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良性竞争中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21-05-22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健康教案在幼儿园 儿童成长案例:自从我班选用小组长值日生的活动开展之后,幼儿之间的积极性相当高,参与性很强!
上周的小组长和值日生任期一周结束后,这一周的小组长值日生的评选又紧张的开始了!看着一张张小手举起,而小手下面的的脸蛋充满认真和期待!在举起的小手中,我发现平时缺少主动的静宝宝,宇宝宝也在其中。我心里特别高兴,于是本周的小组长和值日生就由静宝宝和宇宝宝担任!
看着两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在眼前一会儿帮老师发书本,一会儿帮老师维持课堂秩序!自己真的像个小老师的样子,真的没有想到,他们的表现简直跟平时判若两人!我深深感觉到: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有着被人肯定,被人接受的期待,只是他们不善于表达!又或者是他们缺少应有的自信,而小组长和值日生的评选恰恰激发了他们潜在的热情!
专家观点:在接下来几周的评选中,不断有积极展现自我的孩子主动要求做小组长和值日生,做过小组长和值日生的孩子越来越自信!班上的纪律越来越好,孩子们的自觉性越来越高,课堂上的活动效率越来越高!评选小组长和值日生的目的达到了!我们以后还会把这个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只是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能够充分展现自我。
好育园观点:适当的、良性的竞争,有助于提升孩子的组织能力、展现和挖掘个性能力,有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与健康成长。本案例中的小组长竞争,很好地调动了孩子良性竞争意识,特别对于提升平时沉默寡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与竞选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挖掘个性能力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好育园建议,在日常的教育中,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朋友要适当创造良性竞争机会,进而帮助孩子适当地展现个性才能、塑造良好的竞争意识,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吵架也可以让孩子健康成长吗?
导读:大多数青少年认为,他们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了。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霍姆斯的观点报道说,对青少年而言,冲突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培养健康的个性、得到社会认知的技巧以及如何与人相处等道理。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助理教授、青少年问题专家塔比莎???霍姆斯撰文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之间发生冲突,不但不会令他们之间的感情变得疏远,反而会改善他们之间的关系。
研究称:孩子与父母吵架可以令父母密切地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而吵架的次数应以每日一次为宜。这样做有益于青春期孩子的健康成长。
霍姆斯认为,一般青少年只有在被逼无奈、被迫扞卫自己的立场时才会对父母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十几岁的孩子与父母发生了争吵,表明他们希望父母知道自己真正的感受与想法,并很在意父母的意见。
大多数青少年认为,他们与父母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与父母的关系更加亲近了。英国《观察家报》最近援引霍姆斯的观点报道说,对青少年而言,冲突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培养健康的个性、得到社会认知的技巧以及如何与人相处等道理。
事实上,父母不应该因为与孩子发生争吵而感到担忧。相反,如果孩子事事顺从,从不与父母发生争吵,则应当注意其是否出于以下原因:
①孩子不愿意与父母进行交谈,不希望父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
②孩子没有自己的思想,不敢反抗现状。
③孩子害怕父母会因为自己的不同意见而做出激烈的反应。如果是这些原因导致孩子不敢争吵,父母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了。
当然,吵架也要适度。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处理冲突。在吵架的过程中父母需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观点,并应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父母还需要尊重孩子的观点,并且要勇于承认孩子的正确观点和自己出现的错误。
加拿大让孩子按个性成长
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孩子
在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和自理能力方面,加拿大幼儿园的老师通常坚持得一丝不苟。日常生活中,只要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除了提示和辅导外,老师决不会包办代替。比如说每天午餐时,这些三四岁的孩子从取来午餐到饭后整理自己的午餐用具,全部都自己完成。
我的孩子龙龙入园的第二个星期,园里的菠拉老师告诉我,龙龙已学会了自己吃午餐。这让我感到十分惊奇,因为龙龙在家吃饭时常边吃边玩,时不时还要人喂上几口。
自那以后,龙龙不仅在很多事情上逐渐学会了自理,甚至还在幼儿园的诸如“母亲节帮妈妈做十件事”等活动的带动下学做一些简单家务。菠拉老师说:我们得相信孩子们的能力,他们只是需要机会锻炼而已。幼儿园的老师尽量利用每一个机会让孩子们得到锻炼,像每天孩子们回家之前都会被老师要求整理教室,把玩具放回原处。这时候,老师们总是大声地赞扬做得好的孩子,家长们也会耐心地等在一旁并很高兴地给自己的孩子口头上的鼓励,没有人怕孩子累倒而上前帮忙。
让孩子按个性成长
在龙龙的幼儿园里,菠拉老师讲故事的水平堪称一流,再平常的故事到了菠拉老师的口中也显得格外生动。这个时候总会有七八个孩子围在她的身边,瞪大了眼睛听她讲故事,唯恐漏掉一字一句。但是我也总会看到还有一些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比如龙龙最要好的朋友、那个淡黄头发蓝眼睛的小布兰登喜欢在一边玩火车,有些女孩在忙着为她们的娃娃布置房间。
菠拉老师从不会强迫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兴趣回到她身边。相反,幼儿园还尽可能多地设计出各种小空间让孩子们去发现自己的兴趣。比如教室的一角总会有画架和颜料供喜欢画画的孩子信手涂上几笔,老师也会细心地为“小画家”的作品注上姓名,以便带回家展示给家长看。老师们把这些理解为尊重孩子的个性成长,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无论多么幼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人。
别让孩子过早的陷入竞争
朋友的女儿刚上一年级,就出现了严重失眠,凌晨三四点钟就睡不着了,原因是学校评“小红花”,竞争很激烈,她老担心自己评不上。失眠,一个人们通常认为只属于成人的困扰已经侵蚀着年幼的孩子了。诚然,激励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方法不当,过早将激烈竞争引入孩子的生活反而会害了孩子。
“排他性竞争”不适合孩子
有一位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妈妈,特别崇尚“鳗鱼效应”。其“理论依据”是:以前渔夫捕鱼时最犯愁的就是带鱼捕上来后很容易死,后来,一个聪明的渔夫在船舱中放进了带鱼的天敌——鳗鱼,于是,鳗鱼追着带鱼咬,带鱼被迫四处逃窜,带鱼体内生存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死亡率大大降低。
这位妈妈认为,对孩子也应该让他早早地懂得竞争、学会竞争,把他的竞争天性“激活”。
初听这番话颇有道理,但仔细澄清一下,便发现这个类比有点简单化了。
竞争是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现代汉语词典》中对竞争的释义是:“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这种成人职场上的拼杀遵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规则,是一种“排他性竞争”。
而孩子们生活在“太平天国”中,他们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并不是非得争出个你输我赢的结局不可。将来即使孩子上了小学,参加竞争性比较强的运动会尚还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精神,况且,“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人争胜”是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全优良的品格的。
电视台要来幼儿园给孩子们拍摄一段录像,老师、孩子和家长知道了都很高兴。摄制组来了以后,发现为了取得较好的视听效果,不能让所有孩子都参加,没想到,第二天就有家长来园告状:“老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原来是没上节目的个别孩子回家后就不吃饭,发脾气,哭诉:“某某还没有我表现好呢,为什么她上电视我不能上电视?”“老师偏心,喜欢某某,不喜欢我。”家长知道后不但没有正面引导孩子,而且还把老师告到园长那里,弄得园长和老师都很被动。
输不起的孩子真痛苦
竞争本身是个中性词,对人具有健康向上的积极作用的就是良性竞争,使人变得自私、狭隘、妒忌、规避、退缩的就是恶性竞争。孩子“输不起”就是恶性竞争的消极影响。
输不起的孩子常常是这样的:
■生气
中班孩子在进行拍球测试,蓓蓓(化名)刚拍了两下,球跑了,她气得噘着嘴不拍了。小朋友帮蓓蓓把球拣过来,她还是不拍,老师来劝也没用。蓓蓓平常就是这样,总是跟自己过不去,稍微有点不顺心就生气。
■说谎
上大班的都都(化名)经常制造“家园矛盾”。美术课上他的作品没有得到老师的表扬,他就跟妈妈说:“今天老师狠狠地批评了我。”排座位没有坐在中间,他就告诉妈妈:“老师不让我学习,让我坐在旮旯里。”于是妈妈常为此类谎话去和老师“沟通”,把老师弄得哭笑不得。
■攻击
可可(化名)和睿睿(化名)是幼儿园小班的孩子。老师近来发现,画画或手工活动时,每次做到一半,可可就会把睿睿的工具抢走。原来,睿睿的画和手工作品常常得到前来观摩的其他老师或家长的称赞,这使可可“醋意”大发,就搞起了小破坏。
■退缩
佳佳(化名)上小班了,她很喜欢幼儿园和老师。可是,有一段时间她却不想上幼儿园了,妈妈问佳佳为什么,佳佳不说;妈妈问老师,老师也说不清楚。后来,佳佳总算说出了心里话,她不想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是“画不好气球”。
■任性
妈妈觉得洋洋(化名)是个小“两面派”,在外面,尤其是在老师或比他大、比他厉害的孩子面前,洋洋是低眉顺眼的,可是在家里,他就任性得很是“嚣张”。什么事都得顺着他,否则他就百般耍赖、撒泼,直到取得最后“胜利”,一家人都被他折腾得筋疲力尽,苦恼不堪。
总之,输不起的孩子要么情绪低落,心理痛苦,态度气恼,要么性格倾向不可爱,影响他们将来和谐性格的形成。
过早竞争带给孩子的:
过早引入竞争会影响孩子内在动机的形成
孩子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可能来自孩子自身,也可能来自外界。比如,孩子认真听讲,可能是因为他喜欢听,也可能是因为害怕老师批评。
研究表明,来自孩子自身的动机更强烈、更稳定,可以保证行为持续的时间更长、更有效果;相反,由客体引起的动机不够稳定,也不够强烈。所以,好的教育者应该努力将外界的要求转化为孩子内在的动力。过早引入竞争,会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外界事物上,使得孩子仅仅是为了得小红花好好表现,而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过早引入竞争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
儿童阶段是许多心理品质发展和形成的时期,此时孩子的心理和行为都很不成熟,如果压力过大,会引起他们的焦虑和不安。特别是那些要强,但又比较内向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希望在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但又害怕得不到,因此常常处于紧张状态。过度紧张还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因此,教育者应该给孩子提供一种平和的发展环境,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下感受和体验,不断地发展自己、丰富自己。
过早引入竞争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它会带给人勇气和力量,帮助人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缺少自信心的人总认为自己不行,即使有很好的机会出现,他们也会放弃。儿童期是自信心培养的关键年龄,取得成功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而竞争不可避免会带来失败,如果经常处于失败地位,孩子会感到自卑,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其实人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如果孩子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他们就不能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败。因此,过早引入竞争,会引起孩子对自己的片面和负面评价,不利于自信心的建立。
让孩子感受挫折和失败是必要的,但这不是目的,而只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手段。因此,无论运用何种教育手段,一定不要忘记教育的根本,那就是促进孩子的发展和健康成长。这是每个家长和老师应该时刻牢记的。
可见,对孩子实施“排他性竞争”教育,会使孩子对人对事缺乏理解、宽容和大度,而且很容易因一件小事就挫败了自尊和自信。
用心沟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导读:人和人之间都需要用心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至关重要,用心的沟通深入的交流,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长。
关于幼儿成长,有人说,家长与教师之间要相互沟通,以真正实现家园共育。但同时,很多人会认识到,除了家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需要沟通,成年人也需要与幼儿经常沟通,以确保宝宝身心健康成长。
幼教研究表明,用心沟通,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密钥。
1、“沟通”的艺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具有深远影响
孩子间争夺玩具、吵架是常有的事,但在许多家长朋友眼中,这都是些令人头疼脑热的事情。其实如果家长朋友们能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教导孩子用轮流、等待等技巧,不仅可以减少冲突,还能省去不少不必要的烦恼。如果家长朋友在处理孩子间的纠纷时在言语中出现批评、责骂等语句,则容易让孩子认为:我必须遵从大人,假如不遵从,就会被认为是不乖、不懂事的孩子!
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于任何事情都还懵懂无知,他们所接触的第一个学习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及家庭的其他成员。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大人引导与牵引的:是、非、善、恶,以及待人接物、各种智能的学习,都是需要成人从旁引导才能明了与学习的。
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质,而这些先天的气质,并非都是父母所欣赏和喜爱的;也许有些特质会让父母喜欢,而有些会则会让父母讨厌,但孩子会在不断与父母互动之间,产生自我概念,而父母也相对认识了孩子的特质。面对孩子不同的特质,父母应运用适当的语言与孩子对话、沟通,让语言成为鼓励孩子往正向行为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打击孩子自信心的工具。
2、“沟通”奠定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生命树,父母对孩子所说的话,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与孩子沟通和对话前,不妨先学习“沟通的技巧”。面对不同特质的孩子,用哪些沟通方式能够协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处理日常的纠纷呢?好育园网站调查表明,以下沟通方式值得推广尝试:
(1)充满关爱的肢体动作与眼神
仅仅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充满爱意的肢体动作,虽然不是直接称赞,却也可达到与孩子沟通的目的。凝视孩子、握住孩子的手,静下心来听孩子诉说心中的想法,心灵与心灵间的沟通,不但可以鼓励孩子、化解心中忧虑,还可以建立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
(2)轻轻地抚摸与拥抱
每当孩子心中感到恐惧、害怕和胆怯时,拥抱和抚摸是化解孩子心中不安的温暖依靠,透过拥抱可以与孩子沟通:没关系,我们知道你已经尽力了,这次不行,我们下次再试一试,只要努力了就肯定会成功的!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关爱,化解他们心中的忧虑。
(3)寻找与现实相关的图画和故事书籍
寻找一些与现实相关的图画书,通过图画书里的内容,以讲故事的方式来与进行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哪些正确的行为会赢得他人的赞赏,哪些错误的行为会让人反感而遭人厌恶。
(4)有趣的角色表演
多利用家里的玩具、木偶,扮演不同的角色,由父母来操控它们与孩子进行沟通。这种有趣的表演方式,会让孩子排除心中的疑虑,并乐于参与。
(5)多运用实际的引导与示范
多用实际引导、示范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并带领他们逐步朝正向行为发展。经过父母正向的引导与示范,不但能达到沟通的目的,也可以减少孩子为玩具而争吵的局面。
(6)多适当的赞美、少无意的批评
与您的孩子进行对话和沟通是需要多加练习的,正向的赞美语言会比负向的语言效果更好。“宝宝这么乖,会把玩具收拾好,待会妈妈有奖赏!”孩子会因为妈妈的赞美和鼓励的言语,而欢喜地将玩具收拾好;当孩子有好的表现时,父母别忘了给孩子适当的鼓励与赞美喔!
(7)多运用正向鼓励
请多鼓励孩子去产生面对与改过的动机,“再试试看,相信你一定会成功了!”鼓励孩子放下紧张、焦虑的情绪,“妈妈知道你一定可以的,不要紧张慢慢来,就会成功了。”
(8)甜蜜地一吻
除了语言的沟通外,还可以通过亲吻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关爱,增进亲子间融洽温馨的感情。
3、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要多以正向的赞美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如谢谢你、你真棒等等),不要以负向的批评语言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2)家长朋友们切勿表现出权威、恐吓的打骂态度来与孩子进行沟通。
(3)态度要尽量平和、音量要降低,千万别吓坏了您的孩子(在音量控制上我也要开始慢慢学着改变,大家一起努力吧)。
(4)要保持冷静的态度来与您的孩子进行交谈,并能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说话。
(5)切勿以急切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以达到您所希望的目标,应该以耐心及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不良习惯阻碍孩子成长
导读:孩子处在成长的阶段,较为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家长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要注意防范孩子的不良习惯,莫让不良习惯影响了孩子成长。
表现1:男孩的一切表现像女孩;女孩的一切表现像男孩
问题分析:
有的家长或者喜欢女孩,或者看到男婴长得像女孩,就把男孩当女孩来抚养。也有相反的情形,把女孩当男孩抚养的。
像这种家长不按儿童的实际性别,而按自己的意愿来抚养孩子,开始还看不出什么问题,有时甚至觉得有趣,然而经过长期的强化,后果就显现出来了,结果造成了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将对儿童的性格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由于他们的行为有异于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往往会受到同伴的歧视嘲笑和周围成年人的压力,从而出现内向、孤独、抑郁等不良性格。一旦这种障碍未能在儿童时代及时纠正,长大以后,他们将比一般儿童容易产生同性恋、异装疯等心理变态,患者本人也因此萎靡不振、消极悲观,无法正常地工作、学习、恋爱、结婚,甚至产生厌世和自杀等严重后果。
心理学家认为,只要家长引导有方,重视孩子的性别教育,同时改善环境条件,及时发现和矫治存在的问题,2岁至4岁之间孩子的性别认同障碍,是极有可提得到纠正的
表现2:孩子经常托腮
问题分析:
儿童经常托腮,会使腮部受压,久而久之会妨碍儿童牙齿的正常发育。
而且,养成托腮的不良习惯后,坐姿必不端正,时间长了,还会影响脊椎的发育。
表现3:喜欢吃零食
问题分析:
从市场调查来看,儿童零食大多热量高而营养素低,有些小食品还添加了色素、调味品和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对健康不利。
有些零食中还含有铅,铅是脑细胞的一大“杀手”。当血铅浓度达5-15微克/100毫升时,会引起发育迟缓和智力减退。
表现4:过度肥胖
问题分析:
随着儿童营养过剩的问题日益严重,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年龄正在急剧下降。英国科学家已经发出警告,许多14岁以下的小胖墩已经开始表现出早期糖尿病症状,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其成年后必患糖尿病无疑。
实际上,除了英国以外,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存在同样严重的儿童肥胖问题。同时,医学专家证实,发育不好的胖孩子易患缺铁性贫血。
总之,过度肥胖是引发许多儿童疾病的罪魁祸首。
表现5:整日迷恋玩具
问题分析:
现在琳琅满目的玩具,占据着儿童活动空间,给孩子增添了乐趣的同时,却逐渐和大人疏远。
医学专家指出,当心儿童患了“玩具孤独症”。有些孩子有时一旦离开玩具,就变得烦躁不安,对父母或周围的人不屑一顾。
据儿科心理专家分析,导致儿童“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年轻父母生活节奏加快,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玩,便用玩具来代替。
表现6:打游戏机成病
问题分析:
暨大医学院心理医生孟宪漳博士分析,孩子们打游戏机上瘾与心理素质有关。
他们的思维还未定型,自制能力差,多以自己喜好为标准。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一般会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据分析,青少年由于自省意识较弱,自尊心又特别强,外人施以心理辅导可能被拒绝,故父母是“最好的心理医生”。
有关专家还指出,如果父母发现问题后束手无策,可向青少年辅导机构咨询,许多大医院都有心理诊室。
表现7:整天闷在屋里,不愿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
问题分析:
英国医学专家指出,自从电视机、电子游戏机等取代以往的娱乐方式之后,孩子们的活跃程度就不如过去了,这一代青少年到了成年,就很容易患心脏病。
英国心脏病基金会的卫生专家们研究认为,孩子长时间闷在屋里会使他们因心脏发育不良而导致心脏病,父母有心脏病的子女,这时要患有比其父母更为严重的心脏病。
为了保证少年儿童心脏的正常发育,预防和减少心脏病的发病率,有必要提醒家长,让孩子抽出一些时间到户外去参加体育锻炼,以达到心脏发育所需要的运动量,保证身心健康成长。
表现8:经常掏耳朵
问题分析:
耳道皮肤也和全身皮肤一样,有毛囊、皮脂腺,还有分泌耵聍的腺体。耳朵痒的原因很多,可能和皮肤湿疹、霉菌感染或耳道进水有关,这些疾病与症状都可以引起耳痒。
用不洁器械去掏、去挖,最容易损伤耳皮肤而引起耳道发炎;另一方面,耳道有生理弯曲,弄不好,伤了鼓膜致耳聋,就会终生遗憾了。
如果孩子耳朵痒,家长要领其去医院检查,经医生检查又未发现有明显异常,可以用手指按摩耳孔和耳孔前的耳屏,或用药棉蘸酒精擦耳朵或浅耳道,这样既能止痒又能消毒。要逐渐改变掏耳朵的习惯。
表现9:爱花钱、爱要钱
问题分析:
孩子的可塑性极大。要使孩子养成节俭、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家长的正确引导极为重要。
孩子不正当地获取金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也是社会公德和法纪所永远不能容许的,但其根源还是他们毫无节制地乱花钱。
让孩子无节制地乱花钱会使孩子丧失自谋生计和承受艰苦生活的耐力,甚至走上了“找钱”不顾一切的道路。
生活水平提高了,就更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的教育,向他们灌输勤俭节约的意识。“天下兴亡多少事,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