢?”用这种夸张和形象的方式,向孩子“表演”“展示”某些情感的外在表现,像哭、疼、伤心、生气、兴奋,让孩子逐渐学习认识和体会他人的感情。

不要在孩子面前只做口头老师

爸爸妈妈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要比语言大得多。它会加深你对孩子的那些教导。而反过来是一样的--甚至更为严重,如果你给孩子的信息是负面的,不仅会使他困惑,对他的负面引导可能作用力更大。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

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为琐事口角;在与老人的相处中不能相互包容,总是发生争执或者发牢骚;在公共场合,例如买东西、乘公共汽车发生矛盾的时候,与他人缺少理解与友善,都会成为孩子学习的负面例子。孩子会觉得这种对待别人的方式是正常的。

及时对他不好的行为给予纠正

当孩子无法控制自己情感的时候,这也必然会影响他的行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做了一些坏事情,并不是他们的故意的,也许就是某些心理或者心情在作祟。比如嫉妒或羡慕、比如委屈或者生气、比如好胜或攀比等等。当你发现他出现粗鲁的行为的时候,一定要立即给他指出来,而且孩子光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要让他自己或者你帮助他解释为什么这样做不好,怎样才是适当的。可以帮孩子回忆某个类似的情景,让他自己能切身感受--“你抢走了冬冬的皮球,他一定会很难过的。还记得上回军军表哥拿走了你的彩笔吗?你是不是哭了一整天!那我们怎样才能让冬冬高兴起来呢?”先和孩子一起解决“认识”问题,再和他一起解决“实际”问题,让他在实践中更深地去体会。

表扬很重要

一个很nice的人,总是难得并招人喜欢的。在孩子向别人表示出善意和关怀时候,不要吝惜表扬。表扬会给人自觉的动力,爱心,在孩子那里也会逐渐从偶然,变成“冲动”,再成为习惯的。

如何缓解孩子的怕生情绪


出生三四个月的孩子,是不认生的。任何一个陌生人去和他玩,他都不会拒绝,可以玩得很高兴。当然,他只要见了妈妈,或是听见了妈妈的声音,他也会转头去找妈妈,而放弃陌生人。

到了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害怕生人了。原来和他玩过的同一位客人,自以为已经是“老朋友”了,一进门就很亲热地去抱起宝宝,还面带笑容地问他:“还认得我吗?”客人没有料到,宝宝先是凝神用眼睛盯住客人,过了一会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看来,宝宝并不记得这位“老朋友”,他的记忆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宝宝开始认生了。

孩子怕生,是6个月左右开始的带规律性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年龄特点。但是,自此以后,有的孩子很怕生,有的孩子则不那么怕生,表现出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孩子怕生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怕生和依恋这两种情绪是同时出现的。6个月左右孩子出现依恋,他就是不肯离开妈妈,或主要照顾他的人。依恋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分离焦虑。在妈妈怀里,孩子就有安全感,离开妈妈,就焦虑不安。因此,当宝宝遇见陌生人时,只要是在妈妈身边,他都不会表现出那么害怕,至少是,他的怕生情绪会比较弱些。如果妈妈和陌生人有说有笑,交往密切,时间久了,宝宝也就认识这位陌生人了。

一岁多的孩子,只要妈妈在他的视线以内,都能和陌生的人一起玩。他和别人玩一会儿,会看看妈妈,只要能看见妈妈,他就放心了。他有时也会跑到妈妈身边,然后又回去和陌生人玩。这个年龄的宝宝,他把妈妈当作“安全基地”。如果有妈妈或其他亲人陪同,他就会减少对陌生人的害怕情绪。以后,他可以渐渐地离开妈妈或亲人。因此,万万不可以突然地把宝宝交给陌生人。教孩子认识陌生人,要在妈妈的陪同下,让他有一个从亲人到陌生人的交往过程。

引起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使宝宝产生恐惧的情绪。因此,当宝宝第一次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比如,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就是因为这种人曾经给他打过针,使他有了“切肤之痛”的体验。

对一岁半以后的宝宝,切忌用陌生人来吓唬他。如在家里父母经常对孩子讲“外面有坏人,会把你抱走”之类的话,也不利于他和陌生人交往。至于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那是三四岁以后的事了。

如何缓解孩子的怕生情绪?


导读:孩子怕生,是6个月左右开始的带规律性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年龄特点。但是,自此以后,有的孩子很怕生,有的孩子则不那么怕生,表现出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孩子怕生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出生三四个月的孩子,是不认生的。任何一个陌生人去和他玩,他都不会拒绝,可以玩得很高兴。当然,他只要见了妈妈,或是听见了妈妈的声音,他也会转头去找妈妈,而放弃陌生人。

到了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害怕生人了。原来和他玩过的同一位客人,自以为已经是“老朋友”了,一进门就很亲热地去抱起宝宝,还面带笑容地问他:“还认得我吗?”客人没有料到,宝宝先是凝神用眼睛盯住客人,过了一会儿,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看来,宝宝并不记得这位“老朋友”,他的记忆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宝宝开始认生了。

孩子怕生,是6个月左右开始的带规律性的现象。也可以说是年龄特点。但是,自此以后,有的孩子很怕生,有的孩子则不那么怕生,表现出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孩子怕生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怕生和依恋这两种情绪是同时出现的。6个月左右孩子出现依恋,他就是不肯离开妈妈,或主要照顾他的人。依恋的另一种表现,就是分离焦虑。在妈妈怀里,孩子就有安全感,离开妈妈,就焦虑不安。因此,当宝宝遇见陌生人时,只要是在妈妈身边,他都不会表现出那么害怕,至少是,他的怕生情绪会比较弱些。如果妈妈和陌生人有说有笑,交往密切,时间久了,宝宝也就认识这位陌生人了。

一岁多的孩子,只要妈妈在他的视线以内,都能和陌生的人一起玩。他和别人玩一会儿,会看看妈妈,只要能看见妈妈,他就放心了。他有时也会跑到妈妈身边,然后又回去和陌生人玩。这个年龄的宝宝,他把妈妈当作“安全基地”。如果有妈妈或其他亲人陪同,他就会减少对陌生人的害怕情绪。以后,他可以渐渐地离开妈妈或亲人。因此,万万不可以突然地把宝宝交给陌生人。教孩子认识陌生人,要在妈妈的陪同下,让他有一个从亲人到陌生人的交往过程。

引起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使宝宝产生恐惧的情绪。因此,当宝宝第一次和陌生人接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比如,孩子怕穿白大褂的人,就是因为这种人曾经给他打过针,使他有了“切肤之痛”的体验。

对一岁半以后的宝宝,切忌用陌生人来吓唬他。如在家里父母经常对孩子讲“外面有坏人,会把你抱走”之类的话,也不利于他和陌生人交往。至于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那是三四岁以后的事了。

相关推荐

  • 国外如何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 教育孩子淡化贫富意识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贫富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对孩子来说,或贫或富,几乎是与生俱来,因而也无从选择的。要是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时,成人社会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
    2021-04-30 阅读全文
  • 如何才能让孩子不过分恋母 我的朋友这样和我抱怨过: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孩子总是跟着自己,现在都上小学了,每天一放学还总是粘在妈妈身边,而且还慢慢开始关注妈妈了,这对于孩子来说好吗?如何才能让孩子不过分恋母呢? 恋母情结的后续影响...
    2021-05-10 阅读全文
  •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情商 一个人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和影响。而学前儿童不能离开成人单独接触社会,所以与学前儿童关系密切的是家长。因此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尤为重要。于是有些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进行...
    2021-05-31 阅读全文
  • 教您如何发现孩子情绪变化 孩子心理抑郁影响你们的亲子关系 我们父母往往认为孩子们生活得很轻松, 孩子们只是担心的,无非是哪天出去玩, 妈妈会不会买自己喜欢喝的果汁而已 我们似乎从未意识到成长也可能如此艰辛, 比如对于成年人而言...
    2021-10-15 阅读全文
  • 母亲如何教育孩子?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爸爸忙于工作,往往由妈妈承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一个孩子,只要妈妈伴随成长历程,那么,妈妈的一切,包括性格、做人原则、思想…… 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不得不说,教育孩子,妈妈的作...
    2020-12-21 阅读全文

教育孩子淡化贫富意识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贫富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对孩子来说,或贫或富,几乎是与生俱来,因而也无从选择的。要是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时,成人社会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

2021-04-30 阅读全文

我的朋友这样和我抱怨过:不管自己走到哪里,孩子总是跟着自己,现在都上小学了,每天一放学还总是粘在妈妈身边,而且还慢慢开始关注妈妈了,这对于孩子来说好吗?如何才能让孩子不过分恋母呢? 恋母情结的后续影响...

2021-05-10 阅读全文

一个人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和影响。而学前儿童不能离开成人单独接触社会,所以与学前儿童关系密切的是家长。因此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尤为重要。于是有些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进行...

2021-05-31 阅读全文

孩子心理抑郁影响你们的亲子关系 我们父母往往认为孩子们生活得很轻松, 孩子们只是担心的,无非是哪天出去玩, 妈妈会不会买自己喜欢喝的果汁而已 我们似乎从未意识到成长也可能如此艰辛, 比如对于成年人而言...

2021-10-15 阅读全文

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里,爸爸忙于工作,往往由妈妈承担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一个孩子,只要妈妈伴随成长历程,那么,妈妈的一切,包括性格、做人原则、思想…… 都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孩子。不得不说,教育孩子,妈妈的作...

2020-12-2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