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托班案例给孩子一个空间

发布时间:2021-06-07 幼儿园案例 小班教育笔记案例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给孩子一个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小小班)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

观察对象:扬扬、小雨等七八名幼儿

提供材料:各种区域材料

案例记录:

教师:“现在我们到区域去活动,你们想做什么?扬扬,你想做什么?”

扬扬:“我想插小人和摆青蛙。”

教师:“今天扬扬想做两件事了。等你做好了两件事情,和我们说一下好吗?”

教师:“小雨,你今天想做什么呢?”

小雨:“我想用雪花片插花。”

教师:“插好了,给老师看好吗?”

小雨点点头。

老师依次有问了约七、八个孩子想做什么,并分别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幼儿想做的事情给予了不同的指导。

案例分析:

小小班幼儿大多数时间是在区域活动的。区域活动的主旨在于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中教师提供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又保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学习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区域安排自己的活动,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问题,思考和探索答案。

给孩子一个权力,让她自己去选择(小小班)[赵老师教案网 www.zjan56.CoM]

活动内容:户外活动

观察对象:侯伊平

提供材料:小鼓、汗巾

案例记录: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走出盥洗室的

幼儿准备外出,我准备着小鼓、汗巾和放衣箱,有些幼儿问我要不要穿外套,我转过身说:“如果觉得冷就穿上,如果觉得不冷就不要穿,不过,老师觉得今天外面的阳光还是挺暖和的。”结果很多的孩子都没有穿外套,而平平则坚持穿上自己漂亮的粉红色的棉衣。

操场上,太阳高高地悬着,孩子们跑着、跳着、笑着,已是津津的了。有的孩子开始脱衣服,平平仍穿着她那漂亮的棉衣。“平平你不觉得热吗?”看着平平的表情,我又补了一句,“不热,是吗?”游戏继续进行着,间隙,又有一些孩子开始脱衣服,只穿了薄毛衣。

当转到另一个地方游戏时,平平忍不住脱掉了漂亮的外套。

案例分析:

孩子的选择是广泛的、生活的、学习的、与人相处的,从重大的到无关紧要的。平平很钟爱她的新外套,而在教室里却没有机会展示,平平的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户外活动,恰是好机会,却不料跑、跳中会那么热,出那么多的汗。经验表明,孩子在运动中流汗是必然的,我当时没有强制平平脱掉外套,而是给了她权利力尊重了她的选择。同时,我也相信平平的这次经验一定是深刻的。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一、案例描述:

区角活动开始了,佳欢、佳圆、李涛、佳薇、依婷,他们先后来到了表演区进行活动,刚开始他们都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乐器进行游戏;有的孩子拿起各种打击乐根据区角中的图谱进行练习,有的拿着话筒在唱歌。这时洋洋从操作区走过来看到了乐器盒中的“指挥棒”,便对着那些打击节奏的同伴们挥臂舞弄起来,孩子们看到洋洋神气地“指挥”摸样,不一会儿,他们便为了这根“指挥棒”争吵不休,谁都想亲自挥舞这个“指挥棒”,其中佳欢和洋洋两个使劲地抓着这个“指挥棒”最后这场争吵在我的参与调解下硬性解决了。

三案例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需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给孩子一个主动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尽可能的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充分调节每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有益的实践操作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感知和大胆表现机会。

在活动中由于“指挥棒”和“乐器”其中隐含着“1”和“许多”的关系,而在往常的演奏中“1”是教师通过横向比较在幼儿集体中选出的发展较好的幼儿,也因此总能更多的得到大家的关注,且赋予了他“领衔”集体的权利。根据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指挥者”,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四、措施与方法:

活动后我仔细的进行了反思,才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硬性参与违背了《纲要》精神。作为教师应满足孩子内心需求的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天空。

因此,我又根据《纲要》宗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反思,以尊重幼儿的选择,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出发,总结了以下两个措施进行教学调整:1、充分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身内在要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

1、孩子自由选择活动材料的机会,提供他们足够的材料,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本案例中由于教师准备的“指挥棒”仅有一根,且幼儿对“指挥棒”特别感兴趣,因此引发了矛盾的产生。作为教师应及时的捕捉幼儿的需求投放充分的材料来满足孩子,区角中允许有多个的“指挥者”存在。这样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做“指挥”,不但培养了他们大胆表现、大胆创造的能力,同时也给予了教师去发现更多可“胜任”指挥的孩子,这不是也给了老师机会吗?

2、教师要学会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还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根据时机积极引导。

从本案例中可见孩子们争夺的本意其实是童心的表现,无所谓品行问题,作为教师应更多的去聆听孩子们的呼声,从他们的心理出发,给他们一个阐释的机会。

五、反思与讨论:

上述案例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是每天会发生的,但我们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及时捕捉幼儿信息,及时观察幼儿表现并进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一直是“权威”,对于教师的硬性参与解决问题的事例也不足为奇,而教师也不会为自己的这一行为进行反思。

在《纲要》颁布、贯彻、实施后我们幼儿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深入学习《纲要》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有大部分教师违背而行。通过上述案例后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幼儿教师,应吸收《纲要》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理念,并将它转化为真正的教育行为,抛开传统的教育观,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以幼儿为本,接受、接纳每个幼儿,促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亲爱的幼儿教师们,请留给我们的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吧!

案例: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最近孩子们在学着写数字1-10,我利用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让幼儿练练这几个数字。这时家长陆陆续续来接孩子,小杰刚要把本子交给我,他妈妈就拉住了他:"给妈妈看看,你写得怎么样。"她一翻开本子就吼了起来:"你这写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重新写过!"说着拿起橡皮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小杰撅着小嘴,又拿起了笔,小心翼翼的开始写起来。妈妈在一边不停的指导着。稍有差错就擦掉重写。写到5的时候,小杰总是写不好弯勾,妈妈又在一旁吼起来:"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看人家超超写的多好啊!"孩子委委曲曲的继续写着,时不时抬起头看看妈妈眼中是否流露出满意的眼神,生怕得不到认可。"弯过来的时候要碰到右边的格子嘛!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说着,她又拿起了橡皮。孩子终于忍不住了,"哇"的哭了出来:"妈妈,我不会写。"当妈妈再要求他写的时候,他再也不肯拿起笔,只是哭着说:"我不会,我不会"

(二)分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在家庭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将来的有所考虑和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殷殷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奋进的动力。而有时,过高的期望会化为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本案例中的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妈妈就是过分干涉限制了孩子的言行,非得让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她对孩子批评多于鼓励。她不知道每个人,特别是孩子都喜欢?quot;好听的",也就是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她对孩子的限制多于信任。孩子是不断地成长的,今天不能做的事,明天就能做了。她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操之过急.家长的责任在于不断地发现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培养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可是她过高的要求却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在一次次的否定中,孩子也误以为自己就是差的,就是笨的,导致最后不敢再尝试.这就形成家长的过高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三)家长寄语

作为父母,该如何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第一,拓宽期望面。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许多评价标准。家长要拓宽期望面,不要单以智力高低,学业成绩来衡量孩子。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假如你发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就走另一条路试试!家长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

第二,期望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爱好。

家长不应从自身的喜好出发,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计发展的方向。必须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对孩子有所期望之时,先不妨评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点、兴趣范围、个性特征。父母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优势在哪里,不足之处又有哪些;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兴趣的或钟爱的,孩子的发展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定下的目标是否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培养达到;……如此等等。父母要记住,要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以他的特长为出发点,而不要以周围人甚至自己作为期望的参照物与出发点。

第三,表达态度适当,激发孩子动机。

父母对孩子期望的表达方式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合适的积极的引导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孩子发展的动力。而消极的不良的表达方式反而会抑制阻碍孩子的发展。

大多数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这是人之常情,尤其看到别人的孩子某方面表现得特别好,就巴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那样,却忘了评估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做不做得到?一旦孩子没有达到父母预想的目标,有的家长就会按耐不住,对孩子施加压力。其实任何学习都是急不得、逼不得的,尤其是第一次接触新事物,应该让孩子在自然的情况下愉快地学习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要将期望转变为现实,得让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众多成人给予的关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养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性,习惯于等待信息与指令。那些真正源自于内心的需求与动机则显得相当缺乏,导致主动性与创造性水平较低。父母应训练孩子成为生活的主动参与者。这就要求父母适当减少对孩子的关爱与期望,多让孩子自己作判断、作选择。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压制,而应极力为幼儿营造民主宽松的家教环境,给孩子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家长也需要对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

案例:理解每一个孩子


孩子的需要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倾听自己的心声,是孩子们的一种需要。为此,我班创设了动物角,并准备了许多自制玩具和小朋友们聊天,其中有小猫、小狗、小猪等,可不知为什么,却没有人光顾这个角

于是,我与孩子们进行交谈。“他们都不会动”,“我喜欢活的小动物。”……

原因找到了,孩子们需要的是自己喜欢的倾诉对象。于是,我和朱老师商量让幼儿带来里两条泥鳅,生物角终于发挥了作用。

教师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并从孩子的需要着手,使每个区角都成为孩子们的成长乐园。

孩子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一天,汤文建的妈妈送女儿来幼儿园,汤文建站在门口大声的向正在指导幼儿活动的我问好。孩子的话音刚落,便传来母亲对儿子的轻声教诲:“离老师这么远喊话,多不礼貌。”听到这句话,我马上联想到迎送孩子的时候,我常常是忙着手头的事,离孩子很远漫不经心的喊着:“你好!”“再见”……

虽是生活中的细微小事,却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教师的言行是幼儿模仿的榜样,大声对幼儿讲话,不经意间将垃圾扔到地上,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孩子,孩子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教师应多关爱每一位孩子

许嘉琪小朋友是我班中途转来的幼儿,个子矮小,不起眼的他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关注。然而,一天,他爸爸的一句话却让我对自己的失职感到惭愧,他说儿子最近告诉我“爸爸,人活着真累”小小年纪竟然说出这样的一句话,着实令我大吃一惊。之后,我便对他进行了细心的观察,我发现上课提问他时,他不敢直视我的眼睛,甚至会因回答不上问题而流泪。下课,他不和其他小朋友们交往,常常自己闷坐在那儿,大小便不敢告诉老师,针对这样的一个儿童,我及时对他进行了一番特殊的教育;人说教师的爱是教育中最宝贵的营养,沐浴在爱的甘露下的幼儿才会有安全感;于是我加倍关心爱护他,常常和他拉家常,夸他可爱是个好孩子……这样他对我已没有那么恐惧了,集体活动时,我鼓励孩子们和他交往,让他融入集体生活中去。平时,我尽量发现和表扬它的优点,让他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于明凯小朋友有了很大的进步,性格活泼开朗了许多,集体活动时也能主动参加,上课勇于举手回答问题,表现的很有上进心。看到他一天天在进步,我由衷的感到

高兴。

幼儿的变相询问

幼儿大多爱告状,告状的次数多了,便觉得心烦,有时对幼儿的告状,我心不在焉的说声:“好”便敷衍了事。后来我发现对于孩子的告状,不应把它当作坏事,从孩子的告状中,可以了解到其他孩子的活动情况,如果我们教育方法得当,还会提高教育效果。

吃饭时,有的幼儿告状,“××小朋友坐得不好”“××小朋友说话”“××打××”“××出去玩了”,当幼儿告状以后,发现老师“毫无反应”之后,坐得不好的、说话的、打架的幼儿更加肆无忌惮了,连告状的幼儿也坐不住了,出去玩的幼儿也逐渐多起来了。我逐渐明白了,原来幼儿的告状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询问,或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当她告诉老师“××坐得不好时”,其实也是告诉老师“我做得很好”,如果老师这是不及时表扬、批评,幼儿便认为老师可能让说话,告诉老师“××出去玩了”如果老师不及时批评,幼儿便以为只要吃完饭就可以出去玩。

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幼儿的告状啊,及时明确的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当幼儿抱怨别人不守规则,要求使其遵守规则时,教师应支持孩子,明确每一个人都要遵守规则,并及时肯定其积极方面,以强化起积极行为。

相关推荐

  • 案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一、案例描述: 区角活动开始了,佳欢、佳圆、李涛、佳薇、依婷,他们先后来到了表演区进行活动,刚开始他们都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乐器进行游戏;有的孩子拿起各种打击乐根据区角中的图谱进行练习,有的拿着话筒在...
    2021-05-25 阅读全文
  • 给孩子一个想象的空间 假日的儿童乐园热闹极了,绿茵茵的草地上,五花八门的各种游戏设施都在吸引着孩子们。小朋友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开小电瓶车,有的坐旋转飞机,还有的坐跷跷板什么的。侄子乐乐在我的带领下,一口气玩了好几个项目,...
    2020-11-28 阅读全文
  • 给孩子一点空间 一走进小(1)班教室,孩子们总是叫着“蔡老师,你来了!”更有孩子们跑过来,抱住我的大腿,跟我亲热。孩子们喜欢我,所以他们很欢迎我去上课,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会带他们去玩沙。记得几天前还是下雨天呢,小朋友...
    2021-09-06 阅读全文
  • 给孩子留一个快乐的空间 “学什么学!你看你学这么长时间了,回家练过几回?三千多元已经花出去了,又要交钱,你有什么成果?!”我尚未进家门,便听见丈夫因儿子学小号的事又在训斥他。 儿子学小号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当初学校组织报名...
    2021-04-05 阅读全文
  • 案例: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最近孩子们在学着写数字1-10,我利用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让幼儿练练这几个数字。这时家长陆陆续续来接孩子,小杰刚要把本子交给我,他妈妈就拉住了他:"给妈妈看看,你写得怎么样。"她一翻开本子就吼了起来:"...
    2021-06-07 阅读全文

一、案例描述: 区角活动开始了,佳欢、佳圆、李涛、佳薇、依婷,他们先后来到了表演区进行活动,刚开始他们都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乐器进行游戏;有的孩子拿起各种打击乐根据区角中的图谱进行练习,有的拿着话筒在...

2021-05-25 阅读全文

假日的儿童乐园热闹极了,绿茵茵的草地上,五花八门的各种游戏设施都在吸引着孩子们。小朋友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在开小电瓶车,有的坐旋转飞机,还有的坐跷跷板什么的。侄子乐乐在我的带领下,一口气玩了好几个项目,...

2020-11-28 阅读全文

一走进小(1)班教室,孩子们总是叫着“蔡老师,你来了!”更有孩子们跑过来,抱住我的大腿,跟我亲热。孩子们喜欢我,所以他们很欢迎我去上课,最大的一个原因是我会带他们去玩沙。记得几天前还是下雨天呢,小朋友...

2021-09-06 阅读全文

“学什么学!你看你学这么长时间了,回家练过几回?三千多元已经花出去了,又要交钱,你有什么成果?!”我尚未进家门,便听见丈夫因儿子学小号的事又在训斥他。 儿子学小号已有一年多的时间,当初学校组织报名...

2021-04-05 阅读全文

最近孩子们在学着写数字1-10,我利用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让幼儿练练这几个数字。这时家长陆陆续续来接孩子,小杰刚要把本子交给我,他妈妈就拉住了他:"给妈妈看看,你写得怎么样。"她一翻开本子就吼了起来:"...

2021-06-0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