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月带他开始早期阅读
发布时间:2021-07-30 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说课稿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 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为人父母的您知道吗?孩子4个月大时,就可以带他进行早期阅读了。早期阅读的范围很宽泛,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等等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属于早期阅读。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治医师郑东旖建议家长,在宝宝4个月大头部可以稳定地竖立时,就可以抱着孩子一起看一些色彩鲜明、线条清晰、每页只有一两幅图案的画册。最好边看边用清晰、正规的语言说出图案的名称,同时让宝宝的手指去触摸图案,不要在意孩子是否听得懂,只要多次重复即可。图案的内容最好是宝宝经常看到的,如香蕉、苹果、皮球等,这样容易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每天都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抱着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时间可以从最初的二三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20分钟。
8个月后,宝宝对书的兴趣使他(她)想去翻动书页,也喜欢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抓、拍、推、撕书,因此这时应该买一些撕不破的书,并且图案不同质地也不同的书,以便孩子在看书时可以去触摸、感受质地的变化。这个时期家长带宝宝看书时还可以“自问自答”,如问:“小猫在哪儿?”然后指着小猫的图像说:“小猫在这儿!”也可以带孩子一边看图,一边读一些相配的儿歌。
宝宝10个月大后,可以伸出食指指认东西了,这时带宝宝读书要“你问他指”,如问:“小狗在哪儿?”鼓励宝宝用手指出。这种阅读训练往往要持续到一岁多。
一岁后,很多孩子已会发单音节词,这时读书就要逐渐进入“你问他答”的阶段,如指着图中的鱼问:“这是什么?”鼓励孩子答:“鱼。”【36gh.CoM 合同范本网】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进入某个阶段早些,有的则晚些,因此家长最好因材施教。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以搂抱等身体接触以及微笑、谈话来向宝宝传递爱的信息。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四个月宝宝如何进行早期“阅读”
导读:早期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进入某个阶段早些,有的则晚些,因此家长最好因材施教。
为人父母的您知道吗?孩子4个月大时,就可以带他(她)进行早期阅读了。早期阅读的范围很宽泛,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等等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属于早期阅读。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治医师郑东旖建议家长,在宝宝4个月大头部可以稳定地竖立时,就可以抱着孩子一起看一些色彩鲜明、线条清晰、每页只有一两幅图案的画册。最好边看边用清晰、正规的语言说出图案的名称,同时让宝宝的手指去触摸图案,不要在意孩子是否听得懂,只要多次重复即可。图案的内容最好是宝宝经常看到的,如香蕉、苹果、皮球等,这样容易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每天都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抱着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时间可以从最初的二三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20分钟。
8个月后,宝宝对书的兴趣使他(她)想去翻动书页,也喜欢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抓、拍、推、撕书,因此这时应该买一些撕不破的书,并且图案不同质地也不同的书,以便孩子在看书时可以去触摸、感受质地的变化。这个时期家长带宝宝看书时还可以“自问自答”,如问:“小猫在哪儿?”然后指着小猫的图像说:“小猫在这儿!”也可以带孩子一边看图,一边读一些相配的儿歌。
宝宝10个月大后,可以伸出食指指认东西了,这时带宝宝读书要“你问他指”,如问:“小狗在哪儿?”鼓励宝宝用手指出。这种阅读训练往往要持续到一岁多。
一岁后,很多孩子已会发单音节词,这时读书就要逐渐进入“你问他答”的阶段,如指着图中的鱼问:“这是什么?”鼓励孩子答:“鱼。”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进入某个阶段早些,有的则晚些,因此家长最好因材施教。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以搂抱等身体接触以及微笑、谈话来向宝宝传递爱的信息。
早期阅读如何渗透到其他领域
导读:各领域教育活动都有独特的价值,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将早期阅读融合进各领域,幼儿也就在自然而然中学起来,得以更好的发展。
幼儿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原型不断向对外扩充发展的过程,他们最初所学习、掌握的字、词、句都会与某一特定的对象相联系,且有专指的特质,而且,幼儿生来具有的好奇心和认知兴趣,将会成为他们心智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只有深入接触,了解他们还有的经验基础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就不难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其实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教师往往把早期阅读认为是单单的识字活动,产生了一种偏面的现象,仅靠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还远远不同,还必须将早期阅读渗透到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去,才能使幼儿的语言真正得到全方位和谐的发展。
1、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融合早期阅读。
数学教育活动和早期教育活动不同,它虽然没有太多优美动听的语句和丰富的词汇,但需要儿童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捷的思维能力和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在学习单双数时,我有意识地将单数、双数的字卡出示给幼儿,幼儿一下子能准确地读出,同时将1—10数字进行单、双数的分类,幼儿即学会了单双数,又领会其含义,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中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玩玩说说中掌握有关概念。
2、在科学教育活动中融合早期阅读。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有关客观
世界的信息,要通过语言和其他方式向他人表达。传递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告知自己观察的结果,提出疑问,抒发愉悦和惊奇的情绪。评价他人的探索结果,幼儿通过信息交流,使感知周围世界的第一印象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又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这不仅使幼儿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更为清晰,而且有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如在科学活动《小动物怎样过冬》这一活动中,由于幼儿在早期阅读《秋姐姐写信》中,幼儿对小小动物过冬已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南飞、换厚毛、储存、冬眠”等词已认识,所以在科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设计了一游戏“送小动物回家”幼儿并借已有经验和认识的字宝宝一下子就达到了我预设的目的,同时也给予幼儿充分的描述和讨论的机会,鼓励幼儿学习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表达,描述有关发现,同时教师也要在幼儿充分感知事物和现象的基础上随机丰富词汇,以提高科学教育的质量。
3、在音乐教育活动中隔合早期阅读。
语言和音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一串串音符、节奏及旋律变化的背后,幼儿也会编出不同的故事,凭着幼儿对音乐的特别情感和特殊领悟力,也可加入听音乐,学早期阅读的内容,但我认为这种活动应在幼儿充争感受音乐,理解体验音乐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如早期阅读《摇篮》,就应有一定《摇篮曲》的基础。
4、在美术教育活动中隔合早期阅读。
幼儿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丽的色彩,他们爱画、爱玩、爱制作可在美术活动中抓住幼儿这一特点,如早期阅读《我们的田野》在幼儿对此文有初步的了解,就组织幼儿用画、手工等形式展现,让幼儿动手又动脑,既能受到美的熏陶,又能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5、在体育教育活动中隔合早期阅读。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的活动量往往比较大,他们兴趣高,有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根据这一特点,就可出示相应的汉字,让幼儿看教师的指令做动作,活动量得到了调整,同时也将早期阅读隔合于体育活动中进行。如《跳皮筋》,教师可先示范游戏的玩法,让幼儿通过自身体验,儿歌在游戏中掌握了,自然而然也就学会了。
各领域教育活动都有独特的价值,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将早期阅读融合进各领域,幼儿也就在自然而然中学起来,得以更好的发展。
早期阅读是不是开启神童的开关
导读: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应尽可能早地让孩子学会识字阅读,这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儿子学习轻松和连续跳级跟他早期学会了阅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这么一位“神奇”小子,2岁前跟着奶奶在农村,教育几乎一片空白,老人的宠爱不但没有起到良好效果,当接到父母身边时身上几乎找不到优点,喜欢哭闹、好动、事事依赖父母、任性、不讲卫生。
可是,就是这么一位孩子,在他父母的教育下,4岁开始识字阅读,5岁就能广泛阅读,6周岁上学后,二年级读了一学期就直接上了四年级,一学期后又跳级上了六年级,如今9岁的“神奇”小子已被多所重点中学录取,今年9月将成为一名中学生。“神奇”小子性格活跃,爱好极其广泛,象棋、五子棋、画画、游泳、轮滑等。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的爱好除了在一年级参加过画画和游泳班外,他没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班,一切都是缘于父亲的正确引导,基于孩子的兴趣发展起来的。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让“神奇”小子的成长轨迹如此惊人?“神奇”小子的父亲何振说,孩子的良好行为的养成,都是源于他幼儿期间受到的教育,尤其是早期阅读。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应尽可能早地让孩子学会识字阅读,这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儿子学习轻松和连续跳级跟他早期学会了阅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要让孩子尽可能早地对文字和书产生兴趣,要用一种符合孩子天性与自然的教育方式来引导,2-6岁的婴幼儿,只用1-2年,就可以在6岁前学会博览群书,养成热爱读书,求知上进的好习惯。
4月宝宝进行“阅读”
为人父母的您知道吗?孩子4个月大时,就可以带他(她)进行早期阅读了。早期阅读的范围很宽泛,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等等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属于早期阅读。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治医师郑东旖建议家长,在宝宝4个月大头部可以稳定地竖立时,就可以抱着孩子一起看一些色彩鲜明、线条清晰、每页只有一两幅图案的画册。最好边看边用清晰、正规的语言说出图案的名称,同时让宝宝的手指去触摸图案,不要在意孩子是否听得懂,只要多次重复即可。图案的内容最好是宝宝经常看到的,如香蕉、苹果、皮球等,这样容易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每天都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抱着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时间可以从最初的二三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20分钟。
8个月后,宝宝对书的兴趣使他(她)想去翻动书页,也喜欢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抓、拍、推、撕书,因此这时应该买一些撕不破的书,并且图案不同质地也不同的书,以便孩子在看书时可以去触摸、感受质地的变化。这个时期家长带宝宝看书时还可以“自问自答”,如问:“小猫在哪儿?”然后指着小猫的图像说:“小猫在这儿!”也可以带孩子一边看图,一边读一些相配的儿歌。
宝宝10个月大后,可以伸出食指指认东西了,这时带宝宝读书要“你问他指”,如问:“小狗在哪儿?”鼓励宝宝用手指出。这种阅读训练往往要持续到一岁多。
一岁后,很多孩子已会发单音节词,这时读书就要逐渐进入“你问他答”的阶段,如指着图中的鱼问:“这是什么?”鼓励孩子答:“鱼。”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进入某个阶段早些,有的则晚些,因此家长最好因材施教。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以搂抱等身体接触以及微笑、谈话来向宝宝传递爱的信息。
名人成长离不开早期识字阅读
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仁人志士、科学巨人、文艺大师、能工巧匠,大都记入了人类史册,为后人所仰慕。在仰慕之余,更重要的是要从名人的成长史上,总结出他们出类拔萃的规律,以培养后继者———超越他们的能人。
人才成长的途径总是有规律可循的,因为世上没有天生的才子,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其实即使是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确实,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婴儿的啼哭,最初的哭调都是一样的,婴儿哭声没有“乡音”,更谈不上谁的哭叫更高明。人的智能完全是后天开发的结果。
历史学家和传记文学家们为中外名人的成长事迹,做了大量光灿灿的记录,这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早期教育一直不为人所知,以致大量的传记资料中很少记录名人的早期发展,今天看来,这实在太令人遗憾了!传记工作者用大量的笔墨,书写了名人青少年以后的进取、奋斗和业绩,却往往一笔带过他们的童年时代,只说一两句他们“自幼聪明好学”等语。尤其是名人婴幼儿时期的成长记录,更是寥若晨星,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文明的重大失落。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传记史册的字里行间,找到不少名人早期识字阅读的例子。这说明,即使在社会还对早期教育处于完全无知的时代,早期识字阅读的闪光,就已引起部分作者的瞩目。我们要十分感谢他们,正是他们寥寥数语的叙述,留给了后人极其珍贵的启示。
名人的早期发展是他们智慧的“雏”,才能的“芽”,人生的起步。而早期识字阅读,则是他们人生征途上最初的足迹。这里让我们辨认这些足迹,为培养当代高素质人才作一参考。它至少说明,早期识字阅读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
19世纪初,德国的卡尔-威特早期识字,4岁阅读,8岁懂德、法、英、拉丁文和希腊文,9岁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博士学位,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3岁会读能写,4岁阅读大量专著,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上大学。他的两个妹妹也是早期就能识字阅读,并分别在12岁和14岁考入大学深造。
德国大诗人、思想家、政治家歌德,4岁前就识字读书,读的主要是以诗歌形式写成的文章,8岁精通法、德、意、拉丁文和希腊文等5种文字。
列宁5岁时,母亲就教他识字读书。母亲还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列宁学外语和音乐。
从少年数学家到被称为“电波之父”的英国人麦克斯韦,三四岁时,母亲就教他识字、写字、算术和背赞美诗了,童年即能大量阅读。
达尔文四五岁识字,读儿歌,又常到花园的“绿色课堂”里学习动植物知识。
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期识字,10岁博览群书,并学习天文地理知识。
“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6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写《汉书注〈指瑕〉》,15岁写《滕王阁序》,名声大震。
骆宾王6岁写《咏鹅》诗。
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
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岁通声律”,13岁写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篇。
大诗人黄庭坚5岁熟读诗、书、礼、易、乐等五经,后又读《春秋》,“十日成诵,无一字漏”。7岁写牧童诗:“骑牛远远过村前,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小小年纪竟对当时社会有如此灼见!
历史上曹植、李贺、陆游及唐宋八大家,都因早期读写,早早在诗文上崭露头角,而后成为大文豪。柳宗元4岁时,家中的许多藏书被到江南做官的父亲带去了,于是母亲只好默写作品教柳宗元读写,并写诗作文。不久柳宗元就能背出14首深奥难懂的古代辞赋来。
明代“医圣”李时珍也是早期识字的,很小就读完了《释鸟》《释兽》等难读的书,还认识了大量的父亲行医的汤头药方。
清初大学者顾炎武,6岁读完《大学》,10岁攻读《孙子》《吴子》等兵书,以及《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史书。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3岁开始识字读诗文的,6岁后熟读和抄写四书五经,学识渊博。
近代卓越诗人黄遵宪,3岁入私塾,10岁写的诗就不同凡响。
被誉为“怪才”的梁启超,4岁精读四书,6岁读完五经,11岁考上秀才,闻名遐迩。
我国现代名人中,很多也都有早期识字的经历。
气象学家竺可桢,2岁识字,5岁上小学。
齐白石4岁识字,6岁时就把祖父教他的数百个汉字记得滚瓜烂熟。
徐悲鸿早期识字,6岁读《论语》。
李大钊3岁识字,四五岁读《三字经》《千字文》,祖父还教他对联、字画、碑文等。
周恩来5岁识字、写字,6岁背诵唐诗数十首,并开始阅读外祖父的丰富藏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
任弼时4岁时识字,并练毛笔书写,不久就能抄写诸葛亮的《前出师表》、韩愈的《送董邵南序》和《原道》等古文。
鲁迅早期识字,5岁起开始博览群书,青少年时代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极高的素养,为日后的创作练就了过硬的“童子功”。
郭沫若3岁识字,常常口诵诗文。7岁会作诗、对句。在私塾读书时,感到《千家诗》太浅,对“比较高古的唐诗”心领神会。
巴金5岁就与哥哥姐姐上私塾,晚上回家读母亲抄录的《白香山词谱》,这是巴金最早读的文艺作品。
闻一多5岁就进入他父亲创办的改良的私塾读书,不仅读四书五经,还读历史、博物学。
赵树理5岁读《百家姓》《三字经》《神童诗》,还从祖父那里读了不少圣教经文等。
作家沈从文,4岁时母亲教他认药名,不久居然也学了600多个字。母亲还常常向小从文提问,以培养其思考力。
熊庆来5岁识字读书,爱提问题。一天,一群孩子请摆渡老人讲故事,老人说,你们谁写得出我们“息宰村”的村名我才讲。小庆来折根树枝,在地上工工整整地写了“息宰”二字。他后来成为我国近代数学的先驱,也是华罗庚的老师。
……
难道这么多中外名人的早期识字阅读经历,还不能给我们以深深的启迪吗?当然,我们决不能忽视他们童年所接受的其他教育,以及优良的环境、丰富的实践等,但早期识字阅读无疑深化了他们的感受,并使他们及早吸取了人类的精神营养,培养起自学、思考的头脑,最终走上卓越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