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带着孩子去放风筝吧
发布时间:2021-09-15 幼儿放风筝活动方案 幼儿园放风筝活动方案 送孩子去公立幼儿园春季护肝可助护眼:成批的青少年和年轻人来到医院,称眼睛经常出现干涩、发痒等不适。近日出现了节后看眼病的高峰,儿童眼病门诊量也上升3成,除了一些常规疾病外,中医认为过年间长时间用眼及饮食不当导致的肝火过旺是主要原因,由此殃及眼睛。
冬天之后,在气温逐渐回升的春天里,人们非常容易肝火旺盛,而眼睛可能受牵连,出现各类不适,这是因为肝是明目的源泉,肝藏血提供的血液和阴津可以滋养眼睛,如果肝血亏损、目失所养,则会出现“目涩不灵”现象;肝火旺盛、多食辛辣,则可能灼煎津液,导致眼干发痒,热灼不适。
春天应避免高温、辛辣、大补类食物,需要长时间用眼的人群可多进食养肝护肝、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豆制品、胡萝卜、红薯、菠菜、芹菜、橙子、草莓等,用菊花和枸杞泡水喝能清肝明目。
放风筝、踏青有助预防近视
青少年儿童想调节眼肌,预防近视形成,首选项目是放风筝。近视眼的产生与过多视近、长时间用眼,从而引起眼睛睫状肌紧张密不可分,而放风筝则能让孩子们将视线延伸转移至高远处,自然调节眼肌,帮助其放松休息。
在郊区踏青、放风筝,是一举两得的事,第一望远可预防近视,第二望绿对于预防近视也很有好处。人的眼睛最怕紫外线,白光、红光对眼睛也有较强刺激,室内灯光,特别是电脑、游戏机、电视荧屏对视网膜均可能产生损害。但大自然的绿色却刚好相反,不会对人的眼睛有害,反而对协助视力恢复和眼睛休息大有好处。
细数春季放风筝好处多多
春天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运动,不仅可以怡情养性,而且对于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帮助。那么,春天放风筝的好处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专家表示,放风筝的好处除了可以舒展筋骨、明目外,还可以有效治疗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疾病。详细阅读...
放风筝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家长与孩子一同出游放风筝,需要了解一些放风筝的技巧及放风筝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详细阅读...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心得:带着孩子去阅读
育儿心得:带着孩子去阅读
上周看了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博文,心里很有感触,其中有这么一段话:“0-6岁阶段,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这种看似复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用一种能力的发展培养出90%以上:即”阅读能力“!但是阅读能力,需要两种条件才能发展起来:第一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要每天固定有阅读时间,而不可以喜欢就读读,不喜欢就不读了,这样不会有好习惯的养成;第二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
看了这段话有点欢喜有点忧愁。忧愁的是因为工作忙碌,早晨孩子起床的时候我已经去上班了,晚上孩子睡觉的时候我还没回家。周末有时候又有些小私心,做做自己爱做的事情,结果陪孩子的时间真的很少。真的觉得很惭愧。欢喜的是,书中说到阅读习惯的培养的重要性,虽然陪孩子的时间少,但是每晚睡前半小时的阅读这个习惯还是几年如一日坚持了下来。所以,孩子现在还是比较喜欢阅读的。也算是心理有了一些安慰。
按照博文的理论所说,阅读习惯的培养是要有两个条件的,一是持续性,一是阅读量。所以,往后的日子里,我和爸爸一定要坚持这个好习惯。陪孩子读书,陪孩子长大。让孩子在往后的日子里只要一翻开书,眼前就浮现出与爸爸妈妈相依同读书的温馨画面,也算是留给孩子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吧。
“十一黄金周”带上孩子一起出发吧
十一长假,估计粑粑麻麻们的出游计划早已经安排妥当。平时亲子的时间太少,正好趁着假期好好补一补。先多说一句:带孩子出游一定要安全第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假日都应该玩点啥,去哪玩,怎么玩吧!预祝各位大、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十一”带孩子去哪儿玩?虽然黄金周大部分人都放假,爸爸、妈妈还有孩子的档期终于不谋而合了,但是别忘了黄金周也叫“黄金粥”啊!去一些热门景点游玩人山人海,这样一来出游的质量就大打折扣了。这还不说,对于带儿童出游的家庭来说,人多的地方就多了不少安全隐患,容易导致儿童走失等等。而且金秋十月正是流感上演的季节,这个时候选择人多密集的地方出游,也给孩子带来了不少的疾病隐患。因此我并不建议去那些热门景点游玩,那么除了热门景点外,带着孩子还能去哪里玩呢?1、去森林公园玩
现在各地都规划了森林公园,比方说北京吧最有名的森林公园就要属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了。大部分的森林公园说是“森林”公园,其实都离市区不远,有的甚至就在市区里,平时周末人流多一些,到了黄金周这样的长假,人们更乐意选择出远门,森林公园的游客反而没有平时多了。这样一来就非常适合孩子们去玩,因为一般的森林公园都比较大,可以充足地玩上一整天,里面又有不少的植物,空气好不说还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让孩子们对大自然有更多的了解。那些平时我们不曾注意过的小动物和植物,把它们记录下来,然后回家和宝贝一起翻阅资料查询,不仅丰富了知识,还是一次有意义的出行。还可以采集一些公园里的小事物,比如小石头、花籽、落叶等等,收集回家后和孩子一起制作手工作品,不仅在户外玩的开心,还把这份快乐在家里延续下来了,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呀!2、去博物馆玩
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永远都是亲子活动中重要的环节,它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还让孩子开拓思维,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平时周末虽然也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但是毕竟时间有限,参观的不够充分。十一期间有七天假期,不如索性来个博物馆探索活动吧。可以提前和孩子规划好一个系列,在家就做足功课,把要去的博物馆里相关的知识提前学习一下。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下手,比方说男孩子都对宇宙比较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在节日里安排一个“天空”博物馆探索活动,首先先带孩子去天文博物馆探索,让孩子了解宇宙。由宇宙上其他的星球作为一个转换点,告诉孩子人类是可以去其他星球探险的,由此产生对航空事业的兴趣,然后再带孩子去航空博物馆学习……诸如此类,在长假里给孩子一个完整系列的学习和探索吧!3、去郊区玩
如果在十一长假期间去外地远足,时间上最然充足,但是由于人多,干什么都不顺畅,原本“散心”却变成了“堵心”。不如放弃远足,索性带孩子去近郊游玩吧。找一个住所安顿下来,和孩子一起好好地享受一次慢生活。在乡下虽然不会有诗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情怀,却也有“面朝朝阳,硕果累累”的秋日景象。秋天正好是收获的季节,这个时候去乡下是最好的时节了,可以和孩子一起体验采摘的乐趣,一起感受生活的温度。完全没有必要看着行程赶时间,就在一个固定的居所住下来,慢慢地欣赏日出日落,《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歌里是怎么唱的?“宝贝,宝贝,我是你的大树,一起陪你看日出……”能和孩子一起欣赏生活的美好,这画面本身就很美。十一黄金周带孩子怎么玩?有人说玩谁不会呀!就是提前订好行程,然后准备好行李上路,按照行程走一圈就玩了呗。我要说,这不叫玩,这叫按照安排履行,这和平时我们上班工作有啥区别呀?领导安排好的任务,我们就照着去做呗。带孩子玩并不是按照程序执行这么简单的事,这其中有很多关于育儿的学问。1、让孩子主动
为啥要带孩子出去玩?难道单纯是为了弥补孩子平时没空玩的损失吗?当然不是!亲子游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拓宽视野,在玩中学。利用长假期间紧密的亲子关系,孩子增长了知识和能力,家长也从中学习更多的适合自己家孩子的育儿方法,这才是目的。因此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一些机会,权利下放,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只有孩子主动表达了,家长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平时孩子被学习、作业等压力束缚着,可能腼腆的孩子就不敢充分表达自我了,这样长久下去家长也就无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而长假期间孩子摆脱了学业的压力,人在放松的环境中是容易释放自我的,这样一来也便于亲子关系的融洽。因此在玩中一定要让孩子主动,从订行程开始,就可以开始征询孩子的意见,家长有时也应该多听听孩子怎么说。2、拒绝走马观花
相信很多人出去玩,尤其是跟随旅行社出去玩时都会有一个体验,“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回家全忘掉……”这就属于走马观花式旅行。其实无论是长途旅行还是短途旅行,甚至只是一个新鲜地方的探索,我们都应该拒绝走马观花式的旅行。人生说长也长,说短其实不过短短几十年,我们总感慨“时间去哪儿了”却总忘记那些从自己手指缝中溜走的时光。既然我们已经花费了这样一个长假带孩子来旅行,就应该格外珍惜这个时间,这次旅行之后还能什么时候全家一起出行都是未知数,因此珍惜当下拒绝走马观花才是王道!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去看看我们不曾相识的世界,那么就和孩子一起长知识吧,任何一处新奇都不放过,随身携带笔记本,记录下他们,然后回家再慢慢查阅资料,这才是一个好的习惯。旅行之后,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识,这才是有意义的旅行。3、学会尊重孩子
一旦出门上路,孩子就不单纯是我们的孩子了,他还是一个一路同行的游伴。去陌生的地方探索,旅途中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身边的陪伴都是彼此的温暖。因此出门在外非常忌讳家长摆出“我是家长”的臭架子来,一定要学会尊重你的游伴。而且在整个育儿过程中,尊重孩子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事呀!比方说旅途中孩子有一些要求,诸如想保留一些纪念品或者门票之类,有些家长会表示强烈反对,“不行,这个完全就是没用的东西,带回家就是占地!”这样的语言对孩子来说是很塞心的,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本身就容易有一种畏惧感存在,如果此时的家长还如此严厉,恐怕没有起到假期亲子游的目的不说,还为日后的育儿工作埋下了隐患。家长可以选择委婉的手段来教育孩子,针对具体的事情,如果真的不能允许孩子去做的事,用温和的态度换一种说法试试看,让孩子慢慢理解你。十一假期来临啦,希望各位宝贝们都有个好心情,就让我们一起迎接假期吧!
春天到了去放风筝的小学生作文
小孩子天性爱玩,趁着现在天气正好,一起出门放风筝吧。我们该庆幸,我们拥有自己想要的自由。那么,放风筝的小学作文怎么写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天到了去放风筝的小学生作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春天到了去放风筝的小学生作文【篇一】
今天,爸爸和妈妈带我去放风筝。
放风筝的人特别多。我也找了一个地方开始放风筝。起初,风筝飞得很好,可是后来不知为什么就老栽头。为什么别人的风筝就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翱翔在蓝天?我的为什么就不行呢?我连忙把风筝的线收回来,叫爸爸帮我修理一下。
修好了风筝,我又放起来。但是这次比上次更加严重了,飞得飞得就突然掉了下来。我连忙去捡风筝,不料被风筝线拌了一跤。真疼!妈妈赶紧把我扶起来。爸爸把风筝捡起来说:“今天就别放了,回吧!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星期六!
春天到了去放风筝的小学生作文【篇二】
在草长莺飞的二月里,云芳和云香去找李云一起放风筝,他们相约在宽大无比的公园里。
云芳穿着樱花色的连衣裙,捧着一个花蝴蝶似的风筝,满脸笑意地看着李云和云香。李云迫不及待地对云香说:“我来拉着线,你来举着风筝。”云香说:“你快往前跑,我要放手啦!”不一会儿,一只像小燕子一样的风筝起飞了,小燕子一会儿往左飞,一会儿往右飞,看上去快乐极了。
远处还有幸福的一家三口,小男孩在旁边放风筝,他一边放一边说:“爸爸妈妈快看!我放的风筝有多高!”妈妈依偎在爸爸的怀里说:“看这风筝飞得多高啊!”
在公园的另一边,也有几个同样年纪的小朋友在放风筝,他们无忧无虑地奔跑着,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春天到了去放风筝的小学生作文【篇三】
星期天上午,我和姥爷去海边放风筝,那里景色宜人,风光秀丽,风不大不小,真是一个放风筝的好地方。我们找了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开始放起风筝来。
我们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我们快活的喊叫着,在沙滩上拼命的奔跑,在“风姑娘”的帮助下,风筝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大家都羡慕的看着我们。
空中有好多风筝,有美丽的蝴蝶,有勤劳的小蜜蜂,还有勇敢的海鸥,五颜六色的风筝在天上翩翩飞舞着,看得我眼花缭乱。我们的风筝放的最高,已经只能看见一个小点点了,姥爷小心翼翼的把线的交给了我,我不知所措,手忙脚乱的,紧张极了。突然,风筝倏地一声冲了下来,“啪”的一声摔坏了。我赶紧跑过去,把它捡起来,当作宝贝似的。虽然它是一个很可怕的大蜈蚣,但它在我心中依然很漂亮。
我相信,靠我的力量一定可以学会放风筝,所以我给风筝起名叫“快乐使者。”
春天到了去放风筝的小学生作文【篇四】
阳春三月,春风拂面,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植物园的草地上放风筝。
到了那里,我看到已经有许多大人和小孩在放风筝。我也连忙拿出我的“大老鹰”风筝,让爸爸帮我举着,我拿着线轴飞快地向前跑,边跑边放线,然后大喊:“爸爸,放手!”爸爸一放手,“大老鹰”便慢悠悠地起飞了。但它飞得很低,好像舍不得离开我们似的,又晃晃悠悠地掉了下来。一连几次都是这样,看到别的风筝飞得很高,我和爸爸不甘心,寻找失败的原因,继续努力。正当我们着急时,风忽然大了,我们抓住这一时机,赶紧行动起来,爸爸双手高举风筝,边放手边对我喊:“快跑,放线!”我连忙迎着风连拉带扯地向前猛跑,“大老鹰”也随风越升越高,终于飞上了蓝天。只见它展开双翅像一架威武的战斗机自由地翱翔着,好像还笑着朝我打招呼:“小主人,谢谢你!蓝天才是我喜欢的地方”。
天上的风筝越来越多,有伶俐的小燕子,有美丽的蝴蝶,有可爱的小金鱼……真像是蓝天上盛开的朵朵鲜花,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
看着这些美丽的风筝,我仿佛也变成了一只风筝,飞上了天空,追随着我的“大老鹰”,和其他风筝一起自由地飞翔。
让孩子做家务去吧
让孩子做家务去吧最近看到一篇短文,说的是德国立法规定孩子必须做家务。那规定很细: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收拾房间,到商店里买东西;10-14岁的孩子要在花园里劳动,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的孩子要擦汽车、在花园里翻地;16-18岁的孩子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要不干呢,父母有权通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会派专门的执法人员上门监督孩子完成。要是孩子生病的话,也得给父母一纸书面说明。
要论生活条件,德国要比我们高出许多,但人家对孩子做家务都写到法规上了。为什么呢,我想,这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却未必能付之实践。在不少家长的心里,认为现在生活质量好了,小孩子读书已经够累了,只要好好的读书,其它的事都不用做的。父母都这样说了,孩子当然就什么也不用做,最后就什么也不会做了。
在这里给大家举几个小学生的例子吧。
小A是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她比一般的小女孩要高,要瘦,刚见她时,感觉她会被一阵风吹走。开学后,我发现小A的动作很慢,不管是吃饭,写作业,做游戏,收拾学习用具,而且动作并不协调。经过对她成长的了解,我知道了,她从小就被捧着像个小公主。书包有爷爷背,吃饭有奶奶喂,去花园玩,累了有人背,从不让她单独下去小区里玩耍,怕她摔倒。
小B是个很调皮的小男孩,长得白白胖胖的,特别爱动。刚开学不久,就发现他经常丢三落四的,午睡后的被子也是乱放,连鞋带松了也要老师帮他系,吃饭时桌子上全是饭粒,作业老是完成不了。通过了解,知道他的爸妈是中年得子,所以宠爱得不行。什么事都帮他做,就连吃饭也是跟着他屁股后面跑着喂。他在家里除了吃就是玩。
这样的小学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们在家时就不会发现问题,一旦孩子上学了,问题也就接踵而来。其实他们都很聪明,只是缺少了一种引导。只要家长善于从小去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和动手能力,相信他们在学校也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劳动是光荣的。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劳动责任感,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何不学学德国人,让孩子每天都做些家务活吧。
幼儿园的六一活动——放风筝
幼儿园的六一活动——放风筝
昨天,都都幼儿园在塔南公园开展了迎六一放风筝活动。据说是会同了XX、XX机构、单位的,幼儿园搞的声势比较大,小朋友们玩得也不亦乐乎。老师们先表演了一个歌唱加手语的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然后小朋友们往空白的风筝上画图案,都都乱涂乱画了几笔。然后就去放风筝了。都都是没怎么放了,都都妈妈倒是放着玩了半天,最后因放风筝的人太多,风筝都缠一块去了,决定不放了,择日再放。于是,都都、刘合、可可、周乐萱几个小朋友凑一块儿玩了半天,都都就是典型的“土猴”了。后来,都都和刘合去了玩具城,回来的路上小家伙太累了,都都瞅着了。
淘气撩闲包
参加集体活动,才让妈妈认识到齐老师前些日子对我说的“都都淘气了。”深刻含意啊。何止是淘气啊,就是又淘气又爱撩闲,见到谁都比比划划的,总像是在和人家练武术似的,他是和人家玩,不下狠手,和他一班常在一起玩的朋友知道,可其他人哪会知道你是玩啊。还有就是这小家伙,不再是以前那个自己主意很正的小屁孩了,现在特别喜欢别人干什么他干什么,尤其是捣蛋的事,唉,小男生讨厌人的特质渐渐显露出来了,连以前的老师都说“以前都都也不这样啊。”现在的都都一点也不喜欢停下来,到处跑来跑去的。鉴于这样的苗头,妈妈昨天和都都交流了一番,告诉他“淘气可以,但讨厌不可以,撩闲就是让人讨厌的事。”成长每一步都会有不同的变化,还是要多多关注多多引导滴啊。
家庭教育:带着满满的爱心去教训孩子
带着满满的爱心去教训孩子
在适时教训孩子方面我一直持肯定态度,如同一棵小树苗要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修枝减叶一样,一旦发现孩子的行为不端正,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恰当的方法给与教训。但是怎样的教训既不伤孩子自尊心,又能起到最佳效果,将长歪的枝杈扳回到正路上来?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积累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
于是,我在休产假期间,在带孩子之余,充分利用了既有的20本左右的育儿书(朋友旧书赠送,其中不乏多本畅销育儿书,不胜感激!),以及补充购买的5本书,有些书名说出来,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捕捉儿童敏感期》、《正面管教》、《蒙台梭利的早期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量阅读之后,我首先学习到是婴幼儿的早期行为受敏感期主导,年龄越小的孩子越不会故意去做惹大人生气的事情,要么是敏感期在作怪,要么是好奇心在作怪,此时若去限制,后果要么是身体协调能力差,要么是泯灭了一颗探索世界的心;其次在对待孩子无理要求上,一定要及时教训,但要爱心满满地去教训,不要让孩子有自己被抛弃了的感觉,不要在潜意识中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如何爱心满满地去教训孩子呢,在我的女儿从出生到一岁半的这段时间,也能数出来有那么几种无理取闹的行为。经与家人分析“此行为非敏感期,确定无理取闹罪名成立”后,我们给出了及时的教训。
行为其一:高标准严要求的抱抱。
女儿已经快一岁半了,时不时会搞些皮肤饥饿、求抱抱的事情,人之常情嘛。但是她对抱的要求可谓高标准严要求:所谓抱要站着抱,不可坐下;所谓站着抱,要溜达,不可静止不动!
快一岁半了,已经二十斤重了,已经不是尚未满月的小宝宝,对身在母体内的经历留恋忘返。二十斤重,抱着溜达动不动半个小时,谁能受得了?我认为有些无理取闹了,难道坐着我抱着你就不是抱了吗?就缺乏对你的爱了吗?在征得爸爸、姥姥同意后,我们对某天晚上睡觉前的这一抱抱要求开始进行爱的教训。已经抱着溜达了几步了,我决定坐下来,同时对她说“宝贝,妈妈好累呀,走不动了,得坐下来了,坐着抱你睡觉啊”。结果,女儿义无反顾执着地挣扎,大声哭泣,意欲我站起来溜达,但我认为我应该坐着坚持下去,孩子看自己拗不过大人就会顺从的,这一恶习就可纠正。
也许如果没有一个关键性人物的出现,我这教训马上就能立竿见影了。但是,就在此时,姥姥受不了了,是心里受不了孩子的哭了,过来抱孩子,然后就抱着溜达去了,溜达了半个多小时把孩子哄睡着了。我跟姥姥说,“妈,您累了一天了,晚上这样抱着哄孩子不累吗,我是怕把您累坏了,应该让她懂得体谅,不能再这样无理取闹了。”“好好,你说的对,我就是忍不住……”我妈说,这时候孩子她爸哼了一声,翻身去睡了,“下次你再教训,我躲起来好吧,别再说我了”。就这样晚上的教训以失败告终。
我家女儿的脾气可真是倔呀,第二天醒来就心情不好的样子,可能昨晚哭着睡着的原因,居然还记得昨天的事!一醒来就让抱抱,依然高标准严要求,我决定要再教训一次。我从姥姥手里接过孩子,姥姥也很知趣地躲到房间里去了。还是先对孩子讲道理,妈妈累抱不动,要坐下来抱。小孩子真是很执着,加上劲又大,在我怀里鲤鱼打挺地折腾,嚎啕大哭,整得我都要抱不住了,但是我告诉自己不能放手,放手了对孩子心灵打击更大,她可能认为妈妈不爱她了。这时,她爸爸适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我发现她的眼神再也不敢看爸爸了。爸爸也指望不上了(小家伙应该很失望),姥姥也躲起来了,再没有可以求救的人了,没过多一会她就不折腾了,老实让我坐着抱着她。我看教训目的达到了,心中暗喜。要记得,小孩子是很要面子的,一定要给她台阶下,你的教训工作才算圆满完成。“看宝宝多懂事,体谅妈妈累,让妈妈坐着抱,宝宝长大了!”小孩子的脸真是六月天,说变就变,立刻就满有爱心的冲我笑了。教训工作还要再接再厉,“来,爸爸抱抱,看宝宝多懂事”,姥姥早就忍不住了,从房间里冲出来,“姥姥也抱抱,宝贝真懂事”。经过这次充满爱的教训,孩子将高标准严要求的抱抱抛在了脑后,再也没有提过。
行为其二,故意找茬扔东西。
我们知道,婴幼儿在7-8个月之后就会出现扔东西的现象,这是敏感期在作怪,小孩通过这种方式感知空间,我们尽量提供可扔但声音不大的东西给她玩,如小皮球、小瑜伽球,要是有声音的东西,我们看住她在爬行垫上扔,以不影响楼下人休息。
时间长了你都忍不住要去收拾,因为地上的东西实在是随处可见,没有下脚的地方了。但是你刚收拾好,就被她发现了,很快恢复原状(散落在地上)。如此反复几次,我已经无法忍受了,奶奶也有同感,所以我们态度一直决定教训一下她。我用鼓励的口吻对她说:“宝贝现在会帮妈妈做事情了,地上的东西会捡起来放到桌子上了……”,女儿似乎没听到,置之不理。那我收拾一下吧,把物品拾起来放到桌子上摆好,不出一秒,立刻被她拨拉到地上,我认为这是挑战我的忍耐力。“涵涵,把地上的东西拾起来”,我认真地说。小家伙置之不理。这时候,爷爷奶奶也过来说了。她有些委屈了,哭着找人抱抱。找爸爸,爸爸说“你把东西拾起来就抱抱”;那就找爷爷,爷爷也是立场鲜明;找奶奶,奶奶忙着做饭,没空理她;再找妈妈,妈妈自然不会妥协。找了一圈没人抱,那种无助的样子,你要一不小心忍不住去抱了,那就前功尽弃了!又回来找妈妈,我就蹲着搂着她,任她哭。搂着她,使她受伤的心灵得以依托,不会感到被抛弃了。但同时,立场不得变,在目的没有达到前,是不能抱的。
这时无论爷爷、奶奶再怎么说,她就是不肯拾东西,哭得更厉害了。脾气真是倔呀!不大点的小屁孩,面子比天还大。这样僵持下去也不行呀,我稍微妥协了一下,“来,妈妈拾起一个,宝贝也拾起一个,怎么样?妈妈已经做了呀,宝贝也来做呀”。尽管不是很乐意,但是她还是做了。那就鼓励一下吧“宝宝会帮妈妈收拾东西了,妈妈来抱抱”。经过这次全家对她的一致反对,她应该也认识到一些自己的问题,故意找茬扔东西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
回到主题上来,带着爱心能让孩子体会到你是爱他的,哪怕是在教训她的时候。如果不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怎么会狠心教训他呢。带着真诚的爱心去教训孩子,会让你在教训孩子之后更少内疚。如此方法得当,效果自然明显,孩子依然能在快乐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