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综合活动《秋游郑风苑》活动反思
发布时间:2021-06-10 幼儿秋游活动总结 教学案例反思 幼儿综合活动方案一学期一次的公开课比赛又将开始,这次公开课我选择的是我们幼儿园所申报的实验课题——综合活动。为了上好这节综合活动,我多方收集资料,选择了以本地资源旅游景点“郑风苑”为素材,围绕着“秋游郑风苑”这个主题展开了设计思路。为了把综合活动中的“训练幼儿短时记忆力,增强幼儿的注意广度,提高其观察力”等内容巧妙的贯穿于郑风苑的美景之中,我精心准备,并为本节活动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一、通过映象训练使幼儿进一步建立清晰、完整、稳定的表象;通过背数继续扩大幼儿的短时记忆容量;通过看符号说数量继续扩大幼儿注意的广度。
二、通过记一记、找一找活动,扩大幼儿的观察力、注意的广度和增强短时间记忆能力,促进同时性信息能力加工的发展。
三、通过拼一拼的活动,培养幼儿有序思维能力,增强知觉表象操作能力及爱家乡的情感。
同时,根据活动过程的需要,我精心准备了声像同步的课件和生动形象的幼儿拼图,符合规定、精细的教师操作的教具图、用来鼓励幼儿的各种形态、色彩鲜艳的星星贴画,以便在活动过程中使用。
活动开始,我以“金秋十月是个旅游的季节,老师带幼儿去郑风苑游玩”为主线展开了活动,天生爱玩爱动的幼儿个个精神饱满,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地心态投入到活动中。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以到郑风苑要拍摄到、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为导语带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注意力的集中训练,做完第一个环节的映象练习,我告诉幼儿这次我们要乘坐旅游车去郑风苑,为了不上错车,我们必须记住车牌号,自然的把幼儿带到第二个环节“训练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背数环节。先是顺背4位、5位,一直到顺背10位、11位,为了给孩子适当的鼓励,我以谁能顺利的挑战顺背、倒背,就可获得一张贴画。为了获取奖品,部分孩子开始抱着为得到奖品而争着举手挑战,由于幼儿把目标放在奖品上,从而造成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够集中,造成这些幼儿在这些幼儿在背数过程中记忆混乱,没能顺利背数。接下来的活动环节,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和课件的吸引下过关斩将,顺利的把看数画珠码、看物体说数量,拼一拼等一系列活动内容完成了,在孩子们相互讨论自己的拼图作品的活动中,我以把在郑风苑看到的、拍到的美丽景色说给其他孩子听的结束语,使孩子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结束了本次活动。
从大面来看,整个活动设计富有特色,准备充足,教具制作也很吸引人,而且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展了各项能力,但是细看每一个环节,还是发现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存在与其中。
首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对孩子的观察和指导还不到位。如活动过程的第二个环节中,我为了鼓励幼儿能够发挥出他们平时训练的水平,便以奖品为诱,让幼儿进行背数。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从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原来一直在活动室,这次我在音体室)这个环境转移中,他们首先要调整的是心理的适应,我在活动的始终都没有顾及到这一点,而是让他们以成人的心态接待一个新的事物,抱着他们肯定没问题的心理进行活动,背数过程中,我让幼儿集体顺背六组数后,便开始了“马拉松”式的个人挑战,同时声明:背成功的有奖品,背有失误的以一句“没关系,调整一下自己,想好了再来”示意孩子坐下,从而造成心理素质差的孩子越是心急越是背不出来的恶性循环,同时还出现第一次没有背好的幼儿再次举手时,我因担心他再次出错而影响课堂效果不敢让他起来,造成孩子的积极性受挫,这个环节是幼儿获取奖品的机会,因为以后的几个环节中,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很少。活动后,我才发现,获得奖品的是少部分孩子,甚至出现有个别幼儿一人获得几张贴画,还有个别幼儿则是一张都没有得到,从他们的表情上我看到了孩子写在脸上的那种疑惑“我怎么不行呢?”由此,我看到了自己在组织活动中的一个失误点:对孩子观察不够,指导的不到位。
《纲要》中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教师应在活动过程中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在活动过程中,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作为他们的启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应为他们建构一个合作的平台,提供成功的经验。如果在当时的活动中,幼儿在不能顺利挑战时,我能及时引导他们请自己的小伙伴用合作的方法解决,让合作帮助他们获取成功,或许可以让带有疑惑的孩子脸上的表情晴朗起来。《纲要》中明确指出,
教师既是孩子活动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真正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及时的鼓励、引导,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次,在活动过程中,组织形式有点单一。从开始的映象练习到最后的拼图,孩子们的活动方式不是个人就是集体,缺乏小组活动,总结回顾以往的活动设计,把幼儿分成小组进行活动,既能极大的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观。反思这次活动,我在这一点做的也有欠缺,没有把孩子分成小组来进行活动,造成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只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有交流的机会。从中,我认识到,一节好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教具学具,还需要教师巧妙的设计,用适合幼儿特点的教育形式组织幼儿,以便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再者,活动过程中过分强调老师的鼓励。如:在活动中,当一个孩子顺利回答问题之后,我在奖励他的同时,说的最多的就是“你真棒”,而那些不能顺利挑战的幼儿只能望着小伙伴受夸奖,自己在心里怀疑自己到底棒不棒。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每个孩子都是很棒的,而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的过分奖励,则使部分幼儿对自己怀有质疑的想法。
教师的奖励在恰当的时候对孩子是一种督促,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感到一种激励,从而产生正面效应;然而在有些时候,当教师的鼓励过分时,就有可能产生一种负面效应,使孩子沾沾自喜,滋长他们的情绪。我认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老师在表扬的时候不能一个人说好,应该引导大部分幼儿共同发现别人的好,并认同,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明确的目标性,教师也应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把“你真棒”留给那些有待于提高的幼儿,让他们带着一种希望,带着一份自信来描绘自己纯真的童年和五彩的人生。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案例: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是早期阅读领域中的一个内容,主要是萌发幼儿对图夹文感兴趣,感知文字与画面的关系。幼儿到了中班,对于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和关注,如何让幼儿尝试自己去阅读,图夹文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本次活动我们从孩子最熟悉的左右手导入,通过看看说说画画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做到乐学、好学。
在活动导入上,我运用幼儿以往的游戏内容《手指谣》,根据孩子能说家庭成员英语名称的特点,将两者结合起来,创编了有趣的英语儿歌,幼儿非常喜欢,注意力很自然地吸引到活动上来了。随后从孩子最熟悉的两只手聊起,说说它们的名字;做做辨别左右手的游戏等等。接着讲讲左右手之间发生的事情,巧妙地引出图夹文内容,如我会拿筷子吃饭,筷子后面画上实物图,幼儿一看很容易理解,所以他们学得积极、有趣,活动氛围热烈。而接下来的讨论:当左手听右手说自己本领不大时,它就把手缩起来了,请幼儿说一说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孩子们都能根据画面或者自己的经验来讲述、发表见解,从中认识到两只手都很有用,如果少了哪一只,都是不方便的。最后我们请幼儿来交流自己的小手会干什么,把小手会做的事情用笔画下来。
考虑到是家长活动,所以在和幼儿互动中我随机渗透了一些有关的信息,如阅读到我会拿剪刀剪纸时,我又加入了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另一方面更是隐性地指导家长:如何将生活中有用的信息自然的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习得。
整个活动幼儿基本都处于一个积极主动快乐的状态,从幼儿的表现、家长欣喜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每一点进步。
案例:主题活动“风来了”反思
案例
新学期刚开始不久,某天中午,随着阿姨推开门,挂在教室顶墙上的装饰雪花、小鸟挂件在刹那间飘动了起来,孩子们见了,欢笑着,不停地叫着:“噢~~~~,小鸟飞啦~~~”“噢~~~~下雪啦~~~”,看着孩子门兴高采烈地模样,我想,关于风的问题,也许就可能是孩子的兴趣热点,可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于是,我就给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风是从那里来的呢?”,孩子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有的说是天上的神仙吹出来的气,有的说是从海洋上刮过来的……对于幼儿的回答,我并没有给予回答,而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孩子们去收集关于风的一些资料,然后再来讨论。在确定了风来了这个主题之后,我制订出了这个主题的实施框架:第一部分是通过实验观察了解风从那里来;第二部分,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感受风的存在;第三部分让幼儿收集资料,讨论风的好处和风的坏处。
在实施第一部分的时候,多数的幼儿向父母询问答案,还有的幼儿则通过翻阅图书和上网查找获得信息的,在交流的时候,答案仍然很多:风从南方来的;风从大海上来;风是由高低气压形成的;风是空气对流形成的……面对各种答案,我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扇子、小纸条,然后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实验如下:
实验1:扇扇子
思考:我们周围有什么?扇子扇动了什么?扇动了空气形成了什么?
实验2:吹纸条
思考:我们吹动了什么才使纸条动起来了呢?
通过争辩、实验、讨论、总结,使孩子获得了一个明确的答案:风是空气流动的结果。
在孩子知道风的形成之后,通过制作风车和玩游戏《风车转转转》,让幼儿想想为什么风车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让幼儿地体会到空气流动快,风就大,空气流动小,风就小;还通过放风筝,幼儿真实地感受风的存在和风产生的力量;通过找找风在哪里,使幼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风的存在:我看见树叶在抖动;大风把我家晒的衣服给吹走了;风把门给带上了;风会翻书;风吹来的时候,小风铃就叮叮当当地响了;我的头发给风吹乱了……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交流着,在他们纯净的眼神中闪现着因发现而喜悦的辉光。
经过了两个阶段的实施,孩子们对风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时,我给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风对于人类究竟是好的?还是坏的?孩子们开始起了争执,于是,我组织幼儿进行一场辩论,来说说风的好处和坏处。孩子们通过收集资料和自身对于风的认识,在辩论中,正反两方各执己见,如在辩论龙卷风的时候:多数的孩子认定它能摧毁房屋等,因此对人类有危害,但是有的幼儿在收集资料时知道了,龙卷风带来的大量雨水,可以缓解干旱,所以认为龙卷风对人类也有益处。最后在总结的时候,提升了孩子的经验:使孩子知道风对于人类而言有很多好处,也有坏处,我们要想办法减少风的危害,让风为我们人类服务。同时还通过吹画梅花,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风为我所用的快乐,也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勇于探索发现的种子。
分析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得以转变,教育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幼儿教育更是如此,孩子越小,就越应该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探索型主题活动“风来了”就是围绕幼儿自身的兴趣开展的,在活动中他们的问题萦绕不断,层出不穷,更通过主动收集资料;动手实验、制作;争辩谈论总结,调动起他们的各种感官,使他们的思维更敏锐,激发起了他们主动探索周围世界,了解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案例:关于综合活动〈舞动的小脚丫〉的反思
小脚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可小脚在我们的脚下却很少能自由运动,且幼儿对它的了解还不够,对它的用途还不太清楚,只知道保护小脚步。平时,我们在艺术活动中较重视手部运动,却很少注意脚步运动。正逢天气渐渐转暖,我们的小脚也开始解开层层束缚。给小脚自由,给它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真正让它跳起来动起来,这就是本次活动开设的宗旨。
在活动中,我让幼儿先穿着袜子跳,小脚活动开之后再脱掉袜子。这样既保护孩子又促进孩子的发展。因为健康教育首先要保护,然后才是促进幼儿动作和能力的发展。如果发展建立在置幼儿身体保护于不顾的前提下,那么发展是毫无价值。在幼儿发言并示范动作时,我要求幼儿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有利于幼儿学习动作,也有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同时,在“画小脚印”这一环节,我力求体现动静反搭配。幼儿站在自己的小脚印上跳舞和自由舞蹈是两种不同的体验,我要求幼儿能随着音乐变化做小脚的动作,不间奏的地方应放慢速度,进行调整,在音乐结束时站在自己的小脚印上,这样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在圆板上画出自己的跳法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本班幼儿已有过排列队形的经验,本次活动我注意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标记,让幼儿在学习中不断尝试,将自己以前的经验迁移,并且建构新的经验,幼儿的尝试是成功的,我们在
活动中也惊喜地看到幼儿画也的标记是多种多样的,富有创意的。
与幼儿进行完活动,我通过反思,认为还有以下不足之处:
1、活动在关注个体与关注群体还有待我今后进一步进行探讨。
幼儿在分享经验时,表达的语言较简单、单一,还有待平时进一步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