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引导幼儿按节拍做蹦跳步

发布时间:2021-06-17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活动目标中要求能两人一组按节拍做蹦跳步,两人一组我们班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找到伙伴,但是难点就在一起按节拍做蹦跳步,并不是每一组孩子都是那么有默契能按节拍做蹦跳步的,甚至第一次游戏的时候没有几组是能做到这个要求的,我知道这个目标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有些难,所以我提出先一个人练习蹦跳步,但其实也只有一般孩子做到了蹦跳步,小班孩子身体运动智能目标是能双脚一起蹦跳,但是能力弱的孩子连跳跃都很困难,跟别说是蹦跳步了,所以我又提出由能力强的孩子带着能力弱的孩子,反正游戏需要两人一组,让能力强的孩子做袋鼠宝宝在前面带跳,能力较弱的孩子做袋鼠妈妈在后面跟跳,有了前一次游戏和练习的经验,孩子们跳的好多了,可这是音乐游戏,如果没有跟上音乐也不算成功,所以我们又改进了游戏规则,由我在前面带跳,孩子们两两一组跟着我一起跳,有了我在节奏上的帮忙,孩子们跳起来简单多了,他们不手忙脚乱,可以自由的做相亲相爱的动作,把这个游戏开心的完成了。

整个活动教案看起来完美无缺,但是我们教师在开展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活动前我们能做课前准备,但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只能顺应的解决。游戏有了三次的改动后更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开展,每个班的孩子能力是有差别的,如果永远拿一个方法对待所有孩子肯定是不成功的,我们把《袋鼠妈妈》这个活动还延伸到户外,有了大场地的帮助,孩子们更是如鱼得水。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了解幼儿 引导幼儿


晨晨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幼儿,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很任性。他的依赖性很大,在很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他希望成人能够帮助他,希望能够有一个老师一直陪伴着他。他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社会交往能力不强,在集体中不喜欢主动的和小朋友交往。

在和家长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晨晨小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家里比较受宠,走路要抱着,吃饭要喂,连喝水都要家长喂到嘴边,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就通过哭闹来满足。家长的包办过多导致晨晨小朋友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力量不强、灵活性不够,所以在集体活动中,他都尽量离其他小朋友有一定距离,因为其他小朋友不小心轻轻撞一下他,他就会倒,所以他对集体的活动,特别是户外体育锻炼不是十分热衷,十分依赖老师,希望老师能够拉着他或者扶着他。同时他又十分的任性,当意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通过哭来表达。久而久之,他养成了事事依赖成人的习惯,对于自己没有尝试过的事物总带着排斥的心理,他总说“我不会,你帮我”,没有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面对晨晨的情况,我们要争取到家长的配合,家园共育。我们首先请家长不要太过溺爱,幼儿由于个性、气质、环境的不同,交往的水平也各不相同。在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的基础上,针对幼儿现有情况及时鼓励、调整教育方法,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其次,要求家长对幼儿点滴进步及时表扬,通过对积极行为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强化其好的表现,刺激他向好的方向发展。最后,请家长在孩子冷静的情况下用平常的口吻聊聊幼儿园的优点,让幼儿对幼儿园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慢慢的接受幼儿园,喜欢幼儿园,喜欢老师和小伙伴。

在班级里,我们努力营造温暖安全快乐的氛围,让他喜欢上幼儿园、喜欢老师、小朋友,针对他爱听故事的特点,经常向他讲述奇妙、有趣的故事。在一日生活中,多关注他,当他尝试一项新的事物或者成功的做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及时的给予鼓励。通过经常肯定、表扬的方式及时鼓励他,使他获得自信。

在这一学期里,晨晨的进步还是很大的,早上来园的时候能够自己走进教室,不哭不闹,自理能力有所提高,能自己吃饭、自己脱裤子、自己穿脱鞋子,等等。在幼儿园里每天都能见到他开心的笑容。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和谐相处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和谐相处

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耍的时候,并不是总是那么和谐美好的,偶尔,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文文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飞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飞飞面前问道:飞飞,你抢文文的积木了吗?我又还给她了。飞飞胆怯的说。以后不能抢小朋友的积木,知道吗?知道了。

我刚想走开,继而觉得不妥,于是我蹲下身来,搂住飞飞的肩膀,问道:能不能告诉老师,为什么要拿别人的积木?你自己不是有吗?我少了一个车轮。飞飞不高兴的说。我看了看他手中的作品,果然,很漂亮的一辆小汽车,只缺一个车轮。于是,我做出很神秘的样子对他说:老师教你一个办法,你照老师的办法去做,一定会得到一个车轮!飞飞饶有兴致的把耳朵凑过来。听了我的秘诀,他就高兴的点点头,来到文文面前说:文文,我的小汽车却一个车轮,你能借给我用用吗?我用完了会还给你的!文文看了看他手中的小汽车,爽快的答应了。

我借此机会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了飞飞的有礼貌和文文的乐于助人,并号召全班小朋友向他俩学习。立刻教室里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这件事使我想到,教师们在处理各种事情时,仅仅充当一个公正的老师是不够的,而利用一切机会教孩子与人交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教育随笔:引导督促 ?同伴学习


教育随笔:引导督促同伴学习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种“可依的法”;“有法可依”,关键还在“有法必行”,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要做到“有法必行”,则就需要教师要做好引导、督促幼儿掌握和遵守区域活动规则的工作。我们在实践中,根据不同的规则性质,主要运用三种方法帮助幼儿掌握和遵守区域规则。

(1)环境暗示

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规则。如区域规则牌上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采用进门挂牌、投放适量同等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挂牌粘钩无进区牌、同等材料筐已空,孩子看到这些,就要先去别的区玩等等。

(2)语言提醒

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在活动中常常会忘记规则从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在这时,可以采用语言提醒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如当幼儿由于不理解规则而干扰了其他幼儿的活动时,老师可以用温和的语气提醒他:“你觉得这样做好吗?”“应该怎么做更好?”“请你……好吗?”。而当幼儿由于不懂活动规则而无法活动时,如在角色区中,教师看到娃娃被妈妈扔在地上,就走过去抱起娃娃“呀,娃娃怎么哭了?”这种及时介入的行为提醒,既纠正了妈妈扔娃娃现象,又丰富了游戏情节,在后续的游戏开展中提醒幼儿对规则的遵守。

3、同伴影响

同伴间的提醒一般适合于同区域活动的幼儿,而且更易于被幼儿所接受。这样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区域性活动起到一种支持的作用,还起到幼儿对规则遵守的相互监督,更好地内化了幼儿规则意识,并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教育随笔:跳绳


在今天的早锻炼的时候,孝杰又拿着绳子在那边甩,一不小心绳子甩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女生的身上,那个小女生哭着跑到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老师,孝杰拿着绳子不再跳绳,把绳子甩到我身上了。”我就先安慰了小女孩,走到孝杰的身边对他说:“你用绳子在干嘛呀?看人家都在练习跳绳呢,你甩绳子,绳子甩到人家身上了,人家会痛的,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但是我们绳子是用来跳的,不可以甩的,而且现在我们是大班的哥哥了,本领要越来越强了,跳绳也一定要学会的,过段日子我们大班还要进行跳绳比赛,我们大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参加的,所以你一定要会跳绳,到时候才可以很好的进行比赛。老师相信你可以的。”只见他眼神迷离的看着我对我说:“老师,我不会连续跳,我学不会,好难呀!”我就示范给他看,对他说:“看,像老师这样就行了,老师相信你可以做到的。”他对我点点头就开始在一旁练习起来,一次一次的尝试,一次一次的努力,过了几天我发现他进步很多,他开心的跑到我的面前对我说:“老师

老师,你看我会跳了,我跳给你看。”接着他就开始认真的跳起来,一边跳嘴巴还一边在数着跳了几个,一二三四五,看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就表扬了他,对他说:“你真棒,现在可以跳五个了,就这样老师相信你可以跳的更多。”他笑着说“我还要跳得更多。”就又跑去练习了,看到他的进步,我又当着我们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听到我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他很开心,在接着的早锻炼的日子里,我发现他每天都在努力的练习。

跳绳是一个要自己甩动绳子在自己跳过绳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小朋友有恐惧是正常的,这时候需要我们老师的鼓励,通过今天的这样的情况,我发现我们小朋友并不是不想学,他们也很想学,但是心里会怕,这时就很需要老师的指导和鼓励,只要我们在这个时候给小朋友正确的指导,让他知道其实跳绳并不可怕,还很好玩呢,在通过语言来鼓励他,让他知道老师是相信他的,相信他可以,给他信心,这样他在心里会很有信心,觉得老师认为他可以,在做的时候,他也会努力,不会让你失望。

通过跳绳这一件事情,我发现在平时的教育中还是应该以表扬为主,表扬了他们给他们信心,这样他们也会对自己有信心。

幼儿教育随笔四篇(宽松的气氛,引导幼儿成长)


今年我教幼儿小班。王晓在班里她不爱说话,也很少与同伴交往。让她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做操,也不愿意。几乎拒绝参加班里组织的任何活动,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让小朋友接近。同她讲话,有时会露出害怕的眼神,有时会把头扭到一边,装没听见。

我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她虽然不愿意交往,但会用眼睛注视老师和小朋友的活动。有小朋友做出滑稽动作时,她也会哈哈大笑;发现有人看她时,就立即收起笑容。

经过深入的家庭调查,才知道她从小就发音不清,怕别人笑话、嘲弄她,所以很少与人接触。父母经商,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她

,忽视了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正当需求,不能满足和支持孩子做切合实际的探索,压抑了孩子的活动愿望,也使孩子出现依赖父母,怕与人交往的自卑心理,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缓慢。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每当她入园时,我总是给她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或领着她在园里转一转,看一看,放松她紧张的情绪,或让她和我一起站在门口,迎接小朋友入园。

现在,在宽松的教育气氛,她健康成长,也有了更多的朋友。

幼儿不再“吮手指”

张扬是我班的小男孩,我发现他有一个坏习惯——爱吸吮手指。有时候,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在与张扬父母的交流中,了解到他在断奶后就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当时未能重视,结果一直没能将这个不良习惯改掉。当他们认识到吸吮手指的危害时,又不忍心强行制止他。如何让他改掉这个习惯呢?

首先,我从心理沟通入手,让他了解吸吮手指的坏处,树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虫感染,还会使上下牙槽发育不良。但这个吸吮行为,经过长时间积累而成,如果用强制的方法,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强制的方法,只能引导、鼓励。我把故事《贝贝的手指》讲给他听,让他自己去故事里寻找为什么贝贝的手指与别的小朋友不一样。那天早上他没有吸吮手指。

其次,我用多种方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帮助他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初期,我努力让他将吸吮手指的次数减少,从每天三四次到一两次。有时他吸吮手指是无意识的,这就要我们老师的监督。有时他会控制不住,于是我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拼图、剪贴等精细的手工活动,鼓励他集中精神完成任务,逐步让他忘记要吸吮手指。

另外,发动幼儿,一起支持、鼓励他改掉不良习惯。因为全班幼儿都很喜欢张扬,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有时难免会遭到小朋友的讥笑。有一次,当他想和董明浩一起游戏时,被拒绝了:“我才不跟你玩,你会吸吮手指。”张扬听了很难过。这时,我就安慰他,发动全班幼儿一起帮助他改掉坏习惯。在与家长的联系中,我向家长汇报孩子的进步,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

通过近半年的家园配合,适时调整教育策略,张扬已经改掉了吸吮手指的习惯。

让幼儿活动更“高效”

在我教的小班里,董春华可是我们班活动最低效的孩子了。每天到园最晚,她似乎没有时间观念,直到你走到她身边提醒她才行。她妈妈也说:“哎!真拿她没办法!”

后来,我设了值日生,发现她比以前积极了,当我要画什么时,她会拉拉我的衣角,好像在示意“老师能让我来拿吗?”下课后,我就蹲在她旁边,表扬说“你今天可真是能干,老师真是太高兴了,哦!对了我们能不能轻轻地聊会啊?”这时她可高兴了,讲了好多,我把我的秘密告诉了她,她把她的秘密告诉了我。然后我好奇地问她:“你为什么平时总是喜欢慢慢的呀?”“因为我不想快!”我奇怪了:“为什么呀?”“我快了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

在晨间活动中,佳佳选择了印指纹的活动。她先用食指蘸了印泥,在宣纸上留下了一个红红的指纹,接着,又拿起放大镜察看起自己的指纹来,时不时与旁边的小朋友切切私语。一个,两个,三个……一会儿功夫,五个手指头都变得鲜红鲜红。当我转身准备去看做小灯泡发亮实验的小朋友时,就听见“王老师,佳佳把放大镜弄得好脏”。原来,佳佳观察完右手指纹后,又开始用左手印指纹,由于右手的五个手指头上都蘸有印泥,所以当左手印完,右手拿放大镜后,放大镜上当然是红迹斑斑。佳佳也被吓住了,愣愣地看着我。我笑了笑,说:“没事,你继续玩吧,不过,结束后你得把你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也相信你会把放大镜擦得和刚才一样干净,对吗?”佳佳听了很开心,埋头继续她的实验。讲评时,她告诉大家:十个手指头的指纹都不一样,有的像大大小小的圆圈,有的像弯弯的小河……当然,离开时,她用餐巾纸把放大镜擦得干干净净。

“佳佳把放大镜弄脏了”,差点吓住了正在探究指纹的佳佳。假设老师也制止了她的行为,那“十个手指头的指纹都不一样,有的像大大小小的圆圈,有的像弯弯的小河……”这样的答案也就消失了,孩子探究的愿望也就被扼杀了。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科学探索的精神环境非常重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能积极探索,积极思考,逐步形成思考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性格特征。当然,在发现放大镜被弄脏后,老师也不忘以“相信你会把放大镜擦得和刚才一样干净”的话语来引导孩子收拾操作材料,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教育随笔:引导幼儿用具体物品测量物体长度


在此之前,幼儿对于测量的概念并不清楚,他们所接触过的测量,仅限于身高、体重等等,也有少数的幼儿回答问题时,会提到各种各样的尺,但是当我在展示出回形针时,大部分的幼儿都陷入了迷茫。

我回忆了当时提问的方式:“今天鱼妈妈只有回形针这一种东西,你能测出小鱼有多长吗?”问题抛出的同时,幼儿必然想到的是,没有刻度,也不是直的工具,没有办法得知物体的长度。然而,甚至有孩子自告奋勇,他上前想要把回形针掰直,变成一条又长又直的铁丝,虽然最后他发现掰出来的样子不仅歪歪扭扭,更无法有效测量,但至少他有了自我探索的过程,我也感到非常的惊喜。眼看着活动陷入僵局,我也马上进行了反思,是不是幼儿不理解我的问题。于是,我将提问变得更加清晰、简单:“鱼妈妈只有回形针,你能用几个回形针来表示小鱼身体有多长吗?”这下,孩子们开始举手了,有的幼儿将回形针摆满了小鱼的身体,为了一大圈,而有的幼儿也发现了我提前做好的中线标志,将回形针整齐排列在中线之上。终于,测量的基本方法得以在幼儿的手里,展现了出来。幼儿在活动之中,并不是凭借我的示范去将回形针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摆布,而是通过尝试,通过一次次的失败,通过不同的方法再尝试和比较,猜得出了最终最为有效,最能被他们所接受和理解的测量方法。《指南》中也提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如果我在一开始遇到困难时,就直接告诉他们测量的方法,我想幼儿一定会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因为,“尝试”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不足:虽然所有的幼儿在讲述小结测量方法后,都能够掌握,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回形针个头较小,较轻,幼儿摆放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他们总是出现怎么都放不平的状况,因此有的幼儿有些失去信心。我将操作材料改成了磁条吸引的方式,帮助幼儿测量,投放在区域里。

教育随笔:环保从幼儿做起


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而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从小就开始直视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一、将环保教育融入一日生活的每一环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发生着,因此,我们利用孩子一日活动中的一些转换环节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散步时与孩子一起读朗朗上口的环保儿歌、午睡前老师给他们讲环保故事、餐后让孩子们自由阅读环保图画,组织幼儿到户外拾落叶、扫垃圾、为花草树木浇水,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将这些儿歌、故事、图画复制后发给每个家庭,让每个家长都有意识地参与到环保教育中来。

二、将环保教育融入各学科之中

我们老师在设计教案时,要融入环保教育的目标和理念。如科学小实验“水变干净了”的教学活动中,我准备了一个装满脏水的容器,一个干净的容器,小筐子、毛巾、纱网、布、海绵,让幼儿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感知污水通过多层毛巾的过滤可以变干净,在实验中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得出能将脏水变干净的同时,也懂得了干净的水和脏水对环境与人体健康的意义,并教育幼儿不喝脏水;音乐活动中,教幼儿唱《爱护小树苗》等有关环保教育内容的歌曲,引导幼儿象歌中所唱的那样去做;语言活动中,选择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教育幼儿美丽的花是供我们来观赏和美化环境的,不能动手去摘等。总之让幼儿通过看、听、说、唱、操作等方式,唤起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将环保教育融入主题探究活动之中

一直以来,我都采用主题教学,我们选用一些可以融入环保教育的主题探究活动,把环保教育作为一个中心点,将环保知识从这一中心点向四周辐射。我们带盒子一起做植物生长条件的对比试验,将植物用黑色塑料包起来,不让空气和阳光进入,将植物存放在不透风的室内、给足阳光和空气而不浇水;带盒子一起做根的试验:根的力量、根能找东西吃、根能固土等等,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试验、观察与记录,了解植物与人类与环保的关系。

四、寓环保教育于环境创设中

《纲要》中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途径。”幼儿园的环境是符合幼儿各方面发展需要的,既能与幼儿对话又能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因此,老师与盒子们精心设计并打造种植角,如让幼儿收集废旧塑料瓶、罐、排烟管等进行种植、探索试验,如在沙、土、灰里分别进行种子发芽试验,记录观察哪块小苗长得好?将植物种在排烟管内,记录与观察小苗是能追光?将植物倒着种,记录与观察小苗可以倒着长吗?让小朋友感受付出的艰辛、收获的喜悦!同时,懂得科学与环保,因此更加自觉地去关心身边的动植物,唤起保护环境、珍惜生命的强烈愿望。

五、将环保教育融入巧手制作中

人们常说幼儿园老师是废品王,一些在常人眼里一文不值的废物到了老师们手里却变成了“宝贝”,我们将幼儿喝完的牛奶罐、废旧报纸、制成了各种玩具,让幼儿从小懂得废物再利用,从而开发幼儿的创意和智慧。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了解幼儿 引导幼儿 晨晨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幼儿,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很任性。他的依赖性很大,在很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他希望成人能够帮助他,希望能够有一个老师一直陪伴着他。他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社...
    2021-04-3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蹦蹦跳跳摘糖果 活动目标: 1、学习跳起摘摘糖果,练习原地向上跳。 2、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做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张用绳编的网,网上挂着幼儿爱吃的糖果。 2、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2019-12-12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和谐相处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和谐相处 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耍的时候,并不是总是那么和谐美好的,偶尔,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文文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飞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飞飞面...
    2021-05-2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引导督促 ?同伴学习 教育随笔:引导督促同伴学习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种“可依的法”;“有法可依”,关键还在“有法必行”,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要做到“有法必行”,则就需要教...
    2021-05-1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跳绳 在今天的早锻炼的时候,孝杰又拿着绳子在那边甩,一不小心绳子甩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女生的身上,那个小女生哭着跑到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老师,孝杰拿着绳子不再跳绳,把绳子甩到我身上了。”我就先安慰了小女孩,...
    2021-06-28 阅读全文

晨晨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幼儿,很多事情都知道,但是很任性。他的依赖性很大,在很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他希望成人能够帮助他,希望能够有一个老师一直陪伴着他。他的适应能力不是很强,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比较严重,社...

2021-04-30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跳起摘摘糖果,练习原地向上跳。 2、喜欢和老师,同伴一起做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一张用绳编的网,网上挂着幼儿爱吃的糖果。 2、磁带。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2019-12-12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引导孩子和谐相处 孩子们在幼儿园玩耍的时候,并不是总是那么和谐美好的,偶尔,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争抢玩具的情况。 这天,我刚把积木发完。文文就跑来寻求帮助:老师,飞飞抢我的积木了!我来到飞飞面...

2021-05-25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引导督促同伴学习 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只是为区域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种“可依的法”;“有法可依”,关键还在“有法必行”,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而要做到“有法必行”,则就需要教...

2021-05-14 阅读全文

在今天的早锻炼的时候,孝杰又拿着绳子在那边甩,一不小心绳子甩到了我们班的一个小女生的身上,那个小女生哭着跑到我的身边对我说:“老师老师,孝杰拿着绳子不再跳绳,把绳子甩到我身上了。”我就先安慰了小女孩,...

2021-06-2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