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立家规,培养乖宝宝
发布时间:2021-09-27 宝宝入园 宝宝班教育笔记 宝宝睡前故事导读:让孩子体会到他们的举动所带来的后果;给予孩子的良好行为以正面的支持;缓和孩子急躁的脾气等等。
小孩子的自由散漫、调皮捣蛋、物我两忘、阴晴多变,是大人很难掌控的。作为朝夕相处的父母,以我的亲身体会,建议你千万不要企图说服你的宝贝,或者感化、或者改变、或者棍棒加糖果……,因为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与随心所欲的小动物的结合体,不要企图成人世界的手腕,就能让你的孩子服服帖帖、规规矩矩。
1、让孩子体会到他们的举动所带来的后果。
《教会你的孩子正确举动》一书的作者之一查尔斯?斯卡尔菲教授认为,要采取一些办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意识。一个三岁大的孩子就有能力明白基本的因果关系。他建议家长试着用一种“事实就是如此”的语气来陈述某种不寻常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比如:“如果你把玩具留在车道上,它们可能会被车辆碾过。”让这种自然发生的状况起到其应有的作用,而不是换掉那些损坏的玩具。
小提醒:如果你永远都不想要你的孩子丢面子,那么他就永远都学不会自己振作起来。
如果事情本身带来的结果可能非常危险(比如孩子用玩具敲打玻璃桌),或者可能代价昂贵(比如他忘了锁自行车),就给他另外安排些合理的后果。比如把玩具收缴,一个星期不准他骑车等等。
父母常犯的错误:安排了一些与他的举动所造成的损害毫无关联的后果。
如果你的孩子看电视时跳上沙发,用取消他的一次娱乐安排作为惩罚他是毫无作用的。因此,正确的做法是:你需要他明白他的举动和造成的后果之间的直接关联——所以,必须关掉电视。
2、给予正面的支持。
“抓住你孩子做出好表现的时机——比如他和别人一起分享玩具玩耍,对别人表现得彬彬有礼,帮助做家务事等等——就赞扬他,向他微笑或者拥抱她。”《你孩子的健康》一书的作者——丹佛的儿科医生巴顿?D?施密特提到,“每天对孩子的批评和赞扬,要达到一定的平衡程度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
向孩子表达你明确的态度:“谢谢你在我通电话时保持安静”以及“对于你今天解决你和你弟弟之间的争端的方式,我感到非常自豪。”
父母常犯的错误:把奖励当作贿赂来防止孩子的不正确行为。
专家认为: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应得到这样的款待。制止不正确行为,更好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停下,取消他们的某项优待特权。
3、缓和孩子急躁的脾气。
畅销书《了解你的孩子》的作者之一儿童精神学家斯特拉?切斯认为:孩子性情上的差异是造成教育子女不能一概而论的主要原因。四十多年来她对于131名儿童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而近年来有关个人特性的科学发现,比如基因等也支持了她的结论。
切斯说:“仅仅出生几个星期后,婴儿就会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一个孩子的性情,影响了他的行为标准、专心程度、对新环境的反应以及他感情表达的激烈程度。研究者现在发现了试着改变这些人格特性是无用的,因为某些性情是与生俱来的。
父母常犯的错误:为适应你的孩子而竭力改变周围的世界。
如果你带着你精力旺盛的孩子走访亲戚,不要叫别人把所有易碎的东西移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相反你应该在走亲戚之前就训练孩子具有正确的行为;如果她要调皮捣蛋,马上把她带出去。
4、把持底线。
任何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开心,不喜欢听到当你阻拦他的计划进行时他所发出的尖叫。
父母教育中心的研究表明,教育在孩子六个月大时开始己初见成效。所以,你越早开始把持和孩子打交道的底线,效果越好。《抚养一个没被宠坏的快乐孩子》一书的作者、心理学家波顿?L?怀特说:“就算一个婴儿在哺乳过程中咬疼母亲,也应该把他拉开。如果用一种简单的、适合他们年龄的办法向学龄前孩子阐述道理,他们最终能做到遵守规则。”
一个孩子要逐渐融入社会,他需要知道怎样区分自己和别人的合理权力。怀特说:“要想有效把持给孩子设定的底线,你必须学会面对孩子在某些情况下不快的哭泣。”
明确可接受行为和不可接受行为的分界线,让你的孩子明白界线是什么,以及孩子跨过界线后会发生的后果。从今天做起,每天都做到,保持一致。
父母常犯的错误:对孩子过分严厉。
孩子们需要机会在经历中发现并学习经验,所以不要设置不必要的底线。比如你不该把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放在原地,而应该给他创造一个安全的游戏环境。
5、别打击你的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很容易引起了父母的反应,如命令式的:“立刻把你弄脏的地方打扫干净”、威胁式的:“如果下次再迟到,就惩罚你”,或者在冲动之下,带点讽刺味道:“如果你不能把头贴到肩膀上,那么也就忘了那事吧。”心理学家托马斯?哥顿父母教育效力训练项目的创始人,他认为:“这样的语言向孩子表达了一种责备的情绪,会使他们感觉不被父母爱护着,或者遭到了不公平的指责。”
如果你这样说:“亲爱的,电视声音这么大让我难受。我和你爸爸都听不到对方说话了。”这样简单的语言,也比唠叨叨叨的埋怨好。孩子心里会想“妈妈在向我唠叨了,其实我并不想打扰他们谈话的。”
父母常犯的错误:将“从我出发”的信息表达成了“从你出发”。很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语言以“我觉得……”开头,而后面跟随着某种污辱性的语言,而当时你自我感觉正在进行有效的沟通。比如说“我觉得你很自私”与“你很自私”有一样的效果。试着向孩子表达具体的感情和具体的事情:“那些家务事本来你答应了要做的,现在让我做了,我感到精疲力竭。”
怎么样?感觉有收获吗?
在你还没找到对付小家伙的办法之前,不妨试试这“5条军规”。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如何去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
导读: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性开始萌芽发展,不喜欢大人把他当作什么都不会干的“小孩子”,喜欢有独立做事的机会。这种意识能增强孩子独立性,锻炼孩子的意志。大人应该理解并满足孩子这种心理,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独睡,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性。
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及独立性开始萌芽发展,不喜欢大人把他当作什么都不会干的“小孩子”,喜欢有独立做事的机会。这种意识能增强孩子独立性,锻炼孩子的意志。大人应该理解并满足孩子这种心理,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独睡,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性。
这个年龄的孩子已能在大人的帮助和指导下,学习自己穿脱衣服,自己铺床铺被,自己关闭电灯,然后静静地睡觉。这是独立生活能力很好的锻炼机会,大人要及时给予鼓励,对于做的不适当的地方,也不应求全责备,关键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孩子毕竟年龄小,仍有照顾自己不周全之处,大人要给予关怀和一定的帮助。首先要保证孩子的安全与健康,小床应有栏杆,防止孩子从床上摔下来。冬季被子要宽大些,这样被子不易踢开,刚开始独睡时,大人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睡眠情况,最好半夜起来看看孩子的被子是否盖好,以免孩子受凉感冒。也有些孩子可能比较胆小,刚开始独睡时有些害怕,大人可在旁边陪一会儿,等孩子睡着了再离开。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习惯独睡了。通过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将日益增强。
完美家庭培养自信宝宝
专家指出,子女的教育应从亲子关系的建立开始,抛开“有条件的”爱才能让孩子成长为真正的人。通过多方面努力,培育出自信向上的宝宝。
亲子关系让心灵相通
“我的孩子8岁了,从小是和外祖父们一起长大的。他现在很内向,平时问他什么都不怎么回答,我想问怎么才能和他好好沟通?”一位平安VIP女客户的提问,也道出了不少现场听众的心声———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往往存在障碍。
“在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糜仁海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人父母者,首先要处理的是跟孩子之间的关系,即亲子关系。何谓亲子关系,糜仁海援引“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解释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彼此留下印象,基于印象会形成一些看法,通过这些看法会形成相对固定的对待方法。“家长和孩子的心是由一条管道连接的,如果亲子关系是正面的,证明这条心灵管道是畅通的,就好比客户与平安工作人员,如果客户信任工作人员,那沟通就不成问题。相反,这条管道一旦堵塞,父母和孩子就无法交流沟通。”
但亲子关系到底如何起步呢?糜仁海说,孩子是未成年人,典型意义上其实还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还只是一个依靠两条腿走路的小动物,因此跟他建立这种亲子关系要有百倍的耐心。“100%的欣赏孩子,就像欣赏你的首饰、你的宝贝一样欣赏孩子。其实内向有内向的好,外向有外向的好。此外,现在很多孩子热衷上网,但不要因为他开始上网,就认为他有网瘾。”糜仁海提醒父母,很多时候是父母亲手破坏了这种亲子关系,“一旦孩子都不愿意理你了,神仙也没有办法。”
什么才是优秀的孩子?
虽然在沙龙现场,有不少家长说到希望孩子可以全面发展,但提出的问题却总是围绕着孩子的学习和成绩,比如,“上了初中成绩就下滑了,怎么办”、“自己不愿意做功课,一问就说不会,怎么解决”……
“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物品,或者延续父母意志的复制品;其次,要明白培养的唯一方式就是引发孩子自身的成长力,让他有意识地自己去成长,而不是让他为了父母或者别的原因去成长。”糜仁海毫不客气地批评了家长们“拔苗助长”和“越俎代庖”的种种行为。
而要想孩子能成为真正的人,糜仁海认为就必须要培养孩子具备7种品格,即以“仁”为本、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好习惯。“孩子如果具备前四种品格,就一定不会出问题,会健康地成长。如果他还具备后面的人格,那他就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对于一些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努力、不爱动脑筋的毛病,糜仁海提到了一个关键的动因,就是进取。“孩子发自内心地要进取,而不是某某人逼其进取,这样就很容易优秀。”他还告诉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的任务是负责教兴趣,培养他的好奇心,不要过多指导孩子哪一门功课应该怎么学。此外,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习惯培养中,除了传统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习惯。“有些人习惯于得到答案,不爱动脑,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自己追求答案的习惯。”
家长要善用爱的工具
要培养的7种品格好理解,但如何能真正让孩子具备这些品格可不是件容易事。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糜仁海将家长们的视线又牵回了“亲子关系”的培养之上。而想建立正面的亲子关系,就要善于用好“八个工具”———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和批评。
每个父母都会说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孩子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爱呢?“要善用我们的耳朵、眼睛、嘴巴和双手,才能运用好‘爱’这个工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糜仁海列举了很多简单的原则,“要像听领导说话一样听孩子说话;有话要直接和孩子说,永远不要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不要人前教子;要充满爱意地看孩子,不盯着孩子的成绩单;为孩子所做的事情要适度恰当,不要过多或过少。”
例如,家长用好自己的眼睛,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眼里,家长都是无所不能的神仙。如果,每次家长都能把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如,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蹲下来、和孩子玩的时候趴下来。孩子看到自己心目中的神仙也和自己一个高度,自然会有自信。”
培养幽默的宝宝
导读:幽默是一种不错的品质,是快乐的源泉。培养幽默开朗的宝宝,是很多家长的愿望。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开朗活泼,因而往往更讨老师的喜欢,人际关系也要比不具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
美国许多父母在婴儿刚刚出世才6周时便开始了他们独特的“早期幽默感训练”。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当父母故意抱着孩子作“下坠”动作时,一些孩子在体味下落感的同时,还会无师自通地意识到是大人在跟自己闹着玩,小脸可能会漾起笑容。1周岁左右的孩子已对他人的脸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学步摔倒时,不妨冲她做个鬼脸以表示安抚——此时他往往会被你扮的鬼脸引得破涕为笑。2周岁时的幼儿已能从身体或物品的不和谐性中发现幽默。
3岁幼儿的智力已发展到能认识不和谐中潜藏的幽默感。当妈妈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时,孩子见了即会一边摇头一边大笑不止。你还可以默许孩子装模作样戴上爷爷的大礼帽,手持拐杖,行步蹒跚,他会边模仿边大笑。4岁左右的幼儿特别喜欢“做家家”,或扮卡通人物。当你发现你的儿子与邻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时,你不仅不要阻拦,而且自己还可以客串进来扮演个坏蛋之类的小角色。
待孩子长到5岁至6岁时,便可能开始对语言中的幽默成分十分敏感。如,同音异义词和双关语的巧用,绕口令的学习,都能使他们感到趣味盎然。与此同时,你也应鼓励孩子学习猜谜,甚至由孩子自己编一些简单的文字谜语。7岁的孩子大多已上学。他们往往喜欢讲笑话、听笑话。如果此时大人们能作出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粗俗、什么是幽默,那当然更是明智之举。8岁以后的孩子已初具幽默感。父母应注意倾听孩子回家后讲述的有关学校生活的小笑话,并发出会心的欢笑。这也是一种父母对孩子的幽默感做出肯定的表示。
幽默的孩子往往比较快活、聪明,能够轻松地完成学业,甚至拥有一个乐天、愉悦的人生。
怎样让宝宝乖乖地刷牙?
导读:你是不是也在为宝宝不肯刷牙烦恼呢?
你是不是也在为宝宝不肯刷牙烦恼呢?本文为你介绍几个让宝宝乖乖刷牙的窍门。
不妨来点艺术的
我想,与其跟孩子说“我们来刷牙吧!”不如跟他探讨“我们给牙齿们画画好不好?”这样更能提高孩子刷牙的兴趣。我时常会煞有介事地在自己的门牙上刷来刷去,假装画好一个图案,然后不满意重来。再在孩子的门牙上试试,告诉他现在画什么,用什么颜色更好。这种方法试一两次效果很灵的。天天妈妈
用牙膏做个游戏
我在孩子面前,经常把牙膏叫做“魔力软条”,说它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每次刷牙之前,让孩子许上自己的心愿。告诉他如果能够让“魔力软条”彻底变成白泡泡,他的愿望也许就能实现。宝宝非常愿意做这样的游戏,这可是个百试不爽的高招。
利用宝宝好胜性
宝宝很喜欢取胜,我就利用他的好胜心理,用刷牙跟他进行比赛。每天早上,我把宝宝叫到洗漱台前,对他说:“以前我们干什么事情都是比谁最快,今天我们比比谁最慢,看谁刷得时间更长,好吗?”或是“今天我们从下往上刷,还是从里往外刷好,比比谁刷得干净!”宝宝一般都会欣然接受挑战。一一妈妈
常用宠物做示范
我常会抱着孩子最喜欢的小狗玩具,嘴里嘟嘟嚷嚷地说:“我想刷牙呀,可是我不会。”然后再招呼宝宝:“来,咱们来教教小狗好吗?”这时,宝宝大多会很乐意地被当作模特给狗狗做示范,就在此时,我也完成了给宝宝的刷牙。军军妈妈
点评:有时妈妈为了达到目的,确实需要开动脑筋,那些看来并不是正面说教的招数,其实,对孩子来说更管用。轻松愉快的歪招,不仅能使孩子乖乖顺从,而且大人和孩子都身心愉悦,你不想也尝试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