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被吃掉的糖果
发布时间:2021-06-10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被吃掉的糖果
今天,我打算通过做游戏来教小朋友们认识1、2、3,所以,在上课前我就已经将材料准备好了。活动开始了,我为每组幼儿分发了操作材料:糖果若干、糖袋3只(上面有1-3的圆点),目的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通过夹糖、装糖、品糖等游戏感知3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及匹配的能力。
我先让孩子进行夹糖游戏,孩子们把小手变成夹子伸到篮子里去夹糖果,之后,我又请幼儿进行匹配:“请小朋友数数袋子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袋子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突然,李思琦跑过来说:“老师,楠楠把糖果都吃了!”我过去一看,原来,楠楠没有按照圆点的数量装糖,多余的糖都被楠楠吃完了。
糖是幼儿熟悉、喜爱的食品,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更爱吃糖果。楠楠小朋友平时很喜欢吃糖果,肯定是被糖果诱惑分了心,没有听清楚我的要求,应该不是故意贪吃糖果的。楠楠小朋友胆子比较小,如果直接批评效果可能不好,或许应该换一种方式试一试。我对她说:“宝贝,你看这里有几个糖袋?糖袋上有什么?”“有圆点”楠楠说道。我请她数一数每个糖袋上的圆点是不是一样多。“不一样,这里有一个点点,那里有三个”糖袋上有几个圆点就装几个糖果。在这以后,楠楠按照活动要求顺利地分配好了糖果。小朋友们装好糖果以后,我们进行了分享糖果环节,孩子们快乐的品尝糖果带来的美味,最后,整个活动顺利地结束了。
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表述非常重要,在幼儿操作活动中,过于琐碎的言语容易干扰幼儿对要求的提炼,因此,教师的语言要简练而清晰,如果幼儿没能听清楚,教师要耐心的把材料的设计要求重新告诉幼儿,必要时进行一些示范。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我们班的“糖果兄妹”
糖糖和果果是我们班的一对龙凤胎,糖糖是哥哥,果果是妹妹,两个小朋友长得很乖巧,让人都非常欢喜,可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俩出现了很多小状况。
两位小朋友,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很是宠爱,因此在幼儿园会出现一些比较任性的行为。入园刚开始,大部分小朋友都会出现一些“想做什么就做”的行为,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都是以常规教育为主,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班上大部分小朋友都可习得了一些常规,可是糖糖和果果还存在一些不好的行为。
从第一天上学开始,每天早上入园,都会在门口上演一场“哭戏”,两个小朋友都是老师抱着进活动室的,两个小朋友吃饭也是一个难题,不喜欢的,不合胃口的,都会推到一边,不吃不喝,或者是慢慢吃,糖糖相对任性些,什么不和他的意,就会大哭,趴在地上,怎么弄也不起来,有时候真那他们没办法。
因此我们班老师都有了自己的方法,起床不起会采取激励的方法,“果果,哥哥起来了,衣服都穿好啦!”妹妹立刻就会在床上动动,针对不一样的情况,采取不一样的方法,相信在后面的生活中,俩兄妹会慢慢改掉不好的习惯。
教育随笔:鞋子掉了
蕾蕾是一个文静漂亮的小姑娘,留着一个蘑菇头,挺可爱的。蕾蕾在吃饭是桌子上总是很干净,洗手时也从不会弄湿袖子,总之各个环节表象都很棒。
今天午饭后,我和李老师带着小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一个声音传来:“老师,我的鞋子掉了,我不会提,提不上……”是蕾蕾的鞋子掉了。李老师带领孩子继续散步。我走过去和她说:“蕾蕾,把那只鞋子脱下来,先拉开拉链……说到这蕾蕾已经脱下了那只鞋子。:“蕾蕾,脱鞋子是先拉开拉链,再脱下来,那要想穿上鞋子呢就是先穿上再拉上拉链。来自己试一下。”看着蕾蕾轻松的自己穿上了鞋子,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感到很欣慰。
孩子不知道其实他自己已经会做好多事情,只是没有没有自己去完成的机会。在老师的帮助下蕾蕾学会了如何穿上带拉链的鞋子。假若我及时过去他穿好鞋子,蕾蕾不会有成就感,更不知道再过多久自己才能会穿拉链鞋子。老师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去探索,去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感觉自己能行。
教育随笔:小被子
一天早上,我刚跨入教室的门,就听到航航悲惨的哭泣声,原来是因为他妈妈今天忘记给他带小被子了(这个小被子是航航出世以来,每天睡觉时必须要抱着的),无论我们怎么安慰他都不管用。之后这几天,航航的妈妈总是早上把被子带来,晚上又把被子带回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很头痛,也和航航的妈妈交流过,其妈妈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为此,我也上网查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和航航的妈妈进行了交流:
恋物情结利弊权衡
当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和愉快时,那些父母的替代品便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孩子的需要,也同样帮助孩子稳定了情绪,得到了安全和快乐,从而弥补父母的不足。这种依恋的替代作用,在幼儿时期同样能使孩子产生自信、自控能力,从而拥有更好的情绪适应能力。
因此,孩子若表现出对某物的依赖时,父母不必过分干涉他,周围的人一旦严厉斥责他,或是说不好看,反而会引起幼儿的拘泥,会拼命抓着毛巾不放、吸吮着奶嘴、抱着小熊,或是不肯更换被单,有的孩子还会好不容易改掉一个坏习惯,又产生一个新的坏习惯。所以,只要是不妨碍他的身体健康,就任凭自然,不必强迫他放弃。等孩子长大之后,自然会放弃对物品的依恋,其恋物情结也会渐渐消失。
适当措施改变恋物情结:如增强他的安全感、鼓励他成为勇敢的人、养成睡前良好的睡觉习惯,(有的家长为了解脱自己,总是对孩子说:“自己抱一个你最喜欢的玩具、被子去睡觉。”这便为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提供了最佳理由。所以,家长应鼓励孩子睡觉时不要抱娃娃、吸奶嘴等,让他什么都不要做,好好睡觉。)、陪他一段时间(在妈妈不能陪在一旁睡觉的情况之下,幼儿只好吸吮或是抱着能够替代妈妈的东西以便让自己安安稳稳地入睡。为了让幼儿在睡觉之时不会感到孤独,那么妈妈若是能够在一旁陪幼儿一些时间,直到他入睡为止,那么一定会令他非常安心、高兴。)告诉他已经长大了(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已经是大孩子了,有助于改善孩子对物品的依赖性。但切记勿因此而给孩子过多的压力,或是勉强他立即改掉这些习惯。太多的压力或过于强迫孩子,有可能会使孩子更执着地依恋这些物品。)借助外在力量(幼儿园的老师,疼他的爷爷或奶奶的鼓励,可以转移孩子对物品的依赖)等等。
希望能在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下,能早日改掉航航抱被子睡觉的这种习惯。
误吃糖果
美工课上,我教小朋友用橡皮泥捏糖果,我出示糖果,让小朋友观察,看着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水果,小朋友馋得直砸嘴巴,不由得撅起小鼻子嗅嗅“糖果”。诱人的颜色有的小朋友流着口水说:“好香,好甜的水果啊!”
看着小朋友们高兴的样子,我说“那我们一起做糖果吧?我拿出橡皮泥分发给小朋友,小朋友们高兴地做着自己喜欢的糖果。不一会,一粒一粒逼真的糖果做成了,有圆形的、长方形的、椭圆形的……
小朋友眉飞色舞地议论着,好象在参加糖果推销会。这时,我看见李浩洲小朋友嘴里噘着什么,我看见他满口橡皮泥,赶紧用手给他抠出橡皮泥,又给他冲洗了口腔,才幸免一次事故发生。
我没想到在激发幼儿对泥工的兴趣时,也激发了幼儿尝尝糖果的欲望,我却没告诉幼儿不能吃这些糖果。从这件小事上,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使每个幼儿在安全、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托班随笔:糖果小头花
我们托班的小宝宝们也非常的爱美。两岁多点的小女孩都留起了长发。有一个小美女叫茹茹,她妈妈每天都把她打扮得花枝招展,而且头上的小辫也是扎的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头花美丽极了。
有一天,刚睡完午觉我开始给宝宝们洗刷打扮。当我给茹茹梳小辫时,突然少了一个漂亮的糖果头花,我开始到处找还是没发现。我忽然记起来我们班的小朋友们,托班宝宝这个年龄阶段正是什么东西都会乱吞食的阶段,我觉得可能是宝宝误拿了。果然,我眼睛扫了一圈看见小豪嘴里咕咕的,我也没有打草惊蛇,我选择了发放真的糖果。我说宝宝们大家今天睡午觉睡得都非常好,老师你现在要奖励大家糖果吃了,我生怕他把东西吞下去,我就先到了小豪的身边说,豪豪你能不能先品尝一下老师的糖果呢,我觉得我的糖果不仅颜色好看,而且吃起来也比你的甜很多,你把你的先吐出来我给你保管者好吗?慢慢的他把糖果头花吐了出来。我开始慢慢给他分析,他吃的不是糖果。我说如果在乱吃东西肚子里会有小虫子,会肚子疼,会打针特别特别的疼,如果想吃什么东西可以告诉老师,老师帮忙解决。他半知半解的点了头。
我觉得针对托班宝宝乱吞食东西的习惯,老师不能一味的盯着看,也要给小朋友讲讲道理,讲一下不这样做的理由,双管齐下可能会事半功倍。
教育随笔:吃手指
教育随笔:吃手指
瑶瑶小朋友活泼、可爱,老师们很喜欢她,可是,最近我发现她没事的时候总爱把手指放进嘴巴里。是新添的毛病还是原来就有呢?
经过与其家长的一番谈话得知,孩子从小就有了这个习惯,家长多次说教都没有用,什么办法都尝试过了,不但没有用而且越说越厉害。看到家长急切的目光,我心里想,我一定想办法让她改掉这个坏习惯。
接下来几天,我特意观察了几次,在安静的状态下,她会不自觉地把手指放到嘴巴里,而只要有活动,她立刻会拿出来。在今天的故事环节中,她又把小手放在嘴巴里了。于是我就趁机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小小手》的故事。讲完故事后,我与孩子们展开了谈话。让孩子们互相观察一下自己的小手,讨论一下小手还能干些什么,让孩子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小手,再就是小手上有很多细菌,如果放在嘴巴里会生病的!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也都积极的发言:“我可不吃手指头。”我特意瞅了瞅钰瑶,她似乎明白了一些什么。我走到她的身边,给了她一个鼓励的微笑。她冲着我笑了,小手不经意间往身后挪了挪,我知道她已经明白了我的用意。
经过一段时间的提醒越锻炼,钰瑶的坏习惯改了许多,效果还不错。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应该多方面了解孩子,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育随笔:XX糖香又甜
一、修改理由:
1.活动的开始引导幼儿到音乐的氛围之中,采用钢琴伴奏师生问好,和替换词语进行问早,把歌声与幼儿的生活联系起来。
2.在活动中运用糖果实物,增加亲切感,唱唱糖果,进行歌词的替换更为具体实际,并分享糖果,体验到替换歌词的快乐。
二、抓住“又香又甜”。
在活动中考虑到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吃过跳跳糖,所以把幼儿理解的重点放在“又香又甜”上,这可是糖果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由此引申歌词的替换易于幼儿理解,通过看着具体的实物糖果,唱一唱吃过的糖果,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较为集中,能够主动地进行替换:旺仔旺仔糖,旺仔旺仔糖,又香又甜,又香又甜,旺仔糖。不同糖果,不同替换,帮助幼儿学习从生活中找灵感。在活动中“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能模仿学唱短小歌曲”,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
教育随笔:我爱口香糖
上课铃声响了,小朋友不约而同的跑进教室,我刚打算给小朋友们上课,这时慈鑫豪小朋友就说:“老师,星辰带口香糖来了,他上课了还在吃。”我一看,可不是嘛,星辰小朋友正津津有味的嚼着口香糖,一边嚼还一边跟旁边的小朋友说着悄悄话。
于是我借机提问幼儿:“口香糖能带到幼儿园里来吗?”小朋友们齐声回答:“不能带到幼儿园来。”我又问:“那为什么呢?”董梦淼小朋友说:“因为口香糖是危险品,如果不小心咽下去就会粘住肠子。”梓菡小朋友也说:“口香糖不小心咽下去,吐不出来了,就要去医院割开肚子开刀取出来。”昭航小朋友也说:“如果开刀就会流很多很多的血,然后再缝起来,很疼很疼的。”小朋友们都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时星辰小朋友原来嚼口香糖的嘴巴也不动了,眼睛里还闪着些许泪花,着实被小朋友们刚才说的话吓到了。
我走到星辰小朋友的跟前轻轻的问:“星辰,是不是很爱吃口香糖啊,那你把口香糖咽下去了吗?”星辰点点头,然后又摇摇头说:“我以前爱吃,现在不爱吃了,老师我没有咽下去。”然后我说:“星辰没事,其实口香糖并没有小朋友们说的如此的可怕,但是口香糖对小朋友们来说确实是危险品。”我接着问星辰:“星辰,你先说一下为什么你原来特别爱吃口香糖呢?”星辰说:“口香糖很甜”。我又问:“那很甜的东西吃多了会怎样呢?”小朋友们又齐声回答:“甜东西吃多了会长蛀牙,牙齿会很疼。”
最后我跟小朋友们一块儿总结了一下口香糖的危害:“口香糖虽然好吃,但吃多了容易长蛀牙,并且小朋友们嘴里嚼着口香糖玩耍的时候,口香糖很容易呛到气管,还有就是嘴里嚼着口香糖,嘴巴一张一合的,这时如果吸入过多的凉风,容易引起腹痛、腹胀。”小朋友们听了我说的话,纷纷表示再也不多吃口香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