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只为引注意
发布时间:2021-08-05 使幼儿注意的活动方案 幼儿园教师引导语 幼儿园工作计划引导语导读:父母可以用听音乐、打球等各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也让孩子从中懂得处理怒气的方法,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有一天,你忽然发现孩子在家里故意扔东西,故意破坏家里的物品,这时,你不必紧张,也不必愤怒,因为这通常是孩子碰到挫折、委屈或愤怒时的表达方式。孩子在没有学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之前,只好以敲、打、摔来引起父母的注意,试图用这种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这时,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的这种失控表现,停下忙碌的脚步,去听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提供正常的泄愤渠道。父母可以边陪孩子清理现场,边和孩子聊天,以弄清孩子的问题症结所在。父母对孩子适时的关心,可以帮助孩子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当然,父母平时应注意做好言传身教。在自已不顺心时,尽量克制冲动的举止,如摔报纸、骂人等,让孩子没有模仿的机会。父母可以用听音乐、打球等各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也让孩子从中懂得处理怒气的方法,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切记!孩子的故意破坏行为,其实是在向父母要求更多的体贴与关怀。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愤怒的小鸟中秋节版(精选七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如何写7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中秋节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愤怒的小鸟中秋节版 篇1
中秋节这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了金源旁边的公园赏月。
公园里已经有很多人了。有的在器械上运动,有的在散步。还有一群天文爱好者,在地上铺了垫子,一边吃月饼,一边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亮,引来了好多人围观。
我遇到了一个看起来四、五岁的小弟弟。他正在给一个小妹妹打电话。他说:“妹妹,这么晚了,还不睡觉?”手机里传来的妹妹的声音:“我在看电视。”小弟弟说:“你那么小,应该比我早睡!”我在旁边笑了,说:“你还比我小呢!你也应该早睡,不该现在出来!”
这时,小弟弟的爸爸说:“快来看!这里有个虫子!”弟弟有点不敢过去,我拉起弟弟说:“来吧!”,于是他捡了一根带尖的棍子,拿着手电筒,跟我一起去看那个虫子。我认为那是个狼蛛,他认为那是狼蛛的猎物。再往里看,我们发现了一个卵,我猜那是狼蛛的卵。
这时,妈妈在天文望远镜旁边,叫我们过去看月亮。这个天文望远镜被架在一个三脚架上,像一个大炮,足有一米长!我的身高勉强能够着。我清楚地看见了月亮!它很亮、很刺眼!表面有些小小的.坑,像是被雨水打过一样。
轮到弟弟看了。他个子矮,要妈妈抱着看。妈妈问他看见什么了,他说他看见了月神的眼睛!
九点多了,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公园。这个中秋节过得真快乐!
愤怒的小鸟中秋节版 篇2
夜深了,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今天又是中秋节。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高高挂在天空。这时我心里想:如果今天错过了,以后还要等多少天!于是,我给正在看电视的爸爸妈妈打电话,我们在阳台前赏月。
我妈带了一盒月饼和一盘葡萄放在窗台上。我和妈妈拿起一个月饼吃了起来。看着圆圆的月亮,吃着甜甜的月饼,心中别有一番滋味。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写的诗《古浪月行》,“当你没有意识到月亮的时候,你应该称它为白玉盘。而疑遥镜,飞于青云。”。
今晚的月亮真的又圆又亮!就像高高挂在天上的一面大镜子。此时此刻,我在想:嫦娥会把心爱的白玉兔子从月宫带到人间,藏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还是会一个人呆在月宫,后悔偷了之前的仙丹
看着天上这么大的月亮,感觉很新奇。这是我见过的最圆的月亮!往外看,好多人都在看月亮!有句话说:家里月色多亮啊!。我觉得今晚家乡的月亮是最亮最圆最漂亮的。
愤怒的小鸟中秋节版 篇3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终于能好好放一天假。我起床之后,看见外面有一点阳光。想下午一定是一个晴天。于是我回屋躺在床上,幻想下午要经历的事。不知不觉又闭上了眼睛,进入了梦乡。
再次醒来时,外面马上就要晴天了,我很开心。我在那里一边吃饭一边想,这美好的下午。在我快要吃完饭时,一只小虫从天而降到了我面前,我有点不知所措,但妈妈一过来就把他给打死了。好可怜的一个小虫。饭后,为了放松,我去爸妈屋里。可以一进去,就看见一大片一大片的乌云,我的理想破灭了。过了一会儿,天空开始打闪电,接着远处传来轰隆隆的雷声。天空下起了大雨,雨打在玻璃上啪啪的响,像瀑布一样从天空落下。美好的下午就这样没了,只能在家里呆着。
中午,我坐在床上吃着月饼,看着窗外,可是刚咬上去,就感觉怪怪的,没想到里面居然是咸鸭蛋味的,把蛋黄倒出来,看见它就能想到晚上的月亮种,可是这种美景我是看不到。想到这,心里很不是滋味。
下午,我失落的坐在床上看向天空。天空已经开始渐渐变蓝,我也看见了几朵白云。其度感人,我的心情一下子就回来了,不再是那么失落。我坐在那里继续想上午的事,这时爷爷发来了微信,问我们什么时候去?于是我们全家下楼去看爷爷奶奶。
这一天让人开心,想想晚上的`事,我就忍不住笑。这一天过的真好,如果没意外,今晚我要好好用手机来拍下美丽的景色。
愤怒的小鸟中秋节版 篇4
年年农历八月十五都要赏月、吃团圆饭,我家也不例外。今天,我家团聚在一起吃团圆饭。我来到擦桌前,哇!有鸡、有鱼、有肉、还有蔬菜丰富多彩,我们边说,边吃还在看电视呢!跟平时比起来要热闹好几倍呢!
吃完了团圆饭,我们一家人在阳台上放着烟花,烟花在天空中凌空飞舞,有的像炮弹一样冲上天空一个接一个,有的像一条飞龙飞上天空,也像似流星,还有的像一朵朵花在天空上开放着美丽极了!放完了烟花我们一边吃月饼,一边说着月亮的.传说和故事。忽然,一朵朵乌云出来了,接着下起了小雨,我想:今夜肯定没有月亮出来“值夜班”了!真气人,过不了一会儿雨停了,月亮出来了,月亮散放着微弱的光,一点儿也不亮。
不好!一朵像一只黑狗的乌云向月亮飞去,黑狗张开嘴巴一口把月亮吃掉了,不一会儿月亮又从它的后脑勺上蹦出来,像天狗吃月亮一样,等乌云散开了以后,我们把柿子、枣、桔子、种子、月饼,拿出来拜月,月亮还是时隐时现,就像故意在和我玩捉迷藏,真有趣儿,看来,雨天看月亮也有一番趣味!虽然我们在这个中秋节没有看到完美的月亮,我感到几分遗憾,但我还是高兴的,因为我看到了另一番雨中赏月的情景!我过了一个与以前不一样又有趣的中秋节。
愤怒的小鸟中秋节版 篇5
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中秋节,这是大家一直都认为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我坐在椅子上,等待夜幕的降临,等待一轮明月高高挂起,能看到嫦娥姐姐的身影。
终于,夜幕初垂,可天空却下起了零星小雨。乌云一层一层遮掩住刚刚要探出头的明月,我心急如焚,不禁暗暗祈祷。
爷爷、奶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真是色、香、味俱全,桌上还有我最喜欢吃的螃蟹,香味扑鼻而来,怎不让我流口水呢?吃完饭后,我们搬出一个大圆桌,上面摆放着月饼、菱角、花生和各式水果。这时外面响起了噼噼叭叭的声音,打破了刚才的宁静,原来左邻右舍放起了烟花爆竹,我忍不住也催促爸爸快点放爆竹。开始放爆竹了,我先拿出几个可以抓在手上的烟花,让爸爸用打火机点燃引子,手中的烟花顿时喷出五彩缤纷的火花,看着这火花,我心里乐开了花。爸爸放了许多品种的`烟花,有的小巧玲珑,有的体积庞大,如白雪、喜盈盈、步步高、带响彩珠筒等。夜空在美丽的烟花的照耀下如同白昼。
放完烟花,我不经意地朝天上看了一下,这时我惊喜地发现一轮明月正在努力地冲出包裹着它的层层乌云,后来终于冲出乌云,探出整个身子,奶奶拿了一个大月饼对我说,吃月饼看月亮,这样你的眼睛会变得更亮。真的吗?我拿过月饼大口大口地啃了起来。就这样,我们一家边吃月饼边赏月,度过了一个快乐、祥和的中秋节。
今天这个日子,我要祝我的亲人健康快乐、我的朋友幸福安康!
愤怒的小鸟中秋节版 篇6
今天我来到了晶海酒店和哥哥、姐姐、两个弟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舅爷爷、舅奶奶、姑姑、姑父——去吃团圆饭,因为今天是中秋节。
我们先吃饭,我们吃了好多好吃的菜,有虾刺身、三文鱼、吊烧乳鸽等等。我很喜欢今天的菜因为很合胃口。我边吃边看电视,我们吃完了。我就和姐姐哥哥玩捉迷藏,我藏在厕所,姐姐藏在柜子里,哥哥找来找去,只找见了姐姐,我害怕他们找不到我所以就自己走出来,结果我也被捉住了。
吃完饭我们又一起分享了月饼,有五仁馅、水果馅、肉馅的、还有豆沙的、蛋黄的、抹茶味的。我感觉最好吃的是芝麻馅的。月饼很甜很香。大人们还边吃月饼边喝茶。男人们在聊茶道,姑姑婶婶们在聊家常。爷爷奶奶们在聊养生。我们小朋友们就更别提玩的`多开心,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今天的中秋节真快乐呀!
愤怒的小鸟中秋节版 篇7
中秋节是我最喜爱的一个传统佳节,这天,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想到一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的景象,那甭提有多好了!
可是那天下了一场大雨,我看着天气想:今天肯定出不去了,只能在家里乖乖写作业了。可是妈妈说:今天出不去了,你写完作业我们一起去常熟大润发里去买一些吃的,我一听就马上就去写作业了,一些完妈妈爸爸就带我去常熟大润发了。
一进大门,车子实在是太多了,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停车位把车子停了下来,我们又去买了许多东西,满载而归的回家了。
晚上,好婆要去拜神,这是我们的一个传统。会有神下来,我只好就等了,可神没等到,等到了一只鸟,鸟被雨淋得湿湿的我就把它养了起来。
中秋节可真是快乐的一天,养了一只小鸟中秋节真是太幸运了。
注意孩子的偏差行为
导读:偏差行为是一种恶性循环,当偏差的孩子感到被误解时,就会越不听话。当他越不听话,你就会越感到挫折,而这种挫折又会回过头来影响你的反应,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误解。孩子越是感到被误解,行为就会越不乖,如此恶性循环不已。
当您家孩子出现难以相处的毛病以及问题行为时,他可能会在各方面以不同方式表达反抗。他们常有一些共同特质,如: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过度戏剧化、对被要求的事抵死不从。然而这些偏差行为,可不只是过渡阶段,有可能会从童年期、青春期,一路蔓延到成人期。如果家长只是漫无目的地等待孩子成熟、不再不守规矩,只会让情况恶化而难以解决。身为父母的职责,就是教孩子表现出适当的言行举止,而不是为他们的失当行为找藉口。
误解会导致更多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是一种恶性循环,当偏差的孩子感到被误解时,就会越不听话。当他越不听话,你就会越感到挫折,而这种挫折又会回过头来影响你的反应,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误解。孩子越是感到被误解,行为就会越不乖,如此恶性循环不已。
容易造成误解的9大陷阱
会造成误解偏差孩子的原因非常多,但如果你了解的话就可以避免。以下是许多父母因为这么做而无法理解孩子的例子,如果你发现自己常习惯性陷入其中一个、或多个陷阱的话,也不必过于自责——因为不只是你会如此。你可以改变情势,而这些知识会让你更有力量。
1、期待孩子还没准备好就能做某些事
当你想了解孩子时,过度期待反而会把情况弄得更复杂,像是要求三岁小孩立正站好,或是要求四岁小孩把房间弄干净。我们不该指望中年级学童不会忘东忘西,或是期待高年级学生知道该从生命中得到什么。
2、过度论断偶然的不当行为
若是孩子辜负了你的期待,你可能会以为他是在反抗你,而不是从他的角度进一步探究他的处境,而这也会影响你所认为的事情真相。偏差孩子会倾向表现出偏差行为,但这并不表示他的行为举止总是如此偏差。每个小孩偶而都会表现出偏差行为,但你必须要能区分一般负面行为与偏差行为的差别。偏差孩子的父母总是忽略了这种可能性,因为他们早已习惯将孩子每个负面行为都视为是偏差行为了。俗话说:“你认为是怎么样,事实就是怎么样。”所以一旦你开始寻找孩子不偏差的行为,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有很多行为并不偏差。
3、希望孩子的行为不像个孩子
父母很容易忘记身为小孩是怎么回事,总是期待他们会表现得像个成人,而不是符合他们年龄应有的样子。一个健康的孩子也可能会不受管束、吵闹、情绪化、注意力不集中;所有这些毛病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这都是一般小孩会有的特征。然而我们的社会与社会价值对完美行为的标准却很畸形。当你假设孩子的表现是行为偏差之前,请先审视一下他的行为与他年龄的关联。
4、期待孩子符合你的需要
你跟大多数父母一样,总是期待,甚至是要求孩子能符合你的需要一安静、乖乖睡觉、听话等。身为父母的职责不是别的,而是要能满足孩子的需要。当你发现自己因为孩子而让你心烦、或是不让你做某些重要事情而生气时,请先深呼吸一口,记住你必须先满足孩子的需要。你越是了解孩子所面临的挑战,就越不容易生气。我不是鼓励你让孩子用很坏的态度对你,或是爬到你的头上去。我的意思是,若是你放宽了对孩子的期待,他便有可能做出更符合你要求的事。如果他无法符合你的要求,请先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不要急着感到沮丧或生气。
5、视孩子的错误自己的错误
你的孩子缺乏人生经验,所以无可避免会犯错。人不论在什么年龄都会犯错。尽管如此,父母还是很容易因为孩子犯错而责怪自己,而不是试图帮助他或了解他。请不要掉入视孩子的错误为自己负面反映的陷阱。请你帮你自己跟孩子一个忙,就是不要把孩子的错视为是自己的错。所有的孩子都会犯错,千万不要期待孩子二十四小时都不会犯错。
孩子注意力为什么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好好听讲,听不好课,就没有好成绩,发展严重了,就会影响学业。如果再伴有多动、冲动,医生就会告诉家长,这孩子可能患有一种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心理疾病,可不是贪玩和淘气的天性所致。
中国孩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约为3%~13%,目前医学还不完全清楚发病原因,但研究者普遍认为:环境与教育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一定影响,如早期智力开发过度、学习负担过重、环境压力过大、带养人教育方法不当等都可能导致本病。
首都儿研所心理专家王贺茹说,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焦点,一个孩子身边至少会围着4位家长。被关注度太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当孩子做一件事时,总会有不同的家长给予不同的意见,或者当孩子在做这个家长吩咐的事时,又会有另一位家长让他做另一件事。更有甚者,对于孩子做的一件事,家长们有的会批评,有的则赞同,如此种种,都会让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无所适从当中。
例如第一种现象,孩子做一件事家长给予不同意见,会使孩子无法对事物形成独立的概念和判断,不知道哪种说法才是对的。
而第二种现象,也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时,家长又吩咐另一件事,会使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切换和跳跃当中,对事物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和持久,容易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
第三种现象,即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同,则造成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混乱,难以统一,最终难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除了这些,大人常常在孩子玩耍时“寓教于乐”也是不好的。因为孩子玩耍时往往是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而大人经常打扰孩子,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相关文章请见健康时报407期12版《“寓教于乐”别太频繁》)。其实要想避免孩子出现注意力障碍,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尤其是在入小学之前,就应杜绝以上
现象的发生,不要忽略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持久性的训练,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已经出现注意力障碍苗头的孩子,家长正可利用假期与孩子共处的机会,在长辈内部达成一致,尽量不在孩子做一件事时打扰他,慢慢地改变教育方式。在游戏中使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对好的行为进行强化。
孩子是凭着感觉过日子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家长不要在无意中使孩子的思维茫然找不到方向,可以使用奖赏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行为。
注意减少宝宝的暴力行为
导读:孩子的行为是受“获益”驱使的。当她发现自己“打”自己的时候是获益的,也就是你们会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一直保持这种行为。
我的孩子目前是1岁8个月。最近一段时期,他经常产生暴力倾向,例如打人、掐人,我不知道是这个时期的男孩都具备这样的特点,还是平日的教育不够恰当?我该怎么办?
目前,幼儿时期孩子出现打人的现象成上升趋势,很多父母也非常担心。从普遍的情况看,基本分为三种类型。
1.孩子因为想引起他人的注意而采用打人的方法。
2.当使用打人的方法可以满足他的需要的时候,他就会一直持续不断地使用下去。
3.还有一种就是模仿所看到的行为。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打人的不同原因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如果发现孩子每次都是在受到冷落或者是其他小朋友抢了自己风头的时候发生打人的行为,就需要一方面注意避免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作比较,另一方面慢慢让孩子明白他自己并不是唯一的,同时要教会孩子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比如“唱歌”也是可以引起别人注意的方法。
如果发现孩子每次打人都是要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么家长一定要明确表示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会比较难做,可能孩子会哭,但家长一定要坚持。如果孩子每次都能通过“打人”来达到自己的愿望,他就永远不可能停止“打人”。
如果发现孩子是在模仿电视里的人物动作,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孩子在6岁以前都是通过其他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的。在他们大脑里的信息处理是不充分的,所以家长要有选择地给孩子挑选适合孩子年龄的电视节目。
让孩子常年处在别人家会对她有不良影响吗?
女儿从3岁起就一直不在我身边,现在5岁了。她一直住在大姑家.因为我在乡下,她大姑在城里,我觉得她在那儿上幼儿园、上学要比乡下条件好.但我总担心女儿长年住别人家里,不在父母身边会对她的成长造成影响。我是否应该把她接回来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教育者。孩子无论在何种环境中长大,和父母一定是最亲的。从父母角度来说,当然把孩子送到一个更好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是给了孩子更好的机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并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这些是机会,在他的心中会翻译成一种语言,就是“爸爸妈妈离我很远,他们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孩子的需要和父母的往往是不一样的,他更加希望的是和父母在一起,直接感受到父母的爱。
就目前情况来说,孩子在亲戚家,所以家长应该尽一切可能和孩子保持沟通,并且通过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把对孩子的爱传递过去。同时,也需要及时和亲戚保持联络,关注孩子成长过程。在放假期间,一定要和孩子相处一段时间。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肯定会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对于农村环境有一些自己的评价,家长对于孩子的这些反应,需要注意但不要过于敏感。孩子的评价是他们自身的感受,所以家长需要进行引导而不是由于敏感引发的强迫孩子认同的行为。
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永远是最重要的人,所以不论身在何种环境,我相信孩子都会爱你敬你。
我该如何纠正孩子的行为?
我女儿只有1岁7个月,但是她有个在我看来不能理解的行为。就是有时候有什么事情不顺她的意,她就会自己打自己。譬如说有一天,我爸爸吃槟榔,她看到就拿了一个,我爸爸就对她说不能吃。她不哭也不闹,就把槟榔给了我爸爸,但是她马上就掐自己的脸,而且掐得很重,好像不知道疼一样。这时候我该怎么做呢?
孩子的行为是受“获益”驱使的。当她发现自己“打”自己的时候是获益的,也就是你们会满足她的要求,她就会一直保持这种行为。
你的女儿只有1岁7个月,所以她会直接从满足自己的需求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当她第一次惩罚自己的时候得到了满足,她就会继续下去。
建议平时以故事的方式告诉她当我们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应该如何表达,并且可以和她进行现场模拟,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游戏,慢慢地她就会在生活中使用这个方法。另外,如果再出现上面提到的情况,可以先分散她的注意力,但是不能满足她的愿望。我们可以要求她用故事中提到的方法来说服家长满足她的想法。
孩子会在比较两种做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哪种方法最有效,就会逐渐改掉这个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