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孩子的个体差异
发布时间:2021-06-19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笔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在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中,常常有一些孩子喜欢追随在老师的身后,问长问短,这些大多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乐于交往,也善于交往,愿意主动与人接近的幼儿。反之,有一些孩子,总是默默的在远处张望,他们则是一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语、羞于与人亲近的幼儿,这就是幼儿的个体差异。
因为,每天户外晨间锻炼或者是中午下楼在户外散步时(雾霾天除外),老师都会要求小朋友排好队再下楼,而且这时候的排队是没有要求的只要排成两列就行。那些热情的、大胆的孩子常常很快的跑到老师的身边或者争着来拉住老师的手,也经常会出现几个孩子为排在第一个而争吵的情况。但是那些不善于表达、内向的孩子即使他们也想和老师在一起,他们也不敢这么做,只会远远的、默默的看着其他小朋友争相跑到老师身后。例如:姚书磊小朋友,每次到排队或其它活动时,他都会看着杨宇驰等小朋友为谁排在第一个而争吵不休,他则默默地排到队伍的后面,沉默不语地看着。每到这时我都会特别注意看着他,当我每次看着他时,他都会用生怯的眼神看着我,为改变这种状态,每天孩子来园时我主动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在活动中我会叫上他,但他还是没有太大的自信与其他人大胆交往。从这件事情上我意识到跟家长沟通的太少,接下来我们要加强家园共育工作。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尊重个体差异,开启心灵之窗
中班的第二个学期我发现雷野逸小朋友上课打不起精神,在集体活动中提问问题回答不上来还经常走神。但是一到下课,他特别喜欢疯闹。说明他还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面对他,我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于是和他谈心,他告诉我爸爸妈妈总是忙于工作,晚上回去总是让他一个人玩也没人管,妈妈和爸爸各忙各的,他跟王文卓和何晨汐就一起玩。有一天我尝试了,让他到第一排坐。他还是不学习。第二天,我就让他回答问题,他还是不会回答。第三天,我就特别对他运用了丰富的面部表情,他偷偷笑了,他以为我不知道。我看他有兴趣了,马上让他回答问题。他还真回答对了。于是后来的学习中,我就总是对孩子们时而皱皱眉毛,时而开怀大笑,果然孩子课堂上的的注意力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通过和孩子谈心,让孩子感觉老师离我很近,让孩子能接受我。从那以后,雷野逸开始敢问问题,也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把自己觉得新鲜的事情分享,还时不时的和同伴进行考一考比赛,有一次他和同伴在入厕的时候说“哈哈,我的问题回答不出来了吧,你可以找老师或者你妈妈,我猜他们都不会,不信你试试”,听到孩子们这样的交流,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集体教学中,我们要时常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个体差异,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愉快的情绪,感受知识的乐趣。其实说白了,就是教师要用激情去点燃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去表达,用爱去照亮孩子的心灵。让所有孩子快乐才是我们的服务宗旨,给所有孩子知识的乐趣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教育随笔:语言发展较差的孩子
嘟嘟是我们班语言发展较差的孩子,平时从不主动和老师小朋友交流,可以用2个字形容她——“轻轻。”可不是吗?她“说话轻轻,走路轻轻,干事轻轻”。总之,她是个较独立、较孤僻缺少互动的孩子。但在一次玩积木时,我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原来她的思维想法并不“安静、轻轻”。
许多孩子在建构区搭房子、汽车。嘟嘟也坐在他们中间。只是她啥也没搭。在那边给积木在排队呢?“嘟嘟,我们一起搭积木吧。”佳闽问道,她仍然“埋头苦干”,似乎没听到,佳闽只好自己走开了,她用各种形状的蓝色积木排成了一条长龙,然后在积木堆里找了各种颜色不一的积木接了上去。我看着,用手阻止了她这一行动。“嘟嘟别急着搭,先看看它有什么小秘密,什么地方一样?”我暗示她去观察已经排好的积木,但她却毫无反映,我着急的把一块蓝积木递上去。“是不是应该放这块蓝色积木啊?”“不是的,我要放这块圆形的积木”,她一边往后放一块红色积木一边说。我听了,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嘟嘟往后面放的几块色彩不一的积木都是圆形的。“哦,嘟嘟是想和最后一块圆圆的蓝积木一个样把,也放了许多圆形积木,对吗?”嘟嘟点头说:“是的”。
孩子不一定按大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他们有自己的个性。多元智力理论关注智能的多元本质。承认儿童智能的差异和特殊性,关注个体在不同领域中其认知能力发展的非同步性。因此我们必须走进孩子,才能发现并培养每一位孩子的智能强项。
教育随笔:做个好孩子
教育随笔:做个好孩子
在幼儿园里,每个班里都有几位顽皮、淘气的孩子。我们班里有一名男孩叫小石头,他老是欺负别人,不管别人有没有惹他,他都要去欺负人家,因此,每天到老师这里来告状的孩子不下七、八位。
一次,分区活动涂画时,他拿水彩笔在别人的书上乱画。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告状,我走过去刚想批评他,只见他正蹲在地上给小朋友捡水彩笔。我连忙用赞扬的口气说:“这才像个乖孩子,好孩子要多做好事,团结小朋友,不能欺负小朋友
接着,我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说:“今天,老师要表扬小石头小朋友,他主动帮小朋友们捡画笔······我的语音未落,一个孩子就说:“小石头打人”,这下可不得了了,就像拥了马蜂窝,老师他故意用脚伴我,老师他拿我的彩笔了······他不好意思的环顾四周。
我亲切的对他说:“伸出你的双手,然后又对全班小朋友说:”以前这双小手欺负过很多小朋友,但是今天他用这双小手做了一件好事。帮小朋友捡起了彩笔。从今往后,如果他做了错事,老师要批评他,帮他改正,他做了好事,老师就该表扬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发现小石头小朋友有了明显的变化:他时常为小朋友搬椅子、捡玩具和小朋友的关系亲近多了,告他状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看到他的进步,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一日活动中,老师常常会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都是十全十美,处处都按照我们的要求标准进行才好,可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
就如我们班的李志远小朋友,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也常常自己玩自己的,弄的老师很无奈。
可是在一次玩雪花片的时候他却插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小飞机。
当我走到他跟前的时候他炫耀的举起来来让我看:“老师,漂亮吧!”我眼前一亮把他插得小飞机举起来:“小朋友志远插得小飞机漂亮吗?”“漂亮”我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喊着。
志远似乎有些害羞了低着头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居然都模仿起了志远插的小飞机,顿时教室里充满了“呼呼呼…”飞机起飞的声音志远的表现让我们刮目相看,也让我感受到了以前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对孩子来说是多不公平。
每一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自身的发展也不同,我们又怎么能用统一的目标要求他们呢?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眼睛擦亮,不放过孩子的任何一个优点,是孩子的明天发展的更好。
教育随笔:“妈妈出差”
小班有几名新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在午睡时,涵涵突然哭了起来,我走到涵涵床前,对她说:“怎么了,涵涵?哭什么呀?”涵涵没有说话,看到我似乎更觉得委屈,肩膀不停地抖动着。
“涵涵,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告诉齐老师好吗?”我拿出纸巾一边帮涵涵擦眼泪,一边轻声地对涵涵说。
“我妈妈、我妈妈出差了,好、好几天也不回来、回来......”涵涵断断续续地抽泣着说。
“哦,原来是为这个事情啊!妈妈出差不是因为要工作吗?等工作完了,就会回来了呀!”我轻声细语地安悬着涵涵。
涵涵依旧抽泣着,停了一会儿,问我:“我妈妈会回来吗?”
“当然会回来了!你想妈妈,妈妈肯定也在想你,她一定会回来的,而且回来的时候还会带礼物给你呢!”我微笑着说。
在这里,我的话起到了安抚涵涵,稳定其情绪的作用,使涵涵感到,尽管妈妈不在身边,老师像妈妈一样对自己好,幼儿园和自己的家一样安全。
在这里如果我用消极性、不耐烦的言语来对她说会影响幼儿的自尊、自信,容易使幼儿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也影响幼儿与老师之间的和谐关系。
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有利的,教师的恰当语言能够起到稳定幼儿情绪、激发幼儿积极情感的作用,为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通常,教师不经意的一句“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可能让这位小女孩向同伴炫濯一个上午,幼儿表现好时一句“你表现真棒”可能使这位幼儿以后表现更棒。教师经常恰当的赞扬、鼓励、肯定、安慰的语言,会使幼儿感受到被尊重、关爱,被理解和接纳产生被重视感和安全感。如果在获得语言支持的同时还得到了教师的微笑、点头、注视以及抚摸、拍头等亲密的身体接触,幼儿更会感到极大的温暖、关爱和信任。
教育随笔:欣赏每个孩子
教育随笔:欣赏每个孩子
浩浩是我班的一个小男孩,他懂事,认真,从不和别的小朋友打架,是老师眼中的好孩子。由于不小心把胳膊弄断了上学期一直没来上学,老师和小朋友都非常想他。
浩浩很老实,也很少说话,是典型的自我主义者,有时老师也很少注意到他,可有一次,因为他的听话,老师让他当了小老师,没想到就是这不经意的一句“浩浩小朋友当小老鼠,替老师照看小朋友”,让孩子高兴了一整天,甚至回到家还高兴的给姥姥奶奶打电话说自己当班长了,妈妈更是乐的合不拢嘴,孩子这么高兴,妈妈真的很欣慰。看的出来,每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欣赏,即使是一名并不是很出色的孩子。
那天放学送孩子,浩浩的妈妈拉着我的手说:“浩浩说老师用的抹布很小,擦桌子时很费力,很费时,我给老师带去一块,所以非得从家里带块抹布来,今早上看你忙着接孩子,也没来得及和您说声,他说他把抹布放到桌子上了,没好意思跟你说。”我听了真的很感动:多细心,多纯真的孩子啊。回到教室,翻开他的橱子看了看,果然有一块大大的抹布在里面,拿到手里,心里竟然有种沉甸甸的感觉。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小天使,每个孩子都要我们的“特殊照顾”,需要我们的欣赏。
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都能使孩子的心灵变得温暖,甚至是能使孩子改变自己。所以,作为一名幼教老师,千万别吝啬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努力让我们身边的小天使们都快乐成长。
教育随笔:让孩子懂得体谅
黑米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生,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各方面都很不错的,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他,有时还是老师的小助手。可是,黑米有一个缺点,比较喜欢粘着妈妈,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的时候,他总是哭着和妈妈重复说很多的话,你说什么她都听不进去,每次都会和妈妈说“你要早点来接我”。记得有一次妈妈因为下班迟,是一个妈妈的好朋友来接黑米,孩子接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听到黑米在那哭,询问了情况后才知道,黑米不愿和阿姨回家,黑米说:“妈妈答应要来接黑米,却没有来”。于是我把黑米拉到我的身边,和他沟通,告诉他:“妈妈可能因为堵车或者公司太忙,没法及时来接你,你可以跟着阿姨在小区的滑滑梯那玩一会等着妈妈来找你,妈妈肯定也不希望黑米发脾气,你要理解妈妈,妈妈早上要给你做饭,还要送你上幼儿园,多么累呀,有时不能准时来接你,不要发脾气好吗”?黑米点点头,拉着阿姨的手走了。
不懂得体谅爸爸妈妈的辛劳,这是如今不少孩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从小受宠惯了,孩子变得娇生惯养,认为什么事情都要满足自己,否则就认为爸爸妈妈不好。因此,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体谅别人。
教育随笔:孩子的心
孩子的心
这几天我感冒了,并有点咳嗽,也没当回事,今天下午五点吃苹果是,徐湘婷突然跑到我面前,我刚责怪她不遵守纪律,谁知徐湘婷小朋友一把苹果举到我嘴边,说“老师你感冒了,吃个苹果就会好起来,这个苹果很甜的老师,真的!”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听着那感人的话语,我不由自主地抱起孩子,“你吃吧!好孩子,谢谢你。”“不客气,老师。”对于小班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错。
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徐嘉汝小朋友从我手中夺过笤帚,说“老师我扫,你感冒了。”说完,拿着笤帚卖力的扫起来,虽然,她干的活会让我重返工,但孩子这一举动,这实在让人感动,最调皮的高福龙小朋友像小大人似的,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有摸了摸自己的额头。高福龙说:“老师你又:点发烧。”孩子们又擦桌子,整理桌子,虽然干得不理想,但是却很懂事,孩子们说:“老师,你休息吧!我们能行。”看来这群孩子是懂事的,我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因为我经常用手摸一下孩子的额头,衣领没弯好的,我帮孩子弯好,为孩子们穿外套,教孩子们如何穿鞋子(小班),老师真诚温暖的爱,平时感染着幼儿,这不他们以童稚、天真活泼的方式回敬老师的老师的爱,多么懂事的一群孩子们,面对细心的孩子,我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事业,我爱你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