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附和之好坏

发布时间:2021-06-09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附和之好坏

前两天,有一个同学结婚,就这样吧我们很多的同学又聚集在了一起,同学们无一例外的都在幼儿园从事着幼儿教师的职业,同学们聚在了一起,又很不免俗的谈起了幼儿园,谈起了我们现在的工作.总结到最后,大家得出结论,幼儿园老师真不是好当的,累啊.

有的同学在一些民办的幼儿园,她就和我们说,她们在幼儿园,服务理念就是让家长放心,让家长满意.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基本上都是以家长为中心,它们的收费相对的来说也比较高,所以,就形成了家长觉得自己交了那么多钱,就应该得到你无微不致的照顾.我说一,老师就得跟着做,有时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得想方设法的去满足家长.要不然,家长不满意,就没有生源.还得负责去招生.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觉得自己还算是幸运的,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在公办幼儿园,不需要去承担招生这样的重任,一开始,很多家长可能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可是后来,通过我们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也逐渐的明白,对于我们老师的工作也比较的支持.想到这里,心里还是比较安慰的.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附在耳边,轻轻说……


在朋友空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捧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黄喜很奇怪,问,你干吗用这么小的声音说话?农夫答道,牛虽是畜类,心和人是一样的。我要是大声地说这头牛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辩出来的我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很难过……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我自己……

在家里,女儿的每次考试,只要成绩不理想,我就会唠叨不止,不是抱怨孩子的粗心,就是埋怨丈夫对女儿学习的漠不关心;遇到女儿房间乱糟糟的时候或是犯了点小过错的时候,我都会大声呵斥或是挖苦讽刺,只顾自己说得痛快,全然不顾女儿和丈夫的心理是否能承受得了……在单位,孩子们打闹时或一时学不会知识时,都会引发我的一通训斥,全然没有想过他们的自尊心是否受到伤害……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何况还是一群五六岁的孩子。文章中的农夫,都能照顾到一头牛的心理,而我,作为一名母亲和老师,作为一个有权评判他人的人,面对自己的亲人和我的孩子们,是否忽略了什么……

因此,我要学会附在耳边,轻轻地说……

教育随笔:我不是“坏”孩子


“老师,景奕打我”、“老师,景奕抢我玩具”,在幼儿园里,我的耳朵里时常能听到这些声音。早晨接待家长,也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要求自己的孩子离景奕远一点。这样的行为一次又一次,于是景奕就被家长和孩子们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成为“坏”孩子,我想与老师也有很大的责任,如何解决景奕争抢玩具、打架的行为,值得我去思考。

与家长的沟通

景奕在幼儿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

与景奕的奶奶进行沟通:“景奕,最近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现在每天都很乐意上幼儿,表现的很活泼,上课也能很积极回答老师问题,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他也试图想与小朋友一起玩,这种心理渴望很好,可就是不会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会和小朋友发生争抢,打闹的情况。”

景奕奶奶的反馈:“我们知道孩子太好动,随他妈,他爸爸聪明好学,这孩子不爱学习,就知道玩。他渴望交朋友,爱招惹人家,可能就会发生小矛盾。我们当爷爷奶奶的管他也不听,妈妈又不在身边,我们也没办法。”

从与景奕奶奶的交谈中,我得知景奕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能感觉到隔代教育的弊端—-溺爱,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老人们认为母爱缺失,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将他视为宝贝,格外疼爱,事事依着孩子,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地位,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人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

和爷爷奶奶交流之后,我觉得应尽量让孩子的爸爸参与到孩子的管教中,让孩子尽可能少的接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在与景奕爸爸的交流中,我们达成一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慎重对待,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尽量减少一些爷爷奶奶带来的影响。

老师寻找相应对策

景奕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对景奕这样外向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也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争抢玩具、打架行为”在很多幼儿身上都存在,解决景奕的问题,首先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周围的小朋友都不争不抢,友好的与同伴交往,他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熏陶,减少自己的行为。

我上网查阅了一个《同伴交往》的儿歌,每次玩玩具之前,都领着小朋友们一起说,为他们玩玩具不争抢,做一个心理铺垫。---“玩玩具,不争抢;讲礼貌,懂谦逊;好东西,一起玩;齐分享,受表扬。”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说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不争抢,齐分享”的道理。

我还设计了一堂课《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记录下幼儿在玩玩具中的不良行为,让幼儿一起来探讨,并找幼儿上来演示正确的玩玩具的方法,孩子们知道如何去玩,才能尽量的减少矛盾的发生。

其次,我特意留心对幼儿争抢玩具等行为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很多小朋友都会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矛盾。景奕只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特例。我发现:“抢”玩具的背后,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是老师的疏忽:孩子们的玩具不够玩,才造成的“抢”。一方面是为了帮老师收拾玩具,而去“抢”小朋友的玩具。景奕就是那样热心肠的人,他总想帮老师干活,去收拾小朋友玩具,而小朋友不给他,他就用抢的,而造成矛盾。是老师的过错:没能让幼儿自己用语言去解决问题,如果交给孩子说“我们一起收拾吧!”孩子的矛盾是能避免的.还有的情况就是,孩子的贪心,他真的很想拿别人的玩具。在观察中发现:景奕有时也会去拿别人的玩具,他拿之前会看看老师(他心里也知道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我就给他一个不许的眼神,他立马就把玩具放下了。所以说老师的细心观察、指导,能减少很多矛盾的发生。

景奕的改变

当我知道景奕的情况后,我对景奕更加留心。虽然他是我们班的“问题”孩子,但我一直把他与其他孩子一样看待。一有时间就和他说说话,多给他一些关爱,让他感受母亲般的温暖。在每一次的交谈中,我都与他说一些同伴交往应注意的事情。告诉他“等待一下吧!我们一起玩吧!我们来交换玩吧!”等与小朋友交往应交流的语言。慢慢的我发现:他能把这些话运用到他与小朋友的交往中,避免了很多的打架行为。他还知道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遇到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玩具与小朋友分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景奕这个“坏”孩子的转变,让我看到了“传道”的成就,心里很是高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我的“传道”中,得到改变。

教育随笔:方圆之中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要给予孩子自由,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由发展地空间,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中的,对此我深表认同。进入中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规则意识有所增强,正是管理班级规则的好时期。

在班级中,孩子们吃完早饭或者午饭后,会有一段自由阅读的时间。先吃完饭的孩子可以搬着小椅子到书柜旁边看书,自主选择图书,自主决定看书的时间。本着自由的原则,我对于看书的孩子们并没有做太多的要求。慢慢的我发现看书的孩子们吵闹了起来,吃饭慢的孩子也会向我告状,“老师,涵涵和夏夏在玩,夏夏还没有吃完饭”,“老师看书的小朋友好吵呀,都吵着我们吃饭了”。对于这样呢的情况,我意识到,我给看书的孩子自由太多了,导致看书的孩子们“无法无天”。在一次餐前准备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进行谈话活动,一起制定了餐后阅读的规则:1、看书时安安静静;2、爱护图书,看书不玩闹;3、看书的小朋友和进餐的小朋友不可以相互打扰;4、如果违反规则,将不能继续阅读图书。在制定规则后,孩子们会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班级里餐后阅读的习惯明显改善了。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熊孩子”相关的文章和帖子,比如孩子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大声吵闹、闹腾,严重影响到他人,身为家长的成人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由,放任不管。在我的观念里,这种教育做法并不是正确的,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固然重要,但人的天性有善有恶,我们的教育就是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在给予孩子的自由的时候也在给予孩子的规则,就在这方与圆之中。

教育随笔:犯错之后.......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在活动室里忙着收拾卫生,儿子像是出笼的小鸟,满大院子撒了欢地跑着,与大哥哥欢快地玩耍。

过了一会儿,从外面气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见我就声音低低地说道,“妈妈我把玩具小轮胎上的小轱辘不小心弄下来了”停了一会儿又说道,“妈妈,园长老师看见了,要我…..跟你说一说。”我一听,这才明白过来,马上领着他去看了一下。果然有一个小轱辘掉了下来,旁边几个轮胎凌乱地摆放着,“你是怎么弄的?你的力气可真够大呀!”我生气地说道。“我不小心磕到小沟里去了,使劲儿一拽就把轱辘碰下来了。”儿子长大了,已经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和描述事情了。可是,这毕竟是做错了事呀,我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一定得让他意识到。想到这里,就严肃地说到,“你看你没有爱护玩具,破坏了玩具,这个小轮子还能不能玩了?”“不能玩了”儿子意识到了错误,“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故意问道,儿子骚骚脑袋,哼哼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说出什么来。我接着说道,“玩完了玩具要放好,你看自己做到了吗?”儿子一听,赶快把他们收拾好。

回家之后,我把这件事情跟他爸爸说了一下,又接着对儿子说道,“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有错就改,并且做错了事情是要负责任的,这个玩具是公共设施,我们都要爱护它,不能随意地破坏”儿子点点头,我故意朝他爸爸使个眼色,爸爸说话了“你现在还小,不能修好这个玩具,这样吧,明天我去看看能不能维修一下,记住做错了事是要负责任的。”直到这时,儿子才如释重负了。

其实,在儿子的成长中,犯过许多错误,但是,破坏公共设施,这还是第一次,随着孩子慢慢大了,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会有许多磕磕绊绊。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孩子勇敢、诚实、知错能改、拥有良好责任心和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不要因为忙忽略了孩子,让我们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吧!

教育随笔:尿裤子之后


振振是刚入园不久的一个孩子,我发现他性格过于内向,无论大小事情都不与老师说,下课休息时间只是坐在座位上,也不与小朋友们交流。我想:可能是对幼儿园环境陌生的缘故吧。

一天下午来园之后,我发现地上有一滩水,我问:“小朋友,谁洒水了?”无人应答,我便拿来拖把开始拖地,无意间发现振振的鞋子湿了,随手一摸,裤子也湿了。我说:“振振你小便了,怎么不告诉老师?冷不冷?”他不回答。我让李老师照顾一下孩子们,便骑电动车送振振回家,家长没有埋怨,反而很感动。我说:是老师照顾不周,孩子小,话又少,有事不和老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在与家长谈话中了解到:振振性格过于内向,但在家爱说话,幼儿园里的大小事情回家后都告诉家长,在幼儿园话少,腼腆。从此以后我便多接触振振,多与他说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振振对幼儿园环境不再陌生,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遇到事情就和老师说,也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加之我的提醒,振振再没尿过裤子。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接触孩子,特别是性格较内向的孩子,多与孩子交心,多关心亲近孩子,做一个“老师妈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与你成为真正的朋友,才会有所长进,有所变化。很多事情便会迎刃而解。

教育随笔:挫折多未必是坏事


教育随笔:挫折多未必是坏事

现在孩子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也变得越来越懒,什么事都要依赖别人去做,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前几天我在路上散步,远远看见一个小男孩在广场上学骑自行车。她的父母在后面跟着,车子歪歪扭扭的前进,忽然,车把一扭摔倒了,孩子趴在地上哭了起来。她的父母在远远的观看,并没有上前帮忙的意思。最后还在看到没有人理他,就自己扶起车子继续练习。

就这件事来说,我觉得这对夫妇的教育方法是非常好的,让孩子自己面对挫折,自己解决困难。如果摔倒孩子的父母马上上前把孩子扶起来,孩子就可能不会这么轻易的结束哭闹,而且,把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机会也剥夺了。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有意识的让孩子吃点苦,好受点委屈,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这样能使他们懂得人生道路是坎坷的。生活的富足,并不等于就应放弃对孩子吃苦教育。吃苦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是一种体验、一种感受、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培养。

教育随笔:改掉孩子的坏脾气


教育随笔:改掉孩子的坏脾气

从心理学角度看,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是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现。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幼儿改掉坏脾气是必须上好的一堂课。

孩子在入园前,经常会通过发脾气来要挟大人,以此满足自己的心愿,长此以往,有些孩子被宠坏了。坏脾气会阻碍到孩子获得知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并严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孩子入园后改掉坏脾气,培养好习惯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任。

在我从教几年的时间里,对于改掉孩子的坏脾气,有点滴收获,这里我浅谈我的五种方法:

第一步:用显明的科学图片,让孩子明白发脾气不讨人喜欢。在平时教学中,制作一些幻灯片。比如分别制作一副笑咪咪的妈妈和怒发冲冠的卡通妈妈图片,让孩子自己比较喜欢哪个,孩子在比较过程中就明白了,发坏脾气的样子难看,不讨人喜欢的。让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

第二:用温和的模式,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找快乐的事,把它变成小小的心愿,动手折叠成小星星储藏起来,看谁储的多,时不时的拿出来看看,彼此交流的说一说,让孩子从小就生长在有良知有善心的爱河里。

第三:结合家长,家园互动及时的给以表扬和鼓励。

第四:用讲故事教孩子学就会控制发坏脾气的方法。

第五: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明白坏脾气的危害有多大。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更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坚实基础。让孩子该掉自己的坏脾气,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堂课。

教育随笔:你好,秋天


从小到大,我都对秋天有种特殊的感情,尤其喜欢深秋,那多彩的颜色,触动着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我爱秋天,也爱带着我的孩子们去感受秋天!

多年前,我还在其他幼儿园的时候,我带着我的那群大班孩子在美丽如画的小区里散步,我们走到一处落满银杏树的土地下,孩子们向发现宝贝一样,可喜欢了,他们轻柔的拿起一把一把的银杏树叶,慢慢地从手里滑落,那一刻,就像下起了银杏树叶雨,金金黄黄的,映衬着一群五颜六色的活泼孩童,那一刻,是美的,让我记到现在。

现如今,我用带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又到秋天,我们开始了我们的秋天之旅。我们在幼儿园捡了许许多多的落叶,放在美工区,请孩子静静地欣赏。孩子们观察着落叶,发现了看落叶的美丽,我们用这些落叶进行了拓印,看着树叶变成了自己的作品,孩子没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把画装饰在我们的《你好,秋天》的主题墙上,孩子们欣赏着自己、同伴的作品开心极了!我们还欣赏了秋天里最美丽的花卉——菊花,孩子们多各种各样、色彩缤纷的菊花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说出了各种形态、不同颜色的菊花,都按捺不住,想去画一画菊花,他们尽情地创作着,一朵朵半开、全开的菊花跃然纸上。我把他们的画展示在“艺术创想”的墙上,傍晚时分,家长们来接孩子了,孩子们就把家人们带到自己的画作前,向家人介绍着,分享着………

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的变化,让孩子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这即是最好的教育。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附在耳边,轻轻说…… 在朋友空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捧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
    2021-04-26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不是“坏”孩子 “老师,景奕打我”、“老师,景奕抢我玩具”,在幼儿园里,我的耳朵里时常能听到这些声音。早晨接待家长,也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要求自己的孩子离景奕远一点。这样的行为一次又一次,于是景奕就被家长和孩子们贴上了...
    2021-05-1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方圆之中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要给予孩子自由,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由发展地空间,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中的,对此我深表认同。进入中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规则意识有所增强,正是管理班级规则的好...
    2021-05-0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犯错之后.......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在活动室里忙着收拾卫生,儿子像是出笼的小鸟,满大院子撒了欢地跑着,与大哥哥欢快地玩耍。 过了一会儿,从外面气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见我就声音低低地说道,“妈妈我把玩具小轮胎上的小轱...
    2021-03-15 阅读全文
  • 幼师教育随笔之三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幼师教育随笔之三,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在...
    2022-04-12 阅读全文

在朋友空间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捧呢?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

2021-04-26 阅读全文

“老师,景奕打我”、“老师,景奕抢我玩具”,在幼儿园里,我的耳朵里时常能听到这些声音。早晨接待家长,也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要求自己的孩子离景奕远一点。这样的行为一次又一次,于是景奕就被家长和孩子们贴上了...

2021-05-10 阅读全文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要给予孩子自由,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由发展地空间,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中的,对此我深表认同。进入中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规则意识有所增强,正是管理班级规则的好...

2021-05-04 阅读全文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在活动室里忙着收拾卫生,儿子像是出笼的小鸟,满大院子撒了欢地跑着,与大哥哥欢快地玩耍。 过了一会儿,从外面气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见我就声音低低地说道,“妈妈我把玩具小轮胎上的小轱...

2021-03-15 阅读全文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经常会提前准备一些资料。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关于幼师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幼师教育随笔之三,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教育孩子,并不一定要在...

2022-04-1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