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格爱哭的孩子 要认真对待
发布时间:2021-05-18 不同房子幼儿园说课稿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不同性格爱哭的孩子 要认真对待
有一本名为《放养孩子》的书,这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释放我们的紧张情绪,作者勒诺·斯科纳兹告诉大家:并不是你做的每件小事都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赞同她的观点,育儿原本可以放轻松,具体到批评和教育孩子来说,只要不是次次都大声责骂,偶尔冲孩子大叫一嗓子并没有那么可怕。
对家长来说,常常会陷入这样的怪圈:见到孩子哭就忍不住发脾气,发完脾气又后悔,生怕自己的失控情绪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乃至影响孩子的人生。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件好事,盛怒之下难免会说出伤害孩子的话,但是,我们也大可不必变得战战兢兢,甚至从此不敢批评孩子。
孩子的很多问题都能从家长身上找到原因,我们的教养方式确实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习惯养成,但是,事情不会严重到我们的一个眼神就能改变孩子命运的程度。事实上,除了孩子自己,谁也决定不了他们的一生,因此我们大可不必如此紧张。
脆弱的孩子容易哭
现在的独生子女被人认定为“任性”、“脆弱”,这里很大的原因在于他们爱哭,一个容易哭的孩子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又是什么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也不是单纯靠给孩子施加压力就能解决的,毕竟我们不是在培养斯巴达战士,一切都得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
敏感的孩子容易哭
孩子之间也会有性格差异,就像在成人世界里,有林妹妹那样敏感的人,也自然会有史湘云那样大大咧咧的人。遇到不如意时,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哭,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而不能简单地拿别的孩子来跟他们对比,“你怎么这么好哭啊,你看那谁,人家就不哭”,这样的话不仅达不到制止哭闹的目的,并且可能让本已敏感的孩子更加敏感。
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
有一段时间,畅畅很喜欢和我们一起玩接龙,有点像纸牌,就是根据上家出的牌,用相同的卡通人物接下去,谁先出完谁就赢了。不凑巧的是,她的运气实在不好,连着输了三四回,她噘着小嘴,眼泪汪汪,一副马上就要号啕大哭的样子。
有一瞬间,我确实心软了,两个大人赢了一个孩子,胜之不武啊!我很想做点什么让畅畅赢,反正我们不也就是陪她玩嘛,落个皆大欢喜多好。很快,我又改了主意,很真诚地对畅畅说:“这只是一个游戏,谁都可能赢,谁都可能输,再试一次吧!”我们又来了一局,这次畅畅排名第二,她的情绪好多了,邀请我们再来一局,最后她终于赢了一次,我心里一块石头才落地。
说实话,我真担心她运气不好一直赢不了,不能奢望一个刚满三岁的孩子超然于输赢——换个角度看,真对输赢毫不在意也未必是一件好事。畅畅妈之所以不想人为地造成一个她不断获胜的假象,是因为这样两个原因:
其一,既然参与,就必须遵循游戏规则,“费厄泼赖”针对所有人而言,那种所谓的“让孩子”其实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家长能让,就能保证别人也让她吗?现在能让,将来还会有人让她吗?一旦没有人让,孩子将会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挫折感。
其二,“输得起”是人很重要的一种品质,我一直不赞同一方面亲手把孩子保护起来直至他们失去经历挫折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刻意制造出点难题摆在孩子面前,美其名曰“挫折教育”,这感觉就像观世音掐指一算,唐僧师徒还少一难,非得在通天河再凑一难,太刻意了。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逐步锻炼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怎样对待不同性格的宝贝
请听儿童心理专家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宝贝的3种基本气质类型
说到婴儿的气质与性格,目前绝大多数心理学家将婴儿分为三种气质类型:容易型、缓慢型和困难型。
1.缓慢型特征——时刻对周围保持警惕
这类性格的宝贝遇到周围的人时,总是会注视着这些人,试图弄明白这些人都是怎么回事;对陌生人比较警觉,当他们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就很少哈哈大笑,也难得露出几次微笑;当别人对他们做鬼脸,想逗乐时,只是盯着人家看,仿佛人家在发疯胡闹。
2.容易型特征——开朗外向喜怒行于色
这类性格的宝贝会很快喜欢上自己遇到的陌生人,而且很快就和这些人成了朋友。当人们冲他们做鬼脸的时候,会笑得前仰后合,十分开心。
3.困难型特征——易怒难带
困难型是指那些明显消极、紧张、倔强、难以琢磨的宝贝。要判断宝贝的脾气性格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因为宝贝们往往会阶段性地表现出某些个性倾向性。
父母养育时避免过早给宝贝定性,否则会不利于宝贝的发展。
根据美国费城儿科医院的儿童行为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宝贝的脾气性格有50%是来自遗传。但当婴儿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过早判断宝贝的个性,因为初生婴儿的很多行为反应是受到分娩、药物和其他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影响要到宝贝3-4个月后才会逐渐减弱。有时候,是无法判断宝贝真正持久的脾气性格在什么时候才真正显现。
父母应逐渐学会如何对待不同脾气性格的宝贝,以帮助宝贝减小压力。
父母熟知自己宝贝的脾气后,就要记住宝贝的脾性是天生的,不是后天习得的行为,那么,对待的方式也和宝贝故意调皮或者不服从成人的指令要相区别。
当宝贝故意调皮或者不服从成人的合理指令时——
父母可以采取暂停游戏或者剥夺特权等方式。但脾气性格则不是一种故意为之的行为,只是宝贝的个性特点。因此,父母要很明确这一点,同时适当地容忍。
宝贝比较胆小害羞或是一个缓慢型气质的孩子——
那么父母不要过于催促,但也不要后退。应注意寻找途径,让宝贝获得社会交往的能力和面对未知的恐惧的能力。尽管这些宝贝会感到极度的羞涩,但当你教他一些对付类似情景的技巧时,就能够有效地推动他们迈入这些令人畏缩的社交场合。通常,他们真正需要的只是克服最初那5分钟的不适应。
宝贝是一个容易火气冲天的孩子——
父母需要时不时鼓励宝贝的恰当表现,而忽视那些负面的表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处理。随着宝贝年龄的增长,他会发现适当控制自己的脾气,会得到更多的注意。
待宝贝年龄再大一些时,可以教他一些积极的方式来释放怒火和气愤,比如跑步、拳击等。这样,当他们感到紧张的时候,就可以到外面去跑上一圈,释放一下能量。这样,宝贝从小的时候就可以开始练习调节和缓和自己的脾气,以恰当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个性。
每位父母需要做的是,要坦然地接受自己宝贝的脾气性格。
无论你的宝贝是困难型、缓慢型还是容易型,关键在于成人都要坦然地接受他们的脾气性格。尽管,当你取掉他嘴里的安抚奶嘴时,他可能号啕大哭,但有一天,他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领袖或者一个大公司的老板;容易型的宝贝可能成为一名卓越的法律顾问或慈善事业带头人;当缓慢型的女儿开始第一次外出约会的时候,父母也能感到很欣慰。
正确对待孩子不肯认错
孩子年龄小,其生理机能的发育和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常会说错话、做错事,这是难免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认识错误,改了就好。可是有些孩子做了错事不肯认错,倔强、执拗,确实令人生气。
1、孩子做错了事,自己不知是错的
如三四岁的孩子,常有把衣服纽扣扣错位,将袜底穿到脚面上,把两只鞋子穿反等现象;再大一点的孩子,特别是男孩子,顽皮、好打闹,有时会把衣服弄破,或是为了探个究竟,把新买的玩具拆得乱七八糟……这都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特点造成的,他全然不知错。对这类错误,家长不应该过多地责备孩子,更不要说那些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如:“你真笨”,“你真是没用”等等。而应该在“如何做”上给予具体指导,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他积极主动进取的愿望,在一次次战胜错误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本领,学会辨别对与错。
2、孩子做错了事拒绝认错
有的孩子个性强,倔强、执拗、任性、自以为是,做错了事不愿承认,怕认错后丢面子。有的孩子则从来没有认错的习惯,这与家长的教育有关系,如孩子摔倒了,家长不教育孩子走路要当心,反而怨地不好;小孩子之间发生纠纷,家长往往是袒护自己的孩子,说别人的不是;家庭成员之间教育方法的不一致等等,都是导致孩子做错事又拒绝认错的原因。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急于追究错误的大小,而应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承认错误上,首先,家长必须改变以上不正确的做法,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要怨天、怨地,混淆孩子的是非观念。再就是鼓励孩子说实话,以亲切的态度告诉孩子:“做错了事没关系只要勇改地承认错误并愿意改正,就是好孩子。”同时严肃地指出:“做了错事又不肯承认是错上加错!爸爸妈妈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待孩子表示认错后,肯定他的进步,再帮助孩子分析错在什么地方,其严重程度、不良后果等,教孩子应该怎样做,让他从中接受教训,为今后正确的行为打下基础。
3、孩子做错事,怕受惩罚,不敢认错
有的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是呵斥就是打骂,常使孩子惊恐万状,无所适从。当孩子做了错事后为了逃避父母的惩罚,只好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要帮助孩子克服和纠正这种不良行为,家长必须改变不良的教育方法,坚持正面教育。
家长制的作风要不得,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最有利于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孩子虽小,但也有他独立愿望,有自尊心,孩子做了错事,家长采取打骂孩子的做法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方法。家长要持冷静的态度,分析孩子做错事的原因,本着重动机、轻后果的原则,原谅孩子因生理、心理因素及缺乏经验造成的过失。孩子毕竟是孩子,但是对其行为、品德上的错误则要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绝不姑息迁就,以便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增强道德判断能力,少犯错误。
宝宝性格培养要注意 不同还孩子需要不同方法
宝宝的性格不是一陈不变的,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的性格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如何培养宝宝性格呢?其实,一开始宝宝的性格都来自遗传,研究发现并遗传因素决定新生宝宝的性格特征,但是后天的培养能够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那么,宝宝性格培养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心理学上已经证明,孩子的性格有一半来自遗传,这是孩子性格遗传的先天因素。但是,后天的培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也非常大,这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一个道理。孩子的遗传因素并不是主导,但是有时候孩子受父母的影响太深,最后性格和家长几乎一模一样,其实这也是后天因素的影响。家长想要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就必须在后天环境中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新生宝宝主要分为三种:平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这三种宝宝怎样教育呢?
平易型宝宝:这种宝宝生活非常有规律,而且对家长言听计从,容易接受新事物和新环境,家长护理起来非常的容易。家长只要对宝宝保持良好的情绪,让自己的笑容感染宝宝,就能够让宝宝的情绪也一直积极下去。这样的话,宝宝将来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不成问题。
迟缓型宝宝:这种宝宝又叫做开启缓慢型宝宝。他们对事物的反应都不强烈,很难有东西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所以这种宝宝智力发育起来比较缓慢,但是还是会在正常水平之内。家长应该对给予宝宝一些关爱,耐心地对待宝宝。平时多陪陪宝宝,让宝宝多接触新事物。
困难型宝宝:这种宝宝的生活比较没有规律,脾气可以称得上是暴躁,对外界事物的刺激非常敏感,所以常常不满于环境的变化或者事物的变化。这种宝宝需要家长恰当的护理,不能一味地满足宝宝,也不能强硬地否定宝宝,要多花点心思把宝宝的“思想”扭转过来,让宝宝的暴躁脾气慢慢消失。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经验体会:
1、孩子哭闹,根源在于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孩子哭闹,家长要冷静不要打压。
3、孩子哭闹过后,给他一个台阶下
早晨刚一转醒,**就说:“妈妈,我想吃块饼!”
老猫便去用微波炉烤饼,顺便给我和他自己也都烤了一块。
**特意和我说:“妈妈,我不想分享!”
时间来不及,我用保鲜袋将剩下的两个饼装在一起,放进包里就抱着**走了。
保姆等在单位后门。
这个后门口,在每天上下班时间就是一个特别热闹的地方。尤其是早晨,有一位卖小笼包的大姐,天天在卖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大姐非常会做生意,热情大方,所以,她的小笼包摊点几乎成了单位职工的“早餐厨房”。有一些退休的老太太,买菜回来,晨练之后,或者准备上街外出办个事,都会在这歇歇脚。
我和保姆对**的“交接”工作也基本在此处完成。
保姆抱过**,我拿出包里的饼,取了一块出来,将另一块递给**。而卖小笼包的大姐也立即扯了一个小食品袋给我装上。不想**不愿意:“我不要……”
保姆说:“你一个饼都吃不完,干嘛要两块啊?”
大姐也拿眼瞪**:“分给妈妈吃都不肯啊?”
我根本没打算让**把饼全部拿走:“不,这饼就是妈妈一块,你一块。不能全给你。”然后我将我那个饼装进了包里。
**就哭了。
这时,一位退休老同事正好从后院出来。连忙又来帮忙解围:“哦,妈妈的饼被小鸟吃掉了!你看你看,小鸟飞到那电线杆上去吃饼了,现在,妈妈都没饼吃了……”
**边哭边把头看向电线杆——只有一棵枯草瑟瑟立在电线杆一头。
紧接着,又来了一个保姆熟识的阿姨,问:“哟,这孩子怎么啦?”
保姆解释说:“饼不让他妈妈吃呢!这孩子脾气可大呢!”
我对**说再见,但是他哭着不同意。
保姆让我快走:“一会就没事了,别老是这样宠着宠着的!”
我试着走开,**在我身后哭声尖利。
我果断地返身回去,将**从保姆那抱过来。几个人又准备展开新一轮的好心的劝说。
但是我将**抱到了安静一些的地方。正打算和他好好说几句话,又一小帮同事从后院出来去上班,他们又齐声关心地问道:“哎哟,小家伙今天怎么哭啦?不乖啦?这么大还这样撒娇啊。”听见保姆说是不肯给妈妈饼吃,又齐声道:“这样可不行啊……”
我连忙又抱**躲另一边去。
我问**:“你是想要两块饼吗?”结果**说:“我想要妈妈包里的那个饼。”
他手上的饼和我包里的饼,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用保鲜袋装着,一个用食品袋装着,前者不可以用手勾着提,后者可以将手指穿过勾着提。
我将包里的饼拿出来,**把那小食品袋勾上,将自己手中的袋子交换给我。不哭了。
再将他抱去保姆手上,和他说再见,他也和我说再见,只是有些不舍。要求亲妈妈,每亲一次,都是左脸、右脸、脖子各一下。如此两番,才展颜道:“妈妈再见!”
其实,**今天早晨心情便不太好,因为起得晚了些,他没能和爸爸妈妈像往常一样嬉闹,反而被我们再三催促,其间又因为习惯性地抬手“打”妈妈,被我们两个训斥几句。带着不快来到保姆家,分离便显得困难起来。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就是个宠孩子过度的家伙。可是,对此问题,我总是我行我素。
解决问题,妈妈和孩子,都需要单独的空间。