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笔记: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创设
发布时间:2021-06-16 幼儿园游戏娃娃家 幼儿教育的读书笔记 幼儿教育笔记幼儿教育笔记: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创设
参观了胥口中心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后让我感触很深。其中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创设更是深受孩子喜爱。室内娃娃家游戏到了中班下学期孩子明显不感兴趣,往往成了孩子购买商品后的堆放处。而户外娃娃家游戏的创设孩子们可以从搭建围墙、灶台、桌椅开始,就像我们小时候去户外野餐一样。为了更好的满足孩子的需要,我们准备从几个方面开始,1、场地的选择,我们准备放在我们中四班下楼那块草地上。2、材料的准备,我们尽量都用原始材料,为孩子准备一些搭建的砖头,收集几个废旧电饭锅、烧水壶,小床。3、在游戏中鼓励幼儿进行大胆创作,大胆深入游戏丰富游戏情节。如烧的石材可以用草、树叶等进行替代。
语言区游戏的丰富和指导
进入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更加喜爱看书,书上的一些情节也能慢慢看懂。慢慢的孩子喜爱创编故事,于是我为孩子准备了一些白纸,鼓励孩子把自己想画的画下来,然后装订成一本书。一开始,孩子们画的时候很没有目的,我引导他们确定出一个故事中心,然后讨论故事里有些什么,并在墙面上展示了自制图书的一些步骤的示范。孩子们看到可以自己进行装订兴趣更加浓厚了,对于自己制作的故事书也更加喜爱阅读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娃娃家游戏小记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的角色进行游戏。突然,只听见孩子们在大声讲话,而且走路的人速度都很快,大家都显得比较兴奋。娃娃家里龚铭依和何王裕晨在烧饭,照顾宝宝。只听见妈妈龚铭依很大声地说:“宝宝肚子饿了,菜烧好了没有啊!”“等一下!马上好了!”爸爸何王裕晨大声回答道。然后龚铭依就抱着宝宝,哄着宝宝。娃娃家里乒乒乓乓的关厨门声,喊声......“奶奶”钱语荌买了菜回来,说:“我买了鱼,我来烧给宝宝吃。”龚铭依就大声说:“不要不要!宝宝不喜欢吃的!”
孩子们十分喜欢角色游戏,在今天的游戏中显得十分兴奋,而且孩子一旦兴奋就容易显得张扬,声音的音量就不容易控制。这种情况对于孩子们自己来说这也可以说是正常的
,但是从今天的游戏情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游戏情况所折现出的孩子们语言习惯是不好的,而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日形成的。《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指出: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小班目标: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在今天的游戏中,孩子们显现出来的礼貌以及文明的语言习惯是缺乏的。
小班娃娃家杂记 2020教育笔记
这是孩子们第二次玩娃娃家,大多数孩子还不知道可以怎么玩,他们无所事事,走来走去。陈慕柏比较内向,虽然不知道干什么,但是只是在娃娃家内走来走去,可是张俊磊比较调皮,他不知道该干什么,就跑到别的区域里面去了。经过第一次的游戏,曹慧妍知道了娃娃家要照顾娃娃,所以她就一直抱着小娃娃,可是她不知道可以跟娃娃说说话、拍拍她、喂她吃东西,所以就一个劲地去换娃娃抱,从中寻找乐趣。贺佳欣是一个比较活泼、聪明的小姑娘,老师有提到过娃娃家可以做饭,所以,她将所有的蔬菜、瓜果都搬了来,并且拿了一把刀子在哪里切,弄的满桌满地都是,她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这只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区域活动,他们并不清楚娃娃家内可以玩什么,可以怎么玩。老师的讲解毕竟是片面的,而且语言的讲解不够形象,很多孩子根本听不懂。
我的教育建议:
1.带领孩子们参观中班哥哥、姐姐玩娃娃家的情形。
2.引导幼儿了解娃娃家中的主要角色,知道女孩子当妈妈,男孩子当爸爸。
3.分块讲解如何照顾娃娃、如何做饭。
4.每次重点指导一点内容,如怎么抱娃娃,怎么跟娃娃说话。
5.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娃娃家,进行角色引领。
中班娃娃家游戏
玩角色游戏的时间到了。王弈妙和张晓婷来到小医院当起了小医生,这时娃娃家的爸爸赵一铖来了。张晓婷问:“你怎么了呀?”赵一铖便用手捧住嘴巴,咳嗽了起来。王弈妙说:“你咳嗽了,先量个体温吧."于是她拿出一个体温计让赵含在嘴里。过了一会儿,王拿出体温计一看,说:”你发烧了,得住院。“赵听了便问:"那我要住几天呢?”张回答:“得住很久。"赵问:”两天够吗?“张说:”至少要100天。”听完赵就啊了一声,并说:“那我不住了。”说完就要转身走了。王和张急忙拉住他,张说:“那就住三天好了。”这样,赵一铖就留了下来。王找出一只小针,说:"现在你该打针了。“她边打便问,这样痛吗?赵一铖摇摇头,于是她便把针筒更往下用力了点。她继续问“那这样呢?”见赵一铖还说不痛,她便换了个更大的针管打针。
打完了针,张晓婷摸摸赵一铖的头,说:“不行,你还在发烧,得吊盐水了”,于是她拿出吊盐水的瓶子,但是把针头放在了胳肢窝里。吊了会盐水,两位医生说:“现在你已经好了,可以回家了。”
评价:
张晓婷和王奕妙两位小医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且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她们能用一定的方法去判断病人的病情以及确定后续如何治疗,比如通过量体温知道病人发烧了、摸摸额头还在发烧则需要吊盐水,这些事情都能比较清楚地传达给病人。张晓婷回答病人需要住院的天数时有点夸张,她说需要住一百天,后来当病人不满要住那么多天时,她便妥协说只要三天,是不合理的。她对吊盐水并不熟悉,把针头放在咯吱窝里而不是手上。王奕妙再给病人打针时有点淘气,当听到病人不痛时她居然加重了力气还换了大针头,说明她还没有明确医生应该为病人减轻痛苦的道理。
调整:
在讲评时应进一步丰富幼儿对住院天数的经验,和他们一起讨论像发烧一般需要住院几天、那哪些病需要住久一些呢?并且提醒他们住院天数由医生决定,不能随意改变。还需和幼儿讨论的是给病人打针的注意事项,明确打针要轻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教育随笔:娃娃家的“爸爸”
教育随笔:娃娃家的“爸爸”
玩“娃娃家”游戏了,我向孩子介绍新材料:围裙,告诉他们这是妈妈烧菜时围的,并且示范了围裙的围法,要在后面打个漂亮的蝴蝶结,如果宝宝不会打,可以请爸爸或者老师帮忙。
漂亮的围裙一下子吸引了许多孩子的目光,纷纷表示要做妈妈,要给娃娃烧饭吃。于是,当我请“爸爸”去请一位“妈妈”时,孩子们很快行动起来,请到的“妈妈”相当神气,马上去戴上围裙,但是自己不会打结,旁边的“爸爸”这时也乐意上去帮忙。但是范涵宸一个人没动,也不去请“妈妈”,我就上前问他:“宝宝,怎么了?还不请“妈妈”去?”他一脸的不情愿,慢腾腾地去请了坐着的王泳懿,两人去了“小卧室”。
当我从其她区域回来时,发现“小卧室”只有芊芊一个人在,宝宝不在娃娃家了。我一找,原来跑到美术区去涂色了。我上前问他:“爸爸怎么出来了?啵啵饿了,在家哭呢!”他回答我:“我不要做爸爸。”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妈妈有围裙的,可以戴着烧饭,我没有。”我继续说:“那爸爸可以抱娃娃啊,爸爸力气可大了,是不是?”他听了,才点点头跟着我回到了“小卧室”。
后来几天的游戏中,我重点观察了宝宝,发现他在游戏时常常脱离岗位,一会走出家门,到别的家看看,玩玩,有时甚至把自己家里的东西拿到别人家去,仿佛自己的家不够吸引他。
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会遇到缺乏角色意识,出现离岗、串位等情况。案例中航航的离岗主要原因是失去了对爸爸这一角色的兴趣,无所事事,
在观察中我发现天天虽然聪明、有主见,但在遇到困难时仍然会有生气等消极表现,这也符合幼儿的特点。可贵的是,天天并没有逃避,而是想出办法来达到目的,这反映了天天良好的个性品质,很是值得班上孩子学习的。
教育随笔:做客娃娃家
案例背景:
我班的娃娃家经过一学期来的不断开展和调整,最近根据孩子活动的需要,重新进行了娃娃家布局的划分、材料的增添,孩子们出于对生活的模仿和探索,出于对新鲜的玩具的感兴趣,一有空就三三两两到娃娃家中玩。
案例描述:
今天,我上娃娃家做客,刚一入座,立刻娃娃家里的耀耀、萱萱、贝贝就将各自准备的三杯水送到我的嘴边,一定要我喝他们自己的那杯水,然后又开始忙乎着为我准备饭菜。我看见孩子们将菜放在了桌上,萱萱将掉在地上的菜捡起来送到了我面前。我没有马上指责她,而是不做声响地将掉在地上的菜假装吃了几口,就装叫肚子疼。孩子们在一旁着急地说:“老师你怎么了?”我说:“我现在疼地很厉害。”爸爸耀耀说:“你怎么会肚子疼的?”我说:“刚才你们把掉在地上的菜洗也没洗就拿给我吃了,所以我才会肚子疼的。”孩子们仿佛受到了启发,爸爸赶紧把菜端到厨房洗了一下,妈妈萱萱给我揉揉肚子,宝宝贝贝则给我端了一杯热开水。大家争着把家里整理了一番。娃娃家这下又变得整齐了。
评析与举措:
通过观察,幼儿已经初步有了角色意识,不在停留在简单的玩具摆弄上,在游戏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从孩子们招待客人、给客人揉肚子,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的语言交流也逐渐丰富起来了。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并需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行为时,我们不需要马上指责,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引导他们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随笔娃娃家
娃娃家
今天,我去娃娃家做客,家里的人对我很热情。这时,我看见王梓霖趴在地上,我说:霖霖,快起来,不要趴在地上。爸爸黄天浩赶紧对我说:他是我们家养的猫。我一惊,不由地说了一声:啊,你们娃娃家养猫了。“是啊。”再看看霖霖,他还是趴在地上,还会爬来爬去,很开心。接下来,我就注意观察他们是如何养猫的:他们给猫吃东西、给猫理毛、让他在家里爬来爬去,有时还去抱抱他。游戏分享时,我请娃娃家的小朋友来介绍怎样养猫的。也请猫讲讲在他们家里是否快乐。再和孩子们说说养猫要注意卫生。
当我看到娃娃家养猫时,是有点吃惊的。但他们玩的很开心,特别是那个当猫的,也是很开心。我就观察他们怎么玩,然后帮助他们怎样去玩。猫趴在地上不是很好,我就让他们在地上铺块垫子,让猫呆在上面,给他吃、理毛都可以在垫子上。但是如果带猫去散步,适当的爬爬,也挺好的。
孩子自发的游戏情节,我们还是要支持、帮助的,要帮他们更好地去玩。
教育随笔:娃娃家家里的爸爸
大区域活动时间,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你拿了一大叠的钱,来到小超市,看到了一个章鱼毛绒玩具。你兴奋地说:“哇!章鱼!还是红色的!”你赶紧将它拎在手里,又去了超市的“水果区”,你拿了一串葡萄,说:“家里好像没有水果了,买点葡萄吧!”你买好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看到妮妮不开心,你说:“妮妮,你怎么啦?”妮妮说:“我想去小吃店买东西,可是我没有钱!”你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钱,想了想说:“我给你一点吧!”你拿出了一张绿色的,一张黄色的纸币,边递给妮妮,边说:“这个给你!”妮妮说:“这么一点点啊?”你说:“没关系的,你先去用,等下没了再给你!”
在这里,我发现了怎样的学习?
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作为爸爸,去超市买东西,除了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要买家里需要的,是个不错的“爸爸”哦!当你看到妮妮的时候,你会去关注她的表情,从而解读出妮妮的开心与否;你会去询问,并帮助她。看得出来你对同伴很关心,乐于帮助他人,且有一定的洞察能力。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性
天天对超市游戏很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天天去超市逛逛,了解超市买东西的规则,适当了解一下钱币。天天对同伴很关心,希望这样的品质一直保持,对同伴、长辈都关心,这样的天天谁都喜欢!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的客人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一天,我指导孩子区域活动时,在发现娃娃家里孩子们正在玩炒菜、做饭的游戏,可是由于他们过于注重体验做饭的过程而把饭菜弄了一地,我刚思考着如何介入游戏,正巧发现阳阳拿着电话说些什么,我顺势做了一个接通电话的样子:“喂,你是阳阳吗?”
“我是,你是老师吗?”
“是啊,我听说你们家里非常整齐漂亮,我可以去你们家做客吗?”
“好呀,你来我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好,我们等会见!”
只见阳阳放下电话,高兴地转身对其他小朋友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老师一会要来我们家做客了,咱们快点收拾一下吧,我还说要给老师做好吃的呢!”
说完只见他们几人好像商量过一样,马上分头行动了起来,有收拾卫生的、有做饭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区域的环境变的整齐多了,我就来到娃娃家,孩子们高兴地迎了上来说:“请进,老师你请坐!”
“呀,你们家果然很整齐,很漂亮。”我连声称赞道。
“老师,你爱不爱吃青菜啊?我给你做了好多好吃的青菜呢!”阳阳说。
“好呀,我非常愿意吃。”
阳阳赶忙端来了他亲自做的白菜还有胡萝卜说:“老师,你吃吧!你尝尝,吃完了我还可以给你做。”
我边吃边说:“真好吃呀!特别是坐在干净整齐的房间里吃饭,心情真舒畅。”
就这样,娃娃家里的孩子们盛情款待客人,游戏继续进行,活动区的环境变得有序起来。活动后孩子在集体面前介绍了游戏的感受。
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孩子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组织活动的能力,促进其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