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1-09-29 幼儿好习惯故事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好习惯说课稿家庭对孩子习惯的形成担负着重要作用,但是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具体要怎样做,经常是立了规矩却无法有效实施。儿童心理学专家王文娟博士日前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家长学校告诉家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家长要约束自身行为。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切实可行,科学地奖励和惩罚孩子,不要羞辱和责骂。
王文娟说,培养好习惯首先要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开始。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自己穿衣服,学会生活自理。另外,还应让孩子从小承担一部分家务,比如倒垃圾、扫地等。孩子对生活有了责任感后自然就会对学习有责任感,并且懂得照顾人,会受到同学的欢迎,孩子的领导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培养出来了。
第二,上课要专心听讲,提高课堂效率。
鼓励孩子在学校解决问题,尽量不回家复习。同时,家长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的比,孩子年龄越小,发展的差异越大。
第三,让孩子养成专心做作业的习惯。
家长在孩子做作业时要尽量给孩子创造安静的环境,避免孩子分心。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精力不容易集中,家长可以准备一个闹钟,规定孩子学习10分钟之后玩20分钟,不搞疲劳战术。
第四,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多和孩子讨论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孩子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现象。
第五,坚持和孩子一起运动。
运动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第六,少让孩子参与成人活动,多与同龄人交往。
同龄人之间的交往是平等、互换、互惠的。与同龄人交往能够学会妥协、付出、协商,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过程。过多参与成人活动,会导致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
最后,不要让孩子养成乱花钱的毛病。yJS21.COm
经常给孩子花钱会让孩子产生错觉,认为钱来得太容易,这样孩子干什么事情就不肯努力了。王文娟说,好习惯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从小就要给孩子立下规矩,否则长大后会处处碰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教孩子识字帮他养成读书好习惯
如何教孩子识字帮他养成读书好习惯
作为家长如何教孩子识字帮他养成读书好习惯?这是中国人历来都很重视的,因为中国人对孩子的教育尤其关注,不仅在过去,如今的父母们更是不惜血本在孩子教育上投资,于是,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成了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如何对孩子正确施教,众说纷纭。我可不想把陪伴女儿长大的过程搞得那么累,养孩子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才对。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坚信只要父母平时多用心观察孩子,正确的引导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再加上耐心和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有收获。
女儿刚出生,我们就把家里的墙壁四周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彩色挂图,这样孩子眼睛里看到的就是一个充满童趣、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还准备了很多“minisize”的小画书撒放在孩子左右,这些书就成了孩子最早的玩具。到了小佳颖六个月大,小人儿自己会坐的时候,她已经会把那些小画书抓在手里像模像样地翻看了。那时候,女儿的“绝技”就是不管大人以怎样的角度把书递到她的手里,女儿总会把书正过来看。小佳颖的这个本领至今令我这个当妈的惊叹不已,谁也没有教过她识别书的反正,襁褓中的女儿怎么会有这个本事呢?看来小家伙与书本天生有缘。
到了女儿十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开始有意识地抱着女儿去学习墙上挂图的内容。只要小佳颖表现出对这样的活动感兴趣,大人们就顺着她眼睛看的目标把墙上的字和画一遍又一遍地念,不停的讲。对此,当时女儿除了“咯咯”的笑就是“咿咿呀呀”的叫,谁也不知道小家伙究竟在想什么。
我记得在小宝宝一岁的时候,有一次姥姥带她看墙上的挂图的时候,故意念出一个字的发音,然后问女儿那个字在哪里。出乎在场所有人的意料,女儿伸出胖胖的小手,准确地把那个字指了出来。这一发现令孩子姥姥兴奋不已,前面的努力都没有白费,小佳颖认识字了!从此,识字成了小佳颖最喜欢玩的游戏。最逗的是,小佳颖非常喜欢拿着书本满屋子转,然后藏起来让大人找,仿佛这样做就可以把书本上有趣的故事都据为己有了。教孩子看图、识字、背诗、讲故事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父母,不要期待马上能从孩子身上看到教育的成效,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把健康良好的兴趣变为持之以恒的行动,宝宝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感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学习效果才最好。
墙上挂图中的汉字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女儿了,碰巧,邻居家有一个四岁多的孩子周末去上识字班,邻居把孩子的识字教材推荐给我们。那是四本按照不同题材设计的教材,每本书有1000个汉字,四本书加在一起共覆盖了不重复的4000个汉字。清华大学毕业的姥姥成为小佳颖最称职的家教,和女儿做游戏的时候就把小册子上的汉字“灌输”到小家伙的脑袋瓜里了,那套教材女儿用了不到一年就全学完了。如今,看到女儿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并且也养成了看书的习惯,家里的大人不再有特意扩大她的识字数量,转而向其它方面知识进行培养。
和大多数小孩子一样,女儿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毕竟现在她只是认识了字的形体而并不完全理解那些字的内在含意。所以,隔一段时间,母亲在女儿感兴趣的时候就把那些识字小册子翻出来给小家伙复习一遍。当然,我们也并不是很在意女儿具体学会了多少个汉字,更重要的是让女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我希望女儿能够从书本中吸取养分,享受到无穷的快乐,我们也会一如既往的教她,帮助她把读书的兴趣保持下去。
孩子好习惯如何培养?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对孩子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
对于早期教育来说,我们要求从小就要注意小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问题。当然,对3岁以前的小儿我们认为可按体、智、德、美的排列来给予教育和发展。这里我们将体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小儿发展的基础,是主干,是支柱,没有体质的发展做保证,其他都谈不到。而智育和德育就像是两翼,要同时发展,如仅偏重某一方面,就会造成偏颇,难免今后会走歪路。
德育教育对于小婴儿来说应该怎样进行呢?由于此时小儿的语言及思维尚未很好发展,不可能采用一般说教的教育方法,但并不等于此时就不需要德育教育,而是要从培养小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助人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等。这些,家长要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贯穿。比如,小儿6个月以后就会与人打招呼,学说话后也是首先学会称呼,这时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小儿这种见人打招呼的习惯。开始是教他(她)这种行为,反复强化,使之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再如,小儿在具备了一定的行走、抓物等能力后,他(她)就很喜欢自己做些事情,这时家长可有意识地让他(她)做些事情,在他(她)做成后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日积月累,小儿就会养成为己、为他(她)人做事的习惯。还有看书的习惯,集中注意的习惯等等也都是从小可以培养的。
当然,家长一定要注意,有时只是随意的行动,可能会使小儿养成不好的习惯。比如,有时家长经常与小儿打着玩儿,妈妈抱着打爸爸玩,或被什么东西碰了就去打这个东西,多次如此表现,孩子就可能养成打人的习惯,到幼儿园后就会表现出来。所以,家长在平时的育儿活动中,要有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意识,要注意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些好的影响,好的行为塑造。
在培养小儿良好行为习惯时,还要注意调动小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尊重小儿,多给予情绪、情感上的支持,对一些问题态度要明确,对稍大一点的孩子要简单地讲一些道理。不要一切都包办,什么都替小儿做,也不要过度加以限制,使小儿无所适从。
总之,小儿从小养成的习惯,对今后的生活是有很大影响的。良好的习惯,长大明白道理后会更巩固、更完善,而不良的习惯在今后再校正,则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甚至造成一定的痛苦。所以希望家长要有意识地使小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她)今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如何养成?
小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主要目标:
1、培养幼儿正确的睡姿,右侧卧睡,不趴着睡不蒙头睡。
2、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睡前脱掉外衣鞋子,放在固定的地方,会盖好小花被,起床时穿上外衣和鞋子。
3、让幼儿安静就寝,醒后小便轻轻地走路,不大声讲话,不吵醒别人。
4、培养幼儿不憋尿、不尿床、及时小便的好习惯。
5、午睡时不咬被角和拉链,不吮手指,不拿小石子、钮扣、玻璃球等危险物品,注意安全。
我班是采用以下方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
一、个别教育。
幼儿来自于各个地方、家庭,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养成的睡眠习惯也不同,在午睡中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如孙杰小朋友刚入园时不论活动、吃饭、午睡都抱着一只小熊长毛绒玩具,他妈妈说从小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要求老师帮他改掉这个毛病。开始午睡时我给他拿走,他又哭又闹不睡觉,我只好给他,一连几天长毛绒玩具有时掉在地上,有时拖在地上,每当这时我给他讲道理说毛茸茸玩具脏了上面有细菌,拿着它手上沾上细菌会生病的,有意识地让他明白整天拿着长毛绒玩具不好。有一天午睡我趁他睡着了把玩具藏了起来,他醒后向我要玩具,我说:“你的玩具太脏了我给你洗了。”第二天他又向我要,我说还没晒干呢,然后转移他的注意力,我陪他玩积木、讲故事、做游戏,渐渐地他不要了,不拿它也能正常午睡,正常活动了。
二、循序渐进。
班级幼儿刚入园午睡时,大多数睡不着,有的哭有的闹,我想应该先稳定孩子的情绪,要慢慢来逐步提高要求。于是我说谁不哭谁就早来接,谁不哭谁就玩积木,我让睡不着的小朋友在教室里玩积木,又过了两天我不让小朋友玩积木了,我给小朋友讲故事听,再后来让小朋友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听,睁开眼睛听我就不讲了。从睡眠时间上也是渐进的,刚开始小朋友睡得晚醒的早,都睡醒了还不到起床时间,我让小朋友悄悄地起床小便、喝水、玩积木、做游戏,后来小朋友醒后可以睁着眼躺在床上休息,到老师说起床后再起床,渐渐地小朋友养成了按时入睡按时起床的好习惯了。
三、用事例说服。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一方面还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格外耐心细致地关照每一位幼儿,我利用早晨入园后、自由活动和下午离园时与个别幼儿沟通谈心交朋友,在集体活动中利用儿歌、故事、歌曲、游戏等内容与幼儿交流,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午睡,怎样午睡才是好宝宝。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直观形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很感兴趣,我就利用本班小朋友的事例来说服孩子。如刚开始午睡时有的小朋友哭或者随便说话,班内宋婉鑫阳小朋友午睡睡不着,下午回家后连晚饭也没吃就睡着了,我让宋婉鑫阳小朋友告诉全班小朋友晚上睡醒后饿吗?晚上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了吗?还有一个小朋友熊智睿,中午翻来覆去不睡觉,下午小朋友活动时他却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打瞌睡,还差点摔倒,我让小朋友看一看他的表现,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安静地午睡,不影响别人休息,自己也要按时午睡才是好宝宝。
四、家园配合。
俗话说家园配合得好,事半功倍;家园配合得不好,事倍功半。我主动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尤其是对幼儿午睡方面交流
得很多,对午睡表现好的请家长表扬鼓励,对午睡不好的请家长多引导孩子按时午睡改掉不良午睡习惯。我班有少数幼儿午睡时有的咬被角,有的吮手指,还有的玩自带玩具等物品,我主动和这些孩子的家长交流,说明这些习惯不卫生也不安全,请家长在家里多提醒幼儿改掉这一缺点,一有进步就表扬鼓励,给孩子树立自信。在对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培养中我都主动和家长交流配合,做到了家园一致,使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午睡习惯。
五、粘纸表扬和故事鼓励。
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朋友是喜欢称赞的。尤其是小班幼儿更喜欢表扬鼓励自己,午睡时我轻轻摸一下小朋友的头,或者对他悄悄地说上一句赞扬的话,或者给他一个拥抱和微笑,让他感到我做得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发漂亮的粘纸时,小朋友都希望得到它,于是我充分利用粘纸的作用来鼓励孩子安静就寝。想得到粘纸的小朋友就赶快闭上眼睛了,渐渐的小朋友都安静地睡着了。
育儿常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就快要升小学了,
可是习惯还是很差怎么办呢?
如何让孩子迅速养成好习惯顺利进入小学?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妈妈是如何做的?
身边有位妈妈,她的儿子还在幼儿园大班,奥数就已经达到小学二年级水平。其实这样的孩子真的优秀吗?从她孩子身上我隐约看到了一丝丝孤独和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少年老成。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邓淳心同学的妈妈覃姜分享了她如何从品格和习惯入手,陪孩子升入小学。
我的孩子叫悦悦,出生在下半年。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她一直是班上最小的小朋友之一。在平时的游戏和生活中,她一直处于弱小的地位,作为妈妈,其实是很焦虑的。特别是到了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更是加剧了我的焦虑情绪。看到有的家长选择了疯狂地报培训班给孩子,把原本该在小学里学习的知识提前到幼儿园来学。我不禁问自己,“难道幼小衔接我们就该衔接这个吗?”我摇了摇头,这种知识上的衔接显然只能应对一时,要想可持续性,还得从品格和习惯入手。
一、与同学相处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的沟通交流,自我意识较强,尤其慢性子的孩子,融入集体更难。在幼儿园里大家都是玩伴,团团围坐在一起;小学里则是同学,和同桌共享一张课桌,角色并不一样。
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子女与同龄伙伴一起活动,找同学感觉。比如带着他们去社区会所,和小区里的同龄伙伴多接触、多玩;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子女与亲戚朋友家的同龄孩子多亲近。越小的孩子微环境越重要。在班集体中融入得越快,就越早能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养成好习惯熟悉新角色
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们总是处在“动”中;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学习,还得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必须“动中有静”。
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集中精神做事的习惯。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坐下来看看书或者亲子阅读。我一位同事的儿子,现在高二,一直稳居年级前三名,可是他从小到大一个培训班都没有报过。当我们向她妈妈取经时,她妈妈提到了一个细节,她儿子从小就很喜欢玩魔方,从幼儿园持续的玩到了小学毕业,可以一个人玩上大半天,这也造就了她儿子超强的专注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三、适当的挫折教育
进入小学后,学业慢慢会排到首要的位置,但是家长在关注学业的同时,还应关注孩子的抗压能力。
我们家里常常会玩一种扑克游戏,最开始悦悦输了会又哭又闹,还会发脾气说不玩了。其实这也很正常,谁会喜欢输呢?但是哪一项成功不是由无数次的失败累积而成的呢?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易产生抗拒心理。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管怎么哭闹,久而久之孩子才能适应挫折。
四、平时多劳动主动承担任务
入学后,孩子们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还要分担班级、学校里的一些劳动任务。
平时,家长应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能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等。还要学会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五、放手去锻炼自己做事情
孩子入学后,许多事情要自己做,如:系鞋带、下雨打伞、削铅笔、背书包、按课程表准备书包、根据冷热添减衣服……
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上厕所等。在学前缺乏锻炼,孩子在开学后就有可能手忙脚乱。老师是不会因为一两个孩子没有做好准备,而推迟正常的教学进程的。
六、调好生物钟跟上新节奏
幼儿园的孩子中午睡午觉,有时还迟到早退。一进小学,学生们最不习惯的就是午睡时间少了。
在上小学前,家长要帮子女提前调整好生物钟,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提前将生物钟调好,这将让一年级新生轻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
学习不能一味的推给培训班,它来源于生活,应该在生活中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总之,心态平和了,品格塑造了,习惯养成了,相信孩子会在求学的道路上越走越通畅!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印度谚语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而人类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想到习惯,人们要么把它与小节联系在一起不加重视,要么就是害怕漫长的重复的付出,这些都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其实一个人一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将终身受益无穷。那么如何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又在何时呢?作为一位五岁孩子的母亲,我就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实践中谈一点切身体会吧。
一、从自身做起,父母做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其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如果父母自身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孩子自然无法习得好行为、养成好习惯。比如你要求孩子做事情守时守约,自己首先要做一个守时守约的人,和孩子约定的事情不食言,遵守约定,如果有特殊情况无法兑现,要向孩子说明情况,取得孩子的谅解;如果你希望孩子爱看书、爱学习,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父母自己必须做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家中书香弥漫,孩子才会觉得看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假使你要求孩子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懂得关心他人的人,自己就要注意自身言行,例如遇到邻居、朋友主动打招呼,接电话时用文明用语,在家尊敬关爱老人,帮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
父母和孩子之间还可以就习惯的养成达成契约,相互监督,孩子做的不对,父母可以指出来纠正他,同样,父母做错时,孩子也可以做个小小监督员,指出父母的错误,双方共同遵守约定,共同进步。
二、精神鼓励为主,多肯定孩子的好行为。
有的父母喜欢对孩子的错误时时提出批评,美其名曰“严格要求”,殊不知这样对待孩子反而让他手足无措,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破罐子破摔。我认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应该以鼓励为主,多对孩子做出的良好行为表扬肯定,让他意识到这样的行为是父母喜欢的、鼓励的,关于这一点,我有一个小小的心得。我的包里有一个小本子,取名“记功簿”,专门纪录孩子做得好的行为或是取得的进步,只要孩子做得好做得对,我就逐一记下,比如“宝宝自己独立开灯”、“宝宝会关心小朋友”、“宝宝敢于表达自己”等等,并给他打上一个红红的五角星,以示鼓励。每次我这么做时,孩子总是很高兴,常常自己数已经得到多少个星星了。但对于他做得不好的行为,我从来不做书面记录,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淡化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强化他的好行为。
三、持之以恒,对孩子的要求始终如一。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长期的努力,而且养成好习惯不是一件一帆风顺的事情,难免会出现反复现象,对此父母要抱以宽容的心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烦躁,不中断不放弃,对孩子的要求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总之,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学习、生活以及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而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则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古今中外教育家、学者都非常重视养成教育对于人一生教育的基础性作用,认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行为将固而不化,长大后便可以“正性”、“养心”、“成德”。然而,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充满信心、保持耐心、运用智慧、坚持到底。
此外,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有他擅长做的事情,当然也有相对弱势的方面,不要苛求完美,强求他面面俱到,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对于他的弱项给予宽容和帮助。并且,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给他留有一定的空间,给予他犯错并自我改正的机会,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上进是他的天性。
儿童教育无小事,对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父母需保持一颗敏感的心,多留意多用心,让生活中的小事成为构筑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大厦的一砖一瓦,因为建好这座大厦,就是为孩子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育儿锦囊: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有的家长不重视培养小孩从小要分清主次的思维习惯。有些当爸爸的说“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是妈妈的事”,这是不对的。在分清主次方面,男性要优于女性。很多小孩到了高年级,上网、玩游戏、谈恋爱,沉迷其中,不可自拔,成绩一落千丈,这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教育小孩要分清主次造成的。我们跟孩子们说:人生是分阶段的,你是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你连主次都分不清楚,将来怎么成功呢?
有的家长就问了,我的小孩已经上初中、高中了,怎么去教小孩分清主次呢?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有两个大学生,他们一起到山上去玩。上山以后,突然听到老虎的叫声!“哎呀,怎么这山上有老虎,老虎来了怎么办?”结果,姓王的大学生正好带了双球鞋,就赶紧把皮鞋脱掉,换上了球鞋。姓李的大学生就问他:“你换球鞋干什么啊?”姓王的说:“等一下老虎来了,我穿了球鞋跑得快呀!”姓李的说:“那老虎跑得比人快呀,你穿球鞋有什么用呀!”你看姓王的大学生怎么说:“那我跑得比你快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嘛!后来,老虎真来了,姓李的大学生赶紧把皮鞋脱掉爬到树上去了;那个姓王的大学生穿着球鞋猛跑,还是被老虎吃掉了。这个姓王的大学生就是脑子分不清主次嘛!老虎的缺点就是不会爬树,老虎的优点就是跑得快,你换球鞋有什么用呀?你换钉鞋也跑不过它啊!一个孩子的思维分不清主次,到关键时候连命都会没有;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分不清主次的孩子,他怎么能成功呢?
家长还要注意培养孩子多动脑筋的思维习惯,一个不爱动脑筋的小孩将来也是难以成功的。我就十分注意培养我小孩多动脑筋的思维习惯。他小时候找我买玩具,他第一次提出来,我一定不会答应他,但我会引导他找第二个道理来说服我;当他第二次换个法子再来找我买,我半想买半不想买;如果他还不放弃,想了第三个办法来说服我,我就一定会满足他的要求。这样做是要他知道:不放弃,动脑筋就能成功。
哈佛大学有一个理念是: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不在于他的能力和经验,而在于他的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指导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