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发布时间:2021-09-29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提高管理水平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应该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那么,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看看网友的经验分享。
紫罗兰: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应该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听故事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丰富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会经验;进而向他们提出一些安全规则,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父母不在家,不轻易开门让陌生人进门,这些应该是孩子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识”。通过这些教育,可以使孩子明白做危险事情的后果,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
葡萄归来:我觉得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孩子能独立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家长不要事无巨细,处处为孩子扫除障碍,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这都有利于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加强。另外,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也是必不可少的。WWw.YJs21.COM
豆豆妈: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孩子懂得自我保护,其实就是在困境面前能懂得应变。比如天气变化了,孩子自己会懂得加减衣服,季节交替时特别要注意身体健康。另外,也包括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处理,这需要家长孩子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有心的家长也可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想出各种自救方法,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变能力。我的有些朋友,和孩子一起逛超市、逛公园时,都爱“玩失踪”,然后看孩子的反应,看他能不能镇定自若,能不能找对求助的人,最后,家长再对孩子的处理方法做指点,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椰子树:我觉得第一步应该是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教育。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玩、什么东西不能玩,有时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这些都需要家长事先给孩子订下规矩,当然也需要跟孩子解释清楚,要不孩子会出于好奇或逆反心理,继续做一些危险尝试。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EQ?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EQ)比智商更为重要。
EQ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人的EQ萌发很早,婴儿时期开始感受和学习,童年时期逐渐形成。在EQ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培养。
自知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
父母多多赏识孩子。当孩子表现良好或者有点滴进步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适度的赞美,鼓励孩子。
自尊
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做出无情的指责,而应该耐心地引导,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会令孩子尽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自控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总是处于一种狂躁不安的状态,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父母可以通过规律性的亲子阅读、书法练习、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引导孩子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自理
爱劳动是孩子应该养成的一种好的品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并从成功的独立行动中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因此,父母应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我负责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和承担后果,是父母们在培养孩子高EQ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现。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不必大声斥责,大伤他的自尊,也不要帮他推卸责任,而应该跟他分析错误,指出改正的地方,以免他重蹈覆辙。
自我赏识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天分,如运动、语言、音乐等,父母要注意观察并指导孩子欣赏自己的长处和成功,使他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自我激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但是切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人际交往
孩子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亲子关系、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等人际规则,让孩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尽量以一种乐观、积极、稳定的情绪出现在孩子面前,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控制和调节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父母首先应学会控制自我情感,始终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决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
总之,孩子EQ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抓住教育时机来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进步,孩子才能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具备良好的情绪智慧,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如何提供玩具
我们统计一下中国父母给孩子准备的动手工作清单,会发现:玩具排在首位,其次是看书,第三是带出去玩。
在美国父母给孩子的动手清单中,则会发现:日常生活自理排在首位,其次是玩具,第三是阅读。
中国父母包揽了孩子的日常生活,例如饮食,从菜市场买菜、洗菜、烹饪、端上桌、喂饭、给孩子擦嘴、收拾碗筷,整个流程,都是大人在忙,不仅孩子没有参与进来,甚至孩子本身自己该做的,有时也被代劳。
有些父母认为,做这些家务事,没有出息;玩玩具,玩出智力,才有出息;多读书,有知识,就有出息;出去玩,长见识,也能出息。所以,自己忙不过来,请保姆,也不让孩子参加家务事。
然而,在美国家庭里,通常没那么忙。一岁的孩子,自己能够吃饭了;两岁的孩子,自己背着书包去学校;三岁的孩子,能帮父母分担许多家务事,浇花、喂宠物、洗袜子、擦桌子;上幼儿园后,日常生活已经完全自理。
美国的蒙台梭利老师说:相对于父母买的玩具,孩子更喜欢参与家庭的生活,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是很乐意于做事的。这派生的结果是:
1、干家务活,是“日常生活练习”,是培养孩子生活知识、锻炼精细动手最好的方式;
2、能够自我照顾,就不依赖,独立性增强,人格就会独立;
3、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许多艺术修养、创造力,都是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
4、生活是家庭关系的纽带,会促进亲子沟通与协作,让家庭关系更好亲密。
我们在街头看到,一位两岁的孩子,原本可以走路,却还坐在婴儿车里,由大人幸福地推着;一位四岁的孩子,原本自己可以背书包,却由老人高兴地背着,跟在孩子后面。这在大人眼里,是幸福的画面,而从孩子角度,却是那么可悲。
如何提供玩具?
中国父母多数有这样的经历:去玩具店,问售货员:“我的孩子2岁了,该玩什么?”售货员指着货价上的玩具:“这就是适合0-3岁的,买这个好。”
每件玩具标着宽泛的年龄段,而售货员也不懂孩子该玩什么;结果是,哪件玩具在货架上显眼的,往往购买率就高,而买回家,多数是孩子不爱玩,因为,这不适应孩子的年龄与兴趣。于是,钱打了水漂,家里还多了杂物。
蒙台梭利把孩子玩的,称为“工作材料”,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可以成为工作材料,甚至不用花钱。
8个月大的孩子,喜欢抓起东西,然后往地上扔,只要给他小手适合抓的物品,这就是很好的材料;1岁大的孩子喜欢撕书,给他一本能撕破的书,而又是你舍得的,这就是很好的材料,如果你给他一本撕不怕的布书,那你没懂得孩子;1岁4个月,孩子喜欢捡地上的垃圾,那是处于细节观察敏感期,你提供一些干净安全的碎东西,让他捡,这也是不错的材料;哪怕是家里的米,都是很好的材料,孩子可以用手抓米、用两个小碗倒米,用小勺子舀米,他的精细动作都能得到练习。
如果你观察,让孩子在家里自由地选择工作,你会发现,他实际上忙个不停,什么东西,都可以成为他的材料;因此,观察孩子,跟随着孩子的兴趣,给他准备需要的材料,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迸发出超强的学习力。
对于孩子,材料没有贵贱之分,只有是否满足他的需要。因此,孩子的家庭早教就变简单了,父母做为观察者,观察孩子喜欢做什么,就给他准备什么材料;这不用道听途说了、也不用闭门揣摩,少费许多神。
自然,玩具也少不了,买的方法是,少看广告,少看说明书,带孩子去,让孩子自己挑,只要孩子才清楚自己的需求。
如何提高孩子自主能力?(图文)
1、让孩子自己选择。
“选哪个呢?”“那个好吗?挑你自己喜欢的吧!”在餐厅点菜、买衣服、买鞋帽时,让孩子从小就有发言和选择的机会。母亲不要一味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个味道不错,吃这个吧!”“这个更可爱”“这件很适合你,买这件吧!”这样,孩子会逐渐失去自己的主见。
2、作一个好的言论家,不如作孩子的好听众。
母亲切勿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没了,也不要过多地指责、命令孩子,最好让孩子多说一会儿,自己做孩子的好听众。孩子在沉思时,不要催促,慢慢地听孩子讲下去。
3、谈一些有关书籍和电视的话题。
引导孩子把从书本上读到的和从电视上看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讲出来。
4、听孩子将幼儿园发生的事情。
让孩子把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讲出来,母亲在旁边静静地倾听。孩子在表达不清时,母亲应从旁给予提示,引导孩子有条理地讲下去。
5、承认孩子的主张并予以赞扬。
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时,母亲认真地听,见解正确时要给予承认并及时表扬。老是抑制孩子的思维,不让孩子的意见得到伸展,孩子就再也不会提出什么主张了。当然,孩子的意见不合情理时,母亲要亲切、认真地加以说明,让孩子能够接受,代之以其他的要求。
6、不要对孩子说“太丢人”、“别罗嗦”等话语。
切忌对孩子说“太丢人,别说了”、“别再罗嗦了”等话,要让孩子先充满自信,把自己的想法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7、让孩子参加团体活动或游戏,强健体魄。
让孩子多参加团体活动及户外娱乐以增强体力,锻炼成一个意志坚强的孩子。在活动中,还可以让孩子担任团体领导,锻炼孩子的组织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能力
程明进入幼儿园,老师让大家自我推荐竞选班干部。程明回家和妈妈商量,有班长、劳动委员、纪律委员、音乐和体育委员以及各科小组长。程明想当劳动委员,他的任务是分配每天的值日生,并协助他做好卫生工作。
妈妈听后却说:“这个活又脏又累,你还是别当了。”这样一来,他就放弃了竞选劳动委员,但是其他的班干部职位程明都觉得自己能力不够。不是最佳人选。班干部成员马上就选出来了。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马上就在各项学习及活动中,以班干部为“领头羊”,积极地配合在他们周围。程明看着班委们很有领导气势,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完成各种活动任务,他顿时觉得自己形单影只,后悔没有竞选劳动委员。
在这个案例中,程明的妈妈错过了培养孩子领导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什么是孩子的领导才能呢?
一群十一二岁的女孩在美国华盛顿卡斯德山脉郊游时迷了路。经过一个惊恐之夜后,一个女孩哭着说:“大人们不会找到我们了,我们都会死的。”而11岁的埃文托丝坚定地说:“我们不会死。我听大人说,顺着小河走,就会走到大河,然后就可找到城镇。请大家跟我走。”她们沿着河边灌木丛艰难跋涉,终于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孩子们齐声呼救,被人们救了出来。
你的孩子像埃文托丝那样吗?如果像的话,那说明你的孩子有领导才能。领导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培养出来的。有领导才能的孩子主动性强,好奇心强,喜欢尝试新的活动并起带头作用,有一定的号召力,有热情,有感染力,充满勇气。
孩子们也是喜欢当“头头”的,在孩子的打仗游戏中,孩子们常为了谁当“头头”而争执不休。当上“头头”,孩子从中找到自我价值和说了算的感觉,也把别人都听自己的当作一种荣耀。
妈妈在培养孩子领导才能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孩子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孩子多采用“我认为”、“我想”等句式,以突出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意识。
(2)教会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自如地表达。这要求训练孩子的发音技巧、姿势与神态的使用方法。
(3)给孩子一个机会。领导才能需要在实践中磨炼。要让孩子在他自己感兴趣的领城里锻炼领导才干,如有些孩子是室外玩耍的“头头”,有些孩子是课堂上的组织者。
(4)家庭“虚拟”领导才能训练。训练孩子学会如何安排会议、如何引导与会者讨论、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可让孩子主持家庭会议,最后让他进行总结。
(5)经常询问、倾听孩子说自己的梦想。领导者富于幻想,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合理向别人解释,从而影响别人,为其他人指明方向。所以,应鼓励孩子去幻想。
(6)预测思维训练。当孩子遇到困难来谋求帮助时,父母不必马上去办,而应鼓励孩子:“你能再想别的办法吗?”教他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预测思维是领导才能的标志之一,要设法鼓励你的孩子问自己:“如果我去干那件事会怎么样?”
(7)鼓励孩子去争当班干部。妈妈应适时鼓励孩子争当班干部并帮他谋划竞选,中选后可与之谋划治班目标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