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给孩子讲的数学故事:奇数和偶数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5-26 给幼儿讲故事 狼和鹿的故事 给幼儿园讲故事数学故事之奇数和偶数的故事。
爸爸去商店买东西,一眼就知道算错了,这是为什么——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数学思维题目
你知道吗?爸爸小时候,也有一个三爸,嗯,按北方叫法应该是伯父,开了一个商店。[教师资源网 Www.722331.cOM]
我们一般去他那里买东西。
有一次,我去买学习用品,好像是买一支钢笔,2个作业本,2支铅笔。
钢笔的价格好像是2毛,也就是20分,是一个偶数。其他价格,这么多年记不得了。
我记得当时我给了他一元,也就是100分,是个偶数。
但我三爸找了我五分钱,我一愣,脱口而出,三爸你肯定找错了。
三爸再一算,果然错了。然后很佩服地说,你小孩子算得这么快啊,三爸老了。
当时爸爸年纪小,还比较内向,什么也没有说,就走了。
但是,当时爸爸真的是算出来的嘛?
没有,没有,爸爸只是习惯性奇数偶数验算了一下而已。
你看啊,钢笔20分,是个偶数,两个作业本的总价肯定也是偶数,两支铅笔的总价肯定也是偶数,因为它是两支。
我给了100分,也是偶数,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找一个奇数分值给我啊。
闺女想了想:对啊,应该是一个偶数分啊。
我当时什么没说就走了,但是我三爸碰到你爷爷,就给他讲了,说小孩子数学很好算得很快云云……
你知道吗,后来我工作了之后,还发现这个奇数偶数验算方式都挺有用的。
扫一眼,你就知道这个计算结果是不是正确了。有时候还真能发现算错了的。
你也可以用在你们数学作业的验算中:
比如,偶数加减偶数,结果肯定还是偶数;奇数加减奇数,结果也是偶数……
这些规律你需要多用用,自然就记住了。
从现在开始,你可以慢慢养成这个习惯。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爸爸给孩子讲的数学故事:0不能作为除数
今年秋分过后还打雷下雨,少见!
雨后闺女无处可玩,等了很久也没有小朋友下来,只好跑过来和我一起遛弯。
闲聊中,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看的一个数学相关的故事。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语言,简单的说,是一个描述科学技术的精确性语言。
你知道吗?数学家很不喜欢不确定性。
以前我们斗24的时候说过,没有答案也是一种答案,有多种解法的答案也是答案。但有几个答案,也是有限的,明确的,确定的。
但是你看:
15X0=0;
16X0=0;
17X0=0……
也就是任何数字和零相乘结果都是0;
那么,按照除法原理:0除以0,就可以是15,16,17……等等,无穷的答案。这给了数学家很大的烦恼。无穷的答案,不确定的答案,有时候就没法进行下一步运算了。
比如你要算:0除以0以后再加20。这就没法得到精确的结果,没有精确的结果就没有意义。
没有意义,数学家干脆就禁止这么干!
所以,因为0除以0的不确定性,也是数学家规定0不能作为除数的一个原因。
加上上次我给你讲的在欧洲0一度被禁止中说的原因,所以,数学家干脆规定:0不能作为除数。
然后整个算术运算,就稳定了。”
“上面是爸爸给你讲解的,最近做题又碰到了和0相关的运算了。0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字吧?
你看,0X3=0;0X4=0;0X7=0……0X任何一个数字都等于0;
还有:3X0=0;4X0=0;7X0=0……任何一个数字乘以0也都等于0;
你重新回到乘法原理,仔细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上会我们说到,因为0除以0会有很多结果,所以,数学家干脆规定:0不能作为除数。
那么我们再思考下,3除以0;7除以0……9除以0,任何一个数字除以0,会是什么结果呢?
按除法原理,得到的这个结果,乘以0,都应该是0,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你还记得不?
可是,可是,我们明明是用一个很具体的数字去除以0的,为什么按出发原理,用乘法逆运算回来,永远只是得到0呢?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为什么呢?
所以啊,科学家们还是发现,这个0啊,一定作为除数,整个算术运算就乱了。
这更加坚定了,数学家们的决心,就这样规定了,全宇宙都用这个法则:0不能作为除数。”
爸爸给孩子讲的数学故事:一块钱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小时候,也有人讲给我听:今天,爸爸讲给你听,你去思考思考吧。
一块钱哪里去了?
在一个音乐商店里,卖两种光盘,一种是音乐CD,30张一块钱卖两张;另外一种是MP3音质的,也是30张,但是呢是一块钱卖3张。第一天,这60张光盘全卖完了,一算账呢,30张一块钱两张的CD片收入15元,30张一块钱3张的CD片收入10元,总共是收到25元。
第二天商店老板又拿出60张CD片放到柜台上。老板想啊:何必要自找麻烦来分CD片?如果30张CD片是一块钱卖两张,30张是一块钱卖3张,何不干脆把60张光盘片放在一起,按两块钱5张来卖?这是一样的。
结果,当天商店关门时,60张CD片也全卖出去了,全按两块钱5张卖出去的,你算算,卖了多少钱?
是大,商店老板点钱时发现也只卖得24元,而不是昨天的25元,这使得他很吃惊。
你帮这个老板想想,你认为这一块钱到哪里去了?是不是有个伙计偷了?是不是给顾客找错了钱?
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听故事
我们是普通的三口之家,我和爱人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我家的宝贝叫朱弈阳,就读于经济开发区中心幼儿园小四班。我们是工薪阶层的家庭,什么都很简单化,唯有学习是重头戏,所以家里最多的就是藏书,我的,爱人的,儿子的,我们则变成了大书虫和小书虫。
说到育儿的点滴,我们虽都是教育工作者,但真的很忏愧,我们是很不合格的家长,陪伴孩子学习游戏的时间是有,但耐心教育的次数却不多,很多的时候是因为工作疲劳之后的不耐烦,唯有一件事是在坚持做的,就是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听故事。
我是喜欢看书的,打小就喜欢,所以我的孩子还坐在摇篮里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给他看书了,因为自己的喜好,提前给他灌输了起来。虽然那时候他还不会说话,他只会把书扔来扔去,还会把精美的书给撕破,连老人家也认为这是不必要的事情,但我一直坚持着。刚开始的时候,宝贝会把书一次次地扔出摇篮,我会一次次地捡起来给他,后来他开始翻弄起彩页,我就教他怎么拿书,怎么翻书,会走以后,宝贝就会看书了,而且会有模有样地坐着安安静静地翻一会。于是我就开始从不同的途径来收罗适合两岁孩子看的书,只要晚上有时间,我就陪他一起看书,一个故事,两个故事一直到好多故事,从简单的图画书到有字的故事书,刚开始他喜欢反复听他最喜欢的故事,年龄稍大了以后,他对新书感兴趣,所以我就隔一阵买,隔一阵买,我把买衣服的爱好转成了买书,几乎每个晚上,宝贝都会跟随我沉浸在故事的王国里。让我欣喜的事发生了,打这以后,家里的书本即使已经讲过很多遍,但都是完好无损的。两周岁不到的时候,他能把一个简单绘本《小猪奴尼》从头讲到尾了,打这以后,全家都支持我给孩子买书、看书了。
宝贝两周岁过后,有一段时间我和爱人都比较忙,没办法,就把孩子托给了老人,在打包的时候,我特意在袋子里装了几本书。爱人跟我打趣:老人又不会讲故事,你拿来做什么?但我还是坚持装了进去。后来老人告诉我们,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晨醒来的时候,阳阳都会拿书看,老人看在眼里就忍不住了,根据图片内容讲了起来,结果被小家伙推翻了:奶奶,不是这样讲的,于是反过来他教育起了老人家。在不知不觉间,小家伙已经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
但没人讲故事给宝贝听是多么遗憾的事情啊,随即,爱人在网上买了一个会讲故事的小布丁,这里的故事讲得比我生动多了,而且内容很丰富,但宝贝一开始不适应,吵着要妈妈讲故事,我就故意找借口推脱,一段时间过后,他逐渐喜欢上了小布丁,每天睡觉都要抱着,听完几个故事才肯睡觉。
三周岁到了以后,我开始增加了一些益智类的书,比如说走迷宫,找不同,拼图等,一开始他没有耐心,我也着急,宝贝看书的兴趣也明显淡了,转向看动画片了,和爱人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是一下子给予的太多,于是我放慢了脚步,先给他找相同,再找不同,先玩益智类的玩具,再看益智类的书,一直到入园前,他尝试拼10块以下的简单图形,开始走简单的迷宫,开始和我一起做他所谓的益智类的作业。
入园以后,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们发现他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逐渐提高了,因为平时我们只是注重他的倾听习惯和阅读习惯,所以我们很感谢老师,虽然他有些内向,但老师会积极的鼓励,虽然他发言声音轻,但老师会耐心给他响亮发言的机会。上学后的每个晚上,我有时会因为忙碌,就在一边自己看书,他也会自己手捧着书看很长的时间,我知道,他现在会主动地专注地看书了。
我从小与书为友,现在我的宝贝也与书为友,这或许就是一个好习惯的传承,希望我们的宝贝徜徉在书的仓储里。
爸爸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的6件事
越来越多的新生代爸爸们在有了小孩后,觉得孩子比工作更重要,或至少认为小孩和工作一样重要。他们会刻意抽出时间陪小孩,也渴望能“赖”在孩子身边,甚至不惜“孟父三迁”——为了孩子的教育环境搬家,或在工作上做出妥协。
虽说这世上没有什么只有爸爸或妈妈才能和孩子一起做的事,但基于两性的生理与心理差异,有些事情,爸爸的确会比妈妈完成得更加轻松,比如下面这六件事。
一起运动
爸爸的运动神经通常比较发达,也更乐意流汗,就让爸爸带着孩子去打球、跑步、骑脚踏车、看球赛,享受运动的快乐。
放松
根据心理学专家们的观察,妈妈容易有“不由自主的控制感”,更容易产生焦虑,爸爸则是可以喊停就停,同时也更容易放下身段跟小孩打成一片。
勇于冒险
妈妈偏“守”,小孩不在视线范围就会不由自主地焦虑。但小孩三岁以后,其实特别需要爸爸,因为爸爸有更强的探索欲和尝试欲,能带他们出去探险,体验生活。
把自己的“绝活”教给小孩
以目标为导向、讲究效率的爸爸,可以适时把自己的“绝活”传授给孩子,增加孩子的一技之长,在亲子互动的时间里,爸爸和孩子也会更加快乐。
爱妈妈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父母恩爱是最好的家教”。爸爸要支持妈妈,在孩子面前勇敢地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对男孩子来说,这会影响他们日后与异性的相处。
建立与小孩专属不变的连结
爸爸是孩子生活中安全感的最重要来源,和孩子建立几个“不论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的小约定吧,比如:固定睡前聊天、每天带孩子去上学、饭后切水果给孩子吃等等,即使跟孩子有过激烈的争执,或孩子做了什么错事,爸爸仍会持续这些约定。孩子会从这些小约定中感到持续不变的父爱和温暖,这对孩子的成长助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