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引导幼儿按时来园
发布时间:2021-08-12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幼儿园教师随笔我们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习惯养成中,有许多时候依赖家长朋友的支持配合,如:在家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进餐等,而往往忽略一点就是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其实我们老师调整好自己教育的重心,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按时来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最初采取了为准时来园的幼儿粘贴小贴片,以鼓励动员幼儿准时来园,可开始实行时幼儿及家长还能较好的配合,但一段时间后日托园的特性又显现出来了,个别妈妈不上班的幼儿又开始出现了迟到的现象,小贴片的激励效应相对降低了,我们与家长谈,让家长了解这样是为孩子身体健康考虑,避免孩子来园食冷菜冷饭,但后来发现迟来的孩子家长会告诉我们“老师孩子在家吃过饭了,不用在幼儿园吃”。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被一部分家长和孩子接受,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落脚点,我以往把引导孩子们按时来园的重心放在了家长配合上,而思考后我意识到教育的重心应放在孩子们身上,要引导幼儿主动准时来园。带幼儿开展种蒜活动后,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时机,于是我引导幼儿/:“你们现在是蒜宝宝的爸爸妈妈,蒜宝宝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也说了,小朋友要喝水不喝水会渴死,蒜也要喝水不喝水它也会渴死的,你们不想让自己的蒜宝宝渴死吧,那你们就要保护好自己不生病,每天都能来幼儿园,而且还要早早的来园喂蒜宝宝喝水,蒜宝宝才能长得又高又壮”,“老师,我明天要早早的就来园为蒜宝宝喝水”;“蒜宝宝一宿都没喝水了,多渴呀”……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交流着。第二天,孩子们都准时在八点钟前来到了班上,大家还没进班都先去看自己的蒜发出小芽了没有,然后再去给它浇水喝,特别是经常迟来的周逸飞今天也在八点钟前就来到了班上,来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盥洗室拿漱口杯接水去浇蒜。
我们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习惯养成中,有许多时候依赖家长朋友的支持配合,如:在家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进餐等,而往往忽略一点就是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其实我们老师调整好自己教育的重心,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老师如何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引导幼儿按时来园》
导读:第二天,孩子们都准时在八点钟前来到了班上,大家还没进班都先去看自己的蒜发出小芽了没有,然后再去给它浇水喝,特别是经常迟来的周逸飞今天也在八点钟前就来到了班上,来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盥洗室拿漱口杯接水去浇蒜。
为了引导幼儿能够按时来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时间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最初采取了为准时来园的幼儿粘贴小贴片,以鼓励动员幼儿准时来园,可开始实行时幼儿及家长还能较好的配合,但一段时间后日托园的特性又显现出来了,个别妈妈不上班的幼儿又开始出现了迟到的现象,小贴片的激励效应相对降低了,我们与家长谈,让家长了解这样是为孩子身体健康考虑,避免孩子来园食冷菜冷饭,但后来发现迟来的孩子家长会告诉我们“老师孩子在家吃过饭了,不用在幼儿园吃”。这样的教育方式显然不被一部分家长和孩子接受,于是我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落脚点,我以往把引导孩子们按时来园的重心放在了家长配合上,而思考后我意识到教育的重心应放在孩子们身上,要引导幼儿主动准时来园。带幼儿开展种蒜活动后,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教育时机,于是我引导幼儿/:“你们现在是蒜宝宝的爸爸妈妈,蒜宝宝是你们的孩子,你们也说了,小朋友要喝水不喝水会渴死,蒜也要喝水不喝水它也会渴死的,你们不想让自己的蒜宝宝渴死吧,那你们就要保护好自己不生病,每天都能来幼儿园,而且还要早早的来园喂蒜宝宝喝水,蒜宝宝才能长得又高又壮”,“老师,我明天要早早的就来园为蒜宝宝喝水”;“蒜宝宝一宿都没喝水了,多渴呀”……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交流着。第二天,孩子们都准时在八点钟前来到了班上,大家还没进班都先去看自己的蒜发出小芽了没有,然后再去给它浇水喝,特别是经常迟来的周逸飞今天也在八点钟前就来到了班上,来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到盥洗室拿漱口杯接水去浇蒜。
我们老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习惯养成中,有许多时候依赖家长朋友的支持配合,如:在家指导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进餐等,而往往忽略一点就是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其实我们老师调整好自己教育的重心,会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随笔:了解幼儿 引导幼儿
晨晨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幼儿,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很任性。他的依赖性很大,在很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他希望成人能够帮助他,希望能够有一个老师一直陪伴着他。他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社会交往能力不强,在集体中不喜欢主动的和小朋友交往。
在和家长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晨晨小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比较受宠,走路要抱着,吃饭要喂,连喝水都要家长喂到嘴边,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通过哭闹来满足。家长的包办过多导致晨晨小朋友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力量不强、灵活性不够,所以在集体活动中,他都尽量离其他小朋友有一定距离,因为其他小朋友不小心轻轻撞一下他,他就会倒,所以他对集体的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锻炼不是十分热衷,十分依赖老师,希望老师能够拉着他或者扶着他。同时他又十分的任性,当意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通过哭来表达。久而久之,他养成了事事依赖成人的习惯,对于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总带着排斥的心理,他总说“我不会,你帮我”,没有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面对晨晨的情况,我们要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家园共育。我们首先请家长不要太过溺爱,幼儿由于个性、气质、环境的不同,交往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在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的基础上,针对幼儿现有情况及时鼓励、调整教育方法,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次,要求家长对幼儿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通过对积极行为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强化其好的表现,刺激他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请家长在孩子冷静的情况下用平常的口吻聊聊幼儿园的优点,让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慢慢的接受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小伙伴。
在班级里,我们努力营造温暖安全快乐的氛围,让他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小朋友,针对他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向他讲述奇妙、有趣的故事。在一日生活中,多关注他,当他尝试一项新的事物或者成功的做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及时的给予鼓励。通过经常肯定、表扬的方式及时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在这一学期里,晨晨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早上来园的时候能够自己走进教室,不哭不闹,自理能力有所提高,能自己吃饭、自己脱裤子、自己穿脱鞋子,等等。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能见到他开心的笑容。
幼儿教育随笔四篇(宽松的气氛,引导幼儿成长)
今年我教幼儿小班。王晓在班里她不爱说话,也很少与同伴交往。让她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操,也不愿意。几乎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任何活动,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让小朋友接近。同她讲话,有时会露出害怕的眼神,有时会把头扭到一边,装没听见。
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她虽然不愿意交往,但会用眼睛注视老师和小朋友的活动。有小朋友做出滑稽动作时,她也会哈哈大笑;发现有人看她时,就立即收起笑容。
经过深入的家庭调查,才知道她从小就发音不清,怕别人笑话、嘲弄她,所以很少与人接触。父母经商,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她
,忽视了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正当需求,不能满足和支持孩子做切合实际的探索,压抑了孩子的活动愿望,也使孩子出现依赖父母,怕与人交往的自卑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每当她入园时,我总是给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或领着她在园里转一转,看一看,放松她紧张的情绪,或让她和我一起站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入园。
现在,在宽松的教育气氛,她健康成长,也有了更多的朋友。
幼儿不再“吮手指”
张扬是我班的小男孩,我发现他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有时候,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在与张扬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在断奶后就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当时未能重视,结果一直没能将这个不良习惯改掉。当他们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不忍心强行制止他。如何让他改掉这个习惯呢?
首先,我从心理沟通入手,让他了解吸吮手指的坏处,树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还会使上下牙槽发育不良。但这个吸吮行为,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如果用强制的方法,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只能引导、鼓励。我把故事《贝贝的手指》讲给他听,让他自己去故事里寻找为什么贝贝的手指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那天早上他没有吸吮手指。
其次,我用多种方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帮助他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初期,我努力让他将吸吮手指的次数减少,从每天三四次到一两次。有时他吸吮手指是无意识的,这就要我们老师的监督。有时他会控制不住,于是我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拼图、剪贴等精细的手工活动,鼓励他集中精神完成任务,逐步让他忘记要吸吮手指。
另外,发动幼儿,一起支持、鼓励他改掉不良习惯。因为全班幼儿都很喜欢张扬,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有时难免会遭到小朋友的讥笑。有一次,当他想和董明浩一起游戏时,被拒绝了:“我才不跟你玩,你会吸吮手指。”张扬听了很难过。这时,我就安慰他,发动全班幼儿一起帮助他改掉坏习惯。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
通过近半年的家园配合,适时调整教育策略,张扬已经改掉了吸吮手指的习惯。
让幼儿活动更“高效”
在我教的小班里,董春华可是我们班活动最低效的孩子了。每天到园最晚,她似乎没有时间观念,直到你走到她身边提醒她才行。她妈妈也说:“哎!真拿她没办法!”
后来,我设了值日生,发现她比以前积极了,当我要画什么时,她会拉拉我的衣角,好像在示意“老师能让我来拿吗?”下课后,我就蹲在她旁边,表扬说“你今天可真是能干,老师真是太高兴了,哦!对了我们能不能轻轻地聊会啊?”这时她可高兴了,讲了好多,我把我的秘密告诉了她,她把她的秘密告诉了我。然后我好奇地问她:“你为什么平时总是喜欢慢慢的呀?”“因为我不想快!”我奇怪了:“为什么呀?”“我快了
幼教随笔:用游戏引导孩子快乐用餐
孩子不好好吃饭,会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但如果我们动动脑筋,随机应变,想个巧妙的办法,孩子会吃得又快又好呢。
中午我去中二班值班,刚摆好饭菜,一个小男孩就哭着跑过来说:“老师,我吃不了,我吃一半!”说话时眼泪都快要出来了。我说:“那就吃一半吧!”孩子吃了一半,就离开了桌子。
中二班的高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每天吃一点就不想吃了,再让他吃就哭,真急人。”那个孩子盯着我,很明显是怕我再让他吃饭。我蹲下来问他:
“你叫什么?听说你有个朋友,能让我认识一下吗?”
“我叫扬扬,我的朋友就是她。”说着把他的好朋友拉了过来。
“我认识你妈妈,她叫什么来着……我又忘记了!”和他套近乎。
“XX燕!”他的眼神由紧张转为轻轻松,那意思是:“你真笨,我妈妈的名字多好记啊!”
“是只燕子啊,我说你怎么只吃一半呢,原来是想学燕子轻盈地飞啊!”他看着我学着飞的样子笑了,对我说:“我是一只小燕子”。
高老师告诉我,扬扬的好朋友也不想吃了。我又问她:“你妈妈叫什么?”
“XX燕。”
“哦,两只燕子啊,会飞吗?飞过来让我看看。”
两个孩子伸开双臂,扭扭捏捏地“飞”了过来。
“哈哈,眼睛这么漂亮,可是为什么飞起来没力量呢?我想想办法。”我见两个孩子有点心动了,就边说边拿出手机:“再飞一次,我给你俩拍照。”
“如果再增加点能量,我想一定飞得更好看。”我拿了包子,分成两份,分别喂给他俩:“两只小燕子的眼睛越来越亮,要是老师也有这么亮的眼睛该多好啊!”我故做羡慕的样子。他俩越来越开心了:“老师,我还想吃!”
“那么厉害?你想自己吃?不要老师拿着喂你?”
“嗯,我自己吃。”
“老师,我也自己吃,还要一半。”
“老师,我吃完了,再来一半。”女孩子看见小男孩又要了一半,她也跟着要了一半。
“不要吃得太饱,能量加的太多也不好,今天你俩比以前增加了那么多,老师很开心哦!如果午睡时感觉不舒服,就告诉老师,好吗?”
“好的,我看看照片。”毕竟是孩子,还挂念着我刚才用手机给他拍的照片呢。
我让所有的孩子看照片,对他们说:“吃好吃饱的孩子身体能量多,有力量,尤其是眼睛,谁看了都喜欢,就像他俩!”悄悄看看他俩,那神气劲儿就甭提了。
“老师,我的也吃完了。”
“老师,我从不挑食。”
……
“那好啊,过几天我再到你们班来看看大家的眼睛好吗?小朋友加油啊,伙房叔叔做什么你们就吃什么,在家里爸爸妈妈做什么你们就吃什么,能量够了,营养全了,就更聪明漂亮了。”我一边说,一边把全体小朋友笑的样子用手机拍了下来。
孩子们笑了,我也笑了。
编后:
孩子不好好吃饭,会让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头疼。但如果我们动动脑筋,随机应变,想个巧妙的办法,孩子会吃得又快又好呢。
幼教随笔: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本学期,我班推行了“值日生”制度,每天轮流选两个小朋友当值日生为大家服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能为小朋友和老师做些事情,是很快乐的事情。能当上一名光荣的值日生,成了孩子们最期盼的事情。
这一天,阳阳当值日生。她带上红胸卡显得非常精神,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下午,我让阳阳给小朋友发桔子时,宇宇跑过来告状:“阳阳给苗苗和她自己发大桔子。”我正忙着给小朋友喂药,就随口说了一句:“什么大的小的,都能吃。”宇宇没再说话。
过了一会儿,我正在给孩子们梳头,听到几个孩子私下议论:“阳阳给她自己和她的好朋友挑大桔子,郑老师也不管!”“下次轮到我当值日生时,我也给自己挑大的发……”看来,我对这件事的处理,引起了孩子们的不满。桔子的大小虽是小事,但我的处理方式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却很大。仔细考虑之后,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值日生”。孩子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应该是先想到大家,后想自己。”“对待其他的小朋友要跟对待自己的好朋友一样。”“做事情要公平,不偏心。”……经过讨论,孩子们都明白了应该怎样做值日生,什么样的值日生才是大家喜欢的值日生。
一场值日生风波就这样平息了,我也相信今后的“值日生”一定会做得更好。孩子身边无小事,我们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件“小事”,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教随笔:幼儿教师写随笔
写得好的随笔,这样既鼓励了写作者,又推广了教师身边的经验,让教师觉得更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也营造了全国教师互相学习的氛围。
许多幼儿园都要求幼儿教师写教育随笔,并将它作为幼儿园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然而许多幼儿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她们写随笔仅仅是为了应付园领导的检查,因此在写作时,要么是记流水帐似地简单叙述某件事情,要么是查找有关幼教资料,从中东抄一句,西摘一段,揉合在一起完事。这种走过场的做法使写教育随笔丧失了它应有的作用和价值。我认为幼儿教师要写好教育随笔,首先应充分认识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其次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述而且作。我们一些教师常把写教育随笔认为是一种负担,一听说要写教育随笔,她们就说:“我们平时忙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写东西!”每当教师有这种想法时,园领导就应在组织教师的业务学习活动中,带领教师学习有关文章,让教师认识到“述而且作”的重要意义,让教师明白教育教学与写好随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因为只有经常写,才容易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与欠缺,才能对各种纷繁的教育教学现象、问题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性思考。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经常认真写随笔的教师,她总是时时留心有关教育教学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去研究和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教育案例,能自觉地、创造性地把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成果、经验运用到工作中,使自己的工作不断地有新的起色和突破。只要教师有心,我想教师作文的时间,总是有的。
二是有感而写。一些教师知道写教育随笔的重要性,也想写,可一旦写起来,却又不知从何着手。也许一些教师会说,自己每天带孩子,事小又繁琐,总觉得没什么好写的。其实写作应该是有感而作,这样写的东西才有血有肉,才有价值。因此,教师在写随笔时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哪怕是点滴体会,将它写出来,也比东抄西摘来的东西有价值得多。教师要写出真情实感,也须要做一个有心人,从幼儿生活琐事到活动组织过程,从幼儿园教育到幼儿家庭教育,教师都应注意观察、分析,不断地拓展教育随笔的内容。
三是为用而写。教师要对自己做的事,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不断总结,不断更新转变观念,把新知识、新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这是写随笔的最终目的。当整个幼儿园的教师都形成一种乐写、会写随笔的气氛后,园领导就要引导教师朝写的终极目标方向去努力,即便写随笔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了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达到为用而写的目的,我采取的做法:一是在教师的每一篇随笔上写批语,要么肯定优点,要么直言不足,以帮助教师提高写作水平;二是和教师一起探讨随笔的写作技巧;三是在业务学习时学那些
写得好的随笔,这样既鼓励了写作者,又推广了教师身边的经验,让教师觉得更实际、更具可操作性,同时也营造了全国教师互相学习的氛围。
幼儿园教育随笔
常常有一些孩子喜欢追随在老师的身后,问长问短,这些大多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乐于交往,也善于交往,也愿意主动与人接近。当然,也有那么一些孩子,总是喜欢在远处张望,这些大都是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羞于与人亲近的孩子。
其实,通过每天出去活动时的排队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每天下去晨间锻炼或者是中午出去散步时,老师都会要求小朋友排好队再下去,而且这时候的排队是没有队形要求的,小朋友们可以任意排到队伍当中去。那些热情的、大胆的孩子常常很快的跑到老师的身后或者争着来拉住老师的手,也经常会出现几个孩子为排在第一个而争吵的情况。而那些不善于表达、内向的孩子即使她也想和老师在一起,她也不敢这么做,她们只会远远的,默默地看着其他小朋友争相跑到老师身后。尤其是像关雅茹这样内向沉默的小朋友,每次排队她都看着晨歌、籽艺这样的小朋友为谁排在第一个而争吵,她就默默地排到队伍的中间,沉默不语地看着其他小朋友和老师。我想,她应该能注意到,我每次睁大眼睛看着他,每天早上主动热情地与她打招呼,可她现在除了能默默地和我说再见意外,没有感受到她对其他人的大胆交往。
有一天下楼去游戏的时候,和往常一样,晨歌,籽艺这些小朋友又很快地跑到我的面前,"老师,我是排第一个的。"晨歌着急的说。"老师,我想排在你后面。"籽艺也大声地说。"今天,我请关雅茹排到老师后面,好不好。晨歌你到中间当队长,籽艺,你去队伍最后当队长,帮老师看着前面的小朋友吧!"关雅茹很快地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我主动拉着她的手出发了。到了楼下操场上,我们要做切西瓜的游戏。又到了拉成圆圈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了,许多小朋友又开始挤在老师身边,晨歌第一个挤在我身边,关雅茹每次都不是挤在我的身边,而是在距离我几个小朋友的位置,我笑着看看她,她也默默地看着我。可是挤在老师身边的话可以拉着老师的手做游戏,许多小朋友都是很愿意这样做的。在这次户外游戏中,关雅茹就这么一直默默地看着我,我每次也都是对她笑一笑,这时候,她也出现了一点害羞。
第二天早上下楼去晨间锻炼,我有主动把关雅茹叫到了我面前,依然排在第一个的位置。到了场地上,我先带领孩子们绕操场小跑了两圈,小朋友们就一个个自己锻炼去了。中午吃完饭,看着时间还早,我准备带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散个步。又到下楼排队的时候了,孩子们又开始从各个方向往老师这边走了,忽然,我看到了穿着红色衣服的关雅茹,她这次居然主动站到老师面前来了,我分明看到她嘴角有一丝笑容,依然有些不好意思。我的心中陡然有些兴奋,我的努力终于看到了一线成功。
现在我也会经常有意无意地在小朋友们面前间接地或直接的表扬她,就一直这么耐心地等待着她的主动。
也许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突破,通过支持以恒的努力,我相信以后她会慢慢走进老师,再慢慢走近小朋友中间去。
学会耐心、细心地守望,时间会悄然给予我们最甜美的微笑。
教育随笔:引导幼儿用具体物品测量物体长度
在此之前,幼儿对于测量的概念并不清楚,他们所接触过的测量,仅限于身高、体重等等,也有少数的幼儿回答问题时,会提到各种各样的尺,但是当我在展示出回形针时,大部分的幼儿都陷入了迷茫。
我回忆了当时提问的方式:“今天鱼妈妈只有回形针这一种东西,你能测出小鱼有多长吗?”问题抛出的同时,幼儿必然想到的是,没有刻度,也不是直的工具,没有办法得知物体的长度。然而,甚至有孩子自告奋勇,他上前想要把回形针掰直,变成一条又长又直的铁丝,虽然最后他发现掰出来的样子不仅歪歪扭扭,更无法有效测量,但至少他有了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也感到非常的惊喜。眼看着活动陷入僵局,我也马上进行了反思,是不是幼儿不理解我的问题。于是,我将提问变得更加清晰、简单:“鱼妈妈只有回形针,你能用几个回形针来表示小鱼身体有多长吗?”这下,孩子们开始举手了,有的幼儿将回形针摆满了小鱼的身体,为了一大圈,而有的幼儿也发现了我提前做好的中线标志,将回形针整齐排列在中线之上。终于,测量的基本方法得以在幼儿的手里,展现了出来。幼儿在活动之中,并不是凭借我的示范去将回形针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摆布,而是通过尝试,通过一次次的失败,通过不同的方法再尝试和比较,猜得出了最终最为有效,最能被他们所接受和理解的测量方法。《指南》中也提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我在一开始遇到困难时,就直接告诉他们测量的方法,我想幼儿一定会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尝试”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不足:虽然所有的幼儿在讲述小结测量方法后,都能够掌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回形针个头较小,较轻,幼儿摆放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他们总是出现怎么都放不平的状况,因此有的幼儿有些失去信心。我将操作材料改成了磁条吸引的方式,帮助幼儿测量,投放在区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