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早期的语言教育
发布时间:2021-08-27 大班语言教案 幼儿语言教案 中班语言教案 -->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在学前阶段,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里要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三点:
1.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
2.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
3.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复。通过半年的实践,我认为"帮我早读书"教材是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这套教材图文并茂、语音规范、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磁带、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二、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幼儿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
三、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组成,不只是一个地点、一本书。人,才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整个阅读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与幼儿建立了“师生互动”的阅读关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幼儿听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通过这些努力,发展了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了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我们还十分注重家长的参与,通过“亲子课堂”的形式,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了一种互动的阅读关系。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在有空闲的时候,我们的家长常常会给自己的孩子朗读一两个小故事:能和孩子一起看看幼儿读物。有的家长还很善于引导自己的孩子,在讲完故事后一起交流感觉;提一些问题让孩子动动脑筋;或者一起扮演角色进行表演等。我们的家长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亲密、和谐。
通过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幼儿互动”的阅读关系,幼儿的语言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他们表现出了更强的自信心和自主精神,阅读真正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好奇心和创造性个性,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认常见的文字标识等。由这些要求可以看出,儿童的语言教育在学前教育时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会了说话,幼儿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自由交谈,才能更好的认知、感知、接受和再创造。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得了解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
1.学前儿童期是语音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心理学研究发现,4岁以上的儿童一般能掌握本民族的全部语音,语音进步最明显。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浅谈优化幼儿语言教育的技巧
-->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优化幼儿语言教育,要创设氛围,轻松谈话;注重导思, 促进理解;丰富想像, 拓展思维;加强指导,师范引路;学科渗透,整合教育;鼓励提问, 双向互动;及时鼓励,多元评价。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技巧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在关键期得到科学、系统,且有个性化的语言教育,幼儿的语言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为其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提供良好的语言条件。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优化幼儿语言教育,力求让幼儿语言课教育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一、创设氛围,轻松谈话
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与亲人的适当分离,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此时的幼儿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甚至产生不愿意来幼儿园的现象。针对这些,作为哟个幼教工作者,应善于发现,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温暖他们,安慰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谈话氛围,用和善的态度,亲切的语言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安慰,逐渐消除陌生感和胆怯情绪,对老师,对同伴,对幼儿园环境等产生兴趣,与此同时,幼儿便产生了说话的愿望。作为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激发幼儿的说话兴趣,使幼儿有话愿意讲,有事愿意说。如在日常谈话中逐渐完善幼儿的口语表达。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谈话可以了解幼儿的发音是否准确,词汇的掌握是否足够。同时也可以通过谈话纠正幼儿的语言错误,发音不准确,词汇不正确的运用等,做到循序渐进的发展幼儿的口语。
二、丰富想像, 拓展思维
优化语言教育, 教师要设计能培养想像力的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 想像力是智力发展的体现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翅膀, 是好奇心向创造力的延伸。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改为"假如是你, 你会怎么做? 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 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 大胆想像, 拓展思维。在上《乌鸦喝水》时, 用投石子的方法喝到水已经不成为惟一的答案, 我问幼儿: "假如你是乌鸦, 你还会想到哪些好办法?"孩子回答: "把石头放到水里, 水就弄脏了, 喝了不卫生, 我会找根吸管, 这样轻轻松松就能喝到水了。"……多么生动、流利的语言, 这不正是具有想像力的问题引发的功效吗?
浅谈幼儿园英语教育
-->
浅谈幼儿园英语教育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英语已成为“地球人”必备的交流工具。也成为现代人自我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于是如何在幼儿园开展英语教学,已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研究的热点,由于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这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哄而起,缺乏研究;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材上的小学化和教法上的成人化等,我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量力而行,审慎行事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一种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是一门似乎容易而实际上不容易的新兴学科。没有合适的教材。没有称职的教师,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必须深入了解并研究幼儿园英语教育的特点、目标、内容和方法。允分权衡幼儿园的自身条件,尤其是师资水平。否则必然事与愿违。
二、着眼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有人以为幼儿园英语教育无非是教幼儿认些单词,说些句子。这是一种既不严肃又很有害的认识。幼儿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一种熏陶、是一种素质教育。要把重点放到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以及语言能力、全面素质的提高上。作为启蒙教育、必须注重幼儿英语学习能力如听音,自然得体地进行初步的日常英语交往的能力的培养,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集中注意、善于模仿,不怕出错,乐于交往等,教会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促使幼儿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智力因素等同步发展,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听说为主,不搞改读。
幼儿学习第二语言的优势在语言。语言学习的实践告诉我们,儿童具有独特的自然吸收、自然习得语言的能力,他们正处于学习口语会说的最佳时期。因此,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点和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出发,幼儿园英语教育应注重听说为主、不搞改读。让幼儿在大量的听说实践和自然交往,自然重复中习得英语,形成语感。
四、寓教于乐,寓学于嬉
游戏是幼儿学习英语的最佳方式。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还在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也就是说要从幼儿的特点出发,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英语故事、歌曲、儿歌等多种资源,调动各种手段,设计、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寓学于嬉。让幼儿在高高兴兴的气氛中习得英语。
五、师资培养、刻不容缓
从某种意义上讲,师资是决定幼儿园英语教育成功的关键。称职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语言实践能力,如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清晰标调的语音语调,尤其是自然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等)较强的教育教学的能力如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心理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了解掌握),设计适合幼儿的教育活动的能力、创设有利于发展的评议环境的能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的能力。生活多样的活动组识能力以及因势利导的随机应变能力等。目前的幼儿园英语师资队伍并不是很理想。
从长远观点来看,应有计划,分阶段地把具有一定英语特长的幼儿园教师送出去学习进修,也可把英语专业教师请进来辅导,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寒暑假或其它时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专门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师生培训班,当然最根本的还在于教师在现有条件下自学进修英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素养,尤其是自己的口语会话能力
六、给文化以一席之地
语言是文化的裁体,学习一种新语言,实际上是适应一种新文化的过程。不了解英语所赖以生存的英美文化,不了解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带来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更谈不上自然得体地进行交际。因此,语言需要纳入文化中去学、去教,而这正是许多幼儿园普遍忽视的一个问题,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实施英语教育活动时,要有强烈的文化意识。要充分利用图片、照片、广告、电视节目等,不失时机地给幼儿介绍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传统,风格习惯和社交礼仪等。使他们初步了解打招呼、打电话、称谓、握手、接受礼物,致谢道歉等人际交流、交往的常识和习惯,提高幼儿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
-->
导读:当今社会,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早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因此,过高的要求教育方法不当,一个劲地教孩子读书、写字、算题等,由于这些,致使幼儿产生厌倦学习,不爱上学,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如果方法适当符合他们的特点,他们就很容易接受,对提高他们的早期识字和阅读都大有益处。
当今社会,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早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因此,过高的要求教育方法不当,一个劲地教孩子读书、写字、算题等,由于这些,致使幼儿产生厌倦学习,不爱上学,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如果方法适当符合他们的特点,他们就很容易接受,对提高他们的早期识字和阅读都大有益处。
下面浅谈几种引导幼儿早期识字阅读的方法作为借鉴。
1、让幼儿轻松学习感受到学习就是“玩”
有的家长向老师诉说,他的孩子总是坐不住,一说让他们学习他就不耐烦,坐上一会就溜走了。我认为这些孩子之所以一提起学习就不耐烦,就是因为家长用“学习”这个词把他们吓怕了,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家长常用“学习”这两个字要求孩子把学习当成任务,长此以往,孩子一听到“学习”二字就从内心产生一种厌倦,如果家长改变一下方式,不用“学习”这两个字而用孩子喜欢听的话,如:你很长时间没有和这本书“玩”了,它很想你了,我们来玩认字的游戏好吗?等等。这样幼儿肯定会愉快的接受,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在玩,在不知不觉中既学到了很多知识,又养成了学习习惯,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在教孩子中,把“你”换成“咱”效果更好。
在平日,很多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快看书去,你快识字去。”这句话对孩子直接命令,而幼儿对成人的命令天生有一种抵触心理,如果把“你”换成“咱”结果就会大不相同。如果说:咱们来看这本书吧!这些字很久没有读了,咱们一块读读吧!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大人在和他们一起做有趣的事情,从而愉快的接受,很爱学习。
3、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教学。
幼儿对周围环境总有一种好奇感,成人要适时地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认识周围环境和物品。如:认广告牌、路牌、门牌等,孩子吃过用过的食品和物品的包装袋,上面有鲜艳的文字,家长也可以适时地引导幼儿认读。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在一种不经意中,学会读书识字,特别是儿童食品包装袋。幼儿知道食品的名称,只需成人将文字与物品名称对号就行了,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教具。通过此种方法,还能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和阅读的良好习惯。
4、与幼儿一起学习
幼儿对大人有一种天生的依赖,他们愿意大人和他们一起学习,愿意大人听他们谈论学习情况,喜欢大人在一旁看着他们学习。如果大人长期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有一种失落感,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大人对孩子的学习表现出感兴趣,听他们讲述学习或者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就会被大人学习的氛围所感染,跟着大人一起学习。
因此,想要真正使孩子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请跟孩子一起学习吧!
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
-->
整理了关于幼儿社会培养论文论文《浅谈幼儿早期识字阅读》,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在学前阶段,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里要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三点:1、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2、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3、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复。我认为"帮我早读书"教材是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这套教材图文并茂、语音规范、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磁带、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二、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幼儿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
三、建立互动的阅读关系。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组成,不只是一个地点、一本书。人,才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整个阅读行为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幼儿阅读兴趣的产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与阅读交往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与幼儿建立了“师生互动”的阅读关系。在轻松、愉快的亲密气氛中,读些书给幼儿听听,引导他们选书、看书、读书;引导他们发问、讨论、思考;引导他们进行绘画、表演、歌唱、做游戏等阅读延伸活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幼儿之间相互合作、交流。通过这些努力,发展了幼儿的阅读技能,使幼儿产生了阅读的愉悦、快乐之感。
亲子共度,许多研究表明:父母越早开始、越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面就越广。家庭环境及父母阅读习惯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四、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里,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内容。把握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能力、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好奇心和创造性个性,促进他们个性的和谐发展。
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
-->
语言在广义上指人们通过无声的或有声的方式,借助于体态,文字和口语表情达意。在教学中语言构成了一个以口头语言为主,以书面语和体态语为辅的综合语言系统,教育教学主要是以这一综合系统向学生传递人类文化之精华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应。”①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秘的角落。②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是自己的教学语言适应课堂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赋予语言以情感色彩。尤其是学前儿童,他们的认知、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熟悉和了解的符合感性经验范围内的事物容易理解,而对于距离自己生活经验比较远的事物则很难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富有色彩的教学语言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在教学中运用具有美感的、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往往能再现教材当中描写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究的动机,能够激发儿童的想象和联想,把他们带入向往的境界;能够引导儿童对美的实质的理解,对语言美的鉴赏。所以说,教师以美的语言把深奥的道理和熟悉的经验结合起来,将色彩和节奏渗透到教学中,将情感和期待寄于语言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富有色彩的教学语言有利于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幼儿对于鲜明的、闪烁着色彩和发出声响的形象感受十分深刻,并能牢牢地铭记在记忆中。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鲜明的形象,要渗透着色彩和声音,这也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第一要义。
教师能绘声绘色的描述过程现象,使幼儿听后能产生有关事物的鲜明形象,能随着教师的语言在头脑中如“过电影”似的出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同时,幼儿透过教师高超的语言艺术,可以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从而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一般来说,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会影响到儿童的形象思维;理性概括的语言会影响到儿童的抽象思维;教师的机智语言会影响到儿童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教师的语言材料会影响到儿童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引领儿童领略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从而拓展幼儿认知和思维的空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记忆之所以牢固和敏捷,正是由于他们的记忆注入了鲜明的形象、图画、概念和印象的清澈的溪流。儿童的思维之所以能精细入微,出人意料而又富有哲理,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受到了这小溪流的生机勃勃的源头的滋润。”③
二、富有情感和期望的教学语言能使老师和幼儿共享美好的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灵世界,使幼儿的生命敞亮起来。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的性格、情感、道德品质等都将随着他生理上的逐步成熟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情感,形象的讲,这是高尚行为的肥沃土壤。哪里不注意细心关切地感知周围世界,哪里就会产生默然无情的人。心灵的易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将老师的话当成真理,教师就要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如和风细雨般地用美好的情感,甜美的语言去滋润孩子的心田。美的语言能再现美好的情感,能够感染儿童,激励儿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在语言的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的心理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④
在幼儿园里,教师与之打交道的是自然界中最娇嫩的玫瑰,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跌落,需要多么小心,谨慎,我们时时刻刻需要正事这种审慎的态度,以及在这种审慎的态度下用诚挚而热切的语言去教育儿童。通过语言,让美好的情感在教师和幼儿之间流淌,让心灵得到沟通和交流,当这些美好的情感常驻幼儿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生命就会因此敞亮起来。
那么教师的语言应该蕴涵什么样的情感呢?我认为这是一种混合着对幼儿抱有极大期望和希望、对幼儿、对教育事业真正热爱的情感。
浅谈幼儿语言发展
-->
摘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只有学会了说话,幼儿才能正
确表达自己的愿望,才能自由交谈,才能更好的认知、感知、接受和再创造。 因
此,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是保教工作人员 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发展和提高
学前儿童的语言能力呢,教师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必须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创造机会让幼儿多听、
多看、多说、多练,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语言兴趣。这样,幼儿的语言一
定会得到健康、顺利地发展。
关键词:直接感知 礼貌用语 普通话 观察法
child language development
Early childhood language develop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and crucial period. Only learned to speak, children can correctly express their desire to be free to talk, they can better cognitive, perceptual, receive and re-creation. Therefore, the children in the pre-school education is the language of conformal staff an arduous task. How to develop and improve pre-school children's language ability? Teachers must enrich the lives of young children for child care to create a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Child must master the language learning of the law, there are plans to conduct training and training; create the opportunity for children to listen more, see more of, say, more training, foster child good language habits and language interest. Thus, children's speech will be healthy and smooth development.
Keywords : direct perception polite language of Putonghua observation
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
响 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狼孩”的事例大家都知道,所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
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和有计划、有目的的语言训练和语言学习方式
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开阔幼儿视野,提
供语言发展的条件,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
能力,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
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
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
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
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冬天,让幼儿去接雪花,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幼儿
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
性的问题:“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
毯子。”“像盐。”春天,观察绿油油的麦苗;夏天,欣赏荷花;秋天,采摘树叶。这样,既丰富了幼
1
儿的词汇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种植区糖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教师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会说:"有的像眼睛,有的像桔子瓣……"出苗了,幼儿观察得更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扩展幼儿的经验,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提供发展语言的条件。
幼儿园的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划分。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只是、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语言是连接各科领域的重要工具,各科教育教学内容的进行离不开语言,反过来,语言又促进了幼儿行为、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却考虑不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师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有幼儿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就说:"是呀~为什么呢,"教师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教师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幼儿说:"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在实际观察中,
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 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
乌龟等。做好后,让幼儿边演示边讲,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像力。在语言教育中,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 幼儿学习的兴趣。如:给幼儿讲"春天"的故事之前,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大树、天气、人、花、草、小动物呀,都有一些变化。一看到这些变化,就知道春天到了,你们找一找,看一看,春天到了有些什么变化,以后讲给大家听。"幼儿回家之后,仔细观察、查找,当老师讲完故事之后问他们:"除了故事里大树、小草、小动物的变化外,还怎样知道春天到了,"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判断的内容,亲身的体会,积极地发言。幼儿说:"小燕子飞回来了;青蛙妈妈有宝宝--小蝌蚪了;小草偷偷地从泥土里钻出来了;春天到了,可以放风筝了。"等等,幼儿列举了许许多多他们生活中的经验,幼儿兴趣很高。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
每天清晨,我们都会收到大多数孩子清脆真挚的问候声,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有些孩子不太喜欢主动和老师打招呼,都要等到老师主动和其问候之后,才弱弱地说声:“老师早。
”在有的人看来,孩子不愿意主动打招呼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我却认为文明礼仪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幼儿期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想给幼儿从小种下文明的种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让孩子置身于礼仪环境。
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孩子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
因此,在环境创设上,应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礼仪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孩子大多都有好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
因此在孩子礼仪工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注意以身作则。
主动与孩子、同事以及家长打招呼,言谈文明有礼;时时提醒自己不说粗俗的话语,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
努力以自己的文明礼貌言行去感染孩子。
二、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知识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
因此老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孩子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
同时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无论是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千万不能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麻烦,太慢了,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的想法,自觉地剥夺了孩子们学习的机会。
如,幼儿在入园初,多数幼儿在玩玩具时或收拾玩具时,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会经常把玩具互相碰撞。
为此,老师运用童话般的语言告诉孩子如何爱护玩具,并学习收拾它们。
有许多礼仪习惯是在日常工作中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
因此,老师应注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如:盥洗室里小便、洗手后有孩子没有及时关好水龙头,对此就和孩子们讨论水的用处,并示范如何洗手、关好水龙头等正确的方法。
三、在游戏中轻松运用礼仪知识有言道,孩子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游戏中引导孩子运用一些礼貌用语效果非常好。
在区角游戏中,诸如“小医院”、“娃娃家”、“小超市”这样的生活化情景再现的游戏,他们很融入角色中,很自觉地就会需要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有人吗?”——“请进、欢迎”、“请坐、清喝,请吃”——“不客气”、“再见”——“走好,下次再来玩”等等,娃娃家中主人与客人一来一去的对话,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在讲评时,进行集体分享,在久而久之的熏陶下,幼儿还会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游戏,比如敲门要轻轻的,到主人家里要脱鞋子、不乱动主人的东西等等。
这些做客之道,就这样通过游戏,潜移默化的深入到孩子的内心。
孩子就像一棵棵幼苗,要培养他们、教育他们,就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去影响他们、带动他们。
看着这群淘气又可爱的小精灵,一天天在长大,一天天在进步,学会了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真是倍感欣慰!
浅谈幼儿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永恒的话题,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无论教师怎样注意,也不可能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教育作为幼儿园长期的教育内容,仅仅通过几个活动是不够的,它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某某走丢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界,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每天喝牛奶时,请小朋友先试一试是否太烫。开门、关门时先要看看手是否放在门框上,吃饭时不嬉笑打闹、不玩筷子,上下楼梯时,扶栏杆有序的走等。通过这些与日常生活有机的渗透,对如何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幼儿人身安全的关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游戏,它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主要的教学形式。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在游戏活动中特别是户外的活动,则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所以,教师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对幼儿有效的规则约束和必要的安全指导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仅仅为了安全,完全避免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或一味的降低游戏的难度,也是不利于幼儿成长的。日本有教育学家指出:“游戏活动要有一定的冒险性,如果没有,孩子无法真正形成回避危险的能力”。作为幼儿教师,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同样有心理压力,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平安的度过一天,我们也会感到松了一口气。主题活动也好,生活中有机渗透也好,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