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塑料瓶娃娃
发布时间:2021-07-20 中班美术教案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 幼儿园美术教案中班制作意图:丰富幼儿的动手操作材料,建立多方面的意识和动手动脑操作能力
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对环保的意识,渗透多方面的教育。
选用材料:废旧的可乐瓶子、毛线、彩色卡纸
制作方法:
1、将可乐瓶沿痕迹剪掉3/4,然后剩余的1/4当作背面,能挂得一处,打上一个孔,剪掉两边系上毛线,编成小辫,在头部地方,用彩色纸剪成头发,做女孩的装饰头发,然后固定在一处。
2、孩子可以把回收的废电池、乒乓球和一些果壳都收集到瓶子中。
3、可让孩子练习编小辫,和系蝴蝶结的扣。
4、在制作一些圆圈时,也可把瓶子立在地面上,练习套圈,投沙包。
适合的年龄:4――6岁yJS21.COm
教育功能:分三部分:
(1)幼儿可用三股绳练习编小辫,和学系蝴蝶结。
(2)练习投掷和套圈。
(3)提高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中班美术活动设计:会唱歌的瓶娃娃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会唱歌的瓶娃娃
活动目标:1、导幼儿学习用胶水在玻璃瓶上粘贴眼睛、嘴巴的技能,培养幼儿对粘贴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2、培养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收集玻璃瓶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1、基本材料:师生共同收集的玻璃瓶若干(比幼儿人数多);用蜡光纸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皱纹纸2、辅助材料:沙、米、豆、玻璃球、筷子3、轻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1、“变戏法”引起幼儿兴趣教师出示玻璃瓶,问:“这是什么?”(瓶子)接着出示做好的娃娃:“看,瓶子变成什么了?”(娃娃)2、激发幼儿操作欲望摇晃娃娃:听,什么声音?哦,这是个会唱歌的娃娃。小朋友想要吗?我这里有好多小朋友收集来的瓶子。谁能把它变成娃娃?二、基本部分1、教师示范,提出要求(这是重点,要求幼儿在基本位置上贴上眼睛和嘴巴。)2、幼儿操作娃娃,教师巡回指导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针对个别差异进行辅导。3、制作会唱歌的娃娃这是一个难点:他要求幼儿先想出让娃娃唱歌的办法,在进行操作。教师了提示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师:小朋友的娃娃都做好了。我们怎样让娃娃发出声音,唱出好听的歌呢?幼儿讨论后操作(教师给予个别辅导)。三、结束部分玩一玩:谁的娃娃唱歌最动听。幼儿想各种办法玩自己的娃娃。(给活动配上音乐)延伸活动:“我们还可以用玻璃瓶做什么呢
大班美术活动指偶娃娃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提供美术教案,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美术活动指偶娃娃 ,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大班美术活动指偶娃娃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延伸,教学反思等内容,让幼儿掌握自制动物手偶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按次序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指偶娃娃教案吧。
教学目标:
1、让幼儿掌握自制动物手偶的基本方法。
2、培养幼儿按次序认真操作的良好习惯。
3、通过自制与表演,体会成功的快乐。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准备:
1、卡纸、彩笔、双面胶,范例指偶娃娃。
2、正方形长方形卡纸每幼儿两张。
教学过程:
教师手拿纸偶娃娃藏在黑板后面用指偶娃娃表演:
[七彩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是丁丁,我是被被我们是好朋友我们都是听话的好宝宝,懂礼貌讲卫生,爱学习 爱劳动样样我都争第一 。我想和你们做 朋友,不过要请小朋友 先做一个和我一样帅的娃娃才可以。]
师:小朋友你们想和指偶娃娃作朋友吗?
[幼儿 答]那老师现在就教你们做纸偶。
教师示范制作方法:
1、在卡纸上[正方形]画出娃娃图形
2、线剪下娃娃头部造形
3、用彩笔添画眉毛、头发、眼睛、鼻 子、 嘴巴[可以画出不同的表情 ]
4、准备另一张卡纸[长方形]卷成 与手指粗细差不多的纸筒 。
5、把娃娃头粘贴在纸筒上边完成。
请幼儿为指偶娃娃添画,编故事老师记录,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发挥孩子想象力。
教学延伸:
请幼儿回家根据 作纸偶娃娃的方法在做一个动物指偶并模仿其声音、行走的姿势,自编儿歌 ,回到幼儿园讲给小朋友听。
教学反思:
课堂上,同学们的表现太出色了。他们丰富的想象、认真而细致的手工操作、快活自由的游戏表演等,完全把他们那种童真、童趣流露出来了。有人说:“儿童的那种天真无邪就是美、无拘无束就是美、个性飞扬就是美。”确实,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快活、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美、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己去张扬个性,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究。
幼儿园中班艺术领域:美工活动——可爱的大头娃娃
设计意图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用大灰狼的头套进行游戏,孩子们对这个头套充满了好奇,起初有点害怕,接着抢着要戴。孩子们对这个头套的兴趣引发了我的思考:大头娃娃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艺术美。如果将这个资源利用到我的教学中来,既可以让幼儿了解中国民间艺术和文化,激发孩子们的民族精神和创作欲望,又能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发展幼儿的立体造型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基于这种思考,生成了本次手工活动——《可爱的大头娃娃》。
整个活动,我围绕入境欣赏——欣赏范例——自主操作——欣赏表演几个环节,来引发幼儿兴趣,激活思路,触发创新,享受成功,从而使得幼儿在看、说、做、玩中达到三个教学目标。
活动目标
1.欣赏并初步了解大头娃娃这种民俗艺术。
2.尝试用剪、贴、画的方法设计制作娃娃头。
3.能用自己喜欢的多种材料进行创意装饰。
活动准备
1.课件;
2.已经制作好的大头娃娃2—4个;
3.幼儿操作材料:纸盒、油画棒、记号笔、剪刀、双面胶人手一份,做头发的材料(彩色的塑料丝线、纸带,毛线等)。
活动过程
1.欣赏大头娃娃舞,引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小朋友,有个地方非常热闹,那儿发生什么事儿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录像。)
(2)师:谁能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跳的是什么舞呢?猜一猜,这些人会在什么时候跳大头娃娃舞呢?(过年,过节。)他们是怎样打扮自己的?
评析
此环节是入境欣赏,引发兴趣。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形象生动的事物往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心灵的震动、情感的共鸣。因此在活动一开始,我就以直观的录像,引领着孩子们走进民间生活,将我们的孩子融入到那种欢快、喜庆、热闹的节日庆祝活动中,去体验大头娃娃舞这个民俗舞蹈带来的愉悦感。幼儿对一件事情的兴趣,往往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我注意幼儿的兴趣引申,通过开放式的提问及动作模仿,将幼儿的表面热情向积极关注、充分感知、产生进一步探求的深层次的兴趣推进,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2.观察头套,了解大头娃娃的特点
(1)师:你们看,这些人把自己打扮成男孩或女孩,他们头上的大头套是什么样的?
(2)师:有些人把自己打扮成老爷爷或老奶奶,看看这些大头套是什么样子的呢?
(3)师:还有的人把自己打扮成谁呀?(猪八戒。)对了,这些人套上了猪八戒模样的大头套在进行表演呢。
(4)师:这些好看的头套,戴在头上特别好玩儿,外国人也很喜欢。你们看,他们也穿起了中国的服装,戴上了大头套,跳起了大头娃娃舞呢。
3.欣赏范例,讨论大头套的制作方法
(1)师:老师也做了几个大头套(出示大头套),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看用什么做的?(让幼儿说说制作的材料。)
(2)请一幼儿戴一戴,跳一跳。
评析
二、三环节是欣赏范例,激活思路。
对于这些民间的瑰宝,自然有它的魅力所在,因此,我带领幼儿逐一欣赏,了解大头娃娃头套的各种形态,欣赏其中憨态可掬的形态美及表现手法的形式美。怎样才能让幼儿了解、接受、表现这些民间艺术呢?我觉得面对这群天真浪漫、富于独特想象力的孩子,应该赋予大头娃娃新的意义,也就是可以让孩子去模仿表现,更多的是让孩子自主表现,因此,我通过范例的引导及语言的启发,打开孩子的思路,激活幼儿的思维,使他们有创新与创作的欲望。
4.自由操作,创作大头娃娃头套
(1)讲解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
评析
这是自主操作,激发创新的环节,也是本次活动较为重要的部分。幼儿阶段是处于动作思维发展的时期,他们通过操作活动积累经验,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幼儿的智慧是从“玩”中得来的,他们在“玩”中不仅学习操作技能,还能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从中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手工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使幼儿有了充分“玩”的时间,“玩”这个阶段实际上是在“玩”中实践,在实践中“玩”。
通过让孩子自主设计并制作大头娃娃,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发挥创新的积极性,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用各种质地的材料制作出多彩的大头套,从而使每个幼儿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成功的喜悦。
5.参与表演,体验成功的快乐。
(1)相互欣赏(做好的小朋友戴在头上,互相看一看。)
(2)跟着音乐进行自由表演。
评析
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幼儿喜欢展示自己的成果,因为这些艺术活动成果是自己的创作,最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从而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因此,在幼儿操作完成后,先是组织幼儿自主欣赏,然后让他们带上头套进行集体表演,在欣赏、交流、表演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1.美术活动区:幼儿继续自由探索用各种材料制作各种各样的大头娃娃。
2.表演区:幼儿戴上头套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形象性特征,在生动的多种感知的形式中,陶冶幼儿对美的欣赏,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多元多种类的材料,为幼儿创意的萌生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教师对幼儿的鼓励和期待,对幼儿创造力的呵护将成为本次教学中促进幼儿发展的营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