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随笔:春风吹来“花蝴蝶”
发布时间:2021-08-08 幼儿园音乐蝴蝶花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蝴蝶花说课稿 音乐课幼儿园蝴蝶花说课稿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一会儿,一只只美丽的“海棠花蝴蝶”就在作业纸上飞舞起来了,有的小朋友们在蝴蝶的周围装饰了美丽的花纹,有的小朋友添画了好看的风景,我们选出了最好的作品装饰在教室里,大家一起看着自己的作品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小手让教室变得更美了。
济南的春天一向是短暂的,而且变化无常。头一天也许是阳光灿烂,热得让人汗浸衣衫,可是没准到了第二天就变得凉风瑟瑟,让已脱掉外套的人们不得不又将厚重的棉衣穿在身上。
清明节过后,有几天温度很高,可是谁知一夜过后,天又变了脸,灰蒙蒙的,还下起了小雨。这又是风,又是雨的沉闷了一天。第二天阳光终于出来了,伴着阵阵的凉风,把我们班门前的海棠花的花瓣吹落了一地,淡粉色与乳白色交织在一起的花瓣,在风中飞舞着,盘旋着……孩子们趴在窗边,一边看着,一边高声的惊叫着:“老师,老师,你看,下雪了!”,我抬眼望去,可不是吗,这漫天飘舞着的海棠花瓣,像极了一朵朵雪花,轻轻地在空中肆意张扬着自己的美丽,看着这“空中飞花”的景象,我不禁冒出了一个想法:孩子们可以用这些花瓣做些什么呢?怎样和我们的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呢?有了!就粘贴蝴蝶吧!(本周的主题活动是:可爱的昆虫)
我一声令下,孩子们涌出了教室,大家在塑胶场地上贪婪地捡拾着海棠花瓣。我迅速取来了作业纸、胶水、油画棒,我和孩子们商量着把胶水在作业纸上涂成蝴蝶的样子,再粘贴上花瓣,最后再用油画棒进行装饰。方案出炉了,大家开始分组行动,负责捡花瓣的小朋友们怕捡来的花瓣被风吹跑了,于是在小朋友的衣柜里找来了方便袋,他们挑选最大、最好看的花瓣放在方便袋里;涂胶水的小朋友怕胶水被风吹干了,就自动围起了一个圆圈,一个小朋友在中间涂,边上的小朋友负责粘贴,粘贴好了,传给最后一组小朋友用油画棒进行装饰。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一会儿,一只只美丽的“海棠花蝴蝶”就在作业纸上飞舞起来了,有的小朋友们在蝴蝶的周围装饰了美丽的花纹,有的小朋友添画了好看的风景,我们选出了最好的作品装饰在教室里,大家一起看着自己的作品别提多高兴了,因为他们用自己的小手让教室变得更美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蝴蝶修好了
教育随笔:蝴蝶修好了
户外活动开始了,院子里一片热闹景象。建构区各种造型的“建筑物”亭台水榭、轮胎区里宝宝们玩法不断更新、特色区里布绳翻腾毽子飞舞……
在运动区边有一个穿粉色裙子的小女孩蹲在地上没有参与活动,一个人专注地低头做什么,她在干什么呢?慢慢靠近小女孩,原来是中班的小慧,她裙子上蝴蝶结中间的蝴蝶翅膀(一块方布)掉了她在尝试把掉下的蝴蝶翅膀通过中间的小孔穿进去。试了三次,可是由于蝴蝶的翅膀太大而蝴蝶结中间的孔有点小,没有成功。小慧拿着蝴蝶翅膀用手甩了甩、撇了撇嘴打算收起来。我问:“小慧,你在干什么呢?”“嗯,老师我的蝴蝶结上面的翅膀掉了,我想穿上去,可是这个孔太小了,穿不进去。”“哦,孔太小了,那怎么办呢?有了,如果让翅膀变细是不是就穿进去了?可是怎样让这块布翅膀变细呢?”小慧的兴趣又来了,又开始了尝试。终于找到了好办法:用手搓一搓布,拧一拧,翅膀变成细条,用手捏着一头小心的穿进小孔,另一只手马上接住一拉。终于成功了,小慧高兴地笑起来,看着小慧兴奋的笑脸,我也被感染得竖起大拇指喊了一声“成功了,你真棒”。
事件的主人小慧遇到心爱的蝴蝶结坏了的困难,自己尝试解决并修好蝴蝶,可以看出小慧开始很乐意、有兴趣想把蝴蝶结修好,具有自己主动解决问题的动机和意识。可是尝试了三次都由于幼儿年龄小,解决问题的经验有限,都没能成功,就在打算放弃的时候。对老师抛出的问题“怎样让这块布翅膀变细呢”又产生了兴趣,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把布变细了,修好了蝴蝶。 通过小慧修蝴蝶的事件,让我体会到,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乐意自我解决问题的意识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要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要细心观察,当幼儿在遇到问题、很难自己独立地解决时,抓住契机,及时、有针对性地跟幼儿一起探讨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家首先要引导孩子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在幼儿自我解决问题方面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帮助他们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幼儿期,喜欢探索、乐于尝试是他们的优点。这个时候,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积极加以引导,在幼儿出现困难时给予暗示或提示,帮助幼儿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如果幼儿在自己的尝试中,能经常取得成功,就会产生自信心,从而激起他对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对于幼儿老师来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刻都充满契机---既有孩子的成长契机又有老师能力提升的契机,就看我们是否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好奇的心。
教育随笔:美丽的蝴蝶
李**是个腼腆的男孩子,在一次区域活动中,他选择了美工区,美工区里分绘画区和手工区,李**走进手工区,在超轻黏土和剪纸前面停留了一会儿,选择了剪纸。剪纸在我们班才刚刚开始实施,李**对于剪纸并没有多少经验,至今都没有剪出像样的作品。
在活动中,李**拿了剪刀和纸坐在桌子前专心地剪着,还不时凑过头去看旁边的小伙伴是怎么剪的,他先是看了看小伙伴怎样使用剪刀,手转不过来的时候就像别人请教,在剪了几条歪歪扭扭的线条之后,他停下来,看了看自己的作品,似乎发现了什么。他拿起一支铅笔,在纸上画了什么,再拿起剪刀开始剪,剪着剪着,本来想剪的大作品剪小了;剪着剪着,本来要剪的小作品变没了,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有剪成。于是他又拿了一张纸剪了起来。
我很想走到他身边去教教他,可是想了想还是再观察一下。所以我没有走近他,但是仍时时留意着他的表现。
“老师——”身边传来李**微小的声音,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张小纸片对我说,"蝴蝶!"我连忙走过去。只见他手中的纸片又小又粗糙,但确实很像蝴蝶。我装作不相信地问:"是你自己剪的吗?他用力地点头,并自豪的说:“是的”。"剪得不错!你真能干!再剪一个好吗?"我边说边抱了他一下,还把他的作品贴到美工区的展示墙上。他羞涩地笑了,赶紧埋头又剪了起来。
李**虽然渴望自己能剪出好看的作品,但由于技能上的局限使他多次面对失败。刚开始他在剪刀的使用上遇到困难,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仔细观察别人的正确使用方式,并像别人请教,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失败时,并没有轻易低头,而是选择了努力再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他开始向其他小朋友学习,并且一次次地进行尝试,直至剪出一件作品。也正是这件作品激发了他的自信心。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变化与成长。
教育随笔:喜欢蝴蝶的瑶瑶
教育随笔:喜欢蝴蝶的瑶瑶
区域游戏开始了,瑶瑶很快将区角牌插进数学区,生怕进不了数学区玩的样子。进入数学区后她开心的对小伙伴说:“我终于可以玩这个蝴蝶的游戏了。”(因为她每天排练幼儿园的舞蹈,很久没有玩到区域游戏,她非常喜欢美美的蝴蝶)瑶瑶看了会蝴蝶的图案,又看了看其她小朋友以前游戏时完成的作品,好像非常清楚明白该怎么做了。她立刻拿来了水彩笔,开始给蝴蝶涂上对称的颜色。没一会功夫,她便完成了两幅了。她看了看同伴,有的在剪蝴蝶,有的在玩给蝴蝶排队(看了好一会),她问我:“老师要把涂好的蝴蝶剪下来吗?”我点点头说:“当然了,剪下来才能有更多的蝴蝶去玩排队游戏啊!”她有些不情愿地拿起剪刀,开始剪蝴蝶,没一会就来找我:“老师,我剪不好,我怕把这些漂亮的蝴蝶剪坏了,这样小朋友就会说我的,她们就没有蝴蝶玩排队游戏。”看她情绪不好了,于是对她说:“没关系,等你练好使用剪刀的本领了,我们再来剪吧。”这一下她开心了,和旁边的吴超一起玩蝴蝶排队游戏了,瑶瑶很厉害,很快就按标记给蝴蝶排好队,吴超问她:“你是怎么摆的呀?”瑶瑶看了吴超一下摇摇头,又接着去给蝴蝶排队了,一直到游戏结束她一直也没回答吴超的提问。(排序时发现有部分蝴蝶已有一些损破损)。
1、活动中可以看出瑶瑶对“对称”的含义基本理解了,她能很快找到蝴蝶的对称图案,按照蝴蝶一边的颜色涂出对称的颜色,而且操作非常熟练。对瑶瑶来说玩法一很容易就做到了。接下来的剪蝴蝶,把她难倒了,剪刀使用不熟练,她当时也显得有些着急。
2、在玩法二中,瑶瑶对按标记排序操作比较感兴趣,能较快发现排序规律,并接着往下排。但她在描述排序方法时,不敢说出来,是典型的属于心里清楚,表达不出来的孩子。
3、刚剪下的蝴蝶孩子们在进行排序操作时,容易破损,应塑封下,就可以反复使用了。
1、加强幼儿练习使用剪刀,增强其自信心。
2、将幼儿涂好剪下来的蝴蝶进行过塑,方便幼儿反复操作,不易破损。
3、鼓励幼儿大胆说出排序规律,下次玩时可安排她的好朋友和她一起玩,这样她也许会更愿意表达出来。
通过本次游戏,瑶瑶小朋友对蝴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发现并表现蝴蝶的对称美,并能发现蝴蝶大小、颜色、形象的不同,根据蝴蝶的两个、三个特征进行排序,在后来的自由排序中也能做到很好。并且在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与鼓励中,瑶瑶能大胆地说出排序方法,很好地使用剪刀了。
中班教师随笔:风能吹走垃圾
今天我上课,活动的内容是“风的秘密”。课的开始部分,我带领孩子们到户外寻找风、感受风,孩子们在摸一摸、抓一抓、试一试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风是看不见、摸不着、能感觉到的,看到孩子们那么专心的投入到活动中,我讲的更有兴致了。
课的结束部分,我提出了问题“小朋友,谁能告诉我,风有什么好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议论纷纷:“老师,风能把风筝送上天。”“老师,风能吹干衣服。”“风还能帮助植物生长、风还能吹动船帆,使船跑的更快------”王瑜小朋友的手举的最高,我便让她来回答“老师,风能把垃圾吹走。”我的脑子在加速转动,王瑜这个答案的确是正确的,很有创新意识;但是垃圾被风吹到另一个地方还是垃圾呀?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来处理。我赶紧说道:孩子们,刚才王瑜小朋友的答案,恰好又给老师和小朋友提出了问题:“垃圾如果被风吹走,无论吹到哪里还是一堆垃圾,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办?”又是各种各样的答案,但是有一个答案得到了孩子们的一直认可;那就是——随手把垃圾拣起来,放进垃圾箱里。
我觉着这一问题虽然不是本次活动的目的,但是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垃圾不要等着被风吹走,要自己动手拣起来放进垃圾箱里,做个环保的好孩子。这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因为孩子们不但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关于风以外的更多的知识,懂得了更多的道理。
幼教随笔: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
回到教室,我又让幼儿隔着窗户观察风,幼儿说:“看到树枝在摆动,尘土飞扬,就知道风来了。”通过这次对风的重新认识和探讨,小朋友都知道了小雯说的“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没有错,我也及时反思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行为。
一天,我教了小朋友一首歌:“红旗飘,树枝摇,草低头,花弯腰…….我知道,风来了。”幼儿熟悉这首歌后,我说:“你们看,这小朋友多聪明,她看到这些现象,就知道风来了。请问你们怎么知道风来了?按我的思路,幼儿能回答儿歌中的某一句就行了。”没想到小雯冒出一句:“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对她这句话,我没考虑就直接否定了,然后继续按我的思路引导幼儿认识风。若干天后,一个大风的日子里,风刮得眼睛都很难睁开,我恍然大悟,“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这话其实没错。当天下午,我找了一个适当的机会又提起这个话题,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但我期待的那句话却没人再提,小雯不吱声,只忽闪着两只有神的大眼睛看着我,于是我说:“上回小雯说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当时我说这句话不对,现在我们一起出去感受感受,来证明一下这句话到底对不对?”
来到院子里,我让幼儿闭上眼睛,感觉“不看怎么就知道风来了”他们高兴的闭起眼睛,完全沉浸在感受风的意境中。有的说我的头发被吹到眼前了,有的说我听见风在呼呼地刮,还有的说我觉得风在推着我走……..我接着说:“现在我们迎着大风跑一跑,看有什么感觉。”他们说:“老师,风顶得我跑也跑不动。”
回到教室,我又让幼儿隔着窗户观察风,幼儿说:“看到树枝在摆动,尘土飞扬,就知道风来了。”通过这次对风的重新认识和探讨,小朋友都知道了小雯说的“我不看就知道风来了”没有错,我也及时反思并调整了自己的教育行为。
教育随笔:给小板凳揉揉、吹吹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些比较调皮的孩子,而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小板凳,调皮的孩子胆子总会大那么一点,爱动一点,磕着碰着总是免不了的。而碰到凳子上那是经常事了,可是总是自己先哇哇的大哭起来!
有一天,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班的果果小朋友,突然哭了起来,我走过去蹲下来问:“果果你怎么了?”“呜呜…凳子磕着我了,呜呜…”“哦,原来是小凳子磕着你了,可是我怎么也看到小凳子哭了,你看他是不是在哭?它在说果果也碰到我了,好疼啊!呜呜…”这时候果果已经停止了哭声,认真的在看着小凳子。我赶紧接着说“平时果果磕着的时候是不是老师或妈妈给你吹吹,揉揉就好了?”“嗯!”“那你快给小凳子揉揉,吹吹…你看小板凳哭的那么厉害!”这时果果已经开始动了起来,嘴巴和小手都没有闲着,一边揉着一边安慰着说:“马上就不痛了,宝宝不哭了!”
本来小板凳是“加害”的坏蛋,这样做了以后两位还能成为了朋友,并且他还意识到了“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果果给小板凳揉痛时,也就忘记了自己的痛,情绪很快的好起来了。
经过这件事后,我发现不止果果碰到是不哭了,连我们其余的小朋友都跟着果果学起来,开始当起了大哥哥大姐姐,碰到时先给小板凳揉揉,吹吹。自己的痛已经变得不存在。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是淳朴的、善良的,调皮的孩子也是一样。因此我们更应该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和个性,善良和豁达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他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
剪蝴蝶
幼稚教育是各种教育中之一种,当然也应该依着实验的精神去研究。
幼稚园的作业(包括一切活动),就应该本着丰富儿童的经验去做。
——陈鹤琴
[实例]
伦伦是个腼腆的男孩子,喜欢剪纸,但是至今都没有剪出像样的作品。
早上,伦伦又拿来了剪刀和纸专心地剪着,还不时凑过头去看小伙伴是怎么剪的.剪着剪着,本来想剪的大作品剪小了;剪着剪着,本来要剪的小作品变没了,结果还是什么也没有剪成。
于是他又拿了一张纸剪了起来。
我很想走到他身边去教教他,可是一想到平时由于我对他太关注而使他形成遇事缩手缩脚、遇到困难容易放弃的特点,就想再观察一下。
而且我伦伦开始能主动地观察他人的做法,失败了还能自主调整,继续尝试,有一些克服困难的好表现。
所以我没有走近他,但是仍时时留意着他的表现。
"老师——"身边传来伦伦的喊声,只见他手中拿着一张小纸片对我说,"蝴蝶!"我连忙走过去。
只见伦伦手中的纸片又小又粗糙,但确实很像蝴蝶。
我装作不相信地问:"是你自己剪的吗?""是的!"伦伦用力地点头。
"剪得不错!你真能干!再剪一个好吗?"我边说边抱了他一下,还把他的作品贴到墙上。
伦伦兴奋地笑了,赶紧埋头又剪了起来。
[思考]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过:"小孩子学习事物须要自己学习。
""做父母的一方面不要替他学,一方面给他学的机会就是了。
"对伦伦这样内向胆小的孩子,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尝试。
但这种鼓励不一定是从头至尾地刻意去表示自己的关注,说一些鼓励的话,而是孩子在孩子遭遇失败的时候也能不动声色,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轻装上阵,相信孩子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调整能够取得成功。
我想,这也许就是陈鹤琴先生"学习是反应与刺激的联合""刺激必须要选择得适当"这两句话想要表示的意思吧!
伦伦虽然渴望自己能剪出好看的作品,但由于技能上的局限使他多次面对失败。
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在面对失败时,并没有轻易低头,而是选择了努力再努力。
在努力的过程中他开始向其他小朋友学习,并且一次次地进行尝试,直至剪出一件作品。
也正是这件作品激发了伦伦的自信心。
陈鹤琴先生说过:"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
"我想如果我在不过多干预伦伦自主学习的同时再增加一些积极的暗示,如给他一些特殊的、好看的纸等,让他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支持,也许更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
幼教随笔:所谓“打架”风波
中午入园时,金生的妈妈告诉我说,今天上午在园里金生被凯凯打了。听后我大吃一惊,整个上午我都没有离开孩子们半步,要是发生打架这么大的事情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但考虑到她这么跟我说,我答应好好问问凯凯,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来园后,我见凯凯在玩玩具,为了不让孩子紧张造成排斥情绪,我先和他插了一会儿玩具,并且为他插了一个大恐龙,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我单刀直入装作不经意的问:“凯凯,今天上午你和金生为什么打架了?”只见凯凯一脸茫然直摇头,“我和金生没有打架?”“那你们在一块儿干什么了?”我又问,凯凯想了想说:“下课时我们在一块儿做灰太狼抓羊的游戏了,他太笨了,我一下子就抓到了他,这个游戏太好玩了。”说完他还笑了起来,意犹未尽的样子。我顿时明白了,这是上午自由游戏活动中的一个小插曲,过了一会儿金生来了,我又详细地问了一下金生,结果就是这么回事。这个游戏中的抓人被金生向家长说成了打架,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概念偷换。我没有再向孩子问什么,说什么,我只能叮嘱他们在游戏时要小心,不要磕碰。因为我知道我没有权利干涉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孩子不是一根木桩放在那儿就在那儿,孩子就是在跑跑跳跳中逐渐成长起来的。也许在活动中你不小心碰到了我或者我碰到了你,这应该都属于正常现象。
离园时,我主动找到了金生的家长,向她说明了我所知道的孩子口中的打架情况。听了后,她很抱歉地说:“说实在的,我对孩子身上很娇,生怕孩子吃亏,所以孩子一放学回家,我就喜欢先问一下,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跟你打架的.”听了后,我一阵心凉,为家长的这个问法而纠结,这明明不就是在引导孩子撒谎吗?因为孩子年龄小,对打架的理解不够明确,比如有的小朋友拉了一下他的衣服或者拍了拍他的肩膀,他们就有可能理解成打架了。经过我的耐心解释,她也表示以后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先要问明白再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它同时也给我提了一个醒,幼儿园的事情是琐碎的,所谓幼儿园里无大事,事无巨细,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家长会上,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多解我们的工作,了解孩子们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