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心理暗示是教育孩子的一种好方法
发布时间:2021-05-31 教育随笔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什么是教育笔记在涂色练习时,我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可爱的图案:苹果、桔子、香蕉、花朵、小鸟、小蝴蝶……
坤坤小朋友选了一只小蝴蝶,她很喜欢涂色,不过每次涂色都没有耐心,总是不合规则、杂乱无章地乱涂,让人看了哭笑不得。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没有去批评责怪她,而是将其他小朋友涂的漂亮的图画给她看。这时再看坤坤小朋友,就见她的眼光一会儿看看自己的画,一会儿看看小朋友的画。这时我不声不响在涂色好的作品上贴了个红苹果的标记,她的作品什么都没有。只见坤坤一下子哭了,眼泪汪汪的望着我,我没有说什么,又给了她一张涂色纸。这是她不像刚才那样乱涂乱画了,而是慢慢地、仔细地涂着,并不时地看看贴红苹果的作品,看她那认真样,你能猜测她心里一定在想:“我也要涂得很漂亮,我也能得到一个红苹果!”过了一会儿,坤坤兴奋地让我看她的画,我高兴地看着她,摸摸她的头,并在作品上也贴了一个红苹果,这时坤坤笑得更灿烂了。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和幼儿教育是紧密相连的。每个孩子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而心理暗示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根据幼儿行为的差异采取恰当的心理暗示,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理解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
早操过后,孩子们忙着入厕、喝水、活动室里显得有点热闹和忙乱。有几个孩子围在一起似乎在争论着什么,凯旋声音特别大,还动手推小朋友一把,看样子他非常生气。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走过去想问个究竟。一个孩子指着凯旋说:“是他带头吵起来的。”另外几个孩子也随声附和:“是凯旋在吵闹。”还没等我开口,凯旋突然很激动的大叫了一声,双手咳不停的拍打着桌子。
我是第一次看到凯旋这么冲动。凯旋是个很有自制力的孩子,平时干什么都很认真积极,规则意识也很强。几乎没和小朋友吵闹过。他今天的表现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便用温和的语气说:“凯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你能告诉老师是怎么回事吗?”凯旋站了起来,说话的声音比平时大:“那本书是因为我表现好,妈妈奖励给我的,可是被小朋友撕破了,我….”,他咬着嘴唇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于是,我走过去蹲在他身边,握住他的双手说:“我理解你,你一定很爱惜那本书,现在被别人撕破了,心里一定非常生气,非常难过。如果是我,我也会像你一样伤心难过的。”
凯旋含着眼泪望着我,渐渐平静了下来。我帮他擦了擦脸上的泪痕,说:“等我问清楚是谁撕破你的书,然后请他和你一起把书修不好行吗?”他很快点了点头。
喝完水后,凯旋主动找到我,高兴的对我说:“老师,我已经知道是谁撕破了我的书,涵涵答应和我一起把书修补好,她还向我道歉了,我已经原谅她了。”我一把抱住他说:“你做的很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的理解和同情能安慰他们的心灵,平复他们的情绪,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
教育随笔:孩子的好奇心
中班的幼儿最喜欢问的一句话就是“为什么”,他们现在好奇心非常重,他们通过观察身边的人或事来积攒自己的经验,但是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并不喜欢问为什么。他每天早上来了后是非常茫然的状态,上课时注意力也不在老师那里,只是呆呆的坐在那里,目光没有焦距。
跟他的妈妈交谈后,妈妈告诉我们孩子在家时也是这个样子,孩子很少张口,只有在看奥特曼或者光头强时才能活跃一些,妈妈说她也很无奈。再我们一天一天的观察下我发现,这个孩子再绘画课上兴趣不是很大,能让他有兴趣的事情并不多。但是在一次区域活动时我发现他对平面的迷宫是非常感兴趣的,他的注意力一直专注再找迷宫出口,我通过我的观察我给益智区添加了一个小球大冒险的迷宫游戏,小朋友都很开心,在第二次区域活动时我观察他果真选择了小球大冒险。但是他好像不太会玩,又不好意思开口求助于其他小朋友,这时我主动上前告诉他要不要我教他怎么玩,他的头使劲的点了点。在我教他的过程中他一直再看着我手里的玩具记住了我说的话,那天他非常的开心。经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好奇心,再遇到自己好奇的事情都会去提出问题,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鼓励和引导他们让他们大胆的说出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幼儿对活动感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学目的。
教育随笔: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卢群曾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多夸孩子,“宝贝,你真棒”,你对孩子越夸的多,你孩子的自信心也越多,孩子的喜悦和自信时刻围绕在你的夸奖声中,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畏惧越少。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及时鼓励,表扬,引导他们克服他们呃呃呃不足,让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就拿我们班来说,我们班上就有这么一位孩子,老师面前不敢说话,不敢看着老师的眼睛回答问题,从来不举手回答问题,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表扬
在她回答或自己吃完饭后表扬她,“你真棒”或者说摸摸她的头,增加她的自信心。
(2)鼓励
回答问题时,不敢回答的时候,鼓励他“加油”“你可以的”慢慢的,她的情绪稳定了,也肯和我们交流了,鼓励和表扬很简单,但是却可以对幼儿起到比任何惩罚都有来的好的效果,我们要善用鼓励和表扬,让幼儿更好的发展。
教育随笔: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教育方法
世界上的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也就没有一模一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会因为先天加后天的影响而带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能力自然也就不一样。班级里的幼儿都是九月份刚入园的小朋友,通过两个月的相处和观察,我对幼儿都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每个孩子的方法就不能一样,在一些要求上也不能一刀切。
就穿衣服这件事情来说,班里大部分幼儿就只会穿裤子和鞋子,有些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慢慢的学会穿裤子,班级里有个幼儿能力很强,不仅会自己在穿裤子还会自己穿毛衣和外套,动手能力很强,对于这样的幼儿我们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一些,在很多事情上就放手让他自己来做,培养他的自主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同时班级里也有一名能力较弱的孩子,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不敢向老师说出自己的需求,在很多集体活动中不能跟上班级里幼儿的节奏,在入学初让教师十分的头疼,后来通过观察和了解,同时和家长相互联系,在家园共同的努力下,这名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面对这名幼儿时,老师十分耐心的一点一点的教导她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发发动身边的幼儿来帮助她,在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发现她的进步,哪怕十分的微小,及时给予她鼓励。在一次一次的教导和鼓励中,这名幼儿的进步很大,喜欢上幼儿园,在班级里变得活泼了,话变得多了,和小朋友们也玩到一起了,并且能自己穿衣服鞋子,每天看着她那可爱的笑容,我也变得十分的开心。
面对班级里的二十多个孩子,每个孩子身上都带有不一样的个性,我作为一名老师,就要发现和了解孩子们的个性,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下课后带领孩子们到楼下的草地上去进行攀爬活动,想起来上次试教还留了一些教具在活动室没有拿上去,于是就让石鸿睿和季施毓两个小朋友去帮忙拿过来,有孩子叫起来:“长管子,大象鼻子!”你别说,还真是很像,那是我上次为科学活动准备的一根油烟机的排气管,已经上过好几次了,管子被拉伸到了极限。刚刚我们在教室里才学习了儿歌《鼻子》:大象鼻子长管子,老鼠鼻子红豆子,小猪鼻子圆插座,鲸鱼鼻子喷水孔,我的鼻子一个蒜头两个洞。小家伙真是现学现用。“还有好多的球呢!”孩子的眼睛还真的很尖,篓子里装着大大小小颜色不同的塑料球和乒乓球。“球会从管子里滚过去的。”有人低声说了一句。我的心动了一下,看来,他们对这些材料还是挺有兴趣的,何不顺着他们的心意呢?于是我领着他们到操场上围成了一个圆,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看清楚。我拿起粗粗的管子,将篓子里的球一个一个都倒了进去,然后问:“现在我把篓子放哪里比较合适呢?”徐薛媛的反应最快,“放到管子的那一头!”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她的身上,我把管子竖起来,彩色的球很快像玩滑滑梯一样落在篓子里,孩子们兴奋地拍起了手。接下来我又请了几个孩子来玩,把球从管子里倒进纸箱,再从纸箱倒进篓子,被喊到的孩子感觉自己好幸福,因为旁边的人都是一副好羡慕的模样。“看看这些球一样吗?”我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再一次的热情,原来球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呀!“这次我请来的小朋友只能选一种你喜欢的颜色的球送进管子,其他的小朋友来看看他喜欢什么球,帮忙数一数有几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过来,不一会,红球、绿球、黄球、蓝球、紫球、白球又一次从纸箱里被请进了管子,圆圈上的孩子大声地数着数,“什么颜色的球最多?什么颜色的球最少?”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已经说出了准确的答案。“我喜欢红球!”“我喜欢绿球!”“乒乓球可以拍,彩色球不好拍。”有人有了新的发现。“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为什么呢?”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虽然这节课我们一直站着,但我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觉得累,没有一个孩子注意力不急中,个个意犹未尽,等进了教室才觉得真的好像有点累了。
幼儿在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情绪性的特点,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受情绪的支配,当他们被某种事物或想象所吸引而兴奋的时候,他的思维便异常活跃,头脑里的问号就特别多,语言表达也生动,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教育。随机教育所抓住的事例往往具有极强的情境性、直观性,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也要重视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的随机教育。
在进行随机教育时,要把握时机,催发幼儿积极向上、愿意学习的欲望,另外要注意启蒙的特点,要防止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而无限拔高,要注意保持幼儿受教育或学习的最佳状态和兴奋点,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从而给幼儿留下一种探索、学习的向往,一个思考回味的过程。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无数的为什么都希望找到答案。我们老师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灵活地把握时机,切忌伤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身边事物的关心,这种探索世界的心态对他们未来的一生都有影响。
教育随笔:换种教育方式
教育随笔:换种教育方式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正面表扬法来教育孩子,而且效果很好。但用批评来教育调皮的幼儿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很不理想。
一天中午我在值午睡时,发现有个别幼儿很难入睡,不是跟身边的幼儿窃窃私语,就是自言自语说个不停;不是拍手,就是瞪脚;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却一脸的不在乎。就像班里的小新小朋友,每天中午他总是很难入睡,要在床上玩很久,如果坐在他的床边看着他,他就会不停的翻来翻去,或者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这样还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入睡,这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有一次,看着几个久久不能入睡的幼儿,我忽然想: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快一点入睡。于是我就说:“现在老师要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睡得最香。”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我接着说:“嗯,我看到嘉禾小朋友睡得真香,还有卓艺小朋友、还有博文小朋友她们都快睡着了。”表扬这几个小朋友之后,午睡室里立刻变得很安静,这时候我特意又点了那几个平时睡觉困难的小朋友的名字:“我看到文迪小朋友睡得很好,还有臣翌。”表扬了他们。我刚刚把话说完,他们几个就乖乖的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我去检查的时候他们就真的睡着了。从这以后,我常用此方法来教育幼儿,后来,我还把“反向表扬法”应用到其他教育活动组织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起床的时候到了,我们班里有个别幼儿自理能力较弱,穿裤子很慢。我这时候会说:“今天豆豆肯定穿得快快的,不会最后一个从午睡房里出来,对不对?小朋友给他们加加油好吗?”果然,她穿衣服的速度显然比平时快了很多,不会在床上慢吞吞的,很快就穿好了衣服。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幼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是一味地去批评孩子才会有效果,要常常改变教育策略方法,认真体会孩子的思维特点,进入儿童的心理世界,这样,可以轻松地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随笔:孩子是我最好的好榜样
教育随笔:孩子是我最好的好榜样
三八妇女节已经过去了好多天了,可是想一想那天带给我的触动确是没法抹去的。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前,我们早已经想好让孩子干点什么,那就是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让孩子亲手制作三朵花送给自己的妈妈,并且给自己的妈妈说一句话。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跟孩子们一块制作了漂亮的纸花,孩子们知道这是送给自己妈妈的,都做的非常的认真仔细。纸花在孩子们的手里很快就完成了,再稍加包装,美丽的花朵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了。孩子们手拿自己的花,脑子也在飞速的旋转,想一想要跟妈妈说些什么。一些小朋友在嘴里嘟囔着,我便问他:“你要跟妈妈说什么呢?”“妈妈,你把我养这么大,你辛苦了。”他说,听完我感觉心里暖暖的,别看他们小,可是他们都很懂事了。陆续的家长来接孩子们了,我便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来接我们了,我看看谁能大胆的跟妈妈或奶奶说一句话,妈妈没来接的可以回家再说。”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的,文文的奶奶总是第一个来接孩子,文文只是羞羞的把花递给了奶奶,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就拉着奶奶走,我便说道:“文文,你要跟奶奶说句什么话呢?”他想了老半天,“奶奶,你辛苦了”最后小声的说了一句。文文奶奶可高兴了,不停地夸自己的孙子长大了,笑得更是合不拢嘴。轩轩的妈妈在门口等待着,轩轩也迫不及待的跑过来了,“妈妈,节日快乐,我爱你妈妈!”轩轩大声的说道,并把自己的花送给了妈妈,这个开朗活泼的姑娘真的是令人感到高兴。
孩子们都真切的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了自己感情,一句“我爱你”让妈妈已经是泪流满面,感叹孩子长大的同时,爸爸妈妈也老了。想到我自己,我长这么大了,“妈妈我爱你”这句话好像没怎么说过,我感到很惭愧。一次综艺节目,让主持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并说一句心里话,当时我看的也是泪流满面,长这么大了,我还不如自己身边的孩子做的好,我也想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可是话到嘴巴总是又咽回去了,不是说我不爱自己的父母,只是没有勇气去说,现在孩子们给我做了个好榜样,我要向你们学习,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教育随笔:孩子的攀比心理
教育随笔:孩子的攀比心理
近日,发现我班孩子之间都在进行攀比,且日渐增长。
一天小智小朋友带来一盒彩色荧光笔,离园活动时,小智拿了新买的荧光笔做画,画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的确很
漂亮。大家都来看了,有的小朋友开始向小智借笔了,小智也不吝啬,都答应了。大家一起都在画蛋糕了。第二天,有十
位小朋友买了荧光笔来,第三天,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有了荧光笔,速度还真快啊!
小洁前两天穿了一双红色的靴子来上幼儿园,女孩们看了,都很羡慕,有的女孩还说:“我也有,比你的更漂亮;我
明天也去买;你的真漂亮啊……”没过两天,班上女孩大多有了靴子。有一位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今天就是不来上
幼儿园,非要穿靴子才行,可是现在家里没有啊,老师,你和孩子说说吧。”我接过电话,让孩子赶快来上幼儿园。妈妈
说,孩子比较听老师的话,果然一会来园了。这都是孩子之间进行攀比的结果啊。
经常在孩子中会听到:我爸爸是警察,我妈妈是医生,我爸爸也是警察……
的确,类似于这些的物质形攀比现象,在孩子之中非常盛行。这样的攀比会造成幼儿的心理脆弱,对幼儿的人格发育
有着很大的影响。其实攀比也是很正常的心态,说实在的,我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包括我们成人。要知道孩
子为什么攀比,我们还是要仔细追溯一下导致孩子攀比的根本原因。由于幼儿天真幼稚加上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他们
的心目中,自己什么都要比别人强,另外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模仿力较强,很容易受到成人的一些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
的影响。家长在发现孩子有攀比的的苗头后就应立即予以纠正,在纠正的过程中,首先,家长需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家长们千万不要抱着“再苦也不能哭孩子的”的想法。其次,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的引导孩子的攀比对象,教孩子
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文具比志气,不比吃喝比成绩,不比家庭比能力,这样来影响孩子。另外,家长要以身作则,提高
自身的审美情趣,端正消费行为,让孩子明白,提高内在的品质比表面的东西要重要的多,让孩子学会珍惜,从思想上彻
底解决孩子的攀比心理。
但是,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千万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攀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